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35:1~38:20 他招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出埃及記35:1~38:20 他招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Ruk7,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出埃及記 Exodus 35:1~38:20 的讀經心得) 

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作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一切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作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作工。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作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5:29; 36:1~2, 5)

當摩西告訴以色列百姓要為 神建造聖所時, 他們無論男女, 都甘心樂意地奉獻各樣材料, 為會幕的建造盡心盡力. 結果, 百姓所帶來的材料不僅足夠, 甚至 "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6:5). 此外, 凡是蒙 神賜智慧聰明的人, 也都主動前來參與建造工程, 完成 神所吩咐的一切工. 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 神的百姓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在新約聖經裡, 使徒保羅進一步教導我們, 我們這些信基督耶穌的人就是 神的居所. 他說, "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 (哥林多後書6:16). 這裡 "殿" 的希臘原文 ναός (naós), 指的是一座完整的聖殿, 而非許多獨立的殿堂. 換句話說, 所有基督徒的集合體乃是一個聖殿 - 一個 神的居所.

保羅在以弗所書也強調: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19~22).

就像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今日我們基督徒也應當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舊約時代 神的居所是會幕和後來的聖殿, 新約時代 神的居所是基督的身體 - 所有相信基督耶穌的人的集合體. 

就像以色列百姓奉獻各樣不同的材料, 有智慧聰明做工的也各自做 神所吩咐他們的工, 彼此配搭, 將會幕建立起來; 同樣地, 我們基督徒也應當奉獻支持各樣的 神國事工, 並且發揮各自的恩賜才幹做 神呼召我們所做的聖工, 彼此配搭, 讓基督的身體越發長大成熟,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4:15~16)


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神的建造與人的甘心樂意

Ruk7,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出埃及記 Exodus 35:1~38:20 的讀經心得)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耶和華已經題他的名召他、又以 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出埃及記35:30~31) 

神呼召比撒列負責建造會幕的重責大任. 儘管比撒列有著其他幫手, 然而從聖經的描述來看, 彷彿是比撒列一人建造了整個會幕,  "這幔子是比撒列用撚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製造的、並用巧匠的手工繡上基路伯" (出埃及記36:8), "他 (比撒列) 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作為帳幕以上的罩棚" (出埃及記36:14), "他 (比撒列) 用皂莢木作帳幕的豎板" (出埃及記36:20), "比撒列用皂莢木作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出埃及記37:1), "他 (比撒列) 用皂莢木作一張桌子、長二肘、寬一肘、高一肘半" (出埃及記37:10), "他 (比撒列) 用精金作一個燈臺、這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是接連一塊錘出來的" (出埃及記37:17), "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都是猶大支派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作的" (出埃及記38:22).

但比撒列之所以能夠建造會幕, 根本原因還是出於 神, 因為 "耶和華..以 神的靈充滿了他" (出埃及記35:30~31). 這裡 "神的靈" 的希伯來原文是 רוּחַ אֱלֹהִים ("Ruach Elohim", Spirit of God), 其實也就是聖靈. 換句話說, 要不是 神以聖靈充滿了比撒列, 使他有了從 神而來的智慧, 聰明, 知識, 比撒列就根本無法勝任建造會幕的重責大任. 因此與其說是比撒列建造了會幕, 不如說實際上是聖靈建造了會幕.

會幕是舊約的聖所. 聖靈不但是舊約聖所的建造者, 同時也是新約聖所的建造者. 在新約裡, 神以我們為聖所 - 神的居所. 神如何以我們為祂的居所呢? 透過聖靈的內住, 我們得以成為 神的居所 - 新約的聖所,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 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 (哥林多前書6:19). 既然因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 我們才得以成為新約的聖所, 因此我們可以說, 是聖靈建造了我們成為新約的聖所.

另一方面, 儘管 神 (聖靈) 是聖所實際上的建造者, 但 神要求祂的百姓甘心樂意的配搭, 一同來建造聖所. 在建造舊約的聖所 - 會幕時, 神吩咐摩西說, "你告訴以色列人當為我送禮物來、凡甘心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2, 8), 於是 "以色列全會眾..凡心裡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作會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 (出埃及記35:20~21).

就像 神建造舊約的聖所需要以色列人甘心樂意地配搭, 同樣地 神建造我們成為新約的聖所也需要我們甘心樂意地配搭. 我們如何甘心樂意地與 神配搭, 讓 神建造我們成為新約的聖所呢? 很簡單, 我們在凡事上都 "當順著聖靈而行" (加拉太書5:16), 讓聖靈在我們身上自由地運行, 做成祂聖所的工.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神的雲彩 (出埃及記35:1~40:38 他招聚/記錄)

播客連結

出埃及記結束在摩西立起會幕, "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35).

在這兩節經文中, "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這句話出現了兩次. 塔木德時期的拉比們說, 妥拉的一字一句都是有意義的, 不會無緣無故重複任何字句.  "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這句話之所以出現了兩次, 是因為它是整個出埃及記的高潮. 此外, "雲彩" 這個詞出現了五次, 在出埃及記最後五節經文中每節經文各出現一次. 我們因此可以了解雲彩在出埃及記的主要地位 - 雲彩彰顯了 神的榮耀和 神的同在.

