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各書5:16).
~選自 66 Inspirational Verses from Every Book of the Bible. (來自聖經每卷書的66個聖經金句)
播客Podcast連結
從雅各書5:13開始, 雅各開始教導禱告的重要性,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 (雅各書5:13). 其實"歌頌"也是一種禱告. 不管我們在苦難中, 在喜樂裡, 或順或逆, 我們都應當禱告.
雅各接著提到醫治的禱告,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各書5:14~15). 如果在苦難中需要禱告, 那麼在罹患重病的時候當然更需要禱告, 並且這時病人可能因著疾病纏身導致身心靈的軟弱, 因此需要靈裡剛強的弟兄姊妹, 比方說"教會的長老", 為他們代禱.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帶來醫治, 並且這醫治不單單是肉體上的, 同時也是靈裡的,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神的醫治是身心靈全方位, 全人的醫治.
不單單個人需要 神的醫治, 甚至家庭和教會也都需要 神的醫治. 然而如何纔能常常得著 神的醫治, 使我們的個人, 家庭與教會都興旺呢? 雅各說, "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各書5:16).
我們需要"彼此認罪". 當我們得罪弟兄姊妹卻不向他們認罪時, 得罪人的一方固然虧負人, 被得罪的一方心裡也難免有苦毒. 兩者都不能算是"義人". 既然"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非"義人"祈禱的力量, 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當然, 很多時候是雙方都有錯, 因此纔需要"彼此認罪", 任何一方都可以採取主動先行認罪, 而不是一定要等對方先來認罪. "彼此認罪"是如此地重要, 以致主耶穌說,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馬太福音5:23~24).
唯有"彼此認罪", 纔有彼此饒恕. 彼此饒恕關乎與 神與人的和好. 一方面, 唯有彼此饒恕, 神纔會完全饒恕我們的罪, 正如主耶穌說,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當 神完全饒恕我們的罪時, 我們纔算為"義人", 我們的禱告也纔有功效,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另一方面, 唯有彼此饒恕, 主的平安與合一纔會在我們當中, 我們也纔能同心合意在主裡"互相代求", 就"使你們可以得醫治". 如此一來我們的個人, 家庭與教會就要興旺.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
雅各書不是很受基督徒歡迎的一本書, 很多基督徒都將它視為新約聖經中一本次要的書. 但在早期基督教會中並不是如此, 雅各書在當時的新約正典緊接在四福音和使徒行傳之後, 是新約聖經中主要的書信, 地位還在保羅書信之上.
雅各書本身沒有什麼高言大論, 卻是雅各基於主耶穌的教導, 諄諄教誨如何遵行 神的話語過聖潔的生活 (請參閱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一文). 聖潔的反面是罪惡, 因此雅各極力強調基督徒應悔改並離棄罪惡.
悔改其實是福音的起頭, 是基督徒得救的第一步, 主耶穌說,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馬太福音4:17), 並且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仍要常常悔改, 使徒約翰說,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8~9).
雅各說, "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 (雅各書4:9), 並不是要我們基督徒過一個愁苦的人生. 雅各並不是反對保羅的話,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腓立比書4:4), 因為雅各自己也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各書1:2). 雅各與保羅都教導說, 我們在生活的一切不如意中, 甚至落在患難與百般試煉裡, 都要靠主喜樂.
從雅各書4章的上下文看, 雅各要基督徒"愁苦、悲哀、哭泣", 是要我們為自己的罪切實悔改, 他說, "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 (雅各書4:8).
為罪悲哀與愁苦, 是真實悔改的表現, 這是聖經一再強調的. 先知以賽亞說, "當那日主萬軍之耶和華叫人哭泣哀號、頭上光禿、身披麻布。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喫肉喝酒、說、我們喫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 (以賽亞書22:12~13), 先知撒迦利亞也說,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達臨門的悲哀" (撒迦利亞書12:10~11). 大衛王也說,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悔改不能只在頭腦的思想裡, 而必需包括我們的情感, 意志, 與行動每一方面. 現代心理學往往鼓吹"正向"的思考, 避免任何負面的想法. 但完全的悔改需要經歷一個為罪難過, 懊悔的過程, 甚至為嚴重的罪, 我們需要到憂傷痛悔的地步, 如同那用頭髮與眼淚擦耶穌的腳的有罪的女人 (參路加福音7:36~50), 也如同主耶穌比喻中那舉目望天也不敢的稅吏 (參路加福音18:9~14), 因為惟有完全的悔改, 才能使我們與 神的關係全然和好.
