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民數記8:1~12:16 "當你設立" 妥拉焦點: 以色列人為何抱怨?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 一方面他們脫離了埃及的奴役與綑綁, 另一方面他們進入了全然陌生的曠野. 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曠野生活面臨的種種困難, 摩西因此求  神提供食物和水. 結果 神不但每天降下嗎哪給以色列人, 又在安息日的前一天降下雙倍的嗎哪, 讓他們在安息日可以好好安息, 不必出外收集嗎哪. 此外, 神還供應大量的清水給以色列人.

經過了兩年,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領受妥拉並興建會幕後, 他們再次發出抱怨的聲音, 對曠野的生活發出種種不滿. 針對他們的怨言, 神降下火在他們中間焚燒來懲罰他們, “直燒到營的邊界” (民數記11:1). 最後是摩西介入, 為以色列人向 神祈求, 大火才止息了下來.

然而, 以色列人的抱怨才剛剛開始. 他們與跟隨他們一同離開埃及的 “閒雜人” (民數記11:4, 指非以色列人) 一起自欺欺人地 “懷念” 起他們從前在埃及的生活, “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喫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 (民數記11:5), 並且對目前的生活表達極度的不滿, “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 (民數記11:6).

對於以色列人的抱怨, 歷代猶太拉比一直以來不斷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以色列人為何抱怨?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為以色列人的抱怨尋找理由. 他認為以色列人在頭三天的曠野旅行中筋疲力盡, 摩西卻吩咐他們繼續前行, 不讓他們有休息的時間. 這讓他們感到沮喪, 甚至生氣, 因而大聲埋怨. 以色列人就像孩子一樣發牢騷, 並回想 (幻想) 過去他們所有需求都得著滿足的日子.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同意拉旭 (Rashi) 的看法. 他解釋說, 以色列人有理由抱怨. 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住了一年多, 已經熟悉了西乃山的一切. 如今摩西卻帶領他們從西乃山出來, 並帶往荒涼未知充滿不確定性的曠野. 以色列人面對著種種可怕的問題: 他們會免於敵人的攻擊嗎? 曠野會有足夠的食物和水嗎? 誰來提供食物和水?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以色列人所有的抱怨都是出於他們的精神壓力和自憐自艾.  他們像其他人一樣在壓力下做出類似的反應.

然而,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並不認為以色列人因此有藉口可以抱怨. 相反地, 他看待以色列人以自我為中心的種種要求是對 神缺乏信心的表現. 他譴責以色列人拒絕信任 神. 他們不知感恩, 忘恩負義, 甚至對 神不忠實. 他們不相信他們是在 神的手中, 卻對 神所賜的食物大大抱怨, 並且將過去在埃及為奴的生活與如今獨立自主的生活進行虛假和誇張的比較.

現代正統猶太教的創始者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對以色列人為何抱怨提供了不同的觀點. 他認為以色列人不是懷念埃及, 而是出於百無聊賴. 他們所有需求都已經得著滿足: 神賜給他們妥拉, 每天都給他們降下嗎哪, 並賜給他們充足的清水. 以色列人什麼都不缺. 儘管如此, 以色列人仍然抱怨, 是因為他們無聊到了極點, 所以開始向摩西和 神發牢騷. 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想像他們對摩西說, “我們缺乏的不是食物..我們缺乏的是開胃的美味佳餚. 我們想念充滿變化的飲食. 我們無法忍受單調的食物”. 

以色列人曾經親眼目睹西乃山的啟示, 並為此感到興奮, 但這興奮很快就消失了. 沒過多久, 以色列人不再在意於作 “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卻開始追憶起過往埃及的生活. 在西乃山時, 異象是鮮明而生動的, 但曠野卻淡化了這異象, 並且讓以色列人以對物質享受的追求代替了異象. 以色列人感到失落和空虛, 因此他們抱怨, 甚至不敢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呼應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的觀點. 他認為以色列人厭倦了富裕的生活, 開始尋求新的刺激和新的渴望. 他們對眼前的曠野太失望了, 看不到未來有任何展望, 因而他們轉向過去. 以色列人的記憶確實是非常有選擇性的, 他們不記得奴隸生涯的折磨和屈辱, 也不記得出埃及得自由的喜悅和激動, 只記得在埃及吃過的魚. 簡而言之, 以色列人的抱怨出於他們對於 神所賜美好生活的厭倦與不滿足.

從歷代拉比對以色列人為何抱怨的討論當中,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之所以抱怨是有著種種內在與外在的原因, 而這些也常常是我們之所以抱怨的原因. 另一方面, 儘管我們抱怨有著種種原因, 但這似乎並不足以成為我們抱怨的藉口, 就像當初的以色列人沒有抱怨的藉口一樣.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持續抱怨, “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 (民數記11:10), 並且當他們持續抱怨不肯悔改, “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 (民數記11:33).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妥拉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妥拉的故事是 神生動具體的生活教導. 使徒保羅就曾引用本週妥拉的這個故事教導門徒不要抱怨,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 (以色列人) 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他們 (以色列人) 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哥林多前書10:10~11). 事實上, 保羅非常注重基督徒不要抱怨, 他勉勵我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不要抱怨,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 (腓立比書2:14~15).

抱怨其實常常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就算我們口頭不說, 我們也會在心裡說. 或許下次當我們察覺到自己正在抱怨時, 不管有沒有說出來, 我們都要自我反省, 省思自己抱怨的內在與外在的原因是什麼, 並將這一切都交託在主耶穌的手裡, 求主耶穌保守我們裡外都不發怨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