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你們打糧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時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種的時候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chukotai "在我的律例中", 利未記 Leviticus 26:3~27:34 的讀經心得)

神對以色列人說, "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 (利未記26:3), 祂就要賜給他們各樣的祝福 (參利未記26:3~12). 可惜因著罪性的軟弱, 以色列人沒有得著這些祝福, 反而因著悖逆與不順服招致咒詛. 

然而 神的心意是好的, 祂定意要賜福給祂的兒女. 神賜福的應許絕不會落空, 而這一切祝福的完全實現, 會在主耶穌再來 (千禧年) 時應驗, 並且要比利未記所應許的還要好上千百倍, 因為那時 神要"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內住的聖靈要使人完全, 讓 神的兒女能從裡到外順從 神的律例, 謹守遵行 神的典章, 而 神也要照著祂所應許的, 賜給他們各種各樣的祝福.

利未記26:3~12的祝福應許, 因此也是新約的應許, 預表將來的千禧年. 而在這種種祝福當中, 第一個是關於豐收的應許, "我就給你們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你們打糧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時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種的時候、並且要喫得飽足、在你們的地上安然居住。" (利未記26:4~5)

以色列主要的糧食是麥和麥. 大麥的收成開始於四月中旬, 小麥開始於六月初, 而葡萄則是從七月底開始採收, 撒種則要等到十月初的時候. 因此這裡所描述的從四月到十月不間斷的收成, 完全是一幅豐收的景象. 而葡萄的豐收, 更是 神賜福的記號.

葡萄在聖經裡代表 神的祝福, 早在雅各給猶大祝福時提到, "猶大把小驢拴在葡萄樹上、把驢駒拴在美好的葡萄樹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必因酒紅潤、他的牙齒必因奶白亮。" (創世記49:11~12)

以色列是流奶與蜜之地, 是 神的眼目終年看顧的地方. 以色列盛產葡萄, 當年以色列人差遣十個探子進入迦南地察看, "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挂葡萄、兩個人用杠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 (民數記13:23) 一串葡萄竟然需要兩個人扛抬, 葡萄的結實累累可想而知.

葡萄最重要的用途是釀酒, 葡萄和葡萄酒, 都是 神祝福的象徵. 葡萄酒也是以色列人日常的飲料, 而他們飲用葡萄酒前要舉杯祝謝稱頌 神, 傳統的祈禱文是בָּרוּךְ אֲתָּה יהוה אֱלֹהֵינוּ מֶלֶךְ הָעוֹלָם בּוֹרֵא פְּרִי הַגָּפֶן. 意思是"耶和華我們的 神, 天地的主宰, 祢是應當稱頌的, 因為祢創造了葡萄樹的果實". 因此猶太人習慣稱葡萄酒為"葡萄樹的果實".

主耶穌在逾越節筵席所喝的杯, 是葡萄酒而非葡萄汁, 因為逾越節是在三四月間, 距離葡萄最後的採收已經有五六個月的時間, 所以逾越節時只有葡萄酒, 沒有葡萄汁 (不然早壞掉了). 中文和合本記載主耶穌的話, "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馬太福音26:29) 這裡"葡萄"的希臘原文是 γενήματος τῆς ἀμπέλου, 直譯正是"葡萄樹的果實" (fruit of the vine), 也就是猶太人對葡萄酒的稱呼.

葡萄和葡萄酒, 不但是 神祝福的象徵, 也預表彌賽亞時代 (Messianic Age), 也就是所謂的千禧年. 主後一世紀的猶太著作如此形容千禧年, "地上要收穫一萬倍的果實, 每棵葡萄樹將有一千根樹枝, 每根樹枝將有一千串葡萄, 每個葡萄串上將結出一千顆葡萄, 每顆葡萄能釀出一柯珥(220公升, 相當於一桶) 葡萄酒" (The earth also shall yield its fruit ten thousandfold, and on each vine there shall be a thousand branches and each branch shall produce a thousand clusters, and each cluster a thousand grapes, and each grape a kor of wine.) (2 Baruch 29) 這裡"一千" 總共出現了四次 (加上一萬, 是十倍的一千), 都是暗示著千禧年.

