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mot "名字", 出埃及記 Exodus 1:1~6:1 的讀經心得)

當 神要差遣摩西去拯救以色列人時, 摩西詢問 神, "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 當時埃及人敬拜成千上百各種各樣的神祇, 有太陽神, 尼羅河神, 牲畜之神, 昆蟲之神等等, 不同的神祇執掌不同的領域. 埃及人的神祇都是有限的, 受限在它們各自的領域內. 當摩西問 神的名字時, 某種意義下他是在問 神如何比較祂自己和埃及的神祇, 神的領域在哪裡.

針對摩西的問題, 神的回答是, 我是無可比較的. 神說, "我是自有永有的" (出埃及記3:14a) 這句話的希伯來原文是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這裡אֶהְיֶה ("ehyeh")的意思是"我是" (I am), אֲשֶׁר 是希伯來文的關係代名詞, 相當於英文的who/which/that (中文通常不翻譯出來), 整句直譯為"我(就)是我(所)是(I am who I am)神就是祂自己, 是無可比擬的. 神是聖潔的 (聖潔的希伯來動詞字根是ק.ד.שׁ (qadash), 有"分別出來, 無與倫比"的意思.), 不是埃及任何神祇可以比較的. 另一方面, 從希伯來文法來看, 這句話也意味 神是永恆不變的, 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啟示錄4:8)

接下來 神又說, "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出埃及記3:14b) "那自有的"的希伯來原文其實也就是אֶהְיֶה (I am, "我是"). 神在這裡自稱"自有的", 也就是"我是". 這是聖經裡有時會出現的"文字遊戲" (word play), 神之前說, "我是我" (直譯), 可以看為"我是'是'", 如此一來"我是"就成了 神的名. 其實這裡神是進一步表達祂是無可比擬, 也是無以名之的 (unnameable) 的 神. 

然而 神的回答還沒有完, 祂接下來又說, "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 (出埃及記3:15) 既然 神是無可比擬, 無以名之的, 祂的名只能來自祂自己的啟示. "耶和華"是 神所直接啟示, 祂至聖的尊名. "耶和華"這個字的希伯來原文是יהוה, 它的動詞字根是היה, 與之前אֶהְיֶה (I am, "我是") 相同. 神的名字"耶和華", 有"祂是, 祂是創造主" (He is, He causes to be) 的含意. 

而如此一位全然聖潔, 無可比擬, 永恆不變,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如何與祂所創造卻又墮落的人類建立關係呢? 畢竟,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 (羅馬書3:23). 

神說, "耶和華你們祖宗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出埃及記3:15a). 當 神啟示祂的聖名"耶和華"時, 祂自稱"耶和華你們祖宗的 神", 神將祂自己與人類 連在一起, 表明祂是以色列的 神因著 神與亞伯拉罕立約, 神成了"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 而這也是 神救贖計畫的起頭, 要透過以色列實現. 最後神說, "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出埃及記3:15b), 不單表示"耶和華"是 神永遠的名, 也表明耶和華 神永遠是以色列的 神.

不管以色列人從古到今如何悖逆, 神永遠不會放棄他們, 神永遠會是以色列的 神, 神是全然信實, 全然可信, "因為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羅馬書11:29)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彌賽亞信徒釋疑] 非僅舊約, 而是新舊約 (2)

(請先閱讀[彌賽亞信徒釋疑] 非僅舊約, 而是新舊約 (1) 一文)

彌賽亞信徒的聖經與一般基督徒聖經的另一個主要的不同, 在於彌賽亞信徒的聖經嘗試將聖經中的人名, 地名, 和所有其他名稱, 還原為原本希伯來文的音譯, 務求盡量忠實於當時的發音, 進而呈現聖經的猶太特色. CJB 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徹底, TLV則兼顧一般基督徒的習慣, 在某些地方仍然保留傳統教會的稱呼.

