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信心之路: 為何不信是罪, 也使我們錯失 神的應許?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 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盛。

(民數記14:11~12)

當十二位探子窺探迦南地回來時, 其中十位報上令人洩氣的惡信, 使以色列百姓陷入恐懼, 不願進入 神所應許之地. 他們甚至打算回埃及, 並要用石頭打死約書亞與迦勒那兩位堅持信靠神, 鼓勵百姓前進的人.

這場集體的動盪, 實質上暴露了以色列人對 神缺乏真實的信心. 聖經中的信心不只是單單相信, 更是盟約關係下的信靠信實. 以色列人既與 神立下西乃之約的盟約, 就應當全心信靠祂, 並以順服表明對 神的信實.

然而他們一聽惡信, 立刻害怕起來, 不再信靠 神會帶領他們得地為業, 也不願意對 神信實, 順服 神要他們進迦南的命令. 這不僅是懷疑 神的能力, 更是藐視祂的性格與應許, 因此 神向摩西說, "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

不信 神, 就是不把 神當 神看. 這正是為什麼聖經不只把不信視為軟弱, 更是視為罪. 這罪的嚴重性, 從 神本來打算用瘟疫除滅他們可見一斑, 正如 神說, "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 雖然 神因摩西的代求赦免了以色列人的罪, 沒有用瘟疫擊殺他們, 但那一代人仍失去了進入應許之地的資格, 終其一生徘徊曠野. 連大有信心的約書亞與迦勒也被迫等候四十年.

從舊約看新約, 出埃及象徵人因信耶穌基督蒙恩得救, 而應許之地則預表在基督裡豐盛的生命與屬靈的成熟. 信主並不是終點, 而是起點. 信心不但是以色列人能否進入應許之地的關鍵, 同時也是基督徒能否得著豐盛生命的關鍵. 若沒有對 神持續的信靠與信實 (順服), 我們將如同當年的以色列人, 雖然出了屬靈的埃及而蒙恩得救, 卻無法進入應許之地, 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主耶穌多次教導我們要信靠天父,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 (馬太福音7:11).

並且主耶穌不但要求我們信靠天父, 也要對祂信實, "你們要先求的國、和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6:33). 這正是信心的雙重表現 - 信靠與信實.

信靠 神是承認 神並倚靠祂的能力, 對 神信實則是忠於 神, 順服祂的旨意. 當我們活出這樣的信心, 就能進入 神為我們預備的應許與豐盛, 不再徘徊於曠野, 而是得著應許之地的產業.

不信是罪, 因為它否定了神的信實與能力; 不信也會使我們失去 神所賜的屬靈祝福. 讓我們記取以色列人的教訓, 持守那起初確實的信心, 一路信靠 神並對 神信實到底, 直到進入 神為我們預備的屬靈豐盛.


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我們為什麼要遵行 神的誡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0)

神不但多次吩咐以色列人要遵行祂的誡命, 在本週妥拉中, 神甚至吩咐以色列人要佩戴衣裳繸子 作為提醒, 好使他們看見就 "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 (民數記15:40). 神為什麼這麼在乎以色列人遵行祂的誡命呢?

當 神揀選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時, 祂已經將他們分別為聖歸與祂. 神的揀選固然是 神單方面的恩典, 但成為 神子民的以色列人是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呢? 不是! 神吩咐他們要遵行祂一切的誡命, 好 "..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0). 因此以色列人遵行 神的誡命是對 神恩典的回應, 表明他們願意接受 神的恩典, 將自己分別為聖歸與 神, 作 神的子民.

我們遵行 神的誡命, 不但是我們對 神恩典的回應, 當我們越發遵行 神的誡命, 我們就越更將自己分別為聖, 更多將自己歸與 神, 更多地與 神合一. 換句話說, 遵行 神的誡命是我們成聖的道路.

遵行 神的誡命不但是我們成聖的道路, 同時也是我們對 神信實的表現, 而信實是得救的真信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有了得救的真信心才能進天國, 因此主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遵行 神的誡命不但是我們對 神信實的表現, 更是我們愛 神的表現. 使徒約翰說, "我們遵守 神的誡命、這就是愛祂了.並且的誡命不是難守的" (約翰一書5:3). 如果我們真正愛 神, 我們應該會想要聽祂的話, 遵行祂的誡命. 並且因著愛祂的緣故, 我們會甘心樂意遵行祂一切的誡命, 而不會覺得窒礙難行.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遵行 神的誡命呢? 不是為了得救, 而是因為遵行 神的誡命是我們對 神恩典的回應, 是我們成聖的道路, 是我們對 神信實的表現, 更是我們愛 神的表現.


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妥拉之門: 信心和懷疑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播客連結

在本週妥拉關於十二個探子的記載中, 妥拉給了我們一個關於信心和懷疑的經典論述. 以色列每個支派都有一個首領被選出來執行偵查迦南地的任務. 這項偵查任務以災難告終, 因為探子們帶著令人喪膽的惡信回來, 以致以色列人拒絕進入迦南得地為業. 儘管其中兩個探子約書亞和迦勒向以色列人保證有耶和華的同在他們必定可以得勝, 但以色列人不聽, 反而要另立領袖回埃及地去. 最終耶和華下令, 凡聽從探子惡信的整整一代以色列人都無法進入應許之地, 卻要倒斃在曠野當中.

