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申命記1:1~3:22 "話" 妥拉焦點: 一個事件, 兩個版本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在申命記中, 摩西數次回顧過往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40年的日子. 摩西之所以回顧歷史, 為的是預備以色列人面對未來的挑戰. 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是一個寶貴教訓, 讓以色列人從中學習功課, 避免重蹈覆轍.

但有一點令人感到特別困惑, 當摩西回顧差遣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一事時, 他對歷史的回顧 (申命記1:19~45) 與民數記所記載的歷史 (民數記13:1~14:45) 截然不同. 

在民數記中, 神吩咐摩西從12支派中每一支派挑選一位首領, 差遣他們作探子前去窺探迦南地, 包括迦南地的地理風貌, 人口, 城邑, 土壤, 森林, 並帶回一些迦南地的水果. 過了40天, 當12個探子從迦南地回來時, 他們回報說, 迦南地 “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 (民數記13:27), 但迦南人個個都是身強力壯的巨人, 並且城邑都堅固寬大. 12個探子中有10個探子在以色列百姓中散布恐懼, 他們告訴百姓 “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 (民數記13:31), 唯有迦勒和約書亞持不同的看法, 他們勸告百姓聽 神的話立刻上去得地為業.

但以色列百姓聽了10個探子的惡信陷入恐慌, 他們不信 神能帶他們進迦南得地為業, 因而向摩西亞倫抱怨說, “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 (民數記14:3). 結果 神用瘟疫擊殺了報惡信的10個探子, 並且懲罰整個不信的世代都要倒斃在曠野, 唯有他們的兒女40年後要在約書亞和迦勒的領導下進入迦南地.

按照民數記的記載, 這10個報惡信的探子要為以色列百姓的懷疑不信負上最大責任, 因為他們身為各支派的首領, 居然用誇張不實的話誤導百姓.

然而在申命記裡, 當摩西回顧當初差遣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時, 他的描述卻是截然不同. 摩西回顧當時以色列人已經從何烈山到了加低斯巴尼亞, 預備要進迦南得地為業, 但此時百姓卻就近摩西說, “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 (申命記1:22).

摩西同意了百姓的請求並選出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 當探子從迦南地回來時, 他們回報說, “耶和華我們的 神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 (申命記1:25). 但百姓竟然不肯上去, 違背 神要他們進迦南得地為業的命令. 不只這樣, 百姓還在帳棚內對 神大發怨言, 懷疑 神是因為恨他們所以才將他們從埃及領出來. 結果 神懲罰這些懷疑不信的以色列百姓, 宣告除了迦勒和約書亞外, “這惡世代的人、連一個也不得見我起誓應許賜給你們列祖的美地” (申命記1:35).

在摩西的回顧裡, 並不是 神吩咐摩西差遣探子窺探迦南地, 而是以色列百姓要求摩西差派探子. 除此以外, 並不是探子報惡信誤導百姓, 而是百姓故意曲解探子的報告. 是以色列百姓自己 “不信耶和華你們的 神。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 (申命記1:32~33).

在民數記裡, 有罪的是探子, 他們用惡信誤導百姓, 引發以色列人的信心危機, 導致整個世代倒斃在曠野. 然而在申命記裡, 有罪的是以色列百姓, 他們自己要為倒斃曠野負最大責任.

為什麼同一事件會有不同版本? 難道妥拉的內容自相矛盾嗎? 還是摩西因為年紀老邁而記憶不清呢?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解釋, 在申命記裡, 摩西刻意強調他對上一代的以色列人竟然要求差遣探子窺探迦南是何等失望. 拉旭 (Rashi) 同意古代拉比的看法, 指出當時以色列百姓就近摩西, 不但像一群毫無秩序的亂民, 彼此互相推擠, 而且對摩西沒有一絲一毫尊重, 摩西嘗試安撫百姓但沒有成功. 根據古代拉比和拉旭 (Rashi) 的看法, 事實的真相是當初以色列百姓強迫摩西非要差遣探子不可, 並且是以色列百姓必須要為他們自己不聽迦勒和約書亞的話承擔苦果. 摩西在申命記的回顧是對整個事件來龍去脈的澄清.

另一位中世紀拉比摩西·本·海因·阿爾謝 (Rabbi Moshe ben Chaim Alshekh) 基本上同意古代拉比和拉旭 (Rashi) 的看法, 是以色列百姓要求摩西差遣探子. 但他認為以色列百姓不是強迫摩西, 而是蓄意欺騙摩西. 他們引誘他相信, 他們需要一個進攻迦南的全盤計劃, 並且為了制訂計劃他們需要差遣探子. 百姓還要求探子不能只回報給摩西, 而必須同時回報給他們, 這顯明了他們對摩西的不信任. 拉比摩西·本·海因·阿爾謝 (Rabbi Moshe ben Chaim Alshekh) 下結論說, 以色列百姓不能歸咎於報惡信的探子, 而必須為他們自己倒斃曠野負責, 因為若不是他們對摩西的欺騙與不信任, 就根本不會有差遣探子一事, 更不會有探子報惡信.

現代以色列聖經學者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從另一個角度解釋民數記與申命記的不同. 她認為在民數記中, 摩西就像是一個歷史學家, 忠實地記錄所發生的事件; 而在申命記中, 摩西則是在教導以色列百姓,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 當摩西在申命記回顧過去時, 他指出儘管是 神吩咐他差遣探子, 但是事實上以色列百姓從一開始就建議差遣探子, 因此他們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 摩西刻意強調這一點, 讓下一代的以色列人可以記取教訓.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進一步指出, 在民數記中, 報惡信誤導以色列百姓的十個探子要負最大責任; 然而在申命記中, 要負最大責任的卻是以色列百姓, 他們要為自己聽信十個探子的惡信而不肯聽迦勒和約書亞的話負全責.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下結論說, 妥拉在這裡教導我們一個重要的功課. 我們的眼目無時無刻不在觀看各樣的事物, 我們的耳朵無時無刻不在聆聽各樣的聲音, 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受各樣的引誘. 問題在於: 當我們被引誘犯罪的時候, 難道只有引誘人犯罪的人有責任, 被引誘犯罪的人就沒有任何責任了嗎? 妥拉的教導很清楚: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被引誘的人可以選擇拒絕引誘, 因為選擇是在於每一個人. 我們有責任拒絕引誘, 並為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負責.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新舊約聖經是前後一致的, 不但妥拉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使徒保羅也教導說,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哥林多後書5:10). 我們注意到保羅的話不是對不信的人說的, 而是對基督徒說的. 儘管我們基督徒因信稱義而蒙恩得救, 但這並不是說, 我們基督徒犯罪就沒有任何後果了. 保羅的意思顯然是說, 基督徒同樣 “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基督徒仍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並且承擔後果, “或善或惡受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