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利未記12:1~13:59 她懷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利未記12:1~13:59 她懷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儀式性誡命的屬靈意義 - 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她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滿了潔淨的日子、無論是為男孩、是為女孩、要把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是一隻斑鳩為贖罪祭、帶到會幕門口、交給祭司..的力量若不彀獻一隻羊羔、就要取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一隻為燔祭、一隻為贖罪祭.祭司要為贖罪、就潔淨了。

(利未記12:1~4, 6, 8)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長大痲瘋得潔淨的日子、其例乃是這樣、要帶他去見祭司.祭司要出到營外察看.若見他的大痲瘋痊愈了..他要取兩隻沒有殘疾的公羊羔、和一隻沒有殘疾一歲的母羊羔、又要把調油的細麵伊法十分之三、為素祭、並油一羅革、一同取來。

(利未記14:1~3, 10)

神不僅頒布食物律給以色列人, 也為他們生活中的其他層面制定了各種律例, 例如關於婦女懷孕生產與痲瘋病的規定. 這些律例並非出於道德考量, 而是屬於儀式性的誡命. 比方說, 婦女懷孕生產是一件自然且蒙福的事, 絕不是罪, 因為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然而, 神卻規定產婦在產血不潔的日子裡, 不可觸摸聖物, 也不可進入聖所; 並且在潔淨的日子滿足後, 必須獻上燔祭與贖罪祭, 才能恢復潔淨, 重新參與聖所的敬拜. 同樣地, 痲瘋病人痊癒之後, 也要獻上羊羔, 素祭和油, 才能完成潔淨的禮儀.

神為什麼要設立這些儀式性的誡命呢? 祂的目的是要祂的百姓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學習分別為聖, 從而活出聖潔的生命. 換言之, 神的心意是要祂的子民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到了主耶穌的時代, 愛 神敬畏 神的猶太人仍然盡心盡力遵守全妥拉 (儘管沒有人能完全遵行妥拉), 包括其中所有的道德性與儀式性誡命. 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一個極佳的榜樣. 路加福音記載, 馬利亞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獻與主..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或用一對班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 (路加福音2:21~22, 24). 馬利亞完全遵守了妥拉中有關給男嬰行割禮和產婦潔淨的儀式性誡命.

主耶穌來到世上, 祂是否廢除了妥拉? 沒有! 祂親口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 (妥拉) 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馬太福音5:17). 主耶穌祂如何成全妥拉呢? 祂不僅完全遵行妥拉, 也教導人要遵行, 甚至連最小的一條誡命也不可以忽略. 祂說,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9).

主耶穌言行一致. 例如, 在祂醫治了一位痲瘋病人後, 祂吩咐他說, "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太福音8:4). 這說明主耶穌教導人遵守妥拉中有關痲瘋病得潔淨的儀式性誡命.

許多儀式性誡命都與聖殿獻祭息息相關. 外邦人因無資格進入聖殿, 因此這些誡命原本就不適用於外邦人. 而自從主後70年聖殿被毀後, 獻祭制度已經不復存在, 今日的猶太人也無法再遵行這些儀式性誡命.

儘管如此, 儀式性誡命的屬靈意義依然深遠. 神藉著這些誡命提醒祂的子民, 要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時時省察自己, 棄絕一切祂所不喜悅的事,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 神、得以成聖" (哥林多後書7:1).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從婦人生產看原罪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 "她懷孕",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3:59 的讀經心得)

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她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婦人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他若生女孩、就不潔淨兩個七天、像污穢的時候一樣.要在產血不潔之中、家居六十六天。滿了潔淨的日子、無論是為男孩、是為女孩、要把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是一隻斑鳩為贖罪祭、帶到會幕門口、交給祭司.祭司要獻在耶和華面前、為贖罪、的血源就潔淨了.

(利未記12:2, 4~7) 

妥拉教導說, 當婦人懷孕生子, 不論男孩女孩, 她就 "不潔淨" 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生男孩不潔淨40天, 生女孩不潔淨80天). 當然, 妥拉所說的 "不潔淨", 希伯來原文是 טָמֵא ("tamei"), 並不是一般意義下的骯髒污穢, 而指的是不能進入聖所 (會幕/聖殿) 敬拜 神, 也不能吃平安祭的肉與 神同樂. 換句話說, "不潔淨" 的人不能親近 神.

"不潔淨" 並不是犯罪, 而往往是生活的一部分, 無法完全避免, 例如婦女生產與月經, 或夫妻同房等都會導致 "不潔淨". 一個人可能為人良善公義, 在生活中與 神同行, 卻還是 "不潔淨".

儘管 "不潔淨" 不是罪, 但 "不潔淨" 卻也象徵罪, 因為 "不潔淨" 和罪同樣都使人與 神隔絕. 因此就像人犯罪要獻上贖罪祭與 神和好, 婦人生產要恢復潔淨也要獻上 "一隻雛鴿、或是一隻斑鳩為贖罪祭". 當然, 婦人生產絕不是犯罪, 不然就必須按照利未記4章贖罪祭的條例獻母山羊或母綿羊為贖罪祭, 而不是獻上小小的雛鴿或斑鳩為贖罪祭.

然而婦人生產要恢復潔淨, 畢竟還是需要獻上贖罪祭, 這似乎意味著婦人生產與罪有關. 什麼罪呢? 人的原罪. 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受魔鬼化身的蛇引誘, 吃了 神吩咐不可吃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犯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宗罪, 神 "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創世記3:16). 從此以後, 每當婦人懷孕生子, 她們就多受苦楚, 承擔原罪的苦果. 因此婦人生產不是罪, 但婦人生產指向原罪. 

