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25:1~27:19 奉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25:1~27:19 奉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神救贖的目的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 25:8)

當 神起初創造人類, 祂乃是照著祂的形像樣式造人, 正如創世記說,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 (創世記1:27). 既然人是 神照著祂的形像樣式所造, 神就看待人為祂的兒女, 因此聖經也說, "亞當是 神的兒子" (路加福音3:38).

神將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 並且祂也常住在他們中間, 正如創世記說, "天起了涼風、耶和華 神在園 (伊甸園) 中行走" (創世記3:8). 不幸地是, 自從人類始祖犯罪墮落之後, 神從此不再住在人類中間.

但既然 神看人是祂的兒女, 神就要恢復祂跟人的關係, 並且祂要與他們同住. 這正是 神救贖的目的: 神要與人同住. 因此當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並與以色列人立了西乃之約, 接納以色列人作祂的百姓後, 祂就迫不急待吩咐摩西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後來 神又更明確地說, 祂之所以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是為了要住在他們中間, 祂說, "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 (出埃及記29:46).

包括新舊約在內的整個救恩歷史就在描述 神如何一步步地成就祂救贖的目的: 神要與人同住. 在啟示錄裡, 我們看到 神最終成就祂的救贖目的, "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 (啟示錄21:3).

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聖所的啟示

Ruk7,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出埃及記25:8~9)

神吩咐以色列人為祂建造聖所, 使祂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聖所的希伯來原文是 מִקְדָּשׁ ("mikdash"), 源自於 "聖潔" 的希伯來字根 קדש ("kadash"). 神是全然聖潔的, 因此祂所住的地方自然就是聖所

神吩咐以色列人建造的聖所其實是一個帳幕, 它的希伯來原文是 מִשְׁכָּן ("mishkan"), 意思是 "居所" (dwelling place). 聖所乃是 神的居所. 當以色列人40年在曠野漂流時, 神就住在帳幕, 一個可移動的聖所. 創造宇宙萬有的 神並沒有高高在上, 卻是低微俯就祂的百姓, 住在他們中間, 使他們可以常常到聖所親近 神.

在新約裡, 神又更進一步, 不只是住在我們中間, 更是住在我們裡面,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 (哥林多前書6:19). 因著聖靈的內住, 我們得以成為聖所 - 神的居所, 正如使徒保羅又說, "你們也靠祂 (主耶穌) 同被建造成為 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這裡 "神...居住的所在" 的希臘原文 κατοικητήριον τοῦ θεοῦ ("katoiketerion ton thou", dwelling place of God) 的意思正是 "神的居所", 也就是聖所. 我們是新約的聖所 -  神的居所. 

在舊約裡, 以色列人可以常常到聖所親近 神. 在新約裡, 既然我們就是聖所, 我們更可以天天親近 神, 時時親近 神. 這是 神給我們莫大的恩典.

在舊約裡, 神吩咐祭司每天早晚要在聖所獻早祭和晚祭給 神. 此外, 以色列人每天從早到晚不斷有人到聖所獻祭給 神. 既然我們如今是新約的聖所, 我想我們不但每天要有相當於早祭和晚祭的晨更和晚禱, 更應當要 "不住的禱告" (帖撒羅尼迦前書5:17), 才算是沒有辜負 神給我們的恩惠.

此外, 在舊約裡, 聖所的中心物件是約櫃, 約櫃裡面存放了寫著十誡的法版. 猶太傳統將聖所比擬為一個人, 而約櫃相當於人的心. 就像約櫃裡存放了寫著十誡的法版, 既然我們是新約的聖所, 我們也應當將 神的話存記在心, "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 (歌羅西書3:16).

最後, 約櫃的蓋子是施恩座, 象徵 神的寶座. 類似地, 既然我們是新約的聖所, 我們就應當讓 神坐在我們生命的寶座上, 在我們的生命中作王.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神聖的奴僕 (出埃及記25:1~27:19 奉獻)

播客連結

在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當中, 本週妥拉記錄了 神吩咐以色列人為祂建造會幕. 會幕是 神伴隨祂的子民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時的可移動式居所. 會幕和會幕其中的裝飾和一切聖物, 以及祭司的服飾, 將佔據出埃及記接下來的主要篇幅. 可以說, 會幕的建造是出埃及記的高潮.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他們事奉祂, 而會幕就是以色列人事奉 神的地方.

