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

因信稱義 vs 靠行為稱義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 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

(申命記6:25)

在基督教傳統的教導中, 常有人將聖經分為兩個時代: 舊約是律法時代, 新約是恩典時代. 舊約的以色列人是靠行為稱義, 新約的基督徒則是因信稱義. 本週的妥拉經文中, 摩西勉勵以色列人說, "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 神所吩咐的一切誡命、謹守遵行、這就是我們的義了" (申命記6:25), 這節經文常被視為以色列人靠行為稱義的證據. 畢竟, 若是靠著謹守遵行神的誡命才算為義, 這不就是靠行為稱義嗎?

然而, 舊約中還有另一個看似矛盾的經文, "亞伯蘭 (亞伯拉罕) 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創世記15:6). 這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神會改變祂的救贖方式: 先因信稱義 (亞伯拉罕), 後改為靠行為稱義 (以色列人), 又因行不通而改回因信稱義 (基督徒) 嗎?

事實上, 無論舊約還是新約, 聖經始終是一貫的: 人都是因信稱義. 之所以會產生舊約靠行為稱義的誤解, 關鍵在於我們對信心的理解深受希臘思想影響, 與聖經原本的意思並不相同.

對希臘人來說, 信心是一種內在心理活動: 思想上的認同與情感上的信靠. 因此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外邦基督徒往往將信心視為觀念性的信: 只要我心裡真心相信神, 全心信靠祂, 就是對神有信心.

但聖經所說的信心, 不只是內心的相信或信靠, 而是一種關係性的信心. 更準確地說, 是盟約中的信心, 正如聖經字典《Lexham Bible Dictionary》所指出:

The biblical language of faith concerns a relationship of faithfulness and cooperation (Leclerc, “Faith in Action,” 184–95). The concept of the covenant, which is especially explicit in the Old Testament, informs the biblical writers’ use of the language of faith. To have faith in God or Jesus is to be faithful to a covenantal bond, which is initiated by God and bound according to appropriate promises and expectations on both sides. The command for Christians to have faith is not merely a cerebral exercise or eager wish, but a command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fidelity and trust. 

我將其翻譯為中文:
聖經中有關 "信心" 的語言, 指的是一種信實與合作的關係 (意即盟約關係). "盟約" 的概念, 尤其在舊約中表達得最為清楚, 深深影響了聖經作者使用 "信心" 一詞的方式. 對神或耶穌有信心, 就是在由神主動發起的盟約關係中, 對祂保持信實信靠, 並在彼此的應許與期待下互相約束. 對基督徒而言, "要有信心" 的命令並不只是頭腦的信念或熱切盼望, 而是一個包含信實信靠的命令.

換言之, 聖經所說的信心, 是在神與人的盟約關係中, 人對神的信靠與信實.

那麼, 人如何對神信實呢? 很明顯, 若人真以神為神, 就必聽從祂的話. 因此謹守遵行神的誡命, 正是信實的具體表現.  當以色列人這樣行, 他們就是因信稱義, 因他們的順服來自於信實, 而非靠行為本身稱義.

這也解釋了因信稱義與靠行為稱義的區別:

  • 靠行為稱義要求完美無缺,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雅各書2:10). 若舊約真是靠行為稱義, 那麼亞伯拉罕與大衛都不能得救了. 亞伯拉罕曾說謊, 大衛更犯了姦淫與謀殺!
  • 因信稱義則要求人盡心盡力: 全心信靠神, 竭力對祂信實. 神知道我們是否盡心盡力. 這不代表永不失敗, 而是即便軟弱跌倒, 也不沉溺罪中, 而是回轉歸向神.

因此, 不論新約或舊約, 救恩的原則始終一致: 因信稱義, 正如新舊約聖經都說了, "義人必因信得生" (哈巴谷書2:4; 希伯來書10:38).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與 神有約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摩西將以色列眾人召了來、對他們說、以色列人哪、我今日曉諭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可以學習、謹守遵行。耶和華我們的 神在何烈山與我們立約。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

(申命記5:1~3)

當摩西在約旦河東岸對以色列人進行最後的訓勉時, 此時的以色列人是當年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的第二代. 四十年前, 神在西乃山與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立約. 當時第二代的以色列人或者仍然是未成年的孩童, 因此不具備立約的資格, 或者根本還沒有出生. 

然而現在摩西卻對第二代的以色列人說, "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 (申命記5:3). 西乃之約明明是 神跟出埃及第一代的以色列人立的, 為什麼摩西會對第二代的以色列人說, "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 並且 神明明沒有跟第二代的以色列人立約, 為什麼摩西會對他們說, "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 摩西所說的話 "不是..乃是.." 是希伯來語一種將兩者加以比較並且強調凸顯後者的用法 "不但是..更是..". 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摩西的話理解為 "這約不 (但) 是與我們列祖立的、(更) 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 (申命記5:3). 摩西是在強調西乃之約同樣是 神跟現在站在摩西面前的第二代以色列人所立的.

