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為要保全生命: 從約瑟到耶穌的救贖旨意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世記45:4~5)

約瑟安慰他的哥哥們, 雖然他們的確將他賣到埃及, 但實際上是 神差遣他到埃及, "為要保全生命". 換句話說, 如果約瑟的哥哥們沒有將他賣到埃及, 那麼雅各家和埃及全地都會在七年的大饑荒中滅亡. 正因約瑟的哥哥們將約瑟賣到埃及, 雅各家和埃及全地才得以 "保全生命".

同樣地, 如果主耶穌沒有釘十字架, 並從死裡復活, 那麼所有世人都要滅亡. 因為儘管主耶穌是 神的獨生子, 只要祂沒有釘十字架擔當世人罪孽, 祂仍然沒有辦法拯救世人, 世人仍要滅亡. 因此儘管當時耶路撒冷的猶太宗教領袖的確將主耶穌交給羅馬政府釘十字架, 但實際上是父 神差遣主耶穌上十字架, 擔當世人的罪孽, "為要保全生命". 並且主耶穌甘心樂意順服父 神的旨意, 為世人的罪孽死在十字架上, 祂說,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約翰福音10:11, 18).

主耶穌復活升天以後, 使徒彼得對耶路撒冷的猶太人說, "你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反求著釋放一個兇手給你們..弟兄們、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官長也是如此。但 神曾藉眾先知的口、豫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 (使徒行傳3:14, 17~19). 耶路撒冷猶太人受猶太宗教領袖挑唆, 在彼拉多審判主耶穌的時候要求將主耶穌釘十字架. 但使徒彼得對他們說, 實際上基督受害乃是 神的旨意, 只要他們悔改歸向 神, 相信主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 他們的罪就得以塗抹. 其實, 主耶穌早在十字架上就已經原諒了他們, 祂說,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路加福音23:34).

如果就連在主耶穌釘十字架上有份的耶路撒冷猶太人, 主耶穌都已原諒了他們, 那麼更何況那些對於主耶穌釘十字架毫不知情的當時千千萬萬的猶太人, 以及後來世世代代的猶太人, 主耶穌當然更不會責怪他們了! 可惜的是, 我們外邦基督徒受到取代神學和反猶太主義的影響, 經常責怪整個猶太民族都是殺害耶穌的兇手! 我很多猶太朋友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 都有被基督徒孩子霸凌的經驗, 被罵是 "殺耶穌者". 歷代教父甚至說, 整個猶太民族都已經被 神棄絕, 永遠不會得救. 

但聖經告訴我們, 神是守約施慈愛的 神, 祂永遠不會棄絕祂的選民猶太人, 以色列終必全家得救. 使徒保羅說,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 (羅馬書11:25~27). 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的指的是新約. 當以色列全家得救的時候, 新約才得以完全成就.

就像約瑟實際上是 神差遣他到埃及一樣, 主耶穌實際上也是父 神差遣祂釘十字架, "為要保全生命", "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他 (約瑟) 又與眾弟兄親嘴、抱著他們哭、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這風聲傳到法老的宮裡、說、約瑟的弟兄們來了.法老和他的臣僕都很喜歡(創世記45:15~16)

當法老聽說約瑟的弟兄們來了, 他大大歡喜, 並且立刻讓約瑟把他全家都遷到埃及來, 好使他們在饑荒時可以存活. 法老不但承諾要把埃及地的一切美物賜給他們, 甚至還提供車輛作為他們的交通工具.

法老對約瑟弟兄們的熱情態度反映出一個隱藏的事實: 約瑟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哥哥們惡待他, 賣他為奴的事. 如果法老知道約瑟的哥哥們過去對他的所作所為, 他對他們的態度大概不會如此友善, 至少他會替約瑟出口惡氣, 好好教訓他們一番. 但儘管約瑟的哥哥們惡待他, 他卻仍然愛他們, 不願意別人知道他們的惡行, 因此他自始至終從來沒有對別人說出他被哥哥們出賣的事. 當約瑟唯一一次提到他的過去時, 他只是模糊地說, "我實在是從希伯來人之地被拐來的.." (創世記40:15), 而沒說出是誰拐他的. 約瑟因著對哥哥們的愛而隱惡揚善, 保全了哥哥們的名聲. 約瑟的所作所為, 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闡述愛的真諦提到, "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哥林多前書13:4~5). 約瑟愛他的哥哥們, 他不數算他們的惡.

值得一提的是, 約瑟不但不數算他哥哥們的惡, 他甚至也不數算波提乏妻子的惡! 波提乏的妻子因為對約瑟求愛不成, 反而陷害約瑟, 使他被下在監裡長達數年之久. 但約瑟作埃及宰相後, 不但沒有對波提乏和他妻子進行報復, 甚至壓根就沒有再提過這件事. 當約瑟提到他下監時, 他也沒有說出是波提乏妻子陷害他的, 而只是模糊地說, "我在這裡也沒有作過甚麼、叫他們把我下在監裡(創世記40:15). 我想約瑟之所以沒有數算波提乏妻子的惡, 是出於他對波提乏的愛心和感激之情. 畢竟當初波提乏買他為奴後, 並沒有惡待他, 卻是賞識他, 並重用他為管家. 因此約瑟出於對波提乏的愛心而沒有揭發波提乏的妻子, 以保全波提乏的名聲.

