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替罪羔羊 (利未記16:1~18:30 死後)

 

有一句猶太諺語說, "如果 神住在地上, 人會打破祂的窗戶". 這句諺語和妥拉本身都說明了人的罪性. 的確, 當 神 "住在地上" - 以雲柱火柱停在會幕之上, 祂的百姓以色列人不斷以犯罪與不信 "打破祂的窗戶". 然而滿有恩慈的 神提供了贖罪日 - 一個潔淨罪孽的日子, 好使祂能繼續住在以色列民中間.

贖罪日儀式的中心角色是那隻 "歸與阿撒瀉勒的羊" (利未記16:10), 有些人稱之為 "替罪羔羊" (scapegoat). 我們通常使用 "替罪羔羊" 這個詞語來描述某人替他人的過犯受責罰.

妥拉當中, 神指示亞倫在贖罪日預備兩隻公山羊, "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 (利未記16:8). 亞倫要把歸與 神的羊獻為贖罪祭, 卻要按手在歸與阿撒瀉勒的羊的頭上, "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這罪都歸在羊的頭上、藉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 (利未記16:21).

"阿撒瀉勒" (希伯來字 עֲזָאזֵל, "Azazel") 常常翻譯為 "替罪羔羊" (scapegoat), 然而歷代猶太拉比為這個字的確切意思一直爭議不休, 並發展出三種可能的解釋:

1. "阿撒瀉勒" 表示 "無法到達的地方": 羊被送到一個人無法到達的地方. 比方說, 塔木德解釋 "阿撒瀉勒" 的希伯來字 עֲזָאזֵל 的頭兩個字母為 עַז ("強壯; 兇殘", strong/fierce), 因此 "阿撒瀉勒" 指的是 "兇殘之地", 也就是人無法到達的地方. 換句話說, "阿撒瀉勒" 指的是人跡罕至的曠野地.

2. "阿撒瀉勒" 指著羊本身: 替罪羔羊. "阿撒瀉勒" 的希伯來字 עֲזָאזֵל 的頭兩個字母可以解釋為 עֵז ("公山羊", goat), 後三個字母則解釋為 אָזַל ("離開", escape).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英文聖經把 "阿撒瀉勒" 翻譯為 scapegoat ("替罪羔羊") 的原因.

3. "阿撒瀉勒" 是統治曠野的鬼魔的名字, 而羊正是被送到曠野去.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在他的妥拉註釋正是如此解釋利未記16:8 "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 他說, "如果你瞭解阿撒瀉勒這個字隱藏的意思, 你就會瞭解它背後的觀念的深層意義, 因為這與妥拉息息相關. 我給你一個提示: 當你到達三十三 (節), 你就會知道".

若我們按照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的提示, 從利未記16:8 往後數33節, 我們會讀到 "他們不可再獻祭給他們行邪淫所隨從的鬼魔.〔原文作公山羊〕這要作他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利未記17:7). 但這讓人感到非常困惑. 因為如果 "阿撒瀉勒" 指的是鬼魔, 那麼獻公山羊給鬼魔正是利未記17:7 這節經文 "他們不可再獻祭給他們行邪淫所隨從的鬼魔.." 所明明禁止的! 神應該不會要我們在贖罪日這一天獻祭給鬼魔吧?!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解決了這個難題. 他寫道:

