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登山寶訓解析 (12) 論財富

從"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開始, 馬太福音6:19~34 是主耶穌教導門徒對於金錢或物質上的財富應有的態度. 擁有財富本身不是罪惡, 然而我們對於金錢的態度會嚴重影響到我們與 神的關係. 在教導過遵行律法應有的態度後, 彌賽亞在這裡談到遵行律法的障礙.

主耶穌說,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 " (馬太福音6:19) 主耶穌在這裡並不是禁止儲蓄, 以備不時之需. 儲蓄是聖經裡的美德之一. 箴言13:11也說,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從"積攢財寶"的希臘原文θησαυρίζετε "囤積(財寶)" (lay up, store up)... θησαυρούς "財寶" (treasures)來看, 主耶穌提到的是囤積或大量累積財寶. 當我們囤積財寶在地上的時候, 我們的心思很容易就專注在財寶上面, 因此主耶穌說,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馬太福音6:21) 而當我們的心思在財寶上的時候, 我們的心思自然而然就不在 神身上了. 我們的心思既然不在 神身上, 遑論我們會跟從 神和遵行祂的律法了.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馬太福音6:22~23) 同樣是主耶穌談論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 影響到他是慷慨或是吝嗇, 進而影響到他是否願意遵行施捨的誡命, 最終影響到他和 神的關係 (主耶穌用光明/黑暗來比喻)

(請同時參閱你的眼睛若瞭亮, 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 全身就黑暗...登山寶訓解析 (9) 談施捨二篇文章)

當我們的心思在財寶上面, 我們看重的是物質的財富, 我們所倚靠的是我們所擁有的財富. 財富成為我們安全感的來源, 我們自然想要累積更多的財富, 因此我們專注在財富的囤積上. 我們無形中成為金錢的奴僕, 金錢取代了 神, 成為我們"事奉"的對象. 主耶穌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馬太福音6:24) 過度看重財富, 實在是我們事奉 神的最大障礙, 也是我們遵行 神的律法的最大攔阻.

另一方面, 當我們的心思集中在財寶上面, 我們很容易因為財富的不足而憂慮. 財富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綑綁. 主耶穌教導我們, 神的兒女不是這樣,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所以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 (馬太福音6:25,31,34)

主耶穌教導我們, 不要囤積財富在地上, 也不要為物質的財富憂慮, 而要把心思從財富上面轉移到 神身上, "你們要先求他(神)的國、和他(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6:33) 不管我們的聚會如何火熱, 不管我們的禱告如何虔誠, 我們如何處理金錢, 如何對待財富, 很實際地反映出我們與 神的關係, 反映出我們是否倚靠 神. 盼望我們都能從金錢的綑綁中出來, 全心倚靠 神, 事奉 神, 並遵行祂的律法.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若犯了...罪...他要承認所犯的罪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Nasso "抬起", 民數記 Numbers 4:21~7:89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至干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他要承認所犯的罪、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那人若沒有親屬可受所賠還的、那所賠還的就要歸與服事耶和華的祭司.至於那為他贖罪的公羊是在外" (民數記5:5~8)

以上的這段經文, 常被基督徒解釋為舊約賠償的條例. 這是用現代法律的有色眼光來看待 神的律法. 律法的希伯來文תּוֹרָה ("Torah")的意思是"教導, 訓誨, 指示", 因此律法乃是 神對祂子民的神聖教導, 訓誨, 與指示. 固然這段經文提到賠償, 但是它的主旨乃是 神教導祂的百姓犯了就要悔改.  對所有 神的子民來說, 悔改是保持與 神的親密關係不可或缺的.

"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 (民數記5:6前半) 的希伯來原文是כִּי יַעֲשׂוּ מִכָּל־חַטֹּאת הָאָדָם. 這裡新譯本的翻譯比較貼切, "如果犯了人所犯的任何罪", 也就是說, "如果犯了任何罪". 神的子民, 無論男女, 如果犯了任何罪的話, 會如何呢?

"以至干犯耶和華" (民數記5:6後半) 的希伯來原文是 לִמְעֹל מַעַל בַּיהוָה, 意思是"對 耶和華不信實(忠實)". (英文NIV譯為"and so is unfaithful to the Lord", NASB譯為"acting unfaithfully against the Lord", ESV譯為"by breaking faith with the Lord", 都是很貼切的翻譯) 不論我們犯了什麼樣的罪, 都是對 神的不信. 犯罪會傷害我們對 神的信心, 也傷害我們和 神的關係.

既然我們犯了任何罪, 不論大小, 都是對 神的不信實, 傷害了我們對 神的信心以及我們與 神的關係. 那麼我們要怎麼辦呢? "他要承認所犯的罪" (民數記5:7前半) 認罪是悔改的第一步. 我們若要悔改, 首先得承認我們所犯的罪. 使徒約翰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9)

悔改(repentence)的希伯來原文是 תְשׁוּבָה ("teshuvah"), 意思是"歸回, 回轉" (return). 聖經所說的悔改是離棄罪惡, 轉向 神. 除了認罪之外, 悔改還必須有實際的行動. 我們必須對於犯罪所造成的傷害盡力去補償. 民數記這裡給了具體的例子, "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 (民數記5:7後半) 若是造成別人的物質上的損失, 除了如數賠還, 還要加上五分之一, 表示道歉的誠意. 