當我們被人惡待時, 我們往往會告訴別人, 好好數落人的不是, 好好 "計算人的惡". 一方面, 這的確是人之常情, 但另一方面, 這也反映出我們愛心的缺乏. 願我們都能效法約瑟的榜樣, 不但以 神為我們生活的中心, 並且以 "不計算人的惡" 的愛心來對待人.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饒恕的先決條件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播客連結

約瑟為法老解夢, 因此成為埃及宰相, 並在埃及全地為將來的七個荒年做好萬全的準備. 經過了七年的豐年, 荒年來臨了. 糧食用盡的埃及人用錢向約瑟購買糧食. 後來他們的錢用盡了, 他們改用牲畜向約瑟換取糧食 (創世記47:16~17). 又過了一年, 沒錢沒牲畜的他們只好用自己的身體和土地向約瑟換取糧食 (創世記47:18). 如此約瑟為他的主人埃及王法老取得了埃及所有的土地和人民. 為了表明法老現在擁有埃及一切的土地和人民, 約瑟要求埃及人從此將收穫的五分之一上繳給法老.

約瑟挽救了人命, 正如他從為法老解夢的那天起就立志要做的那樣. 但他的政策似乎既苛刻又貪婪. 他使陷於飢餓的埃及人淪為奴隸, 然後才給他們食物. 約瑟這位在經歷多年的壓迫後仍然忠於 神的人, 他自己似乎也成了一個壓迫者.

要理解約瑟為何會有如此的政策, 我們必須記住在整個約瑟的故事中約瑟做事的動機何在 - 忠心事奉主人. 約瑟總是對主人盡忠職守, 首先是他的父親雅各, 然後是護衛長波提乏, 再來是司獄, 最後是法老王. 約瑟是理想的僕人, 他以維護主人的利益為己任, 從不為自己著想, 只為主人著想, 並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

約瑟的動機本身是好的, 但過度的忠誠有時候會導致對主人不假思索的盲目付出. 在故事的開頭, 約瑟討好他的父親, 卻很少考慮他對他兄弟的影響. 在故事的最後, 約瑟追求法老的經濟利益, 而很少考慮到法老臣民的人性需求. 約瑟對主人的確是一心一意. 他有良好的動機, 但有時似乎有些做過頭了. 他只關心主人的福祉, 而對其他事不是那麼在乎.

約瑟對主人的一心一意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對哥哥們的考驗. 本週妥拉經文開始於猶大願意犧牲他自己作約瑟的奴隸, 以換取弟弟便雅憫的自由. 約瑟只有在看到猶大這種對家族的忠誠時, 他才願意向他的哥哥們顯露自己的身分. 哥哥們現在通過了約瑟給他們的考驗, 弟兄彼此之間終於可以和好了.

約瑟的考驗似乎是以便雅憫為中心, 但約瑟真正的關注其實是哥哥們如何對待父親雅各. 他們過去對自己的弟弟犯了罪, 但對父親更是罪上加罪. 二十年前, 當他們把約瑟賣為奴隸時, 雅各受到的傷害最深. 現在, 約瑟作為一個忠誠的僕人, 他更關心的是父親雅各的受苦而不是他自己的受苦. 這一次, 他的哥哥們是否會盡其所能阻止雅各受苦? 只有當他們這樣做了, 約瑟才願意饒恕他們, 與他們和好.

約瑟的這一動機解釋了故事中另一個不協調之處. 當哥哥們出現在埃及時, 約瑟怎麼能不向他們顯露自己, 從而向父親雅各顯露他自己呢? 當他知道他的父親是一個可能活不長的老人, 如果哥哥們不及時把糧食帶回去, 雅各可能會死於饑荒, 他怎麼還能花時間考驗哥哥們呢?

約瑟的考驗無疑給父親雅各帶來了更多的痛苦. 雅各看到他的其他兒子, 特別是便雅憫, 受到威脅. 但對約瑟來說, 一切都取決於哥哥們對父親是否忠誠. 父親的福祉高於他自己的福祉; 他與哥哥們和好的願望必須等到考驗完成後才能實現. 只有當哥哥們證明了他們對父親的忠誠, 約瑟才能與他們和好. 基於真理的真正和好要比雅各和約瑟必須忍受的短暫痛苦更加重要.

最後, 哥哥們對父親的忠誠通過了約瑟的考驗, "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麼" (創世記45:1, 3). 約瑟看到他的哥哥們如今已經修正了他們與父親的關係, 以父親雅各的福祉為第一優先, 那麼現在他與他們的關係也可以恢復了. 他反覆向他們保證他的饒恕.

饒恕是偉大的美德. 彌賽亞主耶穌教導我們要無止盡地饒恕, 因為我們已經被 神無止盡地饒恕了,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18:21~22). 然而, 單方面的饒恕卻不要求另一方有所改變, 這樣的饒恕會變得膚淺而不真實. 主耶穌饒恕人, 但要求人有所改變, 祂對行淫時被抓的婦人說,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約翰福音8:11).

約瑟可能一看到他的哥哥們就準備饒恕他們, 但基於真理的要求使他必須讓他們為過去的行為負責. 如果他們仍然像過去一樣傷害他們的父親, 他就不會饒恕他們. 這個要求對約瑟來說並不容易. 在他考驗哥哥們的過程當中, 他有三次情不自禁, 直到最後他在他們面前再也無法克制自己.