妥拉絕對禁止獻祭或敬拜其他鬼神. 然而, 神吩咐我們在贖罪日這一天將一隻公山羊放到曠野去是合宜的. 因為公山羊正是統治曠野的鬼魔的象徵 (譯註: 利未記17:7 "鬼魔" 的原文是公山羊), 另一方面, 統治曠野的鬼魔乃是所有一切罪惡的源頭與歸屬...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進一步解釋, 公山羊並不是獻祭給阿撒瀉勒. 因為公山羊沒有流血, 所以這並不是獻祭. 相反地, "但那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 (利未記16:10). 換句話說, 公山羊並沒有被殺獻祭給統治曠野的鬼魔阿撒瀉勒. 神乃是使用公山羊來潔淨以色列的罪惡: 祂吩咐以色列人將 "背負" 以色列一切罪惡與不潔的公山羊送到阿撒瀉勒那裏 - 一切罪惡的歸屬之處, 好使以色列恢復屬靈的潔淨.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的解釋事實上整合了以上三種關於阿撒瀉勒的解釋. 他看待 "阿撒瀉勒" (希伯來字 עֲזָאזֵל, "Azazel") 這個字本身是 עֵז ("公山羊") 與 אָזַל ("離開") 兩個字的複合字. 如果我們光看第一個字, "阿撒瀉勒" 指的是本身, 也就是替罪羔羊; 或是我們光看第二個字, "阿撒瀉勒" 指的是羊離開前往的地方, 也就是曠野地; 或是我們把兩個字合起來看, "阿撒瀉勒" 指的是統治曠野的鬼魔阿撒瀉勒. 由鬼魔統治的曠野與聖潔的以色列是完全相悖的. 藉著把背負以色列一切罪孽的公山羊驅趕到曠野, 以色列就得以保持聖潔.

奇妙的是, 當先知以賽亞描述那位 "被藐視、被人厭棄" (以賽亞書53:3), "從活人之地被剪除" (以賽亞書53:8) 的 神 "受苦的僕人", 以賽亞描述這位 "受苦的僕人" 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正如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當然, 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都相信, 以賽亞書53章所描述背負以色列罪孽的 "受苦的僕人" 正是彌賽亞耶穌基督. 當祂奉獻自己為祭 (釘十字架) 的時候到了, 祂不是在耶路撒冷城內被殺 "獻祭", 而是 "在城門外受苦" (希伯來書13:12), 並且彷彿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被趕到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 遠離以色列也遠離 神, 因此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著說, "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 (馬太福音27:46).

特別的是,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看待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在屬靈上代表羅馬, 而主耶穌正是被交付羅馬人手中釘十字架! 然而, 主耶穌藉著從死裡復活而從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歸回, 不再背負世人的罪孽, 而是帶來赦免和新生, 正如 神藉先知以賽亞說, "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 (以賽亞書53:11).

就像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主耶穌背負了包括以色列在內所有世人的罪孽, "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你們要在耶和華面前得以潔淨、脫盡一切的罪愆" (利未記16:30).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逾越節筵席是新舊約的約筵

 


播客連結

盟約 (希伯來文 בְּרִית, "brit", convenant) 可說是聖經中最重要的觀念, 因為 神乃是藉著與世人立下盟約 (包括新舊約) 來拯救世人. 盟約不同於短暫的合約 (agreement) 或契約 (contract), 盟約是立約雙方彼此結為同盟, 從此以後同甘共苦, 禍福與共, 一生一世彼此委身. 盟約的關係不是一時的, 而是永久的關係.

瞭解盟約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至關重要. 比方說, 聖經的信心 (biblical faith) 正是盟約的信心 (convenantal faith). 盟約的信心是立約雙方在盟約關係下的互相信靠對方並且對彼此信實. 這種在盟約關係下的互相信靠 (trust) 與信實 (faithfulness) 正是聖經所說的信心, 也是能使我們得救的真信心. 我們基督徒不但要信靠 神, 同時也要對 神信實才能得救, 正如主耶穌所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 (指對 神信實) 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聖經的背景是古代中東社會. 當時人們立下盟約, 必須要吃盟約的約筵 (約之筵席), 表示彼此和好並結為同盟. 約筵是立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吃完約筵才表示盟約正式生效. 

比方說, 在創世記26章, 非利士王亞比米勒與以撒立下彼此互不侵犯的友好盟約, "他們 (亞比米勒等人) 說、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希伯來字 בְּרִית, 盟約)。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的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的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以撒就為他們設擺筵席 (約筵)、他們便喫了喝了" (創世記26:28~30). 

