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創世記47:28~50:26 "他活了" 妥拉焦點: 雅各對他兒子的評價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就在雅各臨終以前, 他叫齊十二個兒子在床前聚集, 對他們說話. 他對他們的話包括了祝福, 批評以及預言. 垂死的族長對他兒子的評價直言不諱. 他告訴流便, 他 “放縱情慾、滾沸如水” (創世記49:4), 他指責西緬和利未 “怒氣暴烈可咒...忿恨殘忍可詛” (創世記49:7), 並評價以薩迦為 “強壯的驢” (創世記49:14). 他稱但為 “道上的蛇、路中的虺” (創世記49:17). 他告訴便雅憫他是 “撕掠的狼” (創世記49:27). 我們不禁要問, 為什麼雅各如此嚴苛地批評他的兒子?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認為, 雅各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們. 他的誠實評估教導他們認清他們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作為他們的父親, 他可以說出其他人不會告訴他們的話. 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寫道, “由於缺乏對我們真實自我的確切認識, 我們的生活常常變得混亂和糾纏不清”. 他聲稱雅各對兒子的評估 “旨在幫助他的孩子正確地認清自我, 這有助於他們找到未來的方向, 使他們後來能勝任以色列支派族長的角色”. 

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妥拉的方法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父母的職責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建設性的批評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品格, 並加深孩子對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 同時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但是來自父母的批評也有可能損傷孩子的自信心或誤導孩子走向錯誤的方向. 也許, 雅各最後對兒子們的話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是有害的. 當他們的父親在臨終前用如此負面的描述來刻畫他們時, 他們會如何看待自己? 

另一方面, 並非所有猶太拉比都同意 “認清自我” 是雅各對兒子們進行批判性評價的原因.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提供了另一個廣為猶太拉比接受的解釋.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認為, 當雅各臨死前, 他決定將家族的領導權傳給最有資格的兒子. 他絞盡腦汁, 為自己的決定苦苦掙扎, 因為他意識到猶太民族的未來取決於他的選擇. 因此, 他仔細地評估每個兒子的優缺點. 當他得出誰是最有資格的領導者的結論時, 他隨即將兒子聚在一起並向他們宣布. 因為他希望他們充分理解他的結論, 所以他誠實地與他們分享了他對他們的評價. 雅各希望他們每個人都明白為什麼自己沒有領導猶太民族的資格.

不管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對雅各的評估正確與否, 他對於一個人是否具有領導資格的討論非常有價值. 以下摘要介紹了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認為雅各評估每個兒子是否有資格作以色列領導者時所考慮的重要素質.

適合作領導者的素質
猶大: 被兄弟們接受和信任. 爭戰勇敢而得勝. 穩重, 周到和可靠. 目標明確並有實現的決心.

不適合作領導者的素質
流便: 不穩定如水
西緬, 利未: 使用暴力
西布倫: 永遠以利益為先
以薩迦: 利用別人為自己爭戰, 但自己卻置身事外
但: 在別人背後暗算人
迦得: 軟弱, 容易屈服在反對者的壓力下
亞設, 拿弗他利: 服事他人卻不受尊重
約瑟: 被兄弟們恨惡和不信任
便雅憫: 欠缺明智判斷力, 不關心他人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把解釋的重點放在領導者應有的重要素質. 他認為, 雅各不是為了傷害兒子或造成兒子的痛苦而與兒子說話. 他的目的是為他們澄清為什麼猶大在眾弟兄當中最有資格成為以色列的領袖, 並且未來從猶大支派將要誕生大衛王和彌賽亞.

