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使徒遺訓"是初代教會為外邦門徒編寫的基督徒生活指南, 有關"十二使徒遺訓"的介紹, 請參閱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一文)
早期基督徒與猶太人一樣, 不但飯前謝飯, 飯後也謝飯. 對他們來說, 用餐不只是人與人的團契, 同時也是人與 神的團契. 相比於飯後謝飯, 飯前謝飯通常比較精簡. 而"十二使徒遺訓"教導外邦門徒用固定的祈禱文作飯前謝飯.
"關於謝飯, 你們要如此感謝." (Now concerning the giving of thanks, give thanks in this way.)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9:1)
"首先, 關於 (葡萄酒的) 杯: '我們感謝祢, 我們的阿爸父, 為著祢所賜給我們的, 祢的義僕主耶穌, 祂是祢僕人大衛神聖的苗裔, 也是真葡萄樹. 願榮耀歸於祢, 直到永遠.'" (First, concerning the cup: We thank you, our Father, for the holy vine of your servant David that you made known to us through your servant Yeshua. Yours is the glory forever.)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9:2)
"其次, 關於餅: '我們感謝祢, 我們的阿爸父, 為著祢藉著祢的義僕主耶穌所賜給我們的生命與真理. 願榮耀歸於祢, 直到永遠. 就像這餅被擘開, 分散在群山之間, 並再度招聚回來, 願祢的子民也從地極被招聚回來, 並進入祢的國度. 因為藉著耶穌基督, 榮耀與能力, 全是祢的, 直到永遠.'" (Next, concerning the piece of the bread: We thank you, our Father, for the life and the knowledge that you made known to us through your servant Yeshua. Yours is the glory forever. Just as this piece of bread was scattered over the mountains and gathered together, so may your assembly be gathered from the ends of the earth into your kingdom. For yours is the glory and the power through Yeshua the Messiah forever.)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9:3~4)
首先要說明的昰, 這不是聖餐禮.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守"主的晚餐", 仍然是按照傳統的逾越節筵席, 然而聖餐禮是第二世紀以後才逐漸發展出來的教會傳統. 並且"主的晚餐"與聖餐禮同樣都是先有餅才有杯, 與這裡先有杯才有餅的次序不合. 今日的聖餐禮在第一世紀還沒有出現, "擘餅"在當時其實指的昰一般的用餐, 特別指用餐開始時感謝 神並將餅擘開分給同桌的眾人, 這一點在許多早期猶太拉比文獻都可以得到證實. 因此使徒行傳描述初代教會的猶太基督徒,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使徒行傳2:46), 其實是說他們在家中存著歡喜誠實的心同桌吃飯 (Table Fellowship), 描述門徒同心合意的甜蜜團契. 對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而言, 同桌吃飯是一件大事, 象徵彼此的完全接納與認同. 這是為什麼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會質疑主耶穌, "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呢?" (馬太福音9:10~11)
(有關早期"主的晚餐"是逾越節筵席的討論, 請參閱逾越節晚餐 - 失落的新約傳統一文)
其次, 如"十二使徒遺訓"的祈禱文所顯示的, 飯前謝飯是感謝 神, 而不是求 神祝福或潔淨食物. 求 神祝福或潔淨食物是後來天主教的作法, 並且繼續影響著往後的基督教. 然而用餐前感謝 神是主耶穌之前的拉比就已經流傳下來的猶太傳統, "拉比猶大傳遞拉比撒母耳的教導, '享用世上的任何美物而不先感謝 神, 猶如偷竊 神的物一般, 因為經上記著說,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 (巴比倫塔木德 稱頌篇 35a)
主耶穌同樣遵循飯前謝飯的猶太傳統, 如祂餵飽五千人時, "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 (應翻作感謝較好)、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馬太福音14:19), 餵飽四千人時, "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馬太福音15:36), 復活以後向兩個門徒顯現,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 (路加福音24:30).
主耶穌與猶太門徒都在飯前謝飯, 因此"十二使徒遺訓"也教導外邦門徒飯前謝飯, 作為他們屬靈操練的一部分. 主耶穌當時的猶太人飯前謝飯, 都是使用固定的祈禱文, 因此"十二使徒遺訓"自然也教導外邦門徒用固定的祈禱文來謝飯. 葡萄酒和餅是當時日常的飲料與食物, 所以"十二使徒遺訓"也包括這兩者. 葡萄酒象徵 神的祝福, 因此先為葡萄酒感謝, 接著為餅感謝, 則相當於為著所有食物的感恩.
既然"十二使徒遺訓"教導用固定的祈禱文謝飯, 飯前謝飯是不是一定得用祈禱文呢? 當然不是! 弟兄姊妹大可用自發性的禱告來謝飯. 自發性的禱告顯然更有彈性, 能因應當時的情況. 不過用祈禱文禱告, 並不見得一定是死板僵化或有口無心, 而自發性的禱告也不見得都是衷心禱告, 這端視禱告者的心態而定. 用固定祈禱文起碼有兩個好處, 第一昰使我們不至因急著吃飯而隨意敷衍了事, "感謝主! 阿門!", 第二是讓那些不大會禱告的弟兄姊妹謝飯不至於尷尬, 覺得自己禱告不如人.
