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2~5)

神向以撒顯現, 並且應許祂必堅定向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要加增以撒的後裔如天上的星那樣繁多, 還要將迦南美地賜給他的後裔, 並使地上萬國都因以撒的後裔得福. 神說, 這一切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5).

等等! 亞伯拉罕不是因稱義嗎? 正如創世記先前所說, "亞伯蘭 (亞伯拉罕) 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創世記15:6). 為什麼現在 神說,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祂的話, 遵守祂的吩咐, 命令, 律例, 法度, 祂才因此堅定向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賜福給以撒呢? 難道亞伯拉罕徒有信心還是不夠, 還要加上行為才能得救嗎? 我相信這是很多弟兄姊妹仔細讀聖經時會發現的問題.

其實, 聖經所說的信心指的不只是內心的信, 而是一種關係性的信心. 更確切地說, 聖經所說的信心是盟約關係下的信靠與信實. 我們不但要信靠 神, 還要對 神信實, 信靠加上信實才是完整的信心. 而順服 神正是對 神信實的具體表現. 因此亞伯拉罕聽從 神的話, 遵守 神的吩咐, 命令, 律例, 法度, 不是靠行為得救, 而是他對 神信實的表現.

然而問題又來了. 我們如何區分對 神信實與靠行為得救呢? 顯然兩者在外表上都是遵行 神的話. 第一, 兩者動機不同. 因著對 神信實而遵行 神的話, 是出於愛 神的動機而盡力討 神喜悅. 但因著想要靠行為得救而遵行 神的話, 則是出於律法主義的心態, 以為靠著自己的行為能滿足 神公義的要求. 第二是對 神信實是只要我們盡力就好. 只要我們盡力遵行妥拉, 我們就是對 神信實. 但靠行為得救則要求我們必須完美地遵行妥拉,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 (妥拉) 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雅各書2:10). 但除了主耶穌外, 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只要我們動機純正, 出於對 神的愛而遵行 神的話, 我們就是對 神信實而不是靠行為得救. 有人說, 信實是 神所賜的, 是人屬靈生命成長的自然結果, 是勉強不來的, 並引用使徒保羅的話,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拉太書5:22~23).

信實一方面固然是聖靈所結的果子, 但另一方面我們首先必須願意對 神信實, 並且盡力對 神信實, 如此聖靈才能在我們心裡動工, 加增我們的信心. 在路加福音裡, "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路加福音17:5). 主耶穌如何回應使徒呢? 一方面, 主耶穌肯定使徒信心的確不足, 祂感嘆說, "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他也必聽從你們" (路加福音17:6). 另一方面, 主耶穌並沒有行神蹟加增使徒的信心, 而是教導他們信心增長的不二法門. 主耶穌說: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喫飯呢.豈不對他說、你給我豫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喫喝完了、你纔可以喫喝麼。僕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還謝謝他麼。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路加福音17:7~10)

主耶穌教導使徒, 也教導我們, 我們若要信心增長, 就要存著僕人的心態, 像僕人一樣作完主人一切所吩咐的, 來盡力遵行 神的話, 並且明白我們遵行 神的話只不過是盡我們的本分而已. 如此一來, 我們的信心自然就會增長. 換句話說, 當我們盡力對 神信實, 我們的信心自然增長. 

弟兄姊妹們, 你們是否像使徒一樣求告主耶穌說, "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 (路加福音17:5) 呢? 主耶穌要對我們說, 你們若要信心增長, 就對我信實吧!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信實不是做到完美, 而是盡力就好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創世記26:2~5)

當迦南地鬧饑荒的時候, 神向以撒顯現, 吩咐他不要離開迦南下到埃及去, 並向他重申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 神說祂必要堅定祂向亞伯拉罕所起的誓言, 要加增以撒的後裔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 又要將迦南地賜給以撒的後裔, 並且地上萬國都要因以撒的後裔得福. 末了 神說, 祂之所以向以撒守約施慈愛,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創世記26:5). 簡而言之, 亞伯拉罕遵行 神的誡命.

亞伯拉罕遵 神的哪些誡命呢? 猶太傳統宣稱, 亞伯拉罕遵了全妥拉的誡命. 這有些過於牽強, 因為聖經明明地說, 神頒布妥拉要等到 神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顯現時才頒布給摩西. 有些猶太拉比解釋說, 儘管妥拉要等到 神在西乃山顯現時才頒布, 但亞伯拉罕從挪亞那裏領受了全妥拉. (註: 按照創世記的家譜推算, 亞伯拉罕出生的時候, 挪亞還在世.) 也有些拉比解釋說, 亞伯拉罕得到了以諾所流傳下來的書, 裡面記載了全妥拉. 

但傳統歸傳統, 我們還是要以聖經為依歸. 從聖經本身來看, 很明顯地, 亞伯拉罕並沒有遵全妥拉的誡命. 比方說在利未記裡, 神定規不可娶姊妹為妻, 不管是同父同母, 異母同父或是異父同母的姊妹, 都不可娶為妻, "你的姐妹、不拘是異母同父的、是異父同母的、無論是生在家、生在外的、都不可露他們的下體" (利未記18:9). 然而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卻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 亞伯拉罕論到撒拉說, "況且她也實在是我的妹子、與我是同父異母、後來作了我的妻子" (創世記20:12). 亞伯拉罕不可能領受了全妥拉卻明知故犯, 因此最有可能的情況是, 亞伯拉罕並沒有領受全妥拉, 但他遵了凡 神所吩咐他的一切誡命.

