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事奉 神 (出埃及記6:2~9:35 我顯現)

 

播客連結

事奉 神是出埃及記的焦點. 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隸, 搖身一變為祭司的國度, 不但建造會幕, 並且在其中事奉 神. 當 神在荊棘火焰中呼召摩西時, 祂說, "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 (出埃及記3:12).

以色列人在過去事奉法老, 如今他們事奉 神. 過去他們為了法老而投注時間, 精力, 和才幹, 現在他們要為了 神而投注他們的時間, 精力, 和才幹. 法老一再堅持讓以色列人留在埃及事奉他, 因此 神吩咐摩西對法老說, "耶和華這樣說、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 (出埃及記8:20).

"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我" 的希伯來文只有三個字: שַׁלַּח עַמִּי וְיַעַבְדֻנִי. 然而這三個字卻囊括了整個出埃及記的主題. 前兩個字 שַׁלַּח עַמִּי "容我的百姓去" 總結了出埃及記的前半部, 耶和華 - 以色列的 神 "用試驗、神蹟、奇事、爭戰、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並大可畏的事" (申命記4:34) 從法老手中拯救祂的百姓以色列人出埃及. 最後一個字 וְיַעַבְדֻנִי "好事奉我" 則總結了出埃及記的後半部, 包括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與 神立約, 建造會幕, 並且在會幕當中事奉拯救他們出埃及的 神.

神藉著以色列人的事奉 神, 來教導今日 神的子民要如何事奉 神.

1) 人受造是為了事奉 神, 並且與 神建立親密關係

神造了亞當夏娃, 使他們修理看守伊甸園 (事奉 神), 並且與 神同行, 和 神有著親密無間的關係. 人犯罪被趕出伊甸園後, 開始建造祭壇, 獻上祭物給 神, 呼求 神的名, 渴望藉著事奉恢復與 神的關係. 這是因為 神造人時, 已將事奉的傾向深植人心. 事奉是我們受造的目的和生命的本質, 因此我們理當以我們的全人與全心全意全力來事奉 神.

2) 魔鬼與 神爭奪我們的事奉

我們可能認為我們有完全的自由意志, 想要事奉誰就事奉誰, 或是誰也不事奉. 然而就像主耶穌說的,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 (馬太福音6:24), 我們每一個人必定有一個事奉的主. 魔鬼與 神相爭, 試圖讓我們事奉牠而不事奉 神, 就像法老與 神相爭, 試圖讓以色列人事奉他而不事奉 神. 

這是為什麼當摩西卑微地請求法老讓以色列人走三天的路程去曠野獻祭給 神, 法老不能妥協的原因. 因為他一旦答應了, 他就無異承認了以色列人的主是 神而不是他, 他也就失去了要求他們事奉的資格.

主耶穌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也顯示了魔鬼與 神爭奪人的事奉, 牠甚至連主耶穌也不放過,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賜給你。耶穌說、撒但退去罷。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 神、單要事奉他。』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 (馬太福音4:8~11).

魔鬼不斷試圖阻撓我們事奉 神. 牠藉著財富, 名利, 權力, 舒適, 享樂引誘我們轉而事奉牠. 聖經並沒有要求我們禁慾, 然而聖經警戒我們要小心世俗的誘惑. 我們務要抵擋 "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 (約翰一書2:16). 魔鬼並不要求我們直接事奉牠, 當我們陷在世俗的誘惑, 一心追求世界上的事, 我們就是間接在事奉魔鬼了.

3) 事奉魔鬼帶來綑綁

 "埃及人嚴嚴的使以色列人作工。使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作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的待他們" (出埃及記1:13~14). 就像以色列人事奉法老, 結果是被法老綑綁, 同樣地人事奉魔鬼也只會被魔鬼綑綁.

4) 我們從綑綁中得釋放, 目的是事奉 神

神使我們從綑綁中得釋放的目的不是讓我們獨立自主, 而是讓我們事奉祂. 就像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不光是使他們得以自由, 更是使他們 "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同樣地, 主耶穌來, 不光是從魔鬼手中釋放我們, 不光是赦免我們的罪並賜福給我們, 更是要建立我們成為事奉 神的百姓.