在出埃及記的大部分敘事中, 神的雲彩一直伴隨著以色列.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 雲彩第一次出現, "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 (出埃及記13:21~22). 毫無疑問, 雲柱火柱不是不同的兩根柱子, 而是同一根柱子, 白天提供遮蓋, 晚上提供光明. 這朵發光的雲彩標誌著耶和華自己的同在, "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 (出埃及記13:21), 以及 神的使者, "在以色列營前行走 神的使者、轉到他們後邊去、雲柱也從他們前邊轉到他們後邊立住" (出埃及記14:19). 從那時候開始,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旅程中始終都跟隨著這朵雲彩. 在出埃及記的最後一節, 覆蓋著會幕的 神的雲彩同樣被描述為白天是雲彩, 晚上是火, "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 (出埃及記40:38).

神的榮光第二次在雲中出現是在以色列人過紅海後不久, 因著以色列人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摩西對亞倫說、你告訴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就近耶和華面前、因為他已經聽見你們的怨言了。亞倫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話的時候、他們向曠野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中顯現" (出埃及記16:2, 9~10).

神的榮光第三次在雲中出現是最引人注目的. 一朵雲彩在所有以色列人的注視下降到西乃山頂,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 (出埃及記19:16). 當 "密雲" 出現在西乃山上時,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 (出埃及記19:21). 以色列人順服 神的吩咐, 在摩西與 神交談時遠遠地站著. 像雲柱火柱一樣, 這是一朵發光的雲彩, 也有火在其中, 並且是 神榮耀的彰顯, "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雲彩遮蓋山六天..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 (出埃及記24:15~17).

神的榮光第四次在雲中出現是在會幕立起的時候, , "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35). 類似地, 當所羅門王為 神所建造的聖殿完工時, "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列王紀上8:10~11).

雲彩在彌賽亞的日子再次出現. 正如摩西登上西乃山時帶著約書亞, 耶穌也帶著祂最親近的門徒彼得, 雅各, 約翰上了 "高山"  (馬太福音17:1). 當摩西從西乃山下來時, 他的臉面因與 神說話而發光, 以色列人都害怕靠近他 (出埃及記34:29~30). 當耶穌上了高山, 祂自己 "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馬太福音17:2). 接著摩西和以利亞出現, 並與耶穌交談. 彼得建議為他們搭三座棚, 但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 "因為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們非常害怕" (馬可福音9:6).

彼得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 (馬太福音17:5). 神的雲彩遮蓋使徒, 並且 神的榮光在雲中出現. 不但如此, 有聲音從雲彩中傳出, 正如當初 神在西乃山的密雲當中對摩西和以色列人說話. 然而這一次的話語和過去是不同的. 神在過去已經頒布了十誡, 並且已經給了以色列人完整的妥拉, 因此現在祂只補充一點,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 (馬太福音17:5).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聖靈的充滿與澆灌 (出埃及記35:1~38:20 他招聚)

播客連結

1906年, 猶太裔的保加利亞皇室御用雕塑家鮑里斯·沙茨 (Boris Schatz) 帶著他的6位猶太學生回歸當時尚未建國的以色列地, 成立了第一所藝術學校. 鮑里斯·沙茨 (Boris Schatz) 的夢想是藉著這所學校能讓以色列猶太人的文化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短短五年之內, 學生人數就激增到460人. 時至今日, 這所學校已經成為以色列首屈一指的藝術學院. 這所學校的名稱是什麼呢? 是鮑里斯·沙茨 (Boris Schatz) 藝術學院嗎? 不是. 這所學校是以妥拉裡面最偉大的巧匠來命名, 那位負責建造會幕和各樣聖物的比撒列. 這所學校的名稱是 "比撒列藝術設計學院".

為什麼鮑里斯·沙茨 (Boris Schatz) 要以比撒列來命名學校? 或許他是因為比撒列有著巧奪天工的技藝, 能完成無比艱鉅的會幕聖工. 然而妥拉卻凸顯了比撒列之所以 "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出埃及記31:3), 是因為 神的靈充滿了他. 為了使比撒列能勝任建造會幕的工, 神將祂的靈充滿比撒列, 甚至超過了妥拉當中的任何一個人. 

出埃及記兩次描述比撒列被 神的靈充滿: "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出埃及記31:2~3), "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耶和華已經題他的名召他、又以 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出埃及記35:30~31).

在妥拉中,  除了比撒列被 神的靈充滿外, 也有另一些人被 神的靈充滿, 例如約書亞, "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 (民數記27:18), "嫩的兒子約書亞、因為摩西曾按手在他頭上、就被智慧的靈充滿、以色列人便聽從他、照著耶和華吩咐摩西的行了" (申命記34:9). 約書亞同樣被 神的靈充滿, 但比撒列似乎更進一步, 不但 "神的靈充滿了他", 並且 "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古代猶太拉比的出埃及記註釋如此解釋說, 摩西登上西乃山不只上了山頂, 更是到了天上. 在那裏摩西看到天上的會幕. 神指示摩西, 要照著天上會幕的樣式來建造地上的會幕, 祂說, "要謹慎作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 (出埃及記25:40). 摩西以為他自己將要親自動手建造會幕, 畢竟他是唯一一個看到天上會幕的人. 神卻告訴摩西, 摩西就好比王一樣, 而王都不是親自動手的, 而是發號施令由他人來完成. 但誰能勝任如此的重責大任呢? 神告訴摩西, "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 (出埃及記31:2).

