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閱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一文)
主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 (參約翰福音11章), 與祂醫治一個生來瞎眼之人的神蹟 (參約翰福音9章), 同為"彌賽亞的記號", 也就是只有彌賽亞 (基督) 才能行的神蹟, 證明行神蹟的人是彌賽亞. 我們從主耶穌的話裡, 也可看出這兩件神蹟非比尋常. 主耶穌指著生來瞎眼的人說, "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 神的作為來" (約翰福音9:3), 而主耶穌指著拉撒路說, "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翰福音11:4). 兩件神蹟的目的都是為了彰顯 神.
熟悉聖經的弟兄姊妹可能會感到疑惑, 使死人復活的神蹟, 能算是"彌賽亞的記號"嗎? 先知以利亞 (參列王紀上17章) 和以利沙 (參列王紀下4章), 不也同樣行過復活的神蹟? 再說主耶穌先前也曾在拿因城使寡婦的兒子復活 (參路加福音7章), 結果"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路加福音7:16), 群眾很顯然只把主耶穌視為以利亞一般的"大先知", 而不是彌賽亞. 為什麼說, 主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 是"彌賽亞的記號"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 主耶穌並不是因為"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約翰福音11:5) 的緣故, 所以祂"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約翰福音11:6). 從敘事的角度來講, 11:4與11:6是連在一起的, "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6 (因此當祂)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1:6開頭的希臘原文ὡς οὖν 是"因此, 當" (therefore when) 的意思 (中文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表明和11:4的因果關係: 主耶穌說明, 拉撒路的病, 是為了神的榮耀, 這是為什麼當他聽見拉撒路病了, 仍然多待了兩天的緣故. 而使徒約翰為了避免人誤會, 認為主耶穌單單為了神的榮耀, 不在乎拉撒路的死活, 祂其實並不愛拉撒路, 拉撒路只不過是祂用來彰顯 神榮耀的工具, 因此約翰在中間特別插入一句來澄清,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約翰福音11:5). 英文譯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 "But when Jesus heard it, he said, “This illness does not lead to death; rather it is for God’s glory, so that the Son of God may be glorified through it.” Accordingly, though Jesus loved Martha and her sister and Lazarus, after having heard that Lazarus was ill, he stayed two days longer in the place where he was." (John 11:4~6 NRSV) (我的NRSV中文翻譯: "但是當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 祂說, 這病不至於死, 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因此, 雖然耶穌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祂在聽見拉撒路生病的消息後, 仍然在所居之地多待了兩天")
然而主耶穌"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與 神的榮耀又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 當"耶穌到了(伯大尼)、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 (約翰福音11:17) 當時的猶太傳統認為, 人死後三天內, 身體尚未腐敗, 靈魂還在身體周圍徘徊, 這時復活還是有可能的. 但若是超過三天, 身體開始腐爛, 靈魂再也無法回歸. 不管是以利亞, 以利沙, 或是主耶穌使拿因城寡婦的兒子復活 (根據猶太傳統, 人死後要在第二天下葬), 都是在人死後三天之內. 但主耶穌到伯大尼的時候, 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復活的指望可以說完全斷絕. 如果這時人還能復活, 就絕對不是尋常的神蹟, 而是"神的榮耀".
當馬大對主耶穌說, "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約翰福音11:21), 她其實並不是說, 主耶穌若能在拉撒路未死以前趕到就好了. 因為我們可從聖經的上下文推斷, 當馬大所打發去找主耶穌的使者剛出發不久, 拉撒路就斷了氣. 從馬大與馬利亞所在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 到主耶穌與門徒此時所在的約但河外的伯大尼 (參約翰福音1:28與10:40), 大約有一天的路程, 因此使者花一天的時間找到主耶穌, 而主耶穌多停留了兩天, 再花一天的時間趕到伯大尼, 剛好是四天. 馬大或者是說, 如果主耶穌在拉撒路患病時剛好在伯大尼就好了, 或者她的話裡也有埋怨的成分在內.
馬大的態度可能不是太明確, 然而馬利亞的態度卻是很明顯: 她埋怨主耶穌! 這從她與馬大截然不同的反應可以看出,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 (約翰福音11:20) 但馬利亞的心態其實很可以理解, 一方面是喪失手足之親的極度悲痛, 另一方面卻是對主耶穌深深的失望!
從馬利亞之前坐在耶穌腳前聽道 (參路加福音10章), 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對主耶穌徹頭徹尾的信靠與倚賴. 現在拉撒路雖然在使者出發不久後就斷氣, 但馬利亞想必聽過拿因城寡婦的兒子死而復活的事. 既然主耶穌能使寡婦的兒子復活, 祂自然也能使拉撒路復活. 馬大和馬利亞知道派人往哪兒去找主耶穌, 馬利亞自然能夠估計, 主耶穌應該第二天就能趕到. 很可能當拉撒路出殯時, 主耶穌就出現了, 然後就像祂當初使寡婦的兒子復活一樣, 使拉撒路復活. 然而主耶穌沒有來. 接著拉撒路下葬了. 一整天過去了. 主耶穌沒有來. 再接下來的一整天 (第三天) 中, 馬利亞無時無刻不在盼著主耶穌的出現. 然而主耶穌還是沒有來. 三天過去了, 主耶穌始終沒有出現. 馬利亞怎麼可能不失望? 並且因著拉撒路的復活無望, 她恐怕更是加倍的哀慟!
當主耶穌看見馬利亞哭泣, "耶穌哭了" (約翰福音11:35). 主耶穌因著馬利亞 (也包括馬大與拉撒路) 遭受的痛苦而哭, 因為"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約翰福音11:5). 主耶穌本可以在第二天到達, 使拉撒路復活, 但為了彰顯 神的榮耀, 讓更多的人因為看見 神的榮耀而蒙恩得救, 祂不得不讓所親愛的人暫時受苦. 但主耶穌也因此與他們一同哀哭.
主耶穌吩咐將封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震驚了, 馬大甚至抗議說, "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約翰福音11:39). 馬大的話很合理, 就算是勝過以利亞或以利沙一般的先知, 還能讓人的靈魂回歸身體, 但若是身體都腐爛發臭了, 靈魂回來又有何用?
