顯示具有 節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節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赴神的約會: 聖經節期的意義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Re'eh "看哪", 申命記 Deuteronomy 11:26~16:17 的讀經心得)

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 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華你 神所賜的福分、奉獻禮物。

(申命記16:16~17)

在申命記中, 摩西再次提醒以色列百姓要守神所定的節期, 特別是三大節期: 除酵節, 七七節 (五旬節), 住棚節.

很多人認為聖經節期是 "猶太節期", 但聖經並沒有這樣稱呼它們. 相反地, 聖經明確指出, 這些節期是耶和華的節期, 是神的節期. 利未記23章說,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於是摩西將耶和華的節期、傳給以色列人" (利未記23:1~2, 44).

節期的希伯來原文 מוֹעֲדִים (moadim), 意思是 "約會/約定的日子". 換句話說, 聖經節期是神與祂子民約會的日子. 節期乃是神的約會.

為什麼神要在這些日子與人約會? 首先, 在舊約中, 這些節期都有歷史意義:

  • 逾越節: 紀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奴役
  • 五旬節: 紀念神在西乃山與以色列立下盟約, 頒布十誡
  • 住棚節: 紀念神在曠野保守和供應以色列百姓

聖經節期不只是歷史紀念, 更是讓神的百姓學習感恩, 敬畏神, 並提醒他們神始終與他們同在.

從舊約到新約, 聖經節期不但沒有被廢掉, 反而加入了更深更豐富的屬靈意義. 聖經節期在新約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成全, 因為聖經節期指向了神已經成就或將要成就的救贖大工:

  • 逾越節: 主耶穌在逾越節被釘十字架, 成就普世救恩
  • 五旬節: 聖靈在五旬節降臨, 標誌教會時代的開始
  • 住棚節: 指向耶穌再來, 神國最終在地上實現, 如啟示錄21:3所說, "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 (啟示錄21:3).

然而聖經節期和我們外邦基督徒有什麼關係呢? 使徒保羅教導我們說,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這意味著, 我們不必遵守聖經節期作為義務. 但聖經節期仍是神對祂子民的邀請 - 邀請我們親近祂, 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猶太人固然必須守節期, 但我們外邦基督徒也被邀請參與, 赴這場神與人的約會. 我們是否願意接受神的邀請, 放下藉口, 與神相遇, 與神同住?

就讓我們欣然接受神的邀請, 慶祝耶和華的節期, 紀念神為以色列人和全人類所成就的大事. 這不僅是歷史的紀念, 更是與神親密相遇的寶貴時刻.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mor "說", 利未記 Leviticus 21:1~24:23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於是摩西將耶和華的節期、傳給以色列人。

(利未記23:1~2, 44)

利未記雖然可以說是祭司手冊, 當中記載了許多 神給祭司的指示. 然而利未記卻也有幾處地方是 神給以色列全體會眾的指示, 包括了上週妥拉所讀到的 "聖潔的篇章" (利未記19~20章) 以及本週妥拉所讀到的 "節期的篇章" (利未記23章).

在 "節期的篇章" (利未記23章) 一開頭, 神就要摩西曉諭以色列人說, "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 (利未記23:2). 這節聖經清楚告訴我們, 節期並不是以色列人或猶太人的節期, 而是 神的節期, "耶和華的節期". 但 "節期" 的意思又是什麼呢? "節期" 的希伯來原文 מוֹעֵד ("moed") 的意思是 "約會; 約會的日子; 約定的日子". 換句話說, 節期是 神約定的日子, 是 神所定和祂百姓約會的日子. 而既然以色列人是 神的百姓, 這是為什麼 "摩西將耶和華的節期、傳給以色列人" (利未記23:44) 的原因.

無疑地, 以色列人是 神的選民, 因為 神揀選了他們. 不但舊約是 神與以色列人立的, 就連新約也是 神與以色列人立的. 主耶穌在最後的逾越節晚餐中, 與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代表的十二猶太門徒立下新約, 成就了 神要與以色列人另立新約的應許,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耶利米書31:31). 因著 神與以色列人立了新舊約, 就像 神是信實守約的 神, 以色列人也必須對 神信實守約, 因此以色列人有遵行全妥拉的義務. 以色列人遵行全妥拉不是為了靠行為得救, 而是他們對 神信實守約的表現.

但不同於以色列人, 我們外邦基督徒是因著接受主耶穌作我們的救主和主而蒙恩得救, 得以在新約上有分, 成為神國的一分子. 然而我們畢竟沒有和 神直接立約, 所以我們並不像猶太人有遵行全妥拉的義務. 我們固然應該遵行妥拉所有的道德性誡命, 因為這些是普世性的; 但是否遵行妥拉的儀式性誡命, 包括節期在內, 則是我們個人的選擇, 這是為什麼使徒保羅教導我們外邦基督徒說,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另一方面, 儘管我們外邦基督徒並不須要守節期, 但如果我們真正認識節期是 "耶和華的節期", 是 神所定和祂百姓約會的日子. 神當然歡迎祂所有的百姓在祂的節期與祂約會. 所以既然我們因信主耶穌同樣成了 神的百姓,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 神的節期與 神約會呢? 正如詩人所說,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詩篇118:24). 願我們都能過"耶和華的節期", 並在 神的節期當中高興歡喜.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逾越節筵席是新舊約的約筵

 


播客連結

盟約 (希伯來文 בְּרִית, "brit", convenant) 可說是聖經中最重要的觀念, 因為 神乃是藉著與世人立下盟約 (包括新舊約) 來拯救世人. 盟約不同於短暫的合約 (agreement) 或契約 (contract), 盟約是立約雙方彼此結為同盟, 從此以後同甘共苦, 禍福與共, 一生一世彼此委身. 盟約的關係不是一時的, 而是永久的關係.

瞭解盟約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至關重要. 比方說, 聖經的信心 (biblical faith) 正是盟約的信心 (convenantal faith). 盟約的信心是立約雙方在盟約關係下的互相信靠對方並且對彼此信實. 這種在盟約關係下的互相信靠 (trust) 與信實 (faithfulness) 正是聖經所說的信心, 也是能使我們得救的真信心. 我們基督徒不但要信靠 神, 同時也要對 神信實才能得救, 正如主耶穌所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 (指對 神信實) 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聖經的背景是古代中東社會. 當時人們立下盟約, 必須要吃盟約的約筵 (約之筵席), 表示彼此和好並結為同盟. 約筵是立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吃完約筵才表示盟約正式生效. 

比方說, 在創世記26章, 非利士王亞比米勒與以撒立下彼此互不侵犯的友好盟約, "他們 (亞比米勒等人) 說、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希伯來字 בְּרִית, 盟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的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以撒就為他們設擺筵席 (約筵)、他們便喫了喝了" (創世記26:28~30). 

此外, 在出埃及記24章, 摩西代表 神與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的盟約,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 (希伯來字 בְּרִית, 盟約) 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 神、他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 神、他們又喫又喝" (出埃及記24:8~11).

另一方面, 儘管摩西, 亞倫, 拿答, 亞比戶, 和以色列的七十個長老代表以色列全會眾在西乃山上與 神吃西乃之約的約筵, 然而 神自己卻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就設立了逾越節筵席作為西乃之約的約筵, 好讓所有以色列人世世代代守逾越節, 吃逾越節筵席的西乃之約約筵, 永遠紀念他們是與 神有約的約民, 神說, "當夜要喫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喫..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你們要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12:8, 11, 14).

就像安息日是西乃之約的記號, 但卻是 神在以色列人還沒到西乃山就吩咐他們遵守的; 同樣地逾越節筵席是西乃之約的約筵, 但卻是 神在以色列人正要出埃及的時候就已設立. 逾越節筵席是西乃之約的約筵, 而逾越節就相當於西乃之約的盟約紀念日, 如同結婚紀念日是婚約的盟約紀念日一般. (有關安息日是西乃之約的記號/證據的討論, 請參閱安息日是 神給祂子民的證據一文)

逾越節筵席不但是西乃之約 (舊約) 的約筵, 同時也是新約的約筵. 主耶穌在最後的逾越節筵席中與門徒立下新約, 等同於設立逾越節筵席為新約的約筵, 正如使徒保羅告訴我們, "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哥林多前書11:23~25). 