有些人說, 遵行 神的誡命就是律法主義, 想要靠行為得救. 那麼亞伯拉罕遵行 神的誡命, 就如 神所說, "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創世記26:5), 亞伯拉罕是不是律法主義者, 要靠行為得救呢? 當然不是! 亞伯拉罕遵 神的誡命, 是對 神信實的表現. 聖經所說的信心包括了信靠與信實的一體兩面. 人不光是信靠 神, 同時也要對 神信實, 順服 神並且遵行 神的誡命. 信靠加上信實才是能使人稱義的真信心. 神對以撒說, 祂之所以向以撒守約施慈愛, 都是因為亞伯拉罕對祂信實的緣故. 既然亞伯拉罕對 神信實, 神也就對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加倍地信實.

或許有人會問, 亞伯拉罕遵行 神的誡命, 為什麼不算是靠行為得救呢? 怎麼區分靠行為得救與信實呢? 很簡單, 靠行為得救要求所作所為必須完美無缺, 正如雅各說,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 (妥拉) 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雅各書2:10). 但信實就是盡力就好, 正如最大的誡命所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很顯然地, 亞伯拉罕並非完美無缺, 他前後兩次說謊, 欺騙埃及人和非利士人說撒拉是她的妹妹, 違反了妥拉不可說謊的誡命, "你們不可偷盜、不可欺騙、也不可彼此說謊" (利未記19:11). 儘管如此, 神仍然說亞伯拉罕 "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創世記26:5), 這是因為 神知道, 亞伯拉罕已經盡力遵行 神的誡命了. 亞伯拉罕並非完美無缺, 但他的確對 神信實.

我們對 神信實, 並非須要完美無缺地遵行 神的誡命, 而是盡力就好. 我們盡心盡力遵行誡命, 這就是對 神信實了.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雅各和以掃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Contributed by YoMinistry
播客連結

耶和華對他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世記25:23)

雅各和以掃打從出生就是對立的, 甚至在出生前就注定要相互對立. 弟弟雅各後來成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 哥哥以掃失去了他長子的身分, 並且他的子孫以東人後來成為以色列的仇敵. 神透過先知瑪拉基宣布了祂對兄弟二人的心意, "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麼.我卻愛雅各、惡以掃" (瑪拉基書1:2~3).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進一步論到雅各和以掃之間鮮明的對比: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馬書9:10~13)

雅各和以掃之間的鮮明對比似乎並不是在於他們的內心或是他們外在的生活, 而是在於 神的預定. 的確, 在妥拉的故事中, 雅各和以掃並不是全然的好與壞.

在故事的早期, 妥拉描述雅各是 אִישׁ תָּם, 一個 "正直" 或 "安靜" 的人, 一個住在帳棚裡的人; 以掃恰恰相反, 他是一個善於打獵的人, 一個常在田野裡的人 (創世記25:27). 當雅各提出用紅湯換取以掃長子的名分時, 以掃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我們可能傾向於認為雅各是在利用他的哥哥, 但妥拉的看法卻是, "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 (創世記25:34). 

然而後來 "正直" 的雅各聽從他母親利百加的計劃, 騙取了他父親以撒的祝福. 不管怎麼說, 雅各的確是以欺騙的方式獲得以撒的祝福, 他實在難辭其咎. 當以掃回來發現他喪失了長子的祝福時, 妥拉以溫柔和同情的語氣描繪著他, "以掃對他父親說、父阿、你只有一樣可祝的福麼、我父阿、求你也為我祝福.以掃就放聲而哭" (創世記27:38).

雅各為了躲避以掃的怒氣而逃離他的家鄉, 並服事比他更狡猾的舅舅拉班許多年. 最終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到了迦南地, 並在 神面前學習到謙卑. 然而當雅各再次遇到他的哥哥以掃時, 以掃顯得比雅各更為高尚而又寬容, 並且更加重視兄弟情義.

那麼我們該怎麼說呢? 難道除了 神的揀選之外, 這兩兄弟之間沒有任何好與壞的區別嗎? 揀選是如此徹底地屬於 神的特權, 以至於它與兄弟倆的生活和思想完全無關? 不! 綜觀整個妥拉故事, 兩人之間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雅各重視 神所重視的東西, 而以掃則不然. 雅各明白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儘管他並不總是明白如何獲得它; 而以掃並不完全是壞的, 但他完全不在意 神所在意的.

這是為什麼以掃輕易賣掉了他長子的名分, 因為他看輕它的價值. 長子的名分使他獲得將來繼承產業的應許, 但這應許的實現不是現在而是在遙遠的未來. 對講究現實的以掃來說, 這個應許是毫無意義的; 但對於雅各來說, 這應許卻是無價的. 我們因此看到 神的揀選並非片面武斷, 而是同時反映了以掃和雅各對各自人生的選擇.

以掃失去 神的恩典, 因為 神的應許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相比之下, 雅各認識到應許的價值. 在這一點上, 他效法他的母親利百加. 利百加也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神已經對她發預言,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因此她做了她認為必須做的事, 以確保預言實現. 我們大概不會讚揚利百加或雅各達到目標的方式, 然而他們的行動卻與 神的最終目的達成一致.

雅各的確是貪婪而充滿算計的, 然而他貪的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當然妥拉並不認可雅各的行為是道德的, 但另一方面妥拉也實在地描繪出現實的生活. 在現實的生活中, 神不僅對道德純潔的人作出回應, 而且祂對那些把祂放在第一位的人也同樣作出回應. 這些人他要潔淨, 就像他要藉著拉班的手潔淨雅各一樣.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發掘活水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播客連結

隨著創世記故事的開展, 我們看到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必須在 神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上為著生活而不斷奮鬥. 我們可以從他們面對生活的掙扎當中學到很多東西, 其中最主要的, 是我們的祖先必須用信心走完他們的人生旅程.

偉大的中世紀猶太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論到亞伯拉罕說, "無論在先祖身上發生什麼事, 都是將來子孫所遭遇之事的預表".  亞伯拉罕的旅程預示著以撒的旅程, 以及他們後代的旅程, 包括雅各家下到埃及, 以及 神用大能的膀臂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在整個故事中, 亞伯拉罕是他的子孫的先行者. 亞伯拉罕不但自己下到埃及, 同時 神也保守他平平安安地出埃及.