當然, 我們華人的飲食通常沒有餅和葡萄酒, "十二使徒遺訓"的祈禱文對今日的我們可能不大適用. 怎麼辦呢? 我想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我們建立飯前謝飯的禱告習慣, 在每次用餐前將我們的心轉向 神, 感謝祂對我們的供應. 弟兄姊妹不用過度在意禱告的方式, 我們可以用自發性的禱告, 或是尋找合適的祈禱文, 或是祈禱文加上自發性的禱告. 以下是我改編自猶太人謝飯禱告的祈禱文, "我們在天上的阿爸父, 耶和華我們的 神, 我們感謝祢, 因為祢不但從地上賜給我們糧食, 祢又賜給我們主耶穌, 祂是從天降下生命的糧".
最新課程
▼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tzaveh "你要命令", 出埃及記 Exodus 27:20~30:10 的讀經心得)
摩西在西乃山上40晝夜, 領受 神給他關於會幕建造與祭司事奉的啟示. 論到祭司的職分, 神首先指示摩西,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把那為點燈搗成的清橄欖油拿來給你、使燈常常點著。在會幕中法櫃前的幔外、亞倫和他的兒子 (也就是祭司)、從晚上到早晨、要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這要作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27:20~21) 祭司首要的服事居然不是獻祭, 點燈才是祭司首要的服事. 而"使燈常常點著"的"常常"的希伯來字 תָּמִיד ("tamid", continuously) 的意思其實是"持續". 祭司不但要使燈常常點著, 更要使燈持續點著.
祭司點著的是什麼燈呢? 是會幕裡的金燈臺, 神吩咐摩西說, "要用精金作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花、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燈臺兩旁要杈出六個枝子、這旁三個、那旁三個。這旁每枝上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那旁每枝上也有三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從燈臺杈出來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燈臺上有四個杯、形狀像杏花、有球、有花.燈臺每兩個枝子以下、有球、與枝子接連一塊.燈臺出的六個枝子、都是如此。球和枝子要接連一塊、都是一塊精金錘出來的。要作燈臺的七個燈盞.祭司要點這燈、使燈光對照。" (出埃及記25:31~37)
金燈臺的造型, 有如杏樹枝一般. 杏樹的希伯來文昰שָׁקֵד ("shaqed"), 衍生自希伯來字שָׁקַד ("shaqad", watch), 意思是"守望". 在以色列的冬天, 當其他樹木還在"沉睡"時, 杏樹昰首先開花的, 彷彿樹木的"守望者"一般, 杏樹的希伯來名שָׁקֵד 源自於此. 這也是先知耶利米所見杏樹枝異象的意義,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耶利米你看見甚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耶和華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使得成就。" (耶利米書1:11~12) 這裡翻作"留意保守"的希伯來原文正是שָׁקַד ("守望").
祭司點著金燈臺的燈, 而金燈臺的光照在哪裡呢? 金燈臺的光乃是向前面照射, 神指示摩西, "你告訴亞倫說、點燈的時候、七盞燈都要向燈臺前面發光。" (民數記8:2) 金燈臺的前面為何物呢? 乃是與金燈臺相對的陳設餅的桌, 神吩咐摩西, "把桌子安在幔子外帳幕的北面.把燈臺安在帳幕的南面、彼此相對" (出埃及記26:35). 因此金燈臺的光, 正是照在桌子上的陳設餅.
陳設餅有12個, 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 也就是 神的子民. 金燈臺的造型如同杏樹枝, 代表耶和華 神是以色列 - 神的子民的守望者. 而金燈臺的光持續點著, 並且光照在陳設餅上, 正象徵耶和華 神不分晝夜, 持續地看顧與守望祂的子民, 因為"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 (詩篇121:4).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十二使徒遺訓的屬靈操練 (3) 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是初代教會為外邦門徒編寫的基督徒生活指南, 有關"十二使徒遺訓"的介紹, 請參閱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一文)
禱告可以說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屬靈操練. 針對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有如下的教導, "你們禱告的時候, 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倒要照主在祂的福音裡所吩咐的去行. 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2), "你們應該一天三次如此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3).
"十二使徒遺訓"首先教導, 要切實遵行福音書所記載, 主耶穌關於禱告的教訓, "你們禱告的時候, 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倒要照主在祂的福音裡所吩咐的去行".
而在馬太福音裡, 主耶穌正是吩咐門徒,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馬太福音6:5~8)
從表面上看, 似乎主耶穌認為私下的禱告勝過公開的禱告, 簡短的禱告勝於長時間的禱告. 但主耶穌教導的重心其實在於禱告的心態. 主耶穌譴責的昰那些公開作秀型的禱告以及用許多華麗詞藻堆砌而成的空洞禱告. 門徒應記得禱告的對象是 神, 我們是向 神禱告而不是向人; 與其用許多華麗的辭藻而言不由衷, 還不如用樸素直白的話語向 神表達真心實意.
"十二使徒遺訓"接著教導, 以主禱文作為典範來禱告, "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作為禱告的典範, 主禱文一方面展現了一個以 神為中心的樸實禱告, 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主耶穌另一個關於禱告的教訓,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6:32~33). 主禱文的前三個祈求正是關乎"他的國、和他的義" (神的名, 神的國, 神的旨意), 而後三個祈求則是關乎門徒本身的需要 (日用飲食, 罪得赦免, 遠離試探與兇惡).