比撒列不過是一個工匠, 為什麼妥拉要花費如此多的篇幅來敍述 神呼召比撒列? 為什麼 神要以祂的靈充滿比撒列, 甚至超過了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 這是因為建造會幕重演了 神創造天地, 而 神揀選了比撒列來完成這個堪比創造的無與倫比的聖工. 當 神宣告祂的揀選時, 祂不是說,  "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現在題他的名召他", 而是說, "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 (出埃及記31:2). 這裡的希伯來原文文法上是完成式, 似乎暗示 神從太初, 從亙古, 就已經題名呼召比撒列. 或許, 神在創造天地時就已經題名呼召了比撒列?

起初 神創造天地時,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2). 如今當 神吩咐以色列人建造會幕時, 神的靈充滿了比撒列, 使他能勝任建造會幕的工.

另一方面, 古代猶太拉比認為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2) 也預表了彌賽亞將要被 神的靈充滿, 正如先知以賽亞說, "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以賽亞書11:2). 並且當彌賽亞來臨時, 神的靈也要澆灌在彌賽亞的百姓, 也就是凡跟隨彌賽亞的人身上, 正如 神說,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約珥書2:28~29). 就像當初 神為了建造會幕, 祂以祂的靈充滿比撒列; 照樣在末世 神為了在地上建立 神的國度, 祂將祂的靈澆灌在彌賽亞的百姓身上.

除此以外還有很特別的一點, 就是 神不但題名呼召出身自最大的支派 - 猶大支派的比撒列, 同時祂也題名呼召出身自最小的支派 - 但支派的亞何利亞伯, 神說, "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他同工、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作我一切所吩咐的" (出埃及記31:6).

古代猶太拉比如此解釋這一點: 神說, 讓但支派與猶大支派同工, 以免有人自高自大, 藐視別人. 因為從至大的到最卑微的, 在 神眼中都是同等的. 比撒列來自最大的猶大支派, 亞何利亞伯來自最小的但支派, 但 神卻將二人相提並論. 拉比哈尼拿 (Rabbi Hanina) 說, 至大的和至小的都是平等的, 至大的不可藐視至小的.

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兩人因此也預表著彌賽亞的百姓: 彌賽亞的百姓將不再有大小的分別. 因為他們不論大小, 在 神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都要領受聖靈的澆灌,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哥林多前書12:7).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出埃及記35:1~40:38 "他招聚/記錄" 妥拉焦點: 安息日是為了安息, 喜樂與歡慶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安息日的誡命多次出現於妥拉. 在創世記裡, 妥拉告訴我們安息日的由來: 神用六日創造天地萬物後, “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2:2~3). 

十誡裡包括 神直接了當的命令,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 並且加上安息日不可作工的指示, “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8~9). 

在妥拉裡, 神一而再, 再而三, 不厭其煩地提醒祂的子民守安息日, 這是為什麼安息日的誡命再次出現在本週妥拉經文的開頭,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1~3).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會眾的目的是為了指示他們建造會幕. 他吩咐百姓要為會幕的建造獻上諸如金, 銀, 銅, 各樣寶石, 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等禮物, 並且奉獻他們的時間與恩賜在建造會幕的工上. 然而他首先必須提醒他們: 六日要作工, 但第七日 “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 沒有任何事比守安息日更為重要, 甚至連建造會幕的聖工也不例外.

幾個世紀後, 先知以賽亞稱安息日為 “可喜樂的” (以賽亞書58:13). 主後三世紀的拉比希亞·本·阿爸 (Rabbi Hiyya ben Abba) 也如此教導門徒說, 神賜下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喜樂. 在安息日要喜樂成了猶太人的共識. 問題是, 如果安息日的目的是為了喜樂, 為什麼妥拉要特別禁止在安息日作工? 更進一步說, 猶太傳統如何定義 “作工”? 有沒有哪些事情對某些人來說是 “作工”, 對其他人來說卻是 “可喜樂的”?

妥拉重複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多達12次, 包括諸如在安息日不可生火 (出埃及記35:3), 不可用火烹飪 (出埃及記16:23), 不可外出收集食物 (出埃及記16:29), 不可從事農耕 (出埃及記34:21), 不可外出撿柴 (民數記15:32~36) 等等. 然而儘管妥拉列舉許多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但妥拉並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是 “作工”.

