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星期一

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信主的道

使徒保羅解釋什麼是"主的道" (羅馬書10:8),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馬書10:9~10).

"心裡相信, 口裡承認"等同於得救?

基督徒一般認為這是保羅闡釋如何得救, 得救包括"心裡相信 神叫主耶穌從死裡復活", 以及"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兩件事. 只要人做到 "心裡相信", "口裡承認" 這兩件事, "就必得救". 我們在帶領福音朋友作決志禱告時, 也常常引用這節經文, 讓他們心裡願意相信, 並且口裡願意承認, 接著我們就恭喜他們, 因為他們已經"得救"了.

然而如果我們願意深入一點去反省, 會發現如此的解釋其實有些問題. 不說別的, "頭腦的信"或"理性的信", 同樣能夠讓我們"心裡相信"和"口裡承認", 難道具備"頭腦的信"或"理性的信"的人也都同樣得救了嗎?

情境化的福音

其實當保羅說,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羅馬書10:9~10), 是保羅將福音"情境化"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用來解釋什麼是他所傳"主的道"的"".

使徒保羅將福音傳到外邦世界時, 因著猶太文化與希臘文化的根本差異, 必須將福音"情境化", 這是跨文化宣教不可避免的. ""在希臘文裡是 πίστις ("pistis", faith/belief), 描述人內在心思意念的狀態, 比方說, "相信明天會下雨", 我的""是我內在的心思意念. 保羅很清楚外邦信徒的希臘背景, 知道他們對""的認知是人內在的心思意念, 因此保羅用他們能明白的方式來說明"", 他說, "你若...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因為心裡相信...".

(請參閱保羅書信 - 宣教的書信一文)

聖經的"信"大過希臘人的"信"

然而聖經所說的"", 和希臘人的""並不是等同的, 希臘人的""只占聖經的""的一部分, 聖經的"信"大過希臘人的"信". ""在希伯來文裡是 אֱמוּנָה ("emunah", steadfastness/fidelity/faithfulness), 有"堅定不移/忠實/信實"的意思, 除了包括內在的心思意念外, 其實更強調外在的行為. 比方說, 聖經說 神是信實的神, 但猶太人絕不會認為 神只要心裡把他們當作祂的子民就夠了, 而不用有任何具體的作為, 反之, 猶太人會期望 神因著祂的信實拯救祂的百姓 (我相信基督徒也會如此期望). 而如果把聖經的""應用在"相信明天會下雨"這件事上, 那麼我的""除了心裡相信外, 還包括了我明天會帶傘出門. 如果我明天沒有帶傘的話 (沒有行為), 這意味著我其實並沒有聖經所說的"".

"口裡承認"是聖經的"信"的行為的例子

保羅很清楚聖經的""和希臘人的""的差距, 聖經的""包括心思與行為兩方面, 而希臘人的""僅有心思單方面而已, 保羅必須強調聖經的""的行為的層面, 所以他說,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口裡承認...", 作為""的行為一個具體的例子, 並且把它放在"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之前. 而保羅所說的"口裡認耶穌為主"或"口裡承認", 指的是公開的承認, 並不隱瞞.

外邦世界在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下, 是一個偶像崇拜的世界. 除了猶太人有豁免權可以不拜偶像外, 外邦人沒有不拜偶像的自由. 基督教因為單單敬拜獨一真神, 被羅馬政府視為非法宗教. 若外邦人公開承認耶穌是主, 表明基督徒的身分, 萬一被羅馬政府知道了, 面對的惟一下場就是死刑. 因此保羅所說的"口裡認耶穌為主", 其實是相當勇敢, 甚至預備好殉道的""的行為. 但"口裡承認"在今日的文化背景下, 說出來可能無關痛癢, 甚至是一種自我標榜, 不見得能算是""的行為的好例子, 除非我們會受到嚴厲的逼迫.

聖經的"信"包括心思與行為

當保羅說"心裡相信", "口裡承認"時, 並不是指兩件事, 而是指聖經的""的心思與行為兩個不可分割的層面. 內在的心思與外在的行為合起來, 才是完整的聖經的"", 如此的""才真正是得救的"", 也才是保羅所傳"主的道".

(請參閱因信稱義與因信心稱義一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