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伴隨我們的靈磐石 (申命記32:1~52 側耳)

播客連結

妥拉中有兩首摩西的歌. 第一首是 "大海之歌", 摩西和以色列百姓在法老的軍隊被紅海淹沒後唱了這首歌.  第二首是摩西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 以色列人即將進入應許之地時所唱的 "側耳之歌" (希伯來字 הַאֲזִינוּ, "ha'azinu"), "諸天哪、側耳、我要說話、願地也聽我口中的言語" (申命記32:1). 在這兩首歌中, 摩西從拉比, 領袖和審判官的身分搖身一變成了詩人和先知.  兩首歌都出現在以色列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事實上, 在妥拉中, "歌" (希伯來字 שִׁירָה, "shirah") 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獨特和超越的陳述.

使紅海分開是 神大能拯救作為的頂點, 是埃及的權勢被摧毀, 以色列人永遠脫離埃及轄制的偉大時刻, "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的僕人摩西。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 (出埃及記14:31~15:1). 在這一刻, 以色列人先前所受的奴役和羞辱一掃而空, 他們滿眼所見的是 神無比偉大的權能.

"側耳之歌" 也是在以色列一個決定性的時刻響起的, 但這是一個充滿不祥預感的時刻. 摩西即將去世, 他完成了妥拉的寫作, 並警告以色列人, 妥拉將成為控訴他們的見證, 因為他們日後勢必會違背妥拉. 這首歌並不是勝利的頌歌, 相反地, 它一開始就呼籲天地側耳聆聽它對以色列的見證之言. 摩西呼喚天地作為見證, 因為天與地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首歌將對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說話, 從第一次進入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直到進入彌賽亞時代的以色列人.

這首歌所要傳達的信息是什麼呢? 這首歌回顧了 神對以色列永恆不變的旨意, 與以色列的邪僻彎曲形成鮮明的對比, 然後它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將要因悖逆不信而流亡, 最終以 神末後救贖的應許作為結束.

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呼、因要伸僕人流血的冤、報應的敵人、潔淨的地、救贖的百姓。(申命記32:43)

然而以色列漫長而曲折的歷史並不是這首歌最終要傳達的信息. 它的主題並不是以色列, 而是以色列的 神. 在這首歌中, 摩西用了一個獨特的字來形容 神, "磐石" (希伯來字 צוּר, "tzur"). 以色列人悖逆不信而離棄 神, 不可避免要經受流亡的試煉, 然而 神卻始終如一, 亙古不變, 屹立不搖,  正如這首歌多次提醒我們的 (申命記32:4, 15, 18, 30, 31). 神從過去, 現在, 將來, 一直到永遠都是一樣的, 神乃是亙古不變的 "磐石". 在這首歌中, 以色列面臨著失敗和流亡, 但 神對他們應許, 祂美好而永恆不變的旨意超越了這一切, 以色列最終必將得到救贖.

"磐石" 象徵著堅固, 可靠和永恆不變, 但妥拉揭示了 "磐石" 的另一面: 神正是從 "磐石" 中為以色列人流出水來, 這磐石是恩慈和生命的泉源. 因此這首歌提到了救恩的磐石, "但耶書崙漸漸肥胖、粗壯、光潤、踢跳奔跑.便離棄造他的 神、輕看救他的磐石" (申命記32:15) 和 "生你的磐石" (申命記32:18).

有一個古老的猶太傳統說, 那為以色列人流出水來的磐石在曠野中一路伴隨著他們: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水源是一塊磐石, 大小如一個圓形的大容器. 水從當中汩汩流出, 就像從一個壺的壺口中流出來一樣. 這塊磐石與他們一起上山下山. 以色列人在哪裡紮營, 它就在哪裡紮營. (陀瑟他 住棚節篇 Tosefta Sukkot 3:11)

摩西擊打出水的磐石成了源源不絕的泉源, 每天供應水給以色列人, 就像 神每天供應嗎哪一樣. 磐石代表一切穩固不動的事物, 然而在 神恩典的旨意中, 這塊磐石會移動, 跟隨著以色列百姓一起漂泊.

保羅進一步闡釋了這個古老的猶太傳統, 他說, "我們的祖宗..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哥林多前書10:1, 4). 彌賽亞的奧秘在於祂是 "磐石" - 祂不但是永恆不變的 神, 而祂同時也顯現給每一個需要的世代, 為他們提供生命的活水.

特別的是, 妥拉當中除了摩西的兩首歌外, 還有另一首 "泉源之歌":

當時、以色列人唱歌說、井阿、湧上水來.你們要向這井歌唱。這井是首領和民中的尊貴人、用圭、用杖、所挖所掘的。(民數記21:17~18)

這三首妥拉之歌的每一首歌都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融合在 神的永恆旨意當中. 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認為妥拉最後的 "側耳之歌" 是對彌賽亞時代的預言. 無論我們是否配得, 神都會單單憑自己的愛與恩慈而引進彌賽亞時代. 他說:

這首歌沒有將悔改或事奉 神作為即將到來的救贖的先決條件. 儘管它見證了以色列人將來的悖逆不信與流亡, 但 神不會永遠棄絕祂的百姓. 相反地, 祂終究將回轉並救贖我們.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看待這個恩典的應許是妥拉再也恰當不過的結尾. 他說, "當然, 我們將繼續相信並滿心期待 神透過祂的先知所說的一切話都要成就".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