比方說, CJB 和 TLV都將主耶穌的名字譯為Yeshua, 這是主耶穌的希伯來名字יְשׁוּעַ ("yeshua")的音譯. 意思是"救恩". 基督教習慣上稱呼的"Jesus", 實際上是主耶穌的名字經過多次翻譯的產物, 其發音和主耶穌當時的人如何稱呼祂相去甚遠.

CJB和TLV也都將主耶穌的稱號譯為Messiah ("彌賽亞"), 這是"受膏者"原來的希伯來文מָשִׁיחַ ("mashiach")的音譯. 基督教習慣上稱呼的"Christ", 則是希伯來文的"受膏者"翻譯為希臘文χριστός ("christos") 之後的音譯. 附帶一提, 希臘文"受膏者"χριστός, 在主耶穌當時的希臘羅馬世界中, 其實毫無意義. "受膏者"在希伯來舊約聖經中主要是君王的代稱.

對於 神的聖名יהוה (中文和合本譯為"耶和華"), CJB和TLV都譯為ADONAI, 這其實是希伯來文אֲדֹנַי ("adonai")的音譯, 意思是"主" (Lord). 猶太人為了避免誤犯十誡的第三條誡命"不可妄稱耶和華你 神的名" (出埃及記20:7), 因而衍生出一個傳統, 當讀到 神的聖名時, 改稱"主", 也就是אֲדֹנַי來代替, 而避免直接稱呼 神的聖名. 而一般英文聖經則多半使用אֲדֹנַי的意譯"主", 將 神的聖名譯為LORD, 但這並沒有出現在聖經原文中.

CJB基本將所有聖經中出現的猶太人都用原本希伯來文的音譯表達, 如馬太是Mattityahu而不是Matthew, 約翰是Yochanan而不是John, 猶大是Y'hudah而不是Jude, 以賽亞是Yesha'yahu而不是Isaiah. 同樣的原則也運用在所有以色列地名的翻譯上, 如馬大和馬利亞所在的村莊伯大尼是Beit-Anyah (house of the poor, "窮人之家"), 而不是Bethany. 這些猶太的人名與地名, 還原為它們原本的希伯來文字時, 常常具有特殊的意義.

此外, 對於新約部分, CJB和TLV完全包括整本新約, 並採用一般聖經的編排方式. CJB和TLV也仍然稱新約聖經為B'rit Hadashah (希伯來文"新約"的英文音譯), 但有些彌賽亞信徒會按照希伯來聖經的分類方式, 依據新約聖經作者的職分, 稱新約聖經為"使徒著作" (Apostolic Writings), 進而將整本聖經分為四部分 - 妥拉, 先知書, 著作, 使徒著作. 他們的用意在於呈現一個整全的聖經觀, 將整本聖經看作是一本書, 是 神完整而連貫的啟示, 而不是截然不同的兩本書, 或是一本書有截然不同的兩部分.

將聖經區分為"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的分類方式, 最早開始於主後第二世紀後期撒狄(啟示錄中提到的七個教會之一)的主教馬里丟Melito of Sardis. 馬里丟雖然有猶太血統, 但卻深受希臘文化影響. 他稱希伯來聖經為"舊約聖經", 而將使徒所寫的希臘文聖經稱為"新約聖經", 用意在於貶抑希伯來聖經, 導致後來有些基督徒只看重新約聖經, 而將舊約聖經看作是次要的, 過時的. 甚至將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看成是彼此對立的.

但主耶穌和使徒時代並不是這樣看待聖經, 使徒保羅說, "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3:16~17) 保羅說這話的時候, 新約正典尚未成形, 保羅指的聖經是舊約聖經.