為了避免猶太人自由心證, 自行決定什麼事是 “作工”, 古代猶太拉比給出 “作工” 的定義. 他們從研讀妥拉當中, 特別是關於建造會幕的經文, 找出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既然摩西一方面吩咐以色列百姓建造會幕, 另一方面又吩咐他們在安息日不可作工, 拉比們因此假設所有直接間接牽涉到建造會幕的工都是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由拉比猶大·哈拿西 (Rabbi Judah Ha-Nasi) 所編輯的最早書寫下來的口傳妥拉的結集 <<米示拿>> (Mishnah) 詳細列舉並解釋這39類在安息日不可作的工, 包括諸如: 播種, 耕耘, 收割, 踹穀, 篩穀, 磨麵粉, 篩麵粉, 擀麵, 烘烤, 剪羊毛, 漂白羊毛, 染羊毛, 紡織, 打獵, 處理獵物, 寫字, 塗抹, 建築, 拆毀, 生火, 滅火, 敲打, 運輸等等 (米示拿 安息日篇 Mishnah Shabbat 7:2). 眾所周知, 猶太傳統非常嚴肅地看待在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議題. 但如果安息日不可作工, 那麼猶太人在安息日要 “作” 什麼呢?

古代拉比想像 神與妥拉之間有一段對話: 神創造天地並將以色列人民安置在他們的土地上後, 妥拉向 神抱怨說, “神啊, 當以色列人一週中的每一天都忙於自己的工作時, 我該怎麼辦”? 神回答說, “我賜給他們安息日, 他們會在安息日那一天獻身於學習妥拉” (出埃及記大註釋書 Exodus Rabbah). 換句話說, 對於古代拉比而言, 安息日是反省回顧一週生活和學習妥拉的重要時刻. 每週研讀妥拉使一個人能夠從 神的觀點來看待他目前所面臨的生活上的問題和道德上的挑戰. 在安息日放下一切工作而專心研究妥拉讓人從妥拉所蘊含的聖經智慧受益, 並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此外, 猶太傳統也歡慶安息日為 “得自由的日子”. 猶太人在每個安息日都會舉起裝滿葡萄酒的杯 (葡萄象徵 神的祝福), 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除了紀念安息日是 神的 “聖日” (創世記2:3), 同時也紀念 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使他們得著自由, 不再作埃及人的奴僕.

關於安息日是 “得自由的日子”, 拉比亞伯拉罕·約書亞·赫舍爾 (Rabbi Abraham Joshua Heschel) 評論說, “我們已經淪為工作的奴僕, 不是我們掌控工作, 而是工作掌控了我們...安息日是我們超脫科技文明的一天, 我們在安息日真正地活著, 因為我們在這一天不倚賴任何科技文明”. 在安息日歇了一切的工, 讓人得以進入拉比赫舍爾 (Heschel) 所說的 “時間的聖所”. 在安息日休息, 將其用作祈禱和學習, 分享彼此的友誼和家庭之愛, 使我們可以掌控時間, 而不是讓時間掌控我們.  拉比赫舍爾 (Heschel) 認為, 通過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我們可以贖回時間, 時間成為真正屬於我們的, 而我們也因此得著自由釋放. 歡慶安息日是我們宣告自由的方式.

拉比非尼哈·佩利 (Rabbi Pinchas Peli) 進一步延伸拉比赫舍爾 (Heschel) 的觀點, 他指出安息日的目的是提醒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一週工作六天, 在這六天中我們彼此競爭, 努力改變世界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欲望. 但當我們歡慶安息日為 “不作工的日子”, 安息日就提醒了我們, “生命真正的目的不是征服自然, 而是征服自我; 不是建設城市, 而是模塑靈魂; 不是建橋樑, 而是培養恩慈與善良; 不是要像鳥一樣飛翔或像魚一樣游泳, 而是要像個人在地上行走; 不是建立摩天大樓, 而是伸張憐憫和公義; 不是發展先進的科技文明, 而是..使我們的意志順服於 神的旨意”. 

最後, 拉比非尼哈·佩利 (Rabbi Pinchas Peli) 指出, 在安息日不作工是一種屬靈操練. 歡慶安息日不能偶然為之, 我們不能選擇只在有空的時候或是真的筋疲力盡沒有辦法工作時纔過安息日. 為了使安息日能真正影響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們必須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每週都歡慶安息日.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二 出埃及記和利未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wo: Exodus and Leviticus)

補充說明:

安息日有著她的獨特性與普世性. 一方面, 安息日是獨特的, 因為她是 神與以色列立約的記號, 神說,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遠的證據” (出埃及記31:16~17). 因此猶太人世世代代守安息日是他們對 神守約信實的表現.

另一方面, 安息日是普世的, 是 神給所有世人的禮物. 首先, 遠在有以色列人以前, 神在創世之初就將安息日分別為聖, “定為聖日” (創世記2:3). 此外, 神又藉著先知以賽亞曉諭世人說, “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必定將我從祂民中分別出來..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2~3, 6~7).

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安息日是 神給我們的時間表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5:1~40:38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結束了近兩個月的台灣之旅, 昨天全家才剛搭機返回美國, 今天晚上我們就要準備迎接這個星期安息日的到來.

過去兩個月中, 我們不但與家人和老朋友歡聚, 同時也認識了許多新朋友, 這次台灣之旅的收穫無疑是巨大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我們沒有辦法好好地過安息日. 當然, 我並不是說, 我們沒有過安息日, 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好好地過安息日.