另外, 弟兄姊妹可能會注意到"十二使徒遺訓"的主禱文最後一句是"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與馬太福音主禱文的最後一句"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馬太福音6:13) 有些不同.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 馬太福音主禱文的最後一句, 是後來的基督教文士抄寫聖經時加進去的, 早期的馬太福音希臘原文手抄本完全沒有這麼一句話. 而"十二使徒遺訓"之所以在原來的主禱文最後加上一句"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是因為"十二使徒遺訓"的寫作對象是剛信主的外邦門徒. 當他們開始學習禱告, 還無法活用主禱文於禱告中時, 不妨直接照著主禱文的一字一句來禱告, 因此"十二使徒遺訓"加上這麼一句衍生自詩篇96:7 "民中的萬族阿、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的話作為禱告的結尾, "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十二使徒遺訓"最後教導, 每天 (起碼) 禱告三次, "你們應該一天三次如此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3). 一日三次禱告, 是主耶穌和使徒當時的猶太傳統, 分別在早上, 下午, 與晚上 (或黃昏) 的時候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教導外邦門徒延續這個源自聖經的禱告傳統, "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 (詩篇55:17),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 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以理書6:10).
(請參閱"常常喜樂, 不住禱告, 凡事謝恩" - 漫談猶太人的禱告 (3): 一日三次禱告一文)
"十二使徒遺訓"教導我們禱告的功課, 作為屬靈操練的一環. 若我們能有一天三次的規律禱告 (例如早上, 中午, 晚上), 不但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屬靈的紀律, 更能幫助我們維持與 神從早到晚不間斷的交通. 很多弟兄姊妹都有晨更或晚禱 (或是晨更加上晚禱), 這當然是非常好的. 而以我個人的經驗, 在晨更和晚禱之外, 若能在中午 (或下午) 抽出一小段時間禱告, 大大有助於我們的靈性生活, 讓我們的心在一天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重新對焦在 神身上, 並提醒我們自己不是工作的奴僕, 而是天父的兒女. 此外, "十二使徒遺訓"提醒我們遵行主耶穌關於禱告的教訓, 並以主禱文為我們禱告的典範, 禱告乃是對著我們的天父說話, 單單向祂傾心吐意, 並且我們乃是"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禱告可以說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屬靈操練. 針對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有如下的教導, "你們禱告的時候, 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倒要照主在祂的福音裡所吩咐的去行. 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2), "你們應該一天三次如此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3).
"十二使徒遺訓"首先教導, 要切實遵行福音書所記載, 主耶穌關於禱告的教訓, "你們禱告的時候, 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 倒要照主在祂的福音裡所吩咐的去行".
而在馬太福音裡, 主耶穌正是吩咐門徒,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馬太福音6:5~8)
從表面上看, 似乎主耶穌認為私下的禱告勝過公開的禱告, 簡短的禱告勝於長時間的禱告. 但主耶穌教導的重心其實在於禱告的心態. 主耶穌譴責的昰那些公開作秀型的禱告以及用許多華麗詞藻堆砌而成的空洞禱告. 門徒應記得禱告的對象是 神, 我們是向 神禱告而不是向人; 與其用許多華麗的辭藻而言不由衷, 還不如用樸素直白的話語向 神表達真心實意.
"十二使徒遺訓"接著教導, 以主禱文作為典範來禱告, "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作為禱告的典範, 主禱文一方面展現了一個以 神為中心的樸實禱告, 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主耶穌另一個關於禱告的教訓,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6:32~33). 主禱文的前三個祈求正是關乎"他的國、和他的義" (神的名, 神的國, 神的旨意), 而後三個祈求則是關乎門徒本身的需要 (日用飲食, 罪得赦免, 遠離試探與兇惡).
另外, 弟兄姊妹可能會注意到"十二使徒遺訓"的主禱文最後一句是"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與馬太福音主禱文的最後一句"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馬太福音6:13) 有些不同.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 馬太福音主禱文的最後一句, 是後來的基督教文士抄寫聖經時加進去的, 早期的馬太福音希臘原文手抄本完全沒有這麼一句話. 而"十二使徒遺訓"之所以在原來的主禱文最後加上一句"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是因為"十二使徒遺訓"的寫作對象是剛信主的外邦門徒. 當他們開始學習禱告, 還無法活用主禱文於禱告中時, 不妨直接照著主禱文的一字一句來禱告, 因此"十二使徒遺訓"加上這麼一句衍生自詩篇96:7 "民中的萬族阿、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的話作為禱告的結尾, "因為能力與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十二使徒遺訓"最後教導, 每天 (起碼) 禱告三次, "你們應該一天三次如此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3). 一日三次禱告, 是主耶穌和使徒當時的猶太傳統, 分別在早上, 下午, 與晚上 (或黃昏) 的時候禱告. "十二使徒遺訓"教導外邦門徒延續這個源自聖經的禱告傳統, "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 (詩篇55:17), "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 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以理書6:10).
