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曠野的啟示 (民數記1:1~4:20 在曠野)

播客連結

當我在以色列的時候, 我總喜歡去死海和其鄰近區域的猶太曠野. 那裡雖然荒涼, 卻又是另一種美景, 並且是遠離忙碌嘈雜的耶路撒冷的 "避難所". 

鄰近死海的昆蘭社區位於猶太曠野, 是古代愛色尼人聚居之處. 愛色尼人所抄寫的死海古卷, 就存放在附近的山洞裡. 死海古卷是20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死海古卷包括了至今所發現最古老的聖經手抄本, 以及許多當時的猶太著作. 從死海古卷我們得知, 愛色尼人是一批敬虔的猶太人, 為了遠離當時腐敗的耶路撒冷統治階級, 而退到猶太曠野裡尋求 神.

就像施浸約翰在猶太曠野, 顯現為先知以賽亞所說,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當豫備耶和華的路" (以賽亞書40:3) 的那一位, 主耶穌也是在猶太曠野開始祂的服事. 施浸約翰呼籲猶太人從罪中回轉, 悔改歸向 神, 並在約旦河裡受悔改的浸禮. 許多耶路撒冷和猶太地的居民回應施浸約翰的呼召, 到猶太曠野裡受約翰的浸. 就連主耶穌也是在這裡受了約翰的浸 (儘管主耶穌並沒有犯罪), 並從此開始了祂的服事.

猶太曠野提醒我們, 神曾經引領以色列人經過 "那大而可怕的曠野、那裡有火蛇、蠍子、乾旱無水之地" (申命記8:15). 曠野在妥拉當中實在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不但是在民數記裡, 從創世記一開始, 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後, 他們就被 神從伊甸園趕出到曠野裡.

特別的是, 馬可福音第一章的記載似乎將主耶穌的生平與曠野和伊甸園聯結起來. 主耶穌受約翰的浸以後, "聖靈就把耶穌催到 (希臘字ἐκβάλλει, 趕出) 曠野裡去。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馬可福音1:12~13).

其他福音書都是說聖靈把主耶穌到曠野, 唯有馬可福音說聖靈把主耶穌趕出到曠野, 就像是 神把亞當夏娃從伊甸園趕出到曠野一樣. 並且唯有馬可福音提到 "野獸". 也許這是馬可給我們的一個暗示, 因為亞當在伊甸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動物 (包括野獸) 命名. 此外, 創世記第三章和馬可福音第一章也有著共同主題: 試探. 亞當和夏娃受試探而失敗, 主耶穌受試探卻得勝.

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經歷好比是亞當夏娃在伊甸園受試探的反轉. 亞當首先在伊甸園, 接著他為動物命名, 然後他受試探而失敗, 最後他被趕出伊甸園到曠野裡. 依著相反的次序, 主耶穌首先被趕出到曠野裡, 接著祂受試探而得勝, 最後祂 "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暗示主耶穌彷彿回到伊甸園), 對比於天使基路伯把守伊甸園的道路, 不讓亞當夏娃重回伊甸園. 在馬可福音裡, 曠野成了人與 神恢復關係之所.

曠野本是乾旱疲乏無水之地, 但正因為曠野是乾旱疲乏無水之地, 在曠野我們能聽見 神說話, 就像在民數記的開頭所說, "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曉諭摩西說" (民數記1:1). 神在曠野裡說話. 妥拉教導我們, 正是在艱難困苦的地方, 我們能尋見 神. 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裡 "失去" 神, 主耶穌在曠野裡 "尋回" 神. 同樣地, 在我們生活的曠野裡, 我們所遭遇的種種困難能夠使我們更認識 神, 更親近 神.

但另一方面, 民數記也顯出曠野是充滿抱怨, 反叛, 與失敗的地方. 生活的困難能使我們遇見 神, 也能使我們充滿苦毒並摧毀我們.

民數記記載了以色列人幾次最慘痛的失敗. 就在數點人數後不久, 摩西的哥哥亞倫與姊姊米利暗起來毀謗摩西. 接著窺探迦南地回來的十個探子報惡信, 導致以色列人集體反叛 神, 不肯進迦南得地為業. 接下來利未人可拉一黨集體叛變. 最後連摩西也 "反叛" 神, 用杖擊打磐石而不是吩咐磐石出水, 導致他自己不得進迦南. 除此以外, 民數記充斥著以色列人許許多多的抱怨與不信.