特別的是, 儘管會幕如此重要, 但會幕建造所需的一切材料要完全由以色列人甘心樂意地自由奉獻. 當 神指示摩西建造會幕時, 祂說, "你告訴以色列人當為我送禮物來、凡甘心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 (出埃及記25:2). 另一方面, 關於會幕的每一個部分 神都有精確詳細的說明,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出埃及記25:9). 為什麼 神吩咐建造會幕所需材料要完全靠自由奉獻? 難道祂不怕所奉獻的材料不符合或不能滿足建造會幕的需求嗎?

妥拉在這裡教導了我們一個關於事奉 神的基本真理.

在 神拯救以色列人之前, "埃及人嚴嚴的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作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的待他們" (出埃及記1:13~14). 在這兩節經文中, 從希伯來動詞字根 עבד ("avad") 衍生出來的字諸如作工, 勞動, 奴役, 出現了五次之多, 並且顯然是強制性的奴役.

當我們在逾越節筵席上重述逾越節的故事時, 我們舉起杯子稱頌 神說, "祂把我們從奴役帶向自由...哈利路亞!". 逾越節被稱為以色列人 "自由的季節". 然而與其說是自由, 不如說是事奉對象的轉變. 以色列人原本事奉法老, 但 神命令法老說, "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出埃及記8:1).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 他們從法老的奴僕轉變為 神的奴僕.

以色列人在事奉法老時, 他們被迫用草磚和泥為法老建造比東和蘭塞兩座積貨城; 但以色列人在事奉 神時, 他們甘心樂意地為拯救他們出埃及的 神建造會幕並奉獻會幕所需的一切材料.

妥拉在這裡告訴我們, 真正的自由並不是完全獨立自主, 不受任何權威管轄. 相反地, 自由是作獨一真神的奴僕, 因為唯有 神才是配得我們事奉的那一位. 我們通過甘心樂意的事奉進入這種自由, 就像以色列人當初所做的那樣, 每個人都 "甘心樂意" 為建造會幕奉獻. 這裡 "甘心樂意" 的希伯來原文是 יִדְּבֶנּוּ לִבּוֹ ("yidvenu libo"), 意思是 "他的內心激動了他".

以色列人事奉 神是因為 "他的內心激動了他", 而不是受到 神的強迫. 以色列人不會受到 神的苦役和壓迫, 但他們也不會只為自己而活. 相反地, 他們自由地事奉 神, 為 神和 神的國度奉獻他們的資源並擺上他們自己.

在大多數的妥拉誡命中, 包括那些如何獻祭的誡命在內, 神都給出了相當具體的要求. 然而在這個為 神建造會幕的重要誡命裡, 神吩咐讓以色列人自由奉獻! 因此我們看到, 對 神的事奉從來不是出於壓迫或奴役, 好像在事奉法老一樣, 而是出於 "甘心樂意".

這種 "甘心樂意" 的事奉顛覆了現代人過度崇尚人的獨立自主進而貶低了對 神的順服的看法. 現代人認為對 "神聖或超自然的來源" 的順服是有辱人格和毫無意義的. 然而妥拉明確指出, 這種對 神 "甘心樂意" 的順服反而可以使人得著安息與自由.

主耶穌正是在這一妥拉真理的基礎上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馬太福音11:28~30). 通常軛是一種束縛的工具, 違背人或牲畜的意願強加在他們身上. 但主耶穌號召我們 "甘心樂意" 接受祂的 "" (拉比用語, 指教導). 主耶穌的軛使我們與祂聯合, 就像妥拉使我們與 神聯合一樣. 當我們 "甘心樂意" 接受妥拉和主耶穌的軛, 我們會發現妥拉和主耶穌的軛不是壓迫重擔, 而是容易輕省. "甘心樂意" 地順服 神的結果絕不是 "勞苦擔重擔", 卻是安息與自由釋放.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安息日的精義 (出埃及記25:1~27:19 奉獻)

 播客連結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喫。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馬太福音12:1-2)

什麼是安息日可作的事? 什麼是安息日不可作的事? 妥拉的教導似乎直接了當: 安息日是 神吩咐人休息的日子. 神的子民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將之與平常工作的日子區分開來. 所有 神的子民在安息日都應當休息, 不要作工, "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10). 然而, 妥拉並沒有明確定義出什麼事算是作工, 除了 神指示以色列人 "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3).