因此, 這也是為什麼主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將水變酒. 當時主耶穌對瑪利亞說, "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約翰福音2:4), 祂的意思是說, 彌賽亞時代 (千禧年) 還沒有到, 是將來的事. 然而主耶穌最後還是應允了瑪利亞的"請求", "顯出祂的榮耀來" (約翰福音2:11), 並預告彌賽亞時代的來臨.

今天, 在主耶穌再來以前, 所有因信靠祂而蒙恩得救的基督徒, 也可以靠著聖靈的引導, 在光明中與 神相交, 在日常生活中與 神同行, 而預嘗天國的滋味. 讓我們常常"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 (詩篇116:13)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再談 "你的眼睛若瞭亮, 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 全身就黑暗."


(請參閱你的眼睛若瞭亮, 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 全身就黑暗...一文)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馬太福音6:22~23) 這裡提到的眼睛瞭亮或昏花, 如前文提及, 是猶太諺語, 形容一個人慷慨或是吝嗇.

在聖經中, 用眼睛好壞來形容慷慨/吝嗇的說法, 最常出現在箴言裡. 除了箴言22:9 "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將食物分給窮人。" 與箴言23:6 "不要喫惡眼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 外, 還有箴言28:22 "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 這裡中文和合本照原文的字面直譯, 比較看不出來實際的意思.

但我們若參考英文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這三處經文分別譯為"The generous (慷慨) will themselves be blessed, for they share their food with the poor" (Proverbs 22:9), "Do not eat the food of a begrudging (吝嗇) host, do not crave his delicacies" (Proverbs 23:6), "The stingy (吝嗇) are eager to get rich and are unaware that poverty awaits them", NIV 照意義翻譯, 將原來的"眼目慈善"譯作"慷慨", 而將"惡眼"譯為"吝嗇". 我們就可以明白所謂"眼睛的好壞"實在是比喻慷慨或吝嗇.

甚至主耶穌當時的猶太口傳律法的傳統也如此說, "無論是誰, 若是他眼睛明亮 (慷慨), 存著謙卑的心靈, 以及樸素的靈魂, 這人就是我們的父亞伯拉罕的門徒...他要在今世蒙福並在來世繼承產業" (Whoever has a good eye, a humble spirit and a modest soul is a disciple of Abraham our father... who enjoys this world and inherits the world to come.) (Mishnah, Avot 5:19)

然而這樣的猶太諺語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來眼睛是用來看的. 一個人的眼睛"好", 表示他可以"看"到別人的需要, 並且慷慨地伸出援手. 相反地, 一個人的眼睛"不好", 表示這個人"看不見"別人的需要, 對人吝於施捨與幫助.

慷慨與吝嗇, 因此反映出一個人對他人是否有愛心. 難怪主耶穌會如此形容慷慨的重要性, "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並警告吝嗇的嚴重性,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慷慨與吝嗇, 直接影響我們與 神的關係. 吝嗇的人如同行在黑暗中, 看不見 神的光.

我們的 神, 被稱為"耶和華以勒" (創世記22:14), 希伯來原文是יְהוָה יִרְאֶה, 意思是"耶和華必看見". 神不但看見我們的需要, 並且 神會為我們預備, 供應我們的需要, 因此 "耶和華以勒" 有 "耶和華必預備"或"耶和華必供應" ("The LORD will provide", Genesis 22:14, NIV) 的意思. 神實在是看見了我們的需要, 並且 神也必供應我們的一切需要. 神的眼目實在是明亮的, 我們的 神是慷慨的天父, 如主耶穌所說的,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 (馬太福音7:11)

因此, 讓我們也效法我們慷慨的天父, 以愛心與慷慨的心, 施捨並幫助有需要的人.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安息年, 禧年與千禧年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ehar "在山上", 利未記 Leviticus 25:1~26:2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5章有力地證明了聖經實在 神的啟示. 利未記25:3~6 記載安息年的誡命, 以色列人"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聖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

神吩咐以色列人每七年要守一年的安息年. 在這一年當中, 他們完全不能耕作, 只能依靠地裡自行長出的. 並且這年所生長的農作物還得歸所有人共享, 甚至包括牲畜. 若聖經不是出於 神, 如此違反常識的誡命實在無法想像, 想出這條誡命的人簡直是頭腦有問題. 

