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一隻沒有殘疾、未曾負軛、純紅的母牛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Chukat "律例", 民數記 Numbers 19:1~22:1 的讀經心得)

民數記19章記載了製作除污穢的水的律例, 以及摸了死屍而不潔的人得潔淨的條例. 製作除污穢的水, 必須用到紅母牛的灰, 將之與活水混合, "要為這不潔淨的人、拿些燒成的除罪灰、放在器皿裡、倒上活水" (民數記19:17). 希伯來書的作者, 指出紅母牛的灰乃是主耶穌的預表,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 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麼" (希伯來書9:13~14) 紅母牛的灰是紅母牛獻祭後所剩下的灰. 舊約所有的獻祭, 都是指向那最終的贖罪祭 -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而紅母牛的獻祭, 更是多方面地預表了主耶穌, 以及祂使我們罪得潔淨.

首先, 獻祭用的紅母牛, 除了必須沒有殘疾外, 還要未曾負軛, 並且是純紅色的. 純紅色的母牛極度稀少. 根據Maimonides (一位中世紀的猶太拉比)的說法, 在猶太人的歷史上總共只有9次用紅母牛獻祭. 如同獨特的紅母牛一般, 主耶穌是那獨一無二的"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約翰福音1:29)

其次, 紅母牛的獻祭, 雖然和利未記裡所記載的贖罪祭不同, 但它的本質還是贖罪祭. "這本是除罪的" (民數記19:9) 的希伯來原文是חַטָּאת הִוא, 直譯為"它是贖罪祭". 英文譯本English Standard Version準確地翻譯出來, "it is a sin offering" (Numbers 19:9, ESV) 紅母牛的獻祭是特別的贖罪祭.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 "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 神的右邊坐下了" (希伯來書10:12) 就像紅母牛所代表特別的贖罪祭, 主耶穌所獻上的, 是真正能除掉罪孽, 一次而永遠的贖罪祭.

舊約所有的獻祭, 幾乎都是在會幕或聖殿裡進行的. 針對祭司和全會眾的贖罪祭有一點例外, 祭牲的身體要燒在營外, 然而贖罪祭牲的血和脂油, 仍然是燒在祭壇上. 紅母牛的獻祭則不然, "他(祭司)必牽到營外、人就把牛宰在他面前...人要在他眼前把這母牛焚燒、牛的皮、肉、血、糞都要焚燒" (民數記19:3,5) 紅母牛的獻祭, 從宰殺祭牲到焚燒, 完全是在營外進行的. 就像紅母牛的獻祭一般, 主耶穌也是出到"營外", 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被釘十字架, "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 (希伯來書13:12) 紅母牛的獻祭預表主耶穌要在耶路撒冷城外受害.

此外, 在舊約裡的獻祭, 若是為了全會眾的緣故, 都是由祭司代表, 宰殺並焚燒祭牲. 然而紅母牛的獻祭卻不是這樣, 從宰殺祭牲到焚燒祭牲, 都是由祭司以外的人來進行. 這祭司以外的人, 實際上代表了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每一個人, 都必須單獨獻上"紅母牛", 也就是主耶穌的贖罪祭. 我們每一個人, 必須單獨和主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 而不能由其他人代勞. 祂是我們個人的救主, 祂是我們個人的主.

在焚燒紅母牛的過程中, "祭司要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紅色線、都丟在燒牛的火中" (民數記19:6) 從利未記14:4 "就要吩咐人為那求潔淨的、拿兩隻潔淨的活鳥、和香柏木、朱紅色線、並牛膝草來", 我們知道香柏木、牛膝草、朱紅色線是作為潔淨的用途.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 不單是救贖我們脫離罪惡, 同時也潔淨我們, 使我們成為聖潔.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他為我們捨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 (提多書2:14)

說到潔淨, 由紅母牛的灰所製作的除污穢的水, 能潔淨凡摸了死屍而不潔淨的人. 然而叫人意外的是, 凡是和紅母牛的灰有關的人, 不管是宰殺紅母牛的人, 祭司, 焚燒紅母牛的人, 收起紅母牛灰的人, 甚至包括將除污穢的水灑在不潔淨者的人, 全都成為不潔淨. 為什麼呢? 因為紅母牛預表主耶穌, 而"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 神的義" (哥林多後書5:21) 紅母牛象徵主耶穌, 主耶穌擔當了世人的罪, 甚至成為罪本身, 而罪是會傳染的, 以致所有與紅母牛有關的人, 全都受到罪(污穢)的沾染, 成為不潔. 然而, 凡被這除污穢的水所灑的人, 卻要得著潔淨, "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 神的義".