曠野可以是 神說話的地方, 也可以是人反叛與失敗的地方. 是什麼導致了這兩者的不同? 是我們如何回應. 民數記的故事圍繞在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時, 面對曠野的種種困難, 他們是否選擇信靠耶和華 神, 還是選擇抱怨與不信.

同樣地, 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能使我們遇見 神, 或是使我們悖逆不信 神. 在經歷生活的曠野後, 我們可能變得更剛強更成熟, 或是充滿了苦毒與失敗. 是什麼導致了這兩者的不同? 是我們如何回應. 在妥拉當中, 神已經一再顯明祂是完全可信的. 當我們選擇完全信靠 神, 將一切都交在祂手中, 我們生活的曠野就要成為我們遇見祂的地方.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擁有與失去 (利未記26:3~27:34 在我的律例中)

播客連結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記載了一個故事: 

主後二世紀的拉比梅爾 (Rabbi Meir) 的妻子貝魯雅 (Beruriah) 是一個敬畏 神又有智慧的婦人. 當安息日的時候, 貝魯雅發現他們的兩個兒子已經死了, 此時拉比梅爾正在禱告. 等到拉比梅爾禱告完畢, 問起兒子們的狀況, 但貝魯雅始終支吾其詞. 一直到安息日結束後, 貝魯雅問拉比梅爾說, 前些年有人將珍寶交付我, 要我好好保管. 但現在物主想要取回珍寶, 我應該將珍寶物歸原主嗎? 拉比梅爾回答說, 當然了. 接著貝魯雅就把拉比梅爾帶到兒子們的房間, 指著她兒子們的屍體說, 這些是 神交付給我的珍寶, 現在 神將他們取回去了.

這個故事的中心教訓是: 那些在我們生命中視為最貴重的珍寶, 事實上不是屬於我們, 而是屬於 神的. 而如果我們尚且不能擁有那些我們視為最寶貴的事物, 我們最終並不擁有任何東西. 但這並不意味我們是貧窮的. 當我們失去所擁有的東西時, 很可能是 神藉此把我們帶入更大的豐富裡, 就像是貝魯雅和拉比梅爾所經歷的.

利未記的尾聲正是說到擁有與失去. 擁有與失去是我們在人生旅程上不可避免的, 有得就有失. 而妥拉的一切敘事與教導都是直接或間接引導著我們的人生旅程.

大多數的時候, 我們會在一週內讀完利未記最後兩段妥拉經文 "在山上" 和 "在我的律例中". 這兩段妥拉經文都發生在西乃山. "在山上" 開始於 "耶和華在西乃山對摩西說" (利未記25:1), "在我的律例中" 結束於 "這就是耶和華在西乃山為以色列人所吩咐摩西的命令" (利未記27:34). 在出發前往應許之地以前, 以色列人聚集在西乃山, 領受 神給他們最後的指示. 沒有人想到他們竟然會在曠野飄流額外的三十八年. 神的指示原本是他們進迦南地之前最後的指示.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Rabbi Obadiah Sforno) 如此寫道, 我們的拉比摩西 (Moshe Rabbeinu) 認為以色列人馬上就要進入迦南地, 因此他說, "我們要行路往耶和華所應許之地去" (民數記10:29).

所有以色列人此時此刻都夢想著他們將擁有 神給他們的應許之地. 然而事實上, 儘管迦南地是 神給以色列的產業, 迦南地卻從來都不是屬於以色列人, 而是屬於 神的. 迦南地始終是屬於 神的, 以色列人所得的地業其實是使用權而非擁有權, 而且每五十年地土要重新回歸到以色列十二支派起初分地的景況. 神吩咐以色列人說,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利未記25:10). 每五十年, 以色列人要失去他們先前所購買的土地.

在利未記的尾聲, 妥拉教導我們 "失去" 或 "捨去" 的原則. "擁有" 意味著人可以任意處置他的財產, 包括賣掉它的權利. 然而以色列人不能真正賣掉他們的地業, 而只能出售他們地業的使用權, 因此他們並不真正擁有迦南地. 神吩咐以色列人說, "你要按禧年以後的年數、向鄰舍買.他也要按年數的收成、賣給你。年歲若多、要照數加添價值.年歲若少、要照數減去價值.因為他照收成的數目賣給你" (利未記25:15~16).

