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你們要喫無酵餅七日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Bo "來", 出埃及記 Exodus 10:1~13:16 的讀經心得, 請同時參考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一文)

出埃及記12:1~28是逾越節的條例 (參利未記23:5~8申命記16:1-8), 而逾越節是紀念 神用大能的手, 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過. (出埃及記12:29~42) 逾越節和無酵節密切相關. 逾越節是猶太曆的正月14日黃昏, 按照猶太人的曆法, 也就是正月15日的開始, 因為猶太曆將一天的黃昏定為次日的開始. 而無酵節是從正月15日到21日. 逾越節其實是無酵節的第一日. 逾越節的晚上要喫逾越節的筵席, 守無酵節則是喫無酵餅七日. 另一方面, 既然逾越節和無酵節密切相關, 當聖經提到守逾越節時, 通常也包含了守無酵節. 

按照出埃及記的條例, "(逾越節)當夜要喫羊羔的肉、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喫" (出埃及記12:8)以色列人在逾越節的筵席要喫無酵餅. 根據猶太傳統, 要事先將三片無酵餅放在一個三層的布袋裡. 筵席中, 主人會將中間那片無酵餅取出, 擘成兩半, 一半放回布袋裡, 另一半則放進一個小布袋裡並將小布袋藏起來, 這半片無酵餅稱為"阿非可曼". (希伯來文אפיקומן, 英文音譯為afikomen, 事實上是希臘文επί Κομός的希伯來文音譯, 意思是"那將要來的" (that which comes later).

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一夜, 當主耶穌和門徒喫逾越節筵席的時候, 主耶穌取出中間的那片無酵餅 (象徵三位一體 神的第二位), "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 (馬太福音26:26) 很有可能, 主耶穌將一半的無酵餅放進"阿非可曼"的小布袋, 另一半祂並沒有放回原來的布袋, 而是掰碎分給門徒, 象徵主耶穌的身體為了我們而破碎. 而那"阿非可曼"的布袋, "那將要來的", 則象徵了主的再來. 新約時代的猶太傳統, 很奇妙地傳達了 神的救恩. 

當基督徒在主餐中喫無酵餅的時候, 這無酵餅代表主耶穌的身體, 象徵主耶穌所賜的永生, 如約翰福音6:51, 主耶穌說,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基督徒領受了無酵餅, 一方面代表我們從主耶穌得著永遠的生命, 另一方面也代表我們成為祂的身體的一部分. 正如使徒保羅說,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哥林多前書12:13) 我們竟然成為主耶穌的身體的一部分! 這是極大的榮耀.

基督徒既然是主耶穌的身體的一部分, 理應保持生活上的聖潔. 使徒保羅說,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 (象徵信主以前的有罪的, 敗壞的生活)、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哥林多前書5:7-8) 在聖經中, "酵"經常被用來代表罪惡. 喫無酵餅的象徵意義, 就在於過著沒有罪惡的生活, 聖潔的生活.

此外, 出埃及記12:15提到, "你們要喫無酵餅七日...從頭一日起、到第七日為止、凡喫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 不只是逾越節, 包括整個無酵節的七天當中, 以色列人都要喫無酵餅. 按照律法, 以色列人可以在有正當理由下不守逾越節 (不喫逾越節的筵席), 但是干犯無酵節, 吃了有酵之物的人, 要從民中剪除. "七"這個數字在聖經裡面, 有象徵"完全"的意思. 逾越節的意義, 在於紀念 神的救贖. 無酵節的意義, 則是提醒我們, 在蒙恩得救以後, 要持續保持生活上的聖潔. 使徒時代的教會, 基督徒花一個晚上 (逾越節) 的時間紀念主耶穌所成就的救恩, 而在接下來的七天 (無酵節) 喫無酵餅, 提醒他們自己聖潔生活的本分.

神曉諭以色列人,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2) 使徒彼得也說,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彼得前書1:15~16) 不論是以色列人或是今日的基督徒, 聖潔始終都是 神給祂的子民的生活標準. 立志過聖潔的生活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era "我顯現", 出埃及記 Exodus 6:2~9:35 的讀經心得)

主耶穌和祂的門徒喫逾越節的筵席 (סֵדֶר פֶּסַח, Passover seder) 的事, 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 "筵席" 的希伯來原文是סֵדֶר, 英文音譯為 seder, 意思是"秩序" (order). 喫逾越節的筵席, 有一定的程序. 逾越節筵席傳統的程序, 在新約時代已經大致發展完成. 根據猶太傳統, 在逾越節席的過程中, 要喝四杯葡萄酒. 這四杯葡萄酒是紀念在出埃及記6:6~7裡, 對以色列人的四個應許. 這四個應許是在法老王拒絕讓以色列人離開並加重他們的苦工之後, 神安慰並鼓勵摩西的時候所說的. 這四個應許是舊約的應許, 也是新約的應許.

