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野橄欖之家網站緣起

因著 神奇妙的帶領, 我們全家一步一步地被 神帶回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裡. 身為福音派基督徒的我們, 原本只是單純地想要在家教學 (homeschooling), 按照 神的心意教養兒女, 卻沒想到從此走上了基督信仰的尋根之旅. 從2011年起, 我們除了參加教會的主日崇拜外, 也同時參加猶太彌賽亞信徒會堂的安息日聚會. 從2014年起, 我開始了<<彌賽亞信徒 - 追溯基督教信仰的根本>> 部落格, 每週固定撰寫一到兩篇文章, 直到如今. 從2016年起, 我開始就讀於彌賽亞信徒神學院 (Messianic Jewish Theological Institute), 並於2019年畢業. 

與此同時, 我們全家也開始遵行妥拉的儀式性誡命, 諸如吃潔淨食物, 過安息日, 慶祝聖經節期等等. 除此以外, 我們甚至也開始以猶太人的方式禱告. 我們會如此做的原因,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認為必須遵行妥拉纔能得救, 也不是因為我們自認是猶太人或想要作猶太人. 我們之所以如此做, 一方面是與我們猶太彌賽亞信徒會堂的弟兄姊妹認同, 另一方面是我們發覺遵行這些妥拉誡命其實與我們有益, 使我們更加愛 神, 幫助我們與 神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 既然 "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遵行誡命自然是好的.

為了更進一步分享我們全家在回歸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上的收穫, 我們決定開始 <<野橄欖之家>>網站 (https://wildolives.dreamhosters.com/), 盼望有更多的弟兄姊妹能與我們一同得著 "橄欖根的肥汁" (羅馬書11:17).

以下是我們的網站簡介:

關於我們

我們是一群回歸猶太根源的外邦彌賽亞信徒 (基督徒). 我們與所有基督徒認同, 彼此都是主耶穌的門徒, 也都是彌賽亞的百姓. 我們也與 神的選民 – 猶太人認同, 同樣都是 神的子民, 在基督裡成為 “一個新人” (以弗所書2:15).

使徒保羅說, 我們外邦人是野橄欖, 嫁接在以色列這棵好橄欖樹上, “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 (羅馬書11:17), 因此我們不是取代猶太人, 而是加入他們, 同為 神的兒女, 正如保羅所說:

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 (與猶太人) 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以弗所書3:6)
我們相信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 – 聖父, 聖子, 聖靈. 我們相信新舊約聖經是 神完整無誤的啟示. 我們相信蒙恩得救完全是憑著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 而不是靠著我們的行為賺得救恩, 我們也不需要靠著行為來維持我們得救的地位. 然而正如雅各所說: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各書2:26)

有行為的信心才是真實活潑的信心, 沒有行為的信心卻是死的信心. 基督徒的信心不單單是在頭腦裡, 更是表現在行為上, 表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行為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行為正是信實的具體表現.

信心是信靠 神與對 神信實

事實上, 聖經所說的信心 (希伯來字 אֱמוּנָה), 包括了信靠 神與對 神信實兩方面. 信靠加上信實, 纔是使人得救的真信心. 單單信靠 神而不對 神信實, 容易淪為偶像崇拜; 單單對 神信實而不信靠 神, 則有淪為律法主義的危險. 信實與信靠彷彿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同樣是得救的信心不可或缺的, 正如主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主耶穌並不是教導靠著行為 (遵行天父旨意) 可以賺得救恩, 卻是教導唯有實際遵行 神旨意, 真正對 神信實的人纔能得救. 主耶穌乃是特別凸顯信心當中對 神信實的重要.

靠著行為賺得救恩與對 神信實 (同樣需要有行為) 有什麼區別呢? 人若是要靠著行為賺得救恩, 既然 神是全然聖潔公義的 神, 人須要遵守全妥拉, 不能違反其中任何一條, 才能得著救恩, 但沒有任何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 對 神信實, 遵行天父旨意, 指的是一個人盡心盡力遵行妥拉, 儘管做不到遵守全妥拉, 但 神看見他對 神的信實, 並且他任何欠缺之處, 不管再怎麼不足, 都藉著信靠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而補足. 這人在 神面前有真正的信心 (信靠+信實), 並且因此得救.

我們如何對 神信實呢? 乃是藉著遵行 “我天父旨意”, 也就是 神的話. 妥拉是 神的話, 是天父給祂兒女的訓誨, 教導我們如何活出聖潔的生活. 主耶穌用祂的身教和言教教導我們遵行妥拉, 祂不但自己完美地遵行了妥拉, 為我們立了最好的榜樣, 更在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5~7章) 教導我們妥拉的精義. 不但如此, 神又賜給我們聖靈, 聖靈不只是我們將來得基業的憑據, 更時時引導我們, 加添力量給我們, 使我們能靠著聖靈的大能大力, 打從心裡甘心樂意謹守遵行妥拉, 正如 神藉先知以西結的應許:
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 (聖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6~27)

因此, 我們跟隨主耶穌的腳蹤, 順從聖靈的引導, 過著遵行妥拉的生活.