(註: 出埃及記22:1 "人若偷牛、或羊、無論是宰了、是賣了、他就要以五牛賠一牛、四羊賠一羊" 是 神特別針對偷竊牛羊牲畜所頒布的典章, 因為牲畜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貴重的財產)

"至於那為他贖罪的公羊是在外" (民數記5:8) 人犯罪的確是得罪 神, 如大衛王說, "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 (詩篇51:4) 但是悔改並不是向 神懺悔而已, 悔改也包括了向人認罪, 祈求原諒, 盡力補償. 主耶穌說,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馬太福音5:23~24) 與 神和好的先決條件是先與人和好.

當撒該悔改的時候, 他對主耶穌說, "主阿、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 (路加福音19:8) 撒該所作的補償遠超過律法要求的五分之一, 而是比照偷竊牲畜的高標準, 顯示出他悔改的真誠. 真誠的悔改蒙 神的悅納, 大衛王說,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當我們真心悔改的時候, 神要照著祂所應許的, "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彌迦書7:19) 神的恩典就是如此.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登山寶訓解析 (11) 論禁食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馬太福音6:16~18)

登山寶訓的第二部分, 是主耶穌藉著猶太人的律法實踐 (practice), 教導他們遵行律法的態度. 禁食, 就像施捨與禱告一樣, 同是新約時代猶太人相當重要的律法實踐. 主耶穌也重視禁食, 祂不但自己禁食, 祂也在登山寶訓中特別教導門徒禁食應有的心態. 就像遵行其他的律法一樣, 禁食是為著 神而作的, 而不是為著人; 禁食是人打從內心裡謙卑下來, 定意專心尋求 神, 而不是徒有外表的行為.

先知撒迦利亞提到猶太人的禁食傳統,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變為猶大家歡喜快樂的日子、和歡樂的節期.所以你們要喜愛誠實與和平" (撒迦利亞書8:19)

猶太曆四月九日是聖城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攻陷的日子. 五月九日是聖殿被毀的日子. 七月的禁食紀念猶大的最後一位領袖基大利被人暗殺的悲劇, "七月間宗室以利沙瑪的孫子尼探雅的兒子以實瑪利帶著十個人來殺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猶大人、與迦勒底人" (列王紀下25:25) 十月十日是紀念聖城耶路撒冷被巴比倫人圍困. 猶太人在這些災難的日子禁食, 因著他們的悖逆, 以致受到 神的管教, 他們在 神面前悔改認罪, 悲哀哭泣. 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告訴我們, 在彌賽亞的國度裡, 神要擦乾猶太人的眼淚, 將悲哀變為喜樂.

此外, 贖罪日也是一年當中禁食的日子, "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也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 (利未記23:27) 根據以賽亞書58:5, "這樣禁食、豈是我所揀選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麼" 猶太人在這天禁食, 作為他們刻苦己心的方式. 同樣地, 在贖罪日的禁食當中, 猶太人在 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 並祈求 神的赦免.

除了在一年當中特定的日子禁食以外, 猶太人也在遇到重大危難, 或需要迫切禱告的時候禁食, 如"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 (歷代志下20:3), "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 神面前克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婦人孩子、並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 (以斯拉記8:20),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喫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罷" (以斯帖記4:16)

新約時期的教會依然禁食, 如安提阿教會"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使徒行傳13:2), "(保羅和巴拿巴)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使徒行傳14:23) 對門徒來說, 禁食禱告是理所當然的.

禁食和禱告密切相關. 禁食的目的是為了能專心禱告, 將焦點放在 神的身上. 主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晝夜, 而主耶穌的門徒也常常禁食禱告. 若是連主耶穌和祂的門徒都需要禁食, 更何況是我們呢? 願我們都效法主耶穌的榜樣, 透過禱告和禁食尋求 神的心意, 也在禁食禱告當中遇見 神.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從西乃山到西乃曠野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midbar "在曠野", 民數記 Numbers 1:1~4:20 的讀經心得)

從以色列人"離了利非訂來到西乃的曠野、就在那裡的山(西乃山)下安營" (出埃及記19:2), 聖經的重心就轉到西乃山, "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 (出埃及記19:20), "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 (出埃及記24:16), "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 (出埃及記34:32).

西乃山

甚至在會幕立起來後, 神的榮耀充滿會幕, "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 神在會幕中和摩西說話,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 (利未記1:1), 西乃山仍然還是聖經的重心, "都是耶和華在西乃山所吩咐摩西的" (利未記7:38), "這些律例、典章、和法度、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藉著摩西立的" (利未記26:46), 一直到利未記的結尾, "這就是耶和華在西乃山為以色列人所吩咐摩西的命令" (利未記27:34)

西乃山是 神降臨的地方. 西乃山是 神的榮耀顯現的地方. 西乃山是 神啟示的地方. 在西乃山上, 人看見 神的榮耀, 領受 神的啟示, 也享受 神的同在. 西乃山的經歷實在是寶貴的.