因此, 彌賽亞信徒所用的聖經, 在內容上與一般基督徒所用的聖經並無太大不同, 只是希望盡量還原聖經原本的猶太特色, 呈現聖經原來的風貌. 彌賽亞信徒接受整本聖經是 神唯一而完整的啟示, 並沒有選擇性的接受某些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猶大支派的獅子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echi "他活了", 創世記 Genesis 47:28~50:26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49章是雅各臨終給他兒子們的祝福. 雅各的祝福, 不同於一般父親對孩子的祝福, 只是單純的盼望而已, 而是帶有先知性的權柄, 論到以色列十二支派, "我好把你們日後必遇的事告訴你們" (創世記49:1), 因為當他為他們祝福時, 他不再是以雅各的身分說話, 他是憑著他的新名以色列, 以及這名字所包括 神的一切應許而說話, "要聽你們父親以色列的話" (創世記49:2)

雅各提到猶大支派, "猶大是個小獅子.我兒阿、你抓了食便上去.你屈下身去、臥如公獅、蹲如母獅、誰敢惹你。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創世記49:10)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預言. 一方面, 這預言指向一個支派, 猶大支派將是君王的支派. ""的希伯來原文是שֵׁבֶט ("shevet", scepter/tribe), 不但是王權的象徵, 也有支派的意思. 猶大支派將永遠作為君王的支派. 而""的希伯來原文是מְחֹקֵק ("mechokek", ruler's staff), 這字的希伯來字根חקק 有"刻上" (inscribe) 的意思, 表示這 ""是上面刻有文字的君王的權杖. 猶大作為君王的支派的預言後來應驗在大衛王身上. 出生於猶大支派的大衛王和他的子孫, 將永遠作以色列的王.

另一方面, 這預言也指向一個人, "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細羅"的希伯來原文是שִׁילֹה ("shiloh", rest/peace-maker), 有"安息, 寧靜, 賜平安者"的意思. 猶太傳統認為這是彌賽亞(基督)的稱號, 如塔木德 (Talmud) 記載, "彌賽亞的名字是細羅, 如經上記著說, 直等細羅來到" (b.Sanhedrin 98b). 當彌賽亞 - 那位"賜平安者"來到, 他要帶來永遠的安息. 並且他要以公義審判列國, "你必用鐵打破他們" (詩篇2:9) 那時"萬民都必歸順", 彌賽亞不但是以色列的王, 同時也是全人類的王.

彌賽亞的預言應驗在主耶穌的身上, 主耶穌出生於猶大支派, 是那所應許的"大衛的子孫". 從主耶穌第一次來到世上直到如今, 歷世歷代都有千千萬萬的人相信並接受主耶穌是彌賽亞. 而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祂要帶來這預言"萬民都必歸順"的完全應驗, 祂要帶來"新天新地". 

並且在永世裡, 就像主耶穌永遠保留手上的釘痕一般, 祂也永遠是猶太人的彌賽亞, 如啟示錄所說, "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 (啟示錄5:5) 主耶穌永遠不會棄絕祂的百姓. 使徒約翰"聽見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數目、有十四萬四千。" (啟示錄7:4) "十四萬四千", 是十二乘上十二再乘上一千, 而十二與十, 與七一樣都是希伯來數字的完全數, 代表"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馬書11:26). 這"十四萬四千"以色列人, 要與那"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 (啟示錄7:9) 一同在寶座前敬拜 神, 直到永永遠遠.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彌賽亞信徒釋疑] 非僅舊約, 而是新舊約 (1)

外界對彌賽亞信徒 (Messianic Judaism) 有很多誤解, 其中之一是認為彌賽亞信徒只讀舊約聖經. 這是不正確的. 既然彌賽亞信徒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他們當然接受包括新舊約聖經的整本聖經. 彌賽亞信徒使用的聖經都包含了新舊約.

目前彌賽亞信徒有兩種常用的聖經版本, 這兩種版本都是英譯本. 最受歡迎的是David H. Stern所翻譯的Complete Jewish Bible (CJB). 其次是由彌賽亞信徒和基督徒聖經學者合作翻譯的Tree of Life Version Bible (TLV).

彌賽亞信徒所使用的聖經與一般基督徒的聖經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 在舊約的編排上, 彌賽亞信徒聖經還原到希伯來聖經原來的編排次序: 妥拉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先知書 (約書亞記, 士師記, 撒母耳記, 列王紀,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以西結書, 12小先知書), 著作 (詩篇, 箴言, 約伯記, 雅歌, 路得記, 耶利米哀歌, 傳道書, 以斯帖記, 但以理書, 以斯拉-尼希米記, 歷代志).