整本聖經正是總結在彌賽亞時代萬國萬民的事奉 神. 啟示錄說,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 神、也歸與羔羊..所以他們在 神寶座前、晝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寶座的要用帳幕覆庇他們" (啟示錄7:9~10, 15).

我們起初受造是為了事奉 神, 而我們也要在彌賽亞時代晝夜不斷事奉 神. 亞當與夏娃未犯罪前在伊甸園裡事奉 神, 與 神同行, 和 神有著親密無間的關係. 我們在彌賽亞時代也要恢復與 神如此親密無間的關係. 在主耶穌裡, 我們與 神和好, 不但得以事奉 神, 也要開始恢復我們與 神的關係.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認識 神 (出埃及記1:1~6:1 名字)

播客連結

出埃及記重複著創世記的主題. 創世記一開始, 神創造人類並祝福他們說,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創世記1:28); 出埃及記一開始, 以色列人在埃及 "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 (出埃及記1:7), 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成就了部分祂給人類的祝福. 當 神創造天地時, 神七次看著祂的創造 "是好的"; 當摩西出生時, 他母親 "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 (出埃及記2:2).  "是好的" 與 "俊美" 的希伯來原文同樣都是 כִּי־טוֹב. 在創世記裡, 挪亞一家在洪水中靠著 "方舟" 得救; 在出埃及記裡, 嬰孩摩西在尼羅河中靠著蒲草作的 "箱子" 得救. "方舟" 與 "箱子" 的希伯來原文也同樣都是 תֵּבָה.

出埃及記一方面重複創世記的主題, 另一方面展現對 神更新與更深的認識. 摩西對 神的認識開始於他在荊棘火焰中遇見 神的戲劇性的經歷. 對摩西來說, 這個完全意想不到的經歷對他接下來的人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荊棘火焰中, 神呼召摩西回埃及去, 把 神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一開始摩西抗拒 神的呼召. 摩西對 神說, "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出埃及記3:11). 神回答摩西說, "我必與你同在.." (出埃及記3:12). 神告訴摩西, 真正要緊的是 神的同在而不在於摩西是誰. 當 神成就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 神就因此得榮耀. 出埃及記讓我們看見, 我們在艱難困苦中不要在意我們自己的渺小, 而要仰望與我們同在的 神. 

另一方面, 我們看到摩西竟然對於 神同在的應許不是很滿意!? 起先摩西問我是誰 ("我是甚麼人"), 現在摩西對 神同在應許的回應竟是你是誰, "摩西對 神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 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 (出埃及記3:13).

以色列人或許聽過他們祖宗的 神, 但他們尚未親身經歷到 神的作為, 他們甚至連 神是誰都不清楚. 針對摩西你是誰的問題, 神回答說, "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 (出埃及記3:14~15).

"我是自有永有的" 的希伯來原文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 直譯是 "我就是我所是的" (I AM WHO I AM). 神的意思基本是說, 祂是無以名之的. 儘管如此, 神仍然啟示祂獨一無二的聖名為 "耶和華" (希伯來字 יהוה) (註: "耶和華" 其實是 神的聖名 יהוה 錯誤的音譯). 後世猶太人為了避免妄稱 神的聖名 יהוה 而改稱 神為 "" (希伯來字 אֲדוֹנָי). 

歷來最著名的猶太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注意到神的聖名 יהוה 源自於希伯來字根 ה.י.ה, 意思是 "是/存在" (to be). 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解釋說, 神的聖名 יהוה 指的不是 神的屬性, 而是指 神是絕對的存在, 換句話說, 神是 "自有永有的".

在荊棘火焰中, 這位 "自有永有的" 神自我認同為以色列 "祖宗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 (出埃及記3:15). 無限的 神因此進入了有限的時空, 與有限的人建立了關係. 妥拉一方面說 神是無限 的神, 是超越一切的 神, 另一方面卻又說 神是與人同在的 神.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的兩個說法要如何調和呢? 答案就在我們的彌賽亞 - 主耶穌身上, 祂被稱為 "以馬內利" (希伯來文 עִמָּנוּ אֵל, 意思是 "神與我們同在"). 主耶穌是 "以馬內利", 是無限的 神與有限的我們同在. 主耶穌自己也應許我們說,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28:20).