然而, 從民數記的開頭, 聖經的重心從西乃山轉移到西乃曠野,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 (民數記1:1) 以色列人此時仍然在西乃山下, 但是 神似乎要祂的子民把眼光從西乃山轉移到他們周遭的曠野. 民數記的希伯來文書名, 剛好是בְּמִדְבַּר ("bemidbar"), 意思是"在曠野裡" (in the wilderness) 而整本民數記所記載的, 也正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

曠野是荒涼, 缺乏, 一無所有的地方, 是"乾旱疲乏無水之地", 是讓人痛苦的地方.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 充滿了不信, 抱怨, 悖逆等各種各樣的失敗. 既然 神早知道以色列人的軟弱和將要發生的一切失敗, 為什麼祂還是要領他們走這曠野路呢? 除非, 神知道曠野是祂的百姓需要的, 是以色列人學習作 神的子民必需有的經歷. 

"曠野" (wilderness) 的希伯來文是מִדְבַּר ("midbar"), מִדְבַּר可以拆成字首的מ和字根的דָּבָר. דָּבָר ("davar") 的意思是"話" (word), 而מ作為字首, 通常有"...的地方"的意思. 曠野雖然是讓人痛苦的地方,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曠野也是 神說話的地方, 是 神啟示的地方. 在申命記裡,  摩西用"大而可怕"來形容曠野. "(神)引你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申命記8:15), "大而可怕"的希伯來原文是הַגָּדֹל וְהַנּוֹרָא. 奇妙的是, 摩西也用相同的詞語גָּדֹל וְנּוֹרָא來形容 神, "你不要因他們驚恐、因為耶和華你 神在你們中間是大而可畏的 神" (申命記7:21) 曠野雖然是一無所有, 卻也是我們遇見 神的地方.

曠野中的困難, 如同我們在生活中會遭遇的種種挫折與難處. 生活中的困難可能將我們擊倒, 使我們充滿抱怨, 不信與苦毒. 但另一方面, 我們也正是在這些困難中遇見 神. 當我們在困難中經歷 神, 看見 神的大作為, 我們對 神就有了更新的認識和更深的關係. 我們發覺這位 神實在是值得信靠的 神. 如同以色列人必需接受曠野的洗禮, 我們也必需經歷生活上的各種各樣的困難與試煉, 我們的靈命才得以成熟.

西乃山的經歷是好的, 也是重要的. 但是西乃山本身不是目的. 神在西乃山的降臨, 顯現, 和啟示, 是裝備祂的百姓接下來要走的曠野的道路. 神不要祂的百姓只是停留在西乃山, 神要祂的百姓往前進, 到曠野去接受試煉, 最後進迦南得地為業. 同樣地, 我們也不能老是停留在追求那些特別的屬靈經歷, 而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用信心走曠野的道路.

當主耶穌"在約但河裡受了約翰的洗" (馬可福音1:9), 並且"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馬可福音1:10), 接著"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 (馬可福音1:12). 同樣的一位聖靈也要催促我們到生活的曠野去. 讓我們邁開信心的步伐, 到曠野去遇見 神, 在那裡 神要對我們說話.

西乃曠野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五旬節 - 神豐富的供應

五旬節是與逾越節和住棚節並列的聖經三大節期之一. "五旬節"翻譯自希臘文πεντηκοστή (英文音譯為Pentecost), 意思是"第五十(天)". πεντηκοστή 是第一世紀當時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和外邦基督徒對這個節日的稱呼. "五旬節"的名稱的由來, 衍生自利未記23章的記載, "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初熟節)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 (利未記23:15~17) 五旬節是從初熟節算起的第五十天.

然而在舊約聖經裡, 這個節日有不同的名稱, 如"在收割初熟麥子的時候、要守七七節" (出埃及記34:22) 這裡"七七節"的希伯來原文是חַג שָׁבֻעֹת (chag shavuot), 直譯為"(多個)星期的節日" (Feast of Weeks), 因為從初熟節起, 要數算整整七個星期的時間. 而 שָׁבֻעֹת (Shavuot) 正是猶太人對於五旬節的通稱. 此外, 在出埃及記23:16 "又要守收割節、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 則稱五旬節為"收割節" (חַג הַקָּצִיר, The Feast of Harvest)

五旬節是收割的節期. 以色列人在這個時候(春天晚期)開始收割小麥(wheat), 並將初熟的小麥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獻給 神. 和一般的素祭不同, 這兩個餅是加酵烤成的, 因此不可燒在祭壇上, 只可作為搖祭. 素祭象徵的是聖潔的生活, 這兩個有酵的餅象徵的則是 神的供應 (provision). 兩個餅代表 神雙倍的祝福. 神的供應總是豐豐富富的. 五旬節的屬靈意義正是 神豐富的供應 - 神的給予.