但 神明明是跟第一代的以色列人立約, 而不是跟第二代的以色列人立約, 不是嗎? 為什麼摩西會說西乃之約同樣是 神跟第二代的以色列人立的呢? 原來在希伯來觀念裡, 儘管與 神立約的是第一代以色列人, 但第二代以色列人以及往後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已經包含在第一代以色列人的身體裡面了, 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

獨有麥基洗德、不與他們同譜、倒收納亞伯拉罕的十分之一、為那蒙應許的亞伯拉罕祝福.. 並且可說、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著亞伯拉罕納了十分之一.因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的時候、利未已經在他先祖的身中。

(希伯來書7:6, 9~10)

所以就算與 神立約的是第一代以色列人, 然而第二代的以色列人, 以及往後世世代代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應當把自己視為是當時站在西乃山下與 神立約的以色列民中的一員. 以色列人人都是與 神有約的 神的百姓.

類似地, 我想儘管我們基督徒並沒有與主耶穌和十二門徒一同吃最後的逾越節晚餐, 然而所有的基督徒都應當把自己視為是當時與主耶穌一同坐席的門徒中的一員, 同樣與主耶穌立下了新約. 就像以色列人一樣, 我們基督徒同樣人人都是與 神有約的 神的子民. 

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妥拉之門: 流亡與復興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播客連結

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申命記3:23, 25)

猶太民族的靈魂是在流亡當中形成的. 神首次呼召亞伯拉罕是在應許之地以外. 雅各也在應許之地以外得著了妻子利亞和拉結, 以及他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之父的命定. 在流亡埃及期間, 以色列民 "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 (出埃及記1:7). 在曠野的流亡中, 以色列民族第一次聽到了 神的呼召, 要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

在本週妥拉中, 摩西講述了 神告訴他將在流亡中死去的事. 我們常常在誦讀這一段經文時遇到 "聖殿被毀日" (希伯來文 תִּשְׁעָה בְּאָב, "Tisha B'Av", 猶太曆5月9日), 這是很恰當的. 因為在這一天, 我們紀念主前 586 年以色列人漫長流亡的開始. 當時耶路撒冷聖殿被巴比倫人摧毀, 並且在六百五十年後的同一天, 羅馬人再次摧毀了重建的耶路撒冷聖殿.

"聖殿被毀日" 是為了聖殿被毀和接下來似乎永無止盡的流亡歲月而哀悼. 但本週妥拉提醒我們, 流亡雖然充滿了悲傷, 但流亡只是一個過程, 而不是最終的結局. 摩西一生都在流亡當中, 他本人從未進入應許之地, 但他的後繼者約書亞將要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得地為業.

一個古老的拉比故事反映了猶太人對於流亡的樂觀態度: 在以色列地, 一個猶太農夫正在耕田, 突然他的牛低下了頭. 一個路過的阿拉伯人看見了就說, "以色列人哪, 以色列人哪, 解開你的牛, 放下你的犁, 因為聖殿已經被毀了!" 猶太農夫就照著阿拉伯人的建議做了. 然而猶太農夫的牛又再次低下了頭,  阿拉伯人這次看見了就宣告說, "以色列人哪, 以色列人哪, 拴上你的牛, 抬起你的犁, 因為彌賽亞已經誕生了!"

儘管失去了聖殿, 並且流亡隨之而來, 但以色列始終有著盼望, 因為聖經應許彌賽亞的回歸將帶來以色列最終的復興.

在以色列已經復國的今天, 對於任何一個能夠回歸以色列地的猶太人來說, 流亡似乎已經結束. 然而在以色列境內和全世界, 猶太人仍然紀念著 "聖殿被毀日". 即使在錫安主義已經實現的日子, 我們仍在為流亡而哀悼. 為什麼今日的猶太人仍在悼念流亡呢? 因為他們雖然在肉體上回歸到應許之地, 但是彌賽亞還沒有降臨, 以色列最終的復興和彌賽亞時代還沒有到來. 換句話說, 以色列在屬靈上仍然是在流亡當中. 

然而流亡只是過程, 而非最終的結局. 正如本週妥拉所應許的, "但你們在那裡必尋求耶和華你的 神.你盡心盡性尋求祂的時候、就必尋見" (申命記4:29), 當以色列全家悔改, 盡心盡性尋求 神的時候, 他們就必尋見, 那時彌賽亞就要向他們顯現, 正如 神藉先知撒迦利亞所說,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 (撒迦利亞書12:10).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最大的誡命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播客連結

"有一個文士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的好、就問他說、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 (馬可福音12:28~31).

