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關於饒恕, 有一次使徒彼得問主耶穌說, "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 " (馬太福音18:21), 主耶穌回答, "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18:22)

彼得的問題並不是他自己突發奇想. 當時的猶太拉比的確有討論到應該原諒人多少次. 巴比倫塔木德裏有這樣一段記載, "拉比耶西 - 猶大的兒子, 說, 若一個人犯罪, 前三次應該被原諒, 第四次就不用原諒, 如經上所記, '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們的刑罰' (阿摩司書2:6)" (巴比倫塔木德 "日子" (贖罪日) Babylonian Talmud Yoma 86b) 拉比耶西說, 一個人只需要原諒別人三次.

彼得很可能覺得他能原諒人7次, 應該算是很不錯了吧. 然而主耶穌說, 要到"七十個七次". (註: "七十個七次"原文的另一個可能的翻譯是"七十七次", 英文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和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ESV) 都如此翻譯.)

基督徒對"七十個七次" (或"七十七次") 普遍理解為象徵性的說法, 主耶穌教導門徒要無限次地原諒人. 當別人得罪我們時, 不管他們得罪我們多少次, 只要他們道歉, 我們總要原諒, 饒恕他們. 這當然是對的.

然而主耶穌的意思不只如此. 就像其他的猶太拉比一樣, 主耶穌教導門徒時, 常常會用一兩個字或詞語影射 (allude) 到相關的聖經經文, 而這些聖經經文, 往往對整個教導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此的猶太拉比釋經方式稱為רֶמֶז ("remez", hint), 意思是"暗示".

在馬太福音裏, "七十個七次" (或"七十七次") 的希臘原文是ἑβδομηκοντάκις ἑπτά. 而聖經中唯一另外一次出現這個詞語的地方, 是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創世記4:24的"七十七倍". 因此當主耶穌說到"七十個七次", 祂其實是在影射或暗示創世記的這一段經文, "拉麥對他兩個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 (創世記4:23~24)

拉麥是該隱的子孫. 該隱因為嫉妒, 殺了他的親弟弟亞伯. 但拉麥比該隱更可怕, 只要別人敢惹他, 他就把對方殺了. "七"在聖經中代表"完全"的數目, "七倍"的報復已經是完全, 徹底的報復了, 但拉麥還不甘心, 他要對凡得罪他的人作出遠超過完全的報復. 拉麥強烈的報復心可見一斑.

相對於拉麥"七十七倍"的報復, 主耶穌告訴門徒要原諒人"七十個七次" (或"七十七次"). 因此"七十個七次"除了表示無限次數的原諒外, 還暗示我們原諒別人應有的心態. 就像拉麥渴望報復一般, 我們應該渴望原諒別人. 雖然我們是被傷害的一方, 然而我們不是被動地等候別人來向我們道歉, 而是積極尋求與對方和解.

渴望饒恕人, 這也正是天父的心腸. 雖然我們犯罪得罪 神, 然而 神卻主動要與人和好, 甚至差遣祂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 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 讓凡相信祂的人都能與 神和好.

主耶穌說, "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5:48) 盼望我們都能立定心志效法我們慈愛的天父, 藉著聖靈運行在我們心中的大能大力, 渴望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主動積極尋求與人和好.

(有關另一個主耶穌在教導中運用רֶמֶז"暗示"的例子, 請參閱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一文)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ikev "因為", 申命記 Deuteronomy 7:12~11:25 的讀經心得)

猶太人最重要的禱告 - 聽命頌 (שְׁמַע, "Shema") 有三個部分, 第二部分是申命記11:13~21,
"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盡心盡性事奉他,他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得飽足,並使田野為你的牲畜長草。你們要謹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速速滅亡。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使你們和你們子孫的日子在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給他們的地上得以增多,如天覆地的日子那樣多。"

(聽命頌的第一部分為申命記6:4~9, 請參閱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一文; 聽命頌的第三部分為民數記15:37~41, 請參閱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一文)

比較聽命頌的第一與第二部分, 會發現許多重複的地方, 我們要盡心盡性愛耶和華 神並事奉祂, 我們要將 神的律法存在心內, 也要將律法殷勤教訓兒女, 並隨時隨地講論律法, 又要將律法"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並且將律法"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

如果律法是法律, 那麼律法書 - 摩西五經實在不是編得太好, 有太多重複的"法條", 不僅是聽命頌, 安息日的誡命更是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反覆出現. 然而, 律法 (תּוֹרָה, "Torah", "妥拉") 其實是 神對祂兒女的教導與訓誨. 既然是教導, 我們的天父自然不厭其煩地將重要的部分一而再, 再而三地教導我們.