為了避免誤會, 我必須澄清, 我們在台灣過的安息日, 仍然是相當美好的. 我們每個安息日下午都會與守安息日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 一同團契, 一同討論妥拉. 我們全家也盡量在星期五傍晚喫安息日晚餐.

既然如此, 那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其實不是抱怨, 而是真正嘗過安息日滋味的人, 會不斷渴望再次經歷安息日的甜美, 那一段與 神同在, 得著主裡安息的時刻. 就像大衛所說, "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詩篇34:8), 我也要說, "你們要嘗嘗安息日的滋味、便知道安息日是美善.過安息日的人有福了". 唯有經歷過安息日的人, 纔能真正明白主耶穌所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馬可福音2:27~28) 的意思. 安息日是 為人設立的, 目的是讓過安息日的人, 在這一天與"安息日的主" - 耶穌基督一同安息.

安息日不但是 神為人設立的, 同時也是 神給人的時間表. 當摩西第二次從西乃山下來, 告訴以色列人 神所吩咐一切製作會幕與聖物的工, 正如摩西說, "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 (出埃及記35:1). 摩西首先說的, 卻不是關乎建造會幕的事, 而是 神給人的時間表,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a).

不管建造會幕是何等神聖與要緊的事, 神還是首先吩咐以色列人定要遵循祂給他們的時間表,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a). 事實上, 建造會幕的確是非常神聖與要緊的事 (請參閱會幕是妥拉的中心, 主耶穌是福音的中心一文), 但不管再怎麼神聖與要緊的事, 都不能破壞 神的時間表, "...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5:2b). 而如果連 神的聖工都不能破壞 神的時間表, 那麼更何況是我們的日常工作? 我們豈不更應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a), 遵循 神給我們的時間表呢?

在大海之歌 (申命記32:1~43) 中, 摩西稱頌 神說, "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他的產業、本是雅各" (申命記32:8~9). 就像 神劃分空間的地業一般, 神也劃分時間的地業, "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 (出埃及記35:2a). 而就像以色列是屬 神的, 安息日也同樣是屬 神的, 並且是屬於所有 神的子民的. 凡是 神的百姓都應遵循祂給我們的時間表.

(請參閱安息日是 神給祂子民的證據一文)

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

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出埃及記 Exodus 35:1~38:20 的讀經心得)

摩西照 神的旨意, 吩咐以色列人奉獻禮物, 好用來建造會幕, "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 (出埃及記35:4~5), 結果"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6:5), 以色列人所奉獻的, 遠超過建造會幕所需用的, 並且"富富有餘", 以致"摩西傳命...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甚麼禮物來.這樣纔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 (出埃及記36:6).

為建造會幕而奉獻, 固然是 神命定的, 神說, "你告訴以色列人為我送禮物來..." (出埃及記25:2), 然而惟有甘心樂意奉獻的, 纔為 神所悅納, "甘心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 (出埃及記25:2). 結果以色列人不但甘心樂意, 甚至為 神大發熱心到了一個地步, 摩西必須阻止他們繼續拿禮物來!

以色列人為會幕甘心樂意的奉獻, 因此成了一個極美的例子. 不光是在奉獻上, 更是在遵行 神的每一條誡命上, 我們是否甘心樂意? 我們是否為 神大發熱心, 渴望遵行 神的誡命?

妥拉 (תּוֹרָה, "Torah", teaching/instruction) 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而不是律法的重擔. 妥拉中的誡命雖具有 神的權威, 是 神的百姓應當遵從的, 然而 神希望我們遵行誡命, 不是出於勉強, 而是出於甘心, 甚至是歡歡喜喜地遵行. 為什麼我們能夠甘心樂意歡歡喜喜地遵行誡命? 因為誡命是 神的心意, 而我們因著愛 神的緣故, 因此我們遵行誡命滿足 神的心意. 遵行誡命是我們與 神之間愛的關係的具體表達.

誡命的希伯來文是 מִצְוָה ("mitzvah", commandment), 除了包括所有妥拉明文定規的誡命外, 也包括一切的善事 (好事, good deed) - 在 神眼中看為美善的事, 因此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說, "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你都要遵行" (申命記6:18), 而使徒保羅也說,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 (帖撒羅尼迦前書5:21). 我們除了遵行誡命以外, 也應當行善.

新約聖經中充斥著許許多多勉勵我們行善的教導, 諸如"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 (哥林多後書9:8), "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 (提摩太前書6:18), "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 (以弗所書6:8),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2:21), "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2:21).

當我們因著愛 神的緣故, 甘心樂意歡歡喜喜地遵行 神的誡命並多行各樣善事, "好事上富足"(提摩太前書6:18), 我們就滿足了 神的心意, 如同古時的以色列人為建造會幕所獻的禮物"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6:5). 這不是別的, 乃是 神所悅納的靈祭,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是 神所喜悅" (希伯來書13:16).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當安息日, 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5:1~40:38 的讀經心得)

摩西第一次在西乃山上40晝夜, 領受 神建造會幕的啟示. 摩西下山前 神再次曉諭摩西安息日的誡命,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為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1:13,15)

然而因著金牛犢事件, 摩西沒有機會將 神的話告訴以色列人. 直到摩西再次上西乃山40晝夜, 並領受新的法版下山後, 摩西才招聚以色列全會眾, 告訴他們說, "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3:1~2)

摩西轉述安息日的誡命, 幾乎和 神原來的話一模一樣 (希伯來原文也是如此). 然而摩西接下來說的話, "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3), 卻是 神沒有說的.