希伯來聖經原來的編排次序也是主耶穌和使徒所熟悉的順序. 路加福音24:44提到,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 這裡"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指的就是妥拉, 先知書, 和著作. 詩篇是著作的第一本書, 因此常被用來代表所有的著作.

猶太人將約書亞記, 士師記, 撒母耳記, 列王紀等"歷史書"列為先知書, 因為這些書的作者是先知, 而這些先知是以 神的眼光來記載歷史. 但以理書不列在先知書內, 是因為但以理雖有先知的恩賜, 在廣義上可算為先知, 但不像其他先知有先知的職分.

希伯來聖經原來的編排次序反映了以妥拉 (Torah) 為中心的聖經觀. 妥拉是 神的教導, 是摩西從 神領受的直接啟示, "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 (民數記12:8) 先知書是 神透過先知呼召祂的子民悔改並回歸妥拉, 而先知是在異象與異夢中領受 神的間接啟示, "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 (民數記12:6) 著作則是其他人在聖靈默示下所寫成的, 很大程度上是人對 神受感的回應.

後來基督徒將舊約聖經重新編排, 呈現了另一種以時間順序為中心的聖經觀: 妥拉和歷史書 (過去), 詩歌智慧書 (現在), 先知書 (未來). 基督徒之所以如此編排, 可能是受到當時異教文化的影響, 將先知看作是預測未來的人, 其實在聖經裡, 雖然先知會透過預言來證明他們先知的身分, 而 神也透過先知的預言來警告, 安慰祂的子民, 然而先知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呼籲人民悔改歸向 神, 遵守祂的妥拉, "耶和華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聽從我的話、就是我從早起來差遣我僕人眾先知去說的、無奈他們不聽.這是耶和華說的。" (耶利米書29:19)

如此以時間順序為中心的聖經觀事實上扭曲了舊約聖經的神學觀. 有些基督徒注重現在, 因此推崇詩歌智慧書, 讓人在日常生活中行事有智慧. 另一些注重未來的基督徒, 則大大推崇先知書, 特別是那些提到末世預言的先知書. 但一般人往往覺得歷史是過去的, 不那麼重要的, 舊約聖經的核心 - 妥拉因此受到被人漠視的待遇.

著名的舊約神學教授Dr. Paul House建議他的學生要按照希伯來聖經原來的編排次序來讀舊約, 他說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舊約神學. Paul House教授如此說, 無異於承認舊約聖經現在的編排方式扭曲了舊約的神學觀.

因此, 雖然彌賽亞信徒的聖經與基督徒的聖經在內容上是一樣的, 並沒有增加或減少什麼書卷, 但是在舊約部分卻還原為希伯來聖經原來的編排次序.

彌賽亞信徒的聖經和基督徒的聖經還有一些不同之處. 限於篇幅, 留到以後再說明.

(請繼續參閱[彌賽亞信徒釋疑] 非僅舊約, 而是新舊約 (2) 一文)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45章描述約瑟與弟兄相認的情景. 當弟兄們因為當初出賣約瑟的事"在他面前都驚惶" (創世記45:3), 約瑟安慰他們,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世記45:5)

按照常理, 通常是被得罪的一方怒氣沖沖, 而得罪人的一方應該向被得罪的一方賠罪. 約瑟的弟兄們理應向約瑟道歉認錯, 設法平息約瑟的怒氣. 然而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卻是約瑟主動安慰他的弟兄. 從頭到尾, 約瑟沒有一句要討回公道或要他們道歉的話. 反之, 約瑟再次安慰他們, "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 (創世記45:8)

約瑟安慰他的弟兄, 表明他已原諒, 饒恕了他們. 按照人之常情, 受害者向加害者討回公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受害的一方往往覺得他們有這個權利去報復. 然而, 聖經的教導卻不是如此. 犯錯的一方固然應該道歉, 認錯, 並盡力補償. 另一方面, 受害的一方如果能饒恕, 原諒得罪他們的人, 這在 神的眼中是一件極美的事, 是討 神喜悅的事.