因此聽命頌提醒我們每天從早到晚最重要的事, 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 神並事奉祂, 將 神的律法 (教導) 牢記在心, 隨時隨地講論並教導律法給我們的兒女, 並在一切事上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但什麼是將律法"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呢? 從象徵的意義來看, 這是將我們的家庭與社區分別為聖歸給 神, 如約書亞所說,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約書亞記24:15)

另一方面, 就如猶太人將"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的誡命具體化, 發展出配戴在手臂和額頭上的經文盒, 他們也針對將律法"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的誡命, 發展出將內藏聖經卷軸的經文盒鑲在門框上的方式, 稱為מְזוּזָה ("mezuzah", doorpost), 意思是"門框".

鑲在門框上的經文盒一般是在門框的右邊 (從門外到門內的方向), 並且經文盒會朝房內傾斜. 經文盒上除了有各種圖案外, 通常也會有希伯來文的שׁ字, 代表 神的名字 אֵל שַׁדַּי ("El Shadai", God Almighty), 意思是"全能的 神". 而經文盒內的聖經卷軸正是聽命頌的第一與第二部分, 申命記6:4~9與11:13~21.

當猶太人進出門戶時, 會以手碰觸經文盒並親吻手, 表達對 神話語的愛慕, 同時也是對人的一個提醒, 不論居家或是外出, 都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 神並事奉祂, 要將 神的律法牢記在心, 隨時隨地講論並教導律法給兒女, 並在一切事上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神的話語是我們腳前的燈, 路上的光, 神當日吩咐約書亞的話, 也同樣適用在今日的基督徒身上, "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哪裡去,都可以順利。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約書亞記1:7~8)


Image result for mezuzah
鑲在門框上的經文盒 (מְזוּזָה)

Image result for mezuzah scroll
經文盒內含的聖經經文 (申命記6:4~9與11:13~21)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他撤去、釘在十字架上

使徒保羅對歌羅西教會的話,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 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他撤去、釘在十字架上." (歌羅西書2:13~14) 常常被基督徒誤解, 認為保羅說律法已經被釘在十字架了. 其實不然.

要弄清楚保羅這段話的意思, 我們得先明白什麼是"字據". 這裏"字據"的希臘原文是χειρόγραφον ("cheirographon", certificate of indebtedness), 意思是"(手寫的)借據, 欠條". χειρόγραφον 指的是借貸者親手所寫下的借據或欠條.

而既然是人自己親手所寫, 就不會是"律例上所寫". 根據希臘原文, 這"字據"與"律例" (δόγμα, "dogma") 相關, 但不是"律例"本身, 可解釋為根據"律例"或法律的要求. 英文譯本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因此譯為 "by canceling the record of debt (借據) that stood against us with its legal demands (根據法律要求). This he set aside, nailing it to the cross." (歌羅西書2:14 ESV)

那麼, 什麼是與"律例"相關, 人所寫下的"字據"呢? 使徒保羅其實是指我們的犯罪記錄. 因為是我們自己犯罪, 所以這好比是我們親手所"寫下". 又因為我們犯罪是違背了 神的律法, 所以這"字據"與"律例"相關.

在聖經思想裏, 人所作的每一件事, 不論是好是壞, 都記錄在 神的"案卷"裏. 傳道書的最後說, "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傳道書12:14) 啟示錄也說, "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 (啟示錄20:11~12, 15) 神的"案卷"記載了我們一切的犯罪記錄.