遵行妥拉的生活

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以賽亞書2:3)

“訓誨”的希伯來原文是 תּוֹרָה (“妥拉”), 通常翻譯為 “律法”, 但正如以賽亞書2:3和合本的翻譯, 妥拉事實上是 神的訓誨. 妥拉不但是 神的訓誨, 主耶穌更在登山寶訓中指著妥拉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 (妥拉) 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 (妥拉) 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妥拉沒有廢掉, 妥拉是 神永恆的教導與訓誨, 對於猶太人是如此, 對於基督徒也是一樣. 我們相信基督徒仍然應該遵守妥拉中所有道德性的誡命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並且只要動機純正, 出於對 神的愛, 而不是想要靠行為稱義, 基督徒儘可以遵守妥拉中儀式性的誡命 (守安息日, 過聖經節期, 守食物律…), 正如福音派神學家巴刻 (J. I. Packer) 所說:

我們若謹記,作為基督徒,我們已被 神稱為義,有 神兒女的身份,我們服事 神不是為了生命,而是出於生命,那麼,我們就不會掉進那些師傅所懼怕的律法主義中;反之,我們會把律法 (妥拉) 當作是“家法”,欣然嘗試遵行它,以取悅那位愛我們、拯救我們的天父。

巴刻, “字裡藏珍” God’s Words: Studies of Key Bible Themes

福音與妥拉並重

遵行妥拉的生活是所有 神國兒女理當活出的生活. 凡是回歸猶太根源的基督徒, 都因著重新得回妥拉 – 神給祂兒女的教導和訓誨, 而如獲至寶, 並且也因著遵行妥拉而在生活和生命上都有了很大的翻轉與改變.

另一方面, 我們發現很多回歸根源的弟兄姊妹, 因著過度強調妥拉的價值, 反而忽略或貶低了福音的價值. 其實福音和妥拉一樣, 都是 神給我們的禮物, 並且同等重要, 正如聖經是如此描述主耶穌的傳道事工: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 (妥拉)、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馬太福音4:23)

聖經所說的信心包括信靠與信實, 而我們正是藉著信從福音而信靠 神, 並且藉著遵行妥拉而對 神信實.

事實上, 當我們想要對 神信實, 認真遵行妥拉的時候, 我們會發現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實在是做不到, 就如使徒保羅的屬靈經歷:

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 神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 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 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

(羅馬書7:21~25)

我們若要對 神信實, 我們就必須信靠 神, 靠著 神藉著主耶穌和聖靈所賜給我們的大能大力. 因此我們若要謹守遵行妥拉, 就必須認真信從福音.

福音必須與妥拉並重, 妥拉也必須與福音並重.

by Joyce Liu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利未記6:8~8:36 "命令" 妥拉焦點: 生命的神聖性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神禁止以色列人喫血. 本週妥拉經文中正有著不可喫血的誡命, “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無論是雀鳥的血、是野獸的血、你們都不可喫。無論是誰喫血、那人必從民中剪除” (利未記7:26~27). 不可喫血的誡命同樣出現在利未記3:17 “在你們一切的住處、脂油和血、都不可喫、這要成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和利未記17:14 “論到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所以我對以色列人說、無論甚麼活物的血、你們都不可喫、因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凡喫了血的、必被剪除”, 以及申命記12:23~25 “只是你要心意堅定不可喫血、因為血是生命、不可將血與肉同喫。不可喫血、要倒在地上、如同倒水一樣。不可喫血、這樣、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得福”. 神一再重申不可喫血的誡命, 這顯示不可喫血在 神眼中是何等重要.

為了謹守遵行妥拉不可喫血的誡命, 古代拉比發展出用放血來屠宰動物, 並且能最大限度除去肉中殘餘的血的方法: 屠宰用的刀應鋒利光滑, 沒有任何缺口或凹凸不平之處, 以減少動物的痛苦. 動物所流的血應倒在沙土上並用沙土加以掩埋. 宰殺後的肉要浸泡在水中半小時以上並用鹽醃製至少一小時, 以除去肉中任何殘餘的血. 最後將肉沖洗乾淨後, 就可以用來烹飪. 此外, 也可以通過用火烤的方式來除去肉中殘留的血.