然而主耶穌是彌賽亞, 不同於一般的先知. 先知所行復活的神蹟, 只能讓人的靈魂回歸身體而已, 但主耶穌說,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約翰福音11:25) 這句話的希臘原文ἐγώ εἰμι ἡ ἀνάστασις καὶ ἡ ζωή 的意思是"我是復活與生命". 主耶穌並不是能行復活神蹟的先知, 主耶穌自己就是"復活", 主耶穌自己就是"生命"! 拉撒路雖然是死了的人, 但當死人遇著"復活"本身, 不管他死了多久, 身體是否開始腐爛, 甚至不管是否屍骨無存, 都要復活, 這是真正意義的死人復活, 也是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拉撒路的復活, 因此彰顯了主耶穌復活的大能, "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翰福音11:4), 而"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約翰福音11:45).
主耶穌不但當日使拉撒路復活, 並且祂自己"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書15:20) 而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 (哥林多前書15:52). 這是 神的應許, 也是我們復活的榮耀盼望.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
住棚節最後一天, 主耶穌站在耶路撒冷聖殿的院子裡, 向眾人宣告說,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約翰福音8:12) 使徒約翰接著記載主耶穌醫治一個瞎子的神蹟 (參約翰福音9章), 這神蹟顯明了主耶穌真是那"世界的光", 將光明帶給所有在黑暗裡的人, 就連瞎子也不例外, 正如主耶穌自己親口說, "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約翰福音9:5)
四福音中記載了許多主耶穌醫治瞎子的神蹟, 如"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罷。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他們說、主阿、我們信。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罷。他們的眼睛就開了。" (馬太福音9:27~30), "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裡.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吧又能說話、又能看見。" (馬太福音12:22)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馬可福音8:22~25)
使瞎子看見的神蹟, 事實上只是主耶穌諸多醫治神蹟當中的一部分,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吧說話殘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 (馬太福音15:30~31)
那麼, 約翰福音9章所記載的主耶穌醫治瞎子的神蹟,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值得使徒約翰特地記錄下來呢? 首先我們注意到, 在主耶穌如此多的醫治神蹟當中, 法利賽人從來沒有因此起了分爭, 也從來沒有如此強烈質疑神蹟的真實性. 頭一次有法利賽人為了耶穌爭辯, "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 (約翰福音9:16) 頭一次法利賽人因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 (約翰福音9:18), 甚至叫了瞎子的父母來對質. 從法利賽人種種不尋常的反應來看, 我們知道這個神蹟肯定很特別, 而其特別之處, 正反映在瞎子的話裡, "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 (約翰福音9:32).
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 神蹟奇事並不罕見. 除了列王紀詳細記載以利亞與以利沙兩大先知的事蹟外. 間約時期的猶太次經多比書 (Book of Tobit) 也記載了瞎眼的多比得著醫治的故事. 甚至在主耶穌的時代, 猶太文獻也多有記載當時能行神蹟奇事的猶太拉比, 如主後一世紀晚期的拉比哈尼拿 - 多沙之子 (חנינא בן דוסא, "Hanina Ben Dosa"), 就以醫病的神蹟著稱. 神蹟奇事似乎不是主耶穌惟一的專利.
然而對於這些能行神蹟奇事的先知與拉比而言, 卻也有一些神蹟是他們無法行的. 醫治大麻瘋是其中之一 (請參閱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一文), 而醫治生來是瞎眼的也是如此. 那些能行神蹟奇事的先知或拉比或者能醫治因著疾病或受傷而失明的瞎子, 卻從來沒有人能醫治生來是瞎眼的 (先天上的缺陷). 但人們相信, 當彌賽亞(基督)來的時候, 祂能醫治那些連先知與拉比也束手無策的疾病, 如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 (以賽亞書42:1,6~7) 而這些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因此被稱為"彌賽亞的記號" (Messianic Sign), 證明行神蹟的人是彌賽亞.
因此, 當主耶穌行出人們所認定彌賽亞的記號 - 醫治那生來瞎眼的, 以行動證實了祂彌賽亞的身份, 有些法利賽人因著這神蹟相信了主耶穌, "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 (約翰福音9:16) 但不信的法利賽人則極力否定神蹟的真實性. 到最後雖然無法否認, 卻又一口咬定主耶穌是罪人, 然而就像瞎子說的, "這人若不是從 神來的、甚麼也不能作。" (約翰福音9:33) 主耶穌乃是從 神而來, "從天降下的人子" (約翰福音3:13).
不但如此, 主耶穌醫治瞎子時作出具有象徵意義的舉動, "就吐唾沬在地上、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約翰福音9:6). 如同 神在創造世界時用地上的塵土造人, 主耶穌也彷彿用地上的泥, 重新"創造"了瞎子的眼睛, 證實祂是那位創造的主, 如使徒約翰在福音書的開頭所說的,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約翰福音1:3)
而我們的盼望正是在於這位創造的主, 有一天祂要再來復興萬事萬物, 將一切都更新.
四福音中記載了許多主耶穌醫治瞎子的神蹟, 如"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罷。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作這事麼.他們說、主阿、我們信。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罷。他們的眼睛就開了。" (馬太福音9:27~30), "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裡.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吧又能說話、又能看見。" (馬太福音12:22)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 (馬可福音8:22~25)
使瞎子看見的神蹟, 事實上只是主耶穌諸多醫治神蹟當中的一部分,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他腳前.他就治好了他們。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吧說話殘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 (馬太福音15:30~31)
那麼, 約翰福音9章所記載的主耶穌醫治瞎子的神蹟, 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值得使徒約翰特地記錄下來呢? 首先我們注意到, 在主耶穌如此多的醫治神蹟當中, 法利賽人從來沒有因此起了分爭, 也從來沒有如此強烈質疑神蹟的真實性. 頭一次有法利賽人為了耶穌爭辯, "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 (約翰福音9:16) 頭一次法利賽人因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後來能看見的" (約翰福音9:18), 甚至叫了瞎子的父母來對質. 從法利賽人種種不尋常的反應來看, 我們知道這個神蹟肯定很特別, 而其特別之處, 正反映在瞎子的話裡, "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 (約翰福音9:32).