然而, 當以撒因著迦南饑荒而想要下到埃及時, 神向他顯現並重申祂當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 "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3~5).

結果以撒就在應許之地度過了他的一生. 不過以撒也曾像亞伯拉罕一樣, 在非利士人中寄居過一段日子, 並且他同樣說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妹, 因為他擔心非利士人會因此殺了他, 把她據為己有. 我們的兩位先祖都曾藉著說謊來保護自己, 然而 神因著祂的憐憫拯救了以撒, 正如祂當初拯救了亞伯拉罕一般. 

以撒離開非利士人後, 又繼續跟隨他父親亞伯拉罕的腳蹤而行, "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創世記26:18).

以撒沒有像亞伯拉罕和雅各那樣離開應許之地, 但他仍然必須在這塊土地上為生活而奮鬥. 為了能夠在這不毛之地繁衍昌盛, 水乃是至關重要的. 而為了保證水源無缺, 以撒重新挖掘亞伯拉罕的水井, 並以他父親所命名的來稱呼它們. 亞伯拉罕的井象徵我們既有的屬靈產業, 包括了聖經本身以及歷世歷代積累下來的屬靈傳統. 在我們自己的信心旅程中, 我們會發現我們必須不斷回歸到這些既有的屬靈產業.

然而, 以撒除了繼承他父親的產業外, 他還必須發掘屬於他自己的新的產業, 正如聖經所說,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同樣地, 信心的旅程是一個新而又新的旅程, 我們不但持守既有的屬靈產業, 同時也繼續發掘新的屬靈產業.

創世記26:19中 "活水" 的希伯來文是 מַיִם חַיִּים ("mayim chaim", living water), 這是 "活水" 在聖經中第一次出現. 當我們找著 "活水" 時, 我們不需要用水桶把水汲取出來, 因為水會在壓力下自動湧出. 在乾旱無水之地, "活水" 是祝福和生命的源泉.

"活水" 在創世記中只出現過這一次, 以後再沒有出現在創世記中, 但先知耶利米和撒迦利亞認為 "活水" 是一個暗示, 指向一個更深層次的屬靈真理. 在他們的先知書中, "活水" 象徵著神聖的祝福與生命, "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耶利米書2:13), "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撒迦利亞書14:8).

一方面, 以撒必須繼承祂父親亞伯拉罕留下的產業, 另一方面, 他必須發掘屬於他自己的新的產業, 因此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這新的活水井象徵著從 神而來的新的祝福與生命.

本週妥拉因此教導我們: 一方面, 我們必須常常回歸包括妥拉和整本聖經以及整個猶太傳統在內的既有屬靈產業, 不斷浸泡在其中, 並且守住這些既有的屬靈產業不致流失. 我們須要持續研讀, 默想, 並且謹守遵行聖經的一切教導. 另一方面, 妥拉卻也指向那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就是我們的彌賽亞耶穌基督, 正如主耶穌自己說, "你若知道 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約翰福音4:10),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7:38). 當我們將焦點放在主耶穌身上, 不斷親近祂, 倚靠祂, 跟隨祂, 祂要賜下新的 "活水", 而這將會是我們這一世代全新的屬靈產業,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妥拉焦點: 以掃和雅各的兄弟之爭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妥拉告訴我們, 甚至在以掃和雅各出生之前, 利百加就感到他們在她肚子裡互相搏鬥. 懷孕的母親自然會感到胎兒在她肚子裡又踢又打, 更何況是雙胞胎呢? 醫師將胎兒這種活動稱之為 "生命跡象". 然而, 根據妥拉的說法, 即便是雙胞胎, 利百加所經歷到的也不僅僅是胎兒正常的活動. 利百加因著以掃和雅各在她體內激烈相爭而大大受苦, 甚至到了求死的地步, 她說, "若是這樣、我為甚麼活著呢" (創世記25:22). 利百加去求問 神, 神告訴她說, "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以掃和雅各未來的兄弟之爭戲劇性地表現在他們的名字裡. 年長的以掃又被稱為以東 (希伯來文 אֱדוֹם), 衍生自希伯來文 אָדוֹם, 意思是 "紅色", 不但因為他出生時全身長滿了紅色的毛髮, 並且因為他愛吃紅色的食物, 就如他對雅各說, "求你把這湯給我喝" (創世記25:30). 根據妥拉, 以掃是以東人和亞瑪力人的始祖, 而以東人和亞瑪力人兩者都是猶太人的仇敵. 後來, 當猶太人處在羅馬帝國的迫害下時, 猶太拉比也經常使用 "以東" 或 "以掃" 一詞來影射羅馬政府.

緊接著以掃之後出生的是雅各 (希伯來文 יַעֲקֹב), 衍生自希伯來文 עָקֵב, 意思是 "腳跟", 因為正如妥拉所指出的, 雅各從利百加腹中出來時一直緊抓著以掃的腳跟. 直到後來, 神將雅各的名字改為以色列, 而以色列就成了猶太人的歷史性名稱.

對於許多猶太拉比來說, 以掃和雅各不僅是兩個人. 他們不單單是利百加和以撒的兒子, 他們更代表兩個彼此交戰的人民. 以掃和雅各不但性格截然不同, 他們的後代更是自始至終都是敵人. 首先是以掃和雅各, 後來是以色列和以東, 接著是以色列和羅馬, 最後是以色列以及一切想要毀滅猶太人的人. 以掃-以東-羅馬成為所有猶太人仇敵的代號. 

