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echi "他活了", 創世記 Genesis 47:28~50:26 的讀經心得)

雅各死後, 約瑟的哥哥們不相信約瑟已經完全饒恕了他們, "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就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著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的報復我們" (創世記50:15), 於是他們用父親的名義, 祈求約瑟的饒恕, "如今求你饒恕你父親 神之僕人的過犯" (創世記50:17), 並且甘心作約瑟的奴僕, "他的哥哥們又來俯伏在他面前說、我們是你的僕人" (創世記50:18).

約瑟的回應再次肯定了他對哥哥們的完全饒恕, "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 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 (創世記50:19~21). 約瑟看待他當初被賣到埃及其實是 神的意思, 並且"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由此我們知道, 約瑟的確完全饒恕了哥哥們.

然而約瑟能完全饒恕哥哥們, 並不是一蹴可及的, 而是經歷了一段過程. 約瑟之前雖然一直過著以 神為中心的生活 (請參閱人不是萬物的尺度, 神才是一文), 但哥哥們對約瑟所造成的一切傷害, 卻也不是那麼容易饒恕的. 約瑟的確想要主動饒恕他的哥哥們, 但他盡其所能也只有選擇遺忘, 因此他將長子命名為瑪拿西, "約瑟給長子起名叫瑪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因為他說、 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 (創世記41:51).

的確, 很多人饒恕別人的方式正是選擇遺忘, 如英文常說, "forgive and forget". 但人怎麼可能真的遺忘呢? 只是選擇不再提起, 或是勉強自己不要回想罷了. 遺忘是饒恕, 但並不是完全的饒恕.

身為尊貴的埃及宰相, 約瑟可能真的暫時遺忘了過去一切的困苦和哥哥們對他造成的傷害, 然而當他們來到埃及買糧時, 約瑟見了他的哥哥們, 過去的一切痛苦回憶全都回來了. 當約瑟聽見他們彼此說, "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 (創世記42:21), 他轉身退去並哭了一場, 這不大可能是兄弟之情發動, 畢竟他的哥哥們過去一直惡待他, 而更可能是他回想起自己的慘痛經歷.

當然, 約瑟對哥哥們並沒有存心報復, 而是仍然顧念他們以及父親雅各, 不然他也不會慷慨地把糧食裝滿哥哥們的行囊了. 然而約瑟和哥哥們的互動, 卻不見得是他為了與他們和好而試驗他們. 我們如此解釋, 往往是受了故事結局的影響. 約瑟所作的一切, 更像是他處心積慮要使弟弟便雅憫來到埃及, 並將他留在身邊, 以後弟兄二人相依為命. 因此約瑟一再強調, 若他哥哥們不帶便雅憫前來, 就不得再見他的面; 等到便雅憫來了以後, 約瑟設計讓便雅憫"偷了"銀杯, 要將"有罪的"便雅憫留下, 並打發哥哥們回去. 約瑟可能想等哥哥們走後, 再與便雅憫兄弟相認.

然而猶大願意以身代贖便雅憫的一番話, 打亂了約瑟原先的計畫, 也成了約瑟完全饒恕哥哥們的契機. 約瑟原先並不知曉父親雅各對他的"死"是多麼傷痛, 畢竟22年過去了, 父親說不定已經淡忘了他, 但從猶大的話中, 約瑟明白父親雅各從沒有遺忘他, 並由雅各對同是拉結所生的便雅憫的極度呵護, 體會到父親對他的愛. 而猶大作為當初賣他為奴的主謀, 如今卻願意以自己為奴來贖回便雅憫, 也顯明了他的真心悔改.

猶大的真心悔改換來約瑟的完全饒恕, 他對他哥哥們說, "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 (創世記45:4~5, 7~8) 悔改和饒恕, 是一體的兩面. 得罪人的一方真心悔改, 被得罪的一方完全饒恕, 人與人之間才有真正的平安. 饒恕很難是單方面的, 有真心的悔改, 才有完全的饒恕.

對約瑟來說, 他被哥哥們賣到埃及是過去已發生的事實. 約瑟雖然不能改變過去, 也無法忘懷, 但他卻能選擇用新的眼光, 從 神的角度來檢視他的過去. 約瑟不再看待他自己是哥哥手下的受害者, 卻是 神所""的使者, 為要"保全生命", "大施拯救". 因此約瑟對他的過去下了一個新的結論, "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 神".

