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妥拉之門: 流亡與復興 (申命記3:23~7:11 我懇求)

播客連結

那時我懇求耶和華說..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就是那佳美的山地、和利巴嫩。(申命記3:23, 25)

猶太民族的靈魂是在流亡當中形成的. 神首次呼召亞伯拉罕是在應許之地以外. 雅各也在應許之地以外得著了妻子利亞和拉結, 以及他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之父的命定. 在流亡埃及期間, 以色列民 "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 (出埃及記1:7). 在曠野的流亡中, 以色列民族第一次聽到了 神的呼召, 要成為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

在本週妥拉中, 摩西講述了 神告訴他將在流亡中死去的事. 我們常常在誦讀這一段經文時遇到 "聖殿被毀日" (希伯來文 תִּשְׁעָה בְּאָב, "Tisha B'Av", 猶太曆5月9日), 這是很恰當的. 因為在這一天, 我們紀念主前 586 年以色列人漫長流亡的開始. 當時耶路撒冷聖殿被巴比倫人摧毀, 並且在六百五十年後的同一天, 羅馬人再次摧毀了重建的耶路撒冷聖殿.

"聖殿被毀日" 是為了聖殿被毀和接下來似乎永無止盡的流亡歲月而哀悼. 但本週妥拉提醒我們, 流亡雖然充滿了悲傷, 但流亡只是一個過程, 而不是最終的結局. 摩西一生都在流亡當中, 他本人從未進入應許之地, 但他的後繼者約書亞將要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得地為業.

一個古老的拉比故事反映了猶太人對於流亡的樂觀態度: 在以色列地, 一個猶太農夫正在耕田, 突然他的牛低下了頭. 一個路過的阿拉伯人看見了就說, "以色列人哪, 以色列人哪, 解開你的牛, 放下你的犁, 因為聖殿已經被毀了!" 猶太農夫就照著阿拉伯人的建議做了. 然而猶太農夫的牛又再次低下了頭,  阿拉伯人這次看見了就宣告說, "以色列人哪, 以色列人哪, 拴上你的牛, 抬起你的犁, 因為彌賽亞已經誕生了!"

儘管失去了聖殿, 並且流亡隨之而來, 但以色列始終有著盼望, 因為聖經應許彌賽亞的回歸將帶來以色列最終的復興.

在以色列已經復國的今天, 對於任何一個能夠回歸以色列地的猶太人來說, 流亡似乎已經結束. 然而在以色列境內和全世界, 猶太人仍然紀念著 "聖殿被毀日". 即使在錫安主義已經實現的日子, 我們仍在為流亡而哀悼. 為什麼今日的猶太人仍在悼念流亡呢? 因為他們雖然在肉體上回歸到應許之地, 但是彌賽亞還沒有降臨, 以色列最終的復興和彌賽亞時代還沒有到來. 換句話說, 以色列在屬靈上仍然是在流亡當中. 

然而流亡只是過程, 而非最終的結局. 正如本週妥拉所應許的, "但你們在那裡必尋求耶和華你的 神.你盡心盡性尋求祂的時候、就必尋見" (申命記4:29), 當以色列全家悔改, 盡心盡性尋求 神的時候, 他們就必尋見, 那時彌賽亞就要向他們顯現, 正如 神藉先知撒迦利亞所說,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 (撒迦利亞書12:10).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屬靈旅程 (申命記1:1~3:22 話)

播客連結

耶和華我們的 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彀了.(申命記1:6)

申命記的希伯來文標題為 דְּבָרִים ("D'varim", "話"), 源自於開頭的一句, "以下所記的、是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曠野、疏弗對面的亞拉巴、就是巴蘭、陀弗、拉班、哈洗錄、底撒哈中間、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 (דְּבָרִים)" (申命記1:1). 申命記是妥拉的最後一卷, 由摩西對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新一代以色列人的一系列講道 (話) 組成. 摩西首先回顧了以色列人從西乃山一直到約旦河東岸的曠野之旅, 這也正是全書的背景.