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 神蹟奇事並不罕見. 除了列王紀詳細記載以利亞與以利沙兩大先知的事蹟外. 間約時期的猶太次經多比書 (Book of Tobit) 也記載了瞎眼的多比得著醫治的故事. 甚至在主耶穌的時代, 猶太文獻也多有記載當時能行神蹟奇事的猶太拉比, 如主後一世紀晚期的拉比哈尼拿 - 多沙之子 (חנינא בן דוסא, "Hanina Ben Dosa"), 就以醫病的神蹟著稱. 神蹟奇事似乎不是主耶穌惟一的專利.
然而對於這些能行神蹟奇事的先知與拉比而言, 卻也有一些神蹟是他們無法行的. 醫治大麻瘋是其中之一 (請參閱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一文), 而醫治生來是瞎眼的也是如此. 那些能行神蹟奇事的先知或拉比或者能醫治因著疾病或受傷而失明的瞎子, 卻從來沒有人能醫治生來是瞎眼的 (先天上的缺陷). 但人們相信, 當彌賽亞(基督)來的時候, 祂能醫治那些連先知與拉比也束手無策的疾病, 如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 (以賽亞書42:1,6~7) 而這些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因此被稱為"彌賽亞的記號" (Messianic Sign), 證明行神蹟的人是彌賽亞.
因此, 當主耶穌行出人們所認定彌賽亞的記號 - 醫治那生來瞎眼的, 以行動證實了祂彌賽亞的身份, 有些法利賽人因著這神蹟相信了主耶穌, "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 (約翰福音9:16) 但不信的法利賽人則極力否定神蹟的真實性. 到最後雖然無法否認, 卻又一口咬定主耶穌是罪人, 然而就像瞎子說的, "這人若不是從 神來的、甚麼也不能作。" (約翰福音9:33) 主耶穌乃是從 神而來, "從天降下的人子" (約翰福音3:13).
不但如此, 主耶穌醫治瞎子時作出具有象徵意義的舉動, "就吐唾沬在地上、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約翰福音9:6). 如同 神在創造世界時用地上的塵土造人, 主耶穌也彷彿用地上的泥, 重新"創造"了瞎子的眼睛, 證實祂是那位創造的主, 如使徒約翰在福音書的開頭所說的,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約翰福音1:3)
而我們的盼望正是在於這位創造的主, 有一天祂要再來復興萬事萬物, 將一切都更新.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再談畢士大池的神蹟
約翰福音5章記載主耶穌醫治一個病了38年癱子的神蹟. 這個神蹟發生在畢士大池, "在耶路撒泠、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 (約翰福音5:2) 畢士大池的遺跡在十九世紀發現, 位於主耶穌當時的耶路撒冷城外東北方. 畢士大池由南北兩個水池組成, 兩個池子中間的迴廊與外圍的四個迴廊形成約翰所說的"五個廊子". 北方的水池作為蓄水池, 而南方的水池則供人浸泡之用. 主後一世紀中葉, 希律亞基帕王擴建耶路撒冷城牆, 將畢士大池也包括在城內. 但在主耶穌時代, 畢士大池仍是在耶路撒冷城外.
畢士大池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猶太人行潔淨之禮的浸池. 然而因著它緊挨著希臘神祇阿斯克勒庇俄斯 (Asclepius) 的神廟 (Asclepion), 而阿斯克勒庇俄斯為醫治之神, 因此大部分的學者相信畢士大池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附屬的療癒用的水池, 這是為什麼"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約翰福音5:3). "畢士大"的意思可能為"恩典的家" (House of Mercy) 或"雙泉的家" (House of Two Springs). 若為"恩典的家", 那麼這些來到畢士大池的病人乃是尋求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恩典. 學者相信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是主前一世紀希律大帝所建, 之所以建在耶路撒冷城外是為了避免觸怒猶太人.
此外, 中文和合本特別標註的經文 "〔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 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 水動之後誰先下去, 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 (約翰福音5:3b~4) 並沒有出現在較早較可靠的手抄本中, 因此很可能是後來的文士抄寫聖經時根據傳說加上去的. 現代的英文譯本諸如NIV, ESV, NRSV都刪去這段經文. 主耶穌當時的實際情形很可能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祭司接通南北兩池換水時引起的攪動, 而新鮮的水總是被認為比較有療效.
明白了畢士大池其實是主耶穌當時的希臘神廟後, 我對畢士大池的神蹟有了更深一層的省思. 首先, 就著主耶穌醫治的癱子而言, 雖然也是猶太人 (不然就不能進聖殿了), 但他並沒有求告耶和華, 反而常年待在畢士大池, 尋求外邦神祇的恩典. 其次, 從主耶穌對他說的話, "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約翰福音5:14) 可知這個癱子是個罪人, 所犯的罪相當嚴重, 甚至與他常年癱瘓有關. 再者, 從他告發主耶穌的行為來看, 他聽了主耶穌的話不但不悔改, 反而恩將仇報!
問題是, 主耶穌為何要去一般敬虔的猶太人不會涉足的外邦神廟 (基督徒也不會去), 去醫治一個離棄耶和華 神, 犯罪累累又不肯悔改的罪人呢? 我想, 畢士大池的神蹟讓我們看見, 神的恩典的確是無條件的! 這個癱子的每一方面都不配得恩典, 甚至在領受主耶穌醫治的恩典之後, 不但缺乏感恩的心, 又不肯悔改, 並且還惱羞成怒, 恩將仇報, 簡直無藥可救! 然而主耶穌明明知道, 卻還是施恩給他. 主耶穌的愛, 的確是無條件並且不求回報. 並且主耶穌不是偶然遇見他 (因為主耶穌不會無緣無故跑到希臘神廟), 而是主動去到廟裡尋找這個癱子.
因此這個神蹟讓我們看見, 如果主耶穌甚至願意為了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 特意去到一個偶像崇拜的廟 , 就為了單單施恩給他. 我們就知道, 主耶穌是何等願意, 何等渴望施恩給我們這些不配的罪人? 另一方面, 我們作為主耶穌的門徒, 神的兒女, 豈不應體貼主的心腸, 以基督的心為心, 將 神的愛與恩典帶給那些"坐在黑暗裡的百姓...坐在死蔭之地的人" (馬太福音4:16), 因為主耶穌愛他們正如同祂愛那個癱子一般?