當我們如同約瑟一般, 選擇從 神的角度, 用新的眼光來重新看待我們的過去, 並相信聖經所說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羅馬書8:28), 真實的, 完全的饒恕就要發生. 因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無非都是 神的意思, 並且"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對於使徒保羅的話,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6~17) 我過去一直認為可能是有些猶太基督徒論斷歌羅西教會的外邦信徒沒有遵守聖經食物律和節期, 甚至傷害到他們的信心, 保羅因此勸勉外邦基督徒, 得救的根基乃在於耶穌基督, 而不在乎遵行律法.

當然, 耶穌基督絕對是我們得救唯一的根基, 但這很可能不是保羅說這段話的用意.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 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中, 提到那些論斷歌羅西教會門徒的是"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你們擄去" (歌羅西書2:8), 並勸告歌羅西門徒說,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甚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 (歌羅西書2:20)

然而保羅不可能稱律法為"世上的小學". 保羅對律法的態度, 從使徒行傳所記載的保羅生平可以明確看出. 使徒行傳中, 保羅雖然身為外邦人的使徒, 在外邦世界傳揚福音, 然而若是情況許可, 他還是儘可能地遵守聖經節期, "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20:16); 此外, 保羅按照律法許了拿細耳人的願, "保羅又住了多日、就辭別了弟兄、坐船往敘利亞去、百基拉、亞居拉和他同去.他因為許過願、就在堅革哩剪了頭髮" (使徒行傳18:18). (請參閱保羅 - 拿細耳人?一文) 後來保羅受審時, 他也為自己辯護說, 他從來沒有反對或甘犯律法. (請參閱保羅的受審一文) 保羅本人遵守律法, 也尊重律法.

除此之外, 保羅也明確地說, "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原來體貼肉體、就是與 神為仇.因為不服 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羅馬書8:7) 律法既是聖潔的, 又是從 神而來的, 自然不可能是"世上的小學".

那麼保羅所說"世上的小學"指的是什麼呢? 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當時流行的希臘哲學的禁慾主義, 以斯多亞主義 (Stoicism) 為代表, "還有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 (保羅) 爭論" (使徒行傳17:18). 事實上, 保羅在歌羅西書2:8所稱"理學"的希臘原文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philosophy) 正是"哲學"的意思. 哲學都是由人構思出來的, 自然是"人間的遺傳" (歌羅西書2:8). 斯多亞主義主張禁慾, 正如同保羅所說"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 (歌羅西書2:20), 而保羅也指出禁慾對生命的改變缺乏果效, "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歌羅西書2:22~23).

如果保羅所說"世上的小學"真是指希臘哲學的禁慾主義, 那麼論斷歌羅西教會門徒的人其實是那些禁慾主義者, 而不是猶太基督徒. 如此一來, 我們對保羅的話,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歌羅西書2:16) 就必須重新加以解釋. 禁慾主義者會論斷門徒什麼事呢? 無非是歌羅西門徒紀念並遵守聖經的節期, 包括月朔與安息日, 並在節期中吃喝快樂. 而保羅不但鼓勵門徒不要容讓禁慾主義者的論斷, 並且指出聖經節期的先知性意義,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歌羅西書2:17), 當門徒守節時, 他們也同時表達出對主耶穌再來的彌賽亞盼望 (Messianic hope).

因此保羅在這裡所教導的, 乃是門徒在基督徒生活上, 包括飲食與聖經節期在內, 都不要被外人論斷, 而要定睛在主耶穌身上, 在基督裡面生根建造.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猶大為便雅憫的代贖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gash "他靠近", 創世記 Genesis 44:18~47:27 的讀經心得)

當約瑟的銀杯在便雅憫的口袋被搜出來, 眾弟兄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抬在驢上、回城去了." (創世記44:13) 他們並沒有棄"有罪"的便雅憫不顧, 而是與他患難與共, 甚至與他認同, 這一點表現在猶大對約瑟說的話, "我們對我主說甚麼呢.還有甚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 (創世記44:16) 這裡"僕人"的希伯來文עֲבָדִים ("avadim", servants) 是עֶבֶד ("eved", servant) 的複數形, 意思是"眾僕人". 猶大說他們和便雅憫同樣都是有罪的, 眾弟兄與便雅憫認同.