利未記正是總結在 "失去" 或 "捨去" 的原則,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凡牛群羊群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 (利未記27:30, 32). 十一奉獻意味著地裡的出產和牲畜最終是屬於 神, 而不是屬於以色列人的.

主前一世紀的大拉比希列 (Rabbi Hillel) 教導說, "人的財富越多, 人的憂愁也越多". 我們如今身處於消費主義的時代, 我們為所擁有或尚未擁有的東西而憂愁, 但我們到頭來什麼也不能真正擁有. "失去" 或 "捨去" 的原則釋放我們免於憂愁, 並且使我們更靠近 神.

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固然是來自於 神的祝福, 但它們卻有可能成為我們與 神關係的攔阻. 因此, 當主耶穌呼召我們作門徒時, 祂要我們捨去. 主耶穌說, "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路加福音14:33), 並且祂自己為 "捨去" 作了最好的示範,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2:5~8).

主耶穌是為了我們而捨去的. 祂 "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祂為我們捨去生命, 好使我們得著生命. 主耶穌甘願捨去的心志也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就像保羅所說,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如此的心志使我們看待順服 神優先於從 神獲得產業. 而這正是 神所喜悅的心志. 因為即使是從 神而來的祝福, 就像是以色列人得迦南地為業, 仍然有可能成為我們順服 神的攔阻. 順服 神要求我們願意捨去過於獲得. 事實上, 當我們捨去越多, 我們就更多得著自由, 而 神也更多得著我們.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禧年與彌賽亞時代 (利未記25:1~26:2 在山上)

 

播客連結

你是否曾經想過, 如果一切能重新來過該有多好? 這一次我們修正所有的錯誤, 避免欠下任何債務, 並且從一開始就避免犯罪?

這聽起來純粹是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想法, 卻有部分成就在妥拉所定規的禧年當中. 從一個禧年到下一個禧年, 以色列人要數算七七四十九年. 七已經是聖經的完全數, 七個七更是完全中的完全. 接下來, 在第50年,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利未記25:10). 禧年的時候, 地土要得著自由, 被賣的地土要回歸它原本的主人; 人也要得著自由, 賣身為奴的以色列人要回歸他的父家. 禧年讓以色列人回歸到 神起初的心意, 預表著彌賽亞時代 神要讓一切都回歸到 神起初創造的心意. 同時, 禧年也預表著彌賽亞時代的自由, 到那時 神所創造的萬有都要得著自由,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 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羅馬書8:21).

以色列人在兩個禧年之間要數算四十九年, 這也讓我們聯想到以色列人從逾越節後第一個安息日的次日到五旬節要數算四十九天. 五旬節同樣預表著彌賽亞時代. 五旬節的誡命讓所有住在以色列地的人, 不分貧富貴賤, 在五旬節這一天都能吃得飽足. 這預表了彌賽亞時代的豐富. 當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人人都能吃得飽足.

當然, 禧年的預表彌賽亞時代, 要遠超過五旬節的預表. 禧年將一整年分別出來, 而不只是五旬節的一天, 這象徵著彌賽亞時代為 "永遠的安息日". 正因著禧年預表彌賽亞時代, 禧年的意象塑造了聖經中的彌賽亞盼望. 比方說, 先知以西結宣告 神將要親自成就彌賽亞時代, 讓所有失喪與被逐的都得著禧年的自由, "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他們" (以西結書34:15~16).

禧年的意象也出現在主耶穌的生平. 施浸約翰差遣門徒問耶穌說, "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馬太福音11:3), 主耶穌要施浸約翰的門徒轉告他說, "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痳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馬太福音11:4~6).

為什麼會有人因主耶穌而 "跌倒"? 因為當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 那永遠的 "禧年" - 彌賽亞時代並沒有完全實現. 施浸約翰依然在監裡. 以色列仍舊在羅馬的高壓統治下. 但主耶穌要約翰的門徒轉告他, "禧年" 已經因主耶穌的到來而開始了, 並且將來必要完全成就, 我們不要因為主耶穌沒有立刻成就 "禧年" 而跌倒, 卻要因主耶穌帶來了 "禧年" 的開始, 而懷抱著對彌賽亞時代的盼望.