正如我們的天父在主耶穌裡赦免了我們的罪, 神的兒女也要效法天父, 饒恕凡得罪我們的人. 饒恕是如此重要, 以致主耶穌在教導門徒如何禱告後緊接著說,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當然, 饒恕別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約瑟之所以能饒恕他的弟兄, 是因為他在靈裡認識到他們是 神手中的工具, 神藉著他們來成就祂的美意, "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 

如果我們能打從心裡相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8:28), 我們就能有屬靈的眼光, 看見得罪我們的人也不過是 神所使用的工具, 為要叫我們"得益處". 如此一來, 我們就能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試想, 如果我們被一個石子打到, 難道我們會對這個石子發脾氣嗎? 我們豈不是對那丟石子的人發脾氣? 然而如果我們發現丟石子的乃是 神, 而 神向我們丟石子是要提醒我們, 免得我們掉到前面的臭水溝裡, 我們豈不是要感謝 神? 盼望我們都能看那些得罪我們的人都是 神手中的小石子.

最後, 約瑟預表主耶穌. 約瑟饒恕他的弟兄, 預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 赦免世人的罪. 主耶穌釘十字架, 不只是為了赦免我們的罪, 也是為了赦免別人的罪, 包括那些得罪我們的人. 如果我們接受十字架的救恩, 既然主耶穌已經為那些得罪我們的人釘了十字架, 我們豈不應承認主耶穌寶血的功效, 饒恕他們?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像這樣的人、有 神的靈在他裡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Miketz "結尾", 創世記 Genesis 41:1~44:17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41章, 約瑟為法老解夢之後, "法老對臣僕說、像這樣的人、有 神的靈在他裡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 (創世記41:38) 約瑟是聖經裡第一次提到有"神的靈"的人. "神的靈" (也就是聖靈) 在創世記1:2首次出現,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希伯來原文裡, "神的靈"是רוּחַ אֱלֹהִים ("ruach elohim", Spirit of God). "神的靈"不但參與起初的創造, 也顯明在約瑟的身上.

主耶穌是彌賽亞 - 約瑟之子, 約瑟預表主耶穌. 約瑟是第一位有"神的靈"的人, 而主耶穌是末後的第一位有"神的靈"的人. 神藉先知約珥發預言,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 (約珥書2:28) 這預言的應驗從主耶穌開始, 聖靈降下(澆灌)在主耶穌身上. 施洗約翰為主耶穌做見證, "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約翰福音1:32) 不但如此, "神賜聖靈給他 (主耶穌)、是沒有限量的。" (約翰福音3:34)

而就像主耶穌是"" ("神的話") 一樣, 約瑟同樣是"神的話". 話語用來表達一個人的心意. 約瑟為法老解夢, 將 神的心意表明出來, 正如主耶穌, "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翰福音1:18)  (請參閱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一文)

"神的話"是真理, 這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約翰福音8:32). 然而, 從約瑟和主耶穌的例子, 我們看見"神的話"和"神的靈"是不能分開的. 就如聖經是"神的話", 卻是由"神的靈"所默示. 我們需要"神的話", 也同樣需要"神的靈". 聖靈的重要性, 早在舊約就已顯明,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迦利亞書4:6) 而如果連主耶穌都需要聖靈, 更何況是我們呢?

新約聖經中有多處關於聖靈的教導, 如"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加拉太書5:16),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 (聖靈)、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2:27) 認識聖靈, 並不是要討論聖靈是誰或是什麼, 更重要的是與聖靈保惠師建立活潑的個人關係, 讓聖靈管理我們, 並倚靠祂的大能大力, 行在"神的話"當中.

屬靈的恩賜是聖靈能力的彰顯, 是應當渴慕的, 如使徒保羅所說,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講道。" (哥林多前書14:1) 另外, 作先知講道固然是最重要的恩賜, 但說方言也同樣是屬靈的恩賜, 一樣值得渴慕.