(請參閱"常常喜樂, 不住禱告, 凡事謝恩" - 漫談猶太人的禱告 (3): 一日三次禱告一文)
"十二使徒遺訓"教導我們禱告的功課, 作為屬靈操練的一環. 若我們能有一天三次的規律禱告 (例如早上, 中午, 晚上), 不但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屬靈的紀律, 更能幫助我們維持與 神從早到晚不間斷的交通. 很多弟兄姊妹都有晨更或晚禱 (或是晨更加上晚禱), 這當然是非常好的. 而以我個人的經驗, 在晨更和晚禱之外, 若能在中午 (或下午) 抽出一小段時間禱告, 大大有助於我們的靈性生活, 讓我們的心在一天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重新對焦在 神身上, 並提醒我們自己不是工作的奴僕, 而是天父的兒女. 此外, "十二使徒遺訓"提醒我們遵行主耶穌關於禱告的教訓, 並以主禱文為我們禱告的典範, 禱告乃是對著我們的天父說話, 單單向祂傾心吐意, 並且我們乃是"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
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Terumah "奉獻", 出埃及記 Exodus 25:1~27:19 的讀經心得)
使徒保羅責備哥林多的門徒,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麼?" (哥林多前書3:16) 當我們讀中文聖經時, 我們很容易誤會保羅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 神的殿. 然而這裡"神的殿"的希臘原文卻是ναὸς θεοῦ ("naos theou", temple of God), 指的昰單獨一個 神的殿. 神的殿只有一個, 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是 神的殿的一部分.
神的殿乃是 神的居所. 當 神和以色列人立下西乃之約後, 神吩咐摩西, "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出埃及記25:8). 既然 神的殿是 神的居所, 理所當然應該全部用最上等的材料來建造了, 不是嗎? 然而 神吩咐摩西說, "所要收的禮物、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並作膏油和香的香料、紅瑪瑙、與別樣的寶石..." (出埃及記25:3~7)
建造 神的殿 (此處為會幕) 的材料, 的確有精金, 紅瑪瑙, 與各樣寶石等極為貴重的材料, 但也有像銅, 山羊毛, 染紅的公羊皮, 海狗皮, 皂莢木等尋常不起眼的材料. 那麼是不是只有貴重的材料才重要, 在 神的眼中才有價值呢? 不是的, 不管是貴重的材料還是尋常的材料, 在 神的眼中同樣有價值. 材料本身的貴重與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昰它們是否按照 神的心意被用在 神的殿的建造當中. 精金雖好, 但若沒有皂莢木, 就沒有辦法製作約櫃與陳設餅的桌; 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與細麻雖好, 但若沒有染紅的公羊皮與海狗皮, 就缺了會幕的"罩棚的蓋"與"罩棚上的頂蓋" (出埃及記26:14). 建造 神的殿的材料, 沒有一樣是多餘的, 並且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惟有所有的材料加起來, 並且被用在 神所指定的用途上, 才能建造完整的, 合 神心意的 神的殿.
同樣的, 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是 神的殿 - "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4:12) 的一部分, 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 並且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惟有所有的基督徒加起來, 彼此互相配搭服事, 才能建造完整的, 榮耀的"基督的身體". 就像建造 神的殿的材料有貴重的與尋常的, 弟兄姊妹當中也有剛強的與軟弱的, "體面的"與"不體面的", 然而在 神的眼中卻都同樣有價值. 我們體面與否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昰我們是否按照 神的心意活在 神的命定當中.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十二使徒遺訓的屬靈操練 (2) 禁食
("十二使徒遺訓"是初代教會為外邦門徒編寫的基督徒生活指南, 有關"十二使徒遺訓"的介紹, 請參閱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一文)
關於飲食方面的屬靈操練, "十二使徒遺訓"除了鼓勵外邦門徒遵行聖經食物律外, 也鼓勵他們禁食, "你們禁食的日子不要與那些假冒為善者(法利賽人)相同. 他們是在七日的第二日(星期一)和第五日(星期四)禁食, 但你們要在第四日(星期三)與預備日(星期五)禁食." (Your fast days should not coincide with those of the hypocrites, for they fast on the second day of the week and on the fifth day. But you are to fast on the fourth day and on the preparation day.)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8:1)
禁食不但有著悠久的聖經傳統, 同時也是主耶穌和使徒時代猶太人慣常的屬靈操練, 主耶穌關於稅吏和法利賽人的比喻中, 法利賽人說,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 (路加福音18:12). "十二使徒遺訓"和後來的猶太拉比文獻都記載當時的法利賽人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 為了和法利賽人區分開來, "十二使徒遺訓"因此教導外邦門徒在星期三和星期五禁食.
主耶穌自己禁食, "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馬太福音4:2), 主耶穌也教導門徒禁食,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馬太福音6:16~18).
特別的昰, 主耶穌在地上的日子, 門徒並不禁食, "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馬太福音9:14~15). 主耶穌的同在象徵將來千禧年的福樂, 神的國度在人間, 人不再需要禁食,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變為猶大家歡喜快樂的日子、和歡樂的節期" (撒迦利亞書8:19).
然而主耶穌昇天之後, 門徒恢復禁食,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使徒行傳13:2),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使徒行傳14:23).