中文和合本部分地將希伯來原文裡 神的應許翻出來, "...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重重地刑罰埃及人、救贖你們脫離他們的重擔、不作他們的苦工。我要你們為我的百姓..." (出埃及記6:6~7和合本) (註: 和合本還是相當不錯的中文聖經翻譯本. 我並沒有批評或貶低的意思)

另一方面, 英文譯本如 KJV, NASB, ESV 都相當完整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 以ESV為例, "...and I will bring you out (וְהוֹצֵאתִיfrom under the burdens of the Egyptians, and I will deliver (וְהִצַּלְתִּיyou from slavery to them, and I will redeem (וְגָאַלְתִּיyou with an outstretched arm and with great acts of judgment. will take (וְלָקַחְתִּיyou to be my people..." (Exodus 6:6-7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中文可翻譯為 "我要將你們從埃及人的重擔下領出來, 我要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 我要用大能的膀臂和審判的作為救贖你們, 我要接納你們作為我的子民" 在這段經文裡, 神預告祂的四個作為: 領出, 拯救, 救贖, 與接納, 正是祂對以色列人的四個應許.

逾越節筵席的第一杯葡萄酒, 稱為"成聖之杯" (Cup of Sanctification), 紀念 神的第一項應許: 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成聖"的基本的意思, 就是分別出來. 神在過去怎樣將以色列人分別為聖, 從埃及領出來, 照樣, 主耶穌也要將祂的百姓分別為聖, 從魔鬼撒旦的黑暗權勢下領出來. 使徒保羅說, "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 (歌羅西書1:13)

逾越節筵席的第二杯葡萄酒, 稱為"拯救之杯" (Cup of Deliverance), 紀念 神的第二項應許: 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 當主的使者向約瑟顯現, 說, "(馬利亞) 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馬太福音1:21) 主耶穌的希伯來原名יֵשׁוּעַ, 英文音譯為Yeshua, 正是"拯救"的意思. 神在過去怎樣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 照樣, 主耶穌也要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奴役.

逾越節筵席的第三杯葡萄酒, 稱為"救贖之杯" (Cup of Redemption), 紀念 神的第三項應許: 以大能和審判救贖以色列人. "救贖"的希伯來原文動詞字根為ג.א.ל, 有"付出贖金來贖回"的意思. "救贖"是需要付上代價的. 在 神降給埃及的第十災 - 滅長子之災中, 全埃及地都受到審判, 包括其中的以色列人. 然而 神吩咐以色列人預備逾越節的羊羔, 將羊血塗在門框和門楣上, 神看見羔羊的血, 就越過 (וּפָסַחְתִּי, pass over, "逾越, 越過, 向前直行") 他們, 不擊殺其中的長子. 神在過去怎樣藉著逾越節的羔羊的血救贖以色列的長子, 照樣, 主耶穌作為 神的羔羊, 要用祂自己的血救贖祂的子民. 使徒保羅說, "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 (以弗所書1:7) 

"救贖之杯" 是逾越節筵席飯後的第一杯酒, 根據使徒保羅的教導, "飯後、(主耶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 (哥林多前書11:25) 我們知道主耶穌正是以"救贖之杯"和祂的門徒立下新約, 象徵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要成就的事, 也就是祂的救贖的作為.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說, "成了" (約翰福音19:30) 的希臘文是τετέλεσται, 是"完成, 結束, 實現"的意思. 用在商業的場合, 有"代價(贖價)已清償"的意思. 主耶穌說,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價。" (馬可福音10:45)

逾越節筵席的第四杯葡萄酒, 稱為"接納之杯" (Cup of Acceptance), 紀念 神的第四項應許: 接納以色列人作為祂的子民. 神在過去怎樣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 接納他們成為祂的子民, 照樣, 主耶穌也要接納所有信靠祂的人成為祂的子民. 這"接納之杯", 主耶穌當時並沒有喝. 祂對門徒說, "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馬太福音26:29) (註: 聖經原文並沒有"汁") "接納之杯" 象徵的是 神在祂的國裡完全地接納祂的子民. 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祂要在新天新地裡, 與我們一同喝"接納之杯".