而聖經也形容人犯罪是欠了 神的債, 如主耶穌的比喻,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馬太福音18:23,27) 而主禱文也說,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馬太福音6:12)

因此, 使徒保羅是說, 神赦免了我們一切過犯, 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 不但如此, 祂又塗抹了我們 (根據律法要求) 的犯罪記錄, 把我們的犯罪記錄撤去, 釘在十字架上. 就如 神藉著先知耶利米的新約的應許, "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 (耶利米書31:34)

神是將我們的犯罪記錄釘在十字架上, 但祂並沒有將律法釘在十字架上.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聽命頌 (שְׁמַע, "Shema") 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禱告. 不但在會堂安息日崇拜的時候, 猶太人每天早晚禱告時也都會朗誦聽命頌. 聽命頌也是很多猶太小孩學會的第一個禱告. 聽命頌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申命記6:4~9)

在這段經文中, 包含了主耶穌所教導"第一要緊"的誡命, 祂說,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29~30), 這條誡命與"愛人如己"的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馬太福音22:39~40)

(有關最大的誡命的討論, 請參閱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一文)

此外,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 不但要把"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 (也就是律法) 記在心上並殷勤教導兒女, 又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8). 將律法"繫在手上"並"戴在額上", 可以用象徵的方式來理解, 表示不僅做事 (用手) 的時候要遵守 神的誡命, 並且腦海中 (額頭) 要常常思想 神的律法, 如詩人所說,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1:2).

不僅如此, 猶太人針對"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8) 的誡命, 後來發展出按照字面意義來遵守的方式, 他們將聖經經文放在兩個小盒子裏, 並將小盒子分別綁在手臂 (通常是左手臂) 和額頭上. 當然猶太人不是真的認為這樣就完全滿足了誡命的要求, 而是作為對配戴經文盒的人的提醒, 不論做什麼事, 都要常常以遵守 神的誡命為念.

經文盒的希伯來文名稱是תְפִילִין ("tefillin"), 意思是"禱告". 綁在額頭的經文盒外面鑲有希伯來文的שׁ字, 代表 神的名字 אֵל שַׁדַּי ("El Shadai", God Almighty), 意思是"全能的 神" (參創世記17:1), 而經文盒內存的經文包括四段提到"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的聖經經文, 除了前述的申命記6:4~9外, 還有出埃及記13:1~10, 出埃及記13:11~16, 以及申命記11:13~21. 雖然並沒有將整個摩西五經放入經文盒內, 但經文盒依然象徵整個 神的律法.

考古學家之前已經在昆蘭 (Qumrun) 附近 (發現死海古卷的地方) 發掘主耶穌時代的經文盒, 最近又在古代巴比倫地區發掘到更古老的經文盒, 年代推定為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時期, 證實他們當時已經發展出配戴經文盒的傳統. 主耶穌時代猶太人普遍配戴經文盒, 作為日常衣著的一部分, 就像他們按照聖經誡命穿戴衣裳繸子一般. 從患血漏婦人摸主耶穌衣裳繸子一事 (參馬太福音9:20~22), 我們確知主耶穌按照猶太人的習慣穿戴衣裳繸子 (請參閱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一文), 由此推斷主耶穌應該也配戴經文盒.

在福音書中也有關於經文盒的記載, 主耶穌指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馬太福音23:5) 這裏"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 指的是法利賽人故意配戴加大號尺寸經文盒的虛假敬虔行為. 然而主耶穌並沒有反對配戴經文盒.

如今經文盒已經不再是猶太人日常穿著的一部分, 然而敬虔的猶太人依然在晨禱的時候配戴經文盒, 維持著這可追溯到被擄巴比倫時期就已開始的古老神聖傳統. 以下是配戴經文盒之前的禱告, "我配戴經文盒, 是為了遵行我的創造主的誡命, 如經上所記, '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經文盒包含四段妥拉的經文, 證明耶和華 神是獨一的主. 我配戴經文盒在靠近心臟的手臂上, 一方面追想 神為我伸出祂大能的膀臂, 同時也引導我的心敬拜 神. 我配戴另一個經文盒在額頭上以提醒我自己, 將我的一切心思意念專注於事奉 神".

A set of Tefillin.jpg
經文盒 (תְפִילִין), 左邊的是綁在手臂的經文盒, 右邊是綁在額頭的經文盒 (旁邊有שׁ字)

配戴經文盒的示意圖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你們謹守日子、月分、節期、年分。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彌賽亞信徒 (Messianic Judaism) 最顯著的特色之一是守聖經的節期. 既然聖經節期是律法的一部分, 彌賽亞信徒遵行律法, 自然也會守聖經的節期, 諸如安息日, 逾越節, 五旬節, 住棚節等.

