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創世記18:1~22:24 "他顯現" 妥拉焦點: 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款待客旅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本週的妥拉經文包括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款待客旅的故事, 分別是亞伯拉罕的款待客旅 (創世記18章) 和羅得的款待客旅 (創世記19章). 我們從這兩個故事可以學習到猶太人對於款待客旅的獨特觀點.

首先, 藉著點點滴滴所記錄下來的每一個細節, 妥拉清楚地描述了亞伯拉罕是如何地款待客旅, "(亞伯拉罕) 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說、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 (創世記18:2~5).

亞伯拉罕款待客旅, 不是消極被動而是積極主動. 他主動尋找客旅, 時時 "舉目", 注意是否有人路過他家, 並且 "觀看" 那些人是否需要幫助. 他沒有消極地等待他們走近他的帳篷; 相反地, "他一見" 他們, 他就積極地 "跑去迎接他們". 他也沒有盤問他們的來歷; 相反地, 他單純地 "迎接他們" 並且 "俯伏在地" 表達敬意, 甚至還謙恭地請求他們, "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 他供給他們清水洗腳, 使他們在樹下安歇, 又興沖沖地準備食物招待他們.

有些猶太拉比指出, 當亞伯拉罕款待客旅時, 他其實剛受完割禮不久, 正在疼痛當中, "正當那日、亞伯拉罕和他兒子以實瑪利、一同受了割禮。家裡所有的人、無論是在家裡生的、是用銀子從外人買的、也都一同受了割禮。耶和華在幔利橡樹那裡、向亞伯拉罕顯現出來.那時正熱、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舉目觀看、見有三個人在對面站著.他一見、就從帳棚門口跑去迎接他們、俯伏在地..." (創世記17:26~18:2) 比起他的疼痛, 亞伯拉罕更加在意的是路過客旅的疲乏與饑渴, 因此他忍著疼痛 "跑去迎接他們", 並預備食物和水款待他們.

中世紀著名的猶太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亞伯拉罕那時候必定滿心掛念著路過客旅的需要, 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疼痛. 聖經說, "那時正熱", 也就是說那時正是烈日當空的時候. 亞伯拉罕大概心想, 這些客旅從一大早到現在恐怕已經走了很長的一段路, 他們應該會想要歇歇腳, 然後纔繼續往前行; 他們的腳走到現在大概腫起來了; 他們也可能被太陽曬得發昏, 需要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因此亞伯拉罕給他們預備水, 讓他們可以把紅腫的腳泡在水裡, 又安排他們坐在樹蔭下乘涼, 好安心等待亞伯拉罕將食物預備妥當.

猶太拉比進一步指出, 不僅是亞伯拉罕單單一人而已, 連撒拉也幫助亞伯拉罕一同款待客旅. 亞伯拉罕與撒拉夫妻二人同心合意, 殷勤地為著客旅迅速地預備好食物, "亞伯拉罕急忙進帳棚見撒拉說、你速速拿三細亞細麵調和作餅。亞伯拉罕又到牛群裡、牽了一隻又嫩又好的牛犢來、交給僕人、僕人急忙豫備好了" (創世記18:6~7). 亞伯拉罕和撒拉用上好的食物款待客旅, 包括了 "細麵" 作的餅和 "又嫩又好的牛犢". 亞伯拉罕和撒拉並沒有將伺候客旅的事交給僕人, 而是自己親力親為招呼客旅, 盡力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亞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並豫備好的牛犢來、擺在他們面前、自己在樹下站在旁邊、他們就喫了" (創世記18:8). ("正直人的道路" Mesillat Yesharim 7, "民數記大註釋書" Numbers Rabbah 10:5,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普珥節篇 Megillah 12a)

此外, 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指出, 當客旅要離開時, 亞伯拉罕並沒有在自家門口與他們道別, 而是親自 "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 (創世記18:16), 直到他確定他們平安上路為止.