另外, 當人類始祖犯下原罪以後, 從此罪就代代相傳, 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有罪性, 正如使徒保羅說,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馬書5:12), 又如大衛王所說, "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詩篇51:5). 婦人生產帶來一個新生命固然可喜可賀, 也是出自 神的恩典, 但這同時意味著世上從此又多了一個罪人.

我想, 這或許是婦人生產恢復潔淨需要獻上贖罪祭的原因吧. 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都在罪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基督救贖的恩典.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潔淨痲瘋病人 (利未記12:1~15:33 她懷孕/痲瘋病人)

播客連結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利未記13:45~46)

中文聖經翻譯為 "痲瘋病" 的希伯來原文 צָרַעַת ("tzara'at") 似乎包含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皮膚病. 但所有這些皮膚病, 無論多麼不同, 都威脅著以色列會眾的聖潔. 因此祭司們負責察看凡有痲瘋病徵兆的人, 並宣告他們是否長了大痲瘋.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寫道, "這是聖經的定規, 除非透過祭司的確認, 否則既不會有大痲瘋的不潔淨, 也不會有大痲瘋得痊癒的潔淨".

被祭司宣告為長大痲瘋的人的命運是很悲慘的. 他們被禁止進入以色列營中, 並要穿上哀慟者的衣服, "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 (利未記13:45). 他們必須在所到之處大聲宣告自己的不潔, 喊著說, "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利未記13:45), 以免有人不自覺碰到他們而沾染不潔. 即使痲瘋病人認為自己已經好了, 他們也不能重新回到以色列營中, 而必須等到祭司出到 "營外" (利未記14:3), 察看並宣告他們已經潔淨才行.

古代拉比傾向於把痲瘋病看作是 神對罪的懲罰. 痲瘋病人要穿上哀慟者的衣服, 因為他們要為使自己染上大痲瘋的罪孽而哀慟. 他們在道德上和身體上都被排除在以色列之外, 不僅遭受疾病的折磨, 而且還蒙受恥辱.

在彌賽亞主耶穌傳道期間, 有一次一個痲瘋病人違反了妥拉對痲瘋病人的規定. 當主耶穌在加利利的一個村莊裡傳道和醫病時, 這個痲瘋病人來到他那裡, 跪在他面前並懇求說, "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馬可福音1:40). 主耶穌動了憐憫的心. 祂不在意他的不潔淨, 伸出手來摸了這個人, 並且說, "我肯、你潔淨了罷" (馬可福音1:41). 結果大痲瘋立刻離開這個痲瘋病人, 他得到了潔淨 (馬可福音1:42).

主耶穌同時代的人可能會對主耶穌讓這個痲瘋病人靠近祂, 甚至伸出手觸摸這個痲瘋病人感到震驚而大惑不解. 然而主耶穌又做了一件祂同時代的人可能會理解但如今的我們卻大惑不解的事. 祂對痲瘋病人說, "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可福音1:44).

如果彌賽亞親自醫治並且潔淨了痲瘋病人, 那還需要祭司嗎? 妥拉教導說, 當一個人的痲瘋病得到潔淨時, 他還是要留在營外, 直到祭司來察看並宣告他潔淨為止. 祭司要接納凡尋求他察看的痲瘋病人, 然而祭司不能潔淨他們, 當然更不會碰觸他們. 祭司的作用嚴格來說就是察看和驗證痲瘋病人是否得到潔淨, 然後看他們是否獻上適當的祭物來確認他們的潔淨. 但祭司沒有潔淨的權柄, 只有彌賽亞才擁有這個權柄.

在這裡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權柄. 彌賽亞有王的權柄, 可以轉化事物, 可以醫病, 可以趕鬼, 甚至可以赦免罪惡. 而祭司有教導, 審判, 評估的權柄. 這兩個角色不一定有衝突 - 主耶穌把痲瘋病人送到祭司那裡 - 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教導和應用聖經, 以及維護傳統和價值觀, 都需要祭司的權柄. 沒有祭司的權柄, 很難形成穩定的信仰群體, 信仰群體很快就會陷入宗教的無政府狀態. 

祭司的權柄可能由一個真祭司或一個假祭司來行使. 假祭司為政治或宗教目的服務, 他可以為著自身的利益而稱潔淨的為不潔淨的, 不潔淨的為潔淨的. 真祭司則能看出內在的屬靈實際, 他宣告痲瘋病人是潔淨的, 因為他真是潔淨的. 這樣的祭司與彌賽亞的王權相一致. 因此主耶穌告訴痲瘋病人去給祭司察看並獻上祭物, "對眾人作證據" (馬可福音1:44), 以表明他現在是潔淨的, 可以回歸到以色列社會中去.

然而 "對眾人作證據" 可以有更多的含義 - 祭司的權柄見證彌賽亞王的權柄. 痲瘋病人得潔淨表明這裡有一個人有著彌賽亞的能力. 這樣的潔淨在希伯來聖經中只發生過兩次. 拉比們說, 潔淨痲瘋病人就像使死人復活一樣困難. 拉比聖經註釋米德拉什 (Midrash) 說, "在今世裡祭司察看痲瘋病, 但在永世裡 神要使長大痲瘋的得潔淨. 因此經上說,'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 (以西結書36:25)" (利未記大註釋書 Leviticus Rabbah 15.9).