最後, 舊約所有的獻祭, 祭牲的灰都是倒在營外. 紅母牛的灰卻是要收起來作為除污穢的水, "必有一個潔淨的人收起母牛的灰、存在營外潔淨的地方、為以色列會眾調作除污穢的水、這本是除罪的" (民數記19:9). 紅母牛的灰, 包括了紅母牛的身體與血. 紅母牛的身體與血, 預表主耶穌的身體與血, 是為我們捨的. 紅母牛的灰能潔淨凡摸了死屍而不潔之人,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大工, 不但能赦免我們的罪, 還能潔淨我們的心,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 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麼" (希伯來書9:14)

用紅母牛的灰製作除污穢的水的誡命, 是屬於חֻקָּה ("chukah")一類的誡命, 和合本翻譯為"律例" (民數記19:2). 律例一類的誡命是那些在人看來沒有明確理由的誡命. 紅母牛獻祭的誡命, 雖然在舊約當時沒有明確的理由, 但背後卻隱藏了 神榮耀的旨意, 指向我們最終的盼望 - 主耶穌基督.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 一方面是"逾越節的羔羊", 救贖我們脫離罪惡; 另一方面是"紅母牛", 要潔淨我們, 使我們成為聖潔,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7,9) 

Now the Lord spoke to Moses and Aaron, saying, “This is the ordinance of the law which the Lord has commanded, saying: ‘Speak to the children of Israel, that they bring you a red heifer without blemish, in which there is no defect and on which a yoke has never come.





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的開頭作了一個偉大的宣告,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約翰福音1:1) 正確地瞭解這段經文, 能幫助我們認識主耶穌的神性和祂與父 神的關係, 從而更進一步明白"三位一體"的真理.

首先, 約翰福音裡""的希臘原文是λόγος ("logos"), 意思其實就是"話" (Word). 而要明白約翰的意思, 與其從希臘文化的背景, 而將"道"誤解為希臘哲學所說的"智慧". 更好的方式是從希伯來文以及相關的聖經經文來理解.

希臘文λόγος "話" 的對應的希伯來文是דָבָר ("davar"). 而דָבָר除了"話"的意思以外, 還有"事物"的涵義. 在希伯來思想裡, "話"是實在的, 具體的, 是有份量的, 而不是像我們如今對"話"的看法, 話說出口就好像消失在空氣中一樣, 如通常所說的"空口無憑". 因此, 約翰福音1:1的開頭"太初有道", 表示""(更正確的翻譯是"話", Word) 的存在, 而且是從起初就存在的.

此外, 這裡 "太初"的希臘文是Ἐν ἀρχῆ ("en archei", in the beginning), 若是希伯來文則會是בְּרֵאשִׁית ("bereishit"). 而בְּרֵאשִׁית 正是聖經開頭的第一個字, בְּרֵאשִׁית בָּרָא אֱלֹהִים אֵת הַשָּׁמַיִם וְאֵת הָאָרֶץ.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希伯來文是從右往左) 使徒約翰是將""(""), 追溯到創世記的開始, 也是 神創造天地的開始.

在 神創造天地的過程中,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世記1:3),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事就這樣成了" (創世記1:6,7)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創世記1:9) 每當"神說" וַיֹּאמֶר אֱלֹהִים, "事就這樣成了". 神所說的, 自然是 神的"話". 神藉著祂的"話"創造天地. 而這也是為什麼使徒約翰說,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約翰福音1:3)

因此, 所謂的"", 其實就是"神的話". 而"神的話"不但是實在的, 具體的, 有份量的, 更是有位格的. 約翰福音1:1的中間提到, "道與 神同在". "與...同在"的希臘原文是一個介係詞πρὸς ("pros"), 有"與, 在...之前, 朝向"的意思, 表達相互之間的親密關係. ""(神的話)不單單與""同在, 並且祂們的關係極其親密. 不但如此, 這裡的""(神的話)和""在希臘原文裡都是有冠詞的, 表達祂們各自不同的身份(identity). 也就是說, ""(神的話)和""(父神) 有各自不同的位格.