從出埃及記的上下文來看, "安息日不可生火"很顯然不是 神直接的誡命, 而是摩西用一個實際的例子, 教導當時的以色列百姓當如何遵守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誡命. 生火做飯, 是那時候的以色列人最常見的日常工作之一. 古時生火需要用打火石或鑽木取火等類的方式, 已經是很費力了, 特別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 如果要生火的話, 還得四處去撿柴. 因此撿柴生火, 的的確確是作工, 違反了安息日"無論何工都不可作" (出埃及記20:10) 的誡命. 民數記15章就記載一個以色列人因為在安息日撿柴而被石頭打死的經過,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時候、遇見一個人在安息日撿柴...耶和華吩咐摩西說、總要把那人治死.全會眾要在營外用石頭把他打死。於是全會眾將他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他、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民數記15:32, 35~36)

因此, 與其說安息日不可生火, 毋寧說安息日不可作工. 生火做飯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 確實是作工, 所以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在安息日的前一天就要將食物預備好了, "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 (出埃及記16:23)

明白這些, 對今日有心遵守安息日的弟兄姊妹, 有什麼啟發呢? 首先, 秉承安息日避免作工的精神, 如果我們能在前一天就將食物預備好了, 我們就更能好好享受安息日. 其次, 我個人認為, 雖然摩西不許當時的以色列人在安息日生火, 但對今日的我們來說, 生個火只要打開瓦斯爐的開關就好了, 顯然不算是什麼作工. 我們儘可以生火加熱食物. 當然, 若是弟兄姊妹想要按照聖經的字句來遵行也很好, 用微波爐就是了.

坦白說, 雖然我很佩服正統猶太教 (Orthodox Judaism) 的猶太人謹守遵行律法的態度, 但我覺得正統猶太拉比對律法的解釋有些過於極端了, 有時候甚至落入主耶穌所說 "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 (馬太福音23:4) 的網羅. 去過以色列的弟兄姊妹都知道, 敬虔的猶太人在安息日不開車, 也不按任何電器 (包括電梯) 的按鈕, 因為發動車子或按電器的按鈕都會產生火花, 而再小的火花也是火, 違反了摩西"安息日不可生火"的吩咐. 但過度拘泥字句的結果, 似乎違反了安息日原本"使人得安息"的精神.

主耶穌教導我們說,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馬可福音2:27). 願我們不但守安息日, 同時也能享受 神為我們設立的安息日. 正如先知以賽亞說, "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 (以賽亞書58:13~14), 守安息日為聖日的人將要以 神為樂.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5:1~40:38 的讀經心得)

當摩西第二次上西乃山四十晝夜, 並從 神領受新的法版下山後, 他"招聚以色列全會眾、對他們說、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 (出埃及記35:1) 神吩咐了很多, 但摩西說的頭一件事是"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當安息日、不可在你們一切的住處生火" (出埃及記35:2~3)

怎麼回事? 神不是早已十誡中吩咐過要守安息日了嗎?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 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

不但如此, 當初 神頒布十誡後, 祂接著吩咐摩西以色列人當守的典章. 此時祂又提到, "六日你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的、都可以舒暢" (出埃及記23:12)

這還不夠, 摩西第一次上西乃山四十晝夜, 下山前 神囑咐他說,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務要守我的安息日、因為這是你我之間世世代代的證據、使你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你們成為聖的。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作工的、必從民中剪除。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為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遠的證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暢。" (出埃及記31:13~17)

雖然 神之前已經說了這麼多遍, 然而祂還是在摩西第二次下西乃山前再次叮嚀, "你六日要作工、第七日要安息、雖在耕種收割的時候、也要安息。" (出埃及記34:21) 難怪摩西下山後吩咐的頭一件事就是"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凡這日之內作工的、必把他治死..." (出埃及記35:2~3) 而如果您猜想, 這大概不會是律法書中 神最後一次吩咐要守安息日吧? 恭喜您! 答對了! 之後 神又吩咐了五次要守安息日! (利未記19:3, 19:30, 23:3, 26:2, 申命記5:12~15)

如果律法是法律的話, 那麼律法書 - 摩西五經實在是寫得很差勁, 因為同一條法律條文, 竟然分散在許多不同地方, 而且還重複這麼多次! 試想有那一部法律會訂成這樣? 法律不是應該將類似的法條集中在一起, 並且避免重複的條文嗎?

事實上, 律法不是法律! "律法"一詞的希伯來原文תּוֹרָה ("Torah", teaching/instruction) 的意思是"教導, 訓誨", 因此"律法"其實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就像一個慈愛的父親, 總是不厭其煩, 一再反覆地諄諄教誨他的孩子一般,  神以無比的愛心與耐心, 一遍又一遍地教導祂的子民祂的心意, 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心意, 因此 神才會一次又一次地重申安息日的誡命. 神看重安息日, 安息日是 神的心意.