神過去藉著摩西對以色列人所作的這四個應許, 也同樣是 神今日在主耶穌裡對所有祂的子民的應許. 神要將祂的子民從世界 (黑暗的權勢) 裡分別為聖出來, 神要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的奴役, 神要救贖祂的子民脫離審判, 神要完全接納他們在祂的國裡作祂的子民. 而 神的分別為聖, 拯救, 救贖, 與接納, 顯現了 神的救恩 (salvation) 的全備. 神的救恩是徹底而全面的, 沒有一絲一毫的遺漏. 

當 神告訴摩西, 神的四個應許之後, 神接著說, "你們要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出埃及記6:7) 在 神作出祂的應許之後, 祂要求以色列人作出回應. 他們不僅要相信, 接受祂的應許, 更要知道 (承認)祂是 他們的 神.願我們今日也回應 神, 相信並緊緊抓住 神的應許, 並且知道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Shemot "名字", 出埃及記 Exodus 1:1~6:1 的讀經心得)

在出埃及記的開頭, "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 (出埃及記1:8) 在這裡"認識"的希伯來原文的動詞字根是י.ד.ע, 意思是"知道, 認識, 承認, 認可, 紀念". 既然約瑟之前對全埃及作出巨大的貢獻, 對整個埃及有深遠的影響, 新的法老王不大可能不知道或沒聽過約瑟. 更可能的是法老王並不紀念約瑟的貢獻. 英文譯本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很傳神的將這個意思翻譯出來, "Then a new king, to whom Joseph meant nothing, came to power in Egypt" (Exodus 1:8, NIV 2011, not 1984 version)

新一代的法老王, 非但不紀念約瑟對埃及的功勞, 反而苦待壓迫以色列人, 甚至到一個地步, 將他們新生的男嬰全部處死, 要徹底除滅以色列人. 但是 "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出埃及記2:25) 這一句的希伯來原文是וַיַּרְא אֱלֹהִים אֶת־בְּנֵי יִשְׂרָאֵל וַיֵּדַע אֱלֹהִים׃, 中文直譯為" 神看見以色列人, 神也知道". 這裡的"看見"的希伯來文動詞字根是ר.א.ה, 意思是"看見, 看顧", 而"知道"和前面提到的"認識"是同一個希伯來文動詞י.ד.ע. 因此, 這句的另一個翻譯是"神看顧以色列人、而且 神紀念他們。" 以色列人是 神的選民, 神看顧並紀念祂的子民.

神永遠的救贖計劃, 是藉著祂的選民以色列人來完成. 聖經的作者全是猶太人 (包括路加 - 說希臘話的猶太人, 這一點從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經文內證可以看出) 彌賽亞和先知以及使徒全是猶太人. 福音是出於猶太人,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這福音是 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指外邦人)。" (羅馬書1:2, 16) 而福音最後要傳回以色列, 神的救贖計劃的完成, 是在"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的應許上. (羅馬書11:26)

從屬靈爭戰的角度來看, 既然 神的救贖計劃和祂的選民以色列人息息相關, 以色列人自然成了魔鬼撒旦無所不用其極攻擊的對象. 撒但若要破壞 神的計劃, 最好的辦法就是消滅所有的以色列人. 在出埃及記的開頭, 法老就成了撒旦手中的工具, 要消滅以色列人. 從法老開始, 歷世歷代以來, 列邦列國 (包括外邦基督徒) 層出不窮地迫害, 歧視, 拒絕以色列人. 我相信這些事的背後都是出於魔鬼的詭計, 要阻撓 神的計劃.

從基督教的早期歷史來看, 自從第二世紀以後, 隨著猶太人使徒的離世, 以外邦人為主的基督教會中, 新的外邦人領袖 (也就是教父) 興起. 和法老王一樣, 這些基督徒領袖非但不紀念那些將福音帶到外邦世界的猶太人使徒的功勞, 開始抵制迫害猶太人, 甚至提倡所謂的"取代神學" (Replacement Theology), 說 神已經棄絕了肉體的以色列人, "教會" 成了新的 "以色列". "取代神學"的影響深遠, 直到今日多數的外邦教會即使不敵視以色列人, 也可能認為以色列人已經是"過去式", 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猶太人異常冷漠. 使徒保羅所說的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 "將兩下 (指猶太人和外邦人)、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 (以弗所書2:15), 外邦教會卻對於"新人"的另一半, 完全不管不顧.