這個命運多舛的偵察任務本身並不一定是錯的, 但妥拉的開頭有一句話暗示了最終的結局. 神對摩西說, "你 (自己) 打發人 (希伯來原文שְׁלַךְ לְךָ) 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 (民數記13:2). 顯然 神對偵察任務的想法並不完全贊同. 我們從申命記第一章的平行經文得知, 是以色列人提出了這個想法, 並且摩西也支持這個想法. 在某種程度上, 神加上了祂不情願的認可, 說, "你 (自己) 打發人去..".

儘管如此, 在進入迦南地之前派人去偵察這片土地仍然是沒有錯的. 但由於缺乏信心, 探子們改變了他們的任務. 現在他們偵查迦南地, 不再是為了爭戰之前的預備, 而是要看看他們是否應該進入迦南得地為業. 這裡是信心和懷疑的對比. 神吩咐以色列人進迦南得地為業. 信心是預期這片土地會被征服, 並尋求完成它的方法. 懷疑則是預期這片土地不能被征服, 除非有人能說服他們.

在探子們出去之前, 摩西吩咐他們說:

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

(民數記13:18~20)

探子們帶了迦南地的一些葡萄回來, 並開始了他們的報告, "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民數記13:27). 探子們本來可以按照摩西的要求繼續他們的報告, 客觀地描述迦南當地的居民和城市. 相反地, 他們在繼續報告之前加上了一個強烈的否定詞 "然而" (希伯來文 אֶפֶס, "ephes"), "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 (民數記13:28).

僅僅一個詞 "然而" 道出了信心和懷疑之間的區別. 所有的探子都看到了那片土地上相同的現實狀況, 但藉著這一個詞 "然而", 大多數探子將他們的偵查報告改寫為爭戰失敗的預言. 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堅持認為以色列人可以征服迦南地.

信心和懷疑之間的界線是多麼細微! 探子們看到的是同樣的現實, 但他們對現實的解釋卻是大相徑庭! 就像我們讀到亞伯拉罕的故事, 當 神應許給他一個兒子時, 使徒保羅說:

他 (亞伯拉罕) 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並且仰望 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 神。

(羅馬書4:19~20)

先祖亞伯拉罕面對他年紀老邁和妻子撒拉不孕的事實, 但他沒有受困於這些事實. 他並沒有假裝這些事實不存在, 而是把注意力轉向 神的應許, 以及作出應許的 神的信實和大能.

我們從亞伯拉罕身上學到, 信心給 神帶來榮耀, 信心提高了 神的聲譽. 相反地, 懷疑則是對 神聲譽的毀謗. 因此米德拉什 (Midrash) 指出, 這十個探子的報告開始時是好的, 然後他們開始說壞話, "那些說壞話的人就是這樣,他們開始時對一個人說好話,最後卻說壞話" (民數記大註釋書 Bamidbar Rabbah 16:17). 米德拉什 (Midrash) 說, 這些探子能夠窺探整個迦南地, 是因為每當他們進入一個城市時, 當地的領袖就會被瘟疫殺死. 城裡的人忙著埋葬他們的領袖, 所以探子們可以自由來往. 然而當探子們向以色列人報告時, 他們卻說, "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 (民數記13:32). 米德拉什 (Midrash) 說, "探子們利用 神為他們所行的神蹟來散佈毀謗" (民數記大註釋書 Bamidbar Rabbah 16:13). 

信心面對的現實與懷疑相同, 但對現實的解釋不同. 懷疑就像毀謗一樣, 從真理的一個方面出發, 卻把它發展到另一個邪惡的目的. 信心把同樣的真理片段, 放在神所啟示的目的來看待, 相信 神必能成就祂所應許的.

信心和懷疑似乎只有一線之隔, 兩者都是從相同的現實出發. 那麼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神說迦勒 "另有一個心志" (民數記14:24). 迦勒和其他探子一樣受到同樣的限制, 有著同樣的恐懼和試探, 但他被某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所激勵, 也就是完全跟隨神的渴望. 這樣的渴望終究會找到一條出路, 儘管過程當中多有阻礙.

當摩西派遣探子出去時, 他指示他們, "你們要放開膽量" (民數記13:20). 這句話成為申命記和約書亞記中爭戰的座右銘. 我們都知道, 勇氣不是沒有恐懼, 而是儘管有恐懼, 但仍然做需要做的事, 而這些恐懼往往是非常實際的. 約書亞和迦勒清楚認識進入應許之地得地為業的阻礙, 但他們選擇不讓這些阻礙限制他們做應當做的事. 當他們這樣做時, 他們看到了其他探子所忽略的東西. 他們對以色列人說, "..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 (民數記14:9).

"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 意味迦南人所崇拜的異教神祇已經離開了迦南人. 這些神祇實際上是鬼魔. 當以色列的 神接近時, 這些鬼魔必須逃離, 因此迦南人在與以色列人爭戰的時候會變得格外軟弱無力. 但只有信心的眼睛才能事先看到這一點. 信心的眼睛注視著 神和祂的應許, 而不是外在的條件, 然後它就能看穿甚至是越過最艱苦環境的道路.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人靠衣裝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播客連結

多年以前, 當我還在作一名銷售員的時候, 經理給我們每人一本書 "成功者的穿著" (Dress for Success). 這並不是一本討論時尚的書. 事實上, 這本書是關於一個人的穿著如何影響他 (或她) 的績效. 比方說, 有一個實驗顯示, 穿米色外套的人在街上邀請路人作問卷調查的成功率遠高於穿灰色外套的人. 書中關於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這本書基本上體現了一句俗話, "人靠衣裝".