申命記是 神更新與以色列的盟約 (西乃之約) 的約書. 聖經學者普遍公認申命記的格式正是古代君主之約 (suzerainty covenant) 約書的格式. 申命記作為約書, 有著不算短的篇幅, 但它的核心卻只是一個盟約的基本要求. 而這個盟約的基本要求正是最大的誡命, 猶太人稱之為 שְׁמַע ("Shema"). שְׁמַע ("Shema") 是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申命記6:4) 原文的第一個希伯來字, 意思是 "聽啊"! 申命記6:4 這節經文可以說是妥拉最重要的經文, 並且歷代拉比不斷討論它最後一個希伯來字 אֶחָד ("echad") 的確切意義. 希伯來字 אֶחָד ("echad") 的意思可以是 "一;獨一;合一;唯獨".

我們最熟悉的意義反映在通常的翻譯裡,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申命記6:4). 然而另一個可能的翻譯是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 唯獨耶和華" (申命記6:4). 我們比較不熟悉後者的翻譯 (儘管此一翻譯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著名的猶太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但後者的翻譯其實更加符合申命記經文的上下文, 是更為正確的翻譯.

通常的翻譯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申命記6:4) 強調耶和華 神是獨一真神. 耶和華 神的確是獨一真神, 摩西在申命記稍早也說道, "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記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他是 神、除他以外、再無別神" (申命記4:39). 然而摩西在申命記6:4 並不是在描述 神的本質, 而是在描述 神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

當摩西在申命記對將要進入應許之地的以色列百姓說話時, 他最大的關注並不在於定義 神的本質 "神是獨一的主", 而是在於呼籲以色列百姓要單單對 神信實, 認定只有耶和華是他們的 神, "唯獨耶和華". 這是為什麼他接著對以色列百姓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歷來最著名的猶太拉比與哲學家邁蒙尼德 (Maimonides) 引用這段經文, 不是用來回答哲學或神學性的問題, 而是用來回答如何對 神委身:

我們應當如何愛 神呢? 我們應當無止盡地, 以壓倒性的愛來愛祂, 直到我們的靈魂深處充滿了對 神的熱愛, 就像是一個相思成病的人, 無法停止不想念他的愛人, 總是時時刻刻想著她, 不管是躺下還是起來, 不管是坐在家裡還是行在路上. 然而我們對 神的愛還要超過這一切, 我們時時刻刻全心全力, 以我們的全人來愛祂, 就像祂所吩咐我們的,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先知撒迦利亞宣告當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他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 (撒迦利亞書14:9). "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 的希伯來原文是 יִהְיֶה יהוה אֶחָד ("yiheyeh Adonai echad"), 撒迦利亞其實在這裡引用了申命記6:4的後半段 יהוה אֶחָד ("Adonai echad"). 可以確定的是撒迦利亞並不是引用申命記6:4來描述 神的本質, 因為 神的本質是不變的, 並不是到了 "那日" 神才成為獨一無二的. 撒迦利亞是在描述彌賽亞時代全人類與 神的關係: 到了 "那日", 我們所有人都要單單敬拜事奉祂, 也要單單稱頌祂的聖名, "唯獨耶和華".

因此, 當主耶穌教導說,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馬可福音12:29, 引用申命記6:4), 主耶穌並不是在教導我們要認識 神是獨一真神 (儘管祂真的是), 而是要我們唯獨對 神信實. 申命記6:4 不是最大的神學論述, 而是最大的誡命, 而我們要實踐這最大的誡命唯有藉著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30, 引用申命記6:5).

當主耶穌說完了這些話, "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 神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他以外、再沒有別的 神.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他、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 神的國不遠了" (馬可福音12:32~34).

當我們不只是知道要 "盡心、盡智、盡力" 愛 神, 而是真的 "盡心、盡智、盡力" 愛 神,  我們就不只是 "離 神的國不遠了", 而是就在 神的國裡, 或者套句主耶穌的話說,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 (路加福音17:21).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妥拉焦點: 愛耶和華你的 神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Emmanuel Phaeton on Unsplash

摩西對以色列全會眾大聲宣告說,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申命記6:4), 緊接著摩西吩咐以色列百姓,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這條愛 神的誡命是整個猶太信仰的房角石. 不但猶太人每天早晚禱告都會複誦這條誡命, 猶太拉比也將這條誡命視為妥拉613條誡命中最重要的誡命. 然而, 人到底要如何愛 神? 愛 神要如何表達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