多數猶太拉比認為, 雅各對兒子們最後的話並不完全是祝福或是應許, 而更多是雅各對他們的行為和個性作出坦率而誠實的評估. 雅各的目的是向兒子們提供一些關於他們自己的重要洞見, 讓他們認清自己的優缺點, 進而幫助他們未來能夠勝任各自支派族長的角色. 通過這樣做, 雅各還建立了一個有價值的標準, 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適合成為領導者.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基本上, 猶太拉比相信臨終前的雅各有從 神而來的屬靈洞見. 很多拉比認為雅各最後的話, 其實是他對兒子個性和行為正確的評估. 而雅各兒子們的個性和行為,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所代表支派的未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 雅各最後的話仍然是對兒子們的預言, “我好把你們日後必遇的事告訴你們...” (創世記49:1)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妥拉焦點: 和解之路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約瑟情不自禁向他的兄弟們表明身分的一幕, 不但令人難忘並且充滿了感情. 他放聲大哭, 對兄弟們說, “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麼” (創世記45:3), 然而約瑟的兄弟們此時卻驚惶地說不出話來. 於是他對他們說, “請你們近前來...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創世記45:4). 然後他向他們解釋說, 是 神差遣他先到了埃及, 為的是要拯救他們, 並指示他們趕緊回到迦南, 將陷於飢荒中的雅各全家都帶來埃及, 他要在歌珊地養活他們.

許多世紀以來, 猶太拉比們一直在思索, 這些原先彼此憎恨的兄弟是如何達成如此戲劇性的和解.  首先, 他們亟需修補過去因長期的嫉妒, 憎恨和背叛而毀壞的關係. 當他們發現那位像對待間諜一樣對待他們, 逮捕並監禁他們的人, 其實是他們當初憎恨並賣為奴隸的弟弟, 他們要如何克服心中的敵意? 又要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與愛? 換句話說, 約瑟與他哥哥們到底是如何走上和解之路?

根據創世記記載, 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 (創世記45:1), 我們看到約瑟與他的哥哥們的和解, 開始於他們單獨相處.

然而古代拉比對於約瑟吩咐所有僕人離開, 以使他能與兄弟們獨處一事是否明智, 存在著嚴重分歧. 拉比哈馬·本·哈尼納 (Rabbi Hama ben Hanina, 主後三世紀的以色列拉比) 認為約瑟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他說, “約瑟沒有謹慎行事. 畢竟, 他的哥哥們有可能聯合起來攻擊並殺死他”. 拉比撒母耳·納赫瑪尼 (Rabbi Samuel Nachmani, 主後三~四世紀的以色列拉比) 則聲稱約瑟的舉止明智並且善解人意. 他並不懼怕他的哥哥們, 因為在聽到他們互相交談之後, 他知道他們因將他賣為奴一事感到深深的內咎. 並且約瑟看到他們為當初對他所做的事感到後悔, 以及他們現在如何地關心弟弟便雅憫和父親雅各的福祉, 因此他知道他可以信任他們.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9)

後世的拉比針對拉比撒母耳·納赫瑪尼 (Rabbi Samuel Nachmani) 的論點加以補充說, 約瑟堅持與兄弟獨處還有兩個原因. 首先, 他不希望當他透露自己正是那被賣為奴隸的弟弟時, 他的哥哥們會被公開羞辱. 其次, 他擔心如果埃及人發現是他的哥哥們將他賣為奴隸, 埃及人可能永遠不會信任他們, 也不會容許他們定居在埃及地.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 "他靠近" וַיִּגַּשׁ)

另有些拉比推敲幫助兄弟和解的其他因素. 有人說, 當約瑟要他的兄弟們接近他時, 他用希伯來語對他們講話, 以證明他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又有人說, 他對他們每個人都平等說話, 沒有忽視任何一個人, 以此說服他們, 他並不怨恨他們當中任何一位.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10;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 創世記 45:12)

在許多傳統妥拉註釋的基礎上,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聲稱約瑟藉著重新解釋哥哥們的所作所為和他自己後來的遭遇, 為他與哥哥們的和解鋪平了道路. 他告訴他們要從大局來思考, 並著眼於將他賣為奴隸的正面結果. 從表面上看, 這是邪惡的作為. 然而從整體來看, 他們的行為卻也導致他最終成為埃及宰相, 使他可以挽救雅各全家. 約瑟告訴他們, “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世記45:5). 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的論點是, 約瑟通過對兄弟之間所發生的事提供新的詮釋, 打開了和解之路, 使和解成為可能. 掌控所有事件的不是哥哥而是 神. 因著 神的美意, 惡成就了善. 從更大的尺度來觀看整件事有助於醫治彼此的敵意, 克服心裡的罪疚並重建彼此的關係.