主耶穌說, "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約翰福音12:47~48) 主耶穌第一次降臨, 不是為了審判, 而是為了帶來 神永恆的救恩. 當主耶穌在畢士大池找著癱子, 祂並沒有譴責他, 反而愛他, 醫治他. 治好癱子後, 主耶穌教導他真理, 要他不要再犯罪. 讓我們也以愛心代替責備, 並用一顆溫柔的心傳揚真理.
![]() |
畢士大池的還原圖. 上方是安東尼堡, 左方是聖殿山的北城牆, 下方是希律亞基帕王擴建的城牆, 右方是朝北的方位 |
畢士大池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猶太人行潔淨之禮的浸池. 然而因著它緊挨著希臘神祇阿斯克勒庇俄斯 (Asclepius) 的神廟 (Asclepion), 而阿斯克勒庇俄斯為醫治之神, 因此大部分的學者相信畢士大池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附屬的療癒用的水池, 這是為什麼"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約翰福音5:3). "畢士大"的意思可能為"恩典的家" (House of Mercy) 或"雙泉的家" (House of Two Springs). 若為"恩典的家", 那麼這些來到畢士大池的病人乃是尋求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恩典. 學者相信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是主前一世紀希律大帝所建, 之所以建在耶路撒冷城外是為了避免觸怒猶太人.
此外, 中文和合本特別標註的經文 "〔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 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 水動之後誰先下去, 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 (約翰福音5:3b~4) 並沒有出現在較早較可靠的手抄本中, 因此很可能是後來的文士抄寫聖經時根據傳說加上去的. 現代的英文譯本諸如NIV, ESV, NRSV都刪去這段經文. 主耶穌當時的實際情形很可能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祭司接通南北兩池換水時引起的攪動, 而新鮮的水總是被認為比較有療效.
明白了畢士大池其實是主耶穌當時的希臘神廟後, 我對畢士大池的神蹟有了更深一層的省思. 首先, 就著主耶穌醫治的癱子而言, 雖然也是猶太人 (不然就不能進聖殿了), 但他並沒有求告耶和華, 反而常年待在畢士大池, 尋求外邦神祇的恩典. 其次, 從主耶穌對他說的話, "你已經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約翰福音5:14) 可知這個癱子是個罪人, 所犯的罪相當嚴重, 甚至與他常年癱瘓有關. 再者, 從他告發主耶穌的行為來看, 他聽了主耶穌的話不但不悔改, 反而恩將仇報!
問題是, 主耶穌為何要去一般敬虔的猶太人不會涉足的外邦神廟 (基督徒也不會去), 去醫治一個離棄耶和華 神, 犯罪累累又不肯悔改的罪人呢? 我想, 畢士大池的神蹟讓我們看見, 神的恩典的確是無條件的! 這個癱子的每一方面都不配得恩典, 甚至在領受主耶穌醫治的恩典之後, 不但缺乏感恩的心, 又不肯悔改, 並且還惱羞成怒, 恩將仇報, 簡直無藥可救! 然而主耶穌明明知道, 卻還是施恩給他. 主耶穌的愛, 的確是無條件並且不求回報. 並且主耶穌不是偶然遇見他 (因為主耶穌不會無緣無故跑到希臘神廟), 而是主動去到廟裡尋找這個癱子.
因此這個神蹟讓我們看見, 如果主耶穌甚至願意為了一個無可救藥的罪人, 特意去到一個偶像崇拜的廟 , 就為了單單施恩給他. 我們就知道, 主耶穌是何等願意, 何等渴望施恩給我們這些不配的罪人? 另一方面, 我們作為主耶穌的門徒, 神的兒女, 豈不應體貼主的心腸, 以基督的心為心, 將 神的愛與恩典帶給那些"坐在黑暗裡的百姓...坐在死蔭之地的人" (馬太福音4:16), 因為主耶穌愛他們正如同祂愛那個癱子一般?
主耶穌說, "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約翰福音12:47~48) 主耶穌第一次降臨, 不是為了審判, 而是為了帶來 神永恆的救恩. 當主耶穌在畢士大池找著癱子, 祂並沒有譴責他, 反而愛他, 醫治他. 治好癱子後, 主耶穌教導他真理, 要他不要再犯罪. 讓我們也以愛心代替責備, 並用一顆溫柔的心傳揚真理.
![]() |
畢士大池的遺跡 |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 "她懷孕",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3:59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3章記載祭司診斷大痲瘋的條例. 聖經所說的大痲瘋, 希伯來原文צָרַעַת ("tzara`at"), 應該是一種皮膚病, 而不是現代通稱的痲瘋病(又稱韓森氏症, Hansen's Disease). 根據聖經的條例, 祭司須要一再地, 細心地察看病人的徵狀, 直到完全確定為止, 因為診斷的後果對病人有深遠的影響. 當祭司宣告一個人長了大痲瘋,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長大痲瘋的人被定為不潔淨, 不但不能親近 神, 並且為了避免他的不潔沾染到其他人, 長大痲瘋的人必須"獨居營外", 與以色列全會眾隔絕, 包括他的家人. 此外, 他有義務要在別人接近時, 大聲喊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來警告他們, 以免他們沾染到不潔. 人一旦得了大痲瘋, 不但與 神隔絕, 也與人隔絕.
不但如此, 長大痲瘋的人, 往往大痲瘋從此伴隨他們一生. 既然"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 他們往往在與 神與人隔絕的光景下度過餘生. 他們雖然活著, 卻猶如死了一般. 按照律法的要求, 長大痲瘋的人要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彷彿哀慟親人之死. 不同的是, 他們哀慟的是自己的死.
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 不乏神蹟奇事, 但從來沒有以色列人長大痲瘋得醫治的記載. 列王紀下5章記載乃縵被先知以利沙醫治的事, 但乃縵是亞蘭人, 而不是以色列人, 正如主耶穌說,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路加福音4:27)
到了主耶穌那個時代, 神蹟奇事似乎也不是太罕見. 根據猶太傳統, 主前一世紀的旱災中, 拉比何尼חוֹנִי ("Honi"), 與先知以利亞一般禱告求雨, 天就降下雨來. 另外主後一世紀的拉比哈尼拿 - 多沙之子 (חנינא בן דוסא, "Hanina Ben Dosa"), 也能行許多醫病的神蹟. 甚至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說, "我若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 (馬太福音12:27), 也暗示當時有些法利賽人有趕鬼的恩賜. 雖然如此, 在這些能醫病趕鬼的猶太拉比中, 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能醫治痲瘋病人的事.