為什麼猶太拉比如此不尋常地關注血? 為什麼妥拉禁止喫血? 大多數拉比都同意妥拉禁止喫血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 這與當時異教徒普遍喫血的習俗有關. 異教徒喫血是因為他們相信血可以提供力量或是醫治疾病. 有時候, 異教的儀式甚至還會獻上人血, 希望藉此可以滿足饑渴的惡魔, 免得惡魔對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因此妥拉禁止喫血, 正是要杜絕以色列人去效法邪惡的異教習俗.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在他的《困惑者的指南》(Guide for the Perplexed) 中討論妥拉禁止喫血的誡命. 他解釋說, 古代異教徒相信藉著收集動物的血並將其放入鍋碗瓢盆中, 精靈就會前來與他們一起用餐. 他們甚至認為這些精靈會在夢中向他們顯現, 告訴他們未來的事情, 或是給他們帶來好運. 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說, 神不願意以色列人效法諸如此類的異教崇拜與迷信, 因此妥拉禁止喫血.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提出了妥拉禁止喫血的第二個原因. 他根據妥拉經文 “一切活物的生命、就在血中” (利未記17:14) 而解釋說, 雖然 神允許人喫動物的肉來滋養生命, 並使用特定動物的血來贖罪, 但 神禁止人喫血, 因為 “所有的生命都屬於 神”. 換句話說, 人必須認知到血是神聖的, 因為血包含了 神所賦予活物的生命.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指出, 妥拉禁止喫血是因為血是 “生命的神聖容器”.

根據現代以色列學者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的說法, 以色列建國以前的首席拉比亞伯拉罕·以撒·庫克 (Rabbi Abraham Isaac Kook) 教導說, 神允許人吃肉是洪水以後對於陷在犯罪墮落光景下的人類不得已的妥協與讓步, 原因在於墮落的人性沒有辦法克服殺戮的本能. 對於拉比庫克 (Rabbi Kook) 而言, 喫肉或血是人殘酷的本性的標誌. 他認為人類必須學習尊重與愛護 神所創造的一切生命. 我們首先必須被教導對其他人顯出恩慈, 並且最終對 神所創造的一切活物也同樣顯出恩慈. 拒絕喫血甚至不再喫肉乃是培養對生命的尊重的一種方式.

聖經以及猶太傳統都看重人類和動物的生命, 因此妥拉禁止喫血, 正是因為血代表生命的神聖本質. 不管是在祭壇上所灑祭牲的血, 還是宰殺動物的過程中所流的血, 猶太人都以尊重的態度將血收集起來並妥善掩埋. 通過這樣的實踐, 猶太人學習到血代表著生命, 而生命就像血一樣是神聖的.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不但舊約聖經禁止喫血, 新約聖經也不例外, 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同樣禁止外邦基督徒喫血,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使徒行傳15:28~29).

另一方面, 當主耶穌教導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喫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喫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喫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約翰福音6:53~56), 妥拉不可喫血的誡命在猶太人心中是如此根深蒂固, 以致許多猶太人因而厭棄主耶穌的教導, 甚至包括他的門徒, 也在心裡議論說, “這話甚難、誰能聽呢” (約翰福音6:60).

當然主耶穌如此說, 並不是真的叫人喫祂的肉, 喝祂的血, 而是用隱晦的方式表明祂正是那 “逾越節的羔羊” (哥林多前書5:7). 祂在最後的晚餐 (逾越節筵席) 再度要門徒喫祂的肉 (身體), 喝祂的血, “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馬太福音26:26~28). 主耶穌之所以要門徒喫祂的身體, 喝祂的血, 其實正是要他們完完全全地領受祂自己 - 神為世人所預備最終的逾越節羔羊. 藉著信靠主耶穌, 我們不但領受祂為我們的罪而捨的身體, 免去了 神的審判, 並且我們領受祂為我們傾倒出來的血, 也就是領受了祂的生命在我們裡面.

该图片由Anja🤗#helpinghands #solidarity#stays healthy🙏Pixabay上发布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冠狀病毒疫苗是『獸的印記』?

 

冠狀病毒在今日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世界問題『打』或『不打』疫苗這是個問題在愛主耶穌的群體裏的弟兄姊妹們用著與一般人不同的視角正認真在觀察並考量其中一個很實際的疑問就是 『打入這疫苗會不會就是被印上獸的印記了?

最近讀到“Covid-19 Vaccine and the Mark of the Beast”一文*, 其作者的觀點筆者覺得值得參考在此就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做摘要的翻譯首先要強調的是決定要不要接種疫苗關連到許多層面如道德, 健康方面的風險, 和 神對個人特別的帶領等等.  閱讀並辨別所讀的資料, 且在神面前好好地禱告與尋求真是不可少的這裡單就著"疫苗與獸的印記"提供一些思考與辨別的方向.