雅各要我們為罪"愁苦、悲哀、哭泣", 並不是要我們譴責貶抑自己, 因為那徒然使我們陷在罪惡感與自卑感的網羅裡, 也不是要我們在人前表現一副為罪難過的樣子, 因為那可能是屬靈的假冒. 雅各要我們作的, 是在 神面前為罪"愁苦、悲哀、哭泣", 因此他說, "務要在主面前自卑" (雅各書4:10).
當我們在 神面前, 按 神的意思為罪難過並且懊悔, 雅各說, "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雅各書4:10), 我們就會如使徒保羅說, "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哥林多後書7:10), 我們將從罪惡的綑綁中得著真正的釋放, 因為"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9).
雅各書本身沒有什麼高言大論, 卻是雅各基於主耶穌的教導, 諄諄教誨如何遵行 神的話語過聖潔的生活 (請參閱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一文). 聖潔的反面是罪惡, 因此雅各極力強調基督徒應悔改並離棄罪惡.
悔改其實是福音的起頭, 是基督徒得救的第一步, 主耶穌說, "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馬太福音4:17), 並且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仍要常常悔改, 使徒約翰說,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8~9).
雅各說, "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 (雅各書4:9), 並不是要我們基督徒過一個愁苦的人生. 雅各並不是反對保羅的話,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腓立比書4:4), 因為雅各自己也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各書1:2). 雅各與保羅都教導說, 我們在生活的一切不如意中, 甚至落在患難與百般試煉裡, 都要靠主喜樂.
從雅各書4章的上下文看, 雅各要基督徒"愁苦、悲哀、哭泣", 是要我們為自己的罪切實悔改, 他說, "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 (雅各書4:8).
為罪悲哀與愁苦, 是真實悔改的表現, 這是聖經一再強調的. 先知以賽亞說, "當那日主萬軍之耶和華叫人哭泣哀號、頭上光禿、身披麻布。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喫肉喝酒、說、我們喫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 (以賽亞書22:12~13), 先知撒迦利亞也說,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達臨門的悲哀" (撒迦利亞書12:10~11). 大衛王也說,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 神阿、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篇51:17).
悔改不能只在頭腦的思想裡, 而必需包括我們的情感, 意志, 與行動每一方面. 現代心理學往往鼓吹"正向"的思考, 避免任何負面的想法. 但完全的悔改需要經歷一個為罪難過, 懊悔的過程, 甚至為嚴重的罪, 我們需要到憂傷痛悔的地步, 如同那用頭髮與眼淚擦耶穌的腳的有罪的女人 (參路加福音7:36~50), 也如同主耶穌比喻中那舉目望天也不敢的稅吏 (參路加福音18:9~14), 因為惟有完全的悔改, 才能使我們與 神的關係全然和好.
雅各要我們為罪"愁苦、悲哀、哭泣", 並不是要我們譴責貶抑自己, 因為那徒然使我們陷在罪惡感與自卑感的網羅裡, 也不是要我們在人前表現一副為罪難過的樣子, 因為那可能是屬靈的假冒. 雅各要我們作的, 是在 神面前為罪"愁苦、悲哀、哭泣", 因此他說, "務要在主面前自卑" (雅各書4:10).
當我們在 神面前, 按 神的意思為罪難過並且懊悔, 雅各說, "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雅各書4:10), 我們就會如使徒保羅說, "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哥林多後書7:10), 我們將從罪惡的綑綁中得著真正的釋放, 因為"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9).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雅各書與登山寶訓
雅各書是雅各的講道集. 第一世紀猶太拉比的講道通常是關於 神的律法的教導, 而雅各這位猶太彌賽亞拉比也不例外, 雅各書同樣是雅各關於律法的教導 (請參閱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一文), 但不同於其他猶太拉比的是, 雅各的教導源自於主耶穌的教導. 在新約聖經中, 主耶穌關於律法的教導集中在登山寶訓 (請參閱登山寶訓 - 彌賽亞對律法的解釋一文). 當我們進一步比較登山寶訓與雅各書時, 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
主耶穌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5:3), 而雅各說, "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雅各書4:10).