約瑟試驗眾弟兄, 給他們一條"出路", "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創世記44:17) 然而便雅憫若不和他們一同回去見雅各, 他們怎能有平安呢? 雅各之前已經說了, "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 (便雅憫)、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 (創世記42:38)

猶大接下來對約瑟說的話, 是創世記最長的一段話. 猶大的用意, 是要以他自己贖回便雅憫, "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創世記44:33) 猶大為"有罪的"便雅憫的代贖, 正預表"猶大支派的獅子" (啟示錄5:5) - 主耶穌基督為有罪的我們的代贖.

猶大的話中, 提到最多的一個字是אָב ("av", father), 也就是"父親", 總共有14次之多, "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 (創世記44:19), "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 (創世記44:20), "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 (創世記44:22), "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 (創世記44:24), "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 (創世記44:25), "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 (創世記44:27), "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 (創世記44:30), "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 (創世記44:31), "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 (創世記44:32), "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 (創世記44:34) (註: 有些中文和合本翻譯的"父親"如44:30, 44:31, 40:32, 在希伯來原文中沒有出現, 是翻譯者為了讓意思更加清楚而加入的)

猶大的話顯明他時時以父親為念, 就像主耶穌時時以天父為念一般, 主耶穌來到世上, 正是為了成就天父的旨意, "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希伯來書10:7, 9) 便雅憫雖是弟兄中最小的一個, 但因著父親雅各對他的鍾愛, 猶大體貼父親的心, 願意犧牲自己來贖回便雅憫, 就像主耶穌知道 神愛世人的心, "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因此甘心樂意體貼父神的心意, 犧牲自己拯救世人, "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馬太福音26:39, 42)

"有罪的"便雅憫若沒有猶大的代贖, 將永遠留在埃及作奴僕; 而真正有罪的我們, 若沒有主耶穌的代贖, 將永遠留在罪中作奴僕. 猶大為便雅憫代贖, "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 讓便雅憫能回到雅各面前; 而主耶穌為我們代贖, 也讓我們能回到愛我們的天父面前.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當主耶穌預言聖殿被毀, "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馬太福音24:2), 門徒發出一連串的問題, "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 (馬太福音24:3) 主耶穌的門徒以為聖殿被毀和主耶穌降臨將會同時發生, 所以如此詢問, 而主耶穌的回答似乎混合了聖殿被毀的預兆和祂降臨 (末世) 的兆頭.

關於聖殿被毀的預兆, 主耶穌說道, "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來拿家裡的東西.在田裡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 (馬太福音24:15~18) 其中最令人費解的, 是主耶穌說,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逃走時不遇見冬天還好理解, 冬天時冰天雪地, 交通不便, 不利於逃走. 但安息日呢? 根據教會傳統教導, 主耶穌不是已經廢掉安息日了嗎? 既然如此, 門徒逃走和安息日有什麼關係?

主耶穌的話,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之所以會成為難解的經文, 其實是出於我們對聖經和新約歷史的誤解. 事實上主耶穌從來沒有廢掉安息日, 相反地, 主耶穌守安息日. (請參閱主耶穌沒有廢掉安息日, 主耶穌守安息日一文)

根據主耶穌當時的猶太傳統,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使徒行傳1:12) 為2000肘的距離, 大約是3/4英里. 基督教解經者因此認為猶太基督徒受律法束縛而不能逃得太遠, 或是猶太人會限制猶太基督徒逃走. 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首先, "安息日可走的路程"並不是律法的規定, 而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傳統 (雖然主耶穌和門徒似乎也都遵守這傳統); 其次, 安息日雖然是聖經的誡命, 但也不是全然不可干犯的. 比方說, 以色列的男孩生下來第8日要行割禮, 就算第8日剛好是安息日也不能例外. 此外, 若是遇到性命攸關的情形, 按照猶太傳統, 安息日不但是可以干犯, 而且是應當甘犯的, 比方說醫生救人就不受安息日限制. 因此, 大災難若發生在安息日, 不但可以逃走, 而且應該逃得遠遠的, 遠超過"安息日可走的路程".

既然安息日遇到大災難可以逃命, 為什麼主耶穌還要說, "你們應當祈求, 叫你們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冬天, 或是安息日" (馬太福音24:20) 呢? 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主耶穌重視安息日! 雖然因著逃命的緣故甘犯安息日是可以的, 但若能不干犯安息日的話, 就儘量不要甘犯安息日. 正因為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所以祂才吩咐門徒向 神祈求, "逃走的時候, 不遇見...安息日",  主耶穌重視安息日, 祂也教導門徒要重視安息日.