古代拉比認為, 如果一個人真的愛 神, 那麼她/他會影響周遭的人也同樣愛 神. 比方說, 如果一個人遵行妥拉, 行為正直, 對人恩慈信實, 旁人會說, “看看那些愛 神的人的行為, 他們是多麼有品行又有恩慈憐憫”. 當人看到那些愛 神的人的好行為, 他們會因羨慕起而效法愛 神的人, 同樣去愛 神並遵行妥拉. (譯註: 猶太拉比預設聽 神的話遵行妥拉是對 神信實, 也是愛 神的表現)

有些拉比更進一步認為, 愛 神就是對待外邦人如同對待猶太同胞一樣: 愛 神意味著以公義, 恩慈, 憐憫, 信實, 與尊重對待所有的人. 愛 神的人以他們的好行為成為他人的榜樣, 並且藉著 神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為顯出 神的權能.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認為, 妥拉本身為愛 神的誡命提供了最好的解釋,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 (申命記6:5). “盡心” 意味著我們全心追求美德, 同情, 憐憫, 與慈善來愛 神. “盡性” 意味著我們願意因著愛 神的緣故奉獻我們的全人, 即使因此犧牲生命 (例如殉道) 也在所不惜.  “盡力” 意味著我們願意奉獻我們一切的財富來尊榮 神, 做討 神喜悅的事, 比方說周濟貧窮. 拉旭 (Rashi) 下結論說, 愛 神的人看待妥拉的誡命既不是過時的也不是窒礙難行的, 而是教導每個世代的猶太人如何愛 神. (譯註: “盡性” 的 “” 的希伯來原文 נֶפֶשׁ 字面的意思是 “”, 代表 “全人”)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以不同的觀點解釋 “你要盡心..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對他而言,  “盡心” 愛 神意味著盡心認識 神, 人越多認識 神就會越愛 神. 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認為, 認識 神除了研讀 神的話以外, 也包括研究 神的創造, 認識 神所創造的世界. 此外, 愛 神的人不但自己盡心追求認識 神, 也盡力幫助其他人認識 神, 進而愛 神.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同意古代拉比的看法: 遵行妥拉是愛 神的表現, 同時他根據摩西接著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所說,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 (申命記6:6~7) 來進一步解釋愛 神的誡命. 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認為 “教訓” 不是藉著言教 - 傳遞知識, 而是藉著身教 - 個人的以身作則. 當兒女看到父母如何實踐信仰, 在生活中以具體行動來愛 神, 他們就會知道父母的信仰是真實活潑的信仰, 也會學到如何愛 神.

儘管歷代猶太拉比努力闡釋愛 神的誡命, 然而沒有人能夠完全闡釋愛, 因為愛不是靜態的, 而是動態的. 愛會長大成熟. 孩童和成人對於愛有不同的體認與表達. 愛是許多情感的綜合體: 尊重, 忠誠, 關懷, 憐憫, 恩慈... 愛表現在種種方面: 幫助有需要的人, 伸張公義, 照顧貧苦, 溫暖的擁抱... 也許這是為什麼摩西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的緣故. 摩西明白愛 神是透過我們在一生中持續地以全心, 全人, 和全力來愛 神, 使我們對 神的愛能不斷地長大成熟. 就像夫妻的愛一般, 愛 神不是一時的激情, 而是一生一世的委身.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事實上, 猶太拉比對於愛的教導與新約聖經並無二致. 就像主耶穌把愛 神與愛人兩條誡命關聯起來,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馬太福音22:37~39), 使徒約翰也說, “愛 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 神所受的命令” (約翰一書4:21), 同樣地猶太拉比也教導, 愛 神就是要愛人, 愛人也就是愛 神. 愛 神與愛人是分不開的.

其次, 猶太拉比著重愛必須表現在具體的行動上, 而不只是在心裡或是口頭上, 有行為的愛才是真實的愛, 這一點也正是新約聖經的教導, 正如使徒約翰所說,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 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約翰一書3:17~18).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不增不減地遵守妥拉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在申命記中, 摩西並不是單純地重述妥拉 (又稱律法, 指 神的教導與訓誨), 卻是在重述妥拉的同時, 教導並闡明妥拉的精義. 而當摩西開始教導並闡明妥拉的精義時, 他首先說, " 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命令" (申命記4:1~2).

在這段話中, 摩西教導兩件事: 首先, 我們對 神的話必須"要聽從遵行". 其次, 我們若要忠實地遵守 神的話, 必須對 神的話"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可惜的是, 神的百姓往往不是加添了 神的話, 就是刪減了 神的話.

就著刪減 神的話來說, 很多基督徒宣稱妥拉已經廢除了, 或是妥拉中除了愛 神與愛人這兩條誡命以外, 其他所有的誡命都廢除了, 我們只要遵守愛 神與愛人這兩條誡命就好了. 愛 神與愛人這兩條誡命的確很重要, 因為它們正如主耶穌所說, 是"最大"的誡命 (參馬太福音22:37~40), 然而主耶穌卻也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 (妥拉) 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 (妥拉) 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主耶穌不但沒有廢掉妥拉, 祂甚至鼓勵我們遵守"誡命中最小的一條".