另一方面,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強烈反對那些認為 “惡成就了善” 或因為邪惡最後導致好的結果, 所以可以原諒的說法. 他嚴厲譴責約瑟的哥哥們, “他們出賣了弟弟, 儘管結局是好的, 但並沒有因此減輕他們的罪行. 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行為的結果, 而是根據他的意圖. 行為的結果與道德層面無關”. 對於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而言, 為哥哥們賣約瑟為奴所行的惡尋找藉口或理由, 並不會導致他們的和解. 相反地, 這可能帶來更多的懷疑和恐懼. 哥哥們可能會想: 約瑟什麼時候會為我們給他帶來的苦難報復我們? 有趣的是, 雅各死後, 哥哥們的確擔心約瑟最終會因為當初對他的所作所為而懲罰他們. (參創世記50:15ff)

其他拉比同意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的看法, 認為約瑟堅持與他的兄弟們獨處, 是因為他意識到真正的和解需要彼此坦誠. 他和他們都不能假裝他們對他所做的事是“好”的. 他們必須在兄弟獨處的時候面對面, 坦誠說出他們之間的分歧和敵意. 他們必須擺脫心中存有的任何憤怒和懷疑, 以達到新的互信與體諒. 其中一位拉比解釋, 當約瑟看到他的哥哥們因知道他的身分感到恐懼時, 他安慰他們說, “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 (創世記45:4). 他特別強調 “你們的兄弟” 一詞, 以確保他們明白因著他們始終是一家人, 使他能夠對他們坦誠並最終原諒他們.

其他拉比說, 約瑟與每個兄弟 “親嘴、抱著他們哭" (創世記45:15), 向他們表達出真摯的愛意. 然後他向他們保證, 他們在他家中是安全的, 並且他們會平平安安地返回父親那裏. 他安慰哥哥們, 承諾將他們安置於埃及的歌珊地, 在飢荒中養活他們. 約瑟甚至向他們保證, 他絕不會告訴雅各是他們把他賣為奴隸. 這是他們兄弟之間的秘密, 而不是他用來對付他們的武器. (出去觀看 צאנה וראינה,創世紀45:3,11)

歷代以來, 猶太拉比一直試圖弄清楚約瑟與哥哥們到底是如何和解的. 有些拉比為哥哥們的邪惡意圖辯解. 有些拉比則描述約瑟是一個善良, 體貼, 有愛心的兄弟和兒子, 他們聲稱他是一個真猶太人, 急於原諒他的哥哥們, 並選擇遺忘他們給他帶來的痛苦. 從研究約瑟與哥哥們的和解, 我們或許也可以學習到我們自己要如何與人達成和解.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饒恕是聖經一貫的教導. 早在利未記 神就吩咐以色列人說,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 (原文作憎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19:18). 既然不可報復, 又不可心懷憎恨, 那麼自然就是要饒恕了.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教導饒恕的必要,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14~15). 塔木德也有類似的教導, "拉比拉巴 (רבא‎) 教導說, 凡饒恕人的...也必被饒恕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贖罪日篇 Yoma 23a). 至今, 猶太人每晚的睡前禱告如此開頭, 耶和華天地的主, 我謹此寬恕任何激怒, 得罪或傷害我的人, 不管他們傷害的是我自己, 我的財產, 還是我的名譽. 不要讓任何人因為我的緣故受到您的懲罰..." (猶太人祈禱書 睡前的禱告 Jewish Siddur - Prayer before Sleep)