這一點同樣反映在主耶穌的身體被安葬在亞利馬太的約瑟的墳墓裡, "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他的身體怎樣安放。他們就回去、豫備了香料香膏。他們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路加福音23:55~56) 若是主耶穌廢掉安息日, 或是祂不看重安息日, 那些愛主耶穌的婦女十之八九會在"豫備了香料香膏"後, 立刻去膏抹她們心愛的夫子, 而不是"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

正因為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所以祂才會常常和法利賽人就著如何按照律法的精義守安息日起爭執, 而不是爭執安息日存廢的問題. 主耶穌看重安息日, 祂也教導門徒看重安息日. 盼望今日主耶穌的門徒也能同樣看重安息日.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約瑟為 神作見證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Miketz "結尾", 創世記 Genesis 41:1~44:17 的讀經心得)

創世記41章記載約瑟為法老解夢的故事. 但與其說是為法老解夢, 不如說是約瑟向法老見證 神. 對比於之前約瑟為酒政和膳長解夢, 只提過一次 神, "解夢不是出於 麼、請你們將夢告訴我" (創世記40:8), 約瑟為法老解夢, 總共提到 神五次之多.

約瑟不只是提到 神, 約瑟乃是宣告 神的名字אֱלֹהִים ("elohim", "以羅欣", God). 從希伯來文法來說, אֱלֹהִים 是אֵל ("el", god, "") 或אֱלוֹהַּ ("eloah", god, "") 的複數形式, 表示"諸神". 然而在聖經裡用אֱלֹהִים 來稱呼耶和華 神時, 卻總是用單數動詞, 指的是特定的那一位 神, 由此我們知道אֱלֹהִים 也是 神的名字之一.

神的名字 אֱלֹהִים 最早出現在創世記1:1 "בְּרֵאשִׁית בָּרָא אֱלֹהִים אֵת הַשָּׁמַיִם וְאֵת הָאָרֶץ" ("起初 創造天地"). 因為אֱלֹהִים的首次出現與 神的創造有關, 所以אֱלֹהִים被認為有"大能的創造者"的含意 - אֱלֹהִים 神創造了天地萬物, אֱלֹהִים 神是大能的創造者.

當約瑟為法老解夢時, 他一開始就提到 神的名字, 將 神介紹給法老, "這不在乎我、神 (אֱלֹהִים) 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 (創世記41:16), אֱלֹהִים 神是那位賜平安的 神.

法老講說他的夢境後, 約瑟回答說, "法老的夢乃是一個、神 (הָאֱלֹהִים) 已將所要作的事指示法老了" (創世記41:25), אֱלֹהִים 神是那位啟示的 神.

約瑟首先解釋法老夢見的母牛和穗子象徵7年, 然後再次強調 אֱלֹהִים 神是那位啟示的 神, "這就是我對法老所說、神 (הָאֱלֹהִים已將所要作的事顯明給法老了" (創世記41:28).

約瑟接著解釋好母牛 (穗子) 與壞母牛(穗子) 代表7個豐年與7個荒年, 最後補充說, "至於法老兩回作夢、是因 神 (הָאֱלֹהִים命定這事、而且 神 (הָאֱלֹהִים必速速成就" (創世記41:32), אֱלֹהִים 神是那位命定的 神, אֱלֹהִים 神是那位成就祂旨意的 神. (註: 中文和合本省略了第二個אֱלֹהִים 沒有翻譯出來)

在約瑟為法老的解夢中, 他總是把握機會見證 神: אֱלֹהִים 神是那位賜平安的 神, אֱלֹהִים 神是那位啟示的 神, אֱלֹהִים 神是那位命定的 神, אֱלֹהִים 神是那位成就祂自己旨意的 神.

雖然當時埃及是一個偶像崇拜充斥的強大國家, 甚至法老王也自以為是神祇的後代, 但在約瑟為 神作見證後, 就連法老也承認並信服了約瑟所宣揚的這一位אֱלֹהִים 神, "法老對臣僕說、像這樣的人、有 神(אֱלֹהִים)的靈在他裡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法老對約瑟說、神(אֱלֹהִים)既將這事都指示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有智慧" (創世記41:38~39).