主耶穌說,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馬太福音5:7), 而雅各說,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雅各書2:13).
主耶穌說,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馬太福音5:11~12),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各書 1:2), "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 (雅各書5:10).
主耶穌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 (馬太福音5:22), 而雅各說,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 (雅各書1:20).
主耶穌說,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3~37),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主耶穌說,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5:48), 而雅各說,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雅各書1:4).
主耶穌說,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馬太福音6:19), 而雅各說, "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 (雅各書5:1~2).
主耶穌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馬太福音6:24), 而雅各說,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 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 神為敵了" (雅各書4:4).
主耶穌說,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太福音7:1~2), 而雅各說,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雅各書4:11).
主耶穌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 (馬太福音7:7~11), 而雅各說,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雅各書1:5),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各書5:15).
主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各書2:14,17).
這眾多的平行經文顯示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和雅各書的密切關聯. 但雅各其實並不常直接引用主耶穌的話, 雅各卻是用自己的話, 表達了主耶穌所教導的屬靈真理.
雅各書絕不是如馬丁路德在他的德文新約聖經的序言中所描述, "一封稻草書信", 是新約聖經可有可無的書信 (事實上, 馬丁路德曾質疑雅各書, 希伯來書, 猶大書, 啟示錄的正典地位, 並嘗試將它們從聖經中刪除, 但沒有成功, 請參閱以下連結). 相反地, 雅各書的教導並不是出於雅各自己, 而是他基於主耶穌的教訓而對律法所作的教導. 在整本新約聖經中, 雅各書可能是包含最多出於主耶穌教導的一本書, 值得所有基督徒加以重視.
主耶穌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5:3), 而雅各說, "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雅各書4:10).
主耶穌說,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馬太福音5:7), 而雅各說,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雅各書2:13).
主耶穌說,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馬太福音5:11~12),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 (雅各書 1:2), "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 (雅各書5:10).
主耶穌說,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 (馬太福音5:22), 而雅各說,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 神的義" (雅各書1:20).
主耶穌說,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3~37),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主耶穌說,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5:48), 而雅各說,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雅各書1:4).
主耶穌說,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馬太福音6:19), 而雅各說, "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 (雅各書5:1~2).
主耶穌說,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馬太福音6:24), 而雅各說, "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 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 神為敵了" (雅各書4:4).
主耶穌說,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太福音7:1~2), 而雅各說,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雅各書4:11).
主耶穌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 (馬太福音7:7~11), 而雅各說,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 神、主就必賜給他" (雅各書1:5),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各書5:15).
主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馬太福音7:21), 而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各書2:14,17).
這眾多的平行經文顯示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和雅各書的密切關聯. 但雅各其實並不常直接引用主耶穌的話, 雅各卻是用自己的話, 表達了主耶穌所教導的屬靈真理.
雅各書絕不是如馬丁路德在他的德文新約聖經的序言中所描述, "一封稻草書信", 是新約聖經可有可無的書信 (事實上, 馬丁路德曾質疑雅各書, 希伯來書, 猶大書, 啟示錄的正典地位, 並嘗試將它們從聖經中刪除, 但沒有成功, 請參閱以下連結). 相反地, 雅各書的教導並不是出於雅各自己, 而是他基於主耶穌的教訓而對律法所作的教導. 在整本新約聖經中, 雅各書可能是包含最多出於主耶穌教導的一本書, 值得所有基督徒加以重視.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
雅各書是雅各的講道集. 就如第一世紀當時其他的猶太拉比一樣, 雅各這位早期的猶太彌賽亞拉比, 也是在安息日的時候, 在猶太彌賽亞會堂裡講道. 這有些類似今日基督教牧師在教堂的主日講道, 不過也有不同之處: 當時的猶太拉比並不是自行決定講道題目與聖經經文, 而是根據每週讀經的進度, 講解並闡釋當週所讀的聖經經文.
原來猶太人自從巴比倫被擄回歸以色列後, 將摩西五經 (律法書) 分為許多部分, 稱為פָּרָשָׁה ("parashah", portion, "部分"), 每週安息日猶太人在會堂裡誦讀一至二個部分, 並以一年或三年為一週期讀完一遍摩西五經. 這是為什麼雅各說,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21). 第一世紀的初期教會也沿襲了相同的傳統, 這一點從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可以看出,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提摩太前書4:13). 接著誦讀之後, 猶太拉比的講道就會針對當週所讀的摩西五經經文.