然而這種代號到底是如何發展的? 這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猶太人的歷史經驗. 就早期的以色列人而言, 以掃的後裔亞瑪力人,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襲擊了當時軟弱無助的他們. 後來, 在主前586年, 以東人又在巴比倫圍困耶路撒冷時趁火打劫, 先知俄巴底亞在那時寫道, "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論以東說、我從耶和華那裡聽見信息、並有使者被差往列國去、說、起來罷、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我使你以東在列國中為最小的、被人大大藐視...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雅各家必成為大火.約瑟家必為火燄.以掃家必如碎秸、火必將他燒著吞滅.以掃家必無餘剩的.這是耶和華說的" (俄巴底亞書1:1~2, 10, 18).

俄巴底亞將以東關聯到以掃, 類似於以斯帖記的作者將哈曼關聯到亞瑪力人. 哈曼是 "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 (以斯帖記3:1), 而亞甲族是"亞瑪力王亞甲" (撒母耳記上15:8) 的後代. 對於猶太人來說, 將哈曼與亞瑪力人關聯起來, 或是將羅馬與以東關聯起來, 都是很自然的. 畢竟, 不管是以掃, 以東, 亞瑪力人, 還是羅馬, 這些人的目標都是相同的: 消滅猶太人. 他們的手在屠殺, 掠奪, 強暴和毀滅猶太人的事上沾滿了鮮血.

對於每一世代的猶太人來說, 雅各和以掃兄弟之間的戰鬥似乎從未間斷. 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仍在相互交戰. 舊的名稱仍然適用. 雅各是受迫害的猶太人, 以掃-以東是非猶太人的迫害者. 由於猶太人的歷史經驗是如此令人痛苦, 因此他們似乎有理由繼續使用 "以掃-以東-哈曼-羅馬-希特勒" 作為所有猶太人仇敵的代號.

然而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仇恨與敵意要這樣一直繼續下去嗎? 難道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永遠不能和平共處嗎? 猶太人和非猶太人, 雅各和以掃豈不應該是兄弟而不是敵人嗎? 有趣的是, 儘管猶太人在歷史上往往是受害者的角色, 但猶太拉比卻進一步想到, 猶太人身為 神的百姓, 他們應當負起怎樣的責任, 纔能帶來和平. 拉比根據妥拉的誡命 "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 (申命記23:7) 提供了以下有趣的故事:

拉比以利亞撒·本·沙木阿 (Rabbi Elazar ben Shammua) 在海邊散步時, 注意到一艘船沉沒在海上. 片刻之後, 他看到一個人抓著一塊木板漂浮到岸上. 由於這個人是赤裸裸的, 他懇求其他路過的猶太人說, "我是你兄弟以掃的兒子. 我失去了一切. 請給我一件衣服遮掩身體". 猶太人拒絕說, "你們的人民殘酷地對待了我們的人民. 因此, 願你們所有的人都像你今天一樣赤身露體". 這個人轉向拉比以利亞撒說, "請你幫助我". 拉比以利亞撒脫下一件衣服給他穿, 然後把他帶到他的家, 不但餵飽了他, 又給了他錢, 讓他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後來皇帝死後, 那位獲救的人繼承皇位, 成為新的皇帝. 他即位後, 下令殺死國內所有的猶太人. 猶太人轉向拉比以利亞撒求救, 懇求他為他們向皇帝求情. 當皇帝看到拉比以利亞撒站在他面前時, 他說, "你的妥拉豈不教導 '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 我告訴你們的人民, 我是以掃的兒子, 他們卻以仇恨而不是以恩慈待我". 拉比以利亞撒回答, "儘管他們違反妥拉, 有罪了, 但懇請您原諒他們". 皇帝想起拉比以利亞撒為他做的事, 回答說, "因著你為我所做的一切, 我會原諒他們".

(傳道書大註釋書 Ecclesiastes Rabbah 11:1)

中世紀著名的德國拉比以利亞撒·本·猶大 (Rabbi Elazar ben Judah) 教導說, "一個人能做的最美麗的事情是寬恕" (製香者 Rokeach 13C) 憎惡仇敵只會延長彼此的仇恨, 唯有寬恕和諒解纔是通往和解, 合作與和平的真正途徑.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妥拉告誡我們, "不可憎惡以東人、因為他是你的弟兄.不可憎惡埃及人、因為你在他的地上作過寄居的” (申命記23:7).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是最大的寬恕, 也是所有 神的兒女寬恕的最好榜樣. 主耶穌甚至為釘祂十字架的人禱告,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路加福音23:34). 主耶穌不但自己寬恕我們的過犯, 也教導我們寬恕他人的過犯, 祂說,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正如天父在基督裡完全饒恕了我們的過犯, 我們也應該在基督裡完全饒恕人的過犯.

直到如今, 敬虔的猶太人每天晚上睡前還是如此禱告, "耶和華天地的主, 我謹此寬恕任何激怒, 得罪或傷害我的人, 不管他們傷害的是我自己, 我的財產, 還是我的名譽. 不要讓任何人因為我的緣故受到您的懲罰..." (猶太人祈禱書 睡前的禱告 Jewish Siddur - Prayer before Sleep)

讓我們學習主耶穌和猶太長兄寬恕的榜樣, 在基督裡完全饒恕一切激怒, 得罪, 或傷害我們的人, 不管他們傷害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的財產, 還是我們的名譽. 並且讓我們為他們祈求, 就像司提反為那些傷害他的人祈求一般, "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 (使徒行傳7:60).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恩慈與信心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在傳統安息日晚餐中, 猶太人總是如此為家中的女兒祝福: יְשִׂימֵךְ אֱלֹהִים כְּשָׂרָה רִבְקָה רָחֵל וְלֵאָה (May God make you like Sarah, Rebecca, Rachel, and Leah), 意思是"願 神使妳如同撒拉, 利百加, 拉結, 和利亞一樣".