既然從來沒有長大痲瘋的以色列人得醫治, 在猶太人當中興起一種盼望, 就是"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醫治大痲瘋)". 先知以賽亞預言這位彌賽亞, "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以賽亞書53:5). 既然彌賽亞來臨的時候要醫治一切疾病, 那麼痲瘋病自然不例外. 因此痲瘋病得醫治被視為彌賽亞的神蹟(Messianic Sign)之一, 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馬太福音8章記載主耶穌醫治大痲瘋的事, "有一個長大痳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他的大痳瘋立刻就潔淨了。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太福音8:2~4) 這位大痲瘋病人有著與眾不同的信心, 他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雖然如此, 我還是可以想像那人的痲瘋病真的被醫治時驚喜的表情, 不單是因為他自己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更因為主耶穌真的是彌賽亞! 難怪他沒有聽進去主耶穌"切不可告訴人"的吩咐, "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馬可福音1:45) 那人恐怕見人就說, "我遇見彌賽亞了! 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他治好了我的大痲瘋!"
人犯罪墮落以後的光景, 就和痲瘋病人一樣, 過著與 神與人隔絕的生活. 罪不但使我們與 神隔離, 也使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 我們陷在這樣的光景中, 卻是無能為力. 我們雖然活著, 在 神的眼中, 卻和死沒有多大區別, 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以弗所書2:1). 然而, 當我們如同長大痲瘋的病人"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 為罪憂傷痛悔, 並尋求主耶穌的醫治與赦免時, 如主耶穌的應許,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我們要得著從 神而來的醫治和安慰.
既然主耶穌能醫治大痲瘋, 祂也能潔淨我們一切的罪,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請參閱相關文章我肯、你潔淨了罷一文)
利未記13章記載祭司診斷大痲瘋的條例. 聖經所說的大痲瘋, 希伯來原文צָרַעַת ("tzara`at"), 應該是一種皮膚病, 而不是現代通稱的痲瘋病(又稱韓森氏症, Hansen's Disease). 根據聖經的條例, 祭司須要一再地, 細心地察看病人的徵狀, 直到完全確定為止, 因為診斷的後果對病人有深遠的影響. 當祭司宣告一個人長了大痲瘋,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長大痲瘋的人被定為不潔淨, 不但不能親近 神, 並且為了避免他的不潔沾染到其他人, 長大痲瘋的人必須"獨居營外", 與以色列全會眾隔絕, 包括他的家人. 此外, 他有義務要在別人接近時, 大聲喊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來警告他們, 以免他們沾染到不潔. 人一旦得了大痲瘋, 不但與 神隔絕, 也與人隔絕.
不但如此, 長大痲瘋的人, 往往大痲瘋從此伴隨他們一生. 既然"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 他們往往在與 神與人隔絕的光景下度過餘生. 他們雖然活著, 卻猶如死了一般. 按照律法的要求, 長大痲瘋的人要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彷彿哀慟親人之死. 不同的是, 他們哀慟的是自己的死.
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 不乏神蹟奇事, 但從來沒有以色列人長大痲瘋得醫治的記載. 列王紀下5章記載乃縵被先知以利沙醫治的事, 但乃縵是亞蘭人, 而不是以色列人, 正如主耶穌說,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路加福音4:27)
到了主耶穌那個時代, 神蹟奇事似乎也不是太罕見. 根據猶太傳統, 主前一世紀的旱災中, 拉比何尼חוֹנִי ("Honi"), 與先知以利亞一般禱告求雨, 天就降下雨來. 另外主後一世紀的拉比哈尼拿 - 多沙之子 (חנינא בן דוסא, "Hanina Ben Dosa"), 也能行許多醫病的神蹟. 甚至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說, "我若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 (馬太福音12:27), 也暗示當時有些法利賽人有趕鬼的恩賜. 雖然如此, 在這些能醫病趕鬼的猶太拉比中, 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能醫治痲瘋病人的事.
既然從來沒有長大痲瘋的以色列人得醫治, 在猶太人當中興起一種盼望, 就是"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醫治大痲瘋)". 先知以賽亞預言這位彌賽亞, "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以賽亞書53:5). 既然彌賽亞來臨的時候要醫治一切疾病, 那麼痲瘋病自然不例外. 因此痲瘋病得醫治被視為彌賽亞的神蹟(Messianic Sign)之一, 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馬太福音8章記載主耶穌醫治大痲瘋的事, "有一個長大痳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他的大痳瘋立刻就潔淨了。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太福音8:2~4) 這位大痲瘋病人有著與眾不同的信心, 他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雖然如此, 我還是可以想像那人的痲瘋病真的被醫治時驚喜的表情, 不單是因為他自己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更因為主耶穌真的是彌賽亞! 難怪他沒有聽進去主耶穌"切不可告訴人"的吩咐, "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馬可福音1:45) 那人恐怕見人就說, "我遇見彌賽亞了! 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他治好了我的大痲瘋!"
人犯罪墮落以後的光景, 就和痲瘋病人一樣, 過著與 神與人隔絕的生活. 罪不但使我們與 神隔離, 也使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 我們陷在這樣的光景中, 卻是無能為力. 我們雖然活著, 在 神的眼中, 卻和死沒有多大區別, 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以弗所書2:1). 然而, 當我們如同長大痲瘋的病人"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 為罪憂傷痛悔, 並尋求主耶穌的醫治與赦免時, 如主耶穌的應許,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我們要得著從 神而來的醫治和安慰.
既然主耶穌能醫治大痲瘋, 祂也能潔淨我們一切的罪,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請參閱相關文章我肯、你潔淨了罷一文)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從西羅亞池談起
在耶路撒冷的時候, 曾經去了位於大衛城(古代的耶路撒冷)的西羅亞池 (the pool of Siloam).