雅各死後, 約瑟的哥哥們再次來找他尋求饒恕. 他們想, 父親過世了, 也許約瑟最終還是會尋求報復. 但約瑟再次哭泣, 並對哥哥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 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創世記50:19~20). 約瑟已經維護了他父親的權益, 他已經考驗了哥哥們對父親的忠誠, 現在他可以饒恕他們並與他們和好.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挨近彌賽亞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猶大挨近約瑟
Contributed by Sweet Publishing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的開頭是約瑟和哥哥們故事的最高潮: 猶大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約瑟並且哀求於他, "猶大挨近 (וַיִּגַּשׁ) 他說、我主阿、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 (創世記44:18).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記載了古代猶太拉比對這段經文的解釋:

拉比猶大 (Rabbi Judah) 說,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爭戰, 正如經上所說, "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 (וַיִּגַּשׁ) 攻打亞蘭人" (撒母耳記下10:13). 拉比尼希米 (Rabbi Nehemiah) 說,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和好, 正如經上所說, "那時猶大人來到 (וַיִּגְּשׁוּ) 吉甲見約書亞" (約書亞記14:6). 多數拉比認為,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禱告, 正如經上所說,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 (וַיִּגַּשׁ) 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列王紀上18:36). 拉比利亞撒 (Rabbi Leazar) 認為以上三者皆是.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6)

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在不同的聖經經文裡有著不同的目的. 拉比利亞撒 (Rabbi Leazar) 把這些不同的目的結合起來: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弟弟便雅憫而爭戰, 使他不至於淪為奴隸; 同時他挨近約瑟也是為了雅各全家的和好, 以及禱告祈求約瑟的憐憫.

要完全理解猶大挨近約瑟的意義, 我們必須明白聖經人物往往是後世的預表. 約瑟預表了主耶穌: 儘管祂原本被猶太同胞棄絕, 但祂將來要成為以色列的救主. 約瑟注定要治理雅各全家, 但就像那位將來的救主耶穌一樣, 他首先必須經歷被他的弟兄棄絕:

他們遠遠的看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彼此說、你看、那作夢的來了。來罷、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喫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

(創世記37:18~20)

就像約瑟一樣, 主耶穌要被祂的弟兄棄絕, 甚至置之死地. 並且就像約瑟一樣, 主耶穌要被高舉, 並且成為至高. 約瑟從地牢裡被高舉, 成為僅次於法老的埃及統治者. 約瑟是當時埃及和列國的拯救者, 在外邦世界被尊崇, 唯獨他的弟兄不認識他. 當饑荒蔓延全地, 列國到埃及購買糧食, 唯有雅各的兒子們毫不知情, "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甚麼彼此觀望呢。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裡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 (創世記42:1~2).

後來雅各的兒子們下埃及購買糧食. 當他們站立在約瑟面前時, 儘管約瑟認得他們, 他們卻不認得他. 按照 神的旨意,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最後結束在約瑟與弟兄相認, 並且他拯救雅各全家, 使他們免於被饑荒所滅. 我們看到 神 "差遣" 約瑟到埃及, 不但是為了拯救埃及和列國, 更是為了到末了要拯救雅各全家, 正如約瑟所說, "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 (創世記45:5, 7). 同樣地, 主耶穌被祂的猶太同胞棄絕, 並且他們至今仍然不認得祂, 但祂成了世人的救主, 並且到末了祂要作以色列的救主 - 祂要拯救以色列全家,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馬書11:26).

就在約瑟與哥哥們故事的最高潮, 故事的焦點卻從預表主耶穌的約瑟轉移到猶大身上. 就像約瑟是預表一樣, 猶大其實也是預表. 

約瑟與弟兄相認之前, 他特地考驗他們. 他們多年前棄絕他, 深深地傷害了他. 他們如今悔改了嗎? 為了考驗他們, 約瑟把便雅憫抓起來, 告訴他們說, "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創世記44:17). 就在這時, 猶大挺身而出, 願意以身代替弟弟便雅憫為奴, 因為他已對父親雅各作出承諾, 要讓便雅憫平平安安地回家. 結果猶大就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 通過了約瑟的考驗:

猶大挨近他說、我主阿、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

(創世記44:18, 33~34; 45:1)

如果約瑟預表主耶穌, 而約瑟的弟兄預表猶太人, 猶大又預表誰呢? 猶大正預表著凡是愛猶太人的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 他們願意為了以色列的救恩而擺上自己.

我們可以想像猶大身為一家之主, 有他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 但他現在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 是弟弟便雅憫, 還是自己的家庭. 他明白父親雅各不能沒有便雅憫, 他知道他不能拋下弟弟便雅憫, 自己單獨回到雅各家. 所以他寧願犧牲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為了弟弟便雅憫的緣故, 終生留在埃及作奴僕. 因為猶大以對父親雅各和弟弟便雅憫的愛來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約瑟, 因此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 (גְּשׁוּ)、他們就近前來 (וַיִּגְּשׁוּ).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 (創世記45:4). 因著猶大的緣故, 雅各全家得以挨近約瑟, 與約瑟和好.

就像 神在過去興起約瑟拯救埃及和列國, 並且在末了拯救雅各全家, 神也照樣興起主耶穌拯救萬國萬邦, 並且在末了祂要拯救以色列全家. 而就像 神在過去興起猶大, 使雅各家與約瑟和好, 神也要在末世興起一批愛猶太人的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 願意像猶大一樣擺上自己, 使以色列全家與主耶穌和好, 到時所有猶太人都要挨近他們的彌賽亞!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妥拉焦點: 和解之路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約瑟情不自禁向他的兄弟們表明身分的一幕, 不但令人難忘並且充滿了感情. 他放聲大哭, 對兄弟們說, “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麼” (創世記45:3), 然而約瑟的兄弟們此時卻驚惶地說不出話來. 於是他對他們說, “請你們近前來...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創世記45:4). 然後他向他們解釋說, 是 神差遣他先到了埃及, 為的是要拯救他們, 並指示他們趕緊回到迦南, 將陷於飢荒中的雅各全家都帶來埃及, 他要在歌珊地養活他們.