冠狀病毒疫苗和獸的印記

打疫苗會不會就是印上了獸的印記呢獸的印記是記錄在啟示錄13從這段經文來看要有『獸的印記』, 需要先有『獸的出現這獸就是敵基督要能辨識出敵基督是件重要的事所以聖經中有相當篇幅的記載. 從啟示錄13章中可以看到:


獸 (敵基督有以下特質

1. 這敵基督經歷過從似乎致死的傷卻奇特地被治好了因此吸引了眾多的人前來敬奉跟隨
2. 
這敵基督在42個月 (三年半)期間從各族各國的人中得著權柄所以牠可以任意妄行
3. 
這敵基督會褻瀆  神的名和祂的居所並祂的使者
4. 
這敵基督又得著權柄去逼迫殺害那些愛  神也對 神認真的信徒

然而, 要人印上獸印的卻不是敵基督, 而是第二頭獸.


第二頭獸-假先知 

從啟示錄13:11-18記載另一頭獸看來是個假先知其特質如下:
1. 
這獸是慫恿世人去敬拜第一頭獸的推手
2. 
這獸在世人面前施行許多超自然的奇事, 因此眾人被迷惑了
3. 
這獸能讓像第一頭獸的鑄像是有生命氣息的並讓不拜這獸像的人都要被殺害
4. 
這獸又逼迫眾人接受獸的印記, 不然就不能做買賣

綜觀以上特點現在有符合像啟示錄13章所描述的敵基督與做為牠的推手的假先知出現於當今世界的舞台上了嗎答案是沒有!


認識你的 神並使用 神給的邏輯來辨別

 神尊重我們, 賦予我們自由意志. 祂雖是生命的主但祂給我們選擇生命與死亡的自由, 正如申命記 30 :19所記:

19 我 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 陳明在你面前, 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 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

但 神不會任憑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選擇死亡, 意思是你不會是在不清不楚的情況下就被印上獸的印記要不要接受獸的印記將會是一個抉擇一個極度困難的抉擇, 但它將會是一個非常明確的選擇. 

務要謹守儆醒 (彼前 5:8)

在這充滿艱難挑戰的世代花時間研讀  神的話並讓自己常常住在主裡面是非常重要的事. 末世最主要的記號之一就是連選民也被迷惑(24). 但如果我們認得我們的好牧人的聲音我們就不會被盜賊所欺騙.

摘譯自 "Covid-19 Vaccine and the Mark of the Beast" by Tamar Afriat 

筆者補充

在申命記中,  神彰顯了祂既公義又恩慈的屬性: 當祂吩咐以色列民要選擇生命』前祂對什麼是選擇生命, 什麼是選擇死亡』, 藉著摩西清清楚楚地告知祂的百姓. 同樣的, 要不要接受獸的印記』這件大事, 公義慈愛的 神也必不會任憑祂的子民在不明不白的景況下做出生與死的決斷

願我們不枉費這段疫情, 在這難得可以放緩匆忙腳步的現在, 求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大大澆灌我們, 讓我們對主有更多的飢渴與愛慕, 對人有更多的愛與尊重立志做潔淨的器皿, 操練辨別新聞和社交媒體上的信息. 因為又大又難辨別的迷惑似乎還在前頭. 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鄰舍, 並我們寶貴的下一代, 讓我們彼此勸勉, 謹守警醒,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利未記1:1~6:7 "他呼叫" 妥拉焦點: 心思意念的罪, 無意中犯的罪, 故意犯的罪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經文不僅談到了五種不同的祭, 同時還在字裡行間顯示出獻祭的目的. 首先, 獻祭使獻祭者能更加親近 神 , 所獻 “供物” (利未記1:2) 的希伯來文 קָרְבָּן 正有著 “接近; 靠近” 的意思. 許多時候, 獻祭者將祭物作為禮物獻給 神, “素祭” (利未記2:1) 的希伯來文 מִנְחָה 正是 “禮物” 的意思. 此外, 獻祭者獻上平安祭, 為著他們的豐收, 節日, 喜慶, 願望成就, 生病康復, 家庭平安, 或國家太平向 神表示感恩. 

另一些獻祭則是與以色列人民的 “罪” 有關. 本週妥拉談到了燔祭, 贖罪祭和贖愆祭, 作為犯罪的人尋求 神的赦免所獻的祭. 妥拉針對獻祭的不同原因的闡述, 加上後代猶太拉比的進一步解釋, 為我們提供了聖經對 “罪” 的獨特定義.