猶太傳統明確定義了什麼事算是作工, 是安息日不可作的事. 傳統猶太人在安息日不開車, 甚至不打開電燈開關, 以免在安息日 "生火", 並且儘可能在安息日無所事事, 避免一切日常的操勞活動. 有些基督徒團體同樣將守安息日的精神應用在星期天. 電影 "火戰車" (Chariots of Fire) 描述英國短跑健將艾瑞克·利德爾 (Eric Liddell) 的故事. 他參加1924年巴黎奧運, 卻因著基督信仰的緣故, 拒絕在星期天比賽, 甚至在奧運委員會和英國威爾斯王子的施壓下也毫不屈服.

局外人可能會覺得這太小題大作了, 有必要這麼嚴格嗎? 但任何願意認真遵行安息日誡命的人很快就會發現確實有必要清楚定義什麼是安息日可作的事, 什麼是安息日不可作的事. 猶太拉比經典塔木德 (Talmud) 定義了39類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而這39類安息日不可作的工都與建造會幕有關.

古代拉比為什麼將安息日與會幕關聯起來? 這是因為從本週妥拉經文開始的出埃及記25~40章的敘事架構正隱藏著安息日與會幕的關聯. 聖經學者稱如此的敘事架構為 "交叉平行結構" (Chiastic structure, 像是希臘字母 χ "Chi" 的左半部). 交叉平行結構是古代作者常用的敘事手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敘述故事, 直到故事中間的轉折點, 然後再按照反向的順序重新敘述故事. 交叉平行結構隱藏著敘事的深層意義. 出埃及記25~40章正是這樣一個交叉平行結構:

A.   神的榮耀彰顯在西乃山頂上 (出埃及記24:15~18)

    B.   建造會幕的指示 (出埃及記25:1~31:11, 開始於收奉獻的指示, 結束於比撒列的呼召)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出埃及記31:12~17)

            D.   神賜下兩塊法版 (出埃及記31:18)

                   中間的轉折點: 兩塊法版在金牛犢事件中摔碎 (出埃及記32~33章)

            D'.  神賜下兩塊新的法版 (出埃及記34)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出埃及記35:1~3)

    B'.  建造會幕 (出埃及記35:4~40:33, 開始於實際收奉獻以及對於比撒列的呼召)

A'.  神的榮耀彰顯在會幕裡 (出埃及記40:34~38)

我們很容易注意到安息日在這段敘事架構的核心位置. 繼 B. 建造會幕的指示後, 緊接著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並且在 B'. 實際建造會幕之前, 又是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除此以外, B. 建造會幕的指示 (出埃及記25:1~31:11) 又可分為 個段落, 每個段落開始於 "耶和華曉諭 (吩咐) 摩西" (出埃及記25:1; 30:11, 17, 22, 34; 31:1), 正好對應到 神 日創造天地, "" (創世記1:3, 6, 9, 14, 20, 24). 而第 7 個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出埃及記31:12) 剛好是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出埃及記31:12~17) 的開頭, 而安息日正是 神創造天地的第 7 日.

安息日與會幕的另一個關聯在於希伯來字 מְלָאכָה (""), 也就是 "作工" 的 "". מְלָאכָה 這個字 3 次出現在創世記所記載安息日的由來: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 (מְלָאכָה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מְלָאכָה、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 (מְלָאכָה、就安息了。(創世記2:2~3)

同樣地,  מְלָאכָה 這個字 3 次出現在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出埃及記31:12~17) 裡:

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作工 (מְלָאכָה的、必從民中剪除。六日要作工 (מְלָאכָה)、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為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 (מְלָאכָה的、必要把他治死。(出埃及記31:14~15)

מְלָאכָה 這個字再次出現在金牛犢事件之後, C'. 守安息日的指示 (出埃及記35:1~3), "六日要作工 (מְלָאכָה)、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 (מְלָאכָה的、必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5:2).

此外, מְלָאכָה 這個字在整個建造會幕的敘事中出現了21次, 並結束在 "這樣摩西就完了工 (מְלָאכָה)" (出埃及記40:33), 正對應到 神結束創造天地的工,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 (מְלָאכָה已經完畢" (創世記2:2). מְלָאכָה ("") 是 神創造天地 (包括安息日) 和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共同主題.

既然安息日與會幕有著如此顯而易見的關聯, 古代猶太拉比因此從建造會幕的工引伸出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並記載於塔木德 (Talmud) 裡. 而這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包括了收割在內.

當主耶穌允許門徒在安息日掐麥穗吃, 法利賽人看見就指責主耶穌的門徒違反安息日, 這是因為法利賽人在妥拉以外加入更多人為的規條, 認為只要把麥穗掐下來就算為收割, 儘管妥拉本身看待掐麥穗與收割並不相同, "你進了鄰舍站著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 (申命記23:25).