祭司有很大的權柄, 但只有彌賽亞王的權柄才能轉化生命. 這種轉化是一個見證, 證明神國已經臨近. 如果祭司們證實了那長大痲瘋的得潔淨, 卻不承認主耶穌是彌賽亞, 那麼這個見證反而成為祭司的網羅.

作為彌賽亞的追隨者, 我們承擔彌賽亞王的權柄, 但我們並不總是願意接觸痲瘋病人. 我們加入對同性戀、墮胎或吸毒等問題的辯論, 以捍衛聖經的觀點. 世俗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一個假祭司的角色, 對各階層的罪人說, "你不是不潔淨的, 你不是痲瘋病人". 我們正確地反對這種反聖經的看法, 但我們必須超越與世俗社會的這種辯論. 我們要接觸痲瘋病人, 而不是用我們的聲明與他們保持距離. 我們有時似乎對宣告痲瘋病人不潔淨的祭司角色更感興趣, 而不是對我們觸摸他們並看到他們改變的彌賽亞王的權柄更感興趣. 但如果彌賽亞當初觸摸了我們, 我們如今也可以觸摸別人.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創造與救贖 (利未記12:1~13:59 她懷孕)

 

播客連結

創造與救贖是妥拉最重要的兩個主題. 著名的19世紀哈西迪 (Chassidic)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 (Yehudah Aryeh Leib Alter) 在他的妥拉註釋<<真理的語言>> (希伯來文 שפת אמת) 提到, 創世記2:3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這節經文就包含了創造與救贖這兩大主題. "創造的工" 的希伯來原文事實上是 "創造而做的工".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認為, 妥拉之所以說 "創造而做的工" 而不僅僅是 "創造的工", 正意味著 神完成創造的工後, 就開始救贖的工.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進一步指出, 神在第六日, 也就是創造的最後一日才按祂的形象造人, 正是要他們有份於救贖的工. 就在第六日, 正當 神進入第七日的安息之前, 祂吩咐人 (亞當和夏娃) 說,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創世記1:28). 在六日創造之後, 神的工並沒有完全結束. 人仍然要 "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認為, 這正是救贖的工的一部分. 救贖不僅僅是從罪惡中得救贖 (事實上, 罪惡此時還沒有進入世界), 更是要成就 神對於創造的最終心意 - 新天新地.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Obadiah Sforno) 也如此解釋創世記2:1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 並不是說 神就無事可做了, 而是說天地萬物都齊備了, 預備表明 神創造的最終目的. 但什麼是 神創造的最終目的? 正是救贖, 也正是使徒彼得所說, "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 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 (使徒行傳3:21).

不管是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還是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都同意一點: 創造本身包含著新的創造的種子.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創世記1:31), 但 神對於創造的最終心意不只是 "甚好", 更是進入完全. 而這需要新的創造, 包括了人屬靈的重生. 本週妥拉經文似乎正暗示著這一點: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他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利未記12:1~3)

"第八天" 正象徵著新的創造的第一天. 在創世記中, 七天是 神的創造與安息; 但在利未記這裡, 七天是 "不潔淨" 的日子, 並緊接著標誌新的開始的 "第八天". 這並不是說, 神原先的創造是失敗的, 必須被新的創造加以取代. 反之, 就像男孩必須在 "第八天" 受割禮才得以完全, 同樣地 神原先的創造也必須經歷 "救贖" 才得以完全, 成為新的創造 - 新天新地.

當然, 神早在創世記就吩咐亞伯拉罕割禮的誡命: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裡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創世記17:9~12)

"第八日" 受割禮成為一個分別, 將與 神立約的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 與所有其他人類區分開來.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 神在第六日創造的最高峰創造了人類, 又在 "第八日" 藉著割禮創造了新的人類.

"第八日" 因此標誌著新的創造, 要成就 神起初創造的最終目的.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福音書要特別強調彌賽亞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 "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馬太福音28:1),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約翰福音20:19). 七日的第一日也正是 "第八日", 象徵著救贖的第一日. 

最終, 神自己要成就救贖大工, 但祂並不是一手包辦所有的事, 而是透過祂的愛子 - 彌賽亞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工. 就像主耶穌在"第八日" 復活, 凡相信主耶穌的, 也都要在主耶穌裡成為 "新造的人" (哥林多後書5:17; 加拉太書6:15).  "第八日" 因此也提醒我們, 神揀選並拯救我們, 並不是要我們被動等待將來的救贖, 而是要我們主動參與 神的救贖計畫當中, 與主耶穌同工, 一同成就將來無比榮耀的新天新地.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利未記12:1~15:33 "她懷孕/痲瘋病人" 妥拉焦點: 大痲瘋與口出惡言的罪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大痲瘋是妥拉所記載的一種嚴重的皮膚病. 根據大痲瘋的條例, 長大痲瘋的人得醫治以後, 不但要行潔淨之禮, 還要獻上贖愆祭和贖罪祭來贖罪, 這似乎意味著長大痲瘋的人是因為犯了罪, 所以才會長大痲瘋. 猶太拉比們因此問道, "是怎樣的罪導致一個人長大痲瘋"?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拉比們把焦點放在那些長大痲瘋的聖經人物身上. 

比方說,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指出, 摩西長大痲瘋, 是在他向 神抱怨以色列人必定不會聽他的話以後, "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耶和華又對他說、把手放在懷裡、他就把手放在懷裡、及至抽出來、不料、手長了大痲瘋、有雪那樣白" (出埃及記4:1, 6). 摩西在 神面前說以色列人的壞話, 因此得到長大痲瘋的處罰.