約瑟身為階下囚, 卻依然把握機會見證 神, 甚至是對當時最有權勢的法老也不例外, 神也因此藉由法老的手拯救並高舉約瑟, 法老對約瑟說, "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聽從你的話...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 (創世記41:40~41).

願約瑟的例子也能鼓舞我們為 神作見證.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使徒保羅的話,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羅馬書5:13) 常常被人誤解, 認為保羅的意思是說沒有律法就好了, 因為"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就算保羅沒有這樣的意思, 相信這仍是很多弟兄姊妹心中隱藏的想法. 更進一步推論, 因此耶穌基督才要來廢除對我們有害的律法 (雖然新約聖經從來沒這麼說), 使我們專靠祂的恩典而活.

我們專靠主耶穌的恩典而活是不錯的, 但主耶穌並沒有廢除律法, 而是藉著祂在十字架上的代贖替我們承受罪的刑罰, 挪去了律法對我們的咒詛. 主耶穌說, "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馬太福音5:18).

現在請容我解釋為什麼我說很多弟兄姊妹都誤解保羅的話"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羅馬書5:13) 的意思.

首先, 保羅的前半句話"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只是單純地陳述事實, 沒有什麼問題. 遠在 神降臨西乃山賜下律法給以色列人之前, 人早已犯罪, 事實上, 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就犯了罪, 喫了 神吩咐不可喫的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有問題的是保羅的後半句話"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其中"罪也不算罪"是被誰不算為罪呢? 大部分弟兄姊妹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是 神. 既然 神尚未賜下律法, 人雖然犯罪, 但 神仍然不算他們的罪為罪, 畢竟"不知者無罪"嘛! 如此的想法雖然合情合理, 但卻不合聖經. 事實上, 遠在律法頒布之前, 神早已審判人的罪, 挪亞時代的洪水就是最好的例子,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創世記6:5~7), 神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是另一個例子, "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創世記18:20~21).

因此保羅的話"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並不是指 神不算為罪, 不然 神用洪水審判全地和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就不是公義的審判了; 保羅的意思是說沒有律法, 人犯了罪也不自知, 所以人不算罪為罪. 但人犯罪而不自知, 不算為有罪, 是不是就沒事了呢? 不是. 保羅接著說,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 (羅馬書5:14). 從亞當到摩西之間, 律法還沒有賜下, 人不算罪為罪, 儘管如此, 神依然算人為有罪, 所以人依然要承擔犯罪的後果 - 死, "罪的工價乃是" (羅馬書6:23).

另一方面, 雖然律法還沒有賜下, 但"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 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1:19~20), 當背負 神榮耀形像的世人犯罪, "虧缺了 神的榮耀" (羅馬書3:23), 神有權柄施行審判, 這是 神絕對的主權.

那麼在律法賜下之前, 神用什麼作為祂公義審判的標準呢? 當然還是根據律法! 律法是 神永恆的標準, 不只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馬太福音5:18), 甚至律法在 神頒布給以色列人之前, 在 神創造天地以前就已存在了 (根據猶太傳統).

律法是 神永恆的話, 而"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馬太福音12:34), 因此律法反映 神的內心, 是 神的自我啟示. 保羅說, "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聖潔的律法啟示了聖潔的 神, 是 神公義的表達. 主耶穌不可能廢掉律法, 因為廢掉律法等於廢掉 神的公義, 等同於 神否定祂自己, 套句主耶穌的話, "凡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凡一家自相分爭、就必敗落" (路加福音11:17). 相反地, 主耶穌來乃是要"成全"律法, 將原本所隱藏的律法精義顯明出來.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雅各住在迦南地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eshev "他居住", 創世記 Genesis 37:1~40:23 的讀經心得)

本週妥拉讀經進度的標題是וַיֵּשֶׁב ("vayeshev", "and he lived/settled"), 意思是"他居住". וַיֵּשֶׁב 是"雅各在迦南地..." (創世記37:1) 希伯來原文的第一個字, 它的希伯來動詞字根為ישׁב ("yashav", dwell/live/settle/sit"), 有"居住, 定居, 坐"的意思.