禧年的誡命也是如此, "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這年不可耕種、地中自長的、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 (利未記25:11) 不只如此, 禧年乃是緊接在第七個安息年之後, 也就是說, 第七個安息年加上禧年, 等於整整兩年的休耕! 在這兩年當中, 以色列人完全"靠天吃飯"!

因此, 安息年與禧年這兩條極不尋常的誡命, 若不是出於腦筋有問題的人的想法, 就只能是來自 神的神聖啟示. 而聖經若只是出於摩西的瘋狂想法, 以色列人也不會跟隨他, 他也不可能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聖經是來自 神的啟示.

當然, 要遵守安息年與禧年的誡命, 需要極大的信心. 很可惜的,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 並沒有照 神的吩咐守安息年和禧年, 並且離棄 神, 以致他們被擄到巴比倫70年, 如 神先前所警告的, "你們在仇敵之地居住的時候、你們的地荒涼要享受眾安息、正在那時候地要歇息、享受安息。地多時為荒場、就要多時歇息.地這樣歇息、是你們住在其上的安息年所不能得的。" (利未記26:34~35)

雖然如此, 安息年和禧年還是有極其重要的屬靈意義, 兩者都預表彌賽亞的時代, 也就是千禧年. 啟示錄20:2~4提到千禧年彌賽亞的國度, "他 (天使) 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後必須暫時釋放他。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 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千禧年的時候, 魔鬼要被囚禁, 基督徒要復活, 與主耶穌在地上作王一千年.

千禧年其實並不是啟示錄獨有的信息, 而是當時猶太傳統的一部分. 根據聖經, 神六日創造天地, 第七日安息. 而在 神來說, "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得後書3:8), 猶太人因此認為,創造的六日, 每一日代表一千年, 六日所代表的六千年, 相當於整個人類的歷史. (註: 根據猶太曆, 目前是5776年) 他們相信這六千年後, 彌賽亞要來, 並在地上建立祂的國度. 而第七日的安息日所代表的, 正是彌賽亞要帶來的一千年安息, 也就是千禧年. 而安息年和禧年, 都指向這千禧年.

當以色列奇蹟似地在1948年復國以後, 越來越多虔誠的猶太人, 願意回到聖經, 遵守聖經的教導守安息年. 雖然因此蒙受經濟上的損失, 這些猶太人還是無怨無悔, 反而因為有機會能遵守安息年這特別的誡命而喜樂, 並且盼望著彌賽亞的降臨, 帶來千禧年真正的安息. 儘管他們目前大多數還不認識主耶穌就是他們的彌賽亞, 然而 神的應許不會落空. 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神應許說, 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 (耶利米書31:34)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誰是我的鄰舍呢?

路加福音10:25~37記載一個律法師與主耶穌的對話. 律法師問主耶穌要如何才可以承受永生, 主耶穌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甚麼?" (路加福音10:26) 律法師回答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路加福音10:27) 律法師的回答得到主耶穌的認同, 然而他反問主耶穌, "誰是我的鄰舍呢?" (路加福音10:29)

主耶穌說了一個比喻,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路加福音10:30~35)

主耶穌最後問律法師, 誰是那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 律法師回答說, "是憐憫他的" (路加福音10:37) 律法師沒有直接回答是撒瑪利亞人, 而是說"是憐憫他的". 有人解釋說, 這是因為律法師如此憎惡和蔑視撒瑪利亞人, 以致他不肯直接提到"那撒瑪利亞人". 這當然也有可能. 不過我更傾向於那位律法師從主耶穌的比喻中, 明白他問錯了問題 - "誰是我的鄰舍呢?"

主耶穌這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比喻, 當中提到特定的地方, 如耶路撒冷和耶利哥, 這在主耶穌其他的比喻從沒出現過. 主耶穌這比喻其實是暗喻舊約的一個歷史事件. 律法師熟讀聖經, 他應該很容易聯想到這件事.

歷代志下28章提到南國猶大王亞哈斯行 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所以 神將他交在敵人的手裡. 當時南國猶大與北國以色列打仗, 結果十二萬猶大人死在以色列人的手上, 並有二十萬人被擄到撒瑪利亞.