約翰福音1:1的最後提到"道就是 神". 這是比較難解的經文. 耶和華見證人就錯誤地翻譯為"道就是一個(小)神" (And the Word was a god.), 曲解了主耶穌的神性. 這句話的希臘原文是καὶ (and) θεὸς (God) ἦν (was) ὁ λόγος (the Word). 首先, 按照希臘文法, 這句的主詞是ὁ λόγος (the Word), 也就是"" (神的話). 其次, θεὸς ""被放在前面的位置, 有特別強調的意思, 表達是"神" (God), 而不是"小神" (god). 再者, 這裡的""前面並沒有冠詞, 指的是 神的本質而不是 神的身份(父神). 所以使徒約翰在這裡實際是說, ""(神的話)與""(父神)有完全相同的本質. "Whatever God is (has), the Word is (has)." 正如使徒保羅說, "因為 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 (歌羅西書2:9)

因此, 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1:1的宣告乃是, "神的話"從起初就存在, "神的話"和 神有各自不同的位格, 卻有相同的本質. 並且 "神的話"與 神之間有極其親密的關係.

關於 神和 神的話之間的親密關係,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參考申命記6:4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這裡 "獨一"的希伯來原文是אֶחָד ("echad"). 一方面它的意義是"一", 表達 神是單一的個體 (entity). 另一方面, 它還包含有"合一"(unity)的意思. 神是單一的, 但也是合一的, 而且這個合一是完全的, 沒有辦法分割的. 神和 神的話之間的關係是親密到完全地合一的地步. 更進一步說, 神, 神的話, 與 神的靈彼此之間都是完全合一而不能分割的. 任何將 神, 神的話, 與 神的靈當作不同的個體 (entity)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主耶穌基督就是成了肉身的道 (神的話). 主耶穌和父神雖有不同的位格, 卻有完全相同的本質. 另一方面, 主耶穌和父神的關係是完全地親密, 完全地合一而不可分割的. 父, 子, 聖靈 "三位一體"的真理, 既是"三"又是"一", 這是一個極大的奧秘, 是我們沒有辦法真正明白的, 但這的確是聖經裡 神關於祂自己的啟示.

And the Word was God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我已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Korach "可拉", 民數記 Numbers 16:1~18:32 的讀經心得)

"凡以色列中出產的十分之一、我已賜給利未的子孫為業、因他們所辦的是會幕的事、所以賜給他們為酬他們的勞" (民數記18:21)

十一奉獻, 將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給 神, 作 神國的事工, 是許多教會的傳統, 也是符合聖經的教導. 在舊約聖經裡, 最早是亞伯拉罕將戰爭的擄物的十分之一獻給 神, "亞伯蘭(也就是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創世記14:20) 接著是雅各在伯特利向 神許願, "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 神的殿.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 (創世記28:22) 神看重亞伯拉罕與雅各奉獻的心, 定下將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給 神的誡命,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 (利未記27:30) 而這十分之一的奉獻, 神賜給利未人作為他們事奉 神的工價.

奉獻十分之一, 是 神所看重的誡命. 當被擄回歸的以色列人, 忽略了聖殿的事奉, 神責備以色列人說, "人豈可奪取 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 (瑪拉基書3:8) 

奉獻是我們尊崇, 榮耀 神的表現. 箴言提到,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箴言3:9) 我們不肯, 捨不得奉獻, 代表的是我們並不尊崇 神, 也不感謝祂.

奉獻十分之一, 不但是第一世紀猶太人和基督徒所遵行的, 如今也還是猶太人世世代代遵守的誡命, 希伯來文稱為מַעֲשֵׂר ("ma'aser"), 意思正是"十分之一". 雖然如今聖殿已經不復存在, 然而他們將十分之一的所得轉為奉獻給會堂或是作為慈善之用.