妥拉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 "人靠衣裝" 這句話. 儘管穿著不能改變我們成為另一個人, 但穿著能夠提醒我們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在本週妥拉的最後, 神曉諭摩西說,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 (希伯來文 צִיצִת, "tzitzit")、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民數記15:38~39).

直到如今, 世世代代的猶太男人仍然遵行在衣角佩帶 "繸子" 的誡命. 在今天, 傳統猶太男人穿著有四個衣角的內衣, 每個衣角都佩帶著衣裳繸子. 除此之外, 猶太人所使用的猶太禱告巾 (希伯來文 טָלִּית, "tallit") 的四個衣角也都佩帶著衣裳繸子. 

在古代的中東世界, 有地位的人穿著衣角佩帶衣裳繸子的衣服, 作為他們身分地位的象徵. 越是身分地位高的人, 衣角的衣裳繸子就越複雜. 衣角正代表了穿著者的本人. 因此丈夫休妻會將妻子的衣角割斷. 而我們也因此明白了大衛割斷掃羅外袍衣角的嚴重性: 為什麼大衛會為此深深自責, 以及為什麼掃羅會把它當作是大衛將要接續他作王的記號 (參撒母耳記上24章). 類似地, 我們也更多明白了為什麼患血漏的女人會摸主耶穌衣角的衣裳繸子 (參馬太福音9:20). 她想要摸著的不是衣裳繸子, 而是主耶穌本人!

在古代的以色列, 妥拉定規了不只是以色列中有地位的人, 而是每一個以色列人都要在衣角佩帶衣裳繸子. 除此以外,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在衣裳繸子之間 "釘一根藍細帶子", 象徵以色列人的尊貴. 因著藍色染料的稀少和高昂的價格, 藍色在古代是尊貴的顏色. 不但如此, 藍色在聖經更是屬天的顏色. 大祭司穿著藍色的外袍. 會幕是用 "藍色, 紫色, 朱紅色線" 織成. 而以色列人衣裳繸子中的那一根藍細帶子, 更代表了大祭司的冠冕上繫住 "歸耶和華為聖" 金牌的那一根藍細帶子, 正如 神吩咐摩西說, "你要用精金作一面牌、在上面按刻圖書之法、刻著、歸耶和華為聖。要用一條藍細帶子、將牌繫在冠冕的前面。這牌必在亞倫的額上" (出埃及記28:36~38).

因此很明顯地, 神吩咐以色列人佩帶衣裳繸子, 除了提醒他們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以外, 同時也象徵著他們是 "祭司的國度" (出埃及記19:6). 遵行誡命不只是使以色列人免於犯罪, 更是他們領受了神聖呼召, 要作 神 "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的象徵, 而這也正是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 因此 神在頒布衣裳繸子誡命的結尾如此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1).

神對以色列人的呼召無疑是一個崇高的呼召. 神在頒布衣裳繸子誡命時重申了祂對以色列人的呼召. 然而 神頒布衣裳繸子誡命的時間點卻令人驚異不已. 本週妥拉開始於摩西差遣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 結果只有迦勒和約書亞鼓勵以色列人進迦南得地為業, 另外10個探子卻向會眾報惡信. 以色列會眾聽信10個探子的惡信, 不肯聽 神的話進迦南地, 最後 神懲罰他們都要倒斃曠野, 並且他們的子女要在曠野飄流40年才能進迦南. 而就在 神頒布衣裳繸子誡命之前, 又有一個以色列人因為故意違犯安息日被處死.

在 神頒布衣裳繸子誡命之後, 情況並沒有好轉, 因為接下來就是可拉聯合大坍和亞比蘭的集體反叛. 結果 神親自用神蹟奇事平息可拉的背叛, 不但地開口吞滅了可拉一黨的人, 又有火從 神那裏出來燒滅了獻香的250個首領. 

民數記因此清楚地顯示, 當 神頒布衣裳繸子誡命時, 祂完全知道以色列人是頑梗悖逆的百姓. 神頒布衣裳繸子的誡命並不是獎勵以色列人的信實, 因為他們壓根不信實! 相反地, 衣裳繸子的誡命代表的是 神的信實. 因著祂的信實, 神藉著頒布衣裳繸子的誡命呼召一群完全不配頑梗悖逆的百姓成為祭司的國度.

至今絕大多數猶太人依然拒絕接受主耶穌是彌賽亞, 神是否仍然將他們當作祭司的國度, 還是棄絕了這一群完全不配頑梗悖逆的百姓呢? 很多外邦基督徒傾向後者. 但使徒保羅很清楚地告訴我們, "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羅馬書11:28~29).

"人靠衣裝". 衣裳繸子不只提醒以色列人遵行 神的誡命, 也代表了 神對於他們沒有後悔的恩賜和選召, 最終要使他們成為 "祭司的國度" 和 "聖潔的國民".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妥拉焦點: 佩帶衣裳繸子的意義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妥拉傳統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幾乎每個層面, 包括衣著在內. 比方說, 妥拉禁止女性穿男性的衣著, 男性穿女性的衣著, “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行都是耶和華你 神所憎惡的” (申命記22:5). 妥拉也禁止穿著由羊毛和亞麻混紡的衣服,  “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料作的衣服” (申命記22:11). 