出埃及記還有另一個聽來似乎有些矛盾的地方, "神曉諭摩西說、我是耶和華 (希伯來文יהוה).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 神 (希伯來文 אֵל שַׁדַי)、至於我名耶和華 (希伯來文יהוה)、他們未曾知道" (出埃及記6:2~3). 然而在創世記中, 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都用 神的聖名 "耶和華" (希伯來文יהוה) 來稱呼 神, 神怎麼說 "至於我名耶和華 (希伯來文יהוה)、他們未曾知道" 呢?

我們從 神顯現給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的另一個名字 "全能的 神" (希伯來文 אֵל שַׁדַי) 可以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 希伯來字 שַׁדַי 有 "完全充足; 充分供應" 的含義.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Obadiah Sforno) 解釋說, "全能的 神" (希伯來文 אֵל שַׁדַי) 意味著 神是所有受造的無所不能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耶和華" (希伯來字 יהוה) 則意味著 神是介入人類歷史的救贖者.

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認識 神是 "全能的 神" (希伯來文 אֵל שַׁדַי), 那位呼召他們, 引領他們到迦南, 並且應許他們和他們的子子孫孫要得迦南永遠為業的無所不能的 神. 儘管他們稱 神為 "耶和華" (希伯來字 יהוה), 但他們死的時候, 並沒有看到 神的應許實現. 然而當時候滿足, 神要救贖祂的百姓以色列人出埃及並且帶領他們進迦南得地為業時, 祂向摩西顯現為 "耶和華" (希伯來字 יהוה), 祂是那位進入人類歷史並且帶來救贖的 神.

從創世記到出埃及記, 隨著妥拉故事的開展, 神沒有更加疏遠人, 而是更加貼近人. 神貼近人不但是帶來救贖, 同時也是更多啟示祂自己, 使人能更認識祂, 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祂說, "你們要知道 (認識)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是救你們脫離埃及人之重擔的" (出埃及記6:7).

不管是在妥拉還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神都在不斷地讓我們更認識祂, 但阻礙我們更認識 神的原因往往是在於我們自己. 我們常常以我們事業的興旺, 家庭的和樂, 我們的快樂與悲傷, 來定義我們生活的成功與失敗. 我們因此看待我們生活所面臨的掙扎是壞的, 是缺乏 神的祝福的象徵. 然而我們若相信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羅馬書8:28), 或許我們應當看待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掙扎, 是 神藉此來啟示我們, 祂是那位始終與我們同在的 神, 不管是在我們的順境還是在我們的逆境當中.

如此一來, 在我們生命的旅程裡, 我們會慢慢發現 神不是更加遙遠, 而是更加貼近我們, 更加活畫在我們心裡, 並且更多介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使我們能夠更認識祂, 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在主耶穌裡, 藉著聖靈的工作, 神要使祂的兒女更多更深地認識祂, 直到主耶穌再來的日子, 到那時我們就要與主面對面了.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三個層次的禱告 (創世記47:28~50:26 他活了)

播客連結

創世記結束在一個停在埃及的棺材, "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 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約瑟死了、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料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裡、停在埃及" (創世記50:25~26).

乍看之下, 妥拉的第一卷書有著令人失望的結局: 停在埃及的棺材. 棺材豈不象徵死亡和終結嗎? 或許因為如此, 古代猶太拉比對於創世記的結尾並沒有太多著墨. 同樣地, 基督教解經家通常用負面的眼光來解釋創世記的結尾, 視之為人類沒有盼望的光景的象徵.

然而希伯來書的作者卻不一樣, 他如此解釋創世記的結尾, "約瑟因著、臨終的時候、題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 (希伯來書11:22). 從希伯來書作者的角度來看, 停在埃及的棺材非但不是死亡和終結的象徵, 反而是信心與盼望的象徵. 

在創世記的尾聲,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 (創世記50:24). 約瑟堅定相信 神當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 將來祂要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 "耶和華對亞伯蘭 (亞伯拉罕) 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 (埃及)、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 (迦南)" (創世記15:13~16).