禁食是屬靈操練不是苦行. 猶太拉比文獻和早期基督教文獻都教導禁食不可過度, 免得影響到日常工作 (包括讀經禱告). 主耶穌和使徒當時的禁食慣例是從一天的日出到日落, 禁戒一切食物和飲水, 但可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 也有人作部分的禁食, 比方說禁戒肉食, 也就是所謂的"但以理禁食", "美味我沒有喫、酒肉沒有入我的口、也沒有用油抹我的身、直到滿了三個七日" (但以理書10:3).
禁食作為屬靈操練, 目的是藉由"刻苦己心" (以賽亞書58:5) - 拒絕肉體的滿足, 而與 神有靈裡的交通. 因此禁食與禱告息息相關. 禁食的人往往在原本用餐的時間禱告親近 神, 或是因著禁食而能有長時間不間斷的禱告. 禁食而不禱告, 等同於節食 (dieting), 為的昰肉體的好處或是屬世的需要. 但禁食禱告為的是屬靈的益處.
如果說遵行聖經食物律是提醒我們,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申命記8:3), 那麼禁食更是操練我們降服在 神的話語中, 勝過肉體的軟弱. 此外, 禁食也如同我們在 神面前許拿細耳人的願一般, "要離俗歸耶和華.他就要遠離清酒、濃酒、也不可喝甚麼清酒濃酒作的醋、不可喝甚麼葡萄汁、也不可喫鮮葡萄和乾葡萄。在一切離俗的日子、凡葡萄樹上結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喫" (民數記6:2~4). 在"離俗的日子" - 禁食禱告的時間, 世界被我們關在門外, 只有 神與我們同在.
禁食禱告作為屬靈操練, 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段單獨與 神相交的時間. 我們不見得一定要一星期禁食兩次, 也不見得一定要從日出到日落都不吃不喝, 這些細節都可以按照個人的生活作息與身體狀況量力而為. 但我們若能建立經常有規律的禁食禱告, 會讓我們與 神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這是基督徒的屬靈生活不可或缺的.
禁食不但有著悠久的聖經傳統, 同時也是主耶穌和使徒時代猶太人慣常的屬靈操練, 主耶穌關於稅吏和法利賽人的比喻中, 法利賽人說,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 (路加福音18:12). "十二使徒遺訓"和後來的猶太拉比文獻都記載當時的法利賽人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 為了和法利賽人區分開來, "十二使徒遺訓"因此教導外邦門徒在星期三和星期五禁食.
主耶穌自己禁食, "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馬太福音4:2), 主耶穌也教導門徒禁食,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馬太福音6:16~18).
特別的昰, 主耶穌在地上的日子, 門徒並不禁食, "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馬太福音9:14~15). 主耶穌的同在象徵將來千禧年的福樂, 神的國度在人間, 人不再需要禁食,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變為猶大家歡喜快樂的日子、和歡樂的節期" (撒迦利亞書8:19).
然而主耶穌昇天之後, 門徒恢復禁食,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使徒行傳13:2), "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使徒行傳14:23).
禁食是屬靈操練不是苦行. 猶太拉比文獻和早期基督教文獻都教導禁食不可過度, 免得影響到日常工作 (包括讀經禱告). 主耶穌和使徒當時的禁食慣例是從一天的日出到日落, 禁戒一切食物和飲水, 但可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調整. 也有人作部分的禁食, 比方說禁戒肉食, 也就是所謂的"但以理禁食", "美味我沒有喫、酒肉沒有入我的口、也沒有用油抹我的身、直到滿了三個七日" (但以理書10:3).
禁食作為屬靈操練, 目的是藉由"刻苦己心" (以賽亞書58:5) - 拒絕肉體的滿足, 而與 神有靈裡的交通. 因此禁食與禱告息息相關. 禁食的人往往在原本用餐的時間禱告親近 神, 或是因著禁食而能有長時間不間斷的禱告. 禁食而不禱告, 等同於節食 (dieting), 為的昰肉體的好處或是屬世的需要. 但禁食禱告為的是屬靈的益處.
如果說遵行聖經食物律是提醒我們,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申命記8:3), 那麼禁食更是操練我們降服在 神的話語中, 勝過肉體的軟弱. 此外, 禁食也如同我們在 神面前許拿細耳人的願一般, "要離俗歸耶和華.他就要遠離清酒、濃酒、也不可喝甚麼清酒濃酒作的醋、不可喝甚麼葡萄汁、也不可喫鮮葡萄和乾葡萄。在一切離俗的日子、凡葡萄樹上結的、自核至皮所作的物、都不可喫" (民數記6:2~4). 在"離俗的日子" - 禁食禱告的時間, 世界被我們關在門外, 只有 神與我們同在.
禁食禱告作為屬靈操練, 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一段單獨與 神相交的時間. 我們不見得一定要一星期禁食兩次, 也不見得一定要從日出到日落都不吃不喝, 這些細節都可以按照個人的生活作息與身體狀況量力而為. 但我們若能建立經常有規律的禁食禱告, 會讓我們與 神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這是基督徒的屬靈生活不可或缺的.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舊約的福音神學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Mishpatim "典章", 出埃及記 Exodus 21:1~24:18 的讀經心得)
從字面的意義來看, 神吩咐以色列人的這條誡命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 (出埃及記23:4), 不但是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 (利未記19:18) 的具體實踐, 更是主耶穌吩咐我們"要愛你們的仇敵" (馬太福音5:44) 的實際表現.