關於衣著的誡命, 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不僅在本週妥拉經文中提到,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1), 在申命記中也再次提及, “你要在所披的外衣上四圍作繸子” (申命記22:12).

神吩咐以色列人“世世代代” 在衣角上 (和合本翻譯為 “衣服邊上”) 佩戴繸子, 並且每條繸子都包括一根藍細帶子. 至於衣裳繸子的目的, 神說, “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9~40).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在古代拉比的心目中是如此重要, 以致他們將 神吩咐佩帶衣裳繸子的經文 (民數記15:37~41) 作為每天早晚禱告的聽命頌 (希伯來文 שְׁמַע, Shema) 的一部分. 事實上, 主後二世紀的拉比西門·本·約海 (Rabbi Simeon ben Yochai) 和拉比梅爾 (Rabbi Meir) 都教導說, “謹守遵行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能確保人看見 神的面!” 其他拉比則宣稱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與一切所有誡命同等重要”.

為什麼猶太拉比們如此看重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解釋, 衣裳繸子的希伯來原文 ציצית (“tzizit”) 的代表性數值是 600 (צ 是 90, י 是 10, ת 是 400, 90 + 10 + 90 + 10 + 400 = 600), 並且每條繸子用 8 根線和 5 個結綁在一起, 加在一起就是 613 (600 + 8 + 5 = 613), 而 613 正是主後四世紀拉比辛萊 (Rabbi Simlai) 在妥拉中找到的誡命總數! 拉旭 (Rashi) 認為, 衣裳繸子提醒佩帶的人謹守遵行妥拉的所有 613 條誡命. 

古代拉比與拉旭 (Rashi) 有著相同的觀點. 他們認為當猶太人看見衣裳繸子時, 他們會回想起誡命, 進而遵行誡命. 衣裳繸子是激動猶太人遵行誡命的強有力的記號. 當猶太人佩帶和看見衣裳繸子時, 衣裳繸子就提醒他們遵行誡命. 拉比們注意到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包括 “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 (民數記15:39), 拉比們因而評論說, 衣裳繸子的意義不僅是遵守誡命的象徵性提醒, 衣裳繸子也起到維護道德, 特別是性純潔的功用. 拉比們說, 心思意念和眼目容易引人走偏, 我們的感官需要方向和紀律, 而這就是衣裳繸子的目的, 拯救那些佩帶的人免受邪惡的誘惑.

當然, 衣裳繸子本身並沒有神奇的力量.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解釋說, 衣裳繸子不是保護佩戴者免受惡魔和邪靈侵害的護身符; 相反地, 衣裳繸子代表人的內在良知. 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講述了一個塔木德故事: 一個猶太男人召了一個妓女, 妓女準備了一個誘人的房間, 裡面有七張漂亮的床. 妓女躺在床上引誘男人. 當男人脫下衣服時, 他的衣裳繸子碰到了他的臉, 結果男人倒在地上. 當妓女詢問男人出了什麼問題時, 他告訴她, 在看到衣裳繸子時, 他想起了自己理當謹守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 衣裳繸子責備著他, 就像是他犯罪的見證人. 這位妓女在看到猶太男人的信仰如何在他的生活中發揮作用後, 她決定棄賤從良, 學習妥拉並皈依猶太教.

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評論說, 人們往往心不在焉, 粗心大意, 忘記了自己須要對 神對人信實, 並且很容易受到試探的誘惑. 他們經常隨從自己的眼目和心思意念而犯罪, 卻沒有考慮到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所做的事情的後果.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是為了對抗這種罪惡的傾向, 提醒我們要忠於 神, 對 神信實.

今日, 虔誠的猶太人依然佩帶著衣裳繸子. 每當猶太人看見衣裳繸子, 就自我提醒他們是 神的百姓, 要對 神信實, 並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妥拉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主耶穌並沒有廢掉妥拉, 而是成全妥拉 - 教導妥拉的精義, 正如祂自己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主耶穌不但教導妥拉, 祂更是活出妥拉, 遵守妥拉的每一條誡命, 包括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正如馬太福音的記載,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馬太福音9:20~21). 儘管主耶穌不需要佩帶衣裳繸子提醒祂自己不要犯罪, 祂依然謹守遵行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主耶穌為我們立下遵行誡命對 神信實的最好榜樣.

當然,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似乎是妥拉當中特別針對猶太人的誡命. 既然使徒行傳15章的耶路撒冷大會定規外邦門徒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 外邦門徒自然也不須要像猶太人一樣佩帶衣裳繸子, 雖然主耶穌和當時的猶太門徒都佩帶著衣裳繸子. 儘管如此, 佩帶衣裳繸子仍然是一條很美的誡命. 我巴不得我們外邦基督徒也都有類似衣裳繸子一般的標記, 隨時提醒我們自己是 神的兒女, 要對 神信實, 並遵行 神一切的心意.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愛發怨言, 毀壞信心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導致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 不得進迦南地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聽了十個探子的惡信, 不相信 神能帶領他們進迦南得地為業, 並且以色列人不信到了一個程度, 甚至要另立領袖回埃及去, 以致 神對摩西說, "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 (民數記14:11).