儘管主耶穌沒有廢掉妥拉, 我們基督徒卻因著教會傳統的教導而廢掉妥拉. 當然, 這並不是說教會傳統都是不好的, 或是所有的基督徒都違反妥拉, 肆意犯罪, 畢竟新約聖經包括了許多妥拉教導. 當敬虔的基督徒忠實地按照新約聖經的教導生活時, 他們不知不覺當中遵守了許多妥拉的誡命. 但新約聖經畢竟不是妥拉本身, 當我們廢掉妥拉, 刪減了 神的話時, 其實受虧損的還是我們自己.

另一方面, 就著加添 神的話而言, 從主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起, 到後來的拉比猶太教, 一直到現代的正統猶太教, 他們在妥拉以上, 又加添了許多人的規條, 稱之為"口傳妥拉", 並宣稱"口傳妥拉"與妥拉有同等的神聖地位, 同樣是 神在西乃山的神聖啟示. 當然, 我不是說猶太傳統都是不好的, 而是當猶太人過度高舉人的傳統, 認為與 神的話有同等的地位, 甚至凌駕在 神的話以上, 這就等同於加添了 神的話. 加添 神的話與刪減 神的話雖然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舉動, 卻同樣是不遵守 神的話的表現, 無怪乎主耶穌會憤怒地責備法利賽人說, "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馬可福音7:8)! 猶太傳統有它的價值, 但我們要分清楚傳統是傳統, 妥拉是妥拉, 妥拉不是傳統, 傳統也不是妥拉, 唯有妥拉才是 神的話.

妥拉是 神給我們的教導與訓誨. 當我們願意忠實地遵守妥拉時, 就讓我們不增不減地遵守妥拉, 對妥拉"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 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命令" (申命記4:1~2).


(註: 筆者認為基督徒遵行妥拉不是為了得救, 而是因為我們已經得救, 所以我們願意遵守 神的教導與訓誨而生活. 筆者也認為並不是妥拉中的每一條誡命都適用在今日的基督徒身上, 比方說, 割禮就只適用於猶太男子. 但既然主耶穌說妥拉沒有廢除, 我想我們應該仔細思索妥拉中每一條誡命的意義, 並嘗試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而不是對妥拉 - 神的教導與訓誨視若無睹.)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播客Podcast連結

在回顧過去40年曠野飄流的歷史後 (申命記1~3章), 摩西接著對以色列全會眾說, "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 (申命記4:1).

摩西教訓以色列人的, 不是別的, 正是 神的妥拉, 包括一切誡命, "律例, 典章". 妥拉的目的不是為了轄制人, 卻是使人得生命, 因此摩西說, "好叫你們存活 (得生命)". 換句話說, 妥拉乃是"生命之道". 不但妥拉是"生命之道", 主耶穌也是"生命之道", 正如使徒約翰論到主耶穌說,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 (約翰一書1:1). 主耶穌是"生命之道", 不但因為祂完全地遵行妥拉, 完美地活出妥拉, 更是因為祂本身就是妥拉. 彌賽亞信徒因此稱呼主耶穌為"活的妥拉" (The Living Torah).

請原諒我再次不厭其煩地強調, 妥拉 (תּוֹרָה) 是"教導/訓誨" (teaching/instruction) 而不是"律法" (law). 當摩西說, "以色列人哪、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 這裡"教訓"的希伯來文 מְלַמֵּד ("melamed", teach) 的意思正是"教導". 摩西乃是教導妥拉, 而不是頒布律法.

摩西不止自己教導妥拉, 他也吩咐以色列人要教導妥拉給他們的子子孫孫,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6~8).

這裡"殷勤教訓"的希伯來文 וְשִׁנַּנְתָּם 有"不厭其煩地反覆述說"的意思. 父母有責任不厭其煩地反覆將妥拉 - 神的教導述說給他們的兒女聽, 而且要隨處述說, 隨時述說, "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指晚上)、起來(指白天)、都要談論". 並且父母不但要用言教教導妥拉, 更要用身教教導妥拉, 這是為什麼摩西說, "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8). 將妥拉"繫在手上為記號", 象徵在行為 (手所作的一切工) 上遵行妥拉; 將妥拉"戴在額上為經文", 象徵在頭腦裡常常思想妥拉, 以遵守妥拉為念. 當父母常常以妥拉為念, 並且實際行出妥拉, 活出妥拉, 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為什麼父母有責任"殷勤教訓"兒女妥拉呢? 因為妥拉乃是 神給祂兒女的家規. 妥拉是 神的家規這一點, 早在亞伯拉罕身上就已經體現出來. 神說, "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創世記18:18~19).