另一方面, 猶太拉比也承認, 嚴重的過犯不是單方面的饒恕可以解決的, 而是需要雙方的和解. 傷害人的一方需要誠心道歉認真悔改, 被傷害的一方需要真心饒恕選擇放下. 約瑟與哥哥的和解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此外, 猶太拉比並不認為尋求和解是傷害人的一方單方面的責任, 被傷害的一方可以也應該尋求和解. 換句話說, 尋求和解是雙方彼此共同的責任, 正如主耶穌也如此教導說,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馬太福音5:23~24),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馬太福音18:15).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創世記41:1~44:17 "結尾" 妥拉焦點: 約瑟的動機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在他的妥拉註釋中如此發問, “約瑟為什麼譴責他的哥哥們? 他對他們懷恨在心採取報復的行動是錯誤的. 畢竟, 儘管他們的意圖是邪惡的, 但就如約瑟自己所說,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的確, 他曾被下在監獄受苦多年, 但他也因此成為僅次於法老王埃及最重要, 最有權勢的掌權者. 如果當初他的哥哥們沒有賣他為奴, 他後來就不可能崛起成為埃及宰相. 那麼約瑟能有什麼正當理由在二十年後報復他的哥哥們呢? 他為什麼不能對他們更有同情心, 或者至少更加關切年邁父親的感受呢?”

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不同意拉比唐·以撒·阿布拉瓦內爾 (Don Isaac Abravanel) 對約瑟的批評. 他堅持認為約瑟並不是報復, 而是為了使他年輕時從 神所領受的夢得到應驗: “所有的禾捆” 和 “太陽, 月亮與十一顆星” 都會向他下拜. 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認為, 約瑟現在回想起他的夢, 並且認定使這些夢應驗是他的責任. 因此, 他向哥哥們隱瞞了自己的身份, 好使他們不得不將便雅憫和雅各帶到埃及, 讓他們在那裡都向他下拜. 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寫道, “約瑟以適當的方式做應當做的事, 以應驗他年輕時作的夢”.

拉比以撒·本
·摩西·阿拉瑪 (Isaac ben Moses Arama) 對於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針對約瑟行為的解釋和辯護感到震驚.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驚愕, 他說,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的解釋令我震驚, 約瑟做了他為成就自己年輕時作的夢而做的事, 但這種行為對他有什麼好處? 而且, 即使對他真有任何好處, 他也不應該用這樣殘酷的做法冒犯父親”. (譯註: 這裡指約瑟迫使哥哥們將雅各割捨不下的便雅憫帶下埃及的事)

顯然, 許多拉比批評約瑟沒有善待他的哥哥和父親. 但是, 如同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一樣,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同樣用正面的眼光看待約瑟, 他相信約瑟既不是出於對哥哥的報復, 也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 為要應驗自己年輕作的夢. 相反地, 約瑟是在試驗他的哥哥們, 以確定兩件重要的事. 首先, 他想知道他們是否會加害於便雅憫, 就像他們之前害他一樣. 果真如此的話, 那麼他既不能原諒也不能相信他們. 其次, 他需要試驗他們, 在他們知道他們的兄弟竟然是埃及統治者的情況下會如何應對. 他們仍然會接納他嗎? 他們會忠於他嗎? 他們會愛他如兄弟嗎? 還是把他當作外邦人看待呢?  

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認為約瑟對兄弟和父親所做的事是 “不可避免的”. 他辯解說約瑟必須要做這一切的事: 隱瞞他的身份, 指責他的哥哥們是間諜, 強迫他們違背父親的意願將便雅憫帶到埃及, 在便雅憫的口袋中放入銀杯, 並扣押他作為奴僕. 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認為, 約瑟必須保護他自己和雅各全家. 他必須確保哥哥們是可以信賴的, 並且他們不再對他和便雅憫懷有惡意, 因此他不得不試驗他們. 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說, 約瑟行事是出於智慧, 而不是出於惡意或報復.

關於約瑟的行為是否恰當, 猶太拉比之間仍然意見分歧. 關鍵在於: 他是否在乎他的兄弟或年邁父親的感受? 他是否仍然對哥哥們當初害他的事情無法完全釋懷? 他是否存心要讓他們受苦, 像他當初受苦一樣? 約瑟起初的動機是要報復他的哥哥們還是要與他們和解?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猶太拉比對約瑟的看法不一, 反映出他們對人性的普遍觀點: 沒有人是全然良善,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 但也沒有人是全然的惡, 因為人是 神按著祂的形象所造. 