然而有 神的先知起來責備以色列人, 以色列人聽進去了, 於是他們"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喫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 (歷代志下28:15)

如同落在強盜手中的人要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 被擄的猶大人也來自耶路撒冷, 最後被送到耶利哥. 那落在強盜手中的人被剝去衣服, 而被擄的人"其中有赤身的". 撒瑪利亞人用油和酒倒在落在強盜手中人的傷處並包裹好了, 而以色列人"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喫喝、用膏抹他們". 撒瑪利亞人扶著落在強盜手中的人騎上自己的牲口, 以色列人也使被擄的猶大人當中軟弱的騎驢. 最後, 撒瑪利亞人是北國以色列的後代, 而以色列的首都正是撒瑪利亞.

雖然當時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是勢不兩立的仇敵, 然而在這件事上, 他們卻對敵人表現出罕有的恩慈, 很可能他們想到, 他們眼前的敵人, 原來是他們的弟兄, 大家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雅各的後代. 其實, 不只限於以色列與猶大的關係, 我們的仇敵, 那些我們討厭甚至憎惡的人, 何嘗不是我們的弟兄姊妹? 就算再怎麼不同, 我們都是亞當的子孫, 挪亞的後代.

神賜給我們這最大的誡命"愛鄰舍如同自己", 並不是要我們先區分誰是我們的"鄰舍", 才去愛他們, 而是要我們先去愛人, 而我們所愛的對象自然就成了我們的"鄰舍". 律法師從主耶穌的比喻和歷代志的故事體認到, 如果連仇敵都是兄弟, 為何還區分誰是我的鄰舍? "鄰舍"是由愛的關係來定義的, 因此他回答說, 那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是憐憫他的".

主耶穌最後對律法師說, "你去照樣行罷。" (路加福音10:37) 照誰的樣呢? 顯然是照撒瑪利亞人的樣. 就像撒瑪利亞人沒有區分那落在強盜手中的人是否是他的鄰舍才去愛他, 我們也不應該區分誰是我們的鄰舍才去愛他們. 神要我們"愛鄰舍如同自己"的本意原是要我們"愛人如己".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從初熟到初熟 - 數算俄梅珥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Emor "說", 利未記 Leviticus 21:1~24:23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23章記載聖經的節期. 聖經的節期是"耶和華的節期" (利未記23:2), 也就是 神的節期. 節期的希伯來文是מוֹעֲדִים ("moadim", appointed times), 意思是"相會的日子". 神的節期是 神和祂的子民相會的日子. 聖經從沒有說, 這些節期是猶太人的節期, 而是說"耶和華的節期". 既然在新約裡, 神的子民包括所有信靠主耶穌的猶太人與外邦人, 我們外邦基督徒自然也可以參與在耶和華的節期當中, 一同來親近 神.

節期是 神給人的禮物, 而不是捆綁轄制, 更不是重擔. 慈愛的天父希望在一年的特定日子裡, 祂的兒女能放下日常工作的重擔來親近祂, 靠著祂重新得力. 我們過聖經的節期, 是因為我們已經蒙恩得救, 所以我們渴望在阿爸天父所定的日子與祂約會. 過聖經的節期, 並不是要靠行為得救, 持這樣想法的人, 使徒保羅有話對他們說,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歌羅西書2:16)

除了農業意義外, 聖經的節期更常有歷史和預表的雙重意義. 歷史是 神已作成的事, 預表是 神將要作的事. 逾越節紀念 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法老的奴役. 逾越節也同時預表主耶穌拯救所有 神的子民脫離罪和死的奴役. 五旬節紀念 神在西乃山賜下祂的話 (律法, 以十誡為代表). 同時五旬節也預表 神在錫安山 (耶路撒冷) 賜下祂的靈. 住棚節紀念 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 在曠野的日子. 然而住棚節也預表主耶穌再來, 神的帳幕在人間的日子. 我們過聖經的節期, 一方面緬懷過去, 數算 神的恩典, 另一方面展望未來, 盼望 神的國度降臨.

