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儀式性誡命的屬靈意義 - 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azria/Metzora "她懷孕/痲瘋病人", 利未記 Leviticus 12:1~15:33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她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婦人在產血不潔之中、要家居三十三天.潔淨的日子未滿、不可摸聖物、也不可進入聖所..滿了潔淨的日子、無論是為男孩、是為女孩、要把一歲的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是一隻斑鳩為贖罪祭、帶到會幕門口、交給祭司..的力量若不彀獻一隻羊羔、就要取兩隻斑鳩、或是兩隻雛鴿、一隻為燔祭、一隻為贖罪祭.祭司要為贖罪、就潔淨了。

(利未記12:1~4, 6, 8)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長大痲瘋得潔淨的日子、其例乃是這樣、要帶他去見祭司.祭司要出到營外察看.若見他的大痲瘋痊愈了..他要取兩隻沒有殘疾的公羊羔、和一隻沒有殘疾一歲的母羊羔、又要把調油的細麵伊法十分之三、為素祭、並油一羅革、一同取來。

(利未記14:1~3, 10)

神不僅頒布食物律給以色列人, 也為他們生活中的其他層面制定了各種律例, 例如關於婦女懷孕生產與痲瘋病的規定. 這些律例並非出於道德考量, 而是屬於儀式性的誡命. 比方說, 婦女懷孕生產是一件自然且蒙福的事, 絕不是罪, 因為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然而, 神卻規定產婦在產血不潔的日子裡, 不可觸摸聖物, 也不可進入聖所; 並且在潔淨的日子滿足後, 必須獻上燔祭與贖罪祭, 才能恢復潔淨, 重新參與聖所的敬拜. 同樣地, 痲瘋病人痊癒之後, 也要獻上羊羔, 素祭和油, 才能完成潔淨的禮儀.

神為什麼要設立這些儀式性的誡命呢? 祂的目的是要祂的百姓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學習分別為聖, 從而活出聖潔的生命. 換言之, 神的心意是要祂的子民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到了主耶穌的時代, 愛 神敬畏 神的猶太人仍然盡心盡力遵守全妥拉 (儘管沒有人能完全遵行妥拉), 包括其中所有的道德性與儀式性誡命. 主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就是一個極佳的榜樣. 路加福音記載, 馬利亞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獻與主..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或用一對班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 (路加福音2:21~22, 24). 馬利亞完全遵守了妥拉中有關給男嬰行割禮和產婦潔淨的儀式性誡命.

主耶穌來到世上, 祂是否廢除了妥拉? 沒有! 祂親口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 (妥拉) 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馬太福音5:17). 主耶穌祂如何成全妥拉呢? 祂不僅完全遵行妥拉, 也教導人要遵行, 甚至連最小的一條誡命也不可以忽略. 祂說,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9).

主耶穌言行一致. 例如, 在祂醫治了一位痲瘋病人後, 祂吩咐他說, "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太福音8:4). 這說明主耶穌教導人遵守妥拉中有關痲瘋病得潔淨的儀式性誡命.

許多儀式性誡命都與聖殿獻祭息息相關. 外邦人因無資格進入聖殿, 因此這些誡命原本就不適用於外邦人. 而自從主後70年聖殿被毀後, 獻祭制度已經不復存在, 今日的猶太人也無法再遵行這些儀式性誡命.

儘管如此, 儀式性誡命的屬靈意義依然深遠. 神藉著這些誡命提醒祂的子民, 要追求生活的全然成聖, 時時省察自己, 棄絕一切祂所不喜悅的事,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 神、得以成聖" (哥林多後書7:1).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食物律的目的 - 學習聖潔, 活出聖潔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imini "第八", 利未記 Leviticus 9:1~11:47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你們曉諭以色列人說、在地上一切走獸中可喫的、乃是這些..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利未記11:1~2, 44~45) 

利未記11章是 神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但這並不是聖經惟一的食物律, 也不是最早的食物律. 聖經最早的食物律出現在創世之初, 神吩咐人類始祖說, "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 (創世記1:29). 在 神原初的設計中, 人類原本是吃素的.

然而人因犯罪而墮落, 到了一個無可挽回的地步, 神不得不用洪水審判全地. 洪水以後, 神對挪亞一家頒布了新的食物律, "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們不可喫" (創世記9:3~4). 神吩咐洪水以後的人類說, 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吃, 但不可吃動物的血.