神的選民猶太人世世代代守安息日. 直到使徒時代, 雖然耶路撒冷大會決議外邦基督徒不需要行割禮作猶太人才能得救, 然而使徒們還是期望外邦基督徒會在安息日去猶太會堂聚會, 學習律法. 雅各說,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傳15:21,20) 上面我將雅各的話照中文"因為...所以...的習慣重組, 讓大家能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因為每逢安息日在猶太會堂裡都會誦讀傳講摩西五經 (律法書), 我們現在就不要難為那些剛信主的外邦基督徒, 只要吩咐他們一些最起碼的事 (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 好, 讓他們在安息日時去會堂學習律法書, 慢慢學習明白 神的心意吧!

為什麼新約聖經沒有明確吩咐要守安息日? 對猶太基督徒來說, 這本來就是十誡的第四條誡命, 是他們一直以來遵守的, 使徒自然不需要再次吩咐他們, 畢竟聖經(當時只有舊約聖經)已經重複許多遍了! 並且主耶穌也說了,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而對外邦基督徒來說, 因著社會背景的差異 (當時很多外邦基督徒是奴隸), 很多人根本沒辦法守安息日. 而使徒保羅的態度與雅各一致,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 因此他對外邦基督徒說, "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歌羅西書2:16) 安息日的誡命是 神美好的心意, 不是 神設立用來捆綁人的東西. 若是 神的兒女有實質上的難處, 神總是體諒人.

對使徒時代的基督徒而言, 守安息日是常規, 但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 因為得救不是靠遵行律法. 能守安息日固然很好, 不能守安息日也不要緊,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7). 用主日取代安息日, 卻是使徒時代以後的"發明".

雖然如今大多數的基督徒守主日而不守安息日, 然而我相信先知以賽亞的預言,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以賽亞書56:6~7), 就像所有其他的聖經預言一樣, 句句都要應驗. 將來有一天我們外邦基督徒都會守安息日, 而 神要領我們到祂的聖山, 我們要在聖殿中與 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一同喜樂, 因的殿將是"萬民禱告的殿".

"這是耶和華所吩咐的話、叫你們照著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為聖日、當向耶和華守為安息聖日...(出埃及記35:1~2). 既然這是我們的天父所吩咐的話, 就讓甘心樂意的兒女不用等到將來, 今日就照著行吧.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在 神翅膀的蔭下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出埃及記 Exodus 35:1~38:20 的讀經心得)

在西乃山上, 神吩咐摩西建造會幕, 並將天上聖所的樣式顯給他看, 然而 神卻將建造會幕的重責大任交給了比撒列,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耶和華已經題他的名召他、又以 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能作各樣的工." (出埃及記35:30~31)

當然, 實際建造會幕的不只是比撒列而已, 還有他的助手亞何利亞伯, 其他工匠, 以及紡織的婦女等人.  然而從聖經的描述來看, 彷彿是比撒列一人完成了整個會幕和聖物的建造,  如"這幔子是比撒列用撚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製造的、並用巧匠的手工繡上基路伯。" (出埃及記36:8), "他 (比撒列) 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作為帳幕以上的罩棚." (出埃及記36:14), " (比撒列) 用皂莢木作帳幕的豎板。" (出埃及記36:20), "比撒列用皂莢木作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出埃及記37:1), " (比撒列) 用皂莢木作一張桌子、長二肘、寬一肘、高一肘半。" (出埃及記37:10), " (比撒列) 用精金作一個燈臺、這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是接連一塊錘出來的。" (出埃及記37:17), "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都是猶大支派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作的。" (出埃及記38:22)

根據猶太傳統, 當比撒列完成了會幕和一切聖物的製造, 摩西看到這一切都和他在異象看到的天上帳幕樣式一模一樣, 不由發出驚嘆, "你實在是在 神(翅膀)的蔭下!" 而比撒列的名字בְּצַלְאֵל ("betzalel"), 是由בְּ (in, 在),  צַלְ (shadow, 蔭), 與 אֵל (God, 神) 複合而成, 正是"在 神(翅膀)的蔭下"的意思. 此外, 在詩篇91篇的開頭也提到,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 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誠實、是大小的盾牌。" (詩篇91:1,4) 

詩篇91篇是彌賽亞詩篇之一, 比撒列也是舊約許許多多關於主耶穌的預表中的一個. 舊約中充滿了關於主耶穌的預言與預表. 很多看似平常, 不相關的人, 事, 物, 其實都指向我們的救主. 

比撒列預表主耶穌. 首先, 比撒列和主耶穌同為猶大支派, 並且他們也都是工匠. 

其次, 比撒列和主耶穌都被聖靈充滿. 比撒列是聖經所記載第一個被 神的靈充滿的人, 摩西提到 神呼召比撒列, "又以 神的靈充滿了他 (比撒列) " (出埃及記35:31), 而主耶穌被聖靈充滿, "是沒有限量的" (約翰福音3:34).