為什麼以色列人還不信 神呢? 以色列人已經親眼見到 神降下十災, 讓當時身為世界強權的埃及在 神面前也要低頭. 既然連埃及人都要屈服在 神的手下, 更何況是迦南人呢? 以色列人已經親眼見到 神使紅海分開, 使水從磐石中流出來. 以色列人已經親眼見到 神降臨在西乃山, 親耳聽到 神對他們說話. 不但如此, 神還天天降下嗎哪給以色列人作食物, 天天用雲柱火柱引領他們. 為什麼以色列人還不信 神呢?

以色列人不信 神的原因, 其實是因為他們成了"發怨言的人", 愛發怨言, 頻頻發怨言, 正如 神對摩西亞倫說, "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 (民數記14:27). 事實上, 從曠野起行的一開始, 聖經就記著說, "眾百姓成了發怨言的人、(他們的怨言) 在耶和華的耳中是惡的.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 (以上為民數記11:1 原文直譯, 和合本的翻譯是"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 有關以色列人不只是"發怨言", 而是"成了發怨言的人"的討論, 請參閱發怨言與發怨言的人一文) 然而儘管 神降火警戒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卻沒有從他們愛發怨言的罪中悔改.

"發怨言的人"因著愛發怨言, 特別關注在那些困難與挑戰, 任何能讓他們大發怨言的事. 因此當以色列人"成了發怨言的人", 他們一聽見十個探子的惡信, "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 (民數記14:1), 並且"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 (民數記14:2).

不但以色列全會眾"成了發怨言的人", 甚至窺探迦南地的十二個探子中的十個也是如此, 因此他們對 神應許之地的美好加以輕描淡寫, "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 (民數記13:27), 卻特別專注在迦南人的強盛上, "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喫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 (民數記13:28, 31~33). 十個探子的惡信其實是這十個探子所發的怨言.

"發怨言的人"因著愛發怨言, 他們只關注那些能讓他們發怨言的事. "發怨言的人"因此對 神的恩典與作為是盲目的. 為什麼呢? 因為 神的恩典與作為不能讓他們發怨言! 所以儘管 神降下十災, 使紅海分開, 天降嗎哪與鵪鶉, 使磐石出水, 在西乃山顯現, 用雲柱火柱引領, 但"成了發怨言的人"的以色列人仍然對這一切通通視而不見. 以色列人因著愛發怨言, 導致他們看不見 神的恩典與作為.  而以色列人因著看不見 神的恩典與作為, 導致他們不信 神. 並且以色列人因著不信 神, 最後導致他們倒斃在曠野.

我們甚至可以說, 以色列人的曠野經歷, 就是在學習不發怨言這件屬靈功課, 從"發怨言的人"成為"不發怨言的人". 當下一代的以色列人興起, 他們終於學會了不發怨言, 轉而信靠 神. 在沒有水喝的情形下, 他們求告 神. 這一次 神沒有吩咐磐石出水, 卻是吩咐以色列人挖井, 以色列人聽 神的話憑信心挖井, "當時、以色列人唱歌說、井阿、湧上水來.你們要向這井歌唱。這井是首領和民中的尊貴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 (民數記21:17~18). 神藉著以色列人所挖的井給以色列人水喝, 以色列人也藉著不發怨言學習了信心的功課.

而 神也終究帶領那有信心, 不發怨言的下一代以色列人進入了那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絕望中的安慰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因著窺探迦南地回來的12個探子中的10個報惡信, 以色列人集體反叛 神, 拒絕進入應許之地得地為業. 儘管因著摩西的代求, 神並沒有用瘟疫擊殺以色列百姓, 但 神仍然說, "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 (民數記14:28~33). 神對以色列人的震怒可想而知.

然而, 在10個探子報惡信的事件過後, 神卻在這時重申關於同獻的素祭與奠祭的條例, "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若願意從牛群、羊群中取牛羊作火祭、獻給耶和華、無論是燔祭、是平安祭、為要還特許的願、或是作甘心祭、或是逢你們節期獻的、都要奉給耶和華為馨香之祭。那獻供物的、就要將細麵伊法十分之一、並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作素祭、獻給耶和華。無論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為每隻綿羊羔、一同豫備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獻公牛、公綿羊、綿羊羔、山羊羔、每隻都要這樣辦理" (民數記15:2~11).

表面上看來, 神在此時重申同獻的素祭與奠祭的條例, 似乎相當地突兀. 神不是早在出埃及記和利未記就已說過了? 比方說, 神吩咐祭司常獻的燔祭時說, "和這一隻羊羔同獻的、要用細麵伊法十分之一、與搗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調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為奠祭" (出埃及記29:40).

我想, 神在這時重申同獻的素祭與奠祭的條例, 重點不在於條例本身. 神不是怕以色列人忘記了, 所以再一次提醒他們. 神的意思其實是要安慰, 鼓勵祂的百姓, 因此祂說, "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民數記15:2).

當以色列人聽到他們將在曠野飄流四十年不得進迦南地時, "就甚悲哀" (民數記14:39). 他們悔不當初, 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得地為業, 然而沒有 神的同在, 他們怎麼打得贏呢? "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 (以色列人)、把他們殺退了、直到何珥瑪" (民數記14:45).