相對於拉旭 (Rashi) 把焦點放在摩西身上, 古代拉比則是把焦點集中在摩西的姊姊米利暗的身上. 他們指出米利暗不但暗裡毀謗摩西, 散布關於摩西的不實謠言, 還公開羞辱摩西和他的古實妻子, 質疑他們婚姻的合法性. 因著口出惡言 (毀謗, 散播謠言, 公開羞辱), 米利暗因而招致長大痲瘋的處罰 (參民數記12).

塔木德時期的拉比約哈難 (Rabbi Yochanan) 引用拉比約西·本·心拉 (Rabbi Yosi ben Zimra) 的話, "口出惡言, 包括毀謗, 謊言, 散布不實的消息, 等同於否認 神的權柄". 神要求人要誠信真實, 因此人若不誠實等同於拒絕 神. 如此的人有可能招致長大痲瘋的處罰.

另一位塔木德時期的拉比撒母耳.本.納賀曼尼 (Rabbi Samuel ben Nachmani) 引用拉比約哈難 (Rabbi Yochanan) 的話, "妥拉所提到的大痲瘋的災病來自於七大罪: 口出惡言, 流人血 (謀殺), 謊言, 淫亂, 狂傲, 偷盜, 吝嗇". 並且他以聖經為例: 大衛王的元帥約押長大痲瘋, 因為他謀殺了押尼珥 (參撒母耳記下3). 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長大痲瘋, 因為他欺騙乃縵 (參列王紀下5). 法老王長大痲瘋, 因為他將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接入宮中 (淫亂) (參創世記12). 烏西雅王長大痲瘋, 因為他僭越祭司的職分, 要在耶和華面前燒香 (狂傲) (參歷代志下26). 

對於古代拉比而言, 這些長大痲瘋的聖經人物證明了大痲瘋是犯罪的結果.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 本身也是醫生的邁蒙尼德 (Maimonides) 同意古代拉比的看法. 他說, "大痲瘋不是尋常的疾病, 而是 神給以色列人的神蹟奇事, 以此警戒他們不可口出惡言".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Rabbi Obadiah Sforno) 進一步延伸邁蒙尼德 (Maimonides) 的看法, 認為妥拉定規將大痲瘋病人從人群中隔離, 要他們 "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6), 是為了促使他們悔改, 進而尋求 神的赦免. 大痲瘋病人獨居營外, 讓他們有機會能自我反省, 重新檢視他們一切有意無意的行為和內在的心思意念, 進而向 神悔改認罪, 最終得著 神的赦免與潔淨, 並與 神與人和好.

正如以上所討論的, 歷代猶太拉比將大痲瘋與犯罪關聯起來, 特別是口出惡言的罪. 拉比們認為就像大痲瘋一樣, 種種口出惡言的罪, 包括謊言, 欺騙, 謠言, 毀謗, 中傷人, 貶低人, 都會腐蝕社會與敗壞人心. 口出惡言的罪, 就像長大痲瘋一般, 需要被隔離起來. 而口出惡言的人, 需要像大痲瘋病人一樣自我反省, 向 神認罪悔改, 以得著 神的赦免與潔淨.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首先, 大衛王的元帥約押長大痲瘋並沒有記載在聖經中, 但約押的確因著謀殺押尼珥而受到大衛王的咒詛, "願流他血的罪歸到約押頭上、和他父的全家.又願約押家不斷有患漏症的、長大痲瘋的、架柺而行的、被刀殺死的、缺乏飲食的" (撒母耳記下3:29). 古代拉比認為, 大衛王的咒詛應驗在約押的身上, 使他長了大痲瘋. 其次, 法老王長大痲瘋也沒有記載在聖經中, 而是古代拉比對於 "耶和華因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緣故、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 (創世記12:17) 的解釋, 他們認為 "大災"指的就是大痲瘋.

最後想要說明的是, "口出惡言" 的希伯來文是 לָשׁוֹן הָרָע ("lashon hara"), 字面意思是 "邪惡的舌頭" (evil tongue). 主耶穌的弟弟雅各正是以舌頭作為比喻, 用很形象又生動的方式指出口出惡言的罪的可怕, "這樣、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看哪、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樹林.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雅各書3:5~8).


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從分別到順服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不管是聖經食物律 (利未記11章), 大痲瘋的條例 (利未記13~14章), 還是漏症的條例 (利未記15章), 它們的共同目的首先都是教導 神的百姓學習分別, 或更確切地說, 學習分別潔淨與不潔淨. 就著食物律說, "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可喫的、與不可喫的活物、都分別出來" (利未記11:47). 就著大痲瘋的條例說, 祭司要察看, 分別是否有大痲瘋, 以此定為潔淨或不潔淨, "祭司要察看...長大痲瘋不潔淨的、祭司總要定他為不潔淨" (利未記13:3, 44). 就著漏症的條例說, 儘管別人看不出來, 但患漏症的人要自我省察, 分別潔淨與不潔淨, "他患漏症、無論是下流的、是止住的、都是不潔淨" (利未記15:3).

然而教導 神的百姓學習分別, 不過是食物律, 大痲瘋的條例, 以及漏症的條例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 是它們教導 神的百姓有了分別以後, 不管面臨怎樣的後果, 神的百姓都須要學習順服. 就著食物律說, 神的百姓只能喫潔淨的動物, 不能喫不潔淨的動物. 就著大痲瘋的條例說, 當祭司察看以後,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就著漏症的條例說, 患漏症的人與長大痲瘋和因死屍不潔的人一樣, 都要與人隔離, "使一切長大痲瘋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 (民數記5:2).

