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猶太諺語說, "如果 神住在地上, 人會打破祂的窗戶". 這句諺語和妥拉本身都說明了人的罪性. 的確, 當 神 "住在地上" - 以雲柱火柱停在會幕之上, 祂的百姓以色列人不斷以犯罪與不信 "打破祂的窗戶". 然而滿有恩慈的 神提供了贖罪日 - 一個潔淨罪孽的日子, 好使祂能繼續住在以色列民中間.
贖罪日儀式的中心角色是那隻 "歸與阿撒瀉勒的羊" (利未記16:10), 有些人稱之為 "替罪羔羊" (scapegoat). 我們通常使用 "替罪羔羊" 這個詞語來描述某人替他人的過犯受責罰.
妥拉當中, 神指示亞倫在贖罪日預備兩隻公山羊, "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 (利未記16:8). 亞倫要把歸與 神的羊獻為贖罪祭, 卻要按手在歸與阿撒瀉勒的羊的頭上, "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這罪都歸在羊的頭上、藉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 (利未記16:21).
"阿撒瀉勒" (希伯來字 עֲזָאזֵל, "Azazel") 常常翻譯為 "替罪羔羊" (scapegoat), 然而歷代猶太拉比為這個字的確切意思一直爭議不休, 並發展出三種可能的解釋:
1. "阿撒瀉勒" 表示 "無法到達的地方": 羊被送到一個人無法到達的地方. 比方說, 塔木德解釋 "阿撒瀉勒" 的希伯來字 עֲזָאזֵל 的頭兩個字母為 עַז ("強壯; 兇殘", strong/fierce), 因此 "阿撒瀉勒" 指的是 "兇殘之地", 也就是人無法到達的地方. 換句話說, "阿撒瀉勒" 指的是人跡罕至的曠野地.
2. "阿撒瀉勒" 指著羊本身: 替罪羔羊. "阿撒瀉勒" 的希伯來字 עֲזָאזֵל 的頭兩個字母可以解釋為 עֵז ("公山羊", goat), 後三個字母則解釋為 אָזַל ("離開", escape).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英文聖經把 "阿撒瀉勒" 翻譯為 scapegoat ("替罪羔羊") 的原因.
3. "阿撒瀉勒" 是統治曠野的鬼魔的名字, 而羊正是被送到曠野去.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在他的妥拉註釋正是如此解釋利未記16:8 "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 他說, "如果你瞭解阿撒瀉勒這個字隱藏的意思, 你就會瞭解它背後的觀念的深層意義, 因為這與妥拉息息相關. 我給你一個提示: 當你到達三十三 (節), 你就會知道".
若我們按照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的提示, 從利未記16:8 往後數33節, 我們會讀到 "他們不可再獻祭給他們行邪淫所隨從的鬼魔.〔原文作公山羊〕這要作他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利未記17:7). 但這讓人感到非常困惑. 因為如果 "阿撒瀉勒" 指的是鬼魔, 那麼獻公山羊給鬼魔正是利未記17:7 這節經文 "他們不可再獻祭給他們行邪淫所隨從的鬼魔.." 所明明禁止的! 神應該不會要我們在贖罪日這一天獻祭給鬼魔吧?!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解決了這個難題. 他寫道:
妥拉絕對禁止獻祭或敬拜其他鬼神. 然而, 神吩咐我們在贖罪日這一天將一隻公山羊放到曠野去是合宜的. 因為公山羊正是統治曠野的鬼魔的象徵 (譯註: 利未記17:7 "鬼魔" 的原文是公山羊), 另一方面, 統治曠野的鬼魔乃是所有一切罪惡的源頭與歸屬...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進一步解釋, 公山羊並不是獻祭給阿撒瀉勒. 因為公山羊沒有流血, 所以這並不是獻祭. 相反地, "但那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 (利未記16:10). 換句話說, 公山羊並沒有被殺獻祭給統治曠野的鬼魔阿撒瀉勒. 神乃是使用公山羊來潔淨以色列的罪惡: 祂吩咐以色列人將 "背負" 以色列一切罪惡與不潔的公山羊送到阿撒瀉勒那裏 - 一切罪惡的歸屬之處, 好使以色列恢復屬靈的潔淨.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的解釋事實上整合了以上三種關於阿撒瀉勒的解釋. 他看待 "阿撒瀉勒" (希伯來字 עֲזָאזֵל, "Azazel") 這個字本身是 עֵז ("公山羊") 與 אָזַל ("離開") 兩個字的複合字. 如果我們光看第一個字, "阿撒瀉勒" 指的是羊本身, 也就是替罪羔羊; 或是我們光看第二個字, "阿撒瀉勒" 指的是羊離開前往的地方, 也就是曠野地; 或是我們把兩個字合起來看, "阿撒瀉勒" 指的是統治曠野的鬼魔阿撒瀉勒. 由鬼魔統治的曠野與聖潔的以色列是完全相悖的. 藉著把背負以色列一切罪孽的公山羊驅趕到曠野, 以色列就得以保持聖潔.
奇妙的是, 當先知以賽亞描述那位 "被藐視、被人厭棄" (以賽亞書53:3), "從活人之地被剪除" (以賽亞書53:8) 的 神 "受苦的僕人", 以賽亞描述這位 "受苦的僕人" 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正如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當然, 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都相信, 以賽亞書53章所描述背負以色列罪孽的 "受苦的僕人" 正是彌賽亞耶穌基督. 當祂奉獻自己為祭 (釘十字架) 的時候到了, 祂不是在耶路撒冷城內被殺 "獻祭", 而是 "在城門外受苦" (希伯來書13:12), 並且彷彿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被趕到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 遠離以色列也遠離 神, 因此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喊著說, "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 (馬太福音27:46).
特別的是,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看待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在屬靈上代表羅馬, 而主耶穌正是被交付羅馬人手中釘十字架! 然而, 主耶穌藉著從死裡復活而從 "阿撒瀉勒" 的曠野地歸回, 不再背負世人的罪孽, 而是帶來赦免和新生, 正如 神藉先知以賽亞說, "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 (以賽亞書53:11).
就像贖罪日的替罪羔羊背負了以色列的罪孽, 主耶穌背負了包括以色列在內所有世人的罪孽, "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你們要在耶和華面前得以潔淨、脫盡一切的罪愆" (利未記16:30).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