在本週的妥拉經文中, 利百加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我不禁會想, 如同利百加一樣的女子是如何的一個女子? 說到利百加, 我們通常最先想到的是她滿有恩慈. 當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向她要水喝時, 她不但馬上慷慨答應, 給老僕人水喝, 並且她看到老僕人旁邊那十頭饑渴難耐的駱駝, 而主動說, "我再為你的駱駝打水、叫駱駝也喝足" (創世記24:19), 並且她說到做到,  "她就急忙把瓶裡的水倒在槽裡、又跑到井旁打水、就為所有的駱駝打上水來...駱駝喝足了" (創世記24:20,22). 我想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女兒是如同利百加一樣滿有恩慈的女子.

然而利百加還有另一項特質, 同樣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女兒能夠擁有的, 那就是對 神的信心. 利百加的信心首先表現在她主動願意和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同去, "他們...就叫了利百加來、問他說、你和這人同去麼、利百加說、我去" (創世記24:57~58). 利百加從小生長在巴旦亞蘭, 住在舒適的屋子裡, 如今卻要"下嫁"給從未謀面的以撒! 她必須放棄以往舒適的生活, 從此以後住在帳篷裡, 過著游牧民族的生活. 但利百加聽了老僕人的見證, 知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 (創世記24:50), 因此她心甘情願和老僕人同去.

利百加心甘情願和老僕人同去, 證明她真心投靠耶和華 神. 不像拉結出了巴旦亞蘭, 還偷了她父親拉班的神像 (參創世記31:19), 利百加卻是全心全意投靠耶和華 神. 我們怎麼知道呢? 當利百加因著以撒向 神代求而懷孕, 卻因腹中孩子相爭而飽受折磨, 她沒有埋怨 神, 也沒有求問她從小拜慣了的原來家中的偶像, 卻是主動求問耶和華 神, "她就去求問耶和華" (創世記25:22). 這裡"求問"的希伯來字根是דרש, 意思是"尋求, 尋找". 利百加求問 神, 尋求 神. 這也是聖經中首次人求問 神的例子.

特別的是, 神沒有挪去利百加懷孕的苦楚, 卻告訴她一件在人聽來匪夷所思的事, "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雙胞胎也就罷了, 但作弟弟的要在哥哥以上? 哥哥要服事弟弟? 這在古代近東世界是無法想像的事. 我想利百加在繼續經歷懷孕苦楚的時候, 她同時也將 神的話牢記在心.

可能正是因為牢記著 神的話,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以致當以撒因著愛吃以掃的野味而偏愛以掃時, 利百加則更多關愛雅各一些 (參創世記25:28). 也可能正是因為牢記著 神的話,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以致當利百加知道無力阻止以撒要按照當時近東傳統給長子以掃祝福時, 她出此下策要雅各假裝以掃來騙取以撒的祝福. 雖然利百加藉由不正當的手段來"幫 神一把"是錯誤的, 但她的動機卻是可以理解並值得同情的.

利百加不是完人, 而是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 她有她的剛強, 也有她軟弱的地方. 然而利百加的恩慈與信心, 卻是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女兒擁有的屬靈品格, 同時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效法的榜樣.



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亞伯拉罕獻以撒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猶太傳統將妥拉 (律法) 比擬為70面的鑽石, 鑽石的每一面都是一個不同的解釋, 解釋雖然不同, 但卻同樣真實, 同為真理的亮光.

去年當我讀到妥拉進度"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時, 我特別注意到以撒和亞伯拉罕的諸多相似之處, 因此寫了亞伯拉罕生以撒一文, 從"以撒是亞伯拉罕的兒子, 因此以撒像亞伯拉罕"這一點, 引申出"既然我們基督徒是 神的兒女, 我們也理應像 神"的結論.

然而今年當我再次讀妥拉進度"後代"時, 我注意到的卻是以撒和亞伯拉罕的諸多不同之處. 以撒雖是亞伯拉罕生的, 與亞伯拉罕相像, 但他畢竟不是亞伯拉罕. 事實上, 在某些方面, 雅各比以撒還更像亞伯拉罕.

比方說, 亞伯拉罕和雅各都曾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那地遭遇饑荒、因饑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 (創世記12:10), "以撒打發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亞蘭去、到亞蘭人彼土利的兒子拉班那裡" (創世記28:5), 但以撒一生從沒離開過迦南地, 他的妻子利百加是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從巴旦亞蘭為他迎娶回來的, 亞伯拉罕還諄諄囑咐老僕人說, "你要謹慎、不要帶我的兒子回那裡去" (創世記24:6) 當饑荒來臨, 以撒下到基拉耳, 打算去埃及時, 神特別向以撒顯現說, "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創世記26:2~3).

亞伯拉罕和雅各都曾與人爭戰. 亞伯拉罕從四王手中營救侄兒羅得, "亞伯蘭聽見他姪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 (創世記14:14~15), 雅各的兒子們因妹妹底拿的緣故除滅了示劍全城, "雅各的兩個兒子、就是底拿的哥哥、西緬和利未、各拿刀劍、趁著眾人想不到的時候、來到城中、把一切男丁都殺了" (創世記34:25), 但以撒一生從未與人爭戰, 即使遭受非利士人的逼迫, 他也選擇忍讓.

亞伯拉罕和雅各都娶了多位妻子. 亞伯拉罕的妻子有撒拉, 夏甲, 基土拉, 雅各的妻子有利亞, 拉結, 辟拉, 悉帕, 但以撒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利百加.

亞伯拉罕和雅各都被 神改名. 亞伯拉罕的原名是亞伯蘭, 神對他說,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 (創世記17:5), 而 神 (或天使) 對雅各說, "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 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創世記32:28), 以撒則是在出生前 神就為他命名, 神對亞伯拉罕說, "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 (創世記17:19).

以撒不但與亞伯拉罕和雅各大不相同, 並且以撒的一生似乎總是由別人來為他安排, 不管是 神, 還是父親亞伯拉罕, 還是父親的老僕人, 還是妻子利百加... 以撒似乎從來沒有自己的揀選, 自己的意思. 這是以撒與眾不同之處.