(有關素祭的討論, 請參閱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一文)

神吩咐以色列人, 當五旬節的時候,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利未記23:22) 同樣的命令, 在利未記稍早的部分已經提及,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利未記19:9~10). 為什麼 神要特別針對五旬節再次強調呢? 因為五旬節象徵 神的供應. 在 神豐富的供應裡, 沒有貧窮與匱乏. 神的供應是乃是為所有的人預備, 包括那些原本無分於產業的.

因此在五旬節這一天, 那些沒有產業的窮人和寄居的人, 也都要得著供應. 在 神的豐富的供應裡, "就像 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生 神的兒子。』" (羅馬書9:25~26), 沒有產業的要得著產業, 不是子民的要成為子民, 不蒙愛的要蒙 神的眷顧.

神豐富的供應, 特別顯現在首先與末後的五旬節. 首先的五旬節, 發生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的第三個月. 在五旬節這一天, "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 角聲漸漸的高而又高" (出埃及記19:18~19) 神顯現祂的榮耀, 並頒布十誡. (出埃及記19~20章) 十誡是 神一切律法的基礎, 而律法乃是 神的話, 是 神教導祂的子民聖潔生活的準則. 在首先的五旬節, 神賜下祂的話.

為了紀念 神的賜下律法,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 除了按照聖經獻祭外, 他們還會在五旬節這天誦讀出埃及記19~20章. 此外, 他們還會讀以西結書1章(神榮耀的顯現) 和路得記.

末後的五旬節, 發生在主耶穌復活(初熟節)後的第五十天. 在五旬節這一天, 在耶路撒冷城, 當聖殿的早祭結束, "時候剛到巳初" (使徒行傳2:15) (大約是早上9~10點), 人們還在對先知以西結的話, "我觀看、見狂從北方颳來、隨著有一朵包括閃爍的大雲、周圍有光輝、從其中的內發出好像光耀的精金" (以西結書1:4) 言猶在耳的時候,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吹過、充滿了他們 (主耶穌的門徒) 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 (使徒行傳2:2~4) 當猶太人結束早祭, 看見先知的話應驗在他們眼前, 又看見門徒竟然用各國的方言讚美 神, 想想看他們會是何等的驚訝! 在使徒彼得講道之前, 神已經用神蹟奇事加以印證. 在末後的五旬節, 神的榮耀再次顯現, 並且 神賜下祂的靈 - 聖靈.

因此, 在首先的五旬節, 神賜下祂的話; 在末後的五旬節, 神賜下祂的靈. 這兩次的五旬節, 神賜下祂豐富的供應, 也就是 神的話和 神的靈. 因為我們不但需要 神的話, 也需要祂的靈. 神賜下祂的靈的目的, 是要讓祂的子民能打從內心遵行祂的話, 真實地活出 神兒女的樣式,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6~27)

使徒約翰說,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2:27) 聖靈是 神的恩膏, 這恩膏在凡事上要教訓我們遵行律法, 住在主裡面. 當我們住在主耶穌這真葡萄樹裡, 我們就要領受 神一切豐富的供應, "因為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 (歌羅西書2:9) 願我們這被主耶穌的寶血買贖, 已經得著兒女名分的, 都在 神豐富的供應裡, 活得像 神的兒女.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律法並非法律, 管教並非刑罰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har/Bechukotai "在山上/在我的律例", 利未記 Leviticus 25:1~27:34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6章裡, 神告誡以色列人, 他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 (利未記26:3) 就必蒙福. 但他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的誡命" (利未記26:14), 則會受到懲罰. 乍看之下, 律法似乎就是 神的"法律". 守法的人得到 神的獎賞, 而犯法的人遭受刑罰. 

然而, 我們回頭來看看利未記26章的開頭, "你們不可作甚麼虛無的神像、不可立雕刻的偶像、或是柱像、也不可在你們的地上安甚麼鏨成的石像、向他跪拜、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你們要守我的安息日、敬我的聖所.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26:1~2) 神兩次提到 "我是耶和華". 

"耶和華"乃是 神至聖的名יְהוָה 的中文音譯 (註: "雅蔚"可能是更正確的音譯). 在聖經中, 每當提到"耶和華"的時候, 除了"自有永有"的意思外,還隱含著這位 神是和人有關係, 與人立約的 神的意義. 耶和華 神是以色列的 神. 因此當 神兩次對以色列人說, "我是耶和華", 神是在強調祂不但是 神, 而且是他們的 神. 以色列人若真的把耶和華 神當作他們的 神, 他們就要"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利未記26:3) 遵行 神的律法, 是把 神當作 神, 是愛 神, 敬畏 神的具體表現. 主耶穌說,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約翰福音14:15)

律法不同於法律. 律法是這位慈愛的天父, 為祂的兒女所定的"家規". 違反法律的人, 會遭受刑罰. 違反家規的兒女, 則會受到父親的管教. 刑罰的目的是讓犯法的人得到應有的報應. 管教的目的則是讓悖逆的兒女悔改, 與父親和好. 在利未記26:18 "你們因這些事若還不聽從我、我就要為你們的罪加七倍懲罰你們"裡的"懲罰"的希伯來動詞字根是י.ס.ר, 其實正是"管教, 責備"(discipline, rebuke)的意思. 神的"懲罰"是管教, 不是刑罰.