許多世紀以來, 猶太拉比們一直在思索, 這些原先彼此憎恨的兄弟是如何達成如此戲劇性的和解.  首先, 他們亟需修補過去因長期的嫉妒, 憎恨和背叛而毀壞的關係. 當他們發現那位像對待間諜一樣對待他們, 逮捕並監禁他們的人, 其實是他們當初憎恨並賣為奴隸的弟弟, 他們要如何克服心中的敵意? 又要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愛? 換句話說, 約瑟與他哥哥們到底是如何走上和解之路?

根據創世記記載, 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 (創世記45:1), 我們看到約瑟與他的哥哥們的和解, 開始於他們單獨相處.

然而古代拉比對於約瑟吩咐所有僕人離開, 以使他能與兄弟們獨處一事是否明智, 存在著嚴重分歧. 拉比哈馬·本·哈尼納 (Rabbi Hama ben Hanina, 主後三世紀的以色列拉比) 認為約瑟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他說, “約瑟沒有謹慎行事. 畢竟, 他的哥哥們有可能聯合起來攻擊並殺死他”. 拉比撒母耳·納赫瑪尼 (Rabbi Samuel Nachmani, 主後三~四世紀的以色列拉比) 則聲稱約瑟的舉止明智並且善解人意. 他並不懼怕他的哥哥們, 因為在聽到他們互相交談之後, 他知道他們因將他賣為奴一事感到深深的內咎. 並且約瑟看到他們為當初對他所做的事感到後悔, 以及他們現在如何地關心弟弟便雅憫和父親雅各的福祉, 因此他知道他可以信任他們.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9)

後世的拉比針對拉比撒母耳·納赫瑪尼 (Rabbi Samuel Nachmani) 的論點加以補充說, 約瑟堅持與兄弟獨處還有兩個原因. 首先, 他不希望當他透露自己正是那被賣為奴隸的弟弟時, 他的哥哥們會被公開羞辱. 其次, 他擔心如果埃及人發現是他的哥哥們將他賣為奴隸, 埃及人可能永遠不會信任他們, 也不會容許他們定居在埃及地.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 "他靠近" וַיִּגַּשׁ)

另有些拉比推敲幫助兄弟和解的其他因素. 有人說, 當約瑟要他的兄弟們接近他時, 他用希伯來語對他們講話, 以證明他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又有人說, 他對他們每個人都平等說話, 沒有忽視任何一個人, 以此說服他們, 他並不怨恨他們當中任何一位.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10;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 創世記 45:12)

在許多傳統妥拉註釋的基礎上,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聲稱約瑟藉著重新解釋哥哥們的所作所為和他自己後來的遭遇, 為他與哥哥們的和解鋪平了道路. 他告訴他們要從大局來思考, 並著眼於將他賣為奴隸的正面結果. 從表面上看, 這是邪惡的作為. 然而從整體來看, 他們的行為卻也導致他最終成為埃及宰相, 使他可以挽救雅各全家. 約瑟告訴他們,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世記45:5).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的論點是, 約瑟通過對兄弟之間所發生的事提供新的詮釋, 打開了和解之路, 使和解成為可能. 掌控所有事件的不是哥哥而是 神. 因著 神的美意, 惡成就了善. 從更大的尺度來觀看整件事有助於醫治彼此的敵意, 克服心裡的罪疚並重建彼此的關係.

另一方面,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強烈反對那些認為 “惡成就了善” 或因為邪惡最後導致好的結果, 所以可以原諒的說法. 他嚴厲譴責約瑟的哥哥們, “他們出賣了弟弟, 儘管結局是好的, 但並沒有因此減輕他們的罪行.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行為的結果, 而是根據他的意圖. 行為的結果與道德層面無關”. 對於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而言, 為哥哥們賣約瑟為奴所行的惡尋找藉口或理由, 並不會導致他們的和解. 相反地, 這可能帶來更多的懷疑和恐懼. 哥哥們可能會想: 約瑟什麼時候會為我們給他帶來的苦難報復我們? 有趣的是, 雅各死後, 哥哥們的確擔心約瑟最終會因為當初對他的所作所為而懲罰他們. (參創世記50:15ff)

其他拉比同意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的看法, 認為約瑟堅持與他的兄弟們獨處, 是因為他意識到真正的和解需要彼此坦誠. 他和他們都不能假裝他們對他所做的事是“好”的. 他們必須在兄弟獨處的時候面對面, 坦誠說出他們之間的分歧和敵意. 他們必須擺脫心中存有的任何憤怒和懷疑, 以達到新的互信與體諒. 其中一位拉比解釋, 當約瑟看到他的哥哥們因知道他的身分感到恐懼時, 他安慰他們說, “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 (創世記45:4). 他特別強調 “你們的兄弟” 一詞, 以確保他們明白因著他們始終是一家人, 使他能夠對他們坦誠並最終原諒他們.