妥拉教導 神的百姓從分別進到順服, 目的正是要翻轉始祖犯罪帶來的咒詛, 回到人類犯罪以前的光景. 當初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 不順服 神所說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 (創世記2:17) 的吩咐, 喫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他們是從不順服進到分別. 然而妥拉卻是要教導 神的百姓從分別回到順服, 就從分別潔淨與不潔淨開始.

潔淨與不潔淨的分別是外表的, 妥拉從教導 神的百姓分別外表的潔淨與不潔淨開始, 進一步要教導 神的百姓分別聖潔與世俗 (內心的潔淨與不潔淨). 當然, 潔淨與不潔淨並不等同於聖潔與世俗, 但潔淨與不潔淨的區別卻類似於聖潔與世俗的區別, 這一點反映在大痲瘋病人得痊癒的潔淨之禮, "祭司要取些贖愆祭牲的血、抹在求潔淨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 (利未記14:14), 類似於祭司就職的成聖之禮, "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亞倫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並右腳的大拇指上" (利未記8:23). 正如大痲瘋病人從不潔淨到潔淨需要羔羊的血的塗抹, 祭司從世俗到分別為聖也同樣需要羔羊的血的塗抹.

而就像食物律, 大痲瘋的條例, 以及漏症的條例教導 神的百姓分別潔淨與不潔淨只是第一步, 神的百姓還須要學習順服一般, 當妥拉進一步教導 神的百姓分別聖潔與世俗也只是第一步, 神的百姓更須要學習順服, 追求聖潔而不隨從世俗, 正如 神說,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2).

在新約裡, 使徒保羅教導我們說,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12:2), 雅各也說,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書1:27). 願所有 神的兒女都能學習分別並進而順服, 追求聖潔而不隨從世俗.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這就是大痲瘋災病的妥拉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 "她懷孕",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3:59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3章的內容, 正如結尾所說的, 乃是大麻瘋災病的妥拉"這就是大痲瘋災病的條例 (原文תּוֹרָה, "妥拉",  指 神的教導與訓誨)..." (利未記13:59). 大麻瘋災病的妥拉, 是 神指示祭司如何察看大麻瘋災病的教導與訓誨.

聖經所說的大麻瘋, 希伯來原文 צָרַעַת ("tzara`at"), 指的似乎是一種或一類皮膚病, 而不是現代通稱的痲瘋病(又稱韓森氏症, Hansen's Disease). 然而儘管大麻瘋不是韓森氏症, 但它似乎也不是尋常的皮膚病, 不然主耶穌也不會說,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路加福音4:27), 而主耶穌醫治大麻瘋的神蹟, 也不會顯得那麼特別了.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人有了大麻瘋, 就不潔淨, 不但不能進入聖所親近 神, 甚至為了避免他的不潔淨傳遞給其他人, 他要在別人靠近時大聲喊叫說, "不潔淨了!不潔淨了!", 並且他要"獨居營外", 與人隔絕. 大麻瘋使人與 神與人隔絕. 大麻瘋的後果極其嚴重.

既然大麻瘋不是尋常的皮膚病, 並且後果極其嚴重, 猶太拉比因此根據米利暗毀謗摩西得大麻瘋一事, 認為大麻瘋是 神對祂的百姓口出惡言的嚴厲管教: 口出惡言傷害人, 使人蒙羞, 神就讓口出惡言的人長大麻瘋, 讓他們也嘗嘗受傷害蒙羞辱的滋味. 

猶太拉比稱口出惡言為 לָשׁוֹן הָרָע ("lashon hara", evil tongue, "邪惡的舌"), 涵蓋了一切不好, 惡毒, 欺騙, 虛謊, 污穢, 毀謗, 論斷人, 傷害人, 不恰當的話, 正如雅各所說, "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惟獨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 (雅各書3:6, 8).

(請參閱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當記念出埃及後、在路上耶和華你 神向米利暗所行的事二篇文章)

當然, 在大麻瘋災病的妥拉經文本身, 我們完全看不出大麻瘋和口出惡言有任何關聯. 並且大麻瘋災病的妥拉是給祭司而不是給一般平民百姓的. 那麼, 大麻瘋災病的妥拉是不是和我們就沒有關係了呢? 並不盡然.

一方面, 大麻瘋災病的妥拉的確是給祭司的, 但另一方面, 神也藉著大麻瘋災病的妥拉教導祂的百姓不要論斷人. 神吩咐說, "人有了大痲瘋的災病、就要將他帶到祭司面前" (利未記13:9), 一旦人有了疑似大麻瘋的徵狀, 不論多麼明顯, 任何人都不能遽下判斷說這人鐵定是得了大麻瘋, 而必須將他帶到祭司面前, 惟有祭司才有資格決定人是否得了大麻瘋. 此外, 雖然祭司有資格決定人是否得大麻瘋, 但他仍然必須遵守大麻瘋災病的妥拉再三仔細地反覆檢查與確認, 而不能遽下結論說, 這人一定是得了大麻瘋. 再者, 縱然祭司有權柄決定人是否得大麻瘋, 他不能像警察一樣, 到處主動尋找長大麻瘋的人, 而必須被動地等候可能得大麻瘋的人到他面前讓他察看.