特別的是, 主耶穌並沒有用上述妥拉經文來反駁法利賽人, 卻是對他們說, "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麼。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 (馬太福音12:5~6). "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 意味著聖殿 "大過" 安息日, 而主耶穌指著祂自己說, "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 意味著祂 "大過" 聖殿. 既然主耶穌 "大過" 聖殿, 而聖殿 "大過" 安息日, 主耶穌自然 "大過" 安息日. 當然, 這並不是說, 主耶穌廢掉安息日或是允許門徒違反安息日, 而是說主耶穌是 "安息日的主" (馬太福音12:8), 祂有著彌賽亞的權柄定規人應該如何遵守安息日.

(以下為譯者的補充)
主耶穌非但沒有廢掉安息日, 祂更是教導我們安息日的精義. 正如主耶穌說, "安息日是 (神) 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神設立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人的好處. 是怎樣的好處呢? 就像 "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暢" (出埃及記31:17), 神也要我們在安息日這一天像祂一樣安息舒暢, 正如祂說, "六日你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 (出埃及記23:12). 既然安息日的目的是使人安息舒暢, 主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地肚子餓了, 他們當然可以掐麥穗來吃, 使他們能夠安息舒暢. 塔木德 (Talmud) 明確定義哪些是安息日不可作的工的用意固然是好的, 讓人有依循的標準. 然而我們要記得, 安息日 "不可作工" 並不是安息日的目的, 而是達到安息日的目的 "安息舒暢" 的必要途徑. "不可作工" 只是手段, "安息舒暢" 才是目的.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出埃及記25:1~27:19 "奉獻" 妥拉焦點: 聖所的目的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會幕模型 (该图片由Jim BlackPixabay上发布)

在建立第一個 “聖所” (希伯來字מִקְדָּשׁ, “Mikdash”, 參出埃及記25:8) 之前, 以色列的先祖就在山上, 在溪水旁, 或任何他們覺得合適的地方敬拜 神. 亞伯拉罕和以撒花了三天的旅程去摩利亞山. 雅各在往哈蘭的路上和雅博渡口附近遇見 神. 摩西在荊棘叢中和西乃山上與 神相遇. 現在,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在西乃山與他們立約並頒布妥拉後, 神吩咐以色列人建造會幕, 也就是以色列的第一個聖所.

聖所當中存放內含法版的約櫃, 法版上面刻有十誡. 約櫃被安置在會幕最內層的至聖所裡. 至聖所和外層的聖所之間用幔子隔開. 幔子外面有金香壇, 陳設餅的桌子, 和金燈臺. 會幕的帳幕門口也有門簾, 門簾外面是洗滌盆和祭壇. 顯然, 聖所的目的是為了敬拜 神, 向 神獻祭和禱告.

妥拉進一步闡釋聖所的目的. 神指示摩西告訴以色列百姓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神是不是告訴以色列人, 如果沒有聖所, 神將不會與他們同在? 是不是沒有聖所就沒有辦法敬拜 神, 尋見 神? 神是否需要一個建築物才能在人群中 “居住” ?

猶太傳統教導說, 我們以多種方式經歷 神: 在大自然的美麗與奧秘中, 在人與人之間的愛和友誼裡, 在歡慶生命的時刻, 以及促進和平與公義的奮鬥中, 我們可以尋見 神. 神沒有專屬的 “地方”. 神無所不在. 儘管所羅門王為 神建造聖殿, 但他也很清楚 神不能被任何事物侷限或束縛, 因此他說, “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 (列王紀上8:27). 既然如此, 那麼為什麼妥拉要記載 神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聖所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古代猶太拉比藉著一個 神與以色列人間假想的對話提供了答案: 以色列人對 神解釋說, 所有人類的王都擁有美麗的宮殿, 宮殿內有放滿了各樣貢物的許多房間. 並且人民可以前來宮殿朝見王, 表現對王的愛和忠誠. 以色列人對 神說, “我們的王啊, 您難道不應該擁有這樣的宮殿嗎”? 然而 神卻回答說, “我親愛的孩子們, 我不需要這樣的地方. 畢竟我用不著吃喝. 但是, 顯然你們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 好幫助你們經驗到我的同在. 為了這個緣故, 當為我造聖所, 使我可以住在你們中間”.

拉比們感覺到, 我們人類需要一個特定的禮拜場所, 一個專屬的地方供禱告和默想. 我們通過賦予尋常的建築物特定的功能和名稱, 讓尋常的建築變得不再尋常. 我們用磚頭, 水泥, 鋼筋混凝土建造了諸如博物館, 劇院, 音樂廳, 法院等種種特定的建築物, 有著各自獨特的功用. 而就像博物館, 劇院或音樂廳一樣, 聖所也有著獨特的功用. 聖所是我們藉著禱告和團契與神 “相會” 的地方. 