既然逾越節筵席是新約的約筵, 逾越節自然是新約的盟約紀念日. 使徒保羅因此將逾越節傳給同為新約子民的外邦基督徒, 吩咐他們守逾越節. 保羅說, "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並且保羅教導外邦基督徒吃逾越節筵席的新約約筵來紀念主耶穌, 稱之為 "主的晚餐" (哥林多前書11:20). (有關主的晚餐不是聖餐禮而是逾越節筵席的討論, 請參閱逾越節晚餐 - 失落的新約傳統一文)

逾越節筵席實在是新舊約的約筵, 而逾越節正是新舊約紀念日. 就像夫妻每年慶祝結婚紀念日, 紀念彼此之間的婚約一般, 神也要祂所有的新舊約子民都慶祝逾越節, 紀念他們與 神所立的神聖盟約. 既然我們基督徒是新約的子民, 我們為何不照主耶穌的吩咐過逾越節, 吃逾越節筵席這新舊約的約筵?

基督徒家庭逾越節筵席預備指南 (2020版)

基督徒家庭逾越節筵席手冊 (2020版)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樂在五旬節


播客Podcast連結

(關於五旬節的屬靈意義, 請參閱五旬節 - 神豐富的供應一文, 並聆聽等待麥熟的日子──新冠病毒肆虐的五旬節的錄音)

聖經中"節期"的希伯來原文是 מוֹעֵד ("moed", appinted time), 意思是"約會/指定的時間". 而聖經中提到"節期", 常常稱之為"耶和華的節期" (希伯來文 מוֹעֲדֵי יהוה, 參利未記23:2), 意味著"節期"是 神的約會. 神與誰約會呢? 神與祂的兒女約會. 節期是我們與 神約會的日子.

儘管今日很多弟兄姊妹將"節期"視為"猶太人的節期"而不是"耶和華的節期", 或是將"節期"視為"耶和華專門為猶太人定的節期", 然而早期的基督徒卻不是如此認為. 就拿五旬節來說, 第二世紀的教父, 里昂的主教愛任紐 (Irenaeus) 稱五旬節和主日同等神聖; 第三世紀的教父, 迦太基的主教特土良 (Tertullian) 稱五旬節是最喜樂的日子之一. 早期的基督徒樂在五旬節.

就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 我盼望今日所有的弟兄姊妹也都能樂在五旬節. 如果早期教父不覺得過五旬節是綑綁, 是走回律法主義的死胡同, 我想我們也用不著擔心慶祝五旬節會失去救恩!

五旬節是 神與我們的約會, 神在五旬節要與我們同在, 並賜福給我們. 但就和其他的聖經節期一樣, 如果我們不慶祝五旬節, 五旬節就與我們完全沒有關係, 不管講得再怎麼天花亂墜都沒有用. 然而當我們認真地過五旬節, 慶祝五旬節, 我們就要樂在五旬節, 在五旬節這一天與 神同樂.

我們要如何慶祝五旬節呢? 首先, 妥拉教導我們, "七七節 (五旬節) 莊稼初熟、你們獻新素祭給耶和華的日子、當有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民數記28:26). 五旬節是特別的安息日, "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因此我們要歇了一切日常的工. 並且, 五旬節是"耶和華的節期", 自然"當有聖會", 因此我們要在五旬節這一天舉行聖會, 與 神相會.

五旬節聖會的主題是什麼呢? 在起初的五旬節, 也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第三個月, 神賜下了祂的話: 神在西乃山頒布十誡, 十誡是妥拉的基礎, 妥拉乃是 神的話; 而在末後的五旬節, 也就是主耶穌復活後的第五十天, 神賜下了祂的靈: 聖靈澆灌在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姊妹身上. 我想, 神的話神的靈正是五旬節聖會的主題.

因此在五旬節的聖會中, 我們感謝 神, 一方面誦讀並且默想起初的五旬節的聖經經文出埃及記19~20章, 紀念 神賜下祂的話; 另一方面我們也誦讀並且默想末後的五旬節的聖經經文使徒行傳2章, 紀念 神賜下祂的靈. 而就像其他的聖經節期一樣, 我們慶祝五旬節, 不但紀念 神過去的恩惠, 同時我們也展望未來, 知道 神必要繼續施恩給我們. 因此在五旬節的聖會中, 我們等候 神, 懇求聖靈再次澆灌下來. 正如聖靈在二千年前的五旬節那一天澆灌在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姊妹身上, 盼望今年慶祝五旬節時, 聖靈也再次澆灌在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的身上.

當然, 除了五旬節的聖會, 猶太人慶祝五旬節的傳統也會為五旬節增色不少, 奶製品是猶太人過五旬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餚; 更有甚者, 敬虔的猶太人還在五旬節前一天晚上通宵讀經直到早晨. 今年猶太彌賽亞信徒的拉比們將在網上舉行五旬節通宵讀經 (英文), 從美國東岸時間5/28下午8點 (中國時間5/29早上8點) 一直到美國東岸時間5/29早上6點 (中國時間5/29下午6點), 歡迎有興趣的弟兄姊妹踴躍報名參加.

敬祝所有的弟兄姊妹今年都能樂在五旬節! חג שבועות שמח! 五旬節快樂!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主的身體, 主的血


播客Podcast連結

主耶穌在迦百農的猶太會堂教訓人時, 說了一段令人費解的話,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喫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約翰福音6:53~55).

這段話不但一般人費解, "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喫呢" (約翰福音6:52), 連門徒也費解, 所以門徒彼此議論說, "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約翰福音6:60), 並且"從此祂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同行" (約翰福音6:66). 其實就連十二使徒也不明白主耶穌的話, 但因著他們相信主耶穌"是 神的聖者" (約翰福音6:69), 並且"有永生之道" (約翰福音6:68), 因此他們沒有撇下耶穌, 依然跟從祂.

在最後的晚餐中, 主耶穌再次要門徒喫祂的肉 (身體), 喝祂的血, "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馬太福音26:26~28). 主耶穌為什麼要一再用喫祂的身體, 喝祂的血, 這聽來有些可怕的說法呢?

主耶穌要門徒喫祂的身體, 喝祂的血, 縱然他們起初不明白, 然而我想他們在最後的晚餐時必定明白了主耶穌的話. 既然最後的晚餐是逾越節筵席, 主耶穌的意思其實是說, 祂就是那逾越節羔羊. 因此主耶穌要門徒喫祂的身體, 喝祂的血, 是要他們喫 (領受) 神所預備的逾越節羔羊 - 主耶穌祂自己. 事實上, 當我們讀主耶穌在迦百農會堂教訓人的這一段經文時, 使徒約翰早已給了我們線索,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約翰福音6:4).

喫逾越節羔羊的人, 乃是獻逾越節羔羊為祭的人. 當 神降下十災的最後一災 - 滅長子之災時, 以色列人不但獻逾越節羔羊為祭, 用逾越節羔羊的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 並且喫逾越節羔羊的肉. 可以說, 他們完完全全領受了逾越節羔羊, 並且靠著逾越節羔羊免去 神的忿怒.

主耶穌是 神所預備的逾越節羔羊, 正如使徒保羅說, "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哥林多前書5:7), 並且 神預備主耶穌作為那最終的逾越節羔羊, 是要除去世人的的罪孽, 正如施洗約翰所說, "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約翰福音1:29).

因此, 當主耶穌要門徒喫祂的身體, 喝祂的血, 其實是要我們領受祂自己 - 神為我們所預備最終的逾越節羔羊, 並且靠著祂免去 神的審判. 我們如何領受主耶穌這最終的逾越節羔羊呢? 我們乃是獻上耶穌基督為我們的贖罪祭, 將耶穌基督的寶血塗在我們心裡的門框和門楣上, 並且領受耶穌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裡面. 當我們完完全全領受主耶穌 - 神所預備的逾越節羔羊, 那麼正如主耶穌所應許的, "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約翰福音6:54).

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獻給我的供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Pinchas "非尼哈", 民數記 Numbers 25:10~29:40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經過了40年, 在出埃及的那個世代全部倒斃在曠野後, 神再次吩咐摩西數點以色列全會眾, "你們要將以色列全會眾、按他們的宗族、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計算總數" (民數記26:2). 被數點的人當中, 除了迦勒與約書亞, 全是下一代的以色列百姓, "但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乃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因為耶和華論到他們說、他們必要死在曠野、所以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連一個人也沒有存留" (民數記26:64~65).