西羅亞池大約是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期間建成. 根據歷代志下32:30 "這希西家也塞住基訓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衛城的西邊", 希西家王挖通地下水道 (也就是著名的希西家水道 Hezekiah's Tunnel), 將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訓泉水引入西羅亞池, 作為耶路撒冷被外敵圍困時的水源. 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 也"修造靠近王園西羅亞池的牆垣" (尼希米記3:15)
新約聖經裡也提到西羅亞池. 約翰福音9章記載主耶穌醫治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祂(耶穌)...就吐唾沬在地上、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約翰福音9:6~7) "西羅亞"的希伯來原文是שִׁילוֹחַ ("shiloach"), 意思是"奉差遣" (sent).
主耶穌受父 神差遣. 祂說,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約翰福音9:4) 主耶穌沒有直接對瞎子說, "你的眼睛開了吧", 而是"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並差遣那瞎子去"奉差遣"的池子去洗.
那位瞎子必須願意接受主耶穌的差遣, 作出信心的回應, 他的眼睛才得痊癒. 而他的信心不僅讓身體得著醫治, 也使得他得著靈魂的救恩,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了他、就說、你信 神的兒子麼... 他說、主阿、我信.就拜耶穌。" (約翰福音9:35, 38)
福音書裡記載主耶穌揀選使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這十二使徒的名..." (馬太福音10:1~2) "使徒"的希臘文是ἀπόστολος ("apostolos"), 意思正是"奉差遣者". 不但如此, "使徒"原本的希伯來字שָׁלִיחַ ("shaliach", 與"西羅亞"有相同的字根), 不僅是"奉差遣者", 更有作為差遣者全權代表的意思. 因此, 使徒不但是奉主耶穌所差遣, 也是主耶穌在地上的全權代表. 使徒說的話, 就代表主耶穌說的話.
使徒的職分是如此重要, 難怪保羅要為此竭力爭辯,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 (加拉太書2:8), "我在你們中間、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 (哥林多後書12:12), "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哥林多後書11:5) 使徒保羅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忠於主耶穌給他的託付, 他說, "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使徒行傳26:19)
主耶穌對使徒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馬太福音18:18) 根據當時的猶太文獻, "綑綁"與"釋放"表示"禁止"或"允許"的意思. 換句話說, 主耶穌賜予使徒定規教義的權柄. 新約聖經正是由使徒或與使徒密切相關的人, 在聖靈引導下所記錄的 神的默示.
此外, 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以弗所書2:20) 使徒是彌賽亞 - 主耶穌所差遣的全權代表. 教會不單是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上, 先知也同樣是教會的根基. 這裡的先知指的是舊約的先知. 這些先知奉 神差遣, "我從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說、你們切不要行我所厭惡這可憎之事。" (耶利米書44:4) 向人傳達 神的心意, 不但在當時呼籲以色列民悔改, 也多次預言那將要來的彌賽亞. 聖經是這些奉 神差遣的使徒和先知所記錄 神的話, 是我們信仰的根基, 我們需要虛心領受並謹守遵行聖經的一切教訓.
神不但差遣使徒和先知, 祂也照樣差遣我們. 主耶穌的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馬太福音28:19~20), 不單是對使徒說的, 也是對所有主耶穌的門徒說的 (不然福音就不能傳到地極了). 但願我們蒙恩得救的人, 都如同那生來瞎眼的人一般, 用信心來回應主耶穌的差遣, 做成 神的工.
西羅亞池大約是猶大王希西家在位期間建成. 根據歷代志下32:30 "這希西家也塞住基訓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衛城的西邊", 希西家王挖通地下水道 (也就是著名的希西家水道 Hezekiah's Tunnel), 將耶路撒冷城外的基訓泉水引入西羅亞池, 作為耶路撒冷被外敵圍困時的水源. 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 也"修造靠近王園西羅亞池的牆垣" (尼希米記3:15)
新約聖經裡也提到西羅亞池. 約翰福音9章記載主耶穌醫治一個生來瞎眼的人, "祂(耶穌)...就吐唾沬在地上、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 (約翰福音9:6~7) "西羅亞"的希伯來原文是שִׁילוֹחַ ("shiloach"), 意思是"奉差遣" (sent).
主耶穌受父 神差遣. 祂說,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約翰福音9:4) 主耶穌沒有直接對瞎子說, "你的眼睛開了吧", 而是"用唾沬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 並差遣那瞎子去"奉差遣"的池子去洗.
那位瞎子必須願意接受主耶穌的差遣, 作出信心的回應, 他的眼睛才得痊癒. 而他的信心不僅讓身體得著醫治, 也使得他得著靈魂的救恩,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了他、就說、你信 神的兒子麼... 他說、主阿、我信.就拜耶穌。" (約翰福音9:35, 38)
福音書裡記載主耶穌揀選使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這十二使徒的名..." (馬太福音10:1~2) "使徒"的希臘文是ἀπόστολος ("apostolos"), 意思正是"奉差遣者". 不但如此, "使徒"原本的希伯來字שָׁלִיחַ ("shaliach", 與"西羅亞"有相同的字根), 不僅是"奉差遣者", 更有作為差遣者全權代表的意思. 因此, 使徒不但是奉主耶穌所差遣, 也是主耶穌在地上的全權代表. 使徒說的話, 就代表主耶穌說的話.
使徒的職分是如此重要, 難怪保羅要為此竭力爭辯,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 (加拉太書2:8), "我在你們中間、用百般的忍耐、藉著神蹟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 (哥林多後書12:12), "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哥林多後書11:5) 使徒保羅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忠於主耶穌給他的託付, 他說, "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使徒行傳26:19)
主耶穌對使徒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馬太福音18:18) 根據當時的猶太文獻, "綑綁"與"釋放"表示"禁止"或"允許"的意思. 換句話說, 主耶穌賜予使徒定規教義的權柄. 新約聖經正是由使徒或與使徒密切相關的人, 在聖靈引導下所記錄的 神的默示.
此外, 教會"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以弗所書2:20) 使徒是彌賽亞 - 主耶穌所差遣的全權代表. 教會不單是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上, 先知也同樣是教會的根基. 這裡的先知指的是舊約的先知. 這些先知奉 神差遣, "我從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說、你們切不要行我所厭惡這可憎之事。" (耶利米書44:4) 向人傳達 神的心意, 不但在當時呼籲以色列民悔改, 也多次預言那將要來的彌賽亞. 聖經是這些奉 神差遣的使徒和先知所記錄 神的話, 是我們信仰的根基, 我們需要虛心領受並謹守遵行聖經的一切教訓.