然而, 使徒保羅不是反對聖經節期, 而責備加拉太人說, "你們謹守日子、月分、節期、年分。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加拉太書4:10~11)? 若是不知道加拉太書的主要議題是割禮, 很容易會誤解保羅的話, 認為他反對聖經節期.

(關於加拉太書的主要議題是割禮的討論, 請參閱神就差遣他的兒子...且生在律法以下,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一文)

保羅並不反對聖經節期, 他雖然身為外邦人的使徒, 常常在外邦世界宣教, 還是儘量遵守聖經節期, 路加記載保羅趕往耶路撒冷過五旬節的事,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20:16) 如果連保羅自己都守節期, 他怎麼可能反對聖經節期?

保羅不但遵守聖經節期, 他也教導聖經節期. 例如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守逾越節以及逾越節的屬靈意義,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既然如此, 為什麼保羅會說, "你們謹守日子、月分、節期、年分。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加拉太書4:10~11)? 首先我們要明白加拉太書的主要議題是割禮. 也就是有人教導外邦信徒要受割禮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保羅稱這為"別的福音" (加拉太書1:6).

保羅堅決反對外邦人需要成為猶太人才能得救的說法, 因為福音是為著所有的人, 不只是猶太人, 也是為著外邦人.所以當保羅說, "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 (加拉太書4:11) 是由於這些外邦信徒守節的原因, 是他們相信要成為猶太人, 學猶太人的樣式才能得救.

保羅沒有反對聖經節期 (他自己也守節期), 他甚至教導聖經節期. 然而他也體諒外邦信徒的處境, 沒有勉強他們一定要守節,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當時很多外邦信徒是奴隸, 事事要聽主人的吩咐, 根本不可能守節.

而這也和耶路撒冷大會使徒和長老的決議一致. 耶路撒冷大會的起因是割禮,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使徒行傳15:1) , "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辯論已經多了..." (使徒行傳15:5~7) 這裏的"辯論"是使徒和長老間的辯論, 顯示使徒和長老中, 不乏有認為外邦信徒必須成為猶太人才能得救的聲音.

然而他們最後的決議是外邦人不用行割禮才能得救,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傳15:19~20) 另一方面, 他們也鼓勵外邦信徒儘量遵行律法,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使徒行傳15:21)

若是不清楚加拉太書的中心議題是割禮, 的確很容易誤解保羅的話為反對律法與反對聖經節期. 或許有人懷疑割禮怎會是加拉太書的主題, 耶路撒冷大會不是都已經決議外邦信徒不用行割禮了嗎? 為什麼保羅還須要在書信中一再強調? 難道外邦教會還是有很多人相信要行割禮才能得救?

(再次提醒, 關於加拉太書的主要議題是割禮的討論, 請參閱神就差遣他的兒子...且生在律法以下, 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一文)

當時割禮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遠遠超過我們今天的認知. 早期基督徒的文獻顯示, 外邦信徒行割禮, 一直持續到主後四五百年的時候. 早期教父如俄利根 (Origen), 游斯丁 (Justin), 依格內修斯 (Ignatius) 常常在書信中大聲疾呼他們教會的外邦信徒不要行割禮.

如今割禮對我們而言早已不是問題, 我們的問題是誤解保羅的話, 以為律法和聖經節期都被廢除了. 聖經節期是 神所定規祂和祂的兒女約會的日子, 我們不是靠守聖經節期成為 神的兒女, 而是因為我們已經是 神的兒女, 所以我們守聖經節期, 與我們的天父相會.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 神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Devarim "話", 申命記 Deuteronomy 1:1~3:22 的讀經心得)

申命記的開頭提到"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說..." (申命記1:5). 如果您常讀筆者的部落格, 您當已經明白"律法"的希伯來原文תּוֹרָה ("Torah", "妥拉"), 意思其實是"教導, 訓誨" (teaching, instruction). 申命記是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 重述 神的教導與訓誨.