另一方面, 既然 神已經應許亞伯拉罕, 我們可能會想, 我們只要安心等待 神成就祂的應許就好了, 神必在關鍵的時刻出手, 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然而 神固然會在關鍵的時刻出手, 但以色列人也有他們重要的角色需要扮演. 人是妥拉故事的參與者, 而不是被動的旁觀者.

出埃及記顯明人在妥拉故事的角色, "過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 神。 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 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 (出埃及記2:23~25).

當以色列人 "歎息哀求", 神就 "聽見", "記念", "看顧", 並且 "知道". 神當然 "知道" 萬事, 但 神仍然賦予給人禱告 "提醒" 神的責任. 禱告不但是 神給人的責任, 也是 神給人的權柄. 儘管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 並且 "因作苦工、就歎息哀求", 但他們仍然是 神按著祂的形象樣式所造. 他們背負著 神的形象, 是 神在地上的代表, 因此他們有 神所賦予的權柄來呼求祂. 

既然如此, 當以色列人向 神 "歎息哀求", 神就 "聽見", "記念", "看顧", 並且 "知道". 禱告一方面是輕而易舉的, 我們只要向 神 "歎息哀求", 另一方面卻又是大有能力的, 神以 "聽見", "記念", "看顧", 與 "知道", 來回應我們的禱告. 而這正是第一層次的禱告. 既然世人都是 神按著祂的形象樣式所造, 因此人人都可以用第一層次的禱告向 神祈求.

除了第一層次的禱告, 向 神 "歎息哀求" 外, 我們還可以進到第二層次的禱告, 也就是按照 神在聖經中的應許向祂祈求, 提醒 神照祂所應許的加以成就. 比方說, 儘管以色列在1948年復國, 然而絕大多數猶太人至今仍然不認識他們的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很多猶太人甚至已經遠離了他們祖宗的 神 - 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的 神. 但既然 神在聖經中已經應許了祂以永遠的愛愛以色列, 並且應許以色列全家得救, 我們因此可以坦然無懼照著 神在聖經中的應許, 為著猶太人的救恩與以色列的復興向祂祈求, 提醒 神照祂所應許的加以成就.

除了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禱告外, 對於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來說, 還有第三層次的禱告. 我們的彌賽亞 - 主耶穌已藉著祂的死與復活, 帶來 神國在地上的初步實現. 並且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要帶來 神國在地上的完全實現, 到那時不但 神的國度要在人間, 並且 神一切的美好應許都要藉著主耶穌完完全全地成就. 如今我們在地上迫切等待耶穌再來, 與此同時聖靈也在我們心中動工. 第三層次的禱告正是我們奉主耶穌的名在聖靈中禱告, 並且在禱告當中宣告主耶穌的得勝與復活的生命. 對於信主耶穌的人來說, 約瑟停在埃及的棺材象徵的不是死亡和終結, 而是復活與永生的應許. 主耶穌不但自己復活, 也要使凡信祂的人復活.

創世記開始於 神創造天地. 起初 神按著祂的形象樣式造人, 使他們按照 神的心意治理 神所創造的萬物. 並且祂吩咐人要生養眾多, 遍滿地面. 當背負 神榮耀形象的世人遍滿地面, 全地就要充滿 神的榮耀. 可惜的是, 世人都犯了罪, 不但虧缺了 神的榮耀, 也毀壞了 神的創造. 但感謝 神, 不管人再怎麼犯罪墮落, 神的應許永不改變. 身為 神的兒女, 你我都有責任不但要堅定相信 神的應許, 並要晝夜呼求 神成就祂的應許.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挨近彌賽亞 (創世記44:18~47:27 他靠近)

猶大挨近約瑟
Contributed by Sweet Publishing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的開頭是約瑟和哥哥們故事的最高潮: 猶大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約瑟並且哀求於他, "猶大挨近 (וַיִּגַּשׁ) 他說、我主阿、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 (創世記44:18).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記載了古代猶太拉比對這段經文的解釋:

拉比猶大 (Rabbi Judah) 說,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爭戰, 正如經上所說, "於是約押和跟隨他的人、前進 (וַיִּגַּשׁ) 攻打亞蘭人" (撒母耳記下10:13). 拉比尼希米 (Rabbi Nehemiah) 說,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和好, 正如經上所說, "那時猶大人來到 (וַיִּגְּשׁוּ) 吉甲見約書亞" (約書亞記14:6). 多數拉比認為,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禱告, 正如經上所說,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 (וַיִּגַּשׁ) 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阿、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列王紀上18:36). 拉比利亞撒 (Rabbi Leazar) 認為以上三者皆是.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93:6)

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在不同的聖經經文裡有著不同的目的. 拉比利亞撒 (Rabbi Leazar) 把這些不同的目的結合起來: 猶大挨近約瑟是為了弟弟便雅憫而爭戰, 使他不至於淪為奴隸; 同時他挨近約瑟也是為了雅各全家的和好, 以及禱告祈求約瑟的憐憫.

要完全理解猶大挨近約瑟的意義, 我們必須明白聖經人物往往是後世的預表. 約瑟預表了主耶穌: 儘管祂原本被猶太同胞棄絕, 但祂將來要成為以色列的救主. 約瑟注定要治理雅各全家, 但就像那位將來的救主耶穌一樣, 他首先必須經歷被他的弟兄棄絕:

他們遠遠的看見他、趁他還沒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謀要害死他。彼此說、你看、那作夢的來了。來罷、我們將他殺了、丟在一個坑裡、就說有惡獸把他喫了、我們且看他的夢將來怎麼樣。

(創世記37:18~20)

就像約瑟一樣, 主耶穌要被祂的弟兄棄絕, 甚至置之死地. 並且就像約瑟一樣, 主耶穌要被高舉, 並且成為至高. 約瑟從地牢裡被高舉, 成為僅次於法老的埃及統治者. 約瑟是當時埃及和列國的拯救者, 在外邦世界被尊崇, 唯獨他的弟兄不認識他. 當饑荒蔓延全地, 列國到埃及購買糧食, 唯有雅各的兒子們毫不知情, "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甚麼彼此觀望呢。我聽見埃及有糧、你們可以下去從那裡為我們糴些來、使我們可以存活、不至於死" (創世記42:1~2).

後來雅各的兒子們下埃及購買糧食. 當他們站立在約瑟面前時, 儘管約瑟認得他們, 他們卻不認得他. 按照 神的旨意,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最後結束在約瑟與弟兄相認, 並且他拯救雅各全家, 使他們免於被饑荒所滅. 我們看到 神 "差遣" 約瑟到埃及, 不但是為了拯救埃及和列國, 更是為了到末了要拯救雅各全家, 正如約瑟所說, "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 (創世記45:5, 7). 同樣地, 主耶穌被祂的猶太同胞棄絕, 並且他們至今仍然不認得祂, 但祂成了世人的救主, 並且到末了祂要作以色列的救主 - 祂要拯救以色列全家,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羅馬書11:26).

就在約瑟與哥哥們故事的最高潮, 故事的焦點卻從預表主耶穌的約瑟轉移到猶大身上. 就像約瑟是預表一樣, 猶大其實也是預表. 

約瑟與弟兄相認之前, 他特地考驗他們. 他們多年前棄絕他, 深深地傷害了他. 他們如今悔改了嗎? 為了考驗他們, 約瑟把便雅憫抓起來, 告訴他們說, "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的上你們父親那裡去" (創世記44:17). 就在這時, 猶大挺身而出, 願意以身代替弟弟便雅憫為奴, 因為他已對父親雅各作出承諾, 要讓便雅憫平平安安地回家. 結果猶大就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 通過了約瑟的考驗:

猶大挨近他說、我主阿、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約瑟在左右站著的人面前、情不自禁、吩咐一聲說、人都要離開我出去.約瑟和弟兄相認的時候、並沒有一人站在他面前。

(創世記44:18, 33~34; 45:1)

如果約瑟預表主耶穌, 而約瑟的弟兄預表猶太人, 猶大又預表誰呢? 猶大正預表著凡是愛猶太人的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 他們願意為了以色列的救恩而擺上自己.