神眷顧亞伯拉罕, 是因為祂知道亞伯拉罕會對祂信實, 將妥拉忠實地教導, 傳遞給他後代的子子孫孫, "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 (神) 的道、秉公行義". 而亞伯拉罕教導妥拉的方式, 正是藉著他自己力行妥拉, 因此 神對以撒如此說, "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4~5).

今日, 既然我們已經因信靠主耶穌基督蒙恩得救, 成了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並加入 神國這個大家庭, 我們豈不應效法我們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榜樣, 不但自己力行妥拉, 並將妥拉 - 神的家規殷勤教導我們的兒女?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以色列阿、你要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一個文士問主耶穌關於律法 (妥拉) 的問題, "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 (馬可福音12:28), 主耶穌回答說,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29~30).

主耶穌對文士指出, 申命記6:4~5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乃是律法中"第一要緊"的誡命.

這"第一要緊"的誡命, 開頭是"以色列阿、你要聽!" (שְׁמַע יִשְׂרָאֵל). ""的希伯來原文 שְׁמַע ("shema") 的意思其實不止是一般意義下的"" (hear), 也不止是"傾聽, 仔細聽" (listen), 更是有進一步的"聽從, 順從, 遵行" (obey, do) 的意思. 以色列不止是要聽, 傾聽, 更是要聽從遵行這"第一要緊"的誡命 - "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因此)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4~5).

事實上, 除了"第一要緊"的誡命外, "以色列阿、你要聽!" (שְׁמַע יִשְׂרָאֵל) 還多次出現在申命記當中, 並且多半與 神的誡命有關, "以色列人哪 (יִשְׂרָאֵל)、現在我所教訓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從遵行 (שְׁמַע)、好叫你們存活、得以進入耶和華你們列祖之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承受為業" (申命記4:1), "...以色列人哪 (יִשְׂרָאֵל)、我今日曉諭你們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聽 (שְׁמַע)、可以學習、謹守遵行" (申命記5:1), "這是耶和華你們 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以色列阿、你要聽 (וְשָׁמַעְתָּ יִשְׂרָאֵל)、要謹守遵行..." (申命記6:1, 3).

因此, 以色列人除了聽從遵行"第一要緊"的誡命外, 還要聽從遵行一切的誡命, 律例, 典章. 以色列人除了"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還要因著愛 神的緣故, 遵行 神的誡命. 既然律法中所有的誡命, 律例, 典章都是出於 神, 都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所以沒有一條誡命是可以廢掉的, 正如主耶穌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8~19).

先知撒母耳責備掃羅王說, "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 (שְׁמַע) 他的話呢.聽命 (שְׁמַע) 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撒母耳記上15:22). "燔祭和平安祭"同樣是 神的誡命, 掃羅王其實並沒有全然違背 神的話, 但卻是選擇性的聽從. 然而在 神的眼中, 選擇性的聽從實質上等同於頑梗悖逆, 厭棄 神的命令, 如撒母耳所說, "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撒母耳記上15:23).

神的子民不該選擇性的聽從 神的話. 我們除了聽從遵行"第一要緊"的誡命 -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外, 還要因著愛 神的緣故, 聽從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 律例, 典章, 正如主耶穌的兄弟雅各所教導我們的,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纔是好的...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雅各書2:8, 10).

(註: 我們對 神一切的誡命應有一顆渴望聽從遵行的心, 不能憑我們自己的喜好選擇性地遵守一部分的誡命卻忽略其他的誡命. 當然, 我不是說所有的誡命全都適用在外邦基督徒身上, 的確有一小部分的誡命只適用在猶太人身上, 例如割禮.)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最寬廣的誡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申命記6章除了最大的誡命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4-5) 外, 還包括了最寬廣的誡命, "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你都要遵行" (申命記6:18).

主耶穌稱最大的誡命為"第一要緊的", "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29~30). 最大的誡命是第一要緊的誡命, 是因為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 神是我們遵行律法一切誡命的動機和原則. 我們遵行誡命是出於對 神的愛, 而不是為了得救 (因為我們已經得救). 

主耶穌稱最大的誡命為"第一要緊的", 但祂並沒有稱最大的誡命為"惟一"的誡命, 因為祂看律法中一切誡命都是要緊的 都不能廢掉, 祂說,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9) 不像有些基督徒所認為的, 主耶穌並沒有廢掉所有其他誡命, 而只保留愛神和愛人這兩條最大的誡命.
摩西在申命記6章首先教導最大的誡命, 作為遵行其他一切誡命的動機與原則, 然後才說, "要留意遵守耶和華你們 神所吩咐的誡命、法度、律例" (申命記6:17) 我們因著愛 神的緣故, 因此才留意遵守 神吩咐的一切誡命, 法度, 律例. 但是不是只要我們愛 神並秉著愛心遵行 神吩咐的一切誡命, 律例, 典章就足夠了, 在 神面前是"完全人" (創世記17:1) 呢?

