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民數記30:1~36:13 "支派/旅程" 妥拉焦點: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請求摩西將約旦河東之地賜給他們為業一事, 引發歷代猶太拉比許多的討論. 流便和迦得支派的首領來見摩西的時間, 正是以色列人進迦南前幾個月的關鍵時刻. 他們對摩西解釋他們有許多牲畜, 而河東地正是 “可牧放牲畜之地” (民數記32:1), 他們請求摩西說, “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民數記32:5).

摩西對他們的請求大為震怒. 他責備他們, “難道你們的弟兄去打仗、你們竟坐在這裡麼? 你們為何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過去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那地呢” (民數記32:6~7). 他又進一步斥責他們如同先祖一樣悖逆, “我先前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你們先祖去窺探那地、他們也是這樣行。他們上以實各谷、去窺探那地回來的時候、使以色列人灰心喪膽、不進入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誰知、你們起來接續先祖、增添罪人的數目、使耶和華向以色列大發烈怒” (民數記32:8~9, 14).

面對摩西嚴厲的譴責,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沒有放棄. 他們回應摩西說, 他們只要有足夠的時間  “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 (民數記32:16), 但他們自己要作以色列軍隊的前鋒, “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 (民數記32:18). 他們也向摩西強調他們絕不會在約旦河西邊與其他支派爭奪產業. 最後摩西接受了他們的請求, 並警告他們不可違背承諾.

古代拉比批評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請求是出於貪婪. 這些拉比認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自私自利, 寧願犧牲以色列全會眾的福祉, 也要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 拉比們說,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因著貪心的緣故而自外於以色列全會眾.

古代拉比將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比擬為如同可拉, 歌利亞, 和巴蘭一般, 同樣使用暴力, 權勢, 欺騙, 擺布人, 來巧取豪奪別人的財富. 他們單單為了自己, 絲毫不考慮別人, 並且不擇手段聚歛財富. 但他們的財富不過是暫時的, 來得快去得也快, 在短短幾百年後他們就因著亞述的入侵而失去了一切.

古代拉比進一步指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愚昧. 他們回應摩西說, “我們要在這裡為牲畜壘圈、為婦人孩子造城...” (民數記32:16). 他們的話顯出他們的優先次序. 他們首先強調要為他們的牲畜壘圈, 然後才說要為他們的婦人孩子造城. 他們對財富的關切很顯然地要過於他們對家人的關切. 拉比們說, 摩西對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譴責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主後一世紀的猶太史家約瑟夫 (Josephus) 同意古代拉比的看法. 約瑟夫 (Josephus) 指出摩西明白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企圖是在約旦河東之地安居樂業, 而不用參與以色列人進攻迦南的爭戰, 因此他對他們的指責是完全合理的, 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自己能過得富足, 而不顧以色列同胞的死活. 約瑟夫 (Josephus) 譴責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追求私利而罔顧他們身為以色列的一分子, 對以色列全體同胞的責任.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同樣贊成古代拉比的看法. 他說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代表著威脅以色列民族存亡的 “分離主義”. 摩西關切的是萬一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退出迦南之戰的後果. 神的心意是將迦南地賜給全體以色列人為業, 因此迦南之戰不應該只是那些願意在迦南得地為業的人的事, 而是以色列全體會眾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外, 摩西也擔心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退出迦南之戰對於以色列人民心士氣的打擊, 所以他責備他們, 將他們比擬為當初窺探迦南回來報惡信, 以致使以色列人喪膽, 不肯進迦南得地為業的十個探子.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留在約旦河東邊也將破壞以色列人的合一並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力量. 為了這些緣故, 摩西嚴厲地譴責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

另一方面,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認為摩西誤會了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 摩西對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請求反應過度, 他沒有耐心地聽完他們的訴求, 而是遽下結論, 認定他們是因為懼怕迦南人才想要留在約旦河東邊.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指出,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從來不是要拋棄以色列同胞, 而是要加增全以色列的產業, 因此才願意以約旦河東邊之地為他們的產業, 他們對摩西說, “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 (民數記32:17~19).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不單尋求他們自己的最佳利益, 同時也是尋求以色列全會眾的最佳利益, 因為每個以色列人都將因此分到更多的土地.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如果摩西能花時間耐心聽完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話, 就不至於誤會他們的意思.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同意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的看法: 摩西誤會了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 但他指出摩西之所以誤會他們, 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對摩西說的話, “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民數記32:5). 他們的錯誤在於用負面的語氣述說過約旦河的事, “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摩西因此假設他們因懼怕爭戰而企圖逃避. 如果他們一開始就說, “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 (民數記32:17~19), 摩西就不至於誤會他們.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錯誤在於他們輕率與粗心大意的話語.

與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同時期的拉比以撒·阿拉瑪 (Isaac Arama) 則認為, 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動機其實並不單純. 一方面, 他們願意與以色列同胞並肩作戰; 但另一方面, 如果可能的話, 他們也樂於在約旦河東邊安居樂業而不用參與迦南的爭戰. 他們的這種矛盾情結反映在他們的話語當中, 因此他們才會先說, “我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把這地給我們為業、不要領我們過約但河” (民數記32:5), 然後在摩西責備他們後, 才接著與摩西討價還價說, “我們自己要帶兵器、行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好把他們領到他們的地方..我們不回家、直等到以色列人各承受自己的產業。我們不和他們在約但河那邊一帶之地同受產業、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坐落在約但河東邊這裡” (民數記32:17~19).

儘管拉比們意見不一, 但歷代猶太拉比對於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的動機的不同看法反映出拉比們對於追求個人利益與兼顧群體福祉這兩方面的嚴肅考量, 正如主前一世紀大拉比希列 (Hillel) 的教導, “如果我不為自己著想, 誰會為我著想? 但如果我只為自己著想, 那我又算什麼? 如果不是現在, 那又是何時呢?” (If I am not for myself, who will be for me? But, if I am only for myself, what am I? And, if not now, when?)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首先稍微解釋一下拉比希列 (Hillel) 的話. “如果我不為自己著想, 誰會為我著想?” 反映出一個人自然而然為自己著想的心態. “但如果我只為自己著想, 那我又算什麼?” 則是反省如果人總是自私自利為自己著想而從不為群體或他人著想, 那麼他作為人的價值何在? “如果不是現在, 那又是何時呢?” 則是說一個人若總是想著現在先為自己著想, 以後再為群體著想的話, 那麼要等到何年何日他才會為群體著想呢? 希列 (Hillel) 的話其實正是他對於 “愛人如己” (利未記19:18) 誡命的註釋. 使徒保羅原本是法利賽拉比, 因此他必定熟悉希列 (Hillel) 的教導, 我想這可能是為什麼他會如此教導腓立比教會,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立比書2:4).

妥拉的誡命是人性化的誡命, 神從來沒有故意要刁難祂的百姓. 因此妥拉說, “愛人如己” (利未記19:18), 而不是 “愛人但不要愛自己”. 類似地, 當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雖然出於追求私利而想要在約旦河東邊得地為業, 但當他們願意 “愛人如己”,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與以色列同胞並肩作戰, 甚至作以色列軍隊的前鋒時, 摩西最終還是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