我們可以想像猶大身為一家之主, 有他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 但他現在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 是弟弟便雅憫, 還是自己的家庭. 他明白父親雅各不能沒有便雅憫, 他知道他不能拋下弟弟便雅憫, 自己單獨回到雅各家. 所以他寧願犧牲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為了弟弟便雅憫的緣故, 終生留在埃及作奴僕. 因為猶大以對父親雅各和弟弟便雅憫的愛來挨近 (希伯來文 וַיִּגַּשׁ) 約瑟, 因此 "約瑟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 (גְּשׁוּ)、他們就近前來 (וַיִּגְּשׁוּ).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 (創世記45:4). 因著猶大的緣故, 雅各全家得以挨近約瑟, 與約瑟和好.

就像 神在過去興起約瑟拯救埃及和列國, 並且在末了拯救雅各全家, 神也照樣興起主耶穌拯救萬國萬邦, 並且在末了祂要拯救以色列全家. 而就像 神在過去興起猶大, 使雅各家與約瑟和好, 神也要在末世興起一批愛猶太人的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 願意像猶大一樣擺上自己, 使以色列全家與主耶穌和好, 到時所有猶太人都要挨近他們的彌賽亞!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和好的故事 (創世記41:1~44:17 結尾)

播客連結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是一個和好的故事. 為什麼需要和好呢? 自然是因著彼此的衝突. 引發約瑟與哥哥之間衝突的主因是父親的揀選. 現代猶太學者邁克·威西格拉德 (Michael Wyschogrod) 看待雅各揀選約瑟, 正如同 神揀選猶太人:

當 神對亞伯拉罕說,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創世記12:3), 神已將祂對普世的救恩計畫與祂對以色列的愛緊緊聯繫在一起. 唯有那些真正愛以色列的, 才能真心愛以色列的 神. 以色列是 神的長子, 是 神眼中的瞳仁.

然而 神揀選以色列卻也帶來兩方面的危機. 一方面是以色列因著被 神揀選而驕傲, 自高自大. 另一方面是列國對於以色列被 神揀選而產生的嫉妒.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正預表這兩方面的危機. 不幸的是, 這兩方面的危機都已成了活生生的事實. 但就像約瑟與哥哥們最終和好了, 或許猶太人和基督徒在這末世也能和好.

約瑟無疑是父親雅各所寵愛的, 並且他似乎毫無忌憚地在哥哥們面前炫耀他的受寵. 他向父親打哥哥們的小報告. 他為著他們向他下拜的夢而沾沾自喜, 並且不住地誇耀. 他一天到晚穿著父親給他的彩衣, 甚至在他去多坍的野地尋找哥哥們時也不例外.

約瑟的確被揀選, 但他並不清楚為什麼被揀選. 而哥哥們只能看見約瑟的自高自大並因此嫉妒不已. 邁克·威西格拉德 (Michael Wyschogrod) 看待約瑟就好比猶太人, 兩者同蒙揀選, 而外邦基督徒就好比約瑟的哥哥們, 兩者都對蒙揀選者嫉妒不已:

就像約瑟的哥哥們排斥受父親寵愛的約瑟, 同樣地列國也抵制被 神揀選的以色列. 就像約瑟不是全然無辜的受害者, 他沒有以應有的謙卑與恐懼戰兢的態度來看待他的被父親揀選, 同樣地以色列也因著她的驕傲使得列國很難接受以色列的被 神揀選. 就像約瑟因此受苦, 同樣地以色列也因此受苦. 然而就像約瑟一直保持著被揀選的地位, 同樣地以色列也始終保持著被揀選的地位.

儘管猶太人在過去的歷史中就像約瑟一樣充滿傷痛, 但故事的結局卻是令人振奮的. 邁克·威西格拉德 (Michael Wyschogrod) 寫著,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結局正預表著在末世的時候以色列與列國的和好.

我們彌賽亞信徒身為主耶穌的追隨者, 我們相信這末世的和好將要成就在主耶穌裡. "在基督裡", 那些來自列國的外邦人也同蒙 神的揀選. 基督的奧秘正是 神在基督裡對外邦人的揀選一點也不亞於 神對以色列的揀選,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這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以弗所書3:5~6).