使以撒與眾不同的原因在哪裡呢? 除了以撒的個性以外, 我覺得, 這似乎與亞伯拉罕獻以撒有關. 神為了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 吩咐他獻上以撒為燔祭,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 (希伯來書11:17),  雖然在最後關頭天使阻止了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用公羊代替以撒獻祭, 但以撒畢竟曾被亞伯拉罕當作祭物放在祭壇上獻給 神, 並且這是以撒本人甘心樂意的. (有關以撒的甘心順服, 請參閱亞伯拉罕...捆綁他的兒子以撒一文)

因此以撒往後的一生, 似乎反映著他是 神的祭物, 是已經分別為聖歸給 神的. 就像祭物被放在祭壇上一般, 以撒從此不再有自己的意思, 自己的揀選, 這一點正預表著我們的主耶穌, 祂是 神的祭物,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馬太福音26:39).

而使徒保羅也同樣教導我們說,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羅馬書12:1), 我們事奉主我們的 神, 乃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 我們是 神的祭物, 我們從此不再照我們自己的意思, 而是照 神的意思而活.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亞伯拉罕生以撒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的十個家族故事中, 以撒的家族故事有一個獨特之處, "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 (תּוֹלְדֹת, 家族故事)、記在下面.亞伯拉罕生以撒" (創世記25:19).

(關於創世記的十個家族故事, 請參閱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一文)

在其他的家族故事裡, 都只是記錄本人和後代的故事, 惟有以撒的家族故事中, 卻昰從他的父親亞伯拉罕開始 - "亞伯拉罕生以撒". 以撒是亞伯拉罕所生的, 這昰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 神所說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叫以撒。" (創世記21:2~3) 既然如此, 為什麼在以撒的家族故事中, 還要再次提及呢?

"亞伯拉罕生以撒", 換句話說, 以撒昰亞伯拉罕的兒子. 套句中西共同的諺語說, "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當我們讀以撒的家族故事時, 我們發現以撒的經歷與亞伯拉罕的經歷非常相像, 以撒好比另一個亞伯拉罕.

以撒的妻子利百加不能生育, 如同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不能生育一般. 而利百加和撒拉都是因著 神的大能才能懷孕生子, "以撒因他妻子不生育、就為他祈求耶和華、耶和華應允他的祈求、他的妻子利百加就懷了孕" (創世記25:21), "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說的給撒拉成就。當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 (創世記21:1~2)

以撒有兩個兒子以掃和雅各, 如同亞伯拉罕也有兩個兒子以實瑪利和以撒, 並且都是小兒子 (雅各和以撒) 蒙 神揀選, "耶和華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麼.我卻愛雅各" (瑪拉基書1:2), "神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因為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 (創世記17:19; 21:12).

以撒和亞伯拉罕都曾寄居於基拉耳 - 非利士人的地, "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 (創世記26:1), "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 (創世記20:1). 以撒欺騙非利士人, 說他的妻子利百加昰他的妹妹, "那地方的人問到他的妻子、他便說、那是我的妹子" (創世記26:7), 而亞伯拉罕也同樣欺騙非利士人, 說他的妻子撒拉昰他的妹妹, "亞伯拉罕稱他的妻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 (創世記20:2).

以撒和亞伯拉罕都曾在迦南地遭遇饑荒, "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饑荒.這時又有饑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 (創世記26:1), "那地遭遇饑荒、因饑荒甚大、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 (創世記12:10).

以撒和亞伯拉罕先後與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立約, 並且立約的地點都在別昰巴, "以撒從那裡上別是巴去...亞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亞戶撒、和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來見以撒...他們說、我們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創世記26:23, 26, 28), "當那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說、凡你所行的事、都有 神的保佑。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 神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地的民...他們在別是巴立了約.亞比米勒就同他軍長非各、起身回非利士地去了" (創世記21:22~23, 32).

以撒和亞伯拉罕同樣掘井, 而且以撒將亞伯拉罕的井重新挖掘出來, 並用相同的名字命名, "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創世記26:18).

神向以撒顯現並應許地土與後裔, 如同祂當初向亞伯拉罕顯現一般,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 (創世記26:2~4),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纔能數算你的後裔" (創世記13:14~16).

最後, 以撒和亞伯拉罕都是日子滿足而死, 並由兩個兒子埋葬於希伯崙的麥比拉洞, "以撒年紀老邁、日子滿足、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那裡.他兩個兒子以掃雅各把他埋葬了" (創世記35:29), "亞伯拉罕壽高年邁、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那裡.他兩個兒子以撒、以實瑪利、把他埋葬在麥比拉洞裡" (創世記25:8~9).

因此, 以撒的家族故事, 藉著以撒和亞伯拉罕多方面的相似, 訴說著以撒如同另一個亞伯拉罕, "有其父必有其子", 昰亞伯拉罕生了以撒, 以撒實在昰亞伯拉罕的兒子,

如同以撒因著昰亞伯拉罕的兒子, 所以像亞伯拉罕一樣, 既然我們昰 神的兒女, 我們也理當像  神,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現在是 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 (約翰一書3:2).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記在下面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本週妥拉經文的標題為"後代", 是從"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記在下面.亞伯拉罕生以撒" (創世記25:19) 而來. 這裡翻譯為"後代"的希伯來原文תּוֹלְדֹת ("toldot"), 除了"後代", "世代", "家譜"的意思以外, 還包含有"家族記錄", "家族故事"的意義在內. 在創世記中, תּוֹלְדֹת 總共出現了十次, 代表十個家族故事. 除了創世記開頭1:1~2:3 神創造世界的經過以外, 整個創世記其餘的部分都是由這十個家族故事串接而成.

而從創世記25:19 "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後代 (家族故事)、記在下面.亞伯拉罕生以撒" 開始一直到35:29 "以撒年紀老邁、日子滿足、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那裡.他兩個兒子以掃雅各把他埋葬了" 為止, 正是創世記中的第七個家族故事 - 以撒的家族故事.