這是否意味著聖所是 神 “居住” 的唯一地方? 當然不是! 正如我們可以在音樂廳和博物館之外的許多其他地方欣賞音樂和藝術一樣, 我們也可以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禱告並遇見 神. 然而, 出於我們內心渴望一個專屬的地方的需要, 神讓我們建立了聖所. 在聖所裡面, 我們可以專心尋求 神, 等候 神, 經歷 神, 得著祂的安慰, 指引, 智慧, 和啟示. 正如古代拉比所教導的, 聖所滿足了我們內在的人性和靈性的需求.

現代正統猶太教的創始者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對 神的話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提出了另一種看法. 對於赫希 (Hirsch) 而言, 聖所象徵著猶太人與 神之間的獨特關係 - “約” 的關係. 正當以色列人尋求按照妥拉的誡命來塑造自己的生活時, 他們建立了聖所. 既然謹守遵行誡命的結果就是 神在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當中與他們同在, 保守並賜福給他們的一切, 聖所就不僅僅是一座建築物而已, 而是 神同在的象徵. 如果他們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那麼他們的 “獎賞” 就是 神住在他們中間的喜悅.

正如當初的聖所, 如今的會堂是猶太人與 神相會的地方. 猶太人在其中禱告, 學習 神的話, 敬拜 神, 與 神與人團契. 今天, 猶太會堂就像古代的聖所一樣, 是猶太人生活的中心, 也是猶太傳統延續下去的保證.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儘管 神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彷彿聖所是人為著 神所造, 但歷代猶太拉比教導說, 聖所其實是 神為了人的需要所造. 而就像當初的會幕是一個活動的聖所, 如今我們也成了活動的聖所 - 主耶穌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並且主耶穌建造我們成為聖所, 不是為著祂的需要, 卻是為著我們的需要, 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經歷祂的同在, 而這正應驗了主耶穌是那位 以馬內利” (希伯來文 עִמָּנוּ אֵל, Immanu El”, 神與我們同在).

 

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會幕是妥拉的中心, 主耶穌是福音的中心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每年讀聖經一遍的弟兄姊妹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 從出埃及記25章起直到40章為止, 但凡有關建造會幕, 不管是 神指示摩西如何建造會幕的部分, 還是以色列人實際建造會幕的部分, 都想要快速地讀過去, 很少有人會想要好好地細讀這些冗長的篇章.

儘管如此, 這些冗長的篇章卻也顯示出, 會幕是出埃及記甚至是妥拉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甚至可以說, 會幕是妥拉的中心, 因此 神纔會啟示摩西用如此多的篇幅來記載有關會幕的一切. 會幕為什麼如此重要呢? 因為會幕是 神的居所, 神對摩西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神住在誰中間呢? 神住在祂的百姓以色列人中間. 神拯救以色列人的目的, 是要"們中間", 與他們同住. 神是樂意與人同住的 神. 這是 神的心意. 會幕因此指向 神最終的心意, "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他們要作祂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 (啟示錄21:3).

會幕不但是 神的居所, 會幕也是 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神說, "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 (出埃及記29:43). 以色列人在會幕與 神相會. 然而, 並不是所有進會幕與 神相會的以色列人都能親近 神, 唯有那些謹守遵行妥拉, 並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 (獻祭) 的人, 纔能真正親近 神, 正如大衛王所說, "耶和華阿、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就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詩篇15:1~2),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神的百姓之所以遵行妥拉, 一方面是過聖潔的生活, 討 神喜悅,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進入會幕, 進入 神的同在裡, 真正親近 神.

會幕既是 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它也是當時 神的百姓親近 神唯一的管道. 從這個意義上說, 會幕也預表著主耶穌, 正如祂自己說,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翰福音14:6), 使徒彼得也指著主耶穌說,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使徒行傳4:12).

在福音裡, 我們因信靠主耶穌的名而得救, 但 神的目的不單單是拯救我們 , 神的目的更是要與我們同住, 而這也正是主耶穌的名"以馬內利" (希伯來文 עִמָּנוּ אֵל) 的意義, 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正如過去以色列人藉著會幕得以親近 神, 我們今天也是藉著主耶穌基督得以親近父 神. 並且正如會幕是妥拉的中心, 主耶穌也是福音的中心. 然而就像不是所有進會幕的以色列人都能親近 神, 唯有那些謹守遵行妥拉, 並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的人, 纔能真正親近 神; 同樣地, 也唯有那些謹守遵行主耶穌的妥拉教導, 並為自己的罪憂傷痛悔的人, 纔能藉著祂真正親近父 神, 正如主耶穌說, "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 (約翰福音14:23).