對於這新的世代, 神首先吩咐他們什麼事呢? 神首先吩咐他們獻祭的條例. 神對摩西說,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獻給我的供物、就是獻給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 (民數記28:2). 其實這不是 神第一次頒布獻祭的條例了, 早在出埃及記, 利未記, 與民數記稍早的部分, 神已經多次提到獻祭的條例, 然而那時主要是針對上一代的以色列人說的. 而 神在此時"重述"獻祭的條例, 一方面是因為目前的世代是一個新的世代,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 神特別看重獻祭.

當然, 神是全地的主, 萬有都是屬於祂的, 神並不是稀罕以色列人獻上的祭物. 然而 神看重獻祭, 是因為獻祭是對 神的敬拜. 神悅納祂的百姓敬拜祂, 尊崇祂. 人對 神的敬拜乃是神人關係的根本. 人若不敬拜 神, 根本談不上是 神的百姓.

神不但要以色列人敬拜祂, 並且祂說, "獻給我的供物、就是獻給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們要按日期獻給我" (民數記28:2). 這裡翻譯為"日期"的希伯來原文 מוֹעֵד ("moed", appointed time), 意思其實是"節期; 指定/定規的時間". 神的意思是說, 你們要在我所指定的時間來敬拜我. 神不但要祂的百姓敬拜祂, 並且祂要他們在節期, 也就是在 神定規的時間來敬拜祂. 神的百姓不是偶爾敬拜 神, 也不是隨他們自由心證與心情好壞決定何時敬拜 神, 而是在 神定規的時間來敬拜祂, 包括了每天(早晚) (民數記28:3~4), 每週(安息日) (民數記28:9), 每月(月朔) (民數記28:11), 以及每年(當中的特定日子, 如逾越節, 無酵節, 五旬節, 吹角節, 贖罪日, 住棚節) (民數記28:16~29:39).

按 神定規的時間來敬拜 神, 其實完全沒有什麼不對, 反而是對 神信實的表現. 畢竟 神說什麼, 我們就照著做, 這不是信實是什麼? 只要我們真是以"心靈和誠實" (約翰福音4:23) 敬拜 神, 並且我們不是以守安息日和節期為, 卻是以守安息日和節期為, 我們在安息日和節期的敬拜就是眞敬拜, 而不會淪於"律法主義"或流於"形式主義".

安息日與節期畢竟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詩篇118:24上), 我們豈不應"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詩篇118:24下)?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mor "說", 利未記 Leviticus 21:1~24:23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3章關乎"耶和華的節期" (利未記23:2). 神在利未記23:2結尾特別強調說, אֵלֶּה הֵם מוֹעֲדָי ("eleh hem moadai", these are my appointed times), 意思是 "這些是我的節期!" (註: 中文和合本沒有翻譯出這一句), 而不是"這些是猶太人的節期", 也不是"這些是我為你們猶太人所定的節期!". 神的意思其實是說, 這些是祂與祂所有的百姓所定的節期. 

僅管當時 神的百姓僅僅包括猶太人, 然而我們若相信使徒保羅的話, "這(福音的)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與猶太人)為後嗣,為一體,蒙應許" (以弗所書3:6), 我們外邦基督徒乃是加入"以色列" - 神國的大家庭, 與猶太人共同成為 神的兒女, 那麼"耶和華的節期"自然也是屬於我們的節期, 是 神與我們所定的節期.

利未記23章中, 神定下節期: 安息日 (利未記23:3), 逾越節 (利未記23:5), 無酵節 (利未記23:6-8), 初熟節 (利未記23:9-14), 五旬節 (利未記23:15-21), 吹角節 (利未記23:24-25), 贖罪日 (利未記23:27-32), 以及住棚節 (利未記23:34-36, 39-43).

很特別的一點是, 僅管 神在創世之初就已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3), 並且 神在逾越節的夜晚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以及在五旬節時賜下十誡. 然而在利未記23章這裡, 神完全不解釋這些節期的由來與目的! 

在利未記這裡, 神在意的不是祂的百姓是否明白節期的意義, 神在意的是祂的百姓是否遵守祂的節期. 當然, 妥拉的其他部分, 包括創世記, 出埃及記, 民數記, 與申命記解釋了許多節期的由來, 目的, 與意義, 但是當 神在利未記這裡頒布節期的誡命時, 祂期待的是 神的百姓單單因著這些誡命是 神的誡命而遵守節期, 而不是非要搞清楚節期的意義纔決定是否遵守節期.

神的百姓應當如何遵守節期呢? 在利未記23章中, 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 כָּל מְלֶאכֶת עֲבֹדָה לֹא תַעֲשׂוּ "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利未記23:7, 8, 21, 25, 35, 36), 或是類似的 כָּל מְלָאכָה לֹא תַעֲשׂוּ "甚麼工都不可作!" (利未記23:3, 28, 31). 為什麼 神要定規遵守節期"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呢?

原來"節期"的希伯來文 מוֹעֵד ("moed", appointed time) 的意思是"約會; 相會; 約定的日子". 因此"耶和華的節期" (利未記23:2) 是 神與祂百姓約定的日子, 是 神與我們的約會. 就像男女朋友約會, 彼此都期待對方能全心全意在他(她)身上一般, 若是其中一方總是講電話或是專注在手機上, 另一方豈會開心? 同樣地, 神定下節期, 要與我們約會, 神要的是我們的心專注在祂身上, 任何其他事都不要管, 因此祂對我們說, 你們"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乍聽之下很容易, 其實不然. 不說我們今日永遠有作不完的工, 就算我們真的把一切工都暫時放下, 我們也很容易在腦海裡東想西想. 雖然外表沒有作工, 然而我們的心思意念仍然在作工. 我想這是為什麼希伯來書的作者會說,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 (希伯來書4:10~11). (註: 當然, 希伯來書的作者不是在說如何守安息日, 而是以他守安息日的經驗作比喻)

希伯來書的作者從他自己身為猶太彌賽亞信徒遵守節期(安息日)的經驗得知, 歇了一切的工進入安息其實須要竭力, 抗拒一切工作的渴望, 排除一切工作帶來的焦慮, 卸下一切工作上的重擔, 甚至要避免用許多活動(僅管是好的)把節期塞得滿滿的, 並牢牢記住節期是 神和我們的約會, 神是我們約會的對象,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如此纔能進入真實的安息, 真正在節期中與 神相交, 與 神親近.

"耶和華的節期" (利未記23:2), 正如詩人所說,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詩篇118:24). 就讓我們遵守節期"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竭力歇了裡裡外外一切的工, 進入真實的安息, 在節期中享受與天父和主耶穌的甜蜜團契.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神吩咐摩西關於逾越節與緊接著的無酵節的妥拉, "正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這月十五日、是向耶和華守的無酵節.你們要喫無酵餅七日。第一日當有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七日.第七日是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利未記23:5~8).

無酵節共有七日. 本週是無酵節的日子, 我們全家也按著妥拉的教導喫無酵餅, "你們要喫無酵餅七日" (利未記23:6). 當然, 我們不認為喫無酵餅纔能得救, 而是我們已經因著主耶穌的救恩得救, 成為 神的兒女. 既然我們是 神的兒女, 我們理應遵行天父的妥拉 (教導). 我們喫無酵餅, 正是為了這個緣故, 並且我們藉此省思使徒保羅的話,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無酵節不但要喫無酵餅, 並且無酵節的第七日與第一日一樣, 當有"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因此對於猶太人來說, 無酵節的第七日是節期的安息日, "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 並且要舉行"聖會". 不但如此, 根據猶太傳統, 無酵節的第一日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 而無酵節的第七日則是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日子.

既然無酵節的第七日是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日子, 猶太人因而在無酵節第七日的安息日聖會中誦讀關於以色列人過紅海的聖經經文 (出埃及記13:17~15:26),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出埃及記15:1~18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 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 神、我要尊崇他...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這段經文被稱為"大海之歌" (希伯來文שירת הים, Song of the Sea), 是摩西和以色列全會眾過紅海後, 在紅海海邊稱頌 神的歌.