以撒不像他父親亞伯拉罕一生轟轟烈烈, 千里迢迢從迦勒底的吾珥到了哈蘭, 又從哈蘭到了迦南地, 在大饑荒中下到埃及, 在四王與五王的爭戰中殺敗四王, 勇救姪兒羅得. 以撒也不像他的兒子雅各多經患難, 為了躲避以掃, 遠赴巴旦亞蘭, 為了利亞拉結服事舅舅拉班十四年, 並與狡詐的拉班鬥智, 回到迦南地後兒子西緬和利未因著妹子底拿的緣故屠殺示劍全城, 為了約瑟的死訊悲哀多年, 後來又因大饑荒的緣故下到埃及.

相對於亞伯拉罕和雅各, 以撒的一生相當的平淡. 他從來沒有離開過迦南地, 甚至是在饑荒的時候. 套句今天的話說, 就是他從沒出過國. 不像亞伯拉罕和雅各, 以撒從來沒有動刀動槍, 甚至在備受非利士人欺負的狀況下. 從這個角度來看, 以撒似乎也是我們當中很多人的寫照, 大部分時候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

神也不大向以撒說話, 像他多次對亞伯拉罕和雅各說話一般. 聖經記載二次 神向以撒說話, 第一次是在迦南地大饑荒的時候,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2~5)

神賜福給以撒, 是"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5) 亞伯拉罕一生聽從 神的話, 遵守 神的"命令、律例、法度". 不但如此, 亞伯拉罕也將 神的話教導他的子孫遵守, 神說, "我眷顧他 (亞伯拉罕)、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創世記18:19) "律法" (תּוֹרָה, "Torah") - 神的教導和訓誨, 作為亞伯拉罕的家規, 亞伯拉罕吩咐他的子子孫孫, 世世代代都要謹守遵行, 以後再藉由摩西的手, 寫下完整的律法書 - 摩西五經, 成為聖經的一部分. 可以說, 以撒雖繼承了亞伯拉罕龐大的家業, 但其中最重要的, 乃是屬靈的產業, 也就是"律法".

以撒所做過的事曲指可數,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挖井了. 水源在迦南地是特別寶貴的資源. 非利士人嫉妒以撒, "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僕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 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創世記26:15, 18)

以撒重視父親亞伯拉罕所遺留的產業, 雖然那些亞伯拉罕所挖的井被非利士人塞滿了土, 但以撒不厭其煩, 將它們重新挖出來, 並且"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以撒費盡心力, 將他父親遺留給他但被毀壞的產業, 完全回復到原先的面貌. 而如果以撒對物質的產業尚且如此重視, 更何況是屬靈的產業?

我們的生活可能如同以撒一般, 真的很平淡, 沒有什麼起起伏伏. 我們也可能如同以撒一般, 面臨一些家庭問題, 諸如兄弟相爭, 父母偏心等等. 我們可能也很渴望與 神親近, 卻像以撒一般, 不常聽到 神的聲音. 然而我們若能像以撒一般, 珍視並持守 神賜給我們的屬靈產業, 遵行 神的話, 走在祂的道路上, 我們就要像以撒一樣蒙 神賜福.

另一方面, 彌賽亞信仰運動, 好比以撒挖井一般, 正是要回復我們被毀壞的信仰遺產, 找回我們基督徒失落的信仰根源, 使福音回到最初原本的面貌. "律法"正如同那被非利士人塞住的井一般, 需要我們重新挖掘出來, 並回復到它的原貌 - 神的教導與訓誨. "律法"是亞伯拉罕的家規, 而我們基督徒既然身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律法"自然也是我們的家規, 同樣是我們所繼承的屬靈產業.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我兒的香氣如同耶和華賜福之田地的香氣一樣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摩西五經是聖經的前五卷書, 又稱為תּוֹרָה ("Torah", 妥拉), 通常翻譯為"律法". 然而, "律法" (Law) 其實不是很恰當的翻譯,  תּוֹרָה "妥拉"一詞的意思其實是"教導, 訓誨" (teaching, instruction). 摩西五經除了 神的誡命, 律例, 典章, 還有相當多的敘事和詩歌等體裁, 處處反映 神的心意. 摩西五經 (妥拉) 是 神對祂兒女的訓誨, 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條文.

關於雅各和以掃兩兄弟, 一直以來基督徒對以掃都是持比較負面的評價. 一個很常見的說法是以掃因著紅豆湯出賣了長子的名分給雅各, "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 (創世記25:34), 顯示他不注重屬靈的產業. 而雅各雖然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長子的名分與祝福, 但這也顯示雅各的內心注重屬靈的福分. 神看人的內心, 因此 神揀選雅各而不揀選以掃.

以上的說法雖然有其真實性, 但是並不是故事的全部. 首先, 以掃起碼相當在乎長子的祝福, 因此不能說他完全不注重屬靈的福分. 他有可能一時魯莽, 用長子名分去交換紅豆湯, 但他說不定事後就後悔了. 又有誰能一直都不犯錯呢?

