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70年後, 神為要應驗先知耶利米的話,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 (耶利米書29:10), 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 以致他下詔允許猶太人回歸故土. 然而, 僅有極少數的猶太人願意回應 神的應許, 回歸以色列.
這少數的猶太人, "忠信的餘民", 成為 神接下來的救恩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文士以斯拉的率領百姓回歸並教導他們 神的律法, 所羅巴伯的重建聖殿, 尼希米的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都看到 神在這些猶太百姓當中, 神與他們同在. 從這些忠信的餘民的後代中, 誕生了主耶穌基督. 可以說沒有這批忠信的餘民, 神的彌賽亞的應許就沒有辦法應驗.
相較於那少數的"忠信的餘民", 絕大多數的猶太人卻選擇了留在巴比倫安居樂業. 在保持對耶和華 神的信仰的同時, 這些猶太人卻也慢慢地同化於當地的波斯文化. 很多猶太人都取了波斯名字. 在以斯帖記中的主要人物, 以斯帖和末底改, 都是常見的波斯名字. 以斯帖 (Esther) 事實上是巴比倫的星星女神Ishtar, 掌管富饒, 戰爭, 和愛情. 末底改 (Mordecai) 則是馬爾杜克 (Marduk) 的僕人的意思, 馬爾杜克是巴比倫的守護神和主神. 波斯人喜歡取和他們的神祇有關的名字.
對於這大多數的不忠信於 神的猶太人, 神要如何對待他們呢? 既然他們不肯回應 神的呼召, 神是不是就棄絕了他們呢?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特別是當亞哈隨魯王答應哈曼的要求, 下達詔書要在亞達月十三日這天除滅波斯境內所有的猶太人的時候. 對於猶太人來說, 沒有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他們"大大悲哀, 禁食哭泣哀號, 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 (以斯帖記4:3)
然而, 以斯帖記要傳遞的信息, 乃是 神對於祂的子民的信實, 甚至是在他們失信於 神之後, 誠如使徒保羅所說,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提摩太後書2:13) 當 神的子民在危難中求告祂, 祂就搭救他們. 神非但沒有棄絕祂的百姓, 反而處處保守他們. 在以斯帖記裡,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 神的名字, 然而 神的手卻是處處可見, 包括以斯帖因著皇后瓦實提的被廢而被選為新的皇后, 末底改向以斯帖通風報信, 有人要行刺亞哈隨魯王, 以及亞哈隨魯王半夜睡不著覺, 叫人讀歷史給他聽, 以致他得知末底改救了他的命. 早在 神的子民求告祂以前, 神早已安排妥當.
於是, 本來應該是猶太人種族滅絕的日子, 因著 神的信實和保護, 卻成了喜樂和拯救的日子.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照著普珥 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 (以斯帖記9:20~23, 26~27)
直到今日, 猶太人仍然世世代代, 家家戶戶, 每年守普珥日 (Purim, 希伯來文פּוּרִים, 就是掣簽的意思, 哈曼派人掣簽定下亞達月滅絕猶太人, 參以斯帖記3:7), 紀念 神大能的拯救. 猶太人會在亞達月十三日這天禁食, 紀念以斯帖見亞哈隨魯王之前的三天三夜的禁食. 而慶祝普珥節的筵席是在亞達月十四日. 猶太人會誦讀以斯帖記的卷軸 (מְגִילָּת אֶסְתֵּר, the Scroll of Esther), 並數算 神的恩典. 猶太人也會在這天彼此分送禮物, 並賙濟窮人. 在會堂裡, 孩子們會演出以斯帖記的戲劇, 也會喫普珥日美味的傳統點心אוזן המן (oznei haman), 意思是"哈曼的耳朵", 是一種三角形的餅乾. 普珥日的歡樂氣氛, 從塔木德 (Talmud) 對普珥日的規定可見一斑: 人應當歡樂, 並且可以喝酒喝到分不清哈曼和末底改有什麼分別的地步! (註: 猶太拉比誇喻式的說法) (Megillot 7b)
猶太人也將普珥日與獻殿節, 視為指向彌賽亞的盼望的日子. 一位有名的猶太拉比說, "先祖雅各渴望將一星期的每一天都定為如同彌賽亞時代的安息日一般, 充充滿滿地有著聖安息, 然而他沒有成功, 因為時機還沒有成熟. 另一方面, 雅各是成功的, 因為他的子孫甚至能夠在一星期的週間, 就預嚐到彌賽亞時代的安息日的滋味, 正如同他們在獻殿節和普珥日所經歷的一樣" (Sfas Emes) (註: 有關獻殿節, 請參考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一文)
在紀念普珥日的時候, 我們不僅屬算 神的恩典, 紀念 神的信實, 我們也在歡樂中預嚐主耶穌再來時, 天國完全實現的喜樂.
