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連結
巴比倫塔木德記載著古代拉比亞歷山大 (Rabbi Alexandri) 所說的一個比喻: 有兩個人素來是仇敵. 有一天他們在路上不期而遇. 其中一個人看見另一個人的驢因不堪負荷而倒在地上, 另一個人嘗試把驢扶起來但卻無能為力. 頭一個人本來裝作沒看見而從旁邊經過, 但他轉念一想, 妥拉豈不是說, "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出埃及記23:5)? 頭一個人因此轉回, 幫助他的仇敵把驢扶起來. 他們開始交談. 談話的氣氛漸漸從一開始的生硬變為輕鬆而友好. 另一個人心想, "我一向以為他恨惡我. 但看看他對我多麼富有同情心! 我是大大誤會他了". 就這樣, 兩人邊走邊談, 越談越起勁, 直到他們進了旅店, 一起又吃又喝, 彼此不但打開心結, 並且從此以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化敵為友呢? 是因為他們其中一人遵守了妥拉.
拉比亞歷山大 (Rabbi Alexandri) 的比喻正是針對本週妥拉經文的註解,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出埃及記23:4~5). 正如拉比亞歷山大 (Rabbi Alexandri) 的比喻所凸顯的, 遵守妥拉誡命可以使人彼此和好. 同樣地, 我們遵行 神的誡命將帶來平安, 不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平安, 同時也是人與神之間的平安. 簡而言之, 遵行 神的誡命將帶來 神的祝福和生命的轉化.
在登山寶訓裡, 主耶穌教導門徒說, "要愛你們的仇敵" (馬太福音5:44). 主耶穌的話相當於上述妥拉經文的總結, 帶出了妥拉的精義: 愛仇敵. 但妥拉誡命並沒有因此變得無關緊要, 因為妥拉教導我們要將仇敵的失物交還給仇敵, 或是在仇敵有困難時要伸出援手, 這些正是愛仇敵的具體表現. 這段妥拉經文提醒我們, 愛仇敵不能只是口號, 而必須付諸行動. 我們通常不願意承認我們有仇敵, 但我們或多或少遇過那些不喜歡我們, 恨惡我們, 得罪我們, 甚至傷害我們的人. 而這些人正是主耶穌吩咐我們要去愛他們, 幫助他們的人.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