另一方面, 外邦基督徒的蒙 神揀選完全沒有動搖到以色列是 神的選民的地位, 從某方面來說, 甚至還堅固了以色列的選民地位. 事實上, 外邦基督徒蒙 神揀選乃是根基於以色列的蒙 神揀選, 正如使徒保羅所形容的, 外邦基督徒是 "野橄欖枝", 嫁接在以色列這棵好橄欖樹上 (羅馬書11章), 以致 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得以成就, "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 (創世記22:18).

在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中, 一旦哥哥們接受了約瑟被揀選的獨特地位, 他們也因此蒙福, 儘管他們從來沒有取代約瑟被揀選的地位. 在雅各生命的盡頭, 他藉著收養約瑟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而給約瑟家雙倍的福分, 但以色列十二支派也因而蒙福, 正如雅各所說, "以色列人要指著你們祝福、說、願 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 (創世記48:20). 我們可以如此說, 以色列十二支派都是蒙揀選的, 但約瑟是獨特地蒙揀選, 並且因此成了祝福的源頭. 同樣地以色列和基督徒都是蒙 神揀選的, 但以色列是獨特地蒙 神揀選, 並且因此成了祝福的源頭.

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顯明了猶太人與基督徒彼此和好的需要. 就像約瑟與哥哥們需要和好, 猶太人與基督徒也需要和好. 歷代以來, 錯誤的取代神學教導說, 教會已經取代了以色列 神的選民的身分, 並且 神給以色列的應許與福分已經完全轉移給教會. 既然教會是 神的選民, 以色列就不再是 神的選民, 甚至猶太人信主耶穌後必須完全放棄猶太人的身分和生活方式. 教會不但沒有像使徒保羅所說的, "激動他們 (猶太人) 發憤" (羅馬書11:11), 反而成了猶太人信主最大的攔阻.

猶太人與基督徒的和好意味著雙方不但承認以色列獨特的選民地位, 同時也承認外邦人在基督裡的蒙 神揀選. 承認以色列是 神的選民一點也沒有貶低外邦基督徒蒙 神揀選的地位, 反過來說也是如此. 猶太人與基督徒的和好需要雙方克服彼此嫉妒的心理, 並且摒棄 "零和遊戲" (zero-sum game) 的心態, 唯恐對方得到更多的祝福會減少自己的祝福. 相反地, 我們必須相信 神, 知道 神的祝福是無限的, 神給一方的祝福一點也不會減少給另一方的祝福.

在約瑟與哥哥們的故事裡, 約瑟同時也預表主耶穌. 就像約瑟被哥哥們棄絕, 同樣地主耶穌也被祂的猶太同胞棄絕; 就像約瑟作埃及宰相, 成了雅各家和埃及得救的根源, 同樣地主耶穌身為彌賽亞, 是以色列和萬國萬邦得救的根源. 而就像約瑟與哥哥們最終和好, 同樣地主耶穌和祂的猶太同胞最終也必和好, 成就 神藉先知撒迦利亞所發的預言,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 (撒迦利亞書12:10).

神的兒子道成肉身, 以耶穌 - 一個猶太人的身分來到我們中間. 在主耶穌身上, 體現了 神對以色列永不後悔的恩賜和選召 (羅馬書11:29), 祂永不棄絕祂的百姓. 使徒和先知告訴我們, 彌賽亞時代的來臨包括了以色列復興 (使徒行傳1:6), 以及主耶穌和以色列全家和好 (羅馬書11:26; 撒迦利亞書12:10). 或許在這之前, 會是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和好.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世代傳承的挑戰 (創世記37:1~40:23 他居住)

 

播客連結

世代 (希伯來字 תֹּלְדוֹת, generation) 一字可說是創世記的關鍵字, 不但代表那個世代的人, 也代表那個世代的事. 在創世記2章中, 這個字總結了先前創世記1章所描繪 神創造天地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事, "創造天地的來歷 (תֹּלְדוֹת)、在耶和華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 (創世記2:4). 而在創世記後續的章節中, אֵלֶּה תֹּלְדוֹת ("這些是...的世代") 又出現了十次之多, 記錄著人類始祖的家譜, 特別是亞伯拉罕和亞伯拉罕子孫的家譜. (註: 中文和合本將 תֹּלְדוֹת 一字譯為 "來歷", "後代", "家譜", "記略" 等等).