既然雅各書是雅各的講道集, 那麼到底雅各書是雅各關於摩西五經哪一段經文的講道呢? 其實已經有不少基督教學者指出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的密切關聯.
針對利未記19:12 "不可指著我的名起假誓、褻瀆你 神的名...",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雅各忠實地傳遞主耶穌的教導,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3~37).
針對利未記19:13 "不可欺壓你的鄰舍、也不可搶奪他的物.雇工人的工價、不可在你那裡過夜留到早晨",
雅各說, "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 (雅各書5:4).
針對利未記19:15 "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只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舍",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看重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麼" (雅各書2:1).
針對利未記19:16 "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於死...",
雅各說,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雅各書4:11).
針對利未記19:17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各書5:19~20).
針對利未記19:18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
雅各說,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纔是好的" (雅各書2:8).
針對利未記19:19, 19:37, 20:8 "你們要守我的律例...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謹守遵行我的律例...",
雅各說,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原來那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你就是不姦淫、卻殺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你們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就該照這律法說話行事" (雅各書2:10~12).
利未記19章本身被稱為"聖潔的篇章",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2), 而利未記19~20章更是傳統上稱為"聖潔篇" (פָּרָשַׁת קְדֹשִׁים, "parashat kedoshim", Portion "Holy") 的摩西五經安息日讀經的一個部分 (פָּרָשָׁה, "parashah", portion), 指示 神的子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
因此, 雅各書很大一部分是雅各針對摩西五經的聖潔篇 (利未記19~20章) 的講道, 教導門徒將律法書的教導, 具體應用落實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當中, "照這律法說話行事" (雅各書2:12).
(關於利未記19~20章 "聖潔篇", 請參閱你們要聖潔, 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與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華二篇文章)
原來猶太人自從巴比倫被擄回歸以色列後, 將摩西五經 (律法書) 分為許多部分, 稱為פָּרָשָׁה ("parashah", portion, "部分"), 每週安息日猶太人在會堂裡誦讀一至二個部分, 並以一年或三年為一週期讀完一遍摩西五經. 這是為什麼雅各說, "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21). 第一世紀的初期教會也沿襲了相同的傳統, 這一點從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可以看出, "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提摩太前書4:13). 接著誦讀之後, 猶太拉比的講道就會針對當週所讀的摩西五經經文.
既然雅各書是雅各的講道集, 那麼到底雅各書是雅各關於摩西五經哪一段經文的講道呢? 其實已經有不少基督教學者指出雅各書與利未記19章的密切關聯.
針對利未記19:12 "不可指著我的名起假誓、褻瀆你 神的名...",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雅各忠實地傳遞主耶穌的教導,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3~37).
針對利未記19:13 "不可欺壓你的鄰舍、也不可搶奪他的物.雇工人的工價、不可在你那裡過夜留到早晨",
雅各說, "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 (雅各書5:4).
針對利未記19:15 "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只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舍",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看重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麼" (雅各書2:1).
針對利未記19:16 "不可在民中往來搬弄是非.也不可與鄰舍為敵、置之於死...",
雅各說,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雅各書4:11).
針對利未記19:17 "不可心裡恨你的弟兄.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
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各書5:19~20).
針對利未記19:18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
雅各說,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纔是好的" (雅各書2:8).
針對利未記19:19, 19:37, 20:8 "你們要守我的律例...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你們要謹守遵行我的律例...",
雅各說,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原來那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你就是不姦淫、卻殺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你們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就該照這律法說話行事" (雅各書2:10~12).
利未記19章本身被稱為"聖潔的篇章",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2), 而利未記19~20章更是傳統上稱為"聖潔篇" (פָּרָשַׁת קְדֹשִׁים, "parashat kedoshim", Portion "Holy") 的摩西五經安息日讀經的一個部分 (פָּרָשָׁה, "parashah", portion), 指示 神的子民如何過聖潔的生活.
因此, 雅各書很大一部分是雅各針對摩西五經的聖潔篇 (利未記19~20章) 的講道, 教導門徒將律法書的教導, 具體應用落實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當中, "照這律法說話行事" (雅各書2:12).