此外, 猶太拉比在探討諸如約瑟的聖經人物的言行時,  一方面, 拉比嚴肅看待聖經人物的動機, 他們的動機首先必須是良善的; 其次, 拉比也同樣嚴肅看待聖經人物的行為對其他人所造成的影響, 若是動機良善但結果卻造成傷害時, 那麼聖經人物也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 而猶太拉比對聖經人物的期許, 其實也正是拉比的自我期許.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創世記37:1~40:23 "他居住" 妥拉焦點: 約瑟與哥哥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我們已經看到該隱和亞伯之間, 雅各和以掃之間嫉妒和仇恨的結果. 現在, 妥拉再次回到了兄弟之間彼此敵對的主題. 顯然, 父母親偏心和同儕相爭的問題存在於每個家庭和每個世代當中. 通過回顧這個主題, 妥拉強調我們必須直率和坦誠地面對並處理這令人困擾的問題. 在約瑟和他的哥哥們的故事中, 我們彷彿看到了自己和我們家庭的某些方面. 許多問題浮現出來: 約瑟和他哥哥們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他們為什麼對他感到如此憤怒? 他做了什麼, 使他們想要殺死他, 或將他賣給奴隸販子? 雅各在這個故事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有些拉比認為, 約瑟被雅各寵壞了: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任何東西, 甚至包括一件漂亮的彩衣. 由於父親的偏愛, 約瑟認為他比他的哥哥更加優越, 並最終使他認為他比父親更為重要. 另有些拉比則強調約瑟的不成熟: 他只有十七歲, 仍然是一個自我中心的小男孩. 他擔心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因此他不但向父親要求彩衣, 還用特殊的刷子在眼睛周圍塗色, 將頭髮捲起來, 並且將鞋底加高, 使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加成熟.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84:7)

此外, 拉比們說, 約瑟捏造了關於他哥哥們的壞話, 並說給父親聽, 為的是要使自己看起來更好. 例如, 他告訴父親說, 他的哥哥們吃不潔淨的肉, 而且他們彼此互相辱罵.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84:7)

中世紀著名的猶太拉比拉旭 (Rashi) 聲稱, 約瑟抓住一切機會向他父親說他哥哥們的壞話. 儘管他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的真相, 但他卻故意曲解他們的話或他們所做的事情, 並在父親面前毀謗他們. 由於這些原因, 拉旭 (Rashi) 總結說, 約瑟的哥哥們不信任並且恨惡他.

很顯然地, 大多數猶太拉比都將約瑟視為不成熟, 自我中心, 愛說人壞話的人. 有人甚至指責是雅各寵壞了他. 他們問, 為什麼雅各給約瑟這樣特殊的差別待遇? 拉比猶太 (Rabbi Judah) 相信雅各偏愛約瑟, 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拉比尼希米 (Rabbi Nehemiah) 則認為雅各愛約瑟, 是因為雅各花了比教導其他兒子更多的時間來教導約瑟. 然而這可以用來解釋雅各對約瑟的偏心嗎? 或是為什麼約瑟的哥哥們嫉妒他嗎?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84:8)

但也有些拉比對約瑟表示同情, 指責他的哥哥們的敵對態度. 他們應該為著從小就成為孤兒的弟弟感到遺憾, 並且設法安慰他. 相反地, 他們讓他覺得自己不受歡迎, 是弟兄當中的局外人. 猶太拉比註釋米德拉什 (Midrash) 記載說, 約瑟對哥哥們說話, 但他們並不回應. 他們背棄了他. 他們不理會他. 他們否認了他. 對他們來說, 約瑟彷彿是一個應當被趕出家門的陌生人.

當然, 這並不能為約瑟的行為辯護, 但卻可以解釋約瑟的感受. 他對父親撒謊, 說哥哥們的壞話, 因為他感到他被他們拒絕了. 藉著貶抑他們, 約瑟希望他的父親會更加愛他. 或許, 如果他的哥哥們能更關心他一些, 約瑟就不會說他們的壞話. 然而事實是, 因著約瑟在父親面前說他們的壞話, 哥哥們因此更加恨惡他. 而在他告訴他們他所作的夢, 他們要向他下拜, 並受他的管轄時, 他們的敵意變得更加高漲, 甚至到了殘酷無情的地步. 他們起意殺死他.