燔祭是妥拉中提到的第一個祭. 儘管妥拉寫道, “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 (利未記1:4), 但妥拉本身並沒有明說獻燔祭是為了贖怎樣的罪. 主後第二世紀的拉比西緬·本·約海 (Rabbi Simeon ben Yochai) 教導說, 燔祭是人為了心中罪惡的思想和犯罪的意圖所獻贖罪的祭, 儘管人並沒有實際行出來. (利未記大註釋書 Leviticus Rabbah 7:3)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對此表示贊同, 並解釋說人心中有各種各樣的邪情私欲是很自然的. 我們想著欺騙我們的鄰舍, 歪曲真理以滿足我們自私的目的, 將不屬於我們的東西占為己有, 以及淫亂等等. 我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許多不法的思想和意圖, 這些只有神知道的 “心中的意念” 是初步的 “罪”, 是進一步導致不法行為的早期傾向. 為了這個緣故, 人獻上燔祭, 為著心思意念的罪而贖罪.

本週妥拉所定義的第二種 “罪”, 指的是一個人無意中犯的罪, 諸如收穫農作物時忘記留下一部分給窮人; 忽略了在一天結束時支付工人工資; 不小心吃了妥拉規定不可吃的食物...等等. 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Rabbi Samson Raphael Hirsch) 評論這類 “非故意犯罪” 的嚴重性, “非故意犯罪的人是因著粗心而犯罪的人. 在犯罪的那一刻, 犯罪的人並不是十分在意他的行為是否合乎妥拉, 按照先知以賽亞的話, 那個人並沒有 '因我話而戰兢' (以賽亞書66:2)”. 因為沒有謹守遵行妥拉的心, 在遵行 神的誡命時顯得漫不經心, 縱使人不是故意要違背妥拉, 依然是有罪的, 需要獻祭來獲得赦免.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同意赫希 (Hirsch) 的話說, “犯罪的人沒有邪惡的意圖, 僅僅是健忘, 粗心和不負責任, 但這絕不是一個好的藉口”. 她還指出, 妥拉特別凸顯出祭司和官長需要獻的贖罪祭, 藉以顯明 “非故意犯罪” 的嚴重性, “一個人的地位越高, 他的責任也越重大. 每一次疏忽大意, 每一次失誤, 每一次輕率, 每一次錯誤都會使人越來越傾向於故意犯罪”. 換句話說, 任何違背妥拉的行為, 就算是無心之過或是意外之舉, 都仍然有嚴重的後果. 我們不能粉飾太平或輕描淡寫, 就好像它們對他人沒有影響一樣. 猶太傳統不允許人們逃避他們自己行為的責任. 妥拉吩咐那些無意中犯罪的人獻上贖罪祭來贖罪.

妥拉除了界定心思意念的罪和無意中犯的罪外, 還定規了其他的不法行為, 包括了諸如: 拒絕作見證; 不遵守誓言; 不公平交易; 偷竊, 搶奪, 或欺壓鄰舍...等等故意犯的罪. 所有這些都被視為嚴重地違反了妥拉, 需要獻上贖愆祭來贖罪. 並且對於這樣的不法行為, 單單獻贖愆祭是遠遠不夠的. 妥拉明確定規, 犯罪的人 “就要如數歸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 (利未記6:5), 以便讓受害者能夠得著充分的補償. 猶太傳統並且堅持人必須先作出補償, 然後再獻贖愆祭, 所獻的祭纔能蒙 神悅納.

利未記為聖經中所說的 “罪” 提供了重要的定義, 包括了心思意念的罪, 無意中犯的罪, 以及故意犯的罪. 透過這些定義, 我們看見了 神對於祂的子民有著高度的道德要求.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從對罪的定義來看, 妥拉絕不是只注重外表的行為而忽略內在的心思意念. 神看重祂的子民在外表的行為和內在的心思意念兩方面都保持聖潔. 贖罪祭和贖愆祭固然是人為了外表行為的罪所獻的祭, 燔祭卻是人為了內在心思意念的罪所獻的祭. 另一方面, 人內在的心思意念, 除了 神以外, 又有誰知道呢? 願意獻燔祭的人, 因此首先必須願意悔改, 向 神承認他的罪, 而悔改也正是獻祭贖罪蒙 神悅納的先決條件, 正如大衛王說,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當人因著悔改而獻祭, 所獻的祭必蒙悅納, “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 (詩篇51:19).

Contributed by Marian van der Kruijt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出埃及記35:1~40:38 "他招聚/記錄" 妥拉焦點: 安息日是為了安息, 喜樂與歡慶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安息日的誡命多次出現於妥拉. 在創世記裡, 妥拉告訴我們安息日的由來: 神用六日創造天地萬物後, “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 

十誡裡包括 神直接了當的命令,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並且加上安息日不可作工的指示, “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8~9). 

在妥拉裡, 神一而再, 再而三, 不厭其煩地提醒祂的子民守安息日, 這是為什麼安息日的誡命再次出現在本週妥拉經文的開頭,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1~3).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的目的是為了指示他們建造會幕. 他吩咐百姓要為會幕的建造獻上諸如金, 銀, 銅, 各樣寶石, 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等禮物, 並且奉獻他們的時間與恩賜在建造會幕的工上. 然而他首先必須提醒他們: 六日要作工, 但第七日 “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 沒有任何事比守安息日更為重要, 甚至連建造會幕的聖工也不例外.