聖經的節期是聖經曆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過聖經的節期, 正是在聖經的曆法下數算我們的日子, 知道我們在這世上並不孤獨, 而是有主耶穌與我們同行, 並且慈愛的天父從歲首到年終都看顧我們. 數算日子是要緊的, 避免我們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摩西向 神禱告說,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90:12)

談到數算日子, 神定規了一年當中特別值得數算的一段日子. 神說 "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 (利未記23:15) 

這裡提到的第一個"安息日", 指的是逾越節後的第一個安息日. 而"安息日的次日"正是初熟節, 也就是以色列大麥初熟的時候, 神說 "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 (初熟節)把這捆搖一搖。" (利未記23:10~11)

從初熟節算起, "要滿了七個安息日". 神要祂的子民數算每一天的日子, 直到滿了七個安息日, 也就是49天. 而第五十天正是五旬節, 是以色列小麥初熟的時候, 神說 "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 (五旬節)、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麵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 (利未記23:16~17)

從初熟節到五旬節的五十天, 也就是從大麥的初熟直到小麥的初熟, 每一天的數算日子, 猶太傳統稱為סְפִירַת הָעְוֹמֶר ("sefirat haomer"), 也就是"數算俄梅珥". 俄梅珥是聖經的容量單位, 相當於一個禾捆的穀粒. 數算俄梅珥象徵對 神的信心, 既然 神已經賜福大麥的收成, 神也必定會繼續賜福小麥的收成. 

在新約裡, 數算俄梅珥更有重要的屬靈意義. 首先, 初熟節剛好是主耶穌死後第三天, 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 這正是使徒保羅為什麼說, "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書15:20) 其次, 五旬節是聖靈降臨的日子, 而我們被聖靈重生, 保羅稱基督徒, "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 (羅馬書8:23), 雅各也說,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雅各書1:18) 主耶穌是死人復活的初熟果子, 而我們是聖靈所結初熟的果子. 可以說, 我們從初熟節到五旬節的每一天數算俄梅珥, 是從主耶穌的"初熟"進到我們的"初熟".

因此, 當我們數算俄梅珥, 我們是從主耶穌復活的那一天起開始數算, 紀念我們在主耶穌裡的新生命. 主耶穌復活以後, "四十天之久向他們 (使徒) 顯現、講說 神國的事。" (使徒行傳1:3) 數算俄梅珥的每一天, 都是在紀念復活的主耶穌. 主耶穌當日向使徒顯現, 如今祂也應許,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約翰福音14:21) 我們在數算俄梅珥的第四十天紀念主耶穌的升天, 祂如今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長遠為我們祈求. 而在數算俄梅珥的最後一天, 也就是五旬節, 我們紀念聖靈的降臨, 成就 神藉著先知約珥的應許, "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作異夢" (使徒行傳2:17) 

既然五旬節已來臨, 那末後的住棚節 - 主耶穌的再來也就不遠了.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主耶穌常常使用比喻來作教導. 而在比喻的最後, 主耶穌往往會說,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比方說撒種的比喻,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你們聽阿.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馬可福音4:1~9)

主耶穌說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是要我們單純地聽嗎? 還是要我們不但側耳傾聽, 還要認真思考, 反覆思想嗎? 我想很多弟兄姊妹的答案都會是後者. 將 神的話語消化吸收並存記在心, 的確是很要緊的. 不過主耶穌的意思還不止如此.

""在中英文裡, 主要牽涉到感官與心智的活動. 一方面, 我們的耳朵聽見聲音, 另一方面, 我們的大腦需要進一步處理耳朵接收到的信息, 也就是說, 我們需要思想所聽見聲音的意思, 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

然而, ""在聖經裡, 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主耶穌是猶太人, 祂教導祂的猶太門徒時說的是希伯來文. ""的希伯來原文是שׁמע, 而שׁמע除了""以外, 同時也伴隨有"遵行"的含意. 聽的人不但要聽進去, 而且要以具體的行動來回應. 若是光聽而沒有遵行, 聖經形容這樣的人是已經忘了 (雖然他們不是真的忘記),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雅各書1:23~25)

因此, 當主耶穌說,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祂的意思是, 凡聽見我教訓的人, 應當將我的話存記在心並謹守遵行. 而撒種的的比喻, 正是主耶穌特別關於""的教訓.