(關於利未記19~20章 "聖潔篇", 請參閱你們要聖潔, 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與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我是耶和華二篇文章)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雅各書的重點 - 行為是信心的靈魂
基督徒一般認為雅各書的重點是"信心與行為並重". 這句話本身預設了信心和行為是分開的, 信心是內在的心思意念而行為是外在的活動. 這是希臘式的思維, 不但將心思與行為截然劃分, 並且偏重內在的心思意念高於外在的行為表現.
因此有些基督徒會如此比較保羅與雅各, "保羅所說明的是內在的原則,針對的是內心的生命,著重信徒與神的關係;而雅各則強調外在的情況,即生活的表現,側重點在於信徒與人的關係" (維基百科). 而如此比較的結果, 讓人產生保羅高於雅各的印象, 畢竟內在的原則重於外在的情況, 內心的生命重於生活的表現, 而與 神的關係顯然重於與人的關係. 但這是用希臘式的思維來理解聖經, 而不是按照聖經作者的思維來理解聖經.
不但保羅和雅各是猶太人, 全本聖經作者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 聖經是按照猶太人的思維方式寫成. 要真正理解聖經, 最好能明白猶太式的思維. 聖經所說的信心 (希伯來文אֱמוּנָה), 其實包括了內在的心思意念和外在的行為表現, 二者缺一不可. 保羅所說明的並不是內在的原則或內心的生命, 而是"人因 (對主耶穌基督的) 信心稱義, 而不是靠遵行律法稱義"; 而雅各所說明的也不僅是外在的情況, 而是進一步解釋什麼才是真實的信心, "真實的信心 (或是活的信心) 包括了內在的心思意念與外在的行為表現", 用雅各自己的話說,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各書2:26), 雅各將行為比擬為信心的靈魂.
但雅各為什麼不直接解釋聖經所說的信心是什麼, 而要解釋信心與行為的關係呢? 因為雅各書是雅各寫給外邦眾教會的流通書信, 這一點從雅各書的開頭可以看出, "作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雅各書1:1) 而當時的外邦教會, 不管是散居外邦的猶太人, 或是土生土長的外邦人, 都是在純粹希臘羅馬世界的環境下長大, 完全沉浸在希臘式的思維模式當中, 認為行為與信心是分開的. 因此雅各需要用外邦人能夠理解的方式教導, 行為與信心是分不開的, 行為是信心的一部分. 事實上, 行為相當於信心的靈魂.
雅各不會反對保羅所說, 人是因信稱義, 而不是依靠遵行律法稱義, 不然雅各就不會在耶路撒冷大會裁決,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19~21) 外邦基督徒不須要行割禮作猶太人, 也不須要遵行律法才能得救.
而保羅也不會反對雅各所說, 真實的信心離不開行為. 當保羅說,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馬書10:9~10), 現在的基督徒可能"理解"保羅的意思是只要誠心誠意地作了決志禱告就得救. 然而這不是保羅原來的意思. 當時並沒有決志禱告這回事. 保羅所說"口裡承認"的行為其實表達了堅強的信心. 因為在當時的羅馬帝國當中, 除了猶太人有豁免權外, 所有人都被要求拜偶像, 不拜偶像的人被視為對羅馬帝國不忠, 一律以死罪論處. 因此當外邦基督徒"心裡相信...口裡承認", 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逼迫, 甚至為主殉道. 保羅所說的信心依然包括了行為.
當雅各說,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各書2:26) 不同於當時希臘式的觀念, 認為信心是內在的而行為是外在的, 雅各將 (希臘式的) 信心比擬為外在的身體, 而行為卻是內在的靈魂, 並且"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各書2:17), 有行為的信心才是活的信心, 是真實的信心.
因此有些基督徒會如此比較保羅與雅各, "保羅所說明的是內在的原則,針對的是內心的生命,著重信徒與神的關係;而雅各則強調外在的情況,即生活的表現,側重點在於信徒與人的關係" (維基百科). 而如此比較的結果, 讓人產生保羅高於雅各的印象, 畢竟內在的原則重於外在的情況, 內心的生命重於生活的表現, 而與 神的關係顯然重於與人的關係. 但這是用希臘式的思維來理解聖經, 而不是按照聖經作者的思維來理解聖經.