幾個世紀後, 先知以賽亞稱安息日為 “可喜樂的” (以賽亞書58:13). 主後三世紀的拉比希亞·本·阿爸 (Rabbi Hiyya ben Abba) 也如此教導門徒說, 神賜下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喜樂. 在安息日要喜樂成了猶太人的共識. 問題是, 如果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喜樂, 為什麼妥拉要特別禁止在安息日作工? 更進一步說, 猶太傳統如何定義 “作工”? 有沒有哪些事情對某些人來說是 “作工”, 對其他人來說卻是 “可喜樂的”?

妥拉重複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多達12次, 包括諸如在安息日不可生火 (出埃及記35:3), 不可用火烹飪 (出埃及記16:23), 不可外出收集食物 (出埃及記16:29), 不可從事農耕 (出埃及記34:21), 不可外出撿柴 (民數記15:32~36) 等等. 然而儘管妥拉列舉許多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但妥拉並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 “作工”.

為了避免猶太人自由心證, 自行決定什麼事是 “作工”, 古代猶太拉比給出 “作工” 的定義. 他們從研讀妥拉當中, 特別是關於建造會幕的經文, 找出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既然摩西一方面吩咐以色列百姓建造會幕, 另一方面又吩咐他們在安息日不可作工, 拉比們因此假設所有直接間接牽涉到建造會幕的工都是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由拉比猶大·哈拿西 (Rabbi Judah Ha-Nasi) 所編輯的最早書寫下來的口傳妥拉的結集 <<米示拿>> (Mishnah) 詳細列舉並解釋這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包括諸如: 播種, 耕耘, 收割, 踹穀, 篩穀, 磨麵粉, 篩麵粉, 擀麵, 烘烤, 剪羊毛, 漂白羊毛, 染羊毛, 紡織, 打獵, 處理獵物, 寫字, 塗抹, 建築, 拆毀, 生火, 滅火, 敲打, 運輸等等 (米示拿 安息日篇 Mishnah Shabbat 7:2). 眾所周知, 猶太傳統非常嚴肅地看待在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議題. 但如果安息日不可作工, 那麼猶太人在安息日要 “作” 什麼呢?

古代拉比想像 神與妥拉之間有一段對話: 神創造天地並將以色列人民安置在他們的土地上後, 妥拉向 神抱怨說, “神啊, 當以色列人一週中的每一天都忙於自己的工作時, 我該怎麼辦”? 神回答說, “我賜給他們安息日, 他們會在安息日那一天獻身於學習妥拉” (出埃及記大註釋書 Exodus Rabbah). 換句話說, 對於古代拉比而言, 安息日是反省回顧一週生活和學習妥拉的重要時刻. 每週研讀妥拉使一個人能夠從 神的觀點來看待他目前所面臨的生活上的問題和道德上的挑戰. 在安息日放下一切工作而專心研究妥拉讓人從妥拉所蘊含的聖經智慧受益, 並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此外, 猶太傳統也歡慶安息日為 “得自由的日子”. 猶太人在每個安息日都會舉起裝滿葡萄酒的杯 (葡萄象徵 神的祝福), 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除了紀念安息日是 神的 “聖日” (創世記2:3), 同時也紀念 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使他們得著自由, 不再作埃及人的奴僕.

關於安息日是 “得自由的日子”, 拉比亞伯拉罕·約書亞·赫舍爾 (Rabbi Abraham Joshua Heschel) 評論說, “我們已經淪為工作的奴僕, 不是我們掌控工作, 而是工作掌控了我們...安息日是我們超脫科技文明的一天, 我們在安息日真正地活著, 因為我們在這一天不倚賴任何科技文明”. 在安息日歇了一切的工, 讓人得以進入拉比赫舍爾 (Heschel) 所說的 “時間的聖所”. 在安息日休息, 將其用作祈禱和學習, 分享彼此的友誼和家庭之愛, 使我們可以掌控時間, 而不是讓時間掌控我們.  拉比赫舍爾 (Heschel) 認為, 通過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我們可以贖回時間, 時間成為真正屬於我們的, 而我們也因此得著自由釋放. 歡慶安息日是我們宣告自由的方式.