我過去也曾受到取代神學的影響, 一直以來對猶太人抱著鄙視的態度. 對於猶太人的聖經 - 舊約也覺得是過時的, 不重要的. 在神學院修課的時候, 除了舊約考古學以外, 我從來沒有選過一門舊約的課程. 學習新約希臘文, 也是因為有人鼓勵, "基督教的教義完全是建立在新約上, 所以研究新約的原文很重要". (當然這是錯誤的, 基督教的教義是建立在整本聖經上)

感謝 神, 我在神學院中除了聖經課程之外, 還修了"釋經學" (Hermeneutics). 正確的釋經原則, 加上對於聖經原文和歷史背景的了解, 幫助我從"取代神學"的迷霧中走出來. 如今我可以明確的說, "取代神學"是不合聖經的. "取代神學"實在修改了聖經原本的意思, 將自己的意思"取代"了聖經的意思. 取代神學是"用神學取代聖經". 使徒保羅論到以色列人, 明明的說,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羅馬書11:29) 若是 神可以讓教會取代以色列, 那我們真要害怕了. 神既然可以後悔, 讓教會取代以色列, 難保將來不會用"X會"來取代教會. 感謝 神, 祂是信實的, 祂要拯救以色列人, 也要拯救所有接受主耶穌的外邦人.

今日, 當我們外邦基督徒若還是敵視或迫害猶太人, 我們無形中是和魔鬼撒旦站在同一邊, 阻撓 神的救贖計劃. 在過去, 神雖然使用列國來管教以色列, 但是 神還是要審判那些苦害以色列的國家, 亞述和巴比倫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若是我們還是對猶太人不管不顧, 要知道 "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出埃及記2:25) 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祂會不會責備我們, 罔顧祂的猶太人弟兄? "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喫.渴了、你們不給我喝...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42,45)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登山寶訓解析 (6) 彌賽亞對於起誓的誡命的解釋


繼解釋關於婚姻的誡命之後, 主耶穌接著解釋關於起誓的誡命 (馬太福音5:33~37) 從主耶穌所說的話,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馬太福音5:33), 我們再次確認主耶穌不是要廢除或變更律法, 而是針對口傳律法(猶太拉比對於律法的解釋), 提出祂身為彌賽亞, 對於律法權威性的解釋, 也就是律法的真義.

關於起誓的誡命, 見民數記30:2, "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 這條誡命原先只是規範人若向 神起誓, 須要遵守誓言, 算是一個最起碼的要求. 而主耶穌那個時代的口傳律法, 對於起誓的誡命已經有非常詳盡的規定和解釋. 在塔木德 (Talmud, 口傳律法的結集) 裡, 有整整兩章談到起誓的種種要求與解釋 (Tractates Shevuot and Nedarim)

根據口傳律法的規範, 一個人可以指著 神起誓, 也可以指著天, 地, 耶路撒冷 (或聖殿), 或是自己的頭起誓. 若是指著 神起誓, 那是絕對要遵守的. 然而若是指著天, 地, 耶路撒冷, 或是自己的頭起誓, 雖然還是要遵守誓言, 然而誓言的約束力就比不上指著 神起誓. (約束力依次遞減: 天 -> 地 -> 耶路撒冷 -> 頭) 然而, 口傳律法如此規定, 一方面等於是變相鼓勵人不用那麼遵守誓言, 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人把起誓當作習慣, 動不動就說, "我指著天起誓" 或 "我指著耶路撒冷起誓".

主耶穌反對口傳律法的解釋. 主耶穌說, "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馬太福音5:34~36) 主耶穌說, 不管是天, 地, 或是耶路撒冷都是屬於 神的. 甚至一個人的頭也是屬 神的, 因為人的頭髮變黑變白也是 神所命定的. 既然這些都是屬 神的, 指著它們起誓就相當於指著 神起誓, 是輕慢不得的.