還沒有. 我們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摩西接著教導說, "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你都要遵行" (申命記6:18). 這條誡命教導 神的子民遵行律法要超越字句的要求, 只要是 神看為美善的事都要遵行. 反過來說, 只要是 神憎惡的事我們都要禁戒不作.

律法 (תּוֹרָה, "Torah", "妥拉") 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啟示 神的心意. 但律法有限的字句無法涵蓋古今中外一切所有 神要祂的子民做與不做的事.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需要. 比方說, 律法沒有明文定規"不可吸菸", 因為那時香菸根本還沒有發明. 儘管如此, 我們仍然可以根據律法中啟示的屬靈原則與道德規範, 以及聖靈的感動, 來明白 神的心意. 既然香菸有害於吸菸人自己和週遭的人的健康, 顯然是 神不喜悅的事, 所以"不可吸菸"乃是"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你都要遵行" (申命記6:18) 的具體實踐. 

申命記6:18因此是最寬廣的誡命, 為遵行律法提供了最寬廣的空間: 沒有止盡! 而使徒保羅也用他自己的話重申了這條誡命,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 (帖撒羅尼迦前書5:21~22).

最大的誡命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4-5) 和最寬廣的誡命 "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你都要遵行" (申命記6:18) 否定了一切用律法主義的心態來遵行律法的方式. 真心遵行律法的人, 是出於愛的動機, 秉持愛的原則, 遵行 神吩咐的一切誡命, 律例, 與典章, 並且在律法定規的範圍以外, 凡事察驗, 體貼 神的心意, 作一切 神所喜悅的美善的事, 而"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聽命頌 (שְׁמַע, "Shema") 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禱告. 不但在會堂安息日崇拜的時候, 猶太人每天早晚禱告時也都會朗誦聽命頌. 聽命頌也是很多猶太小孩學會的第一個禱告. 聽命頌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 (申命記6:4~9)

在這段經文中, 包含了主耶穌所教導"第一要緊"的誡命, 祂說,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29~30), 這條誡命與"愛人如己"的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馬太福音22:39~40)

(有關最大的誡命的討論, 請參閱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一文)

此外,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 不但要把"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 (也就是律法) 記在心上並殷勤教導兒女, 又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8). 將律法"繫在手上"並"戴在額上", 可以用象徵的方式來理解, 表示不僅做事 (用手) 的時候要遵守 神的誡命, 並且腦海中 (額頭) 要常常思想 神的律法, 如詩人所說,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1:2).

不僅如此, 猶太人針對"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申命記6:8) 的誡命, 後來發展出按照字面意義來遵守的方式, 他們將聖經經文放在兩個小盒子裏, 並將小盒子分別綁在手臂 (通常是左手臂) 和額頭上. 當然猶太人不是真的認為這樣就完全滿足了誡命的要求, 而是作為對配戴經文盒的人的提醒, 不論做什麼事, 都要常常以遵守 神的誡命為念.

經文盒的希伯來文名稱是תְפִילִין ("tefillin"), 意思是"禱告". 綁在額頭的經文盒外面鑲有希伯來文的שׁ字, 代表 神的名字 אֵל שַׁדַּי ("El Shadai", God Almighty), 意思是"全能的 神" (參創世記17:1), 而經文盒內存的經文包括四段提到"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的聖經經文, 除了前述的申命記6:4~9外, 還有出埃及記13:1~10, 出埃及記13:11~16, 以及申命記11:13~21. 雖然並沒有將整個摩西五經放入經文盒內, 但經文盒依然象徵整個 神的律法.

考古學家之前已經在昆蘭 (Qumrun) 附近 (發現死海古卷的地方) 發掘主耶穌時代的經文盒, 最近又在古代巴比倫地區發掘到更古老的經文盒, 年代推定為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時期, 證實他們當時已經發展出配戴經文盒的傳統. 主耶穌時代猶太人普遍配戴經文盒, 作為日常衣著的一部分, 就像他們按照聖經誡命穿戴衣裳繸子一般. 從患血漏婦人摸主耶穌衣裳繸子一事 (參馬太福音9:20~22), 我們確知主耶穌按照猶太人的習慣穿戴衣裳繸子 (請參閱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一文), 由此推斷主耶穌應該也配戴經文盒.

在福音書中也有關於經文盒的記載, 主耶穌指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馬太福音23:5) 這裏"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 指的是法利賽人故意配戴加大號尺寸經文盒的虛假敬虔行為. 然而主耶穌並沒有反對配戴經文盒.