約瑟與他的哥哥們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猶太拉比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1) 約瑟的傲慢, 虛榮心, 自我中心, 說哥哥的壞話 (可能包括謊言), 愚蠢地宣揚所做的夢而毫不考慮哥哥們的感受 (2) 雅各對約瑟的偏心 (3) 哥哥們對約瑟的孤立, 抵制, 與排擠, 毫不在意從小就成為孤兒的弟弟的內心感受.

或許正是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 導致了約瑟與他的哥哥們之間兄弟鬩牆的悲劇.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猶太拉比在解釋聖經時, 常常會在聖經的字裡行間加入自己想像的細節, 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 比方說, 我們看到在創世紀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裡, 有些拉比說, 約瑟說謊, 捏造關於哥哥的壞話; 又有些拉比說, 約瑟愛美, 因此不但向父親要求彩衣, 還在臉上化妝, 將鞋底墊高等等. 儘管這些 "補充" 在聖經裡完全沒有提到. 這其實正是一種猶太拉比解經方式, 藉由想像的 "細節" 來說明約瑟在弟兄關係當中可能需要擔負的責任.

大多數拉比將約瑟視為 "不成熟, 自我中心, 愛說人壞話的人", 這反映出他們對約瑟的看法相對來說比較負面, 覺得約瑟要在弟兄關係當中負起相當大的責任. 這與我們基督徒傳統傾向對約瑟的正面看法大相逕庭.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一部分原因或許是出於妥拉記載, "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 (創世記37:2). 約瑟沒有當面委婉地指正哥哥們的惡行, 卻是在背後說他們的壞話 (不管是不是真實的), 這正是猶太拉比深惡痛絕的口出惡言的罪, 希伯來文是 לָשׁוֹן הָרַע ("lashon hara", evil tongue), 字面意思是 "邪惡的舌頭". 關於口出惡言的罪, 請參閱筆者所寫<<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一文.

 


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創世記32:4~36:43 "他差遣" 妥拉焦點: 與天使角力, 與自己角力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在得知以掃正帶著四百人前來 "迎接" 時, 雅各將他的家人和牲畜分作兩隊, 免得他們盡被以掃所滅. 到了晚上, 雅各在打發家人和牲畜都過了雅博渡口後, 他自己卻一個人留在後面. 而就在那個夜晚, 妥拉告訴我們, “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 (創世記32:24). 在摔跤當中, 那人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窩, 雅各的大腿就瘸了. 到了黎明時分, 那人對雅各說, “天黎明了、容我去罷” (創世記32:26). 雅各拒絕讓那人離開, 除非那人給他祝福. 那人詢問雅各的名字, 並告訴他說, “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 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創世記32:28).

當雅各詢問那人的名字時, 他回答說, “何必問我的名(創世記32:29), 接著他祝福雅各就消失了. 雅各將這場奇怪的 “摔跤比賽” 的地點命名為毘努伊勒 (希伯來文 פְּנִיאֵל), 意思是 “神的面”. 就在黎明時分, 雅各瘸著腿並感嘆著說, “我面對面見了 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創世記32:30).

這場奇怪的 “摔跤比賽” 到底是為了什麼? 雅各遇到的那人究竟是誰? 雅各改名為以色列的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那人要使雅各瘸腿?

最早對這個故事提出解釋的是古代的拉比. 有些拉比認為與雅各角力的那人是一個以強盜的面貌出現的天使, 意圖是要嚇唬雅各, 但雅各剛強壯膽毫不懼怕. 他告訴強盜, “你嚇不倒我”. 由於他的勇敢, 並且拒絕逃避, 雅各因此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並被賦予了一個新名字 - 以色列.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看法. 他同意與雅各角力的那人是天使, 但卻認為那人是 “以掃的天使”. 拉旭 (Rashi) 指出, 雅各之所以擔心, 是因為以掃仍然因著雅各從父親以撒那裡竊取了他的祝福而懷恨在心, 因此帶著四百人要來殺害他和他的家人. 拉旭 (Rashi) 解釋說, 當雅各發現自己正在與以掃的天使角力時, 他意識到如果他得到天使的祝福, 他可能能夠迫使以掃寬恕他. 雅各認為, 如果他成功了, 那麼他全家都要得救, 於是他繼續戰鬥, 拒絕放棄, 直到以掃的天使大叫 “容我去罷(創世記32:26) 並為雅各祝福為止.