當以色列人始終不願意悔改的時候, 神的管教一次比一次厲害, 甚至 "我要把你們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趕你們.你們的地要成為荒場、你們的城邑要變為荒涼" (利未記26:33) 然而 神管教的目的是為了挽回而不是棄絕. 當以色列人悔改, "他們未受割禮的心、若謙卑了、他們也服了罪孽的刑罰" (利未記26:41), 神"就要記念我與雅各所立的約、與以撒所立的約、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利未記26:42) 神是守約施慈愛的 神.

在利未記26的結尾, "雖是這樣、他們在仇敵之地、我卻不厭棄他們、也不厭惡他們、將他們盡行滅絕、也不背棄我與他們所立的約、因為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我卻要為他們的緣故、記念我與他們先祖所立的約、他們的先祖是我在列邦人眼前、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作他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26:44~45) 神同樣兩次提到"我是耶和華". 不管以色列人如何悖逆, 不管 神的管教多麼厲害, 神宣告祂永遠是以色列的 神.

這樣, 在利未記的開頭, 神兩次提到"我是耶和華", 是要祂的百姓遵守祂的律法, 真的將祂當作 神; 而在利未記的結尾, 神兩次提到"我是耶和華", 是要祂的百姓知道, 不管他們是多麼地悖逆, 祂永遠是他們的 神.

神是信實的. 神既然永不棄絕祂的百姓以色列人, 祂也永遠不會棄絕我們這因信主耶穌而蒙恩得救的外邦人. 在主耶穌裡, 我們的救恩是無比穩固的. 我們是 神的兒女, 讓我們不輕看 神的管教, 並謹守遵行 神的律法, 將 神真正地當作我們的 神來尊崇祂.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從耶路撒冷到哥林多

使徒行傳2章, 記載五旬節聖靈降下, 門徒被聖靈充滿, 大有能力, 使徒彼得講道, 一天之內三千人悔改信主,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 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使徒行傳2:42, 46, 47) 隨後彼得再次講道, 又有五千人悔改信主 (使徒行傳4:4), 並且"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使徒行傳6:7)

在短短的時間內, 耶路撒冷教會建立起來. 新約時代的耶路撒冷教會, 可說是所有教會的典範. 雖然面臨外在的逼迫, 內部也發生過一些磨擦, 然而他們靠著 神始終站立得穩, 信心堅固, 並且智慧地化解了內部的紛爭. 門徒放膽講論福音, 神的道因此大大地興旺. 耶路撒冷教會的興旺, 似乎正是聖靈大能的明證.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新約時代的教會. 在使徒行傳18章, 記載著哥林多教會的建立, "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 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 神的道教訓他們" (使徒行傳18:8,11) 哥林多教會, 也是滿有聖靈能力和恩賜的教會, 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 "你們在他(主耶穌)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 你們在恩賜上沒有一樣不及人的." (哥林多前書1:5,7)

然而哥林多教會, 大概也是新約裡面問題最多的一間教會, 如門徒結黨, 分爭, 彼此嫉妒, 自高自大, 犯淫亂, 互相控告, 聚會不守規矩, 不尊重主餐等等, 以致保羅說,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喫、就是如今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 (哥林多前書3:1~3)

為什麼同樣是新約時代的初期教會, 同樣有聖靈大能的作工, 耶路撒冷教會展現了屬靈的成熟度, 但哥林多教會卻停留在嬰孩階段, "仍是屬肉體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 讓我們先看看使徒行傳9:3~6, "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很多人都將保羅在往大馬色路上的經歷, 形容為保羅"轉變" (convert) 的經歷, 從猶太教轉變為基督教, 從一個猶太教的拉比, 轉變為基督教的使徒. 這樣的說法, 將猶太教和基督教視為兩個不同的宗教. 事實上並非如此. 在新約時代, 基督教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 所謂基督教其實就是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基督) 的猶太教, 而基督徒則是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教徒, 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

猶太人素來盼望等候他們的救主, 那位 神所應許的彌賽亞, 如主耶穌的最早的猶太人門徒, "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繙出來、就是基督)" (約翰福音1:40~41), "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約翰福音1:45)

當猶太人發現拿撒勒人耶穌就是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 就像是找著了最後一片拼圖, 神的救恩的圖畫完整地呈現出來. 然而他們所信的, 仍然是同一個宗教. 他們所讀的, 仍然是同一本聖經. 就是新約, 也都是猶太人的使徒或門徒所寫的, 記錄舊約中所應許的彌賽亞盼望的實現. 保羅信主之後, 依然是猶太教的拉比. 只是這位猶太教的拉比, 被主耶穌差派作外邦人的使徒. 在保羅書信中, 充斥著猶太拉比式解經的例子. 保羅奉派作外邦人的使徒, 正因他是拉比, 比其他的使徒更加了解聖經, 能將律法的精義以外邦人所能瞭解的方式教導他們.