有趣的是, 在新約聖經中, 使徒從未教導十一奉獻, 甚至是任何對教會的奉獻. 使徒保羅所說,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 神所喜愛的" (哥林多後書9:7) 是為了耶路撒冷的貧窮猶太基督徒而向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募捐, 而不是一般教會的奉獻. 另外, 耶路撒冷教會是一個特別的例子, "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使徒行傳4:34~35) 是各人甘心樂意的, 並非使徒的教導或要求. 因此, 當亞拿尼亞賣了田產, 私自留下一些錢, 卻假冒將所有獻上的時候, 使徒彼得責備他說, "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 神了" (使徒行傳5:4) 

雖然新約聖經中沒有提到十一奉獻, 但這並不代表十一奉獻的誡命或傳統在新約時代就廢除了. 就像安息日的誡命一樣, 新約聖經之所以沒有提到十一奉獻, 是因為這是當時所有的基督徒公認為理所當然的. 十一奉獻是一個很美的誡命. 神說, "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 (撒母耳記上2:30) 當我們甘心樂意地奉獻給 神, 來尊榮祂的時候, 神要照著祂的應許,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瑪拉基書3:10)


(有關安息日的誡命, 請參閱安息日的福分一文. 另外關於天主教以守主日來取代安息日的事, 請參考這個連結, 基督教的宗教改革並沒有將所有天主教的錯誤改正過來)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靈修分享: 他父親卻給他起名叫便雅憫

"他 (拉結) 將近於死、靈魂要走的時候、就給他兒子起名叫便俄尼、他父親 (雅各) 卻給他起名叫便雅憫" (創世記35:18) 雅各的妻子拉結, 因為難產的緣故, 臨死的時候, 給她的兒子起名叫"便俄尼". 雅各卻將他的名字改為"便雅憫".

"便俄尼"的希伯來原文是בֶּן־אוֹנִי ("ben-oni"). בֶּן ("ben") 的意思是"兒子". אוֹנִי ("oni") 是從אָוֶן ("aven") 衍生而來. אָוֶן ("aven")有"患難, 憂患, 不幸"的意思, אוֹנִי ("oni") 的意思是"我的患難". 將兩個字合起來, "便俄尼" בֶּן־אוֹנִי ("ben-oni") 的意思是"我的患難的兒子". 拉結說, 這個兒子是在我的患難的時候生的, 這個兒子是我的患難.

"便雅憫"的希伯來原文是בִּנְיָמִין ("binyamin"). בִּנְ ("bin") 仍然是"兒子"的意思, 而יָמִין ("yamin") 則是"右邊"的意思. 因此"便雅憫"בִּנְיָמִין ("binyamin") 的意思是"右邊的兒子". 在聖經裡, 右邊是力量與尊榮的象徵, 如詩篇110:1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雅各說, 這個兒子是"力量, 尊榮之子".

雅各的十二個兒子裡, 除了便雅憫以外, 其他人都是由母親命名的, 父親與孩子的命名無關. 直到拉結生便雅憫, 給他取名叫"便俄尼" - 我的憂患之子, 反映她生下這個兒子的患難與痛苦. 但是這一次父親雅各介入了, 將這個兒子改名為"便雅憫" - 右邊之子. 雅各將這個兒子放在他"右邊", 希望他得著力量與尊榮.

在我們的人生經歷裡, 我們很多的時候就像是"便俄尼"一般, 是在患難中生的, 也經歷許多患難與不幸. 對我們來說, 人生充滿了痛苦. 然而我們有一位慈愛的天父 - 主耶穌基督的父神. 藉著主耶穌基督的救恩, 這位天父要介入我們的生活, 將我們從患難中提拔出來, 並賜給我們力量與尊榮. 這位天父要像雅各一樣, 將我們的名字從"便俄尼"改為"便雅憫".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lach "差遣", 民數記 Numbers 13:1~15:41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1)

不管在以色列或在美國,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猶太人或是在他們衣服的四角縋著繸子, 或是披著角落縋有繸子的禱告巾. 繸子(tassel)的希伯來文是צִיצִת ("tzitzit"), 而禱告巾(prayer shawl)的希伯來文是טָלִית ("tallit"). 在衣服的四角縋著繸子是 神的誡命, 目的是提醒佩帶繸子的人,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9,40)

猶太人世世代代遵守"佩帶繸子"的誡命. 主耶穌和門徒都佩帶繸子,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 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馬太福音9:20~21), "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那裡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他那裡.只求耶穌准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馬太福音14:34~36) 繸子成為猶太人外在的記號. 然而佩帶繸子不是給別人看的, 而是給自己的一個提醒, 要記念並遵行 神的一切誡命. 這也是主耶穌責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的地方,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馬太福音23:5)

在佩帶繸子的誡命中, 神吩咐, "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 (民數記15:38) 在白色的繸子當中, 有一條藍色的線. 這裡的藍色是一種特殊的藍色, 希伯來文是תְּכֵלֶת ("techelet"), 是和大祭司的外袍一樣的藍色, "你要作以弗得的外袍、顏色全是藍的" (出埃及記28:31) 這種藍色需要從一種貝類所提煉特別的染料, 非常地珍貴. 在主後70年, 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之後, 這種染料的來源也逐漸絕跡了. 因此在過去將近兩千年中, 猶太人所佩帶的繸子全是白色的. 直到近年以來, 這種特殊的染料的來源奇跡似地重新出現, 現在的繸子也逐漸開始出現藍色的線.