而不但是在無酵節第七日的安息日聖會, 這"大海之歌"事實上也出現在猶太人每天早晚的禱告裡. 在聽命頌 (Shema) 的結束禱告中, 他們會說, "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 (出埃及記15:11), 然後接著說, "蒙救贖的人向祢唱新歌. 他們在海邊稱頌祢的尊榮", 最後結束在宣告"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出埃及記15:18).

(有關聽命頌 Shema 的介紹, 請參閱"常常喜樂, 不住禱告, 凡事謝恩" - 漫談猶太人的禱告 (4): 聽命頌一文)

"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 (出埃及記15:11) 正是"大海之歌"第二部的開始. "大海之歌"分為兩部, 第一部是感謝的歌, 歌頌 神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並將埃及軍兵淹沒海中的偉大作為,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 神、我要讚美他、是我父親的 神、我要尊崇他耶和華是戰士、他的名是耶和華..." (出埃及記15:1~10).

"大海之歌"的第二部卻是先知的歌, 預言將來必成的事, "耶和華阿、眾神之中誰能像你、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你憑慈愛、領了你所贖的百姓.你憑能力、引他們到了你的聖所...那時以東的族長驚惶、摩押的英雄被戰兢抓住、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你要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耶和華阿、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出埃及記15:11~18).

雖然我們讀聖經得知, "大海之歌"第二部的絕大部分是已經成就的歷史事實, 但對於當時剛出埃及過紅海的以色列人來說, 他們無從知曉 神將來要領他們進迦南得地為業, 勝過以東, 摩押, 與迦南列族, 並且立錫安山為祂的聖山. 因此"大海之歌"的第二部, 乃是摩西在聖靈感動下所唱出先知性的話語, 預告 神必要成就的事.

既然"大海之歌"第二部是先知的歌, 預言將來必成的事, 因此"大海之歌"第二部的最後一句, "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出埃及記15:18), 也是 神必定要成就的. 猶太人每天早晚聽命頌的結束禱告, 因此結束在"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 這個先知性的宣告上, 代表著他們對 神國的永恆盼望, 而這也同樣是我們基督徒對將來的活潑盼望, "願祢的國降臨" (馬太福音6:10).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66個聖經金句 (33)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彌迦書7:18)

播客Podcast連結

~選自 66 Inspirational Verses from Every Book of the Bible. (來自聖經每卷書的66個聖經金句)

彌迦書開始於 神的審判, "萬民哪、你們都要聽.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側耳而聽.主耶和華從他的聖殿要見證你們的不是...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彌迦書1:2, 5). 神是聖潔公義的 神, 必要審判萬民的罪過和罪惡, 並且要從祂的選民以色列人開始,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羅馬書2:9).

然而 神的審判不是終點. 彌迦書結束在先知彌迦稱頌 神的赦免與恩典,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彌迦書7:18~20). 這一段經文也是猶太人的吹角節傳統儀式 תַשְׁלִיךְ ("tashlikh", "throwing", "投擲") 所誦讀的經文: 猶太人會在吹角節下午到水邊 (河, 湖, 海) 聚集, 彼此認罪, 並將象徵罪孽的麵包丁或小石子投在水裡, 以此紀念 神的赦罪之恩.

當先知彌迦問道, "神阿、有何神像你?" 這個問題反映了"彌迦"這個名字的先知性意義. "彌迦"的希伯來原文是 מִיכָה ("michah"), 乃是 מִי־כ־יָה 的組合, 意思是"誰像耶和華" (Who is like YHWH). 誰像耶和華 神呢? 答案是沒有! 耶和華 神是無與倫比的 神!

當 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顯現時, 神自我啟示祂是那位無與倫比的耶和華 神,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記34:6~7).

而當我們仔細對照出埃及記34:6~7與彌迦書7:18~20, 我們會發現先知彌迦的話,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彌迦書7:18~20) 正是彌迦對於 神的自我啟示 - 出埃及記34:6~7的回應.

赦免罪孽, 過犯和罪惡

先知彌迦指著 神說,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投於深海..." (彌迦書7:18~19).

而 神自我啟示說,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 (出埃及記34:6-7).

先知彌迦所說的"罪孽", "罪過", ""的希伯來原文, 正是 神自我啟示所說的"罪孽", "過犯", 和"罪惡". 因此當先知彌迦指著 神說, "神阿、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 、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又將我們的一切投於深海" (彌迦書7:18~19), 彌迦乃是指著 神無與倫比的慈愛, 赦免一切的罪孽, 過犯和罪惡.

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不但如此, 先知彌迦最後指著 神說, "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彌迦書7:20).

而神自我啟示說,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誠實" (出埃及記34:6).

先知彌迦所說的"慈愛"和"誠實"的希伯來原文, 也正是 神自我啟示所說的"慈愛"和"誠實". 因此當先知彌迦指著 神說, "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彌迦書7:20), 這是彌迦向 神所發出信心的呼喊, 神既是"有豐盛的慈愛誠實"的 神, 祂必要"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既然 神是那位赦免一切罪孽, 過犯, 與罪惡, 並且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的 神, 我們因此可以和彌迦一樣確知深信, 在公義的審判過後, 神必要赦免, 並重新憐憫和接納祂的百姓, "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詩篇30:5).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每當基督徒在教會中領主餐時, 我們常常覆述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對門徒所說的話, "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路加福音22:15). 我們領餅與杯, 乃是按照主耶穌的吩咐"如此行", 為的是記念祂. 然而我們不清楚的是, 其實我們並沒有完全按照主耶穌的吩咐"如此行".

當主耶穌吩咐門徒, "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路加福音22:15), 祂的意思是要我們在逾越節晚餐中記念祂. 主耶穌用傳統逾越節晚餐所擘開的無酵餅象徵祂為我們破碎的身體, "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 (路加福音22:19). 主耶穌用傳統逾越節晚餐飯後的第一杯酒 (救贖之杯) 象徵祂為我們流出的寶血,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路加福音22:20). 因此我們在逾越節晚餐中用餅與杯記念主耶穌 - "逾越節的羔羊" (哥林多前書5:7) 為我們成就的救贖大工.

當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世界時, 他忠實地按照主耶穌的吩咐, 教導外邦門徒守逾越節紀念主耶穌. 保羅稱主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 (哥林多前書5:7), 又稱逾越節的晚餐為"主的晚餐" (哥林多前書11:20). 我們若能平心靜氣不帶任何偏見地讀哥林多前書11章, 我們會發現"主的晚餐" 是實實在在的一頓晚餐, 而不是今日教會主餐的一點無酵餅和一小杯葡萄汁. (請參閱逾越節晚餐 - 失落的新約傳統一文)

到了第二世紀中葉, 雖然大多數外邦基督徒 (特別是羅馬教會, 也就是後來天主教的前身) 已經不再守逾越節 (Passover) 而改守復活節 (Easter), 然而仍然有忠心耿耿的外邦基督徒 (以小亞細亞的教會為主) 遵守使徒的教導守"主的晚餐" - 在逾越節晚餐中記念主耶穌. 這些仍舊持守使徒教訓的基督徒, 以早期教父坡旅甲 (Polycarp) 為代表人物. 坡旅甲是使徒約翰的門徒, 也是士每拿教會 (啟示錄中小亞細亞的七教會之一) 的主教. 他領導小亞細亞的眾教會, 不畏羅馬教會的強權, 忠心持守使徒傳承的主耶穌教導.

另一位第二世紀的教父愛任紐 (Irenaeus) 如此紀載, 當年邁的坡旅甲與當時大權在握的羅馬主教會面時, 坡旅甲堅定持守他從使徒約翰和其他使徒所領受的 - 在逾越節晚餐中記念主耶穌, 不肯向改守復活節的羅馬主教屈服. 最後羅馬主教尊重德高望重的坡旅甲, 容讓小亞細亞的教會繼續守逾越節. 可惜的是, 等到第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為國教時, 人的傳統終於完全取代主耶穌的誡命, 復活節取代了逾越節, "主的晚餐" - 逾越節晚餐也淪為所謂的"主餐".

在最後的晚餐開頭, 主耶穌對使徒說, "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喫這逾越節的筵席" (路加福音22:15). 我相信主耶穌不單單很願意與使徒同喫逾越節的筵席, 祂也很願意與我們一同喫逾越節的筵席, 因為逾越節正象徵著主耶穌自己. 當我們在逾越節晚餐中記念主耶穌, 我們正是與主一同坐席, 並預嘗主耶穌再來時天國筵席的滋味. 這是為什麼主耶穌要設立逾越節晚餐為"主的晚餐", 並且藉著使徒吩咐世世代代的基督徒, "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路加福音22:15).