直到 神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與他們立下西乃之約, 揀選他們作祂的子民, 神這才頒布一套專門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記載於利未記11章. 神為以色列人設立食物律的目的是什麼呢? 目的是為了使他們學習聖潔, 進而活出聖潔, 正如 神在利未記11章的結尾所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利未記11:44~45).

主耶穌是否廢掉了食物律?

到了新約時代, 主耶穌有沒有廢掉 神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呢? 沒有! 絕不可能! 因為主耶穌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 (妥拉) 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 (妥拉) 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主耶穌說得很清楚, 祂並沒有廢掉妥拉, 甚至連妥拉的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 並且若有任何人廢掉妥拉當中最小的一條誡命, 即使這人能夠得救, "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 (馬太福音5:19).

既然如此, 主耶穌就不可能廢掉 神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不然祂就成了 "是而又非的" (哥林多後書1:18).

基督徒常常引用主耶穌對以色列人說的話, "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 (馬可福音7:19), 來證明祂廢掉了 神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但這是罔顧馬可福音7章上下文的斷章取義式的解經. 馬可福音7章的重心, 其實是在於飯前要不要洗手, 不洗手會不會導致食物不潔淨. 對於主耶穌和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 不潔淨的動物根本就不是 "食物". 主耶穌的意思是說, 既然食物已經是潔淨的, 就不會因著沒洗手而變為不潔淨. 主耶穌壓根沒有說, 不潔淨的動物如今可算為 "食物".

彼得的異象與食物律的關係

此外, 基督徒也常常引用使徒彼得看見異象的例子來證明 神廢掉了祂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彼得在異象中看見從天降下不潔淨的動物, 神吩咐他宰了吃. 彼得拒絕說, "主阿、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喫過" (使徒行傳10:14). 神回答說,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使徒行傳10:15). 如果單看這幾節經文, 我們的確會誤解 神廢掉了食物律. 

但我們要看使徒行傳10章的整個上下文. 彼得後來明白了這異象的意思, 是要他接納外邦人. 他說, "但 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 (使徒行傳10:28). 既然使徒彼得明白這異象的意思是 神要他接納外邦人, 而不是 神廢掉食物律. 我們就不要將彼得的異象做過多的解讀.

為何使徒沒有要求外邦門徒遵守食物律?

儘管如此, 必定有基督徒會問說, 為什麼使徒行傳15章的耶路撒冷大會定規外邦門徒只要 "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傳15:20), 而沒有吩咐他們遵守食物律呢? 原因很簡單. 因為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是 神專門給以色列人 (猶太人) 的, 但外邦門徒並不是猶太人.

因為外邦門徒並非猶太人, 所以他們可以不用遵守 神給以色列人的食物律, 但他們仍然應該遵守 神給洪水以後全人類的食物律: 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吃, 但不可吃動物的血. 所以使徒如此吩咐他們, "禁戒..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傳15:20). 

因此並不是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在新約裡被廢除了, 而是這些食物律是 神給以色列人的, 外邦基督徒可以不用遵守. 畢竟雖然外邦基督徒因信耶穌基督在新約裡有分, 但 神並沒有直接和外邦人立新舊約, 而是和以色列人立下新舊約, 正如 神說, "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耶利米書31:31).

有些回歸希伯來根源的弟兄姊妹主張, 外邦基督徒也必須遵守全妥拉, 包括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在內, 因為妥拉明說了, "不管是寄居的 (外邦人)、是本地人、同歸一例" (利未記24:22; 民數記9:14), "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同歸一例" (出埃及記12:49). 但這同樣是罔顧聖經上下文的斷章取義式的解經. 這幾處經文第一處 (利未記24:22) 是說司法要公正, 不可偏袒以色列人或外邦人任何一方, 另二處 (民數記9:14; 出埃及記12:49) 是特指守逾越節的條例, 不管是對以色列人或是外邦人都是一樣, 但並不是說寄居在以色列的外邦人也必須和以色列人一樣遵守全妥拉. 

就連耶路撒冷大會的使徒和長老也沒有將 "同歸一例" 作過度的解釋與引申, 要求外邦基督徒必須遵守全妥拉. 我們後世的基督徒必須尊重使徒的權威, 因為他們是奉主耶穌差遣的全權代表, 他們代表的是主耶穌的權威. 

外邦基督徒可以選擇遵守食物律嗎?

另一方面, 雖然外邦基督徒可以不用遵守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 而只要遵守挪亞食物律: 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吃, 但不可吃動物的血. 但我們可不可以遵守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呢? 當然可以! 我們若出於愛神, 渴慕聖潔的心志而遵行, 又有何不可呢? 而這正是神設立食物律的目的 - 使 神的子民學習聖潔, 進而活出聖潔, 正如 神說,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穢自己.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利未記11:44~45).

結語

我們外邦基督徒雖然可以不用遵守利未記11章的食物律, 但若出於對神的愛與順服, 自願遵行, 我們就是在學習聖潔, 進而活出聖潔. 讓我們不只在道德上追求聖潔, 更是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追求聖潔,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願賜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帖撒羅尼迦前書5:23).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凡挨近主耶穌的, 都要分別為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zav "命令", 利未記 Leviticus 6:8~8:36 的讀經心得)

素祭的條例乃是這樣、亞倫的子孫要在壇前、把這祭獻在耶和華面前。祭司要從其中、就是從素祭的細麵中、取出自己的一把、又要取些油、和素祭上所有的乳香、燒在壇上、奉給耶和華為馨香素祭的記念。所剩下的、亞倫和他子孫要喫、必在聖處不帶酵而喫、要在會幕的院子裡喫。烤的時候不可攙酵.這是從所獻給我的火祭中、賜給他們的分、是至聖的、和贖罪祭、並贖愆祭一樣。凡獻給耶和華的火祭、亞倫子孫中的男丁、都要喫這一分、直到萬代作他們永得的分.摸這些祭物的、都要成為聖

(利未記6:14~18)

素祭的條例中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 素祭不但是至聖的, 並且凡摸著素祭的, 都要成為聖. 這是什麼意思呢? 

素祭是至聖的, 意味只有祭司可以吃素祭, 並且只能在聖所裡 - 會幕的院子裡吃; 至於凡摸著素祭的, 都要成為聖, 意味素祭的聖潔並不因著接觸外在事物而被污染, 反而它能使凡接觸到它的事物成為聖潔. 比方說, 用來煎素祭的煎盤原本並非聖潔, 但一旦與至聖的素祭接觸, 煎盤也因此成為聖潔了.

主耶穌就好比是至聖的素祭, 是完全聖潔, 無罪的. 而我們就好比是那些碰到素祭的事物. 當我們憑著信心挨近主耶穌, 與祂接觸時, 主耶穌的聖潔一點也沒有減少, 祂反而使我們因此也成為聖潔. 

凡挨近主耶穌的, 都要分別為聖.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贖罪與認罪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kra "他呼叫", 利未記 Leviticus 1:1~6:7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人在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甚麼事上、誤犯了一件.就當為他所犯的罪..獻給耶和華為贖罪祭。

(利未記4:1~3)

妥拉所定規的五種祭中, 燔祭, 素祭, 平安祭都是甘心祭, 是人甘心樂意獻給 神的. 人可以自由選擇獻與不獻. 但贖罪祭和贖愆祭則不然, 這兩種祭是人犯罪以後必須獻上的祭.

罪是什麼呢? 按照 神的標準, 罪就是違背妥拉, 不遵行 神的教導與訓誨. 不管是不做 神要我們做的事, 還是做 神不要我們做的事, 都是違背妥拉, 都是罪. 正如使徒約翰所說, "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 (妥拉).違背律法 (妥拉) 就是罪" (約翰一書3:4).

並且利未記這裡讓我們看到, 就算是一個人出於無心, 誤犯了罪, 他仍然須要獻上贖罪祭. 這是因為罪就是罪. 就算是無心之下所犯的罪, 依然會造成人與 神之間的隔閡. 一個活在罪中的人是與 神隔絕的.

妥拉教導我們, 罪的解決之道就是獻上贖罪祭, 當犯罪的人悔改認罪並獻上贖罪祭後, 這人才能與 神和好. 人單單悔改認罪並不足夠, 還必須獻上贖罪祭才行. 在舊約時代, 神允許人獻上牛羊作為贖罪祭; 到了新約時代, 神賜給人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作為最終的贖罪祭, 正如施洗約翰指著主耶穌所說, "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約翰福音1:29). 神允許人用牛羊作為贖罪祭來贖罪, 已經是 神的恩典; 而 神賜下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作為世人最終的贖罪祭, 更是祂莫大的恩典.

贖罪是 神的恩典, 認罪是人的本分. 人若沒有盡到認罪的本分, 就得不著 神贖罪的恩典. 這一點在新舊約都是一致的. 妥拉早已闡明人必須認罪的真理, "他有了罪的時候、就要承認所犯的罪" (利未記5:5). 使徒約翰也說,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8~9). 

我們基督徒若犯了罪, 務必要盡快在 神面前認罪悔改, 盡我們認罪的本分. 一旦我們真心認罪悔改, 神必因著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 "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約翰一書1:9), 彰顯祂豐豐富富的贖罪的恩典.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膏抹與恩膏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Pekudei "記錄", 出埃及記 Exodus 38:21~40:38 的讀經心得)

膏油把帳幕和其中所有的都上、使帳幕和一切器具成聖、就都成聖。又要燔祭壇、和一切器具使壇成聖、就都成為至聖。要洗濯盆、和盆座、使盆成聖.. 要給亞倫穿上聖衣、又他使他成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又要使他兒子來、給他們穿上內袍。怎樣他們的父親、也要照樣他們、使他們給我供祭司的職分.他們世世代代凡受的、就永遠當祭司的職任。

(出埃及記40:9~11, 13~15)

神吩咐摩西立起會幕時, 要用聖膏油膏抹會幕和會幕的一切器具, 同時也要用聖膏油膏抹祭司亞倫和他的兒子. 換句話說, 凡關乎事奉 神的一切人事物, 都要被聖膏油所膏抹.

聖膏油的膏抹與聖靈的恩膏息息相關, 這一點在舊約聖經中已經清楚顯明了:

撒母耳就用角裡的膏油、在他諸兄中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母耳記上16:13)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以賽亞書61:1)

聖膏油的膏抹不但與聖靈的恩膏息息相關, 更是預表了新約時代聖靈的恩膏. 新約時代聖靈的恩膏最大程度地成就在主耶穌的身上. 主耶穌不但是 神的受膏者 (希伯來字 מָשִׁיחַ, "Messiah"), 並且正如施洗約翰指著主耶穌所說, "神所差來的、就說 神的話.因為 神賜聖靈給祂、是沒有限量的" (約翰福音3:34). 主耶穌身上聖靈的恩膏, 乃是無窮無盡毫無限量的.

新約時代聖靈的恩膏, 不但成就在受膏者主耶穌的身上, 也要成就在凡相信主耶穌的人身上. 因著相信主耶穌, 我們基督徒領受了新約祭司的職分, 正如使徒彼得所說,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前書2:5, 9).

就像舊約的祭司被聖膏油所膏抹, 新約的祭司要領受聖靈的恩膏, 正如使徒約翰所說,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2:27).

而就像舊約的祭司被聖膏油膏抹, 目的是為了事奉 神; 同樣地我們新約的祭司領受聖靈的恩膏, 目的也是為了事奉 神.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Ruk7,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akhel "他招聚", 出埃及記 Exodus 35:1~38:20 的讀經心得) 

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作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並一切心裡有智慧的、就是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作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作工。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作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百姓為耶和華吩咐使用之工所拿來的、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5:29; 36:1~2, 5)

當摩西告訴以色列百姓要為 神建造聖所時, 他們無論男女, 都甘心樂意地奉獻各樣材料, 為會幕的建造盡心盡力. 結果, 百姓所帶來的材料不僅足夠, 甚至 "富富有餘" (出埃及記36:5). 此外, 凡是蒙 神賜智慧聰明的人, 也都主動前來參與建造工程, 完成 神所吩咐的一切工. 這是一幅動人的畫面 - 神的百姓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在新約聖經裡, 使徒保羅進一步教導我們, 我們這些信基督耶穌的人就是 神的居所. 他說, "我們是永生 神的殿" (哥林多後書6:16). 這裡 "殿" 的希臘原文 ναός (naós), 指的是一座完整的聖殿, 而非許多獨立的殿堂. 換句話說, 所有基督徒的集合體乃是一個聖殿 - 一個 神的居所.

保羅在以弗所書也強調: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書2:19~22).

就像出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今日我們基督徒也應當同心合意建造 神的居所. 舊約時代 神的居所是會幕和後來的聖殿, 新約時代 神的居所是基督的身體 - 所有相信基督耶穌的人的集合體. 

就像以色列百姓奉獻各樣不同的材料, 有智慧聰明做工的也各自做 神所吩咐他們的工, 彼此配搭, 將會幕建立起來; 同樣地, 我們基督徒也應當奉獻支持各樣的 神國事工, 並且發揮各自的恩賜才幹做 神呼召我們所做的聖工, 彼此配搭, 讓基督的身體越發長大成熟,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以弗所書4:15~16)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Ki Tisa "當你抬起", 出埃及記 Exodus 30:11~34:35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下去罷、因為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他們快快偏離了我所吩咐的道、為自己鑄了一隻牛犢、向他下拜獻祭、說、以色列阿、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

(出埃及記32:7~8)

當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晝夜, 從 神領受刻有十誡的法版時, 山下的以色列人卻因為等候得不耐煩, 強迫亞倫為他們造偶像. 亞倫屈服了, 為他們造了一隻金牛犢, 而以色列人便敬拜它.

這一事件清楚顯明了人無法憑自己的能力遵行 神的律法 (妥拉),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律法 (妥拉) 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 (羅馬書8:3).

以色列人有千萬個理由應當遵行妥拉, 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了 神的大能——

  • 他們看見 神降下十災, 將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
  • 他們親眼目睹 神分開紅海 (蘆葦海), 讓他們在海中乾地走過, 並用海水淹沒埃及軍隊;
  • 他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神蹟: 瑪拉的苦水變甜, 天降嗎哪, 磐石流出活水;
  • 最後, 他們還親眼看到 神降臨在西乃山, 向他們頒布十誡, 其中就包括了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製造什麼形像,彷彿天上、地上,或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記20:4~5).

當時, 全體以色列人都齊聲回應, "耶和華所吩咐的, 我們都必遵行" (出埃及記24:7)!

然而, 儘管他們見證了 神如此多的神蹟, 並親口應許要遵行妥拉, 他們卻仍然很快偏離了 神所吩咐的道, 製造並敬拜金牛犢. 這顯示出人無法靠遵行妥拉稱義, 也無法憑己力持守 神的誡命.

這並不意味著, 人既然無法靠行妥拉稱義, 就不需要遵行妥拉. 相反的, 人仍應當盡心盡力遵行妥拉, 因為這是 神的旨意. 然而, 人若不能靠行妥拉稱義, 又如何能來到 神面前呢? 答案就在於 神的恩典.

有些人認為, 舊約是律法時代, 新約是恩典時代. 舊約時人靠行律法稱義, 新約時人靠神的恩典稱義. 然而, 這種說法並不符合聖經. 不論是舊約還是新約, 人始終都是靠 神的恩典稱義; 同樣地, 無論舊約還是新約, 神的子民都應當遵行妥拉, 因為妥拉是 神永恆的教導與訓誨. (註: 猶太人應當遵行全妥拉, 而外邦基督徒則應當遵行妥拉的道德性誡命)

金牛犢事件證明, 即使在舊約時代, 人仍然是靠 神的恩典得救. 神深知以色列人無法完全遵行妥拉, 因此祂預先為他們設立了一位中保 - 摩西. 每當以色列人犯罪時, 摩西就為他們代求, 而 神因著摩西的代求就赦免他們的罪.

摩西正是主耶穌的預表. 正如摩西是以色列人的中保, 主耶穌更是全人類的中保. 使徒保羅說:

律法 (妥拉) 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 (妥拉) 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
(羅馬書8:3~4)

主耶穌比摩西更偉大, 祂是完美的中保, 因為祂親自成為贖罪祭, 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一切的罪, 使我們可以靠祂來到 神面前. 如今, 我們基督徒遵行妥拉, 不是為了得救, 而是因為我們已經蒙恩得救, 因此願意遵行神的誡命, 活出聖潔的生活, 以討天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