而在這教導的開始, 摩西回顧以色列人過去經歷的四個歷史事件, 分別是選立官長, 十個探子報惡信, 神吩咐避免與以東人和摩押亞捫人交戰, 以及戰勝希實本王西宏與巴珊王噩. 從出埃及到預備進迦南的四十年間, 以色列人當中發生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 為什麼摩西只回顧這四件事呢? 而既然是教導, 摩西當然不可能隨機選擇其中一些事件, 他是用這四件事來教導以色列人某些事情, 但那又是什麼事呢?

答案似乎在本週經文的結尾, 摩西勉勵約書亞的話, "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3:22).

首先, 摩西提到選立官長的事. 摩西五經中提到兩次選立官長, 一次是在出埃及記18章, 摩西聽從葉忒羅的建議從百姓中選立官長, 另一次是在民數記11章, 百姓哭號沒有肉喫, 結果摩西向 神抱怨負擔太重, 神因此讓摩西在以色列人中選立70位長老.

從申命記1章的上下文來看, 摩西此處指的應該是民數記11章的選立長老. 固然當初選立長老的起因是以色列人哭號, 然而摩西之所以會覺得負擔太重, 也是因為 神大大賜福給以色列人, 使他們生養眾多, 多到遠超過摩西的負荷, 如摩西所說, "管理你們的重任、我獨自擔當不起。耶和華你們的 神使你們多起來、看哪、你們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樣多惟願耶和華你們列祖的 神、使你們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應許你們的話、賜福與你們。" (申命記1:9~11) 因此, 相對於他們將要面對的迦南人, 以色列人不是弱小的民, 而是蒙 神賜福的強盛民族.

其次摩西回顧民數記13章十個探子報惡信的事. 摩西一方面教訓百姓, 他們之所以在曠野飄流, 是因著他們的不信, 但另一方面, 他也提醒他們, "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 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 (申命記1:30) 耶和華是以色列的 神, 祂必要為他們爭戰.

摩西接著回顧 神要以色列人避開以東與摩押, 亞捫的事. 以東人是雅各的哥哥以掃的後代, 而摩押亞捫人是亞伯拉罕的姪兒羅得的後代. 神說, "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連腳掌可踏之處、我都不給你們、因我已將西珥山賜給以掃為業...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申命記2:5,9,19)

神命定將西珥山和亞珥賜給以東人和摩押亞捫人為業. 雖然西珥山和亞珥先前為以米人和何利人所有, 但以東人和摩押與亞捫人分別將以米人和何利人趕走 (參申命記2:9~12), 得地為業, "就如以色列在耶和華賜給他為業之地所行的一樣" (申命記2:12). 而如果連不是 神子民的以東人和摩押與亞捫人都能因著 神的命定而得地為業, 更何況是 神的子民以色列人?

最後, 摩西回顧以色列人戰勝亞摩利人的二王希實本王西宏與巴珊王噩的事. 雖然這兩個亞摩利王都極其強盛, "城都有堅固的高牆、有門有閂" (申命記3:5), 甚至巴珊王噩是巨人族的後代 (利乏音人), "他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都是以人肘為度" (申命記3:11), 然而"耶和華我們的 神、將他交給我們、我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並他的眾民都擊殺了" (申命記2:33) 如果 神過去能使以色列人戰勝強盛的希實本王西宏與巴珊王噩, 神未來也必能使他們戰勝迦南人.

因此在申命記的開始, 摩西教導以色列百姓, 他們是蒙 神賜福的強大民族, 神要為他們爭戰, 使他們能戰勝迦南人, 就如他們過去戰勝希實本王西宏與巴珊王噩一般, 而以色列人必要得迦南地為業, 正如同以東人與摩押亞捫人得地為業一般. 摩西藉著回顧過去, 鼓舞以色列人的信心與勇氣.

摩西最後勉勵約書亞的話, "你不要怕他們、因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3:22) 不只是對約書亞說的, 同時也是對著以色列全會眾說的, 要信靠 神並要剛強壯膽. 在進入迦南地得地為業的前夕, 面對即將來臨的爭戰, 這恐怕是以色列人最需要的. 而我想這也是我們走天路的人所需要的, 雖然面對未知的將來, 但我們常常回顧過去, 看到 神的信實與看顧, 我們的信心就得著鼓舞, 繼續走在 神為我們命定的道路上.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保羅 - 拿細耳人?