拉比非尼哈·佩利 (Rabbi Pinchas Peli) 進一步延伸拉比赫舍爾 (Heschel) 的觀點, 他指出安息日的目的是提醒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一週工作六天, 在這六天中我們彼此競爭, 努力改變世界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欲望. 但當我們歡慶安息日為 “不作工的日子”, 安息日就提醒了我們, “生命真正的目的不是征服自然, 而是征服自我; 不是建設城市, 而是模塑靈魂; 不是建橋樑, 而是培養恩慈與善良; 不是要像鳥一樣飛翔或像魚一樣游泳, 而是要像個人在地上行走; 不是建立摩天大樓, 而是伸張憐憫和公義; 不是發展先進的科技文明, 而是..使我們的意志順服於 神的旨意”. 

最後, 拉比非尼哈·佩利 (Rabbi Pinchas Peli) 指出, 在安息日不作工是一種屬靈操練. 歡慶安息日不能偶然為之, 我們不能選擇只在有空的時候或是真的筋疲力盡沒有辦法工作時纔過安息日. 為了使安息日能真正影響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們必須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每週都歡慶安息日.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安息日有著她的獨特性與普世性. 一方面, 安息日是獨特的, 因為她是 神與以色列立約的記號, 神說,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遠的證據” (出埃及記31:16~17). 因此猶太人世世代代守安息日是他們對 神守約信實的表現.

另一方面, 安息日是普世的, 是 神給所有世人的禮物. 首先, 遠在有以色列人以前, 神在創世之初就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定為聖日” (創世記2:3). 此外, 神又藉著先知以賽亞曉諭世人說, “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必定將我從祂民中分別出來..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2~3, 6~7).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出埃及記30:11~34:35 "當你抬起" 妥拉焦點: 金牛犢事件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讓我們考慮以下事實: 摩西為了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奴役回到埃及. 他和哥哥亞倫冒生命危險, 大膽要求法老王釋放以色列人. 經過十災, 以色列人民終於獲得自由, 並從追趕他們的埃及軍兵手中得拯救. 他們平安抵達西乃山, 聽到 神親自對他們說話. 最後, 摩西上到西乃山四十晝夜, 領受法版和 神的啟示. 這一切都指向一個光明的未來. 過去以色列人曾經飽嚐作奴隸的苦楚和受壓迫的痛苦, 但現在他們品嚐到自由釋放的喜樂. 他們每天得著嗎哪的供應, 並通過摩西領受 神的教導和訓誨.

有了所有這些好處, 他們為什麼突然對摩西失去信心? 他們為什麼會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頭金牛犢? 他們為什麼願意為這樣的偶像奉獻金子? 為什麼在聽過十誡的第一條誡命,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出埃及記20:2), 和第二條誡命,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出埃及記20:3~4), 亞倫還是造了一頭金牛犢, 並且當以色列人宣告, “以色列阿、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 (出埃及記32:4) 時, 他什麼話也沒說? 是什麼促使以色列人棄絕摩西和 神的教導?

許多猶太拉比給出的答案是 “恐懼”. 自從摩西離開他們上西乃山以來, 已經過了將近四十晝夜. 他們想: 也許他已經死了; 也許他拋棄了他們. 他們的焦慮不斷加深. 他們該怎麼辦? 他們何去何從? 誰來領導他們? 他們在驚惶失措下對亞倫說, “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 (出埃及記32:1).

詩篇106篇的作者對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發出先知性的批判, “他拯救他們脫離恨他們人的手、從仇敵手中救贖他們..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他的作為..他們又在營中嫉妒摩西、和耶和華的聖者亞倫..他們在何烈山造了牛犢叩拜鑄成的像。如此將他們榮耀的主、換為喫草之牛的像.忘了 神他們的救主.他曾在埃及行大事” (詩篇106:10, 13, 16, 19~21). 換句話說, 以色列人建造並敬拜金牛犢, 是他們明目張膽的背叛那位拯救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 神.

很多古代拉比同意詩篇106篇作者的觀點. 金牛犢是偶像, 以色列人不但建造並且拜金牛犢, 顯示他們寧願違抗十誡的第二條誡命,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 (出埃及記20:3~5), 也要選擇偶像崇拜.

以色列人為什麼選擇偶像崇拜? 有些古代拉比認為對於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而言, 要敬拜事奉一位看不見的 神是非常困難的. 以色列人想要一個與埃及的神祇相似的 神 - 一個可以被扛抬著到處走的 神; 一個金光閃閃的 神; 一頭充滿力量, 可以行在他們前面保護他們的金牛犢. 因此他們聚集到亞倫那裏對他說, “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 (出埃及記32:1). 古代拉比說, 以色列人仿效埃及人和埃及的偶像崇拜, 因此陷入拜金牛犢的罪中.