神不但差遣使徒和先知, 祂也照樣差遣我們. 主耶穌的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馬太福音28:19~20), 不單是對使徒說的, 也是對所有主耶穌的門徒說的 (不然福音就不能傳到地極了). 但願我們蒙恩得救的人, 都如同那生來瞎眼的人一般, 用信心來回應主耶穌的差遣, 做成 神的工.
![]() |
西羅亞池的一角, 接近希西家水道的出口 |
![]() |
從西羅亞池的出口往下望 |
![]() |
西羅亞池的出口 |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妻子最近晨禱的時候總喜歡披上猶太禱告巾טָלִית ("tallit"), 她告訴我, 當她披禱告巾禱告的時候, 特別感到 神的同在.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 禱告巾是一塊長方形的布, 布的四個角落縋有繸子צִיצִת ("tzitzit"). 禱告巾可以披在頭上或肩上.
在主耶穌的時代, 不管居家或工作, 猶太男子總是披著禱告巾, 相當於衣著的一部分. 禱告巾除了可以擋風擋雨, 還可以隨時用來禱告. 披禱告巾是當時猶太人遵守民數記15:37~39誡命的方式,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衣裳繸子就縋在禱告巾的四角.
主耶穌是猶太人, 祂也披禱告巾. 馬太福音9:20~21記載,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 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為什麼這位婦人會想要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難道這是她的突發奇想? 或是一廂情願?
原來, 這是關於第一世紀當時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 前面提到民數記15:37~39的誡命中, "衣服邊上"的希伯來原文是 כָּנָף ("kanaf"), 意思是"翅膀". 而在瑪拉基書4:2提到彌賽亞的預言, "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 這裡"光線"的希伯來原文是同一個字כָּנָף "翅膀". 因此, 當時的一個猶太傳統說, 彌賽亞來的時候, 祂要帶來醫治, 連祂的衣裳繸子("翅膀")都有醫治之能. 婦人之所以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是因為她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主耶穌永不拒絕那些憑信心到祂面前的人, 祂對婦人說, "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 (馬太福音9:22) 凡憑信心投靠 神的, 都是有福的.
詩篇91:1~4也提到"翅膀",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
披禱告巾禱告的時候, 我們也彷彿置身在 神翅膀的蔭下. 這並不是說, 禱告巾本身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而是披禱告巾是我們願意全心全意投靠 神的外在表徵. 當我們一心尋求 神, 投靠 神的時候, 神要親近我們. 願 神將祂藉著波阿斯所說的應許, 成就在我們身上,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 (路得記2:12)
(請同時參閱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一文)

在主耶穌的時代, 不管居家或工作, 猶太男子總是披著禱告巾, 相當於衣著的一部分. 禱告巾除了可以擋風擋雨, 還可以隨時用來禱告. 披禱告巾是當時猶太人遵守民數記15:37~39誡命的方式,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衣裳繸子就縋在禱告巾的四角.
主耶穌是猶太人, 祂也披禱告巾. 馬太福音9:20~21記載,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 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為什麼這位婦人會想要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難道這是她的突發奇想? 或是一廂情願?
原來, 這是關於第一世紀當時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 前面提到民數記15:37~39的誡命中, "衣服邊上"的希伯來原文是 כָּנָף ("kanaf"), 意思是"翅膀". 而在瑪拉基書4:2提到彌賽亞的預言, "但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 這裡"光線"的希伯來原文是同一個字כָּנָף "翅膀". 因此, 當時的一個猶太傳統說, 彌賽亞來的時候, 祂要帶來醫治, 連祂的衣裳繸子("翅膀")都有醫治之能. 婦人之所以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是因為她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主耶穌永不拒絕那些憑信心到祂面前的人, 祂對婦人說, "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 (馬太福音9:22) 凡憑信心投靠 神的, 都是有福的.
詩篇91:1~4也提到"翅膀",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我要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和毒害的瘟疫。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
披禱告巾禱告的時候, 我們也彷彿置身在 神翅膀的蔭下. 這並不是說, 禱告巾本身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而是披禱告巾是我們願意全心全意投靠 神的外在表徵. 當我們一心尋求 神, 投靠 神的時候, 神要親近我們. 願 神將祂藉著波阿斯所說的應許, 成就在我們身上,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 (路得記2:12)
(請同時參閱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一文)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從畢士大池邊談起
約翰福音第五章記載主耶穌在畢士大池邊醫治一個病了38年的癱子,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猶太人對那醫好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穌。所以猶太人逼迫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了這事" (約翰福音5:8~10, 15~16)
很多基督徒讀到這一段聖經, 以為主耶穌不但自己不守安息日, 還教導人不要守安息日, 表示主耶穌已經廢棄了安息日, 因此基督徒要改在主日(星期日)聚會. 這樣的看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主耶穌守安息日. 祂從來沒有違背過安息日的誡命.
神在聖經裡多次重申安息日的誡命, 以十誡的第四條誡命為代表,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神定規祂的子民要守安息日, 因為 神已經將這日分別為聖, 並賜福給這日. 所以 神的子民在這日要歇了他們一切日常的工作, 紀念 神是創造天地的主, 並享受與 神同在的安息. 這是安息日的誡命的目的, 正如主耶穌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安息日是 神給人的祝福.
另一方面, 聖經裡關於安息日的誡命中, 並沒有明確規定什麼樣的事是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因為 神要祂的子民不但外表要歇了一切的工, 而且他們的心裡也要真正"歇了一切的工", 與 神一同安息. 人應當自我省察, 是不是還在安息日作日常的工? 是不是還在安息日想著日常的工作? 安息日的誡命的重心是向著 神守安息日,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可惜的是, 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 他們常常違背 神的誡命. 甚至在他們從巴比倫回歸以色列地後, 猶太人仍然時常違背安息日的誡命, 如尼希米記13:15 "那些日子我(尼希米)在猶大見有人在安息日醡酒、搬運禾捆、馱在驢上.又把酒、葡萄、無花果、和各樣的擔子、在安息日擔入耶路撒冷、我就在他們賣食物的那日、警戒他們"
因此後來猶太拉比在他們的"口傳律法" (תּוֹרָה שְׁבְּעַל פֶּה, Oral Torah, 猶太拉比的聖經註釋) 中, 根據出埃及記裡建造會幕所需的工, 詳細規定了39 項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Talmud Mishna Shabbat 7:2), 讓猶太人有明確的外在行為標準可以遵循.