(請參閱保羅的受審一文)

雖然主耶穌不說希臘話, 基督教傳統上解釋新約聖經時仍然偏重希臘文解經, 基督教傳統的繪畫也往往將使徒保羅描繪成一個希臘哲學家的形象, 彷彿使徒保羅不再是猶太人, 而搖身一變為希臘人一般.

Image result for apostle paul

然而事實是保羅雖然相信主耶穌, 成為基督徒, 甚至是外邦人的使徒, 他依然是猶太人, 也依然是法利賽人. 保羅是被主耶穌差遣到外邦世界傳福音的猶太拉比.



根據使徒行傳21章, 保羅之所以在耶路撒冷被捕, 是因為他被人誤會帶外邦人進入聖殿. 然而他進聖殿的目的, 是為了還拿細耳人的願.

拿細耳人的條例記載在民數記6章, "無論男女許了特別的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要離俗歸耶和華.他就要遠離清酒、濃酒、也不可喝甚麼清酒濃酒作的醋、不可喝甚麼葡萄汁、也不可喫鮮葡萄和乾葡萄。在一切離俗的日子、凡葡萄樹上結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喫。在他一切許願離俗的日子、不可用剃頭刀剃頭、要由髮綹長長了、他要聖潔、直到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滿了。在他離俗歸耶和華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屍...在他一切離俗的日子、是歸耶和華為聖。" (民數記6:2~6, 8)

在 神面前許願作拿細耳人, "離俗歸耶和華", 可以是幾天, 幾個星期, 幾個月, 甚至幾年. 在這段期間, 人"要遠離清酒、濃酒、也不可喝甚麼清酒濃酒作的醋、不可喝甚麼葡萄汁、也不可喫鮮葡萄和乾葡萄", 意味著遠離一切世俗的享樂, 專心親近 神.

等到日期滿了, "人要領他到會幕門口.他要將供物奉給耶和華、就是一隻沒有殘疾一歲的公羊羔、作燔祭、一隻沒有殘疾一歲的母羊羔、作贖罪祭、和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綿羊、作平安祭、並一筐子無酵調油的細麵餅、與抹油的無酵薄餅、並同獻的素祭、和奠祭。祭司要在耶和華面前獻那人的贖罪祭、和燔祭.也要把那隻公羊、和那筐無酵餅、獻給耶和華作平安祭.又要將同獻的素祭和奠祭獻上。拿細耳人要在會幕門口剃離俗的頭、把離俗頭上的髮、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民數記6:13~18)

拿細耳人還願的時候, 不但要剃頭, 還要獻上包括公羊羔, 母羊羔, 和公綿羊在內的祭牲. 拿細耳人還願的代價是極其昂貴的. 這是為什麼雅各讓保羅替其他四個同樣許了拿細耳人之願的人償付還願的龐大費用, 以證明保羅自己是"遵行律法"的, "你就照著我們的話行罷、我們這裡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這樣、眾人就可知道、先前所聽見你的事都是虛的.並可知道、你自己為人、循規蹈矩、遵行律法" (使徒行傳21:23~24).

怎麼知道使徒保羅許了拿細耳人之願呢? 拿細耳人還願的時候要"在會幕門口剃離俗的頭、把離俗頭上的髮、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民數記6:18). "離俗頭上的髮"要燒在祭壇上獻給 神. 頭髮的長度象徵拿細耳人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 雖然聖經沒有明文記載, 但按照猶太傳統, 人許下拿細耳人之願的當時也會剃頭. 如此拿細耳人還願時的頭髮長度, 就實在代表著他離俗的日子長短. 而路加記載著, "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 (使徒行傳18:18) 因此我們可以確知保羅的確許了拿細耳人之願.

