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Ki Tisa "當你抬起", 出埃及記 Exodus 30:11~34:35 的讀經心得)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用銅作洗濯盆、和盆座、以便洗濯.要將盆放在會幕和壇的中間、在盆裡盛水。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這盆裡洗手洗腳。他們進會幕、或是就近壇前供職、給耶和華獻火祭的時候、必用水洗濯、免得死亡。他們洗手洗腳、就免得死亡.這要作亞倫和他後裔、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30:17~21)

神透過洗濯盆的條例, 教導 神的子民, 神是輕慢不得的, 事奉 神是一件嚴肅的事. 祭司雖然已經受膏, 分別為聖歸給 神, 然而每當他們在祭壇上獻祭, 或是進入聖所 (會幕) 事奉 (例如添加金燈臺的油, 更換陳設餅等) 之前, 仍然必須用洗濯盆的水洗手洗腳, "免得死亡".

事實上, 根據猶太傳統, 祭司在進入會幕的院子以前, 為了確保禮儀上的潔淨 (ritually clean), 都會行潔淨之禮, "洗衣服、用水洗身" (民數記19:7), 也就是"浸禮", 希伯來文稱之為מִקְוֶה ("mikveh", baptism), 然後才進入院內. 既然祭司在外面行了浸禮, 已經是潔淨的, 為何在聖所的院子內還要用洗濯盆的水洗手洗腳? 原因很明顯, 手和腳是身上最容易沾染塵土的地方, 因此為了確保潔淨, 祭司在事奉前仍然得再次"洗手洗腳".

祭司"洗手洗腳", 也指向最後的晚餐中, 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事 (參約翰福音13章). 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一方面是以身作則, 教導他們彼此謙卑服事的態度,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 (約翰福音13:14~15). 另一方面卻似乎有更深刻的屬靈意義, 祂對彼得說, "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約翰福音13:7).

是什麼意義呢? 當彼得要求主耶穌, "主阿、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約翰福音13:9) 主耶穌回答說, "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 (約翰福音13:10) 就像祭司行過浸禮, 已經是潔淨的, 然而還須要"洗手洗腳", 以確保潔淨一般, 門徒雖然"洗過澡", 已經是"乾淨的", 仍然須要洗腳, 然後才"全身就乾淨了". 不管是祭司洗手洗腳, 或者是門徒洗腳, 都指向一件事: 就是我們的生活必須時時保持聖潔. 

我們固然是因著 神的恩典蒙恩得救, "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 (帖撒羅尼迦後書2:13), 我們已經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 (彼得前書2:9), 另一方面, 我們蒙恩得救的基督徒仍然須要保持聖潔, 過聖潔的生活, 而這也是使徒一再提醒我們的, 保羅說,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帖撒羅尼迦前書4:3,7), 彼得說,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彼得前書1:15), 而主耶穌的兄弟雅各也說, "在 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書1:27)

有些弟兄姊妹可能下意識裡覺得, 只要敬拜火熱, 禱告熱切, 事奉有果效, 神可以原諒或不那麼在意他們的生活是否聖潔, 但這事實上陷入了律法主義的網羅, 以為靠著我們的"好行為"可以彌補我們生活的不聖潔. 主耶穌說剛好相反,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 (馬太福音7:22~23). 使徒彼得引用利未記19:2說, "因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彼得前書1:16) 聖潔生活始終是新舊約一貫不變的呼召.

希伯來書的作者更加強調, "並要追求聖潔" (希伯來書12:14) 我們不單要保持聖潔, 更要"追求"聖潔, 將聖潔作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目標, 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希伯來書12: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