此外, 在出埃及記24章, 摩西代表 神與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的盟約,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 (希伯來字 בְּרִית, 盟約) 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他們看見以色列的 神、他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 神、他們又喫又喝" (出埃及記24:8~11).

另一方面, 儘管摩西, 亞倫, 拿答, 亞比戶, 和以色列的七十個長老代表以色列全會眾在西乃山上與 神吃西乃之約的約筵, 然而 神自己卻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就設立了逾越節筵席作為西乃之約的約筵, 好讓所有以色列人世世代代守逾越節, 吃逾越節筵席的西乃之約約筵, 永遠紀念他們是與 神有約的約民, 神說, "當夜要喫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喫..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你們要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12:8, 11, 14).

就像安息日是西乃之約的記號, 但卻是 神在以色列人還沒到西乃山就吩咐他們遵守的; 同樣地逾越節筵席是西乃之約的約筵, 但卻是 神在以色列人正要出埃及的時候就已設立. 逾越節筵席是西乃之約的約筵, 而逾越節就相當於西乃之約的盟約紀念日, 如同結婚紀念日是婚約的盟約紀念日一般. (有關安息日是西乃之約的記號/證據的討論, 請參閱安息日是 神給祂子民的證據一文)

逾越節筵席不但是西乃之約 (舊約) 的約筵, 同時也是新約的約筵. 主耶穌在最後的逾越節筵席中與門徒立下新約, 等同於設立逾越節筵席為新約的約筵, 正如使徒保羅告訴我們, "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哥林多前書11:23~25). 

既然逾越節筵席是新約的約筵, 逾越節自然是新約的盟約紀念日. 使徒保羅因此將逾越節傳給同為新約子民的外邦基督徒, 吩咐他們守逾越節. 保羅說, "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並且保羅教導外邦基督徒吃逾越節筵席的新約約筵來紀念主耶穌, 稱之為 "主的晚餐" (哥林多前書11:20). (有關主的晚餐不是聖餐禮而是逾越節筵席的討論, 請參閱逾越節晚餐 - 失落的新約傳統一文)

逾越節筵席實在是新舊約的約筵, 而逾越節正是新舊約紀念日. 就像夫妻每年慶祝結婚紀念日, 紀念彼此之間的婚約一般, 神也要祂所有的新舊約子民都慶祝逾越節, 紀念他們與 神所立的神聖盟約. 既然我們基督徒是新約的子民, 我們為何不照主耶穌的吩咐過逾越節, 吃逾越節筵席這新舊約的約筵?

基督徒家庭逾越節筵席預備指南 (2020版)

基督徒家庭逾越節筵席手冊 (2020版)




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長大痲瘋的拉比 (利未記14:1~15:33 痲瘋病人)

 

播客連結

彌賽亞的名字是什麼? .. 拉比們說, 他的名字是 "長大痲瘋的拉比", 正如經上記著說,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 (以賽亞書53:4)   

(巴比倫塔木德 公會篇 98b)

利未記描述一種或一類神秘的疾病, 希伯來字是 צָרַעַת, 我們通常翻譯為 "大痲瘋" (leprosy). 如上所述, 猶太拉比經典塔木德描繪彌賽亞是長大痲瘋的人. 儘管拉比們不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 但他們的話其實暗示了主耶穌正是以色列的彌賽亞.

聖經中的 "大痲瘋" (希伯來字 צָרַעַת) 不同於我們今日所說的痲瘋病 (韓森氏症). 聖經的 "大痲瘋" 不只感染人的皮膚, 還會感染衣服和房屋. 因此, 聖經的 "大痲瘋" 事實上有可能是泛指人的皮膚病, 以及衣服和房屋長霉, 或是一種僅僅存在於聖經時期的特殊疾病.