此時以色列人必定陷入一個相當絕望的光景. 一方面, 他們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得勝; 另一方面, 四十年的光陰何等悠長. 並且他們這一代超過20歲的都註定無望進入迦南地. 而在以色列人眼中, 他們的婦人孩子又是何等脆弱, 能不能在曠野存活四十年都很難說了, 又怎能在四十年後得地為業呢?

眼看著祂絕望的百姓們, 神告訴他們說, "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民數記15:2) 這裡希伯來原文是כִּי תָבֹאוּ אֶל אֶרֶץ מוֹשְׁבֹתֵיכֶם אֲשֶׁר אֲנִי נֹתֵן לָכֶם, 意思是"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神並不是說, "如果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而是說, "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因為 神是百分之百信實的神, 所以祂的應許不是"如果", 而是"一定". 神既然應許要將祂的百姓領進迦南得地為業, 祂就一定做到. 儘管因著這一代以色列人的悖逆而推遲四十年, 但是祂的應許依然有效, 絕不落空. 因此當 神說, "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 (民數記15:2), 祂是在保證下一代以色列人必定可以進入迦南得地為業, 藉此來安慰, 鼓勵祂的百姓.

除此之外, 同獻的素祭與奠祭的條例本身也給以色列人帶來安慰. 獻祭的人每獻上一隻綿羊羔, "就要將細麵伊法十分之一、並油一欣(的)四分之一、調和作素祭...一同豫備奠祭的酒、一欣(的)四分之一" (民數記15:4~5). 一"伊法"大約是22公升, 一""大約是4公升. 為每隻羊羔同獻的素祭因此需要2.2公升的細麵粉和1公升的油, 再加上1公升的酒作為奠祭. 若所獻的是公綿羊或公牛, 還得獻上更多的素祭與奠祭.

同獻的素祭與奠祭不可謂不多, 然而這正顯示了應許之地必然是佳美的"流奶與蜜之地" (民數記13:27), 因此獻祭的人纔能為每隻祭牲獻上所要求的細麵, 油與酒. 因此 神在這時重申同獻的素祭與奠祭, 也是在安慰祂的百姓, 縱然這一代以色列人無法進應許地, 但那等候在下一代以色列人面前的, 卻是無比美好的.

以色列人因著反叛而惹動 神的怒氣, 以致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 然而正如大衛王所說, "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詩篇30:5), 相比於 神對以色列永遠的慈愛與恩典, 這四十年的管教又算什麼呢? 甚至在這四十年管教的開頭, 當 神看見祂百姓的絕望時, 祂就已經開始安慰, 鼓勵他們.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衣裳繸子 - 恩典與真理的記號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衣裳繸子是猶太人衣著的一部分, 也是猶太人身分的記號. 主耶穌是猶太人, 因此祂也佩帶衣裳繸子.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很清楚患血漏的婦人得醫治的故事,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穌轉過來看見他、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 (馬太福音9:20~22).

(有關為什麼患血漏的婦人會摸主耶穌的衣裳繸子, 請參閱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一文)

猶太人為何要佩帶衣裳繸子呢? 理由很簡單, 因為這是 神的誡命,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1).

然而 神頒布佩帶衣裳繸子誡命的理由卻不簡單. 神賜下這條誡命的時機, 是在以色列人屬靈光景極其黑暗的時刻. 先是因著窺探迦南地的十二個探子中的十個所報的惡信, 以色列人集體背叛 神, 拒絕進入迦南地得地為業, 並要另立一個首領取代 神所立的摩西帶他們回埃及去. 這時 神的榮光顯現, 並且 神要用瘟疫擊殺他們. 雖然因著摩西的懇切代求, 神赦免了以色列人, 但以色列人仍然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 直到那不信的世代都倒斃在曠野為止. 接著又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遇見一個人在安息日撿柴" (民數記15:32), 干犯了安息日的誡命.

因此以色列人佩帶衣裳繸子的背景, 不是因為他們剛強壯膽, 願意進入迦南地得地為業, 而是因著他們的軟弱不信與悖逆. 當他們集體背叛 神時, 神大可擊殺或棄絕他們, 但 神最終赦免了他們, 仍然將他們作為自己的百姓. 安息日有人撿柴的事, 表面上看來是另一次屬靈的滑跌, 然而這事實上是他們屬靈的轉機. 當有人在安息日撿柴時, 其他人大可視而不見, 甚至有樣學樣, 但他們卻將干犯安息日的人帶到摩西面前, 這顯示他們悔改與願意順服 神的心.

就在以色列人從背叛 神的谷底, 開始顯出悔改與順服 神的心時, 神賜下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在這誡命的最後, 神兩次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神向以色列人保證, 雖然他們曾背叛 神, 犯下在人看來不可饒恕的錯誤, 但 神已經赦免了他們, 他們依然是 神的子民, 神依然是他們的 神. 衣裳繸子因此是 神恩典的記號.

另一方面, 神要以色列人每當看見衣裳繸子, 就要"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9~40). 神因著祂豐盛的恩典赦免了祂的百姓, 但祂的百姓悔改之後, 祂仍然要他們遵行妥拉 (律法), 行在祂的真理當中.  衣裳繸子因此也是 神真理的記號.

因此, 當猶太人佩帶衣裳繸子時, 他們就成為 神恩典與真理的活見證, 不但見證 神是那位滿有恩典的 神, "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 (出埃及記34:7上), 同時也見證 神是那位滿有真理的 神, "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記34:7下).