律法中的拿細耳人之願, 完全是自願的. 保羅許拿細耳人的願, 表明了他並沒有反對律法, 說律法已經廢除了, 反之, 保羅本人依然謹守遵行律法, 而他也教導外邦信徒遵行律法, "受割禮算不得甚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麼、只要守 神的誡命就是了" (哥林多前書7:19) 保羅反對的不是律法, 而是認為人要靠遵行律法才能得救的說法,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使徒行傳2:8~9).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毘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Matot/Masei "支派/旅程", 民數記 Numbers 30:1~36:13 的讀經心得)

民數記31章, 以色列人照 神的命令攻擊米甸, "擄了米甸人的婦女孩子、並將他們的牲畜、羊群、和所有的財物都奪了來、當作擄物" (民數記31:9), 但摩西對得勝回來的以色列人發怒說, "你們要存留這一切婦女的活命麼?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毘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所以你們要把一切的男孩、和所有已嫁的女子、都殺了" (民數記31:15~17)

很多弟兄姊妹讀到這段經文, 往往覺得 神太殘忍了. 舊約聖經裡面的 神, 似乎不是那位慈愛的天父, 而更是嚴厲無情的暴君. 的確, 若是用當今的標準來衡量當時的以色列人, 毫無疑問他們是野蠻而殘酷的. 然而我們現在的時代和以色列人當時遠遠不同, 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用現今的尺度來衡量舊約時代的社會, 其實不是很恰當. 隨著時代的變遷, 每個社會都有其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範, 是當時的人認為天經地義的.

這並不是說, 所有的價值標準都是相對的. 在不同歷史文化的演變中, 存在著 神永恆不變的旨意. 首先, 摩西說道,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毘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 (民數記31:16) 米甸與摩押女子刻意引誘以色列人行淫亂與拜偶像. 神痛惡罪惡, 犯罪的人固然得罪了 神, 而使人犯罪的人更是加倍得罪了 神. 更何況米甸與摩押女子引誘犯罪的不是別人, 而是 神的子民. 神愛祂的子民, 任何破壞 神和祂子民關係的人, 事, 物都是 神深惡痛絕的. 主耶穌說, "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馬太福音18:6)

其次, 神痛恨淫亂! 以色列人行淫, 他們當中"遭瘟疫死的、有二萬四千人" (民數記25:9) 米甸與摩押女子引誘以色列人行淫, 摩西吩咐把她們"都殺了". 為什麼 神如此痛恨淫亂呢? 因為淫亂毀壞一切的關係.

淫亂毀壞人與人的關係. 除了夫妻關係之外, 流便與雅各的妾辟拉行淫, 毀壞了父子關係, 流便也因而失去了長子的名分. 大衛的兒子暗嫩與妹妹他瑪行淫, 毀壞了兄妹關係, 暗嫩後來也被他瑪的親哥哥押沙龍所殺. 大衛自己與拔示巴行淫, 種下他家庭禍患不斷的遠因.

淫亂也毀壞人與 神的關係. 大衛本是合 神心意的人, 但當他犯淫亂時, 他事實上是選擇與 神為敵, 因此 神也與他為敵, 神說 "你既藐視我...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 (撒母耳記下12:10~11)

最後, 淫亂也毀壞人與自己的關係. 使徒保羅說, "你們要逃避淫行。人所犯的、無論甚麼罪、都在身子以外.惟有行淫的、是得罪自己的身子。" (哥林多前書6:18)

聖經中多處提到禁止淫亂的誡命. 十誡的第七條誡命是"不可姦淫" (出埃及記20:14), 箴言也警告, "與婦人行的、便是無知、行這事的、必喪掉生命" (箴言6:32), 利未記18章更是禁戒一切的淫亂. 當福音傳到外邦世界時, 耶路撒冷教會的使徒和長老為外邦信徒所訂的最低標準"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 (使徒行傳15:28~29). 此外, 保羅在書信中也多次勸戒門徒要避免淫亂, "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有貪心的、在基督和 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 (以弗所書5:5)

主耶穌形容祂當時的世代是"邪惡淫亂的世代" (馬太福音12:39). 如果主耶穌的時代在 神眼中都已經是淫亂的世代, 那麼我們今日的光景在 神眼中會是何等的嚴重? 神的審判就在眼前了! 今天色情大量充斥在Internet和傳播媒體, 沉迷其中的年輕人看過不堪入目的女性圖片與影像, 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所羅門王一生中所看過的女人! 如果連智慧的所羅門王都無法倖免, 更何況是其他人? 所羅門王貪戀美色, 以致離棄 神, 隨從他的外邦妃子拜偶像, 最後導致王國的分裂. 淫亂的代價是極其慘重的.