關於以掃, 一位有名的猶太拉比迦瑪列之子西門 (Shimon ben Gamliel) 有相當正面的評價, "我一生服事我的父親, 但我尊榮父親的程度, 比不上以掃的百分之一. 當我在家裡服事父親的時候, 我穿著不乾淨的衣服; 當我出門的時候, 我穿著乾淨的衣服. 而當以掃服事他的父親時, 他總是穿著上好的衣服. 他覺得若不穿著最好的衣服而服事父親是不恰當的." (Braishis Rabbah 65:16)

為什麼這位拉比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仔細讀創世記27章, 雅各假冒以掃欺騙父親以撒的經過. 以撒雖然老眼昏花, 但是對於雅各不是沒有懷疑, 甚至在摸過雅各披著毛皮的手後, 還要問他, "你真是我兒子以掃麼?" (創世記27:24) 然而, 當他一聞到雅各所穿以掃上好的衣服的香氣, 他馬上就相信了, 為他祝福, "我兒的香氣如同耶和華賜福之田地的香氣一樣" (創世記27:27)

以撒能認得以掃衣服上的氣味, 極有可能是因為以掃在伺候父親的時候, 總是穿著這件衣服. 以撒雖然眼睛昏花, 不能看見, 然而每當以掃打獵回來, 將獵物作成野味給父親吃的時候, 他總是換上這件上好的衣服. 他不會因為父親看不見, 就穿著隨便, 反而換上他最好的衣服來伺候父親. 他對父親以撒的恭敬可見一斑. 以撒雖然看不見, 但是他的內心不會感覺不到兒子的心.

此外, 在雅各已經獲得長子的名分與祝福後, 以掃已經註定一無所得. 然而當以掃"曉得他父親以撒看不中迦南的女子" (創世記28:8), 為了讓父母親高興, 他還是去娶了以實瑪利的女兒瑪哈拉為妻. 

對於以掃這樣一個孝敬而體貼父母心意的兒子, 難怪以撒要將長子的祝福給他, 甚至是在他將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以後. 作父親的以撒可能根本不認可兒子間這樣的交易, 而想要藉著為以掃祝福來修正這個"錯誤". 以掃其實一點也不比雅各差.

因此, 神揀選雅各, 而不揀選以掃, "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羅馬書9:13) 完全是出於 神揀選的恩典, "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 (羅馬書9:16) 當我們深入明白以掃和雅各的故事後, 我們也能更體會一切都是出於 神的恩典, 我們完全沒有可誇口的地方, 就像雅各沒有可誇的地方一樣.

另一方面, 以掃雖然不蒙揀選, 但他孝敬父母的榜樣, 還是十分值得我們效法的. 十誡的第四條誡命正是"當孝敬父母" (出埃及記20:12). 這裡"孝敬"的希伯來原文是כַּבֵּד ("kabed", honor), 和箴言3:9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裡的"尊榮"是同一個字. 神要我們孝敬父母, 是要幾乎如同對 神一般的恭敬, 並且要以上好的東西("初熟的土產")來供養父母, 正如以掃總是穿"上好的衣服"來伺候父親一般.

當我們願意如此行的時候, 就如以撒所說, "我兒的香氣如同耶和華賜福之田地的香氣一樣", 我們在天上的父親也要說, 我的兒女的香氣如同我愛子的香氣一樣.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貪財是萬惡之根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oldot "後代", 創世記 Genesis 25:19~28:9 的讀經心得)

使徒保羅特別提醒我們,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書6:10). "貪財"在希臘原文中是一個字φιλαργυρία ("philarguria"), 意思是"對金錢的喜愛" (love of money). 雖然保羅在這裡是用對金錢的貪愛為例子, 然而貪婪是不限對象的, 甚至包括那些屬靈的事物在內. 只要人起了貪婪的念頭, 覻覦原本不屬於他的東西, 這貪念就在人心裡形成一個毒瘤, 不斷腐化人心, 引人犯下種種的罪惡.

以撒的兒子雅各幾乎被所有人公認是一個生性詭詐的人. 撇開他的名字יַעֲקֹב ("ya`akov", "腳跟", 引申有""的意思, 因為他出生時抓著哥哥以掃的腳跟) 已經暗示他是一個"掠奪者"不說, 雅各不但用紅豆湯騙了以掃長子的名分, 後來又假冒以掃從父親以撒那裡騙來長子的祝福. 不但如此, 他更是在與詭詐的舅舅拉班的鬥法中大獲全勝, 以致拉班的兒子們說, "雅各把我們父親所有的都奪了去" (創世記31:1)

然而, 雅各原本的為人到底是如何呢? 他真的如大家所說是一個詭詐的人嗎? 請看聖經本身是如何形容雅各, "雅各為人安靜、常住在帳棚裡。" (創世記25:27) 這裡"安靜"的希伯來原文是תָּם ("tam"), 原意是"正直, 完全, 沒有瑕疵" (upright, whole, complete, blameless). תָּם的複數形式 תָּמִים ("tamim") 出現在創世記17:1, "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 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 這裡"完全人"的"完全"正是תָּמִים.

聖經原文不是直接說雅各是一個"安靜"的人, 而是說雅各是一個"正直, 完全"的人. 雅各之所以"安靜, 和平" (quiet, peaceful) (註: "和平" peaceful是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的翻譯), 是因為他是一個正直的人, 他愛好和平, 不喜歡與人爭競, 就像他父親以撒一樣.

然而, 雅各這樣一個原本正直的完全人, 因著起了貪念, 覻覦屬於他哥哥以掃的屬靈福分, 竟不擇手段去騙取原本不屬於他的長子名分與祝福, 從正直, 和平的人, 墮落為詭詐, 與人爭競的人, 甚至到後來與舅舅拉班爭奪屬世的財富, 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掠奪者". 雖然因著 神的恩典, 雅各的生命最終有了徹底的轉變, 然而在這過程當中, 雅各也受到 神的管教, 因著貪婪吃了很多的苦頭, "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在十誡的最後一條誡命裡,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出埃及記20:17) 神要所有祂的兒女在一切事上都不可起貪心, 因為 神知道貪婪是多麼的可怕, 雖然外表可能一時看不出來, 但是當人逐漸被貪婪控制的時候, 罪惡便開始蔓延了. 然而, 我們要如何對付我們內心不可避免的貪念呢? 除了願意遵守聖經的教訓,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提摩太前書6:6), 更重要的是與 神同行, 順從聖靈的引導, "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加拉太書5:16)



電影"哈比人第三集"中, 索林王子 (Thorin) 也一度被貪婪沖昏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