有一個不信主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朋友對我說, "好吧! 我承認耶穌是一個偉大的人, 或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但說到他是彌賽亞!? 誰知道呢? 誰又需要彌賽亞呢?" 我告訴他說, "你可能不覺得你需要彌賽亞, 但你不能否認這個世界需要彌賽亞! 你只要看看我們周遭和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種種苦難, 不公不義, 殘暴與壓迫. 耶穌不只是偉大的人, 祂更是帶來彌賽亞的盼望, 並且最終要帶來彌賽亞時代的完全實現, 讓 神在妥拉和先知書所應許的一切都要成就, 消滅一切的苦難, 不公不義, 殘暴與壓迫..".

而不只是我, 凡是跟隨主耶穌, 作主耶穌門徒的, 都相信祂必要帶來那永遠的 "禧年" - 彌賽亞時代的來臨, 到那時我們就要得著真正的自由.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節期與彌賽亞時代 (利未記21:1~24:23 說)

播客連結

利未記一開始, 神從會幕中呼叫摩西. 會幕是出埃及記後半部和利未記前半部的妥拉焦點. 會幕的希伯來文是 אוֹהֵל מוֹעֵד ("ohel moed", tend of meeting), אוֹהֵל 是 "帳幕" 的意思, מוֹעֵד 則是 "相會" 的意思, 兩個字合起來就是 "相會的帳幕", 也就是 "會幕". 然而, 在利未記23章, 妥拉的焦點從會幕轉移到聖經節期. 奇妙的是, 節期的希伯來文正是 מוֹעֵד ("相會"). 會幕是人與 神相會的地方, 節期則是人與 神相會的時刻. 以色列人不但在會幕裡與 神相會, 也在一年的節期當中與 神相會. 就像會幕預表著新天新地, 節期則預表著彌賽亞時代.

節期的希伯來字 מוֹעֵד ("相會") 最早出現在創世記1: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節令" 的希伯來文正是 מוֹעֵד ("相會"), 也就是節期. 從創造的一開始, 神就設立了節期, 預表著創造最終的目的 - 彌賽亞時代, 那時人要永遠與 神相會.

在眾節期中, 安息日是節期之首, 因為安息日正是紀念起初 神的創造. 神說, "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為永遠的約。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遠的證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暢" (出埃及記31:16~17). 安息日不但紀念起初的創造, 同時也預表著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猶太拉比稱之為 "永遠的安息日",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說,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 神的子民存留" (希伯來書4:9). 而這正是安息日的先知性意義.

事實上, 每一個聖經節期都分享了安息日的先知性意義. 以五旬節為例, 妥拉論到五旬節說, "當這日、你們要宣告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利未記23:21~22).

摩西早先已經指示以色列人在收割時要將田角和遺落的莊稼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利未記19:9~10). 

為什麼摩西在五旬節的誡命會再次重申收割時要將田角和遺落的莊稼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呢? 除了因為五旬節是收割的季節外, 也因為五旬節預表著彌賽亞時代. 當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將不再有飢餓, 人人都能吃得飽足. 因此以色列人要在五旬節時將田角和遺落的莊稼留給窮人和寄居的, 讓他們也能吃得飽足, 以此來預演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此外, 五旬節也是 神向人顯現, 與人相會的時刻. 在起初的五旬節, 神降臨在西乃山, 向以色列全會眾顯現, 並賜下 神的話 - 妥拉; 在末後的五旬節, 神降臨在錫安山, 向主耶穌的門徒顯現, 並賜下 神的靈 - 聖靈, 澆灌在耶穌門徒身上. 聖靈的澆灌也預表了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到那時不論男女老少, 不分猶太人與外邦人, 人人都要領受聖靈, 正如 神藉先知約珥所說,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約珥書2:28~29).

不單是五旬節, 住棚節同樣也預表著彌賽亞時代. 妥拉論到住棚節說, "你把禾場的穀、酒醡的酒、收藏以後、就要守住棚節七日。守節的時候、你和你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城裡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都要歡樂" (申命記16:13~14). 住棚節是歡樂的日子, 預表著彌賽亞時代那全然歡樂的時刻,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示錄21:4). 並且就像住棚節的名字所暗示的, 在彌賽亞時代 "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 (啟示錄21:3).