這並不是說, 保羅除了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外沒有其他的改變. 對所有的人來說, 相信並接受主耶穌, 都會帶來生命的根本的改變(transform)和更新(renew). 而如主耶穌所說, "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馬太福音13:53), 對保羅而言, 他更需要在聖靈的光照下, 重新反省過去所學的一切, 特別是口傳律法裡面不合聖經的地方, 才能勝任外邦使徒的職分. 但是保羅的改變, 仍然是在同樣的宗教背景之下進行. 保羅並沒有"改信"基督教, 保羅信的仍然是猶太教, 只不過他現在認識到主耶穌就是那位彌賽亞.

現在讓我們回到原來的問題. 和保羅一樣, 耶路撒冷教會的基督徒, 就算不是全部, 起碼絕大部分都是猶太人, 他們相信的是猶太教, 敬拜的是耶和華 神, 讀的是聖經, 遵行的是 神的誡命, 所期盼的是彌賽亞. 當他們相信並接受主耶穌就是彌賽亞, 並領受所應許的聖靈之後, 聖靈自然而然地能在他們身上大大動工.

另一方面, 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 絕大部分都是外邦人, 生長在充斥著偶像崇拜, 邪惡淫亂的外邦世界. (哥林多是新約時期一個惡名昭彰的罪惡的城市) 他們不認識耶和華 神, 也不明白聖經. 當他們領受保羅所傳的福音的同時, 他們才真正需要"轉變" (convert), 從原來的異教信仰轉變為敬拜獨一真神的基督教. 如保羅論到帖撒羅尼迦人的歸主, "你們是怎樣離棄偶像歸向 神、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 神" (帖撒羅尼迦前書1:9) 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哥林多教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新約教會, 同樣有聖靈的工作與恩賜, 哥林多教會成長緩慢, 始終停留在嬰孩階段, 而耶路撒冷教會卻能展現相當的屬靈成熟度的最大原因. 耶路撒冷教會不但有著純正的信仰傳統, 門徒也都熟悉聖經, 有 神的話在他們心裡. 哥林多教會則像是一個全新的胚芽, 缺乏信仰的強壯的根, 導致它的生長緩慢.

自從第二世紀以後, 基督徒與猶太人決裂, 教會與會堂分道揚鑣. 基督教切斷信仰的根以後, 逐漸走向異教化, 外邦化的路. 天主教的墮落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歷代的宗教改革, 就是想把異教化的基督教, 重新帶回原來的純正信仰裡面的努力. 而我相信認識我們信仰的猶太根源, 能幫助我們回到原來純正的基督信仰裡面.

歷代基督教對猶太教有很大的誤解, 認為猶太教是靠行為得救的宗教. 這樣的看法是錯誤的. 新約中的確有很多主耶穌責備那些律法主義的法利賽人的例子, 但我們不能因此推論這就是第一世紀猶太教的全貌. 律法主義者歷世歷代皆有. 事實上, E.P. Sanders 對死海古卷(西元前100年到西元後100年的猶太文獻)的研究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傳統認為猶太教是靠行為得救的看法. 事實上,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認為他們已經算是"得救"的, 是 神的子民, 他們遵行律法是出於他們對 神的信心, 而不是要"賺取"救恩. 而猶太人等候那位彌賽亞, 帶來終極的, 完全的救恩. (可惜的是, 那些拒絕主耶穌的猶太人, 反而失去了救恩) 有些基督徒學者因此發現必須用新的眼光來檢視保羅書信. 然而大部分的基督徒對此仍矇然無知, 繼續停留在傳統的錯誤當中.

(註: 現代的正統猶太教, 由於重視口傳律法過於聖經本身, 的確演變為靠行為稱義的宗教, 但是第一世紀的猶太教並非如此.)

彌賽亞信徒 (Messianic Judaism) 並不是要人人都作猶太人, 而是要追溯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 而回復 (restore) 到原本的, 純粹的基督教. 除了用聖經原來的猶太背景的眼光來重新閱讀聖經外, 在彌賽亞信徒當中, 猶太人仍然是猶太人, 外邦人還是外邦人, 只是在信仰表達上傾向遵循初期教會的模式, 如守安息日而非主日, 守逾越節的晚餐來記念主耶穌等. 不為什麼, 只因這是聖經原本的教導. 當後期教會的傳統與聖經有抵觸時, 聖經是我們的信仰惟一的標準.