願我們也都如此行, 為的是記念主耶穌.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要使這些物成為聖、好成為至聖.凡挨著的都成為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Ki Tisa "當你抬起", 出埃及記 Exodus 30:11~34:35 的讀經心得)

神吩咐摩西用聖膏油膏抹會幕和一切器具, "要用這膏油抹會幕、和法櫃、桌子、與桌子的一切器具、燈臺、和燈臺的器具、並香壇、燔祭壇、和壇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 (出埃及記30:26~28), 目的是"要使這些物成為聖、好成為至聖" (出埃及記30:29). 當會幕和當中的器具被膏抹, 它們就"成為聖", 並且"凡挨著(聖物)的都成為聖" (出埃及記30:29).

"凡挨著(聖物)的都成為聖" (出埃及記30:29), 讓我們看見聖潔是可以傳遞的. 可惜的是, 除了祭司和利未人外, 一般以色列人都不能挨近會幕, 會幕和聖物的聖潔不是他們可以接觸的. 但若以色列人不能接觸 神的聖潔, 他們如何成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以色列人乃是藉著遵行 神的誡命成為聖潔, 他們因此常常禱告說,

     בָּרוּךְ אַתָּה יהוה אֱלֹהֵינוּ מֶלֶךְ הָעוֹלָם אֲשֶׁר קִדְּשָׁנוּ בְּמִצְוֹתָיו,
     "耶和華我們的 神天地的主是應當稱頌的,
       因為祂賜下祂的誡命使我們成聖...
"

特別是安息日的誡命, 神曉諭摩西,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 (出埃及記31:13).

當初 神六日創造天地,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 (創世記2:2~3), 因此當以色列人聽從 神的吩咐, "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 (出埃及記31:14), 同樣以安息日為"聖日", 他們就是按 神的心意效法祂. 而當 神的百姓效法祂時, 祂們就因此挨近 神, 如果連"凡挨著(聖物)的都成為聖" (出埃及記30:29), 那麼更何況是挨近 神? 以色列人因著在安息日挨近 神得以成聖, 神乃是藉著安息日的誡命使以色列人成聖.

不但如此, 神說,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遠的證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暢 (שָׁבַת נָפַשׁ)" (出埃及記31:16~17). 神在安息日"安息舒暢", 因此祂也命定以色列人這一天要"安息舒暢", "六日你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 (שָׁבַת)、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 (נָפַשׁ)" (出埃及記23:12). 當以色列人在安息日與 神一同"安息舒暢", 他們就在這一日挨著 神, 神的聖潔因而傳遞給他們, 使他們成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讓我們也都在安息日這一天與 神一同"安息舒暢", 挨近 神, 因著"凡挨著的都成為聖" (出埃及記30:29), 我們也因此成為聖潔, 同樣作 神"聖潔的國民".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shalach "當他釋放", 出埃及記 Exodus 13:17~17:16 的讀經心得)

當 神開始從天降下嗎哪給以色列人作食物, 祂同時也藉著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守安息日, "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 (嗎哪) 就烤了、要煮的 (嗎哪) 就煮了、所剩下的 (嗎哪) 都留到早晨" (出埃及記16:23), "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 (出埃及記16:30), 這是以色列人首次守安息日.

天降嗎哪顯明了 神的供應, 而第六日的雙倍嗎哪, 更確保以色列人在安息日有足夠的食物可喫. 因此 神賜下嗎哪的目的之一, 是為了保證以色列人能夠守安息日. 神頒布安息日誡命的同時, 祂也確保祂的子民有能力遵守安息日. 我們因此看見, 神看重安息日的誡命.

聖經這裡稱安息日為"安息日" (שַׁבַּת קֹדֶשׁ, "Shabbat kodesh", Sabbath of holiness), 說明安息日是 神的聖日,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3). 神看重安息日的誡命, 是因為安息日是 神的聖日.

除此以外, 從這段經文我們也注意到以色列人開始遵守安息日的誡命, 是在 神與以色列人立西乃之約以前. 當 神與以色列人立西乃之約時, 安息日的誡命成了十誡的第四條誡命,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此後, 安息日更成了西乃之約的記號, "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 (אוֹת, "sign", 記號)、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 (出埃及記31:13),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 (出埃及記31:16).

然而, 安息日的誡命並不是 神單單給以色列人的, 而是為著普世的人. 怎麼說呢? 首先, 安息日的誡命本身提到"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10). 這裡"寄居的客旅"的希伯來文 גֵּר ("ger", alien) 指的正是"外邦人".

其次, 以色列人開始遵守安息日是在 神與他們立西乃之約之前, 這顯示安息日的誡命超越了西乃之約的範疇, 安息日因此不同於其他聖經節期, 其他聖經節期都是根源於以色列歷史, 如逾越節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五旬節 (神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 等, 但安息日卻是根源於 神的創造. 因此安息日不但是以色列人, 同時也是所有 神的子民應當遵守的.

再其次, 神在創世時就已經將第七日分別為聖, 定為聖日. 此時根本就沒有以色列人, 甚至也沒有亞伯拉罕. 神吩咐以色列人守安息日, 是因著這一天本來就是 神的聖日, "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11), 而不是因為與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才設立安息日. 安息日並不是因著以色列人才存在的, 而是從創世的一開始就有的聖日.

此外, 雖然使徒行傳15章耶路撒冷大會的結論並沒有定規外邦門徒須要守安息日,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傳15:19~20), 但從雅各接下來的話,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21), 我們可以得知使徒或是知道外邦門徒已經在守安息日 (所以不用再定規), 或是期望他們能夠儘量守安息日 (很多外邦門徒是奴隸, 沒有辦法完全守安息日), 並且在安息日這一天進會堂聽摩西的書 (妥拉). 主耶穌復活昇天以後, 猶太使徒與門徒仍然繼續守安息日, 並且教導外邦門徒守安息日.

再者, 先知以賽亞預言耶穌基督再來時的新天新地, 那時世人都要守安息日,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6~7), "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 (以賽亞書66:22~23).

最後, 我想最重要的一點, 還是主耶穌親口說的話,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注意主耶穌並沒有說, "安息日是為以色列人設立的", 而是說, "安息日是為設立的", 這包括普世所有的人. 而安息日又是誰為世人設立的呢? 雖然主耶穌沒有明說, 但毋庸置疑地, 主耶穌的意思是"安息日是 為世人設立的". 神設立安息日的原因, 固然是"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3), 但 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 卻是為了世人.

安息日實在是 神為世人設立的, 安息日乃是 神為了你我, 為了每一個 神的子民, 為了每一個主內的弟兄姊妹所設立的. 既然如此, 我們怎能自行廢掉 神為我們設立的安息日呢? 就讓我們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守"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 (出埃及記16:23).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當安息日的時候, 主耶穌在畢士大池行神蹟醫治一個病了38年的癱子, "那人 (癱子) 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穌。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了這事 (醫治)。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約翰福音5:15~17).

很多人根據主耶穌的回答"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來證實安息日已經被廢掉了. 如果連 神自己都沒有守安息日 -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 而且連主耶穌也沒有守 - "我也作事", 那麼我們何必還守安息日呢?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對安息日起源, 安息日誡命和主耶穌的話的誤解. 安息日的起源是 神創造天地,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 (造物) 的工、安息了。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 神在第七日 (安息日) 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 但 神並沒有歇了祂一切的工, 祂依然"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希伯來書1:3), 正如主耶穌所說,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

安息日的誡命是"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神吩咐祂的百姓在安息日要歇了一切日常的工 (六日勞碌的工), 以記念 神在創世的第七日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

有些猶太人(不是全部) 逼迫主耶穌, 是因為他們認定主耶穌不過是人, 而醫病是人 (醫生) 日常的工作之一, 因此主耶穌在安息日醫病, 是違反了安息日. 然而主耶穌所行的不是尋常的醫治, 而是一個極不尋常的神蹟. 祂只用一句話, "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 (約翰福音5:8), 就讓癱子全然好了. 這只能是 神的作為.