保羅說, "我感謝 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哥林多前書14:18~19) 雖然保羅是在強調聚會中教導遠比說方言重要, 然而從保羅的話"我感謝 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 可以推想保羅必定是在私下常常用方言禱告, 才可能"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 屬靈的恩賜都是有益於我們的, 神不會給我們多餘的東西.

另一方面, 屬靈的恩賜既然是恩賜, 就是 神白白賜給我們的, 因此我們要極力避免因為屬靈的恩賜而驕傲, 而要將榮耀歸給 神. 就像約瑟對法老說, "這不在乎我、 神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 (創世記41:16)

屬靈的恩賜也不是 神呼召我們的目的, 神的國度才是 神呼召我們的目的. 屬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賜各人, 用來建造基督的身體. 一昧追求屬靈的恩賜是不成熟的表現, 就像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一樣.

盼望我們都能真正認識聖靈, 被聖靈充滿, 接受聖靈的教訓, 順著聖靈而行, 倚靠聖靈的大能, 真正活出 神兒女應有的聖潔生活, "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5:16)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獻殿節的省思

(請參閱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一文)

獻殿節是冬天的節日, 時間是從猶太曆9月(כִּסְלֵו, "kislev", 基斯流月) 25日一直到10月(טֵבֵת, "tevet", 提別月) 2日或3日, 為期8天. 換算成陽曆大約是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底之間. 正如使徒約翰的記載,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耶穌在殿裡所羅門的廊下行走。" (約翰福音10:22~23) 聖經告訴我們, 當人們在耶路撒冷慶祝獻殿節時, 主耶穌也上去過節.

獻殿節雖然不是聖經所定規的節期之一 (參利未記23章), 但它卻是 神以大能拯救祂子民的明證. 很多基督徒覺得這不過是猶太人的節日, 與我們無關. 然而, 如果我們相信整本聖經, 難道聖經提到的節日, 甚至是主耶穌祂自己也過的節, 會和基督徒無關?

獻殿節紀念的是 神兒女對祂的忠實. 當希臘王安提克四世強迫所有猶太人放棄信仰, 禁止他們敬拜耶和華 神, 嚴禁聖經, 若是發現一概燒毀並將人處死祭司馬他提亞出於對 神的忠心, 號召猶太人起來反抗. 面對訓練有素, 裝備精良的希臘軍隊, 猶太人其實毫無勝算. 然而, 就像使徒彼得所說, "聽從你們 (人)、不聽從 神、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 (使徒行傳4:19) 當執政掌權的與 神敵對時, 這些猶太人寧可至死忠心, 而不願為了活命去屈從人. 這也是但以理的朋友拒絕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造的偶像所說的話, "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但以理書3:18)

獻殿節紀念的是 神對祂兒女的信實. 猶太人贏的是不可能獲勝的戰爭. 然而, "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 (馬可福音10:27) 當猶太人願意為了 神的緣故擺上一切, 神蹟就發生了. 這場戰爭與其說是猶太人打的, 不如說是 神 - 萬軍之耶和華為祂的子民打的.

沒有獻殿節, 就表示沒有馬加比起義, 或是馬加比起義沒有成功.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 都代表猶太人將不復存在 (被消滅或是被希臘同化), 聖經也不復存在 (被燒毀), 彌賽亞 (基督) 將不會出現, 救恩也不會臨到全世界. 因此, 獻殿節是 神的救恩計畫的一部分. 神保全了祂的子民猶太人不至消滅, 以後從猶太人中要誕生彌賽亞, 將 神的救恩傳到地極.