(有關安息日的討論, 請參閱安息日的福分一文)
(有關逾越節晚餐的討論, 請參閱逾越節晚餐 - 失落的新約傳統一文)

先知撒迦利亞提到末後的日子,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諸族中出來、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 神與你們同在了" (撒迦利雅書8:23) 如果我們相信這是 神的話, 而不是猶太人往自己臉上貼金, 我們外邦基督徒其實應該謙卑下來, 在聖經的猶太背景的光照下, 回到起初純粹的信仰, 讓福音真理的光完全地彰顯出來.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安息日的福分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mor "說", 利未記 Leviticus 21:1~24:23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3章裡, 神曉諭摩西關於"耶和華的節期". 這裡"節期"的希伯來原文是מוֹעֲדִים (mo`adim, "appointed times"), 意思是"指定的時間" 或 "約會". 節期是 神所指定的時間, 是 神與人的約會. 在利未記23:2的最後, 神特別強調說, אֵלֶּה הֵם מוֹעֲדָו (These are my appointed times), 中文可直譯為"這些是我指定的時間(或作我的節期)". (註: 中文和合本沒有翻譯這一句, 但英文譯本諸如KJV, NIV, ESV等都有譯出來

安息日是眾節期之首, 也是利未記23章所記載的第一個節期,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是聖安息日、當有聖會、你們甚麼工都不可作、這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 (利未記23:3). 安息日的希伯來文是שַׁבָּת (shabbat, "rest"), 也就是"休息, 安息"的意思. 作為一週的第七日的安息日不是星期日, 而是星期六. 星期日或是所謂的"主日", 則是一週(七日)的第一日.

神看重安息日, 遠過於其他的節期. 不只是在利未記, 甚至在出埃及記裡, 當 神在西乃山上降臨, 向以色列人頒布十誡的時候, 十誡中的第四條正是安息日的誡命,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安息日是如此地重要, 以致 神在以色列人還沒到西乃山時, 就以天降嗎哪來教導以色列人守安息日, "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甚麼人出去。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 (出埃及記16:29~30)

安息日是 神和祂的子民立約的記號,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 (出埃及記31:13,16). 

安息日不只是 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而已, 安息日乃是為著普世的人, 因為 神在創造之初, 就已經將這日定為聖日, 並賜福給這日,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 神設立安息日, 將第七日分別為聖, 是遠在有以色列人之前. 當 神的子民守安息日時, 他們與 神一同安息, 並承認 神是創造的主, 紀念 神的創造大工.

安息日是 神給人的禮物. 主耶穌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馬可福音2:27~28) 神不只是為以色列人設立安息日, 神是為所有的人設立安息日. 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

在新約時代, 也就是第一世紀時, 主耶穌, 使徒以及初期教會都是守安息日. 很多時候門徒甚至是在猶太人的會堂裡聚會. 耶路撒冷會議的結論, 是基於使徒和長老對外邦門徒的期望, 希望他們能在安息日的時候去猶太人的會堂聚會和學習聖經,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21)

(請參閱因為從古以來, 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 每逢安息日, 在會堂裡誦讀一文)

安息日有重要的屬靈意義, 象徵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在新天新地裡真正的安息,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 神的子民存留" (希伯來書4:9) 當我們守安息日時, 我們也存著對彌賽亞的盼望, 在靈裡預嚐天國的滋味.

安息日是永遠的. 安息日並沒有廢除, 就像 神一切的誡命都沒有廢除一樣. 先知以賽亞預言千禧年的國度, 說,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6~7) 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所有 神的子民, 不管是猶太人或外邦人, 都會守安息日.

在整本新約當中, "主日"這個詞事實上只出現了一次, "主日我被聖靈感動、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說" (啟示錄1:10) 從解經的角度, 我們很難確定使徒約翰真正的意思. 而就算使徒約翰真的是指七日的第一日, 也不能證明初期教會改守主日而不守安息日.

支持主日聚會的最強的聖經"證據"是在使徒行傳20:7,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但是就算是這段經文, 也沒有辦法證明初期教會改守主日. 首先, 初期教會內心火熱, 可能"天天在家擘餅". 其次, 這段經文的上下文是使徒保羅路過特羅亞時, 與當地信徒的聚會. 這就像是今天基督徒的特會一樣, 有可能發生在一星期的任何日子! 

再者, 就算這是每週的聚會, 我們注意到路加在這裡所用的詞語 "七日的第一日"完全是猶太式的表達法, 若是從外邦人的角度, 則會說星期日 (Sunday), 紀念太陽神的日子. 而猶太曆的一日的開始是從前一天的日落算起, 安息日的晚上已經是七日的第一日. 因此"七日的第一日的聚會"有可能是安息日晚上的聚會. 猶太人除了安息日的崇拜外, 他們也在安息日的日落的時候, 開始另一個聚會, 稱為הַבְדָּלָה (havdalah, "separation"), 象徵人離開安息日的依依不捨之情. 因此, 使徒行傳20章的聚會, 很可能是在安息日當天晚上的הַבְדָּלָה聚會, 而不是今天我們所認為的一般意義下的主日崇拜. 保羅因為第二天早上要起行, 以致他一直講論到半夜. 若是門徒們白天已經參加安息日崇拜, 晚上的הַבְדָּלָה聚會又持續到半夜, 也難怪那位可憐的少年人猶推古會睡著! 