所以主耶穌回答逼迫祂的猶太人說,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 (約翰福音5:17), 是要藉著醫病的神蹟, 證實祂的神性. 神雖然在第七日歇了一切創造的工, 但祂仍然"作事直到如今", 持續以祂的權能托住宇宙萬有, 就連安息日也不例外. 主耶穌從父 神而來, 作父所作的事, "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樣作" (約翰福音5:19), 主耶穌所作的事, 證實祂是父 神所差來的, "因為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這便見證我是父所差來的" (約翰福音5:36). 主耶穌的回答其實與安息日無關. 同時主耶穌沒有違反安息日, 祂並不是在安息日作了人日常的工作, 卻是行了唯有 神才能行的神蹟.

不信的猶太人否認主耶穌的神性, 因此他們認定主耶穌違反了安息日. 但我們相信主耶穌是 神的兒子道成肉身, 並且祂醫治病了38年的癱子是一個偉大的神蹟. "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我所作的事、這便見證我是父所差來的" (約翰福音5:17, 36), 主耶穌沒有違反安息日, 卻是以神蹟奇事證實了祂是 神的兒子.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reshit "起初", 創世記 Genesis 1:1~6:8 的讀經心得)

神用了六日的時間創造天地, 但第七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 (註: "安息了"與"就安息了"在希伯來原文中並沒有出現, 是中文和合本的譯者加以補充的, 讓讀者更容易明白"第七日"就是"安息日".)

在中文和合本或希伯來原文裡, "第七日"都被強調了三次. 不但如此, 在希伯來原文裡, 不管是"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 或是"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或是"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這幾句話的希伯來原文都是 個字, 隱射著"第七日", 並且 בַּיּוֹם הַשְׁבִיעִי "第七日"都出現在句子中間, "第七日"特別被凸顯出來, 在在彰顯出"第七日"的重要性.

וַיְכַל אֱלֹהִים בַּיּוֹם הַשְׁבִיעִי מְלַאכְתּוֹ אֲשֶׁר עָשָׂה ("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
וַיִּשְׁבֹּת בַּיּוֹם הַשְׁבִיעִי מִכָּל מְלַאכְתּוֹ אֲשֶׁר עָשָׂה  ("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וַיְבָרֶךְ אֱלֹהִים אֶת יּוֹם הַשְׁבִיעִי וַיְקַדֵּשׁ אֹתוֹ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

"第七日"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首先, 這是 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的日子. 在第六日, 神已經"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創世記1:31), 而在"第七日", 神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 不是因為祂疲倦需要休息, 而是因為創造的完滿 - "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第七日"因此是一個歡慶的日子, 神歡慶祂的創造大工的完滿成就, 所以"賜福第七日".

其次, 神將"第七日、定為聖日". ""的希伯來動詞字根 קדשׁ 有"分別出來, 無與倫比"之意. 神是聖潔的 神, 是分別出來, 無與倫比的 神. 神將"第七日"定為"", "第七日"因此也成為一個分別出來, 無與倫比的日子. "第七日"被 神分別出來, 是歸祂自己, 因而"第七日"乃是屬 神的, 神對以色列人說, "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 (出埃及記31:13).

我們看見在聖經中, 神首先分別為聖歸祂自己的, 不是 神的選民以色列人, 也不是聖城耶路撒冷, 卻是一個日子 - "第七日". "第七日"獨立於大自然的規律以外, 與太陽和月亮的週期無關. "第七日"也獨立於以色列的救恩歷史之外, 不像逾越節是 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日子, 或是五旬節是 神在西乃山賜下十誡的日子. "第七日"單單與 神有關, 與 神的創造有關, 是 神歇了祂一切創造大工的偉大日子.

當 神與以色列人立約, 將以色列人分別為聖歸祂自己, 神的"第七日"就成了人的"安息日", 神要祂的百姓效法祂, 將"安息日"守為"", 並在"安息日"歇了一切日常的工, 模仿, 效法 神在"第七日"歇了一切創造的工, 十誡中的第四誡如此說,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不但如此, "第七日"或是"安息日", 不是單單屬於以色列人的, 而是屬於所有 神的百姓, 包括了我們外邦基督徒, 神說,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6~7).

當 神的百姓守"安息日"時, 我們乃是與 神一同歡慶祂創造的完滿, 並且紀念祂是創造我們, 賜給我們生命氣息的造物主. 此外, 既然 神已經賜福給"安息日", 當我們守"安息日"時, 我們也就進入"安息日"的祝福裡, 並要領受"安息日"的福分. 不但如此, 既然 神已經將"安息日"分別為聖歸祂自己, "定為聖日", 當 神的聖民守"安息日"為"聖日"時, 我們就要遇見這位"安息日的主" (馬太福音12:8), 並在"安息日"這一天與我們的 神相交.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mor "說", 利未記 Leviticus 21:1~24:23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3章是關乎聖經節期的篇章,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耶和華的節期、你們要宣告為聖會的節期" (利未記23:1~2). 中文和合本遺漏了23:2 希伯來原文最後幾個字 אֵלֶּה הֵם מוֹעֲדָי ("ele hem moadai", "These are my feasts"), 神在這裡特別強調說, "這些是我的節期!" 聖經節期是"耶和華的節期", 而"耶和華的節期"乃是 神的節期.

節期的希伯來原文מוֹעֵד ("moed", appointed time/meeting/appointment) 的意思是"指定的時間/相會/約會". 耶和華的節期是 神指定的時間, 正如詩人所說,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詩篇118:24). 神在祂所定的日子要與祂的子民相會. 耶和華的節期是 神與祂的百姓的約會.

當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世界時, 那些原本敬拜假神與偶像, 陷在罪惡中的外邦信徒"離棄偶像歸向 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 神" (帖撒羅尼迦前書1:9). 外邦信徒原先敬拜偶像, 過的是偶像的節期, 保羅教導他們不要再過偶像的節期, 而改為過耶和華的節期.

哥林多教會昰一個外邦信徒為主的教會. 在哥林多前書中, 保羅教導外邦門徒守逾越節/無酵節的精義,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所以我們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保羅又提到說, "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 (哥林多前書16:8). 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 保羅之所以會提到逾越節與五旬節而不多作解釋, 是因為他早就教導了哥林多門徒過逾越節與五旬節 - 耶和華的節期.

早期外邦基督徒仍然守耶和華的節期. 當時他們並不覺得耶和華的節期只是猶太人的節期. 第二世紀時小亞細亞和敘利亞一帶的教會都守逾越節, 有些甚至可能還和猶太人一同守逾越節. 第二世紀的教父, 示每拿的主教坡里卡 (Polycarp) 堅持按使徒留下來的傳統, 與猶太人一樣在亞筆月14日晚上守逾越節. 第二世紀的教父, 里昂的主教愛任紐 (Irenaeus) 稱五旬節和主日同等神聖. 第三世紀的教父, 迦太基的主教特土良 (Tertullian) 稱五旬節是最喜樂的日子之一. 一直到主後第四, 五世紀, 仍然有外邦基督徒守耶和華的節期, 但在晚期教父的嚴厲逼迫與禁止下漸漸銷聲匿跡. 第五世紀的教父, 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約翰屈梭多模 (John Chrysostom) 在講道中強烈譴責那些和猶太人一同過住棚節的外邦基督徒, 而這意味著當時仍有基督徒守聖經節期. 

外邦教父不但廢掉耶和華的節期, 更令人惋惜的是, 外邦教父為了彌補廢掉耶和華的節期所產生的屬靈真空, 將原本偶像的節期改為"神的節期", 因此有了如今的聖誕節與復活節. 神的子民從此不再守耶和華的節期, 卻是改守源自於偶像節期的"神的節期".

雖然外邦教父如主耶穌所說, "誠然是廢棄 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 (馬可福音7:9), 然而 神的誡命是永恆的. 耶和華的節期在主耶穌再來時要完全的恢復, 先知撒迦利亞預言說, "所有來攻擊耶路撒冷列國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來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並守住棚節" (撒迦利亞書14:16), 先知以賽亞說, "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 (以賽亞書66:22~23). 如果月朔, 安息日, 與住棚節會恢復的話, 我相信一切耶和華的節期都要恢復.

