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世代的聯結 (創世記18:1~22:24 他顯現)

 

 播客連結

猶太人是一個以故事聯結在一起的民族.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聯結著我們所有的禱告, 以及年復一年的聖經週期, 這週期是以逾越節, 五旬節和住棚節作為 神恩典的記號. 可以說,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整個猶太民族. 然而猶太民族還有一個更早的故事. 這個故事不是歡樂的節期, 而是如同吹角節和贖罪日一般莊嚴的聖日. 這個故事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 猶太人稱之為 עֲקֵידָה ("akedah"), 意思是 "綑綁", 指的是亞伯拉罕綑綁以撒獻為燔祭.

這個故事開始於 神吩咐亞伯拉罕說,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以撒是 神在亞伯拉罕年老時賜給他的應許之子, 但現在 神卻吩咐亞伯拉罕把以撒獻為燔祭! 更令人納悶的是, 亞伯拉罕對於 神這令人費解而難以接受的命令卻保持了沉默. 亞伯拉罕這個敢於就所多瑪的毀滅與 神討價還價的人, 現在卻一言不發.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結束在 神提供一隻公羊代替以撒作為燔祭. 儘管如此, 創世記的文字卻相當耐人尋味. 當亞伯拉罕帶著以撒登上摩利亞山獻祭的地方時, 聖經兩次告訴我們,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然而當亞伯拉罕下山時, 聖經卻沒有提到以撒, "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創世記22:19). 現在不再是亞伯拉罕和以撒 "二人同行", 而是亞伯拉罕和他僕人 "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 後來撒拉死了, "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創世記23:2). 即使在母親撒拉去世的關鍵時刻, 以撒依然沒有出現.

古代拉比從這裡彷彿看到了一個暗示: 亞伯拉罕獻以撒, 在 神的眼中算是已經獻了. 有些古代拉比甚至把亞伯拉罕獻以撒與釘十字架相提並論.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寫道,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 (創世記22:6) - 以撒就像是將要被釘十字架的人, 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又有一位古代拉比想像說, 當亞伯拉罕拿刀要殺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 但當天使呼叫亞伯拉罕不要傷害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又回到了他的身體. 亞伯拉罕於是給以撒鬆了綁, 以撒站了起來, 稱頌 神說, "使死人復活的耶和華 神是應當稱頌的".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 亞伯拉罕獻以撒已經成為一個死與復活的故事.

當然, 以撒事實上並沒有被殺獻祭, 更沒有從死裡復活, 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是以一隻公羊的獻祭結束的. 這隻公羊的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 亞伯拉罕用牠代替以撒獻為燔祭. 公羊的出現顯然不是巧合, 是 神提供了公羊代替以撒, 拯救了以撒. 為了紀念以撒得蒙拯救, 猶太人每年都會在吹角節吹響公羊的號角. 儘管如此, 拉比們仍然認為這個故事象徵著以撒 "已經被殺獻祭了".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如此解釋創世記22: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豫備 (豫備的希伯來原文: 看見)〕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豫備 (希伯來原文: 神必看見)":

"神必看見" 以撒的犧牲, 並因此在贖罪日赦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 在贖罪日這一天, 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都要說, "在耶和華的山上", "神必看見" 以撒被獻為燔祭的灰燼, 如同以撒實際上已經為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贖罪犧牲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一樣, 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以撒死與復活的故事給飽受羅馬高壓統治, 經歷聖殿被毀, 和隨後的逼迫患難的歷世歷代猶太人帶來了希望. 此外, 以撒的故事也幫助我們認識彌賽亞, 祂擔當了祂百姓的憂患, 經歷了羅馬十字架的刑罰, 並且從死裡復活. 正如公羊是代替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獻上的, 彌賽亞-耶穌也是代替所有亞伯拉罕的子孫獻上的, 不但為著亞伯拉罕的子孫以色列人, 也為著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當中其實包含一個巨大的轉折. 妥拉以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 (創世記22:1) 作為開始. 然而, 隨著故事的進展, 從妥拉的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以撒的甘心順服, 讓父親亞伯拉罕所受的考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神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和亞伯拉罕的順服 神, 與隨後以撒的順服父親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 父親和兒子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他們的意志是一致的, 兒子以撒已經預備好犧牲自己.

在今天的世界, 我們已經習慣於不同世代之間的疏遠和誤解, 但妥拉這裡有一個兒子傳承父親意願的故事. 以撒作為下一個世代, 將父親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 亞伯拉罕和以撒代表了不同的世代, 但他們對 神的呼召卻有著一個共同的回應. 今天, 我們都渴望能有這種世代的聯結.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猶太民族, 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讓猶太民族的故事延續下去.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為我們民族的延續提供了一條線索. 顯而易見地, 正是亞伯拉罕終其一生對 神的全然信實啟發了以撒. 從一開始, 亞伯拉罕就願意為了服事 神而放下一切, 離開生活的舒適圈, 到 神要他去的任何地方. 現在, 當 神要求亞伯拉罕獻上他最好的東西時, 不但亞伯拉罕預備好了, 連以撒也同樣預備好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啟示我們, 當我們面對困難和失望時, 我們需要記住, 年輕的一代正在注視著我們, 預備向我們學習, 無論是好是壞. 我們這個世代的時間是有限的, 有一天我們這一代終將過去, 關鍵是我們如何能將 神給我們的使命傳承給下一代.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正好展示出因著父親美好的榜樣, 兒子因此完全承擔起父親的屬靈使命, 即使最終以自己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歷世歷代以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一直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願它今日也能將我們所有人與我們的下一代聯結在一起, "於是二人同行", 兩個不同的世代聯結起來, 共同事奉 神.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父母美好的屬靈榜樣, 能夠對孩子產生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果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