神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 (或稱 "何烈山") 時所說的令人印象深刻,  "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彀了 (希伯來文 רַב-לָכֶם, "rav lachem")" (申命記1:6). 西乃山是聖山, 是 神與以色列人相遇並賜予妥拉的地方, 但這一命令卻顯得相當突兀, 幾乎成了一種責備. 在接下來的經文中, 同樣的語氣仍在繼續, "要起行轉到亞摩利人的山地.." (申命記1:7).

從普通意義上講, רַב-לָכֶם ("rav lachem") 這句話可能只是表示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安營扎寨過了一年已經夠長了, 是時候繼續前往迦南地了. 然而, 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根據古代拉比聖經註釋米德拉什 (Midrash) 的解釋提出了另一種解讀, 即 רַב-לָכֶם ("rav lachem") 的意思是 "你們有許多..":

你們住在這座山上, 有許多榮耀和賞賜. 你們製造了會幕, 金燈台和聖物. 你們領受了妥拉, 又成立了公會, 並且任命了千夫長和百夫長.

這種解讀無疑也是有道理的. 西乃山是大有賞賜的地方, 是以色列人與 神相遇的地方, 它將以色列提升到了偉大的地步. 然而 這種解讀並沒有窮盡 רַב-לָכֶם ("rav lachem") 這句話的含義. 在民數記16章可拉背叛時, 可拉的支持者與摩西爭辯時也使用了同樣的話 רַב-לָכֶם ("rav lachem").

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 (רַב-לָכֶם, "rav lachem")、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民數記16:3)

摩西用他自己的挑戰來回應他們的挑戰, 即他們都要手持香爐出現在 神面前, 讓 神親自指明祂在以色列的會眾當中揀選誰親近祂. 摩西用同樣的一句話 רַב-לָכֶם ("rav lachem") 結束他的挑戰, "你們這利未的子孫擅自專權了 (רַב-לָכֶם, "rav lachem")" (民數記16:7).

在這種情況下,  רַב-לָכֶם ("rav lachem") 這句話是一種責備. 當 神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時, 這句話是否也有同樣的意思呢? 如果是, 神為什麼要責備以色列人呢? 祂當然不是在貶低西乃山的經歷, 告訴以色列人不要再去理會妥拉及其包含的一切. 西乃山是無與倫比的與 神相遇之地, 是 神啟示的地方. 它決定了以色列民族的身分和歷史. 申命記的大部分內容都在提醒以色列人不要偏離西乃山, 即不要偏離 神最初的啟示及其所有的律例、誡命和典章. 然而與此同時, 神似乎在警告以色列人不要固守拘泥在某種特定經歷上, 而是要繼續走順服的道路, 以實現 神最終的目的.

感受到 神的直接同在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獎賞. 在屬靈的旅程中, 我們總會受到誘惑, 在我們對 神最深的體驗之地 "安營扎寨". 這種屬靈經驗本身成了我們的一種 "綑綁", 當它消失時, 我們就會不顧一切去尋求重新經歷當初的屬靈經驗. 對有些人來說, 屬靈生活就成了拼命尋找從前對 神的感覺, 或者尋找能與最初屬靈經驗相匹配的新的屬靈經驗.

對於那些曾經與主耶穌這位永活的彌賽亞相遇的人來說, 這種誘惑可能尤其強烈. 掃羅在前往大馬色的途中與復活的主耶穌相遇, 改變了他的一生. 掃羅被這次相遇所震撼, 他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 "主阿、你是誰" (使徒行傳22:8). 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一樣, 這次相遇是 神的啟示. 掃羅試圖理解這啟示的意義. 當他意識到從天上對他說話的人就是主耶穌時, 掃羅作為一個優秀的法利賽拉比, 問了第二個問題, "主阿、我當作甚麼" (使徒行傳22:10). 這正是為什麼 神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 神聖的啟示不是屬靈旅程的終點, 而是新旅程的起點. 主耶穌對掃羅說, "起來、進大馬色去、在那裡要將所派你作的一切事、告訴你" (使徒行傳22:10). 主耶穌彷彿對掃羅說,  רַב-לָכֶם ("rav lachem") - 這次超自然的相遇對你來說已經足夠了, 現在你必須繼續完成我呼召你去完成的使命.