但我想我們不用等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才開始過耶和華的節期. 凡明白真理的, 如今就可以回到 神的心意中, 守耶和華的節期, 在祂所定的日子與祂相會,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他們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他們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6) 大概是新約聖經裡, 最明確地描述當時的人守安息日的經文了. "他們"不但是在安息日安息, 並且是為了遵守安息日的"誡命"而安息. 這些守安息日的人昰誰呢? 昰法利賽人嗎? 昰文士嗎? 昰撒都該人嗎?

都不是! 這些守安息日的人昰"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 (路加福音23:55). 這些婦女包括哪些人呢? 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亞拿、並雅各的母親馬利亞、還有與他們在一處的婦女" (路加福音24:10).

這些婦女昰從加利利起, 就一直跟隨主耶穌的女門徒, 包括那位特別愛主的"抹大拉的馬利亞", "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 (馬可福音16:9). 主耶穌復活以後, 首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 當主耶穌呼喚馬利亞的名字時, 馬利亞認出主耶穌的聲音, "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約翰福音20:16) 既然馬利亞稱主耶穌為"夫子", 顯而易見她是主耶穌的門徒.

這些對主耶穌忠心耿耿的女門徒守安息日, "他們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6). 並且這裡的"安息日"還不是尋常的安息日, 而是主耶穌受難的那個安息日! 安息日以前, 為了膏主耶穌的身體, 她們"豫備了香料香膏" (路加福音23:56), 等到"七日的第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豫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 (路加福音24:1). 使徒約翰甚至指出那時天還未亮,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 (約翰福音20:1). 從她們天還黑的時候就來到主耶穌的墳墓, 可想而知她們昰多麼迫切地想要膏她們親愛的夫子 - 主耶穌的身體, 然而她們"豫備了香料香膏" (路加福音23:56), 卻沒有馬上去膏主耶穌的身體, 而是"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6).

如果主耶穌在世時已經廢掉安息日的誡命, 或是有一絲一毫貶低安息日的意思, 這些女門徒不可能等到安息日結束以後, 才來膏主耶穌的身體. 從"他們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6) 的舉動, 我們可以得知主耶穌必定重視安息日, 並且教導門徒按照安息日的誡命守安息日, 因此這些忠心的女門徒才會等到安息日結束以後, 纔去膏主耶穌的身體.

如果說主耶穌復活以後, 祂廢掉安息日的誡命, 將守安息日改為守"七日的第一日", 這麼重大的事情, 為什麼整本新約聖經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及? 如果使徒們早已經教導門徒安息日被廢掉, 為什麼第二世紀的外邦教父伊格那修斯 (Ignatius of Antioch) 還要呼籲當時的外邦門徒, "別再為安息日而活, 要為主日而活"? 惟一合理的解釋, 就是主耶穌和使徒事實上從來沒有廢掉安息日, 因此新約聖經才沒有提到安息日被廢掉, 因為壓根沒有這樣的事. 安息日被廢掉的主張, 其實昰從第二世紀以後外邦教會切斷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才出現的.

主耶穌和使徒守安息日. 第一世紀的早期基督徒也守安息日, 包括那些愛主耶穌, 忠心耿耿跟隨祂的加利利婦女, "他們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6). 願如今所有愛主耶穌, 並忠心耿耿跟隨祂的弟兄姊妹, 也願意同樣"在安息日, 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附註: 

既然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 不能不提到她的故鄉 - 抹大拉. 抹大拉位於加利利海邊, 是第一世紀時加利利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2009年考古學家在這裡挖掘出第一世紀的猶太會堂. 從使徒馬太的描述,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馬太福音4:23), 我們幾乎可以完全肯定, 主耶穌當初曾在這個抹大拉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說不定馬利亞就是在這裡被主耶穌醫治的?) 以色列所有其他的基督教會, 都是主後好幾世紀才建立的, 只有這個抹大拉的會堂是主耶穌當時就存在的. 對我個人來說, 這個會堂簡直就是"聖地中的聖地" - 我們的主耶穌曾經佇足過的地方.

抹大拉第一世紀猶太會堂, 周圍是階梯型的座位, 分為上下兩排.
抹大拉會堂的"講臺" (也有人認為是"講臺"的基座) 的複製品,
上面的雕刻象徵著耶路撒冷聖殿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當安息日, 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5:1~40:38 的讀經心得)

摩西第一次在西乃山上40晝夜, 領受 神建造會幕的啟示. 摩西下山前 神再次曉諭摩西安息日的誡命,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為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1:13,15)

然而因著金牛犢事件, 摩西沒有機會將 神的話告訴以色列人. 直到摩西再次上西乃山40晝夜, 並領受新的法版下山後, 摩西才招聚以色列全會眾, 告訴他們說, "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3:1~2)

摩西轉述安息日的誡命, 幾乎和 神原來的話一模一樣 (希伯來原文也是如此). 然而摩西接下來說的話, "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3), 卻是 神沒有說的.

從出埃及記的上下文來看, "安息日不可生火"很顯然不是 神直接的誡命, 而是摩西用一個實際的例子, 教導當時的以色列百姓當如何遵守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 生火做飯, 是那時候的以色列人最常見的日常工作之一. 古時生火需要用打火石或鑽木取火等類的方式, 已經是很費力了, 特別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 如果要生火的話, 還得四處去撿柴. 因此撿柴生火, 的的確確是作工, 違反了安息日"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10) 的誡命. 民數記15章就記載一個以色列人因為在安息日撿柴而被石頭打死的經過,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遇見一個人在安息日撿柴...耶和華吩咐摩西說、總要把那人治死.全會眾要在營外用石頭把他打死。於是全會眾將他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他、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民數記15:32, 35~36)

因此, 與其說安息日不可生火, 毋寧說安息日不可作工. 生火做飯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 確實是作工, 所以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在安息日的前一天就要將食物預備好了, "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 (出埃及記16:23)

明白這些, 對今日有心遵守安息日的弟兄姊妹, 有什麼啟發呢? 首先, 秉承安息日避免作工的精神, 如果我們能在前一天就將食物預備好了, 我們就更能好好享受安息日. 其次, 我個人認為, 雖然摩西不許當時的以色列人在安息日生火, 但對今日的我們來說, 生個火只要打開瓦斯爐的開關就好了, 顯然不算是什麼作工. 我們儘可以生火加熱食物. 當然, 若是弟兄姊妹想要按照聖經的字句來遵行也很好, 用微波爐就是了.

坦白說, 雖然我很佩服正統猶太教 (Orthodox Judaism) 的猶太人謹守遵行律法的態度, 但我覺得正統猶太拉比對律法的解釋有些過於極端了, 有時候甚至落入主耶穌所說 "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 (馬太福音23:4) 的網羅. 去過以色列的弟兄姊妹都知道, 敬虔的猶太人在安息日不開車, 也不按任何電器 (包括電梯) 的按鈕, 因為發動車子或按電器的按鈕都會產生火花, 而再小的火花也是火, 違反了摩西"安息日不可生火"的吩咐. 但過度拘泥字句的結果, 似乎違反了安息日原本"使人得安息"的精神.

主耶穌教導我們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願我們不但守安息日, 同時也能享受 神為我們設立的安息日. 正如先知以賽亞說, "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 (以賽亞書58:13~14), 守安息日為聖日的人將要以 神為樂.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最早的誡命, 永遠的定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o "來", 出埃及記 Exodus 10:1~13:16 的讀經心得)

與以色列人立西乃之約以前, 神已經開始教導以色列人律法. 在往西乃山的路上, "耶和華在那裡 (瑪拉) 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 (出埃及記15:25). 但以色列人所領受最早的誡命, 甚至還要早於他們過紅海之前.

神給以色列人最早的誡命, 乃是逾越節的誡命, "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你們吩咐以色列全會眾說、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以色列全會眾把羊羔宰了。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喫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當夜要喫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喫...你們喫羊羔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地喫、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因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 (出埃及記12:2~13)

逾越節的誡命是最早的誡命, 也是永遠的誡命 (定例), 神吩咐以色列人說, "你們要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你們要守無酵節、因為我正當這日把你們的軍隊從埃及地領出來、所以你們要守這日、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12:14, 17). "定例"的希伯來原文是חֻקָּה ("chukah", statue), 特指那些非關道德性的誡命. 這一類誡命往往與紀念 神的作為有關, 比方說安息日紀念 神的創造,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11).