經過了20年在外的顛沛流離, 雅各終於回到並定居在迦南地. 雅各是聽 神的話才回迦南地, "我是伯特利的 神.你在那裡用油澆過柱子、向我許過願.現今你起來離開這地、回你本地 (迦南地) 去罷" (創世記31:13), 並且在回到迦南地之前, 雅各先解決了與舅舅拉班和哥哥以掃的紛爭, 雅各和拉班立約彼此互不侵犯 (參創世記31:17~55), 並與哥哥以掃和好 (參創世記33:1~16). 然而諷刺的是, 雅各雖然好不容易定居在迦南地, 但他卻不能"安然居住".

一樁又一樁的災禍接踵而來. 先是獨生女兒底拿被示劍污辱 (參創世記34:1~2), 接著摯愛的妻子拉結生便雅憫時難產而死 (參創世記35:16~20), 再來是長子流便與雅各的妾辟拉同寢 (參創世記35:22). 隨後雅各最愛的兒子約瑟"被野獸撕碎慘死" (參創世記37:33), 而另一個兒子猶大卻離開了雅各的家庭, 不但與迦南人同住, 還娶了迦南女子為妻 (參創世記38:1~2). 雅各的整個家庭陷入了破碎的狀態. 但其中最讓雅各痛苦的, 可能還是約瑟的"慘死", "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間圍上麻布、為他兒子悲哀了多日。他的兒女都起來安慰他.他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創世記37:34~35). 約瑟的"慘死"是雅各生命中最大的悲劇.

當然, 約瑟並沒有"慘死", 而是被雅各的兒子們賣到埃及. 雅各的兒子們欺騙雅各, 固然極不應該, 但他們的所作所為, 卻也反映出雅各他本身. 雅各從前是詭詐的, 而詭詐的父親, 自然容易教養出詭詐的兒子. 當雅各與拉班鬥法時, 他的兒子們恐怕不會認為事實上是 神祝福雅各, 反而相信是雅各詭詐的方法有效, "雅各拿楊樹、杏樹、楓樹的嫩枝、將皮剝成白紋、使枝子露出白的來.將剝了皮的枝子、對著羊群插在飲羊的水溝裡、和水槽裡、羊來喝的時候牝牡配合。羊對著枝子配合、就生下有紋的、有點的、有斑的來" (創世記30:37~39) 在耳濡目染之下, 雅各的兒子學會了雅各的詭詐, 並用來對付示劍, "雅各的兒子們、因為示劍玷污了他們的妹子底拿、就用詭詐的話回答示劍、和他父親哈抹" (創世記34:13), 以後也用詭詐對待他們的父親, "他們宰了一隻公山羊、把約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打發人送到他們的父親那裡說、我們撿了這個、請認一認、是你兒子的外衣不是" (創世記37:31~32).

從雅各兒子們的所作所為來看, 雅各的生命似乎沒有任何改變, 但事實卻不然, 從約瑟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 神在雅各生命中的作為. 約瑟過著以 神為中心的生活, 他拒絕波提乏妻子的誘惑, "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 呢?" (創世記39:9), 為酒政和膳長解夢, "解夢不是出於 麼、請你們將夢告訴我" (創世記40:8), 為法老解夢, "這不在乎我、必將平安的話回答法老" (創世記41:16), 為長子取名瑪拿西說, "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 (創世記41:51), 為次子取名以法蓮說, "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 (創世記41:52) . 約瑟以 神為中心, 同樣是從雅各學到的. 神將詭詐的雅各, 一步一步轉變為以 神為中心的以色列.

然而雅各的老我, 仍然需要 神一點一滴來對付. 而雅各也仍然要為過往的罪付出代價. 神透過雅各的經歷, 讓人明白犯罪是有後果的. 雖然人可能忘了曾經犯過的罪, 但 神不會忘記. 就像雅各的兒子欺騙雅各一般, 雅各過去也曾欺騙他的父親以撒. 過去雅各用一件衣服 (以掃上好的衣服) 和山羊羔欺騙以撒, 如今雅各的兒子也用一件衣服 (約瑟的彩衣) 和公山羊欺騙雅各. 雅各需要為他過去欺騙父親以撒付上代價, 並學習教訓. 就算他從父親那裏騙得長子的福分又如何? "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並許多五穀新酒" (創世記27:28) 能和約瑟的性命相比嗎? 雅各顯然覺得不能, 因此他說, "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 (創世記37:35).