掃羅最初與主耶穌的相遇蘊含著他畢生事奉的種子. 因為正是在這裡, 他遇到了永活的彌賽亞, 萬有之主的耶穌. 掃羅在書信中對彌賽亞的崇高描述正是源於他所看見耶穌的異象, 也為他對外邦人的使命提供了動力. 如果主耶穌是從天上啟示下來的主, 那麼他就是全人類的主, 既是猶太人的主, 也是外邦人的主. 主耶穌在通往大馬色的路上向掃羅自我啟示, 進而差遣掃羅到外邦人那裡去.

當 神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 他們離開了出埃及旅程的最高峯. 神以此教導我們, 在我們屬靈旅程的最高峯要問 神兩個問題, "主阿、你是誰" 和 "主阿、我當作甚麼". 我們不應該在我們的屬靈經歷中安營扎寨, 也不應該用我們的餘生來試圖恢復我們的屬靈經歷. 在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山後, 神說, "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 (申命記1:8).

屬靈旅程並不是在漫長的曠野旅程中與 神的幾次戲劇性相遇. 相反地, 它是由與 神相遇所開啟的旅程, 也許往後還會有更多的與 神相遇, 但屬靈旅程指向的是 神賦予我們的人生使命, 使我們最終成就 神給我們的命定.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持守產業 (民數記30:1~36:13 支派/旅程)

播客連結

民數記的尾聲是 神指示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為業, 甚至是在他們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之前. 在民數記中, 以色列人一直在反叛和抵制 神的旨意. 早期他們拒絕進入應許之地, 因而被 神懲罰在曠野流浪四十年. 在這些年裡, 頑梗與悖逆經常成為以色列人的標記, 但現在民數記的故事將在希望的音符中結束.

在分地的過程中, 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瑪拿西支派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來到摩西和以色列首領面前. 作為女人, 她們不能直接參與產業的繼承. 但西羅非哈死後沒有留下兒子, 他的女兒們擔心他的名號會從瑪拿西支派中除滅, 她們請求說, "求你們在我們父親的弟兄中分給我們產業" (民數記27:4).

摩西求問 神, 神判定西羅非哈的女兒們有理, 並吩咐摩西說:

你也要曉諭以色列人說、人若死了沒有兒子、就要把他的產業歸給他的女兒。他若沒有女兒、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的弟兄。他若沒有弟兄、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父親的弟兄。他父親若沒有弟兄、就要把他的產業給他族中最近的親屬、他便要得為業.這要作以色列人的律例、典章..

(民數記27:8~10)

我們為西羅非哈的女兒們感到高興, 也為她們獲得平反感到欣慰. 我們欽佩她們的勇氣十足, 因為她們直接上訴摩西, 要求進行違背常規的判決. 畢竟古代是父權社會, 婦女很少發言. 然而正如本週妥拉所敘述的, 後來瑪拿西支派的族長們提出了反對意見, 我們很擔心事情又會回到老樣子.

他們說, 如果西羅非哈的女兒們繼承了西羅非哈的產業, 又嫁給其他支派的人, 產業就會完全從瑪拿西支派中移轉出去. 因為她們所生的兒子將會是西羅非哈產業的繼承人, 而他們將是他們父親支派的成員, 而不是他們母親支派的成員. 這樣產業將歸入瑪拿西支派以外的支派.

在聽到這個反對意見後, 摩西再次求問 神, 然後吩咐西羅非哈的女兒 "他們可以隨意嫁人、只是要嫁同宗支派的人" (民數記36:6). 因此, 她們的產業始終會留在瑪拿西支派當中.

乍看之下, 這個故事揭示了典型的男女之間的緊張關係. 女人的動機似乎是對父親的愛和父親名號的尊榮. 她們關心家庭和維護家庭的整體性. 男人則關注於產業和保護支派產業的完整性. 最初頒布的有利於西羅非哈女兒們的法律是革命性的,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將婦女置於與男子相對平等的地位. 然而在瑪拿西族長們提出上訴後, 婦女的地位再次受到限制. 西羅非哈女兒們繼承了父親的產業, 但為了支派的延續, 她們結婚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然而, 在這些表面的緊張關係之下, 卻存在著一種非凡的一致性, 可以作為我們今日的典範. 西羅非哈的女兒們和瑪拿西支派的族長們都關心家庭和產業. 這兩者不能分開來看: 家庭的整體性因著產業的完整而得以保全.