同時這條誡命也與申命記22:1~3的誡命有關, "你若看見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為不見、總要把他牽回來交給你的弟兄。你弟兄若離你遠、或是你不認識他、就要牽到你家去、留在你那裡、等你弟兄來尋找就還給他。你的弟兄無論失落甚麼、或是驢、或是衣服、你若遇見、都要這樣行、不可佯為不見。"
出埃及記23:4與申命記22:1~3的誡命乃是聖經中"物歸原主"的誡命. 神吩咐我們必須把別人失落的東西交還物主, 甚至就算物主是我們的仇敵也不能例外. 另一方面, "物歸原主"也是中國的成語, 反映中國人傳統的美德, 絕不將別人的失物據為己有. 然而聖經"物歸原主"的誡命, 比我們中國人說的"物歸原主"還要更進一步: 當我們發現別人失落的東西時, 不但不能據為己有, 也不能"佯為不見", 不予理會, 而必須在找到失主前, 盡心盡力妥善保管照料, "你弟兄若離你遠、或是你不認識他、就要牽到你家去、留在你那裡、等你弟兄來尋找就還給他". "物歸原主"的誡命, 強調我們對別人失物的責任.
猶太拉比口傳律法的結集"塔木德"記錄了拉比哈尼拿.班.多沙 (Rabbi Chanina ben Dosa) 和他妻子遵行聖經"物歸原主"的誡命的軼事, "有一個人遺忘了一籠子雞在拉比哈尼拿.班.多沙的家門外不遠之處. 拉比的妻子發現了雞, 等了一陣子沒人認領, 只好帶回家照顧, 並盼望失主能盡快出現. 然而失主遲遲沒有出現, 拉比的妻子也只好天天照料雞群. 雞群繁衍眾多, 直到拉比家的院子容納不下. 拉比和他妻子只好把雞賣了, 用賣雞的錢買了羊. 過了許久, 有一天雞的主人與朋友路過拉比的家門, 向他朋友提起從前在這附近失落了一籠子雞的事. 拉比哈尼拿.班.多沙剛好聽見他的說話, 在詢問那人他那籠子雞的特徵並得到滿意的答案後, 拉比將羊交給了他" (塔木德 禁食章 Talmud Taanit 25a). 拉比哈尼拿.班.多沙的故事, 教導我們對別人的失物該負起怎樣的責任.
而如果我們對別人的失物尚且有責任, 更何況是 神的失物呢? 我們豈不是更加有責任? 有人可能會問, 什麼!? 神也會有失物!? 是的, 神也會有失物, 並且 神失落的東西不是別的, 正是 神按著祂的形像樣式所造的人,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創世記1:26~27)
人有 神的形像, 人內在 神的形像證明人是屬 神的, 就像羅馬銀幣上有羅馬皇帝該撒的像, 證明銀幣是屬該撒的一般, 因此主耶穌如此回答法利賽人的詰問, "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 (馬太福音22:21). 人有 神的形像, 人是"神的物". 既然如此, 凡不認識 神的人, 其實都是 神的失物.
聖經中"物歸原主"的誡命, 是最大的誡命"愛人如己" (利未記19:18) 的具體實踐, 而比"愛人如己"的誡命更大的誡命是"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申命記6:5), 因此"物歸原主"的誡命, 也同樣適用在 神身上. 我們因著愛人的緣故, 將別人的失物妥善保管, 並物歸原主; 照樣我們也因著愛 神的緣故, 將 神的失物妥善保管照料, 並歸還給 神.
我們傳福音給人, 豈不正是將 神的失物妥善保管照料, 並歸還給 神嗎? 並且在 神的失物交回到 神手中以前, 我們都對 神的失物有責任, 就如同我們對人的失物有責任一般. 此外, 既然凡不認識 神的人都是 神的失物, 因此我們對每一個不認識 神的人都有傳福音的責任.
福音神學, 其實早已隱藏在舊約聖經中.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十二使徒遺訓的屬靈操練 (1)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十二使徒遺訓"是初代教會為外邦門徒編寫的基督徒生活指南, 有關"十二使徒遺訓"的介紹, 請參閱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一文)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但你務要謹慎自守, 不可喫祭偶像的物, 因為那是對假神的敬拜." (Concerning food, bear what you can, but scrupulously guard yourself from what has been offered to idols, because it is the worship of dead gods.) (十二使徒遺訓 Didache 6:3)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是"十二使徒遺訓"針對外邦門徒關乎聖經食物律的教導.