如今經文盒已經不再是猶太人日常穿著的一部分, 然而敬虔的猶太人依然在晨禱的時候配戴經文盒, 維持著這可追溯到被擄巴比倫時期就已開始的古老神聖傳統. 以下是配戴經文盒之前的禱告, "我配戴經文盒, 是為了遵行我的創造主的誡命, 如經上所記, '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經文盒包含四段妥拉的經文, 證明耶和華 神是獨一的主. 我配戴經文盒在靠近心臟的手臂上, 一方面追想 神為我伸出祂大能的膀臂, 同時也引導我的心敬拜 神. 我配戴另一個經文盒在額頭上以提醒我自己, 將我的一切心思意念專注於事奉 神".

A set of Tefillin.jpg
經文盒 (תְפִילִין), 左邊的是綁在手臂的經文盒, 右邊是綁在額頭的經文盒 (旁邊有שׁ字)

配戴經文盒的示意圖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tchanan "我懇求", 申命記 Deuteronomy 3:23~7:11 的讀經心得)

在馬可福音12章裡, 一個文士來問耶穌說, "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 (馬可福音12:28) 主耶穌回答, "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 (馬可福音12:29~30)

主耶穌所引用的, 是在申命記裡的誡命,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4~5) 申命記6:4~9, 正是所謂的"聽命頌" (שְׁמַע) 的第一部分. 聽命頌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禱告, 而申命記6:4~5, 正如主耶穌所說,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馬太福音22:38)

在申命記6:4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的希伯來原文裡, 第一個字是"שְׁמַע, "shema" (hear, listen). 希伯來文的שְׁמַע這個字, 除了""的意思之外, 也有"順從, 遵從"的意思. 我們不只要聽 神的誡命,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遵從 神的誡命. 光是聽而不遵從, 還不如不聽.

但我們為何要遵從 神的誡命呢? 因為"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這裡提到的"獨一", 從上下文來分析, 最好是從""的角度去理解, "耶和華不但是我們的 神, 耶和華也是我們唯一的主" 除祂以外, 並無別神. 我們單單敬拜, 事奉耶和華 神.

(有關申命記是"約書"的討論, 請參閱申命記是 神的信實之約一文)

正因為 "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 我們唯一的主", 因此對於每一個 神的子民,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這裡""的""的希伯來原文是לֵבָב, "levav" (heart), 指的是一個人的內裡, 內心深處 (inner being). 而"盡性"的""的希伯來原文是נֶפֶשׁ, "nefesh" (soul), 指的不單單是一個人的靈魂, 同時也包括了他的身體. "盡性"其實就是整個"全人"的意思. 此外, "盡力"的""的希伯來原文是מְאֹד, "meod" (strength), 指的除了一個人本身的力量以外, 也包含了廣義的力量 - 一個人所擁有的外在資源, 例如金錢.

因此,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的意思, 也就是我們要從內心開始, 從裡到外, 毫無保留, 用我們的全心, 全人, 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資源, 來愛耶和華我們的 神. 神要求祂的每一個子民, 以如此的愛來愛祂. 

那麼, 神對我們的要求, 是不是太過份了呢? 其實不是, 因為 神正是以這樣的愛來愛我們. 神全心全意地愛我們, 因此祂希望我們也能全心全意來回應祂的愛. 神對於祂的子民的愛, 如同一個丈夫全心愛他的妻子, 他當然也希望他的妻子全心愛他. 不管是新約還是舊約, 其實都是 神與人的"婚約". 如 神對先知耶利米說, "我雖作他們(以色列)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 (耶利米書31:32) 

(有關新約是婚約的討論, 請參閱新約, 婚約一文)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的誡命, 如主耶穌所說, 是"第一的, 且是最大的" 的誡命, 但不是唯一的誡命. 這是"最大的"誡命, 因為這是 神最看重的. 這是"第一的"誡命, 因為我們對 神的愛, 應該是我們遵守 神所有其他誡命的動機. 我們必須先愛 神, 然後我們因著愛 神而遵守祂的誡命.

摩西在曉諭以色列人這條最大的誡命後, 他並沒有停在這裡, 而是繼續陳述其他的誡命. 神所有的誡命都是重要的, 而不是"只要遵守愛 神愛人的誡命就好了, 其他的誡命都已廢除了". 主耶穌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8~19)

遵守 神的誡命才是愛 神的表現, 是最大的誡命的具體實踐. 請聽使徒保羅和約翰對教會的提醒, "割禮算不得甚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麼、只要守 神的誡命就是了" (哥林多前書7:19), "我們遵守 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 (約翰一書5:3)

o_shema_na_foto_hebreia_ver_3_deut_6_4_5-rc2a2691bf92b46ec941fed77e4428240_fk9n_8byvr_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