最後, 猶太拉比教導說, 亞伯拉罕是在帳篷門口款待客旅. 這是為什麼呢? 拉比說, 或許亞伯拉罕希望其他路過的客旅能看見, 並且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也都是同樣受歡迎的; 又或許亞伯拉罕想要藉此提醒人們, 既然人是按著 神的形象所造的, 所以款待客旅彷彿是歡迎 神到我們家中一般

因著以上的種種, 猶太傳統看待亞伯拉罕是款待客旅的典範.

相對來說, 羅得款待客旅的方式似乎不是非常值得稱許. 拉比教導說, 羅得從來都是等到晚上纔接待客旅到他家裡. 並且羅得不是領客旅直接到他家, 而是繞路迂迴而行, 還總是進他家的後門而非前門. 羅得為什麼要如此偷偷摸摸地款待客旅呢? 拉比說, 這是因為所多瑪是個罪惡之城, 所多瑪城的法律禁止人款待客旅. 若有發現款待客旅的, 要下到監牢甚至處死. 而身為所多瑪人, 理應欺壓客旅, 偷竊搶奪客旅的財物, 並盡快將他們趕出去.

正因如此, 儘管很多拉比批評羅得的諸般不是, 但也有些拉比認為羅得敢於款待客旅, 已經是英雄式的作為. 他們指出, 不像亞伯拉罕, 羅得住在一個款待客旅會被處死的罪惡之城中, 因此他願意接待客旅, 已經很不容易. 更何況, 當所多瑪眾人聚集包圍羅得的家, 要他交出住在他家的客旅時, 他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單獨出來面對眾人, 也不願將客旅交付他們手裡. 一直到了最後關頭, 羅得萬不得已纔提出來以她的兩個女兒代替客旅. ("正直人的書", Sefer HaYashar 10)

當然, 羅得是否可以用他的女兒來代替客旅是值得商榷的. 在某些中東社會的觀念中, 一家之主寧可犧牲他的妻子女兒也要保護住在他家的客人. 然而在猶太人的觀念中, 一個人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好他的家人.

亞伯拉罕和羅得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款待客旅的兩個不同例子, 我們常常會很自然地想要將兩者加以比較, 然而亞伯拉罕和羅得面臨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在這樣的光景下, 我們真能夠公平地比較他們二者嗎?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針對作者最後提出的問題, 我想答案是呼之欲出的, 就是我們不應該將亞伯拉罕和羅得拿來作比較, 因為亞伯拉罕和羅得兩人, 其實是在他們各自不同的處境裡, 以他們力所能及的方式, 盡力地款待客旅. 

接下來, 我想針對款待客旅彰顯出的恩慈加以討論. "恩慈" (希伯來文 חֶסֶד, "chesed", loving-kindness) 是非常重要的聖經價值. 神是滿有恩慈的 神, 神自我宣告說,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 (חֶסֶד, 恩慈) 和誠實" (出埃及記34:6). 而主耶穌也是滿有恩慈的主, 使徒約翰說,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約翰福音1:14).  這裡 "恩典" 的希臘原文 χάρις ("charis") 正對應到希伯來字的 חֶסֶד, 也就是恩慈. 因為 神滿有恩慈, 祂自然也期望祂的兒女也都以恩慈彼此相待, 因此使徒保羅教導我們說,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以弗所書4:32).

款待客旅正是恩慈的具體表現, 並且在新舊約聖經的時代, 旅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危險, 款待客旅因此更是有著實質上的需要, 這是為什麼希伯來書的作者說, "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 (希伯來書13:2), 而使徒保羅也說,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羅馬書12:13).

儘管現今的世界與過往不同, 款待客旅不像過去那樣地必要, 然而新舊約聖經當中款待客旅的誡命依然體現了 神要我們用恩慈彼此相待的心意. 就像亞伯拉罕和羅得在他們各自不同的處境裡盡力款待客旅, 以他們力所能及的方式以恩慈待人, 我們也當在我們今日的處境中, 以我們力所能及的方式以恩慈彼此相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