大麻瘋災病的妥拉, 因此教導我們不要論斷人的功課, 正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的妥拉教導,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太福音7:1~2). 論斷人的必照樣被論斷. 被誰論斷呢? 乃是被 神論斷, 因為惟有 神纔能判斷人, 正如雅各所說,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雅各書4:12). 當我們論斷人, 我們實際上僭越了 神的地位, 神要照著我們論斷他人的來論斷我們. 從這個意義上說, 大麻瘋好比是 神對那些論斷人的論斷.

就像大麻瘋是一件嚴重的事, 論斷人也是一件嚴重的事. 更進一步說, 所有的口出惡言其實都是嚴重的事. 雅各說, "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雅各書3:2). 當我們從大麻瘋災病的妥拉學習不要論斷人, 我們正是學習言語上聖潔, 完全, 沒有瑕疵. 妥拉中的每一條誡命, 原是幫助我們活出聖潔的生活.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祭司要察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3章大痲瘋的條例中, 神吩咐祭司要仔細地, 再三地, 不厭其煩地察看是否為大痲瘋. "祭司要察看"的希伯來原文 וְרָאָה הַכֹּהֵן ("And the priest shall see") 總共出現了20次之多! 祭司為何要詳細察看是否為大痲瘋呢? 因為得了大痲瘋的人是"不潔淨" (希伯來文טָמֵא, "tamei", unclean), 而"不潔淨"的人不能進入聖所 (會幕/聖殿) 親近 神, 以免他們玷污了聖所, 就如 神吩咐摩西亞倫說, "你們要這樣使以色列人與他們的污穢隔絕、免得他們玷污我的帳幕、就因自己的污穢死亡" (利未記15:31). 因此 神吩咐"祭司要察看...", 最終目的是為了捍衛聖所的聖潔.

在過去, 身為亞倫子孫的祭司要詳細察看, 避免不潔淨的人進入聖所, 玷污了聖所的聖潔. 這對於今日的基督徒有什麼屬靈意義呢? 首先, 亞倫子孫是西乃之約的祭司, 而我們是新約的祭司, 如使徒彼得所說,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 (彼得前書2:5),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前書2:9). 正如亞倫子孫的祭司要詳細察看, 身為新約祭司的我們也要詳細察看, 避免不潔淨進入聖所, 玷污了聖所的聖潔.

對我們來說, "聖所"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基督徒正是新約的"聖所"! 除了使徒保羅所說,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若有人毀壞 神的殿、 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 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哥林多前書3:16~17), "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 (哥林多後書6:16), 使徒彼得也說,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 (彼得前書2:5).

因此, 如同亞倫子孫的祭司一般, 身為新約祭司的我們, 也有一個神聖的責任, 要捍衛新約的聖所 - 我們自己的聖潔. 我們要詳細察看, 避免一切不潔淨的人事物, 進入我們的心思意念, 而玷污了我們自己. 我們要為自己眼睛所見的, 耳朵所聽的把關, 不看不當看的, 不聽不當聽的. 不管是什麼樣的事, 只要是使我們的心偏離 神的, 我們都當拒絕讓它們進入新約的聖所 - 我們的內心, 而這正是雅各所教導我們的,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書1:27).

正如舊約的祭司要察看, 新約的祭司也要察看. "祭司要察看"!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潔淨是利未記很重要的一個主題. 除了食物有潔淨 / 不潔淨 (可喫 / 不可喫) 的分別外, 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很多因素會影響人是否潔淨.

當然, 聖經所說的潔淨 (希伯來文טָהֹר , "tahor", clean) 與不潔淨 (希伯來文טָמֵא, "tamei", unclean) 與現代意義下的清潔 / 污穢無關, 而是關係到以色列人是否能進入聖所 (會幕/聖殿) 敬拜 神. 人在不潔淨時, 不能進入聖所, "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 (利未記12:4), 也不能喫平安祭的肉, "只是獻與耶和華平安祭的肉、人若不潔淨而喫了、這人必從民中剪除" (利未記7:20). 在當時敬拜 神以聖所為中心的情形下, 這等同於不能親近 神, 不能和 神交通.

因此, 保持潔淨, 就成為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當然, 要做到時時保持潔淨是不可能的. 很多時候不潔淨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本就無法避免, 例如婦女生產與月經, 或夫妻同房等都會導致不潔淨.

不潔淨並不是犯罪, 但卻會攔阻人與 神的關係. 既然無法完全避免, 如何從不潔淨下恢復潔淨, 就成為很重要的課題. 所以律法 (希伯來文תּוֹרָה, "Torah", "妥拉", 實質意義為"教導") 一方面教導潔淨與不潔淨的分別, 另一方面更是著重教導以色列人如何恢復潔淨.

若是日常生活常態的不潔淨, 如婦女月經或夫妻同房, 或是因碰觸不潔淨的人或事物而沾染的不潔淨, 通常只要行浸禮 - 潔淨之禮, 一天後即可恢復潔淨, "必不潔淨到晚上、並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利未記15:6) (註: 聖經曆法是以晚上作為一天的開始)

特別的是, 若是因著生產或疾病導致的不潔淨, 除了要行浸禮恢復潔淨之外, 還需要到聖所獻上贖罪祭與燔祭. 不潔淨的人不能進入聖所親近 神, 因此人行了浸禮恢復初步的潔淨 (能夠進入聖所) 後, 回到聖所獻上贖罪祭與燔祭, "祭司要為他贖罪、他就潔淨了" (利未記12:8), 不單單得著完全的潔淨, 同時也象徵修復因不潔淨而受損的神人關係, 並與 神和好, 例如"患漏症的人痊愈了、就要為潔淨自己計算七天、也必洗衣服、用活水洗身、就潔淨了。第八天要取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來到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把鳥交給祭司.祭司要獻上一隻為贖罪祭、一隻為燔祭.因那人患的漏症、祭司要在耶和華面前為他贖罪。" (利未記15:13~15) 但若不按照律法規定獻祭, 就算滿了潔淨的日子, 依然算為不潔淨.