紀念獻殿節要點8天的蠟燭, 象徵當日金燈台連點8天的神蹟. 獻殿節燭台(חַנֻכִּיָּה, "Hanukkiyah") 可插9根蠟燭, 中間的那一根稱為"僕人之燭" (שַׁמָשׁ, "shamash", servant), 很奇妙地描繪了主耶穌的形象. 主耶穌是" 神的僕人", 就如使徒彼得所說,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 神、就是我們列祖的 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 (使徒行傳3:13) "僕人之燭"的位置高於其他蠟燭, 象徵主耶穌被父 神高舉, "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腓利比書2:9) "僕人之燭"要先點燃, 然後用來點燃其他蠟燭, 象徵主耶穌是"世界的光" (約翰福音8:12), 祂要將祂的光賜給我們, 使我們成為"世上的光" (馬太福音5:14).

紀念獻殿節的傳統詩歌מָעוֹז צוּר ("maoz tzur") 是一首很美的希伯來詩歌. 歌詞翻譯如下.

我的山寨, 我拯救的磐石, 向你歌唱讚美是合宜的,
讓我禱告的殿被重建, 在那裏我們要獻上感謝,
直等到你擊打那吼叫的仇敵,
我就要在詩歌中將祭壇重新獻上.

就像獻殿節的希伯來名字חֲנֻכָּה ("chanukkah", dedication)的意思是"奉獻, 獻上", 歌詞的最後一句是將被毀壞, 汙穢的祭壇重建, 潔淨之後重新獻上. 如果當日猶太人對耶路撒冷聖殿 - 神立為祂名的居所, 都有如此熱切敬虔的心, 更何況我們蒙恩得救的基督徒, 既然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 (哥林多前書6:19) 我們豈不更應該潔淨自己, 將我們重新獻上給 神?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 (參馬太福音6:9~13) 的第一個祈禱. 這句話的希臘文是ἁγιασθήτω τὸ ὄνομά σου ("hagiastheto to onoma sou"), 意思是"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May your name be sanctified). 基督教學者往往用希臘文文法來解釋這節經文. 然而, 主耶穌不說希臘文, 因此我們必須注意用希臘文解經的侷限性, 避免濫用希臘文解經.

(請參閱主耶穌不說希臘話一文)

另一方面, 當我們嘗試從希臘文還原到希伯來文, 主耶穌說的昰 יִתְקַדֵּשׁ שִׁמְךָ ("yitkadesh shimcha",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引自Hebrew New Testament, 1991 Revision) , 這與後來的猶太祈禱文Kaddish的開頭非常接近 יִתְגַּדַּל וְיִתְקַדַּשׁ שְׁמֵהּ רַבָּא ("yitgadal veyitkadash shemeh raba"), "願祂的大名被高舉並且被尊為聖" (May your great name be exalted and sanctified) (參以西結書38:23). 主耶穌所用的詞語, 應該是當時猶太人常用祈禱文的一部分.

"尊 神的名為聖"的希伯來文是קִידּוּשׁ הַשֵׁם ("kiddush hashem", sanctification of the Name), 這是猶太教的重要思想. 在聖經觀念中, 名字不單單只是一個標籤而已, 它代表的是這個人本身和他的一切. 因此, 尊 神的名為聖, 其實就是尊 神為聖. 然而尊 神為聖是什麼意思呢? 身為 神的兒女, 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 若能夠"讓 神有好名聲" (make God's reputation look good), 也就是說, 能夠榮耀 神, 彰顯 神的事, 我們就是尊 神的名為聖, 就如主耶穌所說,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5:16) 使徒保羅也說, "所以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 (哥林多前書10:31)

因此, 當主耶穌教導我們這樣禱告,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或更正確地說,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我們不是單純祈求 神, 使祂的名被世人尊為聖, 而是對我們親愛的天父愛的表達: "願你的名在我身上被尊為聖", 願我在世上的分分秒秒, 所說的每一句話, 所做的每一件事, 心裡的每一個意念, 所作的每一個選擇, 都能將榮耀歸給你, 我的天父.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彌賽亞 - 約瑟之子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eshev "他居住", 創世記 Genesis 37:1~40:23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37:2 提到 "雅各的記略...", 然而接下來的主要內容, 卻是關於雅各的兩個兒子約瑟與猶大 (創世記38章) 的故事. 