也有些拉比注意到, 是以色列的 “男人” 而不是 “女人” 陷入拜金牛犢的罪. 他們說, 亞倫曾試圖將以色列男人的注意力從拜偶像上轉離. 因為亞倫知道女人會拒絕奉獻她們的首飾來製造偶像, 所以他刻意告訴男人, “你們去摘下你們妻子兒女耳上的金環、拿來給我” (出埃及記32:2). 而正如亞倫的預期, 以色列女人不願意奉獻她們的首飾作為偶像崇拜之用, 她們告訴男人, “我們絕不會為了製造偶像而貢獻我們的首飾”! 因此以色列男人只好摘下他們自己耳朵上的金環, 交給亞倫作金牛犢, “百姓就都摘下他們耳上的金環、拿來給亞倫” (出埃及記32:3).

另有些拉比將造金牛犢的罪歸於亞倫. 他們指出, 當以色列人開始質疑摩西, 為什麼在西乃山上這麼多天還不下來, 亞倫沒有作出任何解釋, 來消弭以色列人的恐懼. 根據摩西上西乃山前對長老的吩咐,  “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出埃及記24:14), 這些拉比教導說, 當摩西忠實的助手戶珥起來責備那些懷疑摩西的人, 亞倫卻默不作聲, 結果那些人當眾殺了戶珥, 並威脅要取亞倫性命. 亞倫為了求生, 屈服於他們的要求, 接受他們的金子造出金牛犢. 當摩西不在的時候, 亞倫沒有勇敢挺身而出, 將 神的妥拉教導百姓, 卻屈從於悖逆的以色列人的要求. 亞倫的懦弱與缺乏勇氣, 導致以色列人陷入偶像崇拜的大罪裡.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41:7)

現代的哈巴德 (Chabad) 拉比阿丁·斯坦薩茲 (Adin Steinsaltz) 持相同的看法, 他認為金牛犢事件是亞倫祭司生涯最大的敗筆. 另一方面, 他也稍微為亞倫 “辯解”, “當亞倫同意造金牛犢, 他是以他一貫溫和與折衷的方式來領導以色列會眾, 然而如此做卻有著因一昧追求和睦而犧牲真理的危險”. 為了安撫以色列會眾, 亞倫最後選擇了向偶像崇拜妥協. 斯坦薩茲 (Steinsaltz) 形容亞倫的領導模式是先 “測風向”, 然後盡量滿足眾人的期望. 對於亞倫來說, 為了和平可以不惜任何代價, 為了避免衝突可以無限度地妥協. 因此當以色列眾人要求他造金牛犢, 他沒有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

現代以色列學者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金牛犢事件. 她認為這不僅是亞倫的失敗, 或者是以色列人的罪, 而更是 神對所有世人的警告: 我們可能在前一刻還行善, 下一刻就截然不同. 萊博維茨 (Leibowitz) 說, 儘管出埃及的世代親耳聽見 神的聲音, 並領受 神不可造偶像的誡命, 然而他們稍後還是犯下了拜金牛犢的罪. 但我們不須要對出埃及的世代感到驚訝. 因為單單一次性的神聖體驗, 不管多麼深刻, 並不足以將以色列人從拜偶像者馬上轉變為單單敬拜耶和華 神的人. 唯有長久遵守妥拉, 每時每刻遵行 神的誡命, 纔能使人真正改變. (譯註: 遵行妥拉使人成聖. 妥拉之路是成聖之路, 而福音為我們打開得救之門.)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的觀點來說, 金牛犢事件並不單單是古代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的故事, 而更是關乎每一世代, 關乎所有的人的故事. 妥拉藉著金牛犢事件教導我們, 我們可能在前一天還行善, 卻在隔天就作惡. 我們每一天都需要作出新的選擇. 而我們之所以需要經常學習妥拉, 正是要時時提醒我們自己, “我現在按 神的心意該如何行”?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既然上文提到十誡, 有些眼尖的弟兄姊妹可能注意到猶太人所認為的十誡第一條誡命是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出埃及記20:2), 而不是基督徒所認為的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出埃及記20:3). 

我想稍微解釋一下, 猶太人計算十誡的方式與基督徒不同. 包括主耶穌和祂的猶太門徒在內, 猶太人並不稱十誡為 “十誡”, 而是稱 “十句話”. 換句話說, 他們認為 神在西乃山對他們說了十句話 (其中有九句話是誡命), 而不是給了他們十條誡命. 其實, 聖經中從沒出現過 “十誡” 的字眼. 所謂的 十條誡” (出埃及記34:28), 希伯來原文是עֲשֶׂרֶת הַדְּבָרִים (“aseret hadevarim”, “ten words), 意思是 十句話”.

神對猶太人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出埃及記20:2). 這句話是 “十誡” 接下來的誡命的基礎, 也是 神所有其他誡命的基礎. 因著耶和華 神是以色列的 神, 是那位用大能的作為將他們從埃及的奴役下拯救出來的 神 , 是那位與他們有關係的 神, 所以祂纔吩咐祂的子民以色列,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出埃及記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