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從出埃及記25章起, 直到出埃及記結尾 (40章), 會幕成了聖經的重心. 會幕 (אֹהֶל מוֹעֵד, tent of meeting, "相會的帳幕", 參出埃及記27:21) 是 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然而當 神指示摩西建造會幕的樣式時, 祂首先提到的卻不是會幕本身, 而是約櫃, "要用皂莢木作一、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出埃及記25:10).

約櫃可以算是會幕中最重要的聖物, 不但因著約櫃內存 神與以色列立約的法版, "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出埃及記25:16), 更重要的, 是約櫃上的施恩座, "要用精金作施恩座...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 (出埃及記25:17~18, 20~21).

施恩座為什麼重要呢? 因為施恩座上是 神的同在, 神在施恩座上與人相會, 神對摩西說, "我要那裡 (施恩座) 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出埃及記25:22). 正因著約櫃上的施恩座, 會幕才成為 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不但如此, 施恩座上 神的同在, 很可能是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 主耶穌又稱為"以馬內利", 其希伯來原文 עִמָּנוּ אֵל ("Immnu el", God with us) 的意思正是"與我們同在". 神在會幕中多次和摩西說話, 並且"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 (出埃及記33:11), 但聖經卻也說, "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翰福音1:18), 因此那位和摩西面對面說話的, 正是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 祂在施恩座上與摩西說話.

"施恩座"是中文和合本的翻譯, 與英文譯本常見的翻譯"mercy seat"相同, 都是源於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 (七十士譯本) 的翻譯 ἱλαστήριον ("hilasterion"), 指"施恩的寶座". 施恩座上二基路伯的樣式正像是王的寶座, 王坐在寶座上向百姓施恩, 如"耶和華作王、萬民當戰抖.他坐在二基路伯上、地當動搖" (詩篇99:1). 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是以色列將來的彌賽亞王, 祂坐在二基路伯的施恩寶座上, 與摩西說話. 自從會幕建成以後, 以色列的彌賽亞, 其實一直在祂的百姓當中, 與祂的百姓同在.

(請參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 神...他們觀看 神一文)

另一方面, "施恩座"的希伯來原文 כַּפֹּרֶת ("kaporet", atonement cover), 意思其實是"贖罪蓋". כַּפֹּרֶת 與"贖罪日" יוֹם כִּפֻּרִים (或 יוֹם כִּפֻּר) 有相同的希伯來字根 כפר, 正是"贖罪"的意思, . 當贖罪日時, 大祭司要為以色列百姓行贖罪之禮, "...他要宰那為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帶入幔子內、彈在施恩座的上面..." (利未記16:15). 那彈在施恩座 (贖罪蓋) 上的羊血, 正象徵坐在施恩座上的主耶穌所流的血. 主耶穌一方面是彌賽亞王, 另一方面卻也是"神的羔羊" (約翰福音1:29), 祂捨身流血為 神的百姓贖罪.

今日不再有會幕, 但 神卻以我們為祂的會幕, 祂的聖所, 正如使徒保羅說,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哥林多前書3:16), 並且主耶穌就像當日坐在會幕的施恩座一般, 祂如今也坐在我們心中的施恩座. 主耶穌捨身流血為我們贖罪, 是那"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啟示錄5:12), 祂實在配得坐在我們心中的施恩寶座, 並接受我們一切的敬拜讚美愛戴.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使徒保羅責備哥林多的門徒,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哥林多前書3:16) 當我們讀中文聖經時, 我們很容易誤會保羅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 神的殿. 然而這裡"神的殿"的希臘原文卻是ναὸς θεοῦ ("naos theou", temple of God), 指的昰單獨一個 神的殿. 神的殿只有一個, 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是 神的殿的一部分.