神雖然揀選了雅各, 但祂並沒有縱容雅各. 神的揀選並不是偏心, 反而是"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 (路加福音12:48) 神的子民不能任意犯罪, 反而必須比不是 神的子民更多活出 神聖潔的生命, 這是 神藉著約瑟的"慘死"管教雅各的原因. 神透過雅各的家庭啟示了祂是那位"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記34:7) 的 神, 就算是 神所揀選的百姓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 神仍然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 (出埃及記34:6). 神的管教不是刑罰, 卻是要讓人悔改, 並結出公義的果實. 約瑟不是真的"慘死", 相反地, 神保守約瑟, 並與約瑟同在. 並且雅各在經歷 神的管教之後, 神讓他與約瑟重逢. 當雅各再次見到他最愛的兒子時, 他對約瑟說, "我既得見你的面、知道你還在、就是死我也甘心" (出埃及記46:30).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律法是 神公義的標準, 也是 神愛的標準

如果說律法是 神公義的標準, 相信絕大多數弟兄姊妹都會同意, 詩人讚嘆律法說,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詩篇19:9), "我因你公義的典章、半夜必起來稱謝你...你的法度永遠是公義的.求你賜我悟性、我就活了...願我的舌頭歌唱你的話.因你一切的命令盡都公義" (詩篇119:62, 144, 172), 而使徒保羅也說, "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 (羅馬書7:12).

既然律法是 神公義的標準, 那麼律法中最大的誡命豈不應該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出埃及記21:24)? 答案卻是否定的. 當一個律法師問主耶穌哪一條是最大的誡命, 主耶穌回答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馬太福音22:37~40).

愛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 這其實是主耶穌當時的猶太人對律法的認識, 而主耶穌的回答肯定了他們的認識是正確的. 當另一個律法師問主耶穌要如何才能承受永生, 主耶穌反問他, "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路加福音10:26), 律法師回答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主你的 神.又要鄰舍如同自己" (路加福音10:27). 主後第二世紀的猶太大拉比阿奇瓦 (Akiva) 也教導"愛人如己"是律法中最重要的原則.

主耶穌當代的猶太人探討什麼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或原則時, 並不是企圖用最大的誡命取代其他的誡命, 或是只保留最大的誡命而廢掉其他的誡命, 卻是要藉著最大的誡命來總結律法, 找出律法的精義, 進而按著律法的精義來遵行律法中的一切誡命.

使徒保羅是猶太人, 因此我們應理解他的話如同我們理解主耶穌和拉比阿奇瓦的話一般,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要常以為虧欠.因為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就完全了律法" (羅馬書13:8~10). 保羅的說法, 其實和拉比阿奇瓦的說法一致. 保羅說所有的誡命都包括在"愛人如己"的誡命當中, 而阿奇瓦說"愛人如己"的誡命是律法中最重要的原則. 當時的猶太人不會誤會阿奇瓦要廢掉律法而只保留"愛人如己"的誡命, 他們也不會因此誤會保羅.

既然愛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 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那麼律法中其他誡命和愛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其他的誡命是愛的行動, 愛的實踐, 也是愛心的具體表達, 諸如愛仇敵 -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出埃及記23:4~5), 愛弟兄 - "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 (申命記15:7), 愛寄居的 - "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 (出埃及記23:9), 愛 神的創造 - "你若路上遇見鳥窩、或在樹上、或在地上、裡頭有雛、或有蛋、母鳥伏在雛上、或在蛋上、你不可連母帶雛一併取去" (申命記22:6).

其他的誡命也定規了什麼才是 神的真愛. 若是僅有愛的誡命, 人將依照自己心中對愛的想法決定如何去愛, 但這往往並非聖經所啟示的愛. 將會有人高舉愛的大旗而振振有詞地說, "我太愛這個女同事了, 她也愛我, 我只有為愛的緣故瞞著妻子搞婚外情了" 或 "我太愛我的男朋友了, 為了能與他長相左右, 迫不得已, 我只好把我的情敵殺了", 這些顯然都不是 神的真愛, 因此保羅才會說, "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羅馬書13:9), "愛人如己"的誡命總結諸如"不可姦淫、不可殺人"的誡命, 但"愛人如己"的誡命並不取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的誡命, 而是相輔相成. 諸如"不可姦淫、不可殺人"的誡命讓人明白什麼才是 神的真愛, 為愛的緣故而姦淫或殺人都不是 神的真愛.