此外, 比撒列和主耶穌都滿有智慧, 聰明, 知識的靈. 比撒列被 神的靈充滿, "有智慧、聰明、知識" (出埃及記35:31), 而先知以賽亞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提到, "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 (以賽亞書11:1~2) 

最後, 比撒列和主耶穌也都建造 神的家. 比撒列負責建造會幕, 也就是 神的居所. 同樣地, 今天主耶穌也建造我們成為 神的居所, 使徒保羅說, "你們也靠他 (主耶穌) 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如同比撒列一樣, 主耶穌要以智慧, 聰明, 和知識的靈來建造 神的家, 並且主耶穌賜下聖靈是沒有限量的. 讓我們一同順服主耶穌的帶領, 與主耶穌同工, 在祂裡面"生根建造", 成為 神榮耀的居所.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5:1~40:38 的讀經心得)

今天剛好讀到一篇新聞, 提到下星期五, 也就是2015年3月20日的時候, 會有日全蝕的出現. 日全蝕本身沒什麼特別, 但是這次日全蝕卻相當不尋常, 為什麼呢? 因為它出現的地點是在北極. 在北極出現日全蝕可是非常罕見的事, 每十萬年才有一次. 可以說, 這是人類歷史首見的北極日全蝕.

今年(2015年)的3月20日, 對應到猶太曆的12月29日, 剛好是猶太曆正月初一日的前一天. 我們在今年猶太曆正月初一的前夕, 北極出現日全蝕. 而在今年的逾越節和住棚節, 就像去年的逾越節和住棚節一樣, 同樣會出現月全蝕, 也就是所謂的"血月亮". 北極日全蝕和血月亮這兩個天文奇觀, 在今年同時發生在具有重要意義的聖經的日子裡, 讓人不禁產生許多的聯想. 難道這些就是末時開始的兆頭嗎? 神的兒女實在是要儆醒了.

談到猶太曆的正月初一日, 有一個特別的名稱רֹאשׁ חֳדָשִׁים (Rosh Chodashim), 直譯為"眾月之首", 其實也就是新年的意思. 猶太曆的正月, 聖經中又稱為亞筆月 (參出埃及記13:4), 大致對應到陽曆的三四月間, 相當於春季的開始. 亞筆月的希伯來原文是אָבִיב (Aviv), 正是"春天"的意思. 在出埃及記裡, 神定規亞筆月為正月 (參出埃及記12:2), 因為 神在這個月的15日, 要拯救祂的百姓以色列人, 脫離埃及的奴役. 正月初一日, 代表的是一個新的開始.

(有關另一個猶太新年 - 吹角節的介紹, 請參閱"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 - 吹角節簡介一文)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 在西乃山下領受十誡, 與 神立約, 並作完了會幕一切的工,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 (出埃及記40:1~2) 於是, "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帳幕就立起來。" (出埃及記40:17) 當會幕立起來後, "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

在猶太人的觀念裡, 稱這"耶和華的榮光"為שְׁכִינָה (shekhinah), 意思大致是"神榮耀的同在的顯現". שְׁכִינָה的動詞字根為שׁ.כ.ן, 有"居住"的意思. 會幕的希伯來文מִשְׁכַּן (mishkan), 也是用相同的動詞字根, 表示會幕乃是 神的居所. 因此, "耶和華的榮光", 是 神的同在的顯現, 重點在於 神的同在. 在舊約裡, 神藉著會幕(和後來的聖殿) 住在以色列人中間. 而在新約裡, 如使徒保羅所說, "你們也靠他(主耶穌)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22), 神要以祂的子民為殿, 藉著聖靈住在他們裡面.

神的同在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起點, 是一個新的開始. 當正月初一日, 會幕立起之後, "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 顯明了 神的同在之後. 就在同一天,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 (利未記1:1, 緊接著出埃及記), 指示他獻祭和祭司的條例. 就在同一天, "摩西帶了亞倫和他兒子來、用水洗了他們" (利未記8:6), 亞倫和他的兒子開始了為期7天的承接祭司的聖職之禮. 就在同一天, "摩西立完了帳幕就把帳幕用膏抹了、使它成聖.又把其中的器具和壇、並壇上的器具都抹了、使它成聖。當天以色列的眾首領、就是各族的族長、都來奉獻" (民數記7:1~2) 以色列12支派的族長, 開始了為期12天的"奉獻壇的禮" (民數記7:11). 在正月初一日這一天, 當 神降下祂的同在之後, 神一切的事工都開始了.

同樣地,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5:17) 我們接受耶穌為我們的主的時刻, 相當於我們屬靈的"正月初一日", 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我們領受了所應許的聖靈, 得著 神的同在. 但是 神的同在並不是我們的終點, 神的同在是要帶下屬天的能力, 使我們能為主耶穌作見證 (參使徒行傳1:8神的同在是要將祂的律法寫在我們的心版上 (參耶利米書31:33), 使我們能打從心裡就遵行 神的誡命, 用我們的生命來見證 神. 神的同在是將我們放在天路的起跑線上, 讓我們"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利比書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