神的殿乃是 神的居所. 當 神和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後, 神吩咐摩西, "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既然 神的殿是 神的居所, 理所當然應該全部用最上等的材料來建造了, 不是嗎? 然而 神吩咐摩西說, "所要收的禮物、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並作膏油和香的香料、紅瑪瑙、與別樣的寶石..." (出埃及記25:3~7)

建造 神的殿 (此處為會幕) 的材料, 的確有精金, 紅瑪瑙, 與各樣寶石等極為貴重的材料, 但也有像銅, 山羊毛, 染紅的公羊皮, 海狗皮, 皂莢木等尋常不起眼的材料. 那麼是不是只有貴重的材料才重要, 在 神的眼中才有價值呢? 不是的, 不管是貴重的材料還是尋常的材料, 在 神的眼中同樣有價值. 材料本身的貴重與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昰它們是否按照 神的心意被用在 神的殿的建造當中. 精金雖好, 但若沒有皂莢木, 就沒有辦法製作約櫃與陳設餅的桌; 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與細麻雖好, 但若沒有染紅的公羊皮與海狗皮, 就缺了會幕的"罩棚的蓋"與"罩棚上的頂蓋" (出埃及記26:14). 建造 神的殿的材料, 沒有一樣是多餘的, 並且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惟有所有的材料加起來, 並且被用在 神所指定的用途上, 才能建造完整的, 合 神心意的 神的殿.

同樣的,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是 神的殿 - "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4:12) 的一部分, 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 並且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惟有所有的基督徒加起來, 彼此互相配搭服事, 才能建造完整的, 榮耀的"基督的身體". 就像建造 神的殿的材料有貴重的與尋常的, 弟兄姊妹當中也有剛強的與軟弱的, "體面的"與"不體面的", 然而在 神的眼中卻都同樣有價值. 我們體面與否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昰我們是否按照 神的心意活在 神的命定當中.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聖所是 神的居所 (מִשְׁכָּן, "mishkkan", dwelling place). 這是一個奇妙, 難以想像的事實. 創造天地的主宰, 無限的 神, 竟然住在平凡, 有限的受造當中. 然而這卻是 神美好的心意, 祂願意和祂的子民同住, 因此他吩咐摩西,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請參閱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一文)

在舊約中, 神的子民必須為祂造聖所; 在新約中, 神的子民是祂的聖所. 使徒保羅教導我們, "你們也靠他 (主耶穌) 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這裡"神...居住的所在"的希臘原文κατοικητήριον τοῦ θεοῦ ("katoiketerion ton thou", dwelling place of God) 的意思正是"神的居所".

一方面, 我們因著聖靈的內住, 已經是 神的聖所, 如保羅責備哥林多信徒時說,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 (哥林多前書6:19)  另一方面, 從保羅的教導 "你們也靠他 (主耶穌) 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這裡"同被建造"的希臘原文συνοικοδομεῖσθε ("sunoikodomeisthe", build up together) 是希臘文的現在被動式, 而希臘文法的現在式表示"持續不斷的過程". 這意味我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仍然在持續被建造成為聖所的過程當中.

由誰建造呢? 一方面, 是 神建造我們成為祂的居所, 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 (主耶穌) 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0~22), "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哥林多前書3:9), "他 (主耶穌) 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榮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 (希伯來書3:3). 另一方面, 我們是與 神同工, 建造我們自己成為 神的聖所, 如同使徒保羅勉勵我們, "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在他裡面生根建造" (歌羅西書2:6~7).

因此, 我們是參與 神偉大的工程, 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當中建造 神的居所. 既然是 神的工程, 主耶穌和使徒保羅都教導門徒要謹慎建造,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馬太福音7:24~27), "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楷、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他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哥林多前書3:10, 12~15)

神的旨意是要建造我們成為祂榮耀的聖所. 若是我們不參與 神建造的工程, 我們就彷彿是建立在沙土上的房子, 又好比是僅僅立了地基的房子, 連草木禾楷的工程都沒有, 這如何顯明 神的榮耀呢?就像舊約時的以色列人一樣, 我們每人也當積極參與建造聖所的工程. 

如何參與呢? 就像舊約時的以色列人, 各人拿出自己的珍寶, "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並作膏油和香的香料..." (出埃及記25:3~6), 作為建造聖所的材料, 我們也當"甘心樂意" (出埃及記25:2) 拿出自己的"珍寶", 包括我們的時間, 金錢, 才能或其他資源, 投注在建造我們自己成為 神榮耀聖所的工程.

材料有了, 還需要什麼呢? 建造房屋最重要的是藍圖, 建造聖所也必須根據藍圖 - 神指示的樣式, 因此 神吩咐摩西,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要謹慎作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出埃及記25:9,40). 聖經是 神給我們建造生命成為 神的聖所的藍圖, "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3:16~17) 我們不但學習明白聖經, 更重要地, 是在日常生活中遵行聖經的教導.