如主耶穌所說,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馬可福音4:14) 這裡""的希臘原文是λόγος, 字面的意思是"". ""是 神的話, 在主耶穌當時的背景下, 指的正是律法 (妥拉), 也就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人聽了 神的話, 有什麼樣的回應呢?

"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馬可福音4:4), 主耶穌的解釋,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馬可福音4:15) 這樣的人, 並不在意 神的話.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馬可福音4:5~6), 主耶穌的解釋,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馬可福音4:17) 這樣的人, 雖然在意 神的話並歡喜領受, 甚至開始遵行 神的話, 但是一遇到困難或逼迫就退縮了.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馬可福音4:7), 主耶穌的解釋,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馬可福音4:19) 這樣的人, 同樣在意, 領受, 並開始遵行 神的話, 然而對他們而言, 神話語的重要性比不上金錢和私慾, 以致他們不能持續遵行 神的話.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馬可福音4:8) 主耶穌的解釋,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馬可福音4:20) 主耶穌形容"好土"或"好地"是人聽見 神的話, 不但歡喜領受, 並且"結實". 但什麼是"結實"呢? 從比喻本身的上下文和主耶穌慣常的用法來看, "結實"乃是結出行為的果實, 也就是遵行 神的話. 在路加福音8:4~15, 同一個撒種比喻的最後, 主耶穌形容這樣的人是"忍耐著結實". 他們不但把 神的話存記在心, 並且持續地, 忍耐地遵行 神的話, 不管面臨任何的困難或試探.

光是把 神的話存記在心其實是不夠的. 試想想有多少基督徒熟讀並明白聖經, 他們的確將 神的話存記在心, 但有多少基督徒"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的生命翻轉?

領受 神的話並立志遵行, 剛開始的時候常常是困難的, 因為外面有太多的誘惑, 試探與困難, 內心裡面又有老我和私慾的牽引誘惑. 失敗與跌倒往往是免不了的. 然而當我們願意信靠 神並遵行祂的話語, 一次, 兩次, 更多次的照 神的誡命去行, 漸漸地, 我們會發現這些誡命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的生命將會產生真正的轉化, 照主耶穌所應許的, 結出"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行為的果子.

"有耳可聽的, 就應當聽!"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華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Kedoshim "聖潔", 利未記 Leviticus 19:1~20:27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9章是關乎聖潔的篇章. 神說,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2) 聖潔的 神要我們聖潔, 是要我們像祂. 慈愛的天父總是希望祂的兒女像祂一樣. 然而聖經所說的聖潔, 絕不是一般所認為的與世隔絕, 高不可攀. 

就像聖潔的 神, 雖然坐在天上的寶座, 但祂卻俯就卑微的世人一般, 聖經中的聖潔, 乃是體現在人與人的關係, 諸如孝敬父母 (參利未記19:3), 尊敬眾人 (參利未記19:32), 幫助有需要的人 (參利未記19:9~10), 不虧負人 (參利未記19:11,13~16), 並要愛人如己 (參利未記19:18) 等事上.  

(關於上述誡命的解釋, 請參閱你們要聖潔, 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一文)

當然, 聖經提到的聖潔, 還是建立在 神人關係的基礎之上. 在利未記19章裡, 神也再三囑咐祂的兒女要守安息日 (參利未記19:2, 30), 在 神所分別為聖的日子來親近祂. 神也要祂的兒女專一向祂, 遠離偶像和虛無的假神 (參利未記19:4), 不隨從交鬼的和行巫術的 (參利未記19:31), 並要敬畏 神和祂的聖所 (參利未記19:30, 32). 

當我們持續遵行這些聖潔誡命的同時, 我們一方面過著聖潔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活在理想的與 神和與人的關係當中. 然而, 這還不是我們的終點. 

首先, 我們在遵行 神誡命的程度上, 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今天的我可以比昨天的我更加孝敬父母, 明天的我可以比今天的我更加幫助有需要的人. 追求聖潔是永無止境的.

其次, 固然利未記19章所列舉的誡命是特別關乎聖潔的, 但事實上, 神所有的誡命都與聖潔有關. 因為一切的誡命, 無論或大或小, 總是啟示 神某一方面的屬性. 每當我們多學習遵行一條誡命, 我們就在這一方面變得更像 神, 更加地聖潔. 這正是為什麼 神要在這一章的結尾說, "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19:37), 來總結祂對我們所發"你們要聖潔"的呼召.