其他拉比說, 約瑟與每個兄弟 “親嘴、抱著他們哭" (創世記45:15), 向他們表達出真摯的愛意. 然後他向他們保證, 他們在他家中是安全的, 並且他們會平平安安地返回父親那裏. 他安慰哥哥們, 承諾將他們安置於埃及的歌珊地, 在飢荒中養活他們. 約瑟甚至向他們保證, 他絕不會告訴雅各是他們把他賣為奴隸. 這是他們兄弟之間的秘密, 而不是他用來對付他們的武器.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創世紀45:3,11)

歷代以來, 猶太拉比一直試圖弄清楚約瑟與哥哥們到底是如何和解的. 有些拉比為哥哥們的邪惡意圖辯解. 有些拉比則描述約瑟是一個善良, 體貼, 有愛心的兄弟和兒子, 他們聲稱他是一個真猶太人, 急於原諒他的哥哥們, 並選擇遺忘他們給他帶來的痛苦. 從研究約瑟與哥哥們的和解, 我們或許也可以學習到我們自己要如何與人達成和解.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饒恕是聖經一貫的教導. 早在利未記 神就吩咐以色列人說,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 (原文作憎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19:18). 既然不可報復, 又不可心懷憎恨, 那麼自然就是要饒恕了.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教導饒恕的必要,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塔木德也有類似的教導, "拉比拉巴 (רבא‎) 教導說, 凡饒恕人的...也必被饒恕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贖罪日篇 Yoma 23a). 至今, 猶太人每晚的睡前禱告如此開頭, 耶和華天地的主, 我謹此寬恕任何激怒, 得罪或傷害我的人, 不管他們傷害的是我自己, 我的財產, 還是我的名譽. 不要讓任何人因為我的緣故受到您的懲罰..." (猶太人祈禱書 睡前的禱告 Jewish Siddur - Prayer before Sleep)

另一方面, 猶太拉比也承認, 嚴重的過犯不是單方面的饒恕可以解決的, 而是需要雙方的和解. 傷害人的一方需要誠心道歉認真悔改, 被傷害的一方需要真心饒恕選擇放下. 約瑟與哥哥的和解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此外, 猶太拉比並不認為尋求和解是傷害人的一方單方面的責任, 被傷害的一方可以也應該尋求和解. 換句話說, 尋求和解是雙方彼此共同的責任, 正如主耶穌也如此教導說,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馬太福音5:23~24),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馬太福音18:15).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一個真誠悔改的故事 - 從"出賣者"成為"救贖者"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在饒恕與懷恨在心之間, 約瑟選擇了饒恕. 他"忘記", 不再記念別人的惡, 而 神也幫助他, 使他至終能真正饒恕, 完全"忘記", 放下過往的一切, 於是他將長子命名為瑪拿西, 因為"神使我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 (創世記41:51).

(請參閱瑪拿西先於以法蓮 - "忘記"在"昌盛"之前一文)

然而單方面的饒恕, 固然能使我們不再受到過去綑綁, 卻不能帶來真正的醫治. 惟有彼此和解 (reconciliation), 方能帶來真正的醫治. 然而要達到真實的和解, 除非傷害人的一方真誠地認罪悔改才有可能. 約瑟貴為埃及宰相, 表面上雖然風光無限, 但是他心底深處的傷痕猶在, 只是不去觸碰罷了.

約瑟哥哥們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他們喚醒了約瑟對過去的一切回憶, 觸碰了約瑟絕不願觸碰的傷痕. 約瑟想要與哥哥們和解, 但他若直接表明身分, 哥哥們懾於他身為埃及宰相, 他們絕對會"悔改", 但他們是否真心悔改, 就很叫人懷疑.

約瑟因此安排了一個局面來試驗他的哥哥們: 讓他們能夠光明正大, 順理成章地"賣"了便雅憫. 畢竟是埃及的宰相迫使他們非要帶便雅憫下埃及買糧不可, 並且是便雅憫自己起了貪心, 偷了埃及宰相的銀杯, 不是嗎?

然而歷史並沒有重演, 約瑟的哥哥們並沒有像過去賣了約瑟一般地"賣"了便雅憫, 反而"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創世記44:13). 約瑟的哥哥們並沒有摒棄便雅憫, 卻與他患難與共, 如猶大所說, "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 (創世記44:16). 這裡"僕人"的希伯來原文是 עֲבָדֶיךָ (your servants), 意思是"你的眾僕人". 猶大說, 不只便雅憫有罪, 我們也都同樣有罪, 因此也都是"我主的奴僕".

當約瑟執意只留下便雅憫, 讓其他人平平安安回去時, 也正是同樣一位猶大, 對約瑟說,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創世記44:33). 約瑟面對猶大, 這位當年將他賣到埃及的"出賣者", 如今竟然出賣自己, 成為弟弟便雅憫的"救贖者" (redeemer). 猶大顯然已經不是過去的猶大, 而是為了父親, 為了兄弟, 樂意犧牲自己的猶大. 猶大的轉變毫無疑問地證實了他的真誠悔改, 而猶大的真誠悔改打動了約瑟的心. 我相信當約瑟因此"情不自禁" (創世記45:1) 而"放聲大哭" (創世記45:2) 時, 他的內心已經得到了醫治.

猶大出賣自己, 救贖便雅憫的舉動, 相當於他為過去出賣約瑟的罪行付出代價. 真誠的悔改是需要願意付上代價的. 猶大就算為過去的罪再怎麼懊悔, 他也沒有辦法回到當年救贖約瑟, 但他如今卻以他自己為代價, 救贖約瑟的弟弟便雅憫. 猶大以自己為代價顯出了他悔改的真誠.