藍色是天空的顏色. 藍色代表屬天的, 屬 神的. 不但大祭司的外袍是藍色的, 在繸子當中的藍色的線, 象徵著猶太人如大祭司一般, 也承接了祭司的職分. 在出埃及記中, 神吩咐摩西告訴以色列人,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繸子不只是提醒遵行 神的誡命, 也象徵"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0)

值得注意的是, 神頒布佩帶繸子的誡命的背景, 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多麼聖潔, 配得成為 神祭司的國度. 剛好相反. 首先是以色列人的十個探子報惡信, 導致以色列全會眾不信 神的應許而大發怨言, 甚至要回埃及地去, 結果 神的懲罰臨到他們, 凡二十歲以上的, 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以外都要倒斃在曠野, 不得進迦南地. 接著是在曠野的時候, 一個以色列人在安息日撿柴, 故意違反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 悖逆並藐視 神, 以致 神吩咐將那人用石頭打死. 是在這樣黑暗的光景下, 在以色列人的不信與悖逆當中, 神賜下佩帶繸子的誡命. 在這誡命的最後, 神兩次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41) 縱然人會失信, 但 神仍是可信的, 誠如詩人所說, "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 (詩篇100:5) 神永遠不會棄絕祂的百姓.

繸子是外在的提醒, 要 神的子民記念遵行 神的誡命. 在新約的光照下, 聖靈是我們內在的提醒, 使 神的兒女打從心裡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2:27) 

今天很多彌賽亞信徒(包括外邦人)也遵守佩帶繸子的誡命, 不但是自我提醒, 更是對於 神的一切誡命的委身. 當我們愛 神, 將 神擺在我們生命中的首位, 我們很自然會想要聽祂的話, 順服 祂的旨意, 遵行祂的誡命. 以這樣的心志佩帶繸子的弟兄姊妹, 不管是穿在衣裳裡面或是披禱告巾, 神都要記念並加倍賜福給他們.


繸子 צִיצִת ("tzitzit")
禱告巾טָלִית ("tallit")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靈修分享: 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 (雅歌1:2) 中的"愛情"的希伯來原文是דֹּדֶיךָ (dodeicha), 意思是"你的許多的愛" (your loves). 神不僅僅愛我們, 神對我們的愛是許多的愛, 是豐富的愛.

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 神照著我們的樣子. 以不同的愛來愛我們. 當我們剛信主的時候, 神愛我們如同父親對待新生的嬰孩. 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 神將我們抱在懷中安慰我們. 當我們軟弱跌倒的時候, 神愛我們如同慈父盼望浪子回頭. 當我們在主裡剛強, 為 神大發熱心的時候, 神愛我們如同一個父親喜悅他的小孩, 將他高高舉起. 當我們年老的時候, 神愛我們如同父親對待他長大成熟的兒子. 神對我們的愛不是陳舊的愛, 過去的愛, 而是嶄新的愛.

在出埃及記裡, 當摩西問 神的名字時, 神告訴摩西, "我是自有永有的" (出埃及記3:14) 這裡的希伯來原文是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ehyeh asher ehyeh), 意思是"我就是我所是的" (I am who I am). 一方面, 神在說祂是無以名之的 (unnameable); 另一方面, 神說祂的名字是אֱהְיֶה "我是" (I AM). 不僅如此, 希伯來文的אֱהְיֶה "我是", 有正在進行或將要發生的意味. 神是正在進行的 神.