一個常見猶太傳統禱告的開頭是 ...בָּרוּךְ אַתָּה יְהוָה אֱלֹהֶינוּ מֶלֶךְ הָעוֹלָם אֲשֶׁר קִדְּשָׁנוּ בְּמִצְוֹתָיו, 意思是"主 我們的神, 天地的主宰, 祢是應當稱頌的. 祢以祢的誡命使我們成聖...". 我們是藉著遵行 神的誡命得以成聖, 也就是變得更加聖潔, 更像我們的 神.

我們蒙恩得救是因信稱義, 藉著主耶穌的寶血得以分別為聖, 成為 神的兒女, 這是 神白白的恩典, 我們完全沒有可誇的地方. 然而遵行 神的誡命, 並成為聖潔是 神對祂所有兒女的心意, 這也是 神為什麼賜下聖靈的緣故,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 (以西結書36:27) 藉著內住的聖靈, 神要賜給我們屬天的能力, 使我們能真心謹守遵行祂一切的旨意, 成為聖潔, 更像我們聖潔的天父.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再談贖罪日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Acharei Mot "死後", 利未記 Leviticus 16:1~18:30 的讀經心得)

利未記16章記載贖罪日的條例. 這條例的頒布是在"亞倫的兩個兒子近到耶和華面前死了死了之後、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利未記16:1) 猶太傳統因此認為贖罪日與死亡密切相關. 

人活著的時候, 照常喫喝嫁娶, 送往迎來. 但人一旦死了, 不但不再喫喝嫁娶, 事實上他一切世上的活動都停止了. 聖經說, 人在這日要"刻苦己心... 甚麼工都不可作" (利未記16:29), 也就是要停止一切世上的活動, 包括喫喝在內. 因此猶太人的傳統是在贖罪日的時候停止所有的工, 並且禁食一整天, 彷彿死了一般.

所有聖經其他的節期, 都是歡樂的日子, 惟獨贖罪日這一天例外. 為什麼呢? 因為贖罪日象徵 神審判的日子. 神設立贖罪日, 一再提醒我們, 祂是審判全地的主. 是那位終極的審判官. 贖罪日預表末日的審判, 神要坐在白色大寶座上, 審判所有活人死人. 

使徒保羅說,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罪的工價乃是死" (羅馬書3:23, 6:23) 因犯罪而墮落的世人, 面臨的惟一結局就是死. 贖罪日的禁食, 正是提醒我們這一點. 當我們面對 神公義的審判時, 除了死亡沒有其他選擇.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 神面前悲哀哭泣, 為自己的罪懊悔. 儘管如此, 我們的悔改本身, 相較於我們堆積如山的罪行, 並不足以改變我們的結局, 我們實在是無能為力.

然而, 在贖罪日這一天, 當人們在自己的家裡禁食, 悲哀哭泣時, 在會幕 (和未來的聖殿) 卻同時進行另一件很不尋常的事 - 大祭司一年一次, 帶著贖罪祭的血進入至聖所, 也就是 神同在的地方, "為...會眾的百姓贖罪" (利未記16:33) 神定規亞倫子孫的大祭司, 作為以色列人在 神面前的代表, 有資格為以色列全會眾贖罪.

大祭司的贖罪, 正預表主耶穌復活昇天, 作為麥基洗德等次的大祭司, 進入天上的真帳幕, "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希伯來書9:12) 正如大祭司是以色列會眾的代表, 主耶穌這位屬天的大祭司, 是所有 神子民的代表, 有資格為 神的百姓贖罪.

我們的得救, 完完全全在於主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 另一方面, 神也要我們在贖罪日這天反省我們的罪, 為自己的罪悲哀哭泣. 雖然我們不管怎麼憂傷痛悔, 都算不得什麼. 但 神因著祂自己豐富的恩典與憐憫, 當我們真心悔改, 神願意將我們的罪孽, 都歸到祂的兒子主耶穌身上. 當我們真心悔改, 我們就要和大衛王一起歡呼,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我們必領受 神赦罪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