按照使徒行傳15章耶路撒冷大會使徒與長老的決議,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19~21), "十二使徒遺訓"確認外邦門徒不須要遵守聖經食物律的誡命, 但聖經食物律並非因此就與外邦門徒無關了. 食物律雖然不是外邦門徒必須遵守的誡命, 卻是外邦門徒被鼓勵加以實踐的屬靈操練 -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然而, 遵行食物律對我們外邦門徒來說, 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食物律作為外邦門徒的屬靈操練, 起碼有三方面的屬靈意義. 首先, 食物律分辨食物的潔淨與不潔淨, 而潔淨與不潔淨的分別來自於獻祭, 潔淨的食物纔能獻給 神,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創世記8:20). 祭司在聖所獻祭, 祭司的食物來自祭物. 祭司所喫的食物, 自然是潔淨的食物. 因此 神吩咐以色列人與祭司一樣喫潔淨的食物, 是因著他們是"祭司的國度", 神對以色列人說,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神把以色列人從列國中分別出來歸祂自己, 成為"祭司的國度", 因此 神要求他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分別為聖歸給 神, 包括他們的飲食在內.
同樣的, 食物律作為日常生活的屬靈操練, 也是提醒我們外邦門徒身為新約祭司的身分, 如使徒約翰所說, "他 (耶穌基督) 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 (啟示錄1:5~6). 神把我們從萬民中分別出來歸祂自己, 使我們作"聖潔的祭司" (彼得前書2:5), "有君尊的祭司" (彼得前書2:9), 因此我們喫潔淨的食物, 也象徵著從飲食開始, 我們願意把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分別為聖歸給 神.
其次, 聖經教導 神的兒女要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4:23), 而保守心懷意念很重要的一點是保守我們的眼目與耳朵, 不看污穢齷齪的人事物, 不聽骯髒下流的話語. 神的兒女遵行食物律, 正是在每次用餐時再度提醒自己 , 既然連入口的食物都要分辨潔淨與否, 我們豈不應更加分辨所看所聽的是否潔淨? 從這個意義上說, 食物律的作用類似於以色列人的衣裳繸子, 是我們外邦門徒屬靈的衣裳繸子,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8~40).
(關於衣裳繸子的討論, 可參閱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與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二篇文章)
最後, 聖經食物律是 神的話, 外邦門徒遵行食物律, 在每次用餐所作看似小小的犧牲, 也提醒我們自己,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申命記8:3). 食物雖然重要, 是我們養生所需, 但吃喝並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遵行食物律因此也提醒我們, "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羅馬書14:17).
聖經食物律作為日常生活的屬靈操練, 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們可能會問, "真的值得去做嗎?" 食物律的確算是一個入門的屬靈操練, 不需要很多聖經和屬靈知識, 也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 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吃飯. 然而就像其他的屬靈操練一樣, 要持之以恆遵行食物律其實也並不容易, 同樣需要我們對 神的"忠心". 正如主耶穌所說,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路加福音16:10), 若我們能學習在遵行食物律這"最小的事上忠心", 能使我們"在大事上也忠心", 不但幫助我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遵行 神的旨意, 也有助於我們進行其他更進深的屬靈操練. 食物律因此相當於我們在屬靈操練的功課上一個好的起點.
當然, 我想還是會有弟兄姊妹對遵行聖經食物律有個別的難處, 然而"十二使徒遺訓"的教導其實適用於所有外邦門徒,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 盡力就好.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是"十二使徒遺訓"針對外邦門徒關乎聖經食物律的教導.
按照使徒行傳15章耶路撒冷大會使徒與長老的決議, "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 (使徒行傳15:19~21), "十二使徒遺訓"確認外邦門徒不須要遵守聖經食物律的誡命, 但聖經食物律並非因此就與外邦門徒無關了. 食物律雖然不是外邦門徒必須遵守的誡命, 卻是外邦門徒被鼓勵加以實踐的屬靈操練 -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然而, 遵行食物律對我們外邦門徒來說, 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食物律作為外邦門徒的屬靈操練, 起碼有三方面的屬靈意義. 首先, 食物律分辨食物的潔淨與不潔淨, 而潔淨與不潔淨的分別來自於獻祭, 潔淨的食物纔能獻給 神,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創世記8:20). 祭司在聖所獻祭, 祭司的食物來自祭物. 祭司所喫的食物, 自然是潔淨的食物. 因此 神吩咐以色列人與祭司一樣喫潔淨的食物, 是因著他們是"祭司的國度", 神對以色列人說,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神把以色列人從列國中分別出來歸祂自己, 成為"祭司的國度", 因此 神要求他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分別為聖歸給 神, 包括他們的飲食在內.
同樣的, 食物律作為日常生活的屬靈操練, 也是提醒我們外邦門徒身為新約祭司的身分, 如使徒約翰所說, "他 (耶穌基督) 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又使我們成為國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 (啟示錄1:5~6). 神把我們從萬民中分別出來歸祂自己, 使我們作"聖潔的祭司" (彼得前書2:5), "有君尊的祭司" (彼得前書2:9), 因此我們喫潔淨的食物, 也象徵著從飲食開始, 我們願意把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分別為聖歸給 神.
其次, 聖經教導 神的兒女要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4:23), 而保守心懷意念很重要的一點是保守我們的眼目與耳朵, 不看污穢齷齪的人事物, 不聽骯髒下流的話語. 神的兒女遵行食物律, 正是在每次用餐時再度提醒自己 , 既然連入口的食物都要分辨潔淨與否, 我們豈不應更加分辨所看所聽的是否潔淨? 從這個意義上說, 食物律的作用類似於以色列人的衣裳繸子, 是我們外邦門徒屬靈的衣裳繸子,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8~40).