使徒保羅在離世以前勸告提摩太,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提摩太後書2:22) 如果連提摩太都需要逃避淫亂,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如往年一樣, 兒子今年依然參加聖經小蜜蜂比賽 (National Bible Bee Contest). 如往年一樣, 我還是擔任參賽孩子們的老師, 每週給他們上課. 今年聖經小蜜蜂初賽的範圍是約翰福音13到15章, 基本上是去年的延續 (約翰福音1~12章).

如往年一樣, 孩子們依然認真研讀聖經, 參考聖經註釋, 甚至研究關鍵字的希臘原文, 藉以更加明白聖經的意思. 我一方面很高興他們對聖經有如此的熱情, 另一方面有時也會提醒他們在解經上要避免"過度應用"希臘文. 畢竟, 主耶穌不說希臘文. 過度應用的結果, 很可能將原來沒有的意思"放到主耶穌的口裡".

舉例來說, 約翰福音14章中有兩個希臘字都翻譯為"知道" (know): οἴδα ("oida") 與γινώσκω ("ginosko"). 同樣作為"知道", οἴδα 偏重經驗上"察覺, 感知"的涵義, 而γινώσκω 則偏重理智上"理解"的涵義. 然而這兩個字基本上還是同義字, 過度強調它們之間細微的差異, 有可能扭曲了經文的意思. 特別是主耶穌說的是希伯來文, 而在希伯來文裡"知道"通常是同一個字ידע.

除此之外, 希臘文的"知道"與希伯來文的"知道"雖然都是認識的意思, 但也有不同之處. 希臘文的"知道", 強調理智上的認識與理解, 藉以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觀念. 這也是為什麼希臘文的"知識" γνώσις ("gnosis") 是從偏重理性認知的"知道" γινώσκω 衍生而來.

另一方面, 希伯來文的"知道", 卻是著重在認知者與認知對象彼此之間的關係. 比方說, 一個人知道 神, 意味這個人與 神有關係, 他在生活中常常親近 神, 向 神禱告, 與 神同行, 聽 神的話, 遵行 神的旨意與誡命.

主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 (馬太福音7:21~23) 主耶穌說"認識你們", 指的是和這些人沒有關係.

基督徒研究聖經, 往往將焦點放在理性認知上, 著重在新約與舊約的不同, 律法與恩典的不同, 聖父與聖子的不同. 我們可能在腦海中對 神形成一個清晰的觀念, 也能建構出一套"合聖經"的神學信念. 然而相信這些觀念或是神學信念真的就是信仰嗎? 還是我們的信仰應該放在經歷 神, 與 神建立關係上呢?

當主耶穌的門徒認識主耶穌是 神的兒子, 他們並沒有追問聖父和聖子有什麼分別, 祂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到底如何. 反之, 十二使徒之一的腓力對主耶穌說, "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 (約翰福音14:8) 門徒在意的是他們能否經驗到 神. 對此主耶穌的回答是"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約翰福音14:9)

主耶穌告訴我們, 當我們注視祂的時候, 我們其實也是注視著天父. 我們常常將新約裡主耶穌的救恩與舊約中 神的律法作強烈的對比, 彷彿主耶穌和天父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一般. 然而主耶穌卻是說, "我與父原為一" (約翰福音10:30), 又說,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 (約翰福音14:10)  同一位 神, 不但有赦罪的恩典, 也吩咐祂的子民遵行誡命, 過聖潔的生活. 主耶穌的話也提醒我們, 與其將注意力放在聖父與聖子的不同之處, 我們應該將焦點放在祂和天父相同的部份, 因為祂和天父是合一的.

"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 (約翰福音14:11), 若是我們不能從主耶穌的身上, 看見耶和華 - 這位亞伯拉罕的 神, 以撒的 神, 雅各的 神, 我們大概還沒有照著主耶穌的話來"認識" 神. 若是我們只是從神學理念來認識 神, 我們大概還沒有真正認識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