不潔淨不是犯罪, 因此恢復潔淨所獻的贖罪祭, 並不是利未記4章贖罪祭的條例所定規的牛羊, 而僅僅是"斑鳩"或"雛鴿" (註: 關於生產所獻的贖罪祭, 同樣是"斑鳩"或"雛鴿", 參利未記12:6~8). 但為了恢復潔淨而獻的贖罪祭, 卻也意味著不潔淨象徵罪. 就像罪破壞人與神的關係一樣, 不潔淨也阻礙人與 神之間的關係. 神因此藉著潔淨的條例教導以色列人在生活中維持人與 神關係的重要性.

就像不潔淨的人需要行潔淨之禮 (浸禮) 恢復潔淨一般, 人犯了罪也需要悔改 (浸禮的象徵意義). 就像行了潔淨之禮後, 仍然需要獻上贖罪祭與燔祭一般, 人犯了罪不但需要悔改, 還需要在 神面前認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9) 就像贖罪祭與燔祭是由 神人之間的中保 - 祭司所獻一般, 人犯罪以後, 同樣還需要另一位 神人之間的中保 - 主耶穌基督來挽回人與 神的關係, "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約翰一書2:1~2) 就像不潔淨的人若不照律法規定獻祭, 仍然算為不潔淨一般, 人若犯罪而沒有藉著主耶穌在 神面前悔改認罪, 罪惡仍然不得赦免, 人與 神之間的關係仍然得不著恢復.

因此, 聖經中潔淨的要求, 藉著教導 神的子民在生活中分別潔淨與不潔淨, 並注重保持(與恢復)潔淨以親近 神, 最終的目的乃是指向 神的兒女與天父之間不因罪而攔阻的親密關係, "你們親近 神、 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 (雅各書4:8),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 神、得以成聖。" (哥林多後書7:1) 願我們都能常常保持潔淨, 親近 神.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 "她懷孕",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3:59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3章記載祭司診斷大痲瘋的條例. 聖經所說的大痲瘋, 希伯來原文צָרַעַת ("tzara`at"), 應該是一種皮膚病, 而不是現代通稱的痲瘋病(又稱韓森氏症, Hansen's Disease). 根據聖經的條例, 祭司須要一再地, 細心地察看病人的徵狀, 直到完全確定為止, 因為診斷的後果對病人有深遠的影響. 當祭司宣告一個人長了大痲瘋,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長大痲瘋的人被定為不潔淨, 不但不能親近 神, 並且為了避免他的不潔沾染到其他人, 長大痲瘋的人必須"獨居營外", 與以色列全會眾隔絕, 包括他的家人. 此外, 他有義務要在別人接近時, 大聲喊叫"不潔淨了、不潔淨了"來警告他們, 以免他們沾染到不潔. 人一旦得了大痲瘋, 不但與 神隔絕, 也與人隔絕. 

不但如此, 長大痲瘋的人, 往往大痲瘋從此伴隨他們一生. 既然"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 他們往往在與 神與人隔絕的光景下度過餘生. 他們雖然活著, 卻猶如死了一般. 按照律法的要求, 長大痲瘋的人要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彷彿哀慟親人之死. 不同的是, 他們哀慟的是自己的死.

在以色列漫長的歷史中, 不乏神蹟奇事, 但從來沒有以色列人長大痲瘋得醫治的記載. 列王紀下5章記載乃縵被先知以利沙醫治的事, 但乃縵是亞蘭人, 而不是以色列人, 正如主耶穌說,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路加福音4:27)

到了主耶穌那個時代, 神蹟奇事似乎也不是太罕見. 根據猶太傳統, 主前一世紀的旱災中, 拉比何尼חוֹנִי ("Honi"), 與先知以利亞一般禱告求雨, 天就降下雨來. 另外主後一世紀的拉比哈尼拿 - 多沙之子 (חנינא בן דוסא, "Hanina Ben Dosa"), 也能行許多醫病的神蹟. 甚至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說, "我若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 (馬太福音12:27), 也暗示當時有些法利賽人有趕鬼的恩賜. 雖然如此, 在這些能醫病趕鬼的猶太拉比中, 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能醫治痲瘋病人的事.

既然從來沒有長大痲瘋的以色列人得醫治, 在猶太人當中興起一種盼望, 就是"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醫治大痲瘋)". 先知以賽亞預言這位彌賽亞, "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以賽亞書53:5). 既然彌賽亞來臨的時候要醫治一切疾病, 那麼痲瘋病自然不例外. 因此痲瘋病得醫治被視為彌賽亞的神蹟(Messianic Sign)之一, 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馬太福音8章記載主耶穌醫治大痲瘋的事, "有一個長大痳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他的大痳瘋立刻就潔淨了。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太福音8:2~4) 這位大痲瘋病人有著與眾不同的信心, 他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雖然如此, 我還是可以想像那人的痲瘋病真的被醫治時驚喜的表情, 不單是因為他自己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更因為主耶穌真的是彌賽亞! 難怪他沒有聽進去主耶穌"切不可告訴人"的吩咐, "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馬可福音1:45) 那人恐怕見人就說, "我遇見彌賽亞了! 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他治好了我的大痲瘋!"