(關於衣裳繸子的討論, 可參閱你們佩帶這繸子, 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與主耶穌的衣裳繸子二篇文章)
最後, 聖經食物律是 神的話, 外邦門徒遵行食物律, 在每次用餐所作看似小小的犧牲, 也提醒我們自己,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申命記8:3). 食物雖然重要, 是我們養生所需, 但吃喝並不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遵行食物律因此也提醒我們, "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羅馬書14:17).
聖經食物律作為日常生活的屬靈操練, 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們可能會問, "真的值得去做嗎?" 食物律的確算是一個入門的屬靈操練, 不需要很多聖經和屬靈知識, 也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 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吃飯. 然而就像其他的屬靈操練一樣, 要持之以恆遵行食物律其實也並不容易, 同樣需要我們對 神的"忠心". 正如主耶穌所說,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路加福音16:10), 若我們能學習在遵行食物律這"最小的事上忠心", 能使我們"在大事上也忠心", 不但幫助我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遵行 神的旨意, 也有助於我們進行其他更進深的屬靈操練. 食物律因此相當於我們在屬靈操練的功課上一個好的起點.
當然, 我想還是會有弟兄姊妹對遵行聖經食物律有個別的難處, 然而"十二使徒遺訓"的教導其實適用於所有外邦門徒, "關於食物, 做你能做到的" - 盡力就好.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頂上...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了
(這篇文章是本週Torah Reading - Parashat Yitro "葉忒羅", 出埃及記 Exodus 18:1~20:26 的讀經心得)
出埃及記19章記載 神降臨在西乃山頂的經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動...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頂上." (出埃及記19:16, 18, 20)
創造並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宰, 竟然降臨在一座山上! 當我們想到 神所創造的宇宙是何等的廣闊無限, 再想想"比萬有都大" (約翰福音10:29) 的 神, 竟會為了以色列人的緣故, 降臨在藐小微不足道的地球的一座山上? 這是 神給人何等的恩寵與尊榮! 難怪大衛要說, "人算甚麼? 你竟顧念他! 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 (詩篇8:4)
(關於眷顧一詞的解釋, 請參閱我實在眷顧了你們、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待你們一文)
接下來在出埃及記20章, 神向以色列全會眾說話,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出埃及記20:2..17) 神吩咐以色列人的話, 正是"十誡", 也就是律法 (妥拉) 最基本的十條誡命.
以色列人害怕聽 神的聲音, "於是百姓遠遠的站立" (出埃及記20:21), 而由摩西上山去接近 神, 聽 神說話, 接著"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向以色列人這樣說、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了..." (出埃及記20:22)
等等!! 神不是降臨在西乃山上嗎? 為什麼祂說, "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了", 而不是說, "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山上和你們說話了"? 弟兄姊妹不用擔心, 這裡和合本並沒有翻譯錯誤, 希伯來聖經原文הַשָׁמַיִם ("hashamaim", the heavens) 正是"天上"的意思. 神一方面降臨在西乃山上, 另一方面祂從天上和以色列人說話.
神如何能降臨在山上, 卻又從天上說話呢? 坦白說我想不通, 神的奧秘實在不是我們可以參透的, 我們充其量只能說, 神是無所不在的. 然而我卻聯想到主耶穌對尼哥底母說過的一句令人費解的話, "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 (約翰福音3:13). 一方面主耶穌是"從天降下"的人子, 但另一方面主耶穌卻"仍舊在天".
就像我們不明白 神如何能降臨在西乃山上, 卻又從天上和以色列人說話一樣, 我們也不能明白主耶穌如何能"從天降下", 卻又"仍舊在天". 但重要的是, 這兩段平行經文似乎啟示我們, 那降臨在西乃山頂上, 卻又從天上說話的 神, 正是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 祂"從天降下", 降臨在西乃山頂上, 卻又"仍舊在天", 從天上和以色列人說話. 使徒約翰稱主耶穌為 神的"話".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 (約翰福音1:1) 中"道"的希臘原文λόγος ("logos", word) 的意思正是"話". 既然如此, 神的"話"在西乃山顯現, 並對以色列人說話, 豈不恰當?
如果我們願意領受那向以色列人說話, 頒布"十誡"的真是道成肉身前的主耶穌, 我們將發覺原來"十誡" (與十誡所代表的律法) 不單單是天父的心意, 也同樣是主耶穌的心意, 因為"十誡"正是主耶穌自己說的. 如果我們相信主耶穌的話, "我與父原為一" (約翰福音10:30), 那麼既然主耶穌和天父原為一, 祂們的心意當然也是完全一致, 父神的心意就是主耶穌的心意, 主耶穌的心意就是父神的心意, 而父神的律法自然也是主耶穌的律法.
當初道成肉身以前的主耶穌在西乃山上向以色列人顯現並頒布"十誡" (律法的基本), 後來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向以色列門徒解釋律法的精義, 也就是"登山寶訓",. 就像主耶穌說的,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馬太福音5:17~18), 主耶穌當然不可能廢掉律法, 祂來乃是要成全祂自己的心意, 而祂的心意也正是天父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