拉旭 (Rashi) 的外孫, 另一個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巴姆 (Rashbam) 則按照聖經經文的字面意義如此解釋: 實際上, 雅各極度懼怕他的哥哥以掃, 由於擔心以掃會要他的性命, 雅各即將撇下家人獨自一人逃跑. 神看到了這一點, 因而派遣天使與雅各角力, 阻止雅各逃跑, 並且讓天使打傷了雅各的大腿窩, 使他無法逃跑, 因為祂希望雅各知道他應該對 神有更大的信心, 而且沒有人可以逃避 神的旨意.

正如我們先前討論妥拉已經提過的, 猶太拉比經常把雅各和以掃看作不只是兄弟相爭, 而是兩個相互競爭的國民 - 以色列和非以色列, 或者以色列和羅馬. 對於某些拉比來說, 雅各與天使之間的角力是雅各與以掃之間的角力. 以掃是天使, 他們之間的角力象徵著猶太人民與那些試圖消滅他們的國家之間的生存之戰. 他們教導說, 雅各夜間的角力是對未來的預表, 雅各/以色列將會受到以掃/羅馬的攻擊. 就像雅各在那恐怖而漫長的夜晚中艱苦戰鬥, 以色列也要在歷史中大遭苦難. 但是, 到了黎明時分, 以色列將會戰勝一切仇敵, "與 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創世記32:28).

另有些拉比認為, 雅各與天使之間的角力其實發生在雅各的心中 (神給雅各的異象?), 這代表了他一生中的重大轉折點. 他對於當初竊取以掃的長子名分和祝福感到深深的內疚, 因而一直無法面對他的哥哥以掃. 他搶奪了原本不屬於他的東西, 這使得他所有的成就都大打折扣. 他無法再這樣繼續下去, 他必須與自己先前所做的一切 "摔跤", 並且他必須悔改, 承認他欺騙了以掃. 雅各與天使的角力象徵著他與自己的角力, 致力於成為一個更好, 更誠實, 公平和公正的人. 一直到雅各成為以色列之後, 他才真正預備好與他的哥哥以掃和解. 正如拉比莫里斯·阿德勒 (Rabbi Morris Adler) 所說, "雅各最大的敵人不是以掃; 雅各最大的敵人住在他自己裡面".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一 創世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One: Genesis)

補充說明:

中世紀拉比拉旭巴姆 (Rashbam) 的解釋正是運用 "佩夏" (פְּשָׁט‎, "Peshat") 的解經方式, 找出經文的直觀或字面意義. "佩夏" (פְּשָׁט‎, "Peshat") 是最基本的拉比解經方式, 並且也是目前基督徒最能接受的方式. 

此外, 猶太拉比也相信, 除了經文的直觀意義外, 妥拉的意義是豐富而不可勝數的, 拉比們說, "妥拉有七十面. 應當反覆思想妥拉, 因為萬有都包含在其中" (民數記大註釋書 Numbers Rabbah 13:15~16). 因此除了用"佩夏" (פְּשָׁט‎, "Peshat") 找出經文的直觀意義外, 猶太拉比也普遍應用諸如 "德拉什" (דְּרַשׁ‎, "Derash") 的解經方式, 進一步找出妥拉中隱藏的象徵性意義. 不過猶太拉比都知道, 不管是怎樣的象徵意義, 都不能取代經文的直觀意義, 也不能和經文的直觀意義相衝突. 

有關猶太拉比的解經方式, 請參閱<<"德拉什" (דְּרַשׁ‎, "Derash") 與 "佩夏" (פְּשָׁט‎, "Peshat") 解經>>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