建造聖所是每天都在進行的工程. 神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建造我們的生命, 成為祂的聖所. 我們將每一天的生活奉獻給 神, 遵祂旨意, 與祂同行, 我們就是與 神同工, 建造我們自己成為祂的居所. 在舊約時, 會幕完工後, "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 讓我們也建造自己成為 神榮耀的聖所, 讓神的榮光充滿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中.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又當為我造聖所, 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與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後, 神曉諭摩西, “又當為我造聖所, 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聖所一詞的希伯來文מִקְדָּשׁ (“mikddash”), 衍生於聖潔, 成聖的動詞字根ק.ד.שׁ, 正是聖所, 聖地” (holy place)的意思. 聖所是聖潔的,人進入聖所的時候, 當存敬畏的心. 神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時說, “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 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出埃及記3:5) 後來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向約書亞顯現時, 也說同樣的話, “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 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 (約書亞記5:15) 而祭司在聖所服事時, 不管是在會幕或聖殿, 都是赤足不穿鞋的, 表示對 神的敬畏.

聖所是 神的居所, 神告訴摩西造聖所的目的, “使我可以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事實上, 神接下來的話,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 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出埃及記25:9) 中的帳幕一詞的希伯來文מִשְׁכָּן (“mishkkan”), 來自於居住的動詞字根שׁ.כ.ן, 其實是居所” (dwelling place)的意思. “聖所之所以是聖潔的, 正是因為 神居住在其中.

以色列人所造的第一個聖所是帳篷, 這也是為什麼中文和合本選擇將希伯來文的居所譯為 帳幕的原因. 而聖經中出現的另一個詞語會幕”, 它的希伯來原文אֹהֶל מוֹעֵד (“ohel moed”), 正是相會的帳幕” (tent of meeting)的意思. 聖所是 神與人相會的地方.

回顧 神之前曉諭摩西的話, “又當為我造聖所, 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住在他們中間”, 按照希伯來文也可以翻譯為住在他們裡面”. 新約更美的應許之一, 正是 神要將祂的靈放在祂的子民裡面, 神透過以西結先知說, “我必將我的靈, 放在你們裡面, 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 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當聖靈居住在我們裡面時, 我們的身體就成了聖靈的殿, 所以使徒保羅說,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麼? 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 住在你們裡頭的” (哥林多前書6:19) 而既然聖靈是三位一體 神的一位, 我們也就是 神的殿, 因此保羅又說, “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 因為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 (哥林多後書6:16).

主耶穌沒有撇下我們為孤兒. 在主耶穌再來, 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度, 並重建耶路撒冷聖殿之前, 祂差遣聖靈來, 住在我們裡面, 使我們成為 神的居所”.我們既然是 神的居所, 我們也就是 神的聖所”. 在舊約時, 神要祂的子民為祂造聖所; 在新約時, 神使祂的子民成為祂的聖所. 如果在舊約時祭司進入聖所服事須要赤足, 表示對 神的敬畏, 那麼我們身為 神的聖所, 表示我們總是處在 神的同在中, 豈不應時時存敬畏 神的心? 雖不至於須要光腳走路, 但是我們應該遵照使徒保羅的教導, “所以你們或喫或喝, 無論作甚麼, 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 (哥林多前書10:31). 而當我們事事為榮耀 神而行, 我們也是與 神同工, 在我們的身子上為祂建造聖所.

此外, 聖所既然也是會幕, 也就是 神與我們相會的地方. 因此我們知道, 神與我們不是遙不可及, 而是住在我們裡面, 要與我們相會, 和我們有親密的交通. 神時時在等候著我們, 要與我們說話. 禱告正是我們與 神說話, 這是為什麼使徒保羅要我們不住的禱告” (帖撒羅尼迦前書5:17)的原因.

最後想要分享的是, 聖所中最重要的聖物是法櫃 (又稱約櫃), 裡面放著 神親自刻上十誡的法版, 十誡是律法一切誡命的基礎. 法版又稱約版, 相當於西乃之約的約書” (covenant document). 法櫃放置於聖所中最神聖的地方, 也就是至聖所 (קֹדֶשׁ הַקֳּדָשִׁים, “kodesh hakodashim”, Holy of the Holies). 猶太傳統將聖所比擬為一個人, 而放置在至聖所中的法櫃, 則是那個人的心. 在舊約時, 神將祂的律法放在法櫃裡; 在新約時, 神要將祂的律法放在我們心裡. 神說,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 寫在他們心上” (耶利米書31:33) 這是新約更美的應許. 

(請參閱新約是更美之約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