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馬太福音中另一段難解的經文: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 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馬太福音11:12) 單單從中文和合本來看, 經文的意思似乎顯而易見, 熱心追求的人才能進天國嘛. 然而如果參考英文聖經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From the days of John the Baptist until now, the kingdom of heaven has been subjected to violence, and violent people have been raiding it."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 天國遭遇到強暴, 強暴的人掠奪了天國) "強暴"一詞常帶有負面的含意, 因此從英文譯本的角度, "強暴的人"常被看作是敵對 神的勢力. (的確, 不管是施洗約翰或主耶穌, 他們都遭遇世界上的逼迫.)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而其他比較好的英文譯本如King James Version,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也都是類似於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翻譯. 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馬太福音的希臘原文裡, βιασταὶ 的意思是強暴的人, 或用暴力達到目標的人. 這裡的暴力不一定就是負面的意思. 如果從正面的角度來看, "暴力"表示不尋常的努力. 和合本的聖經譯者從正面的角度來翻譯, "強暴的人"代表努力追求的人. 英文聖經的譯者則用負面的角度來翻譯, "強暴的人"代表敵對 神的勢力. 因為聖經譯者對於這個字不同的詮釋, 導致了全然不同的翻譯. 比較好的聖經註釋基本上都會這樣告訴你. 可是, 主耶穌的這段話原來到底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 主耶穌的這段話, 很可能是引用舊約先知書的一個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雅各家阿, 我必要聚集你們, 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 安置在一處, 如波斯拉的羊, 又如草場上的羊群. 因為人數眾多, 就必大大喧嘩. 開路的 (或作破城的), 在他們前面上去. 他們直闖過城門, 從城門出去. 他們的王在前面行, 耶和華引導他們." (彌迦書2:12~13)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對這個預言的解釋是那位開路(或破城)的人就是先知以利亞, 他要打開往天國的道路, 然後彌賽亞要來, 引領他的百姓進入天國. 因為按照先知瑪拉基的預言: "看哪, 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 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瑪拉基書4:5), 猶太人相信以利亞會是彌賽亞的開路先鋒. 而在彌迦書中, "開路的人" 的希伯來原文是פֹּרֵץ. 而這個字也可解釋為"強暴的人" (單一希伯來字彙常常有多方面彼此相關的意思, 開路或破城顯然需要相當的"暴力").

因此, 主耶穌在這裡的意思似乎是指: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 天國的路已經被打開了, 打開的人(強暴的人)正是施洗約翰, 如果你們相信在先知彌迦的預言裡, 那位開路的人會是先知以利亞. 因此"你們若肯領受, 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 (馬太福音11:14) 主耶穌是引用了彌迦書的預言來證明施洗約翰就是"以利亞". 從馬太福音11:11~14的上下文來看, 這個解釋是相當合理的.

(坦白說, 這裡還有一個解經上的問題, 限於篇幅的關係, 沒有辦法澄清. 如果真的想要追根究底的話, 請和我本人聯絡. 另外補充解釋一點, 施洗約翰並非以利亞本人, 因為他明白地說他不是以利亞 (約翰福音1:19-21). 但是施洗約翰具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 (路加福音1:13~17). 很可能當主耶穌再來之前, 以利亞本人會被 神差遣到世上.)

雖然當時主耶穌的門徒大多數是漁夫, 不像文士和法利賽人精通律法, 但是因為猶太人從小到大都要在會堂學習聖經,  他們對於舊約都相當熟悉, 因此當主耶穌提到天國與"強暴的人"的時候, 他們可以很自然地聯想到先知彌迦關於彌賽亞的預言. 主耶穌的這段話對他們而言, 並沒有什麼讓人太費解的地方.

相對今天21世紀的基督徒來說, 由於歷史與文化的隔閡, 以及外邦基督教會長久以來的去猶太化, 主耶穌的這段話就成了一段難解的經文.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並不是要澆弟兄姊妹的冷水, 而是除了例舉聖經的猶太背景對於解經的重要性外, 也希望鼓勵大家, 既然知道我們面臨的困難, 就更要好好地研讀聖經. 但願我們都效法當日庇哩亞的基督徒, "甘心領受這道, 天天考查聖經" (使徒行傳17: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