猶大的真誠悔改不只救贖了便雅憫, 也救贖了約瑟, 使約瑟得著了真正的醫治. 猶大同時也救贖了他自己, 因為他真的盡他所能的為過去贖罪, 如今他終於可以坦然面對自己. 此外, 猶大也救贖了雅各全家, 因為他帶來弟兄之間真正的和解, 讓以色列12個兒子從此以後能夠"和睦同居". 我想可以這麼說, 猶大當時成了雅各家的"救贖者".

猶大真誠悔改, 從"出賣者"轉變為"救贖者", 不但成為他自己與雅各家的祝福, 並且成為後來猶大支派的祝福. 猶大支派成為君王的支派, "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創世記49:10), 並且是居首位的支派, "按著軍隊首先往前行的、是猶大營的纛" (民數記10:14), "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 (士師記1:2). 不但大衛王出於猶大支派, 並且以色列最終的"救贖者" - 主耶穌基督, 也同樣出於猶大支派, 乃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 (啟示錄5:5). 而就像猶大當初以自己為代價來救贖便雅憫, 主耶穌也是以自己為代價來救贖普世的人.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約瑟囑咐他的弟兄, 當他們面見法老, 法老詢問他們的職業時, 他們要如此回答, "你的僕人從幼年直到如今、都以養牲畜為業、連我們的祖宗也都以此為業。這樣、你們可以住在歌珊地、因為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 (創世記46:34). 約瑟的話似乎有些令人費解, 但若我們明白當時埃及的生活背景, 一切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這裡"養牲畜為業"的希伯來原文是 אַנְשֵׁי מִקְנֶה ("anshei mikneh", men of livestock), 直譯為"(牧養)牲畜的人", 乃泛指牧養牛羊的人, 但比較著重在養牛上. 而"牧羊的"希伯來原文是 רֹעֵה צֹאן ("roeh tzon", keeper of sheep and goats) 則指的是"專門牧養羊群的人". 埃及人愛乾淨, 因此相當厭惡牧羊人, 因為他們身上常帶著濃厚的羊騷味, "凡牧羊的都被埃及人所厭惡" (創世記46:34).

約瑟明白埃及人的心理, 所以吩咐他的弟兄要對法老如此說, "你的僕人從幼年直到如今、都以養牲畜為業、連我們的祖宗也都以此為業" (創世記46:34). 約瑟讓他的弟兄用一個比較好聽的名稱"養牲畜為業", 希望能給法老留下較好的印象, 因而允許他們住在歌珊地 - 當時全埃及最好的牧地.

然而當法老詢問約瑟的弟兄, "你們以何事為業" (創世記47:3), 他們如何回答法老呢? 他們說, "你僕人是牧羊的 (רֹעֵה צֹאן)、連我們的祖宗、也是牧羊的" (創世記47:3). 約瑟的弟兄完全忘了約瑟的囑咐 (可能因為緊張?), 而老老實實地回答法老, "你僕人是牧羊的".

正如埃及人普遍厭惡牧羊人一般, 法老一聽他們說是"牧羊的", 就不再與他們說話, 而是轉而"對約瑟說..." (創世記47:5), 並且法老對約瑟說, "你若知道他們中間有甚麼能人、就派他們看管我的牲畜 (מִקְנֶה)" (創世記47:6), 完全不顧他們自己說他們是"牧羊的". 儘管法老厭惡牧羊人, 好在因著約瑟的緣故, 法老仍然允許他們住在歌珊地, 法老對約瑟說, "只管叫你父親和你弟兄住在國中最好的地、他們可以住在歌珊地" (創世記47:6).

當初約瑟的弟兄 - "雅各的眾子" (創世記35:5), 原本如同父親雅各一般是詭詐的人, 不但"雅各的兒子們、因為示劍玷污了他們的妹子底拿、就用詭詐的話回答示劍、和他父親哈抹" (創世記34:13), 並且在賣了約瑟後, 用約瑟染血的彩衣欺騙雅各. 然而 神卻在他們身上行奇妙的事, 使他們的生命後來有了徹底的翻轉, 從原本充滿詭詐的"雅各的眾子" (創世記35:5), 轉變為沒有詭詐的"以色列的兒子" (創世記42:5). (請參閱以色列的兒子一文)

當約瑟的弟兄來到埃及時, 他們誠誠實實地購買糧食, 一五一十地回答埃及宰相的每一句話, 因著歸還的銀子而心驚膽戰, 乖乖地帶著小兄弟便雅憫下去埃及 (而沒有找人冒充). 甚至面對法老時, 也老老實實地回答他們是"牧羊的". 如今約瑟的弟兄不但沒有詭詐, 簡直就是忠厚老實! 神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為是何等地大! 當 神賜給雅各新的名字"以色列", 祂不但揀選雅各和雅各的子孫作祂的子民, 並且祂徹底翻轉了他們的生命, 除去他們心中的詭詐, 使他們分別為聖, 作聖潔的子民.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 (約翰福音1:47). "真以色列人"的心裡是沒有詭詐的. 當我們外邦人因著信靠主耶穌成為 神的子民, 儘管我們不是猶太人, 卻依然成為"以色列國民" (以弗所書2:12), 成了 神家中的一分子. 願我們也都降服在 神面前, 讓 神翻轉我們的生命, 除去我們心中的詭詐, 使我們都成為"真以色列人".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猶大為便雅憫的代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當約瑟的銀杯在便雅憫的口袋被搜出來, 眾弟兄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創世記44:13) 他們並沒有棄"有罪"的便雅憫不顧, 而是與他患難與共, 甚至與他認同, 這一點表現在猶大對約瑟說的話, "我們對我主說甚麼呢.還有甚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 (創世記44:16) 這裡"僕人"的希伯來文עֲבָדִים ("avadim", servants) 是עֶבֶד ("eved", servant) 的複數形, 意思是"眾僕人". 猶大說他們和便雅憫同樣都是有罪的, 眾弟兄與便雅憫認同.