另一段被用來作為主日聚會的聖經"證據"是哥林多前書16:1~3, "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 首先, 這段經文完全沒有提到聚會的事情. 其次, 使徒保羅只是指示各人在一星期的開始要把收入的一部分存起來, 免得在週間花掉了. 這更像是猶太人施捨的傳統, 他們會定期把一部分金錢存起來作為慈善的用途 (請參閱登山寶訓解析 (9) 談施捨一文), 經文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收"奉獻的事. 強把這段經文用作支持主日崇拜的證據事實上是把經文本身沒提到的事"放到"經文裡面, 違反解經的基本原則. 

整本新約其實並沒有任何足以證明初期教會改守主日而廢除安息日的聖經證據. 試想, 若是使徒們廢除了十誡中的第四條誡命, 這會是何等大的事! 若真是如此, 新約經文中應有更明確的記載, 而使徒保羅也不至於在為自己分訴的時候說, "無論猶太人的律法、或是聖殿、或是該撒、我都沒有干犯" (使徒行傳25:8)

主日是人 (不是 神) 設立的 , 目的是紀念主耶穌的復活. 從第一世紀晚期開始, 當使徒凋零以後, 外邦基督徒占了大多數. 由於外邦教會與猶太人的決裂, 外邦基督徒開始去猶太化, 切斷信仰的根. 將安息日崇拜改為主日崇拜, 就是其中之一. 主後115年, 早期教父中的一位, 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修斯 (Ignatius of Antioch), 在他的"給馬尼西人的信" (Letter to the Magnesians) 呼籲, "別再為安息日而活, 要為主日而活, 我們的生命也在這日復活伊格那修斯會這樣說, 其實也顯示了第二世紀當時仍然有教會在守安息日, 所以他想要說服他們改守主日. 主日的立意聽起來很好, 但若是人設立主日的目的是為了取代聖經所規定的安息日, 豈不是正應了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的話, "你們誠然是廢棄 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 (馬可福音7:9)?

基督徒到底需不需要守安息日? 或應不應該守安息日? 我想引用利未記19:3 "你們各人都當孝敬父母.也要守我的安息日.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來說明. 基督徒不需要孝敬父母才能得救, 但是得救的基督徒應該孝敬父母. 同樣地, 基督徒不需要守安息日才能得救, 但是得救的基督徒應該守安息日, 不為別的, 只因這是 神的心意.

另一方面, 雖然基督徒理應守安息日, 但若是有實際的困難, 沒辦法守安息日, 主也體諒我們. 新約時期的歌羅西教會是一個以外邦人為主的教會, 有很多外邦基督徒是奴隸的身分, 沒有自己的自由, 根本沒辦法守安息日或其他節期. 有些猶太基督徒, 特別是有法利賽人背景的, 因此指責他們. 使徒保羅對歌羅西教會說,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使徒保羅安慰他們, 真正要緊的在於主耶穌, 不必在其他的事上被綑綁.

誠然, 如使徒保羅所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 (羅馬書8:1) 我們不受到安息日的"綑綁", 雖然安息日本身並不是捆綁. 我們也的確有在基督裡的自由. 然而,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哥林多前書10:23) 選擇別日來敬拜 神的, 若不是有特別的原因, 從某方面來說, 有些像是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 將凡火獻給 神. 他們不按 神所定規的方式, 而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敬拜 神. 這不是 神所喜悅的.

那麼, 教會是不是得改為安息日崇拜呢? 我個人的意見是有這樣的感動的弟兄姊妹可以放在禱告當中, 但不要操之過急, 引起教會的不安或紛爭, 甚至分裂, 畢竟守主日在教會中已經持續將近兩千年了! 若是牧者的態度比較開明的, 不妨找機會和他們分享討論; 不然的話, 還是得尊重他們的屬靈權柄. 維持教會的和諧是更重要的. 我的看法是除非教會上下一心, 弟兄姊妹同感一靈, 決定要守安息日, 否則還是保持現狀較好. 我相信 神會繼續行奇妙的事, 改變人心, 讓外邦教會覺醒, 重新回到福音原本的面貌, 尋回失落已久的信仰的根. 

就目前的光景而言, 雖然教會不見得能改為安息日崇拜,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個人守安息日. 守安息日其實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 當然我們也可以參考猶太基督徒的作法. 聖經教導我們在這日要安息, 放下屬世一切的工作. 因此, 我們可以在安息日這天選擇休息, 用禱告, 讀經來敬拜 神, 與家人和朋友相聚, 或是和弟兄姊妹團契, 甚至午睡, 都是很好的. 安息日的重點在於安息, 是 神的安息, 也是人的安息.

安息日是 神所定的節期, 是神與人的約會, 神已經將這日定為聖日, 並賜福給這日. 願意守安息日, 在這"耶和華所定的日子"來敬拜, 親近 神的, 就要領受特別的福分, 是 神在創世之初就為人存留的. 對那些願意守安息日, 領受安息日的福分的弟兄姊妹, 我願 神大大地賜福給你們, 並祝福你們שַׁבָּת שָׁלוֹם (Shabbat Shalom, "Have a peaceful Sabbath", "安息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