人犯罪墮落以後的光景, 就和痲瘋病人一樣, 過著與 神與人隔絕的生活. 罪不但使我們與 神隔離, 也使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 我們陷在這樣的光景中, 卻是無能為力. 我們雖然活著, 在 神的眼中, 卻和死沒有多大區別, 我們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以弗所書2:1). 然而, 當我們如同長大痲瘋的病人"撕裂衣服, 蓬頭散髮" - 為罪憂傷痛悔, 並尋求主耶穌的醫治與赦免時, 如主耶穌的應許,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5:4), 我們要得著從 神而來的醫治和安慰.

既然主耶穌能醫治大痲瘋, 祂也能潔淨我們一切的罪, "當彌賽亞來的時候, 他能做這事".

(請參閱相關文章我肯、你潔淨了罷一文)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主耶穌吩咐門徒的大使命,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馬太福音28:19~20) 中, 提到使萬民作主耶穌的門徒, 包括了奉父, 子, 聖靈的名, 給門徒施洗. "施洗"的希臘文是βαπτίζω (baptizo), 意思是"施浸, 浸泡" (baptize, dip, immerse). 第一世紀當時的洗禮都是全身受浸的, 因此"浸禮"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確的翻譯. 而受洗或施洗也最好翻譯為"受浸"或"施浸".

根據福音書的記載, 例如 "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馬可福音1:4) 大多數弟兄姊妹都認為浸禮是從施洗約翰開始的,   其實不然, 浸禮是一個根源於聖經的猶太傳統. 在第一世紀時, 浸禮早已經行之有年.

浸禮事實上有多處的聖經根源, 其中一處是在利未記14章, 記載痲瘋病人行潔淨之禮的條例. 當痲瘋病人痊癒以後, 潔淨之禮的一部分, 就是"用水洗澡(身)" (利未記14:8,9). 而在利未記15章, 各樣患漏症之人的潔淨之禮, 依然需要"用水洗澡" (利未記15:5) 以後這"用水洗澡", 就發展成了猶太人的浸禮. 浸禮的希伯來文מִקְוֶה(mikveh), 直譯為"水的聚集之處", 用來指浸池.
另一個相關的字"受浸"的希伯來文是טְבִילָה(tevilah), 意思是全身的浸泡 (full body immersion). 

第一世紀猶太人或早期基督徒的浸禮的情形, 是由受浸者自行走下浸池 (見下圖), 自己將全身浸在水中, 再自行從浸池上來, 旁邊有至少一位的見證人. 和今日基督教的浸禮不同的是, 見證人只是見證而已, 並沒有和受浸者有任何身體的接觸.  


在猶太傳統裡, 浸禮的意義是豐富而多方面的. 首先, 浸禮作為潔淨之禮的一部分, 代表受浸者去除污穢, 成為潔淨. 這裡的污穢或潔淨都不是肉體上的, 而是有著屬靈的象徵意義. 其次, 除了屬靈的潔淨以外, 浸禮也有悔改的象徵意義.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悔改的洗禮時, 願意悔改的人, 就受浸作為他們悔改的外在證明.


此外, 猶太人也將浸禮比喻為染布. 當白色的布匹浸在染缸一段時間, 布匹就成了和染料同樣的顏色. 因此, 浸禮也有受浸者對於施浸者的委身, 與施浸者聯合, 認同的意義. 這裡的施浸者指的是"奉誰的名"的那位"誰", 而不是浸禮過程的施浸者(或見證人). 因此, 當我們"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浸, 表明我們對於三一真神的委身, 從此我們就是屬 神的人了. 

關於受浸者與施浸者的聯合, 使徒保羅特別提到,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羅馬書6:3~5) 當我們受浸歸入主耶穌的名下, 我們的全身浸在水中, 好比我們與主耶穌一同埋葬. 我們從水中起來, 也就像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一般. 浸禮象徵我們與主耶穌的聯合.

附帶一提的是, 浸禮與割禮一樣, 同是第一世紀當時外邦人入猶太教的儀式的一部分. 浸禮的重點在於悔改, 屬靈的潔淨, 和對於 神的委身. 割禮雖然也有去除污穢, 成為潔淨的屬靈意義, 但是割禮的主要意義在於身分(identity)的轉換. 外邦人行割禮後, 等於完全放棄他們的外邦人身分, 從此成為猶太人. 

使徒行傳15章所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的目的, 就在於討論外邦人是否需要行割禮, 完完全全成為猶太人才能得救. 會議的結論是外邦人並不需要行割禮成為猶太人才能得救. 就像主耶穌所說的,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約翰福音10:16) 在 神的旨意裡, 我們外邦人得以保持我們原本的身分進入 神的國. 耶穌基督的救恩實在是白白給的, 只要我們真實地信靠就得著了, 沒有其他任何的條件.

和割禮一樣, 真正的浸禮也是心裡的, 不是外表的. 一個人的內心必需真實的悔改, 並且信靠, 委身於主耶穌, 外面的浸禮才有意義. 外面的浸禮是我們內心願意悔改, 信靠委身於 神的外在表徵. 當我們如此行的時候, 那位"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馬太福音3:11) 的, 要照所應許的, 用聖靈賞給我們施洗, 使我們得著屬靈真實的潔淨.

(有關耶路撒冷會議的討論, 請參閱因為從古以來, 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 每逢安息日, 在會堂裡誦讀一文)

(有關大使命的討論, 請參閱所以你們要去, 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一文)


Ancient Mikveh for Full Immersion
古代猶太人的浸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