因著聖經節期預表彌賽亞時代, 因此 神吩咐祂的子民過聖經節期, 正是要他們向世人一年又一年的預演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節期中要確保人人都能歡樂並吃得飽足, 正是因為將來的彌賽亞時代正是全然地豐富, 全然地歡樂的時代, 並且到那時 神要永遠與我們同住.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聖潔與公義是活出來的 (利未記19:1~20:27 聖潔)

 

播客連結

公義是利未記很重要的主題之一, 同時也是聖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週妥拉經文 "聖潔" 乃是關於聖潔的篇章 (利未記19~20章), 當中包括了很多 神對公義的要求.

然而, 聖潔的篇章最核心的一節經文, 卻是為公義畫下界線,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 (原文是怨恨) 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 (原文是鄰舍) 如己.我是耶和華" (利未記19:18). 

當然妥拉並不是說, 所有的報仇或是怨恨都是完全錯誤或是毫無正當理由的. 我們一生中難免會遭遇許多不公不義的事, 而我們理當照著 神的心意追求並且伸張公義. 報私仇固然是不好, 但我們應當為受屈者伸冤. 然而我們發現到: 聖潔的篇章的核心並不在於嚴苛的公義, 而是在於對人的愛, "愛人 (鄰舍) 如己". 並且 神接著說, "我是耶和華", 祂是在提醒我們, 誰才是最終的公義的審判官. 神終久會伸張公義, 然而在這裡 神給我們另一個責任: "愛人 (鄰舍) 如己".

聖潔的篇章提醒我們, 有時候人的公義反而不能成就 神的公義. 一味追求公義, 反而變為不公義; 一味追求潔淨, 反而變為不潔淨. 在聖潔的篇章諸多關乎公義的誡命中間, 神吩咐我們要有恩慈. 追求嚴苛的公義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此時我們就必須放棄報復的念頭, 甚至不要心存怨恨,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 (怨恨) 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 (原文是鄰舍) 如己".

關於 "愛人 (鄰舍) 如己" 這條誡命, 一個律法師 (妥拉教師) 問主耶穌說, "誰是我的鄰舍呢" (路加福音10:29), 主耶穌的回答正好帶出了這條誡命的精義: 單單不報仇不怨恨人還是不夠的, 我們還必須主動尋求他人的益處.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路加福音10:30~37)

祭司和利未人或許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從路的另一邊過去, 因為他們在聖殿事奉, 須要保持儀式上的潔淨, 不能碰觸死屍. 然而主耶穌說, 你是無可推諉的. 你的鄰舍是你所遇見凡有需要的人, 他們是你能夠以具體的行動去愛去關懷的活生生的人.

律法師的問題是想要為 "愛人 (鄰舍) 如己" 這條誡命畫下界線, 好為自己辯護, 以 "顯明自己有理" (路加福音10:29). 然而這條誡命的結尾 "我是耶和華" 卻提醒我們誡命的焦點是在於 神而不在於我們. 的確, 整個聖潔的篇章開始於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聖潔的" (利未記19:1~2), 並結束於 "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 (利未記20:26).

在利未記中, 聖潔與公義乃是密切相關, 並且唯有 神才是完完全全地聖潔與公義. 人若要聖潔公義, 必須不斷地仰望 神, 效法 神. 我們若忘記這一點, 只會變成自以為義和自以為聖潔. 同時聖潔與公義是在生活中活出來的, 而不是停留在心思意念裡. 就像主耶穌比喻中的撒瑪利亞人, 素來是被猶太人所鄙視的, 他有很好的理由怨恨猶太人而不予理會那位被強盜打得半死的猶太人. 然而這位撒瑪利亞人卻包紮那猶太人的傷, 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 並帶他到旅店照料他. 這位撒瑪利亞人是聖潔的, 他遵守妥拉要好過於身為妥拉教師的祭司和利未人. 祭司和利未人縱然保持了儀式上的潔淨, 卻不聖潔.

律法師問問題的目的是想要自我辯護. 但主耶穌的回應卻是一個人如何超越自我辯護而成全了妥拉的要求. 律法師和我們從主耶穌可以學到同樣的功課, "你去照樣行罷" (路加福音10:37).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