在民數記第27章介紹西羅非哈的女兒們時, 妥拉如此描述她們, "屬約瑟的兒子瑪拿西的各族、有瑪拿西的玄孫、瑪吉的曾孫、基列的孫子、希弗的兒子西羅非哈的女兒、名叫瑪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民數記27:1). 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評論說, 這句話強調了西羅非哈的女兒們與約瑟的關係:

為什麼要說 "屬約瑟的兒子" ? 不是已經說了 "瑪拿西的各族" 嗎? 但這樣說是要告訴你們, 約瑟珍愛那地, 正如經上所記, "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 [帶到以色列地] (創世記50:25). 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也珍愛那地, 正如經上所記:"分給我們產業" (民數記27:4). 這是在教導你們, 他們都是義人...

拉旭 (Rashi) 將西羅非哈的女兒們和約瑟相提並論, 強調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也是義人. 西羅非哈女兒們的動機並非貪婪, 而是對家庭產業的珍愛. 產業的繼承並不限於嚴格意義上的物質財富. 相反地, 它代表了家庭是社區中的一份子. 這種歸屬感對於家庭與社區的關係層面尤為重要. 一個健康的家庭不可能獨立存在, 而必須是社區的一部分.

同樣地, 我們也不應該把瑪拿西支派的族長們看為貪婪或是有著其他不良動機, 因為 神已經認可他們的立場了. 就像西羅非哈的女兒們一樣, 他們關心的同樣是持守產業. 女兒們考慮的是她們父親的那一份; 族長們考慮的是支派整體的產業. 然而, 他們都對 神所賜產業的價值和不可侵犯性有著共同的看法.

共同的原則是, "這樣、以色列人的產業就不從這支派歸到那支派.因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產業" (民數記36:7). 當每個家庭持守自己的產業時, 家庭得到了鞏固, 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區的整全.

故事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西羅非哈的女兒們遵守摩西的規定, 嫁給了 "同宗支派的人". 神為所有人找到了一種調和個人願望和群體需求的方法, 這種調和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 民數記記述了許多對 神的悖逆, 最後卻以西羅非哈的女兒們的信實順服作為結束.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妥拉之門: 為 神大發熱心與宗教狂熱 (民數記25:10~29:40 非尼哈)

播客連結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消了.因他在他們中間、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除滅。

因此、你要說、我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因他為 神有忌邪的心、為以色列人贖罪。

(民數記25:10~13)

在我們今日這個時代, 宗教狂熱令人非常反感, 並且人們有很好的理由對宗教狂熱反感. 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舉出許多目前人與人的爭端都是源於對立的宗教意識形態導致的宗教狂熱. 在以色列, 我們看到宗教狂熱導致一個年輕人刺殺前總理拉賓, 而他竟然還聲稱他是在為 神做事. 宗教狂熱也導致不同猶太教宗派你爭我奪在西牆祈禱的權利. 然而在本週妥拉, 當非尼哈表現出 "宗教狂熱" 時, 他卻得到了 神極高的讚揚. 並且他的 "宗教狂熱" 似乎是最極端的類型: 他處決了西緬支派一個宗族的首領心利和他的米甸情人哥斯比.

為什麼 神認為非尼哈的 "宗教狂熱" 值得讚揚? 難道祂不擔心非尼哈沒有按照妥拉的定規, 未經審判就擅自處決犯人的例子會被人濫用嗎?