約瑟試驗眾弟兄, 給他們一條"出路", "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創世記44:17) 然而便雅憫若不和他們一同回去見雅各, 他們怎能有平安呢? 雅各之前已經說了, "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 (便雅憫)、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 (創世記42:38)

猶大接下來對約瑟說的話, 是創世記最長的一段話. 猶大的用意, 是要以他自己贖回便雅憫,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創世記44:33) 猶大為"有罪的"便雅憫的代贖, 正預表"猶大支派的獅子" (啟示錄5:5) - 主耶穌基督為有罪的我們的代贖.

猶大的話中, 提到最多的一個字是אָב ("av", father), 也就是"父親", 總共有14次之多, "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 (創世記44:19), "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 (創世記44:20), "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 (創世記44:22), "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 (創世記44:24), "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 (創世記44:25), "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 (創世記44:27), "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 (創世記44:30), "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 (創世記44:31), "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創世記44:32), "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創世記44:34) (註: 有些中文和合本翻譯的"父親"如44:30, 44:31, 40:32, 在希伯來原文中沒有出現, 是翻譯者為了讓意思更加清楚而加入的)

猶大的話顯明他時時以父親為念, 就像主耶穌時時以天父為念一般, 主耶穌來到世上, 正是為了成就天父的旨意, "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希伯來書10:7, 9) 便雅憫雖是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但因著父親雅各對他的鍾愛, 猶大體貼父親的心, 願意犧牲自己來贖回便雅憫, 就像主耶穌知道 神愛世人的心,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因此甘心樂意體貼父神的心意, 犧牲自己拯救世人,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馬太福音26:39, 42)

"有罪的"便雅憫若沒有猶大的代贖, 將永遠留在埃及作奴僕; 而真正有罪的我們, 若沒有主耶穌的代贖, 將永遠留在罪中作奴僕. 猶大為便雅憫代贖, "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讓便雅憫能回到雅各面前; 而主耶穌為我們代贖, 也讓我們能回到愛我們的天父面前.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雅各的兒子們下埃及糴糧時, "約瑟認得他哥哥們、他們卻不認得他。" (創世記42:8) 為什麼約瑟的哥哥們會不認得自己的弟弟呢? 除了從約瑟被賣到埃及直到作埃及宰相大約有13年的時間, 他的面貌可能有相當程度的改變; 另外約瑟身為埃及宰相, 他的外表顯然會是一個典型埃及人裝扮, 與以色列人相差甚遠, 以致他的哥哥完全認不出是約瑟. 因此當約瑟與弟兄相認時,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麼.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 (創世記45:3)

在聖經中, 約瑟是主耶穌的預表 (請參閱彌賽亞 - 約瑟之子一文). 如同約瑟的哥哥們不認得約瑟是他們的弟兄一般, 如今絕大多數的猶太人也都不認得主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 然而就像約瑟與弟兄相認, 是他主動開口說, "我是約瑟"; 當主耶穌再來, 降臨在橄欖山, 與祂的猶太弟兄相認時, 祂大概也會主動開口說, "אֲנִי יֵשׁוּעַ" (我是耶穌). 而猶太人看到這位從天降臨, 大有榮耀的"人子"竟然告訴他們, 祂就是耶穌, 他們大概也都會像約瑟的哥哥一樣, "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

猶太人為何驚惶呢? 因為他們長久以來一直拒絕, 厭棄, 認為是假基督的拿撒勒人耶穌, 竟然真是彌賽亞! 以色列全家就要如先知撒迦利亞所預言的, "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達臨門的悲哀" (撒迦利亞書12:10~11)

然而主耶穌接著會對猶太人說什麼呢? 就像約瑟對他哥哥們說, "請你們近前來" (創世記45:4) 主耶穌也要邀請祂的猶太弟兄進到祂面前來. 

就像約瑟接著安慰他的哥哥們說,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 (創世記45:5~8) 主耶穌可能也要安慰祂的猶太弟兄說,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出賣給彼拉多釘十字架、自憂自恨、這是 神當初差我來的目的、為要保全生命...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世人的生命。使我釘十字架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他又使我作以色列的王、並全地的主".

約瑟"又與眾弟兄親嘴、抱著他們哭、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 (創世記45:15), 約瑟的哥哥們雖然起初因為驚惶不能說話, 然而當約瑟不但邀請他們近前, 安慰他們, 又與他們親嘴, 又抱著他們哭, 他們就知道這位當初被賣到埃及的弟弟, 不但完全原諒了他們的罪, 並且仍然接納他們是自己親愛的兄弟, 因此他們才能開口"和他說話". 像約瑟一樣, 主耶穌也要擁抱悲哀的以色列全家, 與他們一同哀哭, 並與猶太眾弟兄親嘴. 主耶穌要完全赦免以色列全家的罪, 並且接納祂的猶太兄弟,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 (羅馬書11:26~27) 

當雅各家的一切罪惡被除去時, 新約將達到真正的豐滿.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45章描述約瑟與弟兄相認的情景. 當弟兄們因為當初出賣約瑟的事"在他面前都驚惶" (創世記45:3), 約瑟安慰他們,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世記45:5)

按照常理, 通常是被得罪的一方怒氣沖沖, 而得罪人的一方應該向被得罪的一方賠罪. 約瑟的弟兄們理應向約瑟道歉認錯, 設法平息約瑟的怒氣. 然而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卻是約瑟主動安慰他的弟兄. 從頭到尾, 約瑟沒有一句要討回公道或要他們道歉的話. 反之, 約瑟再次安慰他們, "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 (創世記45:8)

約瑟安慰他的弟兄, 表明他已原諒, 饒恕了他們. 按照人之常情, 受害者向加害者討回公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受害的一方往往覺得他們有這個權利去報復. 然而, 聖經的教導卻不是如此. 犯錯的一方固然應該道歉, 認錯, 並盡力補償. 另一方面, 受害的一方如果能饒恕, 原諒得罪他們的人, 這在 神的眼中是一件極美的事, 是討 神喜悅的事.