這衣裳繸子不是別的, 乃是 神恩典與真理的記號.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民數記13~14章記載以色列人曠野旅程最大的悲劇, 也是最嚴重的悖逆. 因著窺探迦南地回來的十二個探子中的十個人報惡信, 以色列全會眾大聲喧嚷哭號, 不但要另立領袖回埃及, 還要用石頭打死苦勸他們的迦勒約書亞. 這時神的榮光向以色列眾人顯現, 並要用瘟疫擊殺他們. 結果因著摩西的代求, 神赦免了他們, 但 神因此延遲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時間, 一直到40年後這"不信的世代"都倒斃在曠野裡.

當迦勒鼓舞以色列人說, "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 (民數記13:30), 十個探子卻說, "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民數記13:31) 他們雖然親眼看見 神降下十災, 分開紅海, 天降嗎哪, 磐石出水等神蹟奇事, 卻對得地為業一事缺乏信心. 但這並不奇怪. 十個探子的不信, 其實也常常是我們的寫照.

這十個探子, 雖然之前看見諸般神蹟奇事, 但那些都是 神主動成就的, 如今事情臨到他們身上, 他們自己需要採取主動時, 他們對比敵人的強大和自己的弱小, 覺得進迦南地得地為業有可能要付上重大的代價. 萬一 神沒有辦法像之前對付埃及軍兵一樣對付迦南人的話要怎麼辦? 靠他們自己能獲勝嗎? 他們會不會死傷慘重? 種種疑問讓以色列人裹足不前.

同樣地, 我們可能完全相信聖經記載的神蹟奇事, 也為著 神在其他弟兄姊妹身上的恩典而誠心讚美 神. 然而當事情臨到我們身上, 我們卻不敢相信 神真的能夠 (或是願意)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幫助我們, 以致我們想要靠自己掌握我們的一切. 我們缺乏信 神的心.

然而這正是信心的功課. 問題不在於我們有沒有信心, 而是在於我們的選擇: 是選擇我們自己還是 神. 信心表現在我們是否願意"冒險", 將全部賭注押在 神那一邊, 而不是對 神有所保留, 靠自己想辦法, 為自己預備出路. 而大能的信心除了選擇 神外, 更表現在對 神的委身和專一跟隨祂上.

神說, "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 (民數記14:21) 神樂意在全地上, 在祂的子民當中施行神蹟奇事, 彰顯祂的榮耀. 但前是祂的子民必須要信靠祂. 當以色列人拒絕相信時, 他們不得看見 神的榮耀, 神說, "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 (民數記14:22~23).

信心是看見 神榮耀的前提. 主耶穌對馬大說, "你若信、就必看見 神的榮耀" (約翰福音11:40) 馬大的信心雖然微小, 但主耶穌仍然成就了約翰福音最大的神蹟 - 使拉撒路復活. 願我們不但學習馬大, 在關鍵時刻選擇信靠 神, 更能學習迦勒, 專一跟隨 神, 以致 神指著他說, "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 (民數記14:24). 迦勒在四十年後, 終於親眼得見 神的榮耀.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你們並與你們同居的外人、當有一樣的條例、一樣的典章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民數記15章有一段特別的經文, "若有外人和你們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們中間、願意將馨香的火祭獻給耶和華、你們怎樣辦理、他也要照樣辦理。至於會眾、你們和同居的外人都歸一例、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在耶和華面前你們怎樣、寄居的也要怎樣。你們並與你們同居的外人、當有一樣的條例、一樣的典章。" (民數記15:14~16)

這裡聖經明文規定"同居的外人"若是願意獻祭給 神, 他們可以按照和以色列人一樣的方式辦理. 然而在主耶穌和使徒的時代, 外邦人不是不准進入聖殿獻祭嗎? 使徒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 就是因為被人誤會帶了外邦人進入聖殿 (參使徒行傳21:17~30).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主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因為民族的優越感而沒有完全按照律法辦理?

原來, 在民數記15章提到的"外人", 其實並不是指一般的外邦人. 這裡"外人"的希伯來文是גֵּר ("ger", sojourner), 意思是"寄居者". 

要明白"外人"或"寄居者"在聖經中的涵義, 我們可以參考另一段經文,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逾越節的例是這樣、外邦人都不可喫這羊羔。但各人用銀子買的奴僕、既受了割禮、就可以喫。寄居的、和雇工人、都不可喫...若有外人寄居在你們中間、願向耶和華守逾越節、他所有的男子務要受割禮、然後纔容他前來遵守、他也就像本地人一樣.但未受割禮的、都不可喫這羊羔。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同歸一例。" (出埃及記12:43~45, 48~49)

這段經文提到"外邦人"與"外人". 其中"外邦人"的希伯來文是בֵּן־נֵכָר ("ben-nechar", son of foreign land), 泛指一般的外邦人. 而"外人"的希伯來文是גֵּר ("寄居者"), 與民數記15章是相同的希伯來字. 

從"若有外人寄居在你們中間、願向耶和華守逾越節、他所有的男子務要受割禮...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同歸一例" (出埃及記12:48~49) 來看, 所謂"外人"或"寄居者", 其實也就是指受了割禮的外邦人. 受了割禮的外邦人才能喫逾越節的羊羔. 同樣地, 民數記15章的"同居的外人"(גֵּר), 也正是指受過割禮的外邦人. 他們同以色列人一樣, 可以"將馨香的火祭獻給耶和華".