另一方面, 主耶穌帶出關於起誓的誡命的精義,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 (馬太福音5:34) 怎麼說呢? 對於一個屬 神的人, 如果他真的承認 神是無所不在的, 那麼他說的每一句話, 都相當於在 神面前說的, 是在 神面前的誓言. 既然按照誡命, 人必須謹守向 神所起的誓, 那麼人自然應當對於他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馬太福音5:37), 而不需要額外的誓言來加強他的話的可信度, "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馬太福音5:37)

主耶穌在這裡強調的, 是一個人內在的誠實的態度. 若是人在任何時候都決心說實話, 棄絕謊言, 他就根本不需要起誓. 主耶穌, 那"稱為誠信真實"的 (啟示錄19:11), 所喜悅的是那"內裡誠實"的人. (詩篇51:6) 願我們都遵守使徒保羅的教導, "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 (以弗所書4:25) 作天父所喜悅的兒女.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Vayechi "他活了", 創世記 Genesis 47:28~50:26 的讀經心得)

每個星期五的晚上, 當猶太人的家庭開始紀念安息日的晚餐時 (我的家庭也是如此), 父親會為孩子們祝福. 對於男孩, 父親會按手在他們頭上, 說, "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這是根源於聖經的傳統, 是雅各為約瑟的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祝福時所說的話, "以色列人要指著你們祝福、說、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創世記48:20) 雅各要他的子孫為孩子祝福的時候, 求 神讓他們"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可是當我們讀聖經時, 似乎看不出來以法蓮和瑪拿西兩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雅各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要明白雅各的用意, 我們得回頭看雅各給約瑟的祝福, "他就給約瑟祝福、說、願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 神、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 神、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願他們歸在我的名下、和我祖亞伯拉罕、我父以撒的名下、又願他們在世界中生養眾多。" (創世記48:15~16)

"願他們歸在我的名下、和我祖亞伯拉罕、我父以撒的名下" 的希伯來原文וְיִקָּרֵא בָהֶם שְׁמִי וְשֵׁמ אֲבֹתַי אַבְרָהָם וְיִצְחָק的原文直譯是"願我的名和我父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名透過他們被呼叫", 意思大約是 "願他們繼承我的名和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的名" 英文譯本 ESV 相當準確地翻譯出這個意思, "and in them let my name be carried on, and the name of my fathers Abraham and Isaac" (Genesis 45:16)

當雅各給約瑟祝福的時候, 他實際上祝福的是約瑟的兩個兒子. 而當雅各說, "願他們繼承我的名和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的名"時, 雅各是在給他們長子的祝福. 在當時的社會, 只有長子才能繼承父親的名號, 這名號代表了父親所有的一切. 等到長子成為家主, 他就代表整個家族. 而約瑟的兩個兒子所得到的長子的福, 除了名號以外, 他們也同時繼承了 神對於亞伯拉罕的應許與賜福. 他們得到的是 "亞伯拉罕的福" (創世記28:4; 加拉太書3:14), 這福氣是從亞伯拉罕傳給以撒, 再從以撒傳給雅各.

因此, 當雅各接著為以法蓮和瑪拿西祝福, 他說, "以色列人要指著你們祝福、說、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創世記48:20) 雅各的意思是說, "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得著亞伯拉罕的福". 雅各要他所有的子孫們, 不僅僅是約瑟支派而已, 都能在 "亞伯拉罕的福"上有分. 而以色列人也的確繼承了這"亞伯拉罕的福", 成為 神的選民.

另一方面, 使徒保羅說, "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 (加拉太書3:14) 我們外邦人因著相信主耶穌, 得以成為 神家裡的人. 藉著主耶穌基督的恩典, 我們也能同樣在"亞伯拉罕的福"上有分.

彌賽亞信徒的會堂裡, 在讀經者上台讀"妥拉" (Torah, 摩西五經) 時, 司會的弟兄會先呼叫讀經者的希伯來名字. 我的希伯來名字是"以諾" (חֲנוֹךְ Enoch) 輪到我讀經的時候, 司會弟兄會說, "讓以諾上到講台" 等到我上講台的時候, 司會弟兄接著會問, "誰是這位以諾呢?" 因為我是外邦人, 我的父親也沒有希伯來名字, 因此我會回答, "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בֶּן אַבְרָהָם 就像保羅所說, "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加拉太書3:7) 每次我上台讀經時, 我都對自己再次肯定這個屬靈的事實, 就是我們因信成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 神家裡的人了." (以弗所書2:19) 感謝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