愛固然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 也是最重要的原則, 但愛的誡命同樣需要其他誡命的配搭. 律法中的其他誡命展現了愛的具體行動與實踐, 並定規了什麼才是 神的真愛. 律法的一切所有誡命, 因此共同形成了愛的原則, 實例與準繩.

律法不但是 神公義的標準, 也是 神愛的標準.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ishlach "他差遣", 創世記 Genesis 32:4~36:43 的讀經心得)

雅各懼怕以掃, 向 神禱告說, "耶和華我祖亞伯拉罕的 神、我父親以撒的 神阿、你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求你救我脫離我哥哥以掃的手、因為我怕他來殺我、連妻子帶兒女一同殺了。" (創世記32:9~11) 其實不但雅各不配, 我們每一個人也同樣是不配得 神的"慈愛"和"誠實". (所以讓我們向 神大聲說, "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

"慈愛"和"誠實"是 神的兩項重要的屬性, 在聖經中屢次提及, 如"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不斷的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至於我、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裡" (創世記24:27), "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 (撒母耳記下2:6), "因為你的慈愛、高及諸天.你的誠實、達到穹蒼" (詩篇57:10), "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誠實、行在你前面" (詩篇89:14), "耶和華阿、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誠實歸在你的名下" (詩篇115:1), "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彌迦書7:20).

當然, 關於 神的"慈愛"和"誠實"最重要的經文還是 神的自我宣告,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出埃及記34:6~7) 神不但有"慈愛"和"誠實", 並且是"豐盛慈愛誠實". "慈愛"和"誠實"因此成為猶太人心目中 神的兩項代表性的屬性, 以致猶太人在敬拜和禱告當中常常稱頌 神的"慈愛"和"誠實".

聖經中將"慈愛"和"誠實"並列時, 翻譯為"慈愛"的希伯來字總是חֶסֶד ("chesed", faithfulness/kindness/grace), 除了"慈愛"的意思外, 還有"恩典", "信實"的意思. 而翻譯為"誠實"的希伯來字則是אֱמֶת ("emet", truth/faithfulness), 通常是"真理", "信實"的意思. 因此"慈愛"和"誠實"也可譯為"恩典"和"真理".

使徒約翰說,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約翰福音1:17) 固然約翰福音是以希臘文寫成, 但"恩典"的希臘字χάρις ("charis", grace/kindness) 和"真理"的希臘字ἀλήθεια ("aletheia", truth) 仍然可以對應到希伯來字的חֶסֶד ("慈愛", "恩典") 與 אֱמֶת ("誠實", "真理"). 考量到使徒約翰的猶太背景, 不管我們翻譯為"恩典"和"真理", 或是"慈愛"和"誠實", 使徒約翰寫約翰福音時, 心中所想的應該是與舊約聖經相同的希伯來字חֶסֶד 和 אֱמֶת. 而這也正是Bible Society in Israel所翻譯的希伯來文新約譯本 (Hebrew New Testament) 所使用的翻譯, "וְהַחֶסֶד וְהָאֱמֶת בָּאוּ דֶּרֶךְ יֵשׁוּעַ הַמָּשִׁיחַ" (約翰福音1:17).

因此當約翰說, "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真理 (慈愛誠實)、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約翰福音1:17), 他的意思是, 律法不錯是由摩西傳下來的,  但在摩西律法中所啟示的那位有"豐盛的慈愛誠實" (或是"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的 神, 正是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 主耶穌基督是 神, 是父神的獨生子, "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約翰福音1:18), 而主耶穌所表明的, 乃是 神的"慈愛"和"誠實" ("恩典"和"真理").

正如 神是有"慈愛"和"誠實"的 神, 祂希望按祂的形象樣式所造的人也同樣有"慈愛"和"誠實", 聖經中藉著人與人的對話啟示這一點, "現在你們若願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就告訴我.若不然、也告訴我、使我可以或向左、或向右" (創世記24:49), "以色列的死期臨近了、他就叫了他兒子約瑟來、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用慈愛誠實待我、請你不要將我葬在埃及" (創世記47:29), "二人對他說、你若不洩漏我們這件事、我們情願替你們死.耶和華將這地賜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必以慈愛誠實待你" (約書亞記2:14).

既然我們從主耶穌白白領受了 神的"慈愛"和"誠實" ("恩典"和"真理"), 成為 神的兒女, 我們豈不應同樣以"慈愛"和"誠實" ("恩典"和"真理") 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