不但保羅和雅各是猶太人, 全本聖經作者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 聖經是按照猶太人的思維方式寫成. 要真正理解聖經, 最好能明白猶太式的思維. 聖經所說的信心 (希伯來文אֱמוּנָה), 其實包括了內在的心思意念和外在的行為表現, 二者缺一不可. 保羅所說明的並不是內在的原則或內心的生命, 而是"人因 (對主耶穌基督的) 信心稱義, 而不是靠遵行律法稱義"; 而雅各所說明的也不僅是外在的情況, 而是進一步解釋什麼才是真實的信心, "真實的信心 (或是活的信心) 包括了內在的心思意念與外在的行為表現", 用雅各自己的話說,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各書2:26), 雅各將行為比擬為信心的靈魂.
但雅各為什麼不直接解釋聖經所說的信心是什麼, 而要解釋信心與行為的關係呢? 因為雅各書是雅各寫給外邦眾教會的流通書信, 這一點從雅各書的開頭可以看出, "作 神和主耶穌基督僕人的雅各、請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安" (雅各書1:1) 而當時的外邦教會, 不管是散居外邦的猶太人, 或是土生土長的外邦人, 都是在純粹希臘羅馬世界的環境下長大, 完全沉浸在希臘式的思維模式當中, 認為行為與信心是分開的. 因此雅各需要用外邦人能夠理解的方式教導, 行為與信心是分不開的, 行為是信心的一部分. 事實上, 行為相當於信心的靈魂.
雅各不會反對保羅所說, 人是因信稱義, 而不是依靠遵行律法稱義, 不然雅各就不會在耶路撒冷大會裁決,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19~21) 外邦基督徒不須要行割禮作猶太人, 也不須要遵行律法才能得救.
而保羅也不會反對雅各所說, 真實的信心離不開行為. 當保羅說,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馬書10:9~10), 現在的基督徒可能"理解"保羅的意思是只要誠心誠意地作了決志禱告就得救. 然而這不是保羅原來的意思. 當時並沒有決志禱告這回事. 保羅所說"口裡承認"的行為其實表達了堅強的信心. 因為在當時的羅馬帝國當中, 除了猶太人有豁免權外, 所有人都被要求拜偶像, 不拜偶像的人被視為對羅馬帝國不忠, 一律以死罪論處. 因此當外邦基督徒"心裡相信...口裡承認", 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逼迫, 甚至為主殉道. 保羅所說的信心依然包括了行為.
當雅各說,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雅各書2:26) 不同於當時希臘式的觀念, 認為信心是內在的而行為是外在的, 雅各將 (希臘式的) 信心比擬為外在的身體, 而行為卻是內在的靈魂, 並且"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雅各書2:17), 有行為的信心才是活的信心, 是真實的信心.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雅各與雅各書
主耶穌的兄弟雅各是第一世紀耶路撒冷初代教會的領袖, 而耶路撒冷教會是惟一真正名符其實的使徒性教會, 由主耶穌的十二使徒和其他初代門徒所建立, 在當時的眾教會中居獨一無二的領導地位.
這是為什麼當安提阿教會起了紛爭, 保羅和巴拿巴與那些主張外邦基督徒必須行割禮才能得救的猶太基督徒爭執不下時, "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使徒行傳15:2) 的原因. 耶路撒冷大會的召開正是為此. 而雅各在耶路撒冷大會作出決議, 顯明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 雅各說,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 (使徒行傳15:19) 這裡"據我的意見"的希臘原文為ἐγὼ κρίνω, 意思是"我裁決". 雅各不是單單表達他的意見, 而是作出會議的結論. 耶路撒冷教會是當時領袖的教會, 而雅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
雅各雖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 甚至一開始並不相信他的兄弟竟會是彌賽亞, 但主耶穌顯然看重雅各, 在祂復活以後,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 (哥林多前書15:7). 雅各從此忠心跟隨主, 並與使徒彼得, 約翰並稱為"教會的柱石" (參加拉太書2:9).