猶大是猶大支派的先祖, 而猶大支派是君王的支派, 雅各論到他說, "猶大阿、你弟兄們必讚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 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 (創世記49:8,10) 

大衛王就是出於猶大支派, 而彌賽亞 (מָשִׁיחַ, "mashiach", 受膏者/基督) - 神應許那將來的君王, 多處聖經預言提到他是大衛的子孫, 如"到那日、耶西 (大衛的父親) 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 (以賽亞書11:10),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耶利米書23:5), "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們、牧養他們、就是我的僕人大衛 (的子孫).他必牧養他們、作他們的牧人。" (以西結書34:23), "大祭司約書亞阿、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當聽.我必使我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 (撒迦利亞3:8) 這位彌賽亞王是如同大衛一般得勝的君王, 要按 神的心意治理萬國, 帶來公義與和平. 猶太人稱之為מָשִׁיחַ בֶּן־דָוִד ("mashiach ben david"), 意思是"彌賽亞 - 大衛之子".

然而在聖經中, 卻也描繪了另一位彌賽亞的形象. 如著名的以賽亞書53章當中提到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那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以賽亞書53:3~6, 9~11) 

這位彌賽亞王是受苦的僕人, 要被人厭棄, 藐視, 並要受死, 擔當百姓的罪孽. 猶太傳統因此認為有兩位彌賽亞, 而這位受苦的彌賽亞要早於"彌賽亞 - 大衛之子"出現. 並且他們猜測他會出於約瑟支派 (雖然聖經從未明言). 因為約瑟早年受了許多的苦, 不但被他的弟兄嫉妒, 厭棄, 甚至出賣到埃及, 並且在埃及還下到監裡, 符合受苦的僕人的形象. 因此猶太人稱之為מָשִׁיחַ בֶּן־יוֹסֵף ("mashiach ben yosef"), 意思是"彌賽亞 - 約瑟之子".

當然, 我們現在知道, 並不是有兩位彌賽亞. 而是同一位彌賽亞有兩個角色: 受苦的僕人與得勝的君王. 主耶穌第一次降臨, 成就了"彌賽亞 - 約瑟之子"的職分, 為世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 而主耶穌的再來, 要成就"彌賽亞 - 大衛之子"的職分, 以公平和公義治理萬國, 並帶來 神國的完全實現.

主耶穌不但是"大衛的子孫", 也是"約瑟之子". 主耶穌雖是聖靈感孕, 由童女馬利亞所生, 然而祂法律上的父親正是約瑟. 主耶穌當時的猶太同胞慣稱主耶穌為יֵשׁוּעַ בֶּן־יוֹסֵף ("yeshua ben yosef"), 也就是"耶穌, 約瑟之子".

而創世記中的約瑟, 也在多方面預表主耶穌. 舉例來說, 他們都是父親的愛子, 創世記中提到 "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 (創世記37:3) 而主耶穌受浸之後, "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馬太福音3:17) 

他們都被弟兄 (自己的同胞) 厭棄, 也都被"猶大"出賣, 因著猶大的建議, 約瑟被他的弟兄們賣到埃及 (參創世記37:26~27), 主耶穌也被祂的門徒猶大出賣.

約瑟與主耶穌都受父親差遣, 往弟兄那裏去. 創世記中提到 "以色列對約瑟說、你哥哥們不是在示劍放羊麼、你來、我要打發你往他們那裡去。" (創世記37:13) 而主耶穌說, "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馬太福音15:24)

約瑟與主耶穌都受到試探, 也都勝過試探. 約瑟受到波提乏的妻子的試探, 而主耶穌在曠野三次受魔鬼的試探. 

約瑟在埃及被下在監裡約有三年之久, 而主耶穌在墳墓裡三天之後復活. 約瑟出監以後高升成為埃及的宰相, 而主耶穌復活以後昇天, "所以 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 神。" (腓利比書2:9~11)

而就像約瑟最後與他的弟兄相認, 猶太人最終也要認識主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 "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 (撒迦利亞書12:10) 到那時,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