可以說, 世代一字貫串了整個創世記. 神一直在尋找一個敬虔的族裔, 能遵循祂的道, 並將 神所賜的屬靈產業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然而這當中並不是沒有攔阻, 因為人常常抗拒或是忽略 神的旨意. 創世記正描繪了世代傳承所面臨的挑戰, 而世代傳承的挑戰在約瑟的故事中尤為明顯.

本週妥拉的開頭提到, "雅各的記略 (תֹּלְדוֹת, 世代) 如下.約瑟十七歲與他哥哥們一同牧羊、他是個童子、與他父親的妾、辟拉悉帕的兒子們常在一處.約瑟將他哥哥們的惡行、報給他們的父親" (創世記37:2).

儘管妥拉首先說道, אֵלֶּה תֹּלְדוֹת יַעֲקֹב "這些是雅各的世代" (創世記37:2 原文直譯), 但接下來焦點馬上轉移到約瑟身上. 妥拉似乎暗示著約瑟是雅各屬意的未來家主繼承人選. 流便雖然身為長子, 但他 "與他父親的妾辟拉同寢" (創世記35:22), 失去了繼任家主的資格. 排名第2和第3的西緬和利未因著他們的狡猾與殘暴, 屠戮了示劍全城的人, 同樣失去了繼任家主的資格. 本週妥拉稍後會提到排名第4的猶大. 猶大會有資格繼任家主嗎? 關於約瑟與猶大誰能繼任雅各家家主, 一直等到創世記結尾才顯明出來.

前面已經提到, 綜觀整個創世記, 神一直在尋找一個敬虔的族裔. 因為在 神無窮的智慧中, 神定意要透過這個敬虔的族裔將祂的道世代傳承下去. 神最終揀選了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 因為祂預先知道亞伯拉罕必定會對祂信實到底, 將祂的話傳遞給後世的子子孫孫, "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創世記18:17~19).

類似地, 在出埃及記中, 神吩咐摩西說, "你進去見法老、我使他和他臣僕的心剛硬、為要在他們中間顯我這些神蹟.並要叫你將我向埃及人所作的事、和在他們中間所行的神蹟、傳於你兒子和你孫子的耳中、好叫你們知道我是耶和華" (出埃及記10:1~2).

神的心意, 是要讓 神的道和 神的啟示藉著父母對兒女的教導, 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當我們教導我們的兒女關於 神是誰和祂的道以及祂的作為時, 我們就是在將我們屬靈的產業傳承給下一代. 

既然世代傳承是 神救恩計畫的核心, 自然免不了會有魔鬼撒旦的暗中攪擾, 因此每一代的世代傳承其實都面臨挑戰. 就拿約瑟來說, 在約瑟的故事的起頭, 他的哥哥們想要害他的性命. 儘管他們後來放他一條生路, 將他賣到埃及, 但約瑟仍然必須經歷種種試煉, 包括被出賣, 為奴, 被陷害, 坐監, 直到他因解法老王的夢得到高升, 成為埃及宰相, 才能建立屬於他自己的新的世代. 然而對於約瑟來說, 這一切試煉都是值得的, 正如在創世記的結尾他告訴哥哥們,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創世記50:20).

神讓約瑟面臨種種挑戰, 是因為 神要透過約瑟 "保全許多人的性命". 同樣地, 神讓我們面臨種種世代傳承的挑戰, 是要透過我們保全我們的下一代, 世世代代作 神敬虔的族裔. 我們在世代傳承中傳遞給下一代的不僅是聖經知識, 更是我們與 神的故事 - 我們在生活中與 神同行而來的對 神深刻的認識. 神盼望透過我們與祂的故事, 我們的下一代能因此 "知道我是耶和華" (出埃及記10:2).

神不但透過妥拉啟示我們, 也透過祂在歷世歷代 神的百姓當中的作為啟示我們, 當然 神最大的啟示還是在祂的兒子耶穌基督身上. 主耶穌如今藉著聖靈也運行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使我們在生活中與主同行, 繼續領受新的啟示, 經歷新的恩典, 好將我們所領受的屬靈傳承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與 神相遇 (創世記32:4~36:43 他差遣)

播客