普珥日的傳統點心 אוזן המן
這少數的猶太人, "忠信的餘民", 成為 神接下來的救恩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文士以斯拉的率領百姓回歸並教導他們 神的律法, 所羅巴伯的重建聖殿, 尼希米的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都看到 神在這些猶太百姓當中, 神與他們同在. 從這些忠信的餘民的後代中, 誕生了主耶穌基督. 可以說沒有這批忠信的餘民, 神的彌賽亞的應許就沒有辦法應驗.
相較於那少數的"忠信的餘民", 絕大多數的猶太人卻選擇了留在巴比倫安居樂業. 在保持對耶和華 神的信仰的同時, 這些猶太人卻也慢慢地同化於當地的波斯文化. 很多猶太人都取了波斯名字. 在以斯帖記中的主要人物, 以斯帖和末底改, 都是常見的波斯名字. 以斯帖 (Esther) 事實上是巴比倫的星星女神Ishtar, 掌管富饒, 戰爭, 和愛情. 末底改 (Mordecai) 則是馬爾杜克 (Marduk) 的僕人的意思, 馬爾杜克是巴比倫的守護神和主神. 波斯人喜歡取和他們的神祇有關的名字.
對於這大多數的不忠信於 神的猶太人, 神要如何對待他們呢? 既然他們不肯回應 神的呼召, 神是不是就棄絕了他們呢?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特別是當亞哈隨魯王答應哈曼的要求, 下達詔書要在亞達月十三日這天除滅波斯境內所有的猶太人的時候. 對於猶太人來說, 沒有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他們"大大悲哀, 禁食哭泣哀號, 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 (以斯帖記4:3)
然而, 以斯帖記要傳遞的信息, 乃是 神對於祂的子民的信實, 甚至是在他們失信於 神之後, 誠如使徒保羅所說,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提摩太後書2:13) 當 神的子民在危難中求告祂, 祂就搭救他們. 神非但沒有棄絕祂的百姓, 反而處處保守他們. 在以斯帖記裡, 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 神的名字, 然而 神的手卻是處處可見, 包括以斯帖因著皇后瓦實提的被廢而被選為新的皇后, 末底改向以斯帖通風報信, 有人要行刺亞哈隨魯王, 以及亞哈隨魯王半夜睡不著覺, 叫人讀歷史給他聽, 以致他得知末底改救了他的命. 早在 神的子民求告祂以前, 神早已安排妥當.
於是, 本來應該是猶太人種族滅絕的日子, 因著 神的信實和保護, 卻成了喜樂和拯救的日子.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照著普珥 的名字、猶大人就稱這兩日為普珥日.他們因這信上的話、又因所看見所遇見的事、就應承自己與後裔、並歸附他們的人、每年按時必守這兩日、永遠不廢。" (以斯帖記9:20~23, 26~27)
直到今日, 猶太人仍然世世代代, 家家戶戶, 每年守普珥日 (Purim, 希伯來文פּוּרִים, 就是掣簽的意思, 哈曼派人掣簽定下亞達月滅絕猶太人, 參以斯帖記3:7), 紀念 神大能的拯救. 猶太人會在亞達月十三日這天禁食, 紀念以斯帖見亞哈隨魯王之前的三天三夜的禁食. 而慶祝普珥節的筵席是在亞達月十四日. 猶太人會誦讀以斯帖記的卷軸 (מְגִילָּת אֶסְתֵּר, the Scroll of Esther), 並數算 神的恩典. 猶太人也會在這天彼此分送禮物, 並賙濟窮人. 在會堂裡, 孩子們會演出以斯帖記的戲劇, 也會喫普珥日美味的傳統點心אוזן המן (oznei haman), 意思是"哈曼的耳朵", 是一種三角形的餅乾. 普珥日的歡樂氣氛, 從塔木德 (Talmud) 對普珥日的規定可見一斑: 人應當歡樂, 並且可以喝酒喝到分不清哈曼和末底改有什麼分別的地步! (註: 猶太拉比誇喻式的說法) (Megillot 7b)
猶太人也將普珥日與獻殿節, 視為指向彌賽亞的盼望的日子. 一位有名的猶太拉比說, "先祖雅各渴望將一星期的每一天都定為如同彌賽亞時代的安息日一般, 充充滿滿地有著聖安息, 然而他沒有成功, 因為時機還沒有成熟. 另一方面, 雅各是成功的, 因為他的子孫甚至能夠在一星期的週間, 就預嚐到彌賽亞時代的安息日的滋味, 正如同他們在獻殿節和普珥日所經歷的一樣" (Sfas Emes) (註: 有關獻殿節, 請參考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一文)
在紀念普珥日的時候, 我們不僅屬算 神的恩典, 紀念 神的信實, 我們也在歡樂中預嚐主耶穌再來時, 天國完全實現的喜樂.
普珥日的傳統點心 אוזן המ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