逾越節紀念 神的救贖, 因為 神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 "這夜是耶和華的夜、因耶和華領他們出了埃及地、所以當向耶和華謹守、是以色列眾人世世代代該謹守的" (出埃及記12:42).

逾越節不但紀念 神的救贖, 也代表 神更大的救贖, 因為主耶穌 - "神的羔羊" (約翰福音1:29) 在逾越節這一天救贖 神的子民脫離罪惡, "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哥林多前書5:7), "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馬太福音1:21).

逾越節更預告 神最終的救贖. 與逾越節密切相關的十災, 以更大的規模重現於啟示錄所預言的末世災難中, "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彷彿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 (啟示錄8:8), "我又看見三個污穢的靈、好像青蛙、從龍口獸口並假先知的口中出來" (啟示錄16:13), "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 (蠅的另一個翻譯)、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啟示錄6:8), "第一位天使便去、把碗倒在地上、就有惡而且毒的、生在那些有獸印記、拜獸像的人身上" (啟示錄16:2), "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 (啟示錄8:7), "蝗蟲從煙中出來飛到地上.有能力賜給他們、好像地上蠍子的能力一樣" (啟示錄9:3), "第五位天使把碗倒在獸的座位上、獸的國就黑暗" (啟示錄16:10).

首先的逾越節只有埃及的長子被 神擊殺, 末後的逾越節 神要擊殺所有敵對 神的人, "我看見那獸、和地上的君王、並他們的眾軍、都聚集、要與騎白馬並他的軍兵爭戰。那獸被擒拿、那在獸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獸印記、和拜獸像之人的假先知、也與獸同被擒拿.他們兩個就活活的被扔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其餘的被騎白馬者 (主耶穌) 口中出來的劍殺了" (啟示錄19:19~21).

如同 神當初用十災審判埃及和法老一般, 神在末世要用更大的災難審判世界和魔鬼; 神審判埃及是要救贖 神的選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 神審判世界將要救贖所有 神的子民永遠脫離罪和死的奴役.

當 神的子民守逾越節時, 一方面我們紀念 神過往的救贖, 不但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並且主耶穌十字架的犧牲也赦免我們的罪, 拯救我們脫離罪惡; 另一方面我們也展望未來, 存信心的盼望等待那最終的救贖來臨 - 神將要完全勝過罪惡和死亡. 逾越節不但是以色列人"永遠的定例", 也應該是所有 神的子民"永遠的定例".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對於使徒保羅的話,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我過去一直認為可能是有些猶太基督徒論斷歌羅西教會的外邦信徒沒有遵守聖經食物律和節期, 甚至傷害到他們的信心, 保羅因此勸勉外邦基督徒, 得救的根基乃在於耶穌基督, 而不在乎遵行律法.

當然, 耶穌基督絕對是我們得救唯一的根基, 但這很可能不是保羅說這段話的用意.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 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中, 提到那些論斷歌羅西教會門徒的是"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 (歌羅西書2:8), 並勸告歌羅西門徒說,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 (歌羅西書2:20)

然而保羅不可能稱律法為"世上的小學". 保羅對律法的態度, 從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保羅生平可以明確看出. 使徒行傳中, 保羅雖然身為外邦人的使徒, 在外邦世界傳揚福音, 然而若是情況許可, 他還是儘可能地遵守聖經節期,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20:16); 此外, 保羅按照律法許了拿細耳人的願, "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 (使徒行傳18:18). (請參閱保羅 - 拿細耳人?一文) 後來保羅受審時, 他也為自己辯護說, 他從來沒有反對或甘犯律法. (請參閱保羅的受審一文) 保羅本人遵守律法, 也尊重律法.

除此之外, 保羅也明確地說, "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原來體貼肉體、就是與 神為仇.因為不服 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羅馬書8:7) 律法既是聖潔的, 又是從 神而來的, 自然不可能是"世上的小學".

那麼保羅所說"世上的小學"指的是什麼呢? 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當時流行的希臘哲學的禁慾主義, 以斯多亞主義 (Stoicism) 為代表, "還有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 (保羅) 爭論" (使徒行傳17:18). 事實上, 保羅在歌羅西書2:8所稱"理學"的希臘原文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philosophy) 正是"哲學"的意思. 哲學都是由人構思出來的, 自然是"人間的遺傳" (歌羅西書2:8). 斯多亞主義主張禁慾, 正如同保羅所說"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 (歌羅西書2:20), 而保羅也指出禁慾對生命的改變缺乏果效, "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歌羅西書2:22~23).

如果保羅所說"世上的小學"真是指希臘哲學的禁慾主義, 那麼論斷歌羅西教會門徒的人其實是那些禁慾主義者, 而不是猶太基督徒. 如此一來, 我們對保羅的話,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歌羅西書2:16) 就必須重新加以解釋. 禁慾主義者會論斷門徒什麼事呢? 無非是歌羅西門徒紀念並遵守聖經的節期, 包括月朔與安息日, 並在節期中吃喝快樂. 而保羅不但鼓勵門徒不要容讓禁慾主義者的論斷, 並且指出聖經節期的先知性意義,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7), 當門徒守節時, 他們也同時表達出對主耶穌再來的彌賽亞盼望 (Messianic hope).

因此保羅在這裡所教導的, 乃是門徒在基督徒生活上, 包括飲食與聖經節期在內, 都不要被外人論斷, 而要定睛在主耶穌身上, 在基督裡面生根建造.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當主耶穌預言聖殿被毀, "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馬太福音24:2), 門徒發出一連串的問題, "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 (馬太福音24:3) 主耶穌的門徒以為聖殿被毀和主耶穌降臨將會同時發生, 所以如此詢問, 而主耶穌的回答似乎混合了聖殿被毀的預兆和祂降臨 (末世) 的兆頭.

關於聖殿被毀的預兆, 主耶穌說道, "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馬太福音24:15~18) 其中最令人費解的, 是主耶穌說,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逃走時不遇見冬天還好理解, 冬天時冰天雪地, 交通不便, 不利於逃走. 但安息日呢? 根據教會傳統教導, 主耶穌不是已經廢掉安息日了嗎? 既然如此, 門徒逃走和安息日有什麼關係?

主耶穌的話,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之所以會成為難解的經文, 其實是出於我們對聖經和新約歷史的誤解. 事實上主耶穌從來沒有廢掉安息日, 相反地, 主耶穌守安息日. (請參閱主耶穌沒有廢掉安息日, 主耶穌守安息日一文)

根據主耶穌當時的猶太傳統,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使徒行傳1:12) 為2000肘的距離, 大約是3/4英里. 基督教解經者因此認為猶太基督徒受律法束縛而不能逃得太遠, 或是猶太人會限制猶太基督徒逃走. 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首先,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並不是律法的規定, 而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傳統 (雖然主耶穌和門徒似乎也都遵守這傳統); 其次, 安息日雖然是聖經的誡命, 但也不是全然不可干犯的. 比方說, 以色列的男孩生下來第8日要行割禮, 就算第8日剛好是安息日也不能例外. 此外, 若是遇到性命攸關的情形, 按照猶太傳統, 安息日不但是可以干犯, 而且是應當甘犯的, 比方說醫生救人就不受安息日限制. 因此, 大災難若發生在安息日, 不但可以逃走, 而且應該逃得遠遠的, 遠超過"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既然安息日遇到大災難可以逃命, 為什麼主耶穌還要說,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呢? 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主耶穌重視安息日! 雖然因著逃命的緣故甘犯安息日是可以的, 但若能不干犯安息日的話, 就儘量不要甘犯安息日. 正因為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所以祂才吩咐門徒向 神祈求, "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安息日",  主耶穌重視安息日, 祂也教導門徒要重視安息日.

這一點同樣反映在主耶穌的身體被安葬在亞利馬太的約瑟的墳墓裡, "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他的身體怎樣安放。他們就回去、豫備了香料香膏。他們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5~56) 若是主耶穌廢掉安息日, 或是祂不看重安息日, 那些愛主耶穌的婦女十之八九會在"豫備了香料香膏"後, 立刻去膏抹她們心愛的夫子, 而不是"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正因為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所以祂才會常常和法利賽人就著如何按照律法的精義守安息日起爭執, 而不是爭執安息日存廢的問題. 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祂也教導門徒看重安息日. 盼望今日主耶穌的門徒也能同樣看重安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