長大痲瘋的人, 希伯來文稱之為 מְצֹרָע, 這也正是本週妥拉的標題. 不管人長大痲瘋是出於什麼原因, 但很明顯地長大痲瘋的人體現了聖潔的相反一面. 為了保守以色列會眾的聖潔, 長大痲瘋的人必須獨居營外, 並警告別人他是不潔淨的, 以免別人不經意碰到他而沾染不潔, 正如利未記所說,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 (利未記13:45~46).

甚至當長大痲瘋的人病得痊癒, 就像本週妥拉所描述的, 他也不能馬上回到營內. 首先, 祭司必須出到營外察看長大痲瘋的人是否真的痊癒. 如果長大痲瘋的人果真痊癒, 祭司就要為長大痲瘋的人行潔淨之禮, 之後長大痲瘋的人可以回到營內. 但此時他還不能進入自己家裡, 而必須在外等待七天, 並在第八天獻上贖愆祭, 贖罪祭, 和燔祭, 然後才能得著完全的潔淨而回到家中 (參利未記14:1~32).

長大痲瘋的人在患病期間, 他與以色列會眾必須完全分離. 當他痊癒回到以色列會眾, 他與大痲瘋也必須完全分離. 大痲瘋與 神的會眾是完全不相容的. 然而, 儘管長大痲瘋的人必須與會眾分離, 但他沒有離開會眾, 而是留在 "營外", 等待有一天回歸的日子到來.

利未記描述大痲瘋是 "災病",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 (利未記13:45). "災病" 的希伯來原文是 נֶגַע, 這似乎暗示了先知以賽亞所預言的彌賽亞 - 那位 "受苦的僕人",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 (希伯來文 ַנָגוּע, 與災病的希伯來文 נֶגַע 有相同字根)、被 神擊打苦待了..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 (希伯來文 נֶגַע, 與災病的希伯來文 נֶגַע 完全相同)、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以賽亞書53:4, 8). 塔木德時期的拉比因此將大痲瘋和 "受苦的僕人" 兩者關聯起來, 說彌賽亞是 "長大痲瘋的拉比".

另一個塔木德的故事更進一步描繪彌賽亞是一個 "長大痲瘋的人":

拉比約書亞遇見先知以利亞. 約書亞問以利亞說, "彌賽亞什麼時候來"? 以利亞回答, "你自己去問他". 約書亞問, "彌賽亞在哪裡"? 以利亞回答, "在羅馬的城門口". 約書亞問, "我如何可以認出誰是彌賽亞"? 以利亞回答, "他坐在一群長大痲瘋的人中間 (意味彌賽亞自己也長了大痲瘋). 所有長大痲瘋的人都是將他們身上的繃帶全部解開, 再全部換上新的繃帶. 只有彌賽亞是一次解開一個繃帶, 就換上一個新的繃帶, 因為他想著說, 當以色列全家呼求我時, 那就是我拯救他們的時刻, 我不能因為換繃帶而耽誤了拯救他們的時機".   

(巴比倫塔木德 公會篇 98a)

這個塔木德的故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彌賽亞的盼望 (Messianic hope) 是歷代以來所有猶太人的盼望, 貫串了整本聖經和猶太民族的禱告. 至今敬虔的猶太人仍然晝夜禱告祈求彌賽亞的到來. 然而成就彌賽亞盼望的彌賽亞本人 - 拿撒勒人耶穌, 正像這個塔木德故事所描繪的, 如今正獨居在以色列 "營外", 與猶太民族分離. 對於猶太人來說, 主耶穌就像是長大痲瘋的人, 他的名字猶太人絕口不提; 並且他就像是坐在羅馬城門口 (象徵外邦世界) 的長大痲瘋的人, 與他的猶太同胞完全分離. 但主耶穌仍然殷切等待以色列全家呼求他的日子到來, 直等到他們說,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馬太福音23:39) 的那一天. 那時主耶穌就要像得痊癒的痲瘋病人從 "營外" 回歸以色列營中一樣, 回歸到他的猶太同胞中間, 拯救以色列全家,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馬書11:26).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