就像 神的名字一樣, 神對我們的愛, 不僅是許多的愛, 豐富的愛, 也是正在進行的愛. 每一天每一時刻, 神都在愛我們, 神正在愛著我們. 並且 神愛我們的愛, 也永遠都是嶄新的愛. 前一分鐘的愛不同於後一分鐘的愛, 甚至前一秒鐘的愛也不同於後一秒鐘的愛. 神的愛永遠不重複, 不但每分每秒新而又新, 並且 神豐富的愛要一直持續在我們的生命中一生一世, 直到永遠,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 (耶利米書31:3)

Image result for wine

基博羅哈他瓦 - 貪欲之人的墳墓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ha'alotcha "當你設立", 民數記 Numbers 8:1~12:16 的讀經心得)

"那地方便叫作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欲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慾之心的人" (民數記11:34) 

基博羅哈他瓦, 是西乃曠野靠近西乃山的某個地方. 雖然如今它的確實位置已不可考, 但是基博羅哈他瓦的教訓卻是值得我們警惕. 基博羅哈他瓦的希伯來原文為קִבְרוֹת הַתַּאֲוָה (kivrot hata'avah). קִבְרוֹת (kivrot) 的意思是"墳墓" (graves), 而תַּאֲוָה (ta'avah) 的意思是"貪欲, 欲望" (craving, desire), 合起來是"貪欲的墳墓". 中文和合本解釋為"就是貪欲之人的墳墓" (註: 希伯來原文沒有這個部分)

基博羅哈他瓦的導火線是在"他們(以色列人)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喫呢" (民數記11:4) 這裡的"閒雜人"的希伯來原文是אֲסַפְסֻף ('asafsuf). אֲסַפְסֻף在全本聖經只出現過一次. 它的希伯來字根是א.ס.ף, 有"聚集, 集合"的意思. אֲסַפְסֻף 大概有"流氓, 烏合之眾"的意思, 中文和合本則譯為"閒雜人". 從原文的上下文來看, "閒雜人"似乎是和以色列人不同的另一個團體, 因此一般認為這些"閒雜人"是屬於當初和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的埃及人,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婦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又有許多閒雜人、並有羊群牛群和他們一同上去" (出埃及記12:37~38)

這些從埃及來的"閒雜人"在以色列人中間"大起貪慾的心", הִתְאַוּוּ תַּאֲוָה (craved a craving). 這些埃及人當初並沒有像以色列人一樣, 受到法老王的奴役. 他們之所以跟著以色列人出埃及, 很可能是看到耶和華 神在埃及所行的神蹟奇事, 又聽說 神要將以色列人領到"流奶與蜜之地", 因此他們隨著以色列人一起出埃及, 希望能沾著些好處. 然而, 當他們跟著以色列人到了曠野之地, 每天能吃的食物只有嗎哪, 和他們當初所期望的"奶與蜜"落差太大, 他們不免"大起貪慾的心", 想念從前在埃及的生活.

貪欲就像是傳染病一樣. 當我們周圍有貪欲之人時, 我們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 起了"貪慾的心". 以色列人也是一樣, 受到在他們當中的埃及人影響, 起了"貪慾的心", 並且埋怨 神, "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他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 (民數記11:20) 以色列人的貪欲使他們只記得埃及的好處, 完全忘記了在埃及的困苦生活.

貪欲使人不滿足, 不滿足使人抱怨. 神並沒有禁止我們抱怨, 神希望祂的兒女用最真實的態度面對祂. 神體恤人的軟弱, 祂聆聽他們的抱怨. 摩西在民數記11章裡也向 神抱怨, "你為何苦待僕人、我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 管理這百姓的責任太重了、我獨自擔當不起。你這樣待我、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立時將我殺了、不叫我見自己的苦情" (民數記11:11, 14, 15) 神並沒有殺了摩西, 而是為摩西解決問題, 立了七十位長老來分擔摩西的責任.

然而, 因貪欲而起的抱怨特別惹動 神的怒氣. 神讓大羣的鵪鶉散布在以色列人安營的四圍, 但是當以色列人順著貪欲行事, "百姓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為自己擺列在營的四圍。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 (民數記11:32~33) 那些起了貪欲之心的以色列人如願以償地吃到了肉, 卻喪失了生命. 當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埋葬這些因貪欲之心而被 神擊殺的人時, 他們就稱那地為基博羅哈他瓦, 貪欲之人的墳墓.

十誡的第十條誡命特別針對人的貪欲,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出埃及記20:17) 而使徒保羅也說,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書6:10) 貪欲不是一件小事, 而是 神的兒女特別需要警醒的.

保羅提到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歷, 說, "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 (哥林多前書10:6,10) 願我們 神的兒女都能不起貪心, 滿足於 神供應我們的一切, 並以感謝的態度來代替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