正如我們的天父在主耶穌裡赦免了我們的罪, 神的兒女也要效法天父, 饒恕凡得罪我們的人. 饒恕是如此重要, 以致主耶穌在教導門徒如何禱告後緊接著說,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當然, 饒恕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約瑟之所以能饒恕他的弟兄, 是因為他在靈裡認識到他們是 神手中的工具, 神藉著他們來成就祂的美意, "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 

如果我們能打從心裡相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8:28), 我們就能有屬靈的眼光, 看見得罪我們的人也不過是 神所使用的工具, 為要叫我們"得益處". 如此一來, 我們就能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試想, 如果我們被一個石子打到, 難道我們會對這個石子發脾氣嗎? 我們豈不是對那丟石子的人發脾氣? 然而如果我們發現丟石子的乃是 神, 而 神向我們丟石子是要提醒我們, 免得我們掉到前面的臭水溝裡, 我們豈不是要感謝 神? 盼望我們都能看那些得罪我們的人都是 神手中的小石子.

最後, 約瑟預表主耶穌. 約瑟饒恕他的弟兄, 預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 赦免世人的罪. 主耶穌釘十字架, 不只是為了赦免我們的罪, 也是為了赦免別人的罪, 包括那些得罪我們的人. 如果我們接受十字架的救恩, 既然主耶穌已經為那些得罪我們的人釘了十字架, 我們豈不應承認主耶穌寶血的功效, 饒恕他們?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族。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當雅各要離開迦南地, 下埃及去見他的兒子約瑟的時候. 夜間 神在異象中對他說, "我是 神、就是你父親的 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族。" (創世記46:3) 雅各兩次要離開迦南 - 應許之地的時候, 神都向他顯現, 並且安慰他, 給他應許. 神真的是一位安慰人的 神.

然而, 為什麼 神在這裡特別安慰雅各"不要害怕"呢? 首先, 我們可以想像雅各第一次離開迦南的時候, 在巴旦亞蘭20年的日子, 他在拉班的手下 "白日受盡乾熱、黑夜受盡寒霜" (創世記31:40) 對雅各來說, 第一次離開迦南漂流在外的那段時間是一場痛苦的經驗, 是他用欺騙的手段取得長子的祝福所付的代價.

其次, 在以撒的日子, 當迦南地發生饑荒的時候, 神向以撒顯現, 說 "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創世記26:2) 既然 神要他的父親以撒不要離開應許之地, 我們可以想像雅各會擔心離開迦南地是否會違背 神的心意. 

而另外一個可能讓雅各害怕的原因, 出自 神對亞伯拉罕說的話, "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 (創世記15:13) 當亞伯拉罕和以撒將 神的道教導他們的子孫時, 必定也將 神的話都告訴了他們. 在雅各帶著他的全家下埃及時, 雅各很可能想到, 這是 神要應驗祂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 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將要在外邦寄居, 過被人苦待的日子. 而當 神對雅各說, "我必使你在那裡成為大族"時, 神同時也暗示了這件事是出於祂, 是 神計劃的一部分. 以色列人將要在埃及受奴役, 然而這也將是以色列立國的開始.

神往往透過祂的選民的歷史, 來啟示祂的心意. 神讓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 然後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來預表主耶穌對世人的拯救. 就像摩西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法老的奴役, 主耶穌也要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奴役. 主耶穌原本的希伯來名字יֵשׁוּעַ (希臘文音譯Ἰησοῦς, 英文直接音譯為Yeshua, 或常見但很不準確的Jesus), 意思等同於"救恩" (יְשׁוּעָה, salvation).

如此我們看到, 神在古時讓祂的選民以色列人受苦, 是為了我們外邦人的好處. 如今以色列人也為了我們暫時"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 (羅馬書11:15) 為著福音能傳遍外邦, 以色列人成了 神的"仇敵". (參羅馬書11:28) 然而, 神並沒有棄絕以色列人, 也不會讓祂的選民白白受苦, 等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馬書11:26) 

願我們都聽從使徒保羅對外邦基督徒的提醒, "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羅馬書11:20), 不要以為 神已經棄絕了以色列, 或是所謂的"教會"已經取代了以色列. 當主耶穌昇天之前, 門徒問祂說, "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 (使徒行傳1:6) 主耶穌並沒有說, "無知的人哪, 豈不知教會已經取代了以色列嗎?" 或是"你們這不體貼 神的心意的人哪, 豈不知以色列將要被取代了嗎?" 相反地, 主耶穌肯定了門徒的問題. 祂說, "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使徒行傳1:7) 以色列的復興與全家得救, 雖然 神所定的時間不是人所能知道的, 但都是在 神的命定之中, 不管在人來看是如何遲延, 卻是必定要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