而"教會的柱石"的著作 - 雅各書與彼得前後書以及約翰一二三書在早期基督徒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最早期的聖經正典手抄本 (Codex manuscript) 如梵諦岡手抄本和亞歷山大手抄本中, 雅各書, 彼得前後書, 與約翰一二三書 (以及猶大書) 緊接在四福音與使徒行傳之後, 然後才是保羅書信. 而這也是第四世紀教父亞他那修 (Athanasius of Alexandria) 所列的新約正典順序. 如今的新約正典順序, 其實是受到第二世紀異端馬吉安 (Marcion) 思想的餘毒, 認為只有保羅才是"真使徒"或"最大的使徒". 然而在早期基督徒心目中, 包括雅各書在內"教會柱石"的書信, 其權威猶在保羅書信之上.
(有關馬吉安異端, 請參閱回歸基督信仰根源, 從恢復聖經原貌開始一文)
在整本新約聖經中, 除了馬太福音5~7章主耶穌的登山寶訓, 雅各書也是專門針對律法所作較完整的解釋. 而雅各對律法的解釋極可能直接源自於主耶穌對律法的教導, 如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很明顯是重述主耶穌的話,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4~37).
雅各書不但是雅各針對律法的解釋, 並且從文體來看, 雅各書很可能是雅各關於律法的拉比式講道集 (ילקוט, "yalkut"). 雅各書原文手抄本的希臘文的水準在新約聖經中首屈一指, 甚至要超過大部分的保羅書信. 雅各的希臘文不大可能比得上保羅, 因此學者一般公認雅各書可能是由精通希臘文的文士將雅各用希伯來文講道的重點記錄下來並整理成"流通書信"的形式, 然後再抄寫並分送到當時的眾教會, 代表著耶路撒冷使徒與長老對律法權威性的教導.
這是為什麼當安提阿教會起了紛爭, 保羅和巴拿巴與那些主張外邦基督徒必須行割禮才能得救的猶太基督徒爭執不下時, "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使徒行傳15:2) 的原因. 耶路撒冷大會的召開正是為此. 而雅各在耶路撒冷大會作出決議, 顯明他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 雅各說, "...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 (使徒行傳15:19) 這裡"據我的意見"的希臘原文為ἐγὼ κρίνω, 意思是"我裁決". 雅各不是單單表達他的意見, 而是作出會議的結論. 耶路撒冷教會是當時領袖的教會, 而雅各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
雅各雖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 甚至一開始並不相信他的兄弟竟會是彌賽亞, 但主耶穌顯然看重雅各, 在祂復活以後,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 (哥林多前書15:7). 雅各從此忠心跟隨主, 並與使徒彼得, 約翰並稱為"教會的柱石" (參加拉太書2:9).
而"教會的柱石"的著作 - 雅各書與彼得前後書以及約翰一二三書在早期基督徒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最早期的聖經正典手抄本 (Codex manuscript) 如梵諦岡手抄本和亞歷山大手抄本中, 雅各書, 彼得前後書, 與約翰一二三書 (以及猶大書) 緊接在四福音與使徒行傳之後, 然後才是保羅書信. 而這也是第四世紀教父亞他那修 (Athanasius of Alexandria) 所列的新約正典順序. 如今的新約正典順序, 其實是受到第二世紀異端馬吉安 (Marcion) 思想的餘毒, 認為只有保羅才是"真使徒"或"最大的使徒". 然而在早期基督徒心目中, 包括雅各書在內"教會柱石"的書信, 其權威猶在保羅書信之上.
(有關馬吉安異端, 請參閱回歸基督信仰根源, 從恢復聖經原貌開始一文)
在整本新約聖經中, 除了馬太福音5~7章主耶穌的登山寶訓, 雅各書也是專門針對律法所作較完整的解釋. 而雅各對律法的解釋極可能直接源自於主耶穌對律法的教導, 如雅各說,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 (雅各書5:12) 很明顯是重述主耶穌的話,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4~37).
雅各書不但是雅各針對律法的解釋, 並且從文體來看, 雅各書很可能是雅各關於律法的拉比式講道集 (ילקוט, "yalkut"). 雅各書原文手抄本的希臘文的水準在新約聖經中首屈一指, 甚至要超過大部分的保羅書信. 雅各的希臘文不大可能比得上保羅, 因此學者一般公認雅各書可能是由精通希臘文的文士將雅各用希伯來文講道的重點記錄下來並整理成"流通書信"的形式, 然後再抄寫並分送到當時的眾教會, 代表著耶路撒冷使徒與長老對律法權威性的教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