古代拉比們似乎有著如此的擔憂, 因此他們堅持認定非尼哈是在妥拉既定的範圍內行事.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說, 心利帶著哥斯比進入以色列營地是在刻意挑戰摩西, 因為摩西自己也有一個米甸妻子西坡拉. 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解釋說, 摩西在妥拉頒布之前就娶了西坡拉, 並且在 神賜予妥拉的時候, 西坡拉也歸化為猶太人, 因此她不再是外邦的異教徒.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說, 儘管如此, 摩西還是被心利的挑戰深深震撼, 以至於說不出話來. 非尼哈看見心利對摩西的挑戰, 就對摩西說, "叔叔啊, 你從西乃山下來的時候不是教導我們說, 誰與外邦異教女人同居, 誰就要受到為 神大發熱心之人的懲罰嗎?" 摩西回答說, "誰聽進去了這教導, 就讓他成為這教導的執行者".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因此解釋說, 非尼哈實質上被摩西賦予了懲罰的權力, 可以方便行事.

詩篇106篇的作者把非尼哈的動機看得更為單純, 不外乎是一個義人對於偶像崇拜的內心反應:

他們又與巴力毘珥連合、且喫了祭死神的物。他們這樣行、惹耶和華發怒、便有瘟疫流行在他們中間。那時非尼哈站起、刑罰惡人.瘟疫這纔止息。那就算為他的、世世代代直到永遠。

(詩篇106:28~31)

無論是否得到摩西授權, 非尼哈起身執行審判的行為使 神對以色列人的烈怒消了, 並從 神得著平安之約的永約. 非尼哈的故事幫助我們區分值得讚許的為 神大發熱心以及使 神的名字蒙羞的錯誤的宗教狂熱.

非尼哈是 "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 (民數記25:7). 他是大祭司的家族, 負責看守保管以色列的聖物. 當心利藐視摩西和祭司的權威, 從而藐視 神的權威時, 以色列全會眾都不知所措, 只能站在會幕門口哭泣. 這時就需要祭司起來捍衛妥拉.

在彌賽亞的生平中也出現了類似的事件, 主耶穌主動把兌換銀錢的人趕出聖殿外院. 當耶穌的門徒看到祂這樣做時, 他們想起了詩篇69:10的話, "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約翰福音2:17). 詩篇69:10 的 "焦急" 和本週妥拉說到非尼哈 "為 神有忌邪的心" (民數記25:13) 的 "忌邪" 的希伯來字根都是 קנא ("kana"), 意思是羨慕、嫉妒或熱心. 這是耶和華 神在十誡的第二條誡命用來描述自己的一個詞,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 (希伯來字 אֵל קַנָּא, "El Kana")" (出埃及記20:3~5).

偶像崇拜是本週妥拉故事的主題. 神的嫉妒或熱心是在面對偶像崇拜的時候產生的. 心利的罪行不僅是不道德的淫亂, 而且還伴隨著對偶像的崇拜. 以色列人不僅與米甸女人行淫, 而且跪拜她們的神巴力毘珥. 同樣地, 兌換銀錢的人的罪行也不僅僅是貪婪, 他們還把耶和華的聖殿變成了買賣的地方, 等同於敬拜瑪門 (財利).

從整本聖經來看, 偶像崇拜是所有罪當中最嚴重的. 神必定審判偶像崇拜的人. 神對以色列人崇拜巴力毘珥的反應是在以色列人中降下瘟疫. 在非尼哈採取行動之前, 神已經指示摩西處決帶頭犯罪的人, "使我向以色列人所發的怒氣、可以消了" (民數記25:4). 當非尼哈起身阻止瘟疫時, 24,000名拜偶像的人已經死了. 非尼哈為 神大發熱心, 殺死帶頭犯罪的西緬首領心利, "為以色列人贖罪" (民數記25:13). 就像非尼哈為以色列人贖罪, 主耶穌更是為以色列人和全世界的人贖罪. 祂的彌賽亞身份的記號是復活, 給全人類帶來最終的救贖.

在今天的世界上, 宗教狂熱往往像是一種瘟疫, 然而非尼哈為 神大發熱心卻避免了一場瘟疫. 他展示了為 神大發熱心與宗教狂熱的顯著不同. 為 神大發熱心不是為了保護一個宗教黨派的信念, 也不是為了保護聖地, 更不是為了民族或政治上的優勢, 而只是為了對抗偶像崇拜. 為 神大發熱心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勝利或報復, 而總是救贖性的, 為那些得罪了 "忌邪的 神" 的人贖罪, 使他們能與 神和好.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