從文士以斯拉開始的"口傳律法"的傳統的原意是好的, "在(神的)律法的外圍建起一道籬笆" (Talmud Pirkei Avot 1:1) 人若待在"籬笆"外面, 就不會甘犯到裡面的律法. 然而, 當人過度將重心放在"籬笆"上面時, 往往忽視了律法原本的真義. 於是本來的作用是要"保護"律法的"口傳律法", 反而取代了(神的)律法的地位. 人的傳統取代了 神的話. 此外, "口傳律法"將律法條文化的結果, 往往形成律法主義.
在主耶穌時代的以色列,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光景底下. 在口傳律法的規定下, 不管搬運東西從屋內到屋外(或從屋外到屋內)或是醫治病人, 都是屬於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法利賽人就是根據口傳律法來認定癱子"搬運"褥子和主耶穌醫治攤子, 都是違反了安息日, 雖然聖經本身從來沒有如此規定.
然而, 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 (馬太福音12:8, 馬可福音2:28, 路加福音6:5), 當祂在安息日看到這位病了38年的癱子, 主耶穌動了慈心, 治好了他, 讓他在安息日當下就能得著安息. 既然這位癱子已經痊癒了, 帶著褥子離開自然是很合理的 (難道要留在畢士大池邊讓別人拿走?) 主耶穌要他"拿你的褥子走罷", 就是讓他明白他已經徹底痊癒了, 永遠不用再回到畢士大池這裡了. 主耶穌使用這個神蹟, 體現了安息日的真義, 也彰顯了祂就是"安息日的主".
就像 神所有其他的誡命一樣, 安息日的誡命依然"立定在天". 今天, 彌賽亞信徒也遵照聖經裡安息日的誡命, 在每個安息日歇了一切的工, 與安息日的主 - 耶穌基督相會, 享受在 神裡面的安息.
(有關安息日的討論, 請參閱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和安息日的福分二篇文章)

很多基督徒讀到這一段聖經, 以為主耶穌不但自己不守安息日, 還教導人不要守安息日, 表示主耶穌已經廢棄了安息日, 因此基督徒要改在主日(星期日)聚會. 這樣的看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主耶穌守安息日. 祂從來沒有違背過安息日的誡命.
神在聖經裡多次重申安息日的誡命, 以十誡的第四條誡命為代表,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神定規祂的子民要守安息日, 因為 神已經將這日分別為聖, 並賜福給這日. 所以 神的子民在這日要歇了他們一切日常的工作, 紀念 神是創造天地的主, 並享受與 神同在的安息. 這是安息日的誡命的目的, 正如主耶穌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安息日是 神給人的祝福.
另一方面, 聖經裡關於安息日的誡命中, 並沒有明確規定什麼樣的事是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因為 神要祂的子民不但外表要歇了一切的工, 而且他們的心裡也要真正"歇了一切的工", 與 神一同安息. 人應當自我省察, 是不是還在安息日作日常的工? 是不是還在安息日想著日常的工作? 安息日的誡命的重心是向著 神守安息日,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可惜的是, 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 他們常常違背 神的誡命. 甚至在他們從巴比倫回歸以色列地後, 猶太人仍然時常違背安息日的誡命, 如尼希米記13:15 "那些日子我(尼希米)在猶大見有人在安息日醡酒、搬運禾捆、馱在驢上.又把酒、葡萄、無花果、和各樣的擔子、在安息日擔入耶路撒冷、我就在他們賣食物的那日、警戒他們"
因此後來猶太拉比在他們的"口傳律法" (תּוֹרָה שְׁבְּעַל פֶּה, Oral Torah, 猶太拉比的聖經註釋) 中, 根據出埃及記裡建造會幕所需的工, 詳細規定了39 項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Talmud Mishna Shabbat 7:2), 讓猶太人有明確的外在行為標準可以遵循.
從文士以斯拉開始的"口傳律法"的傳統的原意是好的, "在(神的)律法的外圍建起一道籬笆" (Talmud Pirkei Avot 1:1) 人若待在"籬笆"外面, 就不會甘犯到裡面的律法. 然而, 當人過度將重心放在"籬笆"上面時, 往往忽視了律法原本的真義. 於是本來的作用是要"保護"律法的"口傳律法", 反而取代了(神的)律法的地位. 人的傳統取代了 神的話. 此外, "口傳律法"將律法條文化的結果, 往往形成律法主義.
在主耶穌時代的以色列,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光景底下. 在口傳律法的規定下, 不管搬運東西從屋內到屋外(或從屋外到屋內)或是醫治病人, 都是屬於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法利賽人就是根據口傳律法來認定癱子"搬運"褥子和主耶穌醫治攤子, 都是違反了安息日, 雖然聖經本身從來沒有如此規定.
然而, 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 (馬太福音12:8, 馬可福音2:28, 路加福音6:5), 當祂在安息日看到這位病了38年的癱子, 主耶穌動了慈心, 治好了他, 讓他在安息日當下就能得著安息. 既然這位癱子已經痊癒了, 帶著褥子離開自然是很合理的 (難道要留在畢士大池邊讓別人拿走?) 主耶穌要他"拿你的褥子走罷", 就是讓他明白他已經徹底痊癒了, 永遠不用再回到畢士大池這裡了. 主耶穌使用這個神蹟, 體現了安息日的真義, 也彰顯了祂就是"安息日的主".
就像 神所有其他的誡命一樣, 安息日的誡命依然"立定在天". 今天, 彌賽亞信徒也遵照聖經裡安息日的誡命, 在每個安息日歇了一切的工, 與安息日的主 - 耶穌基督相會, 享受在 神裡面的安息.
(有關安息日的討論, 請參閱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和安息日的福分二篇文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