這些外邦人為何願意受割禮呢? 因為他們的心專一向著耶和華 - 以色列的 神, 他們渴慕敬拜 祂, 向祂獻祭, 以至於他們願意照著 神對亞伯拉罕說的, "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創世記17:10) 接受割禮, 成為亞伯拉罕的"子孫", 作律法下的"猶太人".

神對凡願意投靠祂, 甚至受割禮的外邦人如何看待呢? 神曉諭以色列人說, "你們並與你們同居的外人、當有一樣的條例、一樣的典章。" (民數記15:16) 雖然這些外邦人不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子孫, 然而 神看待他們, 就像祂對以色列人一般, 完全沒有分別, 都是 神的百姓. 因此 神也要以色列人平等對待他們. 神是不偏待人的.

在新約裡, 主耶穌救贖的恩典不但是為猶太人, 同時也是為著普世的人. 外邦人藉著信靠主耶穌蒙恩得救, 這正是使徒保羅說的"基督的奧秘...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以弗所書3:4, 6) 外邦人不需要受割禮成為"猶太人"才能得救, 如保羅所說, "割禮算不得甚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麼、只要守 神的誡命就是了。" (哥林多前書7:19)

但我們怎麼知道保羅不是自說自話呢? 因為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6~7)

以賽亞所說"外邦人"的希伯來文, 與出埃及記12:43相同, 正是בֵּן־נֵכָר, 泛指所有的外邦人, 包括受割禮與未受割禮的. 當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凡靠著主耶穌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 神要領他們到祂的聖山, 在 神的殿中喜樂, 並獻上燔祭和平安祭給 神.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1)

不管在以色列或在美國,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猶太人或是在他們衣服的四角縋著繸子, 或是披著角落縋有繸子的禱告巾. 繸子(tassel)的希伯來文是צִיצִת ("tzitzit"), 而禱告巾(prayer shawl)的希伯來文是טָלִית ("tallit"). 在衣服的四角縋著繸子是 神的誡命, 目的是提醒佩帶繸子的人,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9,40)

猶太人世世代代遵守"佩帶繸子"的誡命. 主耶穌和門徒都佩帶繸子,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 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馬太福音9:20~21), "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他那裡.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馬太福音14:34~36) 繸子成為猶太人外在的記號. 然而佩帶繸子不是給別人看的, 而是給自己的一個提醒, 要記念並遵行 神的一切誡命. 這也是主耶穌責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的地方,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馬太福音23:5)

在佩帶繸子的誡命中, 神吩咐, "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 (民數記15:38) 在白色的繸子當中, 有一條藍色的線. 這裡的藍色是一種特殊的藍色, 希伯來文是תְּכֵלֶת ("techelet"), 是和大祭司的外袍一樣的藍色, "你要作以弗得的外袍、顏色全是藍的" (出埃及記28:31) 這種藍色需要從一種貝類所提煉特別的染料, 非常地珍貴. 在主後70年,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之後, 這種染料的來源也逐漸絕跡了. 因此在過去將近兩千年中, 猶太人所佩帶的繸子全是白色的. 直到近年以來, 這種特殊的染料的來源奇跡似地重新出現, 現在的繸子也逐漸開始出現藍色的線.

藍色是天空的顏色. 藍色代表屬天的, 屬 神的. 不但大祭司的外袍是藍色的, 在繸子當中的藍色的線, 象徵著猶太人如大祭司一般, 也承接了祭司的職分. 在出埃及記中, 神吩咐摩西告訴以色列人,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繸子不只是提醒遵行 神的誡命, 也象徵"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0)

值得注意的是, 神頒布佩帶繸子的誡命的背景, 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多麼聖潔, 配得成為 神祭司的國度. 剛好相反. 首先是以色列人的十個探子報惡信, 導致以色列全會眾不信 神的應許而大發怨言, 甚至要回埃及地去, 結果 神的懲罰臨到他們, 凡二十歲以上的, 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以外都要倒斃在曠野, 不得進迦南地. 接著是在曠野的時候, 一個以色列人在安息日撿柴, 故意違反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 悖逆並藐視 神, 以致 神吩咐將那人用石頭打死. 是在這樣黑暗的光景下, 在以色列人的不信與悖逆當中, 神賜下佩帶繸子的誡命. 在這誡命的最後, 神兩次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1) 縱然人會失信, 但 神仍是可信的, 誠如詩人所說, "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 (詩篇100:5) 神永遠不會棄絕祂的百姓.

繸子是外在的提醒, 要 神的子民記念遵行 神的誡命. 在新約的光照下, 聖靈是我們內在的提醒, 使 神的兒女打從心裡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2:27) 

今天很多彌賽亞信徒(包括外邦人)也遵守佩帶繸子的誡命, 不但是自我提醒, 更是對於 神的一切誡命的委身. 當我們愛 神, 將 神擺在我們生命中的首位, 我們很自然會想要聽祂的話, 順服 祂的旨意, 遵行祂的誡命. 以這樣的心志佩帶繸子的弟兄姊妹, 不管是穿在衣裳裡面或是披禱告巾, 神都要記念並加倍賜福給他們.


繸子 צִיצִת ("tzitzit")
禱告巾טָלִית ("tal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