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閱
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一文)
主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 (參
約翰福音11章), 與祂醫治一個生來瞎眼之人的神蹟 (參
約翰福音9章), 同為"
彌賽亞的記號", 也就是只有彌賽亞 (基督) 才能行的神蹟, 證明行神蹟的人是彌賽亞. 我們從主耶穌的話裡, 也可看出這兩件神蹟非比尋常. 主耶穌指著生來瞎眼的人說, "
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 神的作為來" (約翰福音9:3), 而主耶穌指著拉撒路說, "
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翰福音11:4). 兩件神蹟的目的都是為了彰顯 神.
熟悉聖經的弟兄姊妹可能會感到疑惑, 使死人復活的神蹟, 能算是"
彌賽亞的記號"嗎? 先知以利亞 (參
列王紀上17章) 和以利沙 (參
列王紀下4章), 不也同樣行過復活的神蹟? 再說主耶穌先前也曾在拿因城使寡婦的兒子復活 (參
路加福音7章), 結果"
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路加福音7:16), 群眾很顯然只把主耶穌視為以利亞一般的"
大先知", 而不是彌賽亞. 為什麼說, 主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的神蹟, 是"
彌賽亞的記號"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 主耶穌並不是因為"
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約翰福音11:5) 的緣故, 所以祂"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約翰福音11:6). 從敘事的角度來講, 11:4與11:6是連在一起的, "
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6 (因此當祂)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11:6開頭的希臘原文ὡς οὖν 是"
因此, 當" (therefore when) 的意思 (中文和合本沒有翻譯出來), 表明和11:4的因果關係: 主耶穌說明, 拉撒路的病, 是為了神的榮耀, 這是為什麼當他聽見拉撒路病了, 仍然多待了兩天的緣故. 而使徒約翰為了避免人誤會, 認為主耶穌單單為了神的榮耀, 不在乎拉撒路的死活, 祂其實並不愛拉撒路, 拉撒路只不過是祂用來彰顯 神榮耀的工具, 因此約翰在中間特別插入一句來澄清, "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約翰福音11:5). 英文譯本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意思, "
But when Jesus heard it, he said, “This illness does not lead to death; rather it is for God’s glory, so that the Son of God may be glorified through it.” Accordingly, though Jesus loved Martha and her sister and Lazarus, after having heard that Lazarus was ill, he stayed two days longer in the place where he was." (John 11:4~6 NRSV) (我的NRSV中文翻譯: "
但是當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 祂說, 這病不至於死, 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因此, 雖然耶穌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祂在聽見拉撒路生病的消息後, 仍然在所居之地多待了兩天")
然而主耶穌"
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與 神的榮耀又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 當"
耶穌到了(伯大尼)、就知道拉撒路在墳墓裡、已經四天了。" (約翰福音11:17) 當時的猶太傳統認為, 人死後三天內, 身體尚未腐敗, 靈魂還在身體周圍徘徊, 這時復活還是有可能的. 但若是超過三天, 身體開始腐爛, 靈魂再也無法回歸. 不管是以利亞, 以利沙, 或是主耶穌使拿因城寡婦的兒子復活 (根據猶太傳統, 人死後要在第二天下葬), 都是在人死後三天之內. 但主耶穌到伯大尼的時候, 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 復活的指望可以說完全斷絕. 如果這時人還能復活, 就絕對不是尋常的神蹟, 而是"
神的榮耀".
當馬大對主耶穌說, "
主阿、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 (約翰福音11:21), 她其實並不是說, 主耶穌若能在拉撒路未死以前趕到就好了. 因為我們可從聖經的上下文推斷, 當馬大所打發去找主耶穌的使者剛出發不久, 拉撒路就斷了氣. 從馬大與馬利亞所在靠近耶路撒冷的伯大尼, 到主耶穌與門徒此時所在的約但河外的伯大尼 (參
約翰福音1:28與
10:40), 大約有一天的路程, 因此使者花一天的時間找到主耶穌, 而主耶穌多停留了兩天, 再花一天的時間趕到伯大尼, 剛好是四天. 馬大或者是說, 如果主耶穌在拉撒路患病時剛好在伯大尼就好了, 或者她的話裡也有埋怨的成分在內.
馬大的態度可能不是太明確, 然而馬利亞的態度卻是很明顯: 她埋怨主耶穌! 這從她與馬大截然不同的反應可以看出, "
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馬利亞卻仍然坐在家裡。" (約翰福音11:20) 但馬利亞的心態其實很可以理解, 一方面是喪失手足之親的極度悲痛, 另一方面卻是對主耶穌深深的失望!
從馬利亞之前坐在耶穌腳前聽道 (參
路加福音10章), 我們可以想像馬利亞對主耶穌徹頭徹尾的信靠與倚賴. 現在拉撒路雖然在使者出發不久後就斷氣, 但馬利亞想必聽過拿因城寡婦的兒子死而復活的事. 既然主耶穌能使寡婦的兒子復活, 祂自然也能使拉撒路復活. 馬大和馬利亞知道派人往哪兒去找主耶穌, 馬利亞自然能夠估計, 主耶穌應該第二天就能趕到. 很可能當拉撒路出殯時, 主耶穌就出現了, 然後就像祂當初使寡婦的兒子復活一樣, 使拉撒路復活. 然而主耶穌沒有來. 接著拉撒路下葬了. 一整天過去了. 主耶穌沒有來. 再接下來的一整天 (第三天) 中, 馬利亞無時無刻不在盼著主耶穌的出現. 然而主耶穌還是沒有來. 三天過去了, 主耶穌始終沒有出現. 馬利亞怎麼可能不失望? 並且因著拉撒路的復活無望, 她恐怕更是加倍的哀慟!
當主耶穌看見馬利亞哭泣, "
耶穌哭了" (約翰福音11:35). 主耶穌因著馬利亞 (也包括馬大與拉撒路) 遭受的痛苦而哭, 因為"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約翰福音11:5). 主耶穌本可以在第二天到達, 使拉撒路復活, 但為了彰顯 神的榮耀, 讓更多的人因為看見 神的榮耀而蒙恩得救, 祂不得不讓所親愛的人暫時受苦. 但主耶穌也因此與他們一同哀哭.
主耶穌吩咐將封住墳墓的石頭挪開時,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震驚了, 馬大甚至抗議說, "
主阿、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 (約翰福音11:39). 馬大的話很合理, 就算是勝過以利亞或以利沙一般的先知, 還能讓人的靈魂回歸身體, 但若是身體都腐爛發臭了, 靈魂回來又有何用?
然而主耶穌是彌賽亞, 不同於一般的先知. 先知所行復活的神蹟, 只能讓人的靈魂回歸身體而已, 但主耶穌說, "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約翰福音11:25) 這句話的希臘原文ἐγώ εἰμι ἡ ἀνάστασις καὶ ἡ ζωή 的意思是"
我是復活與生命". 主耶穌並不是能行復活神蹟的先知, 主耶穌自己就是"
復活", 主耶穌自己就是"
生命"! 拉撒路雖然是死了的人, 但當死人遇著"
復活"本身, 不管他死了多久, 身體是否開始腐爛, 甚至不管是否屍骨無存, 都要復活, 這是真正意義的死人復活, 也是只有彌賽亞才能行的神蹟. 拉撒路的復活, 因此彰顯了主耶穌復活的大能, "
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翰福音11:4), 而"
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約翰福音11:45).
主耶穌不但當日使拉撒路復活, 並且祂自己"
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哥林多前書15:20) 而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
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 (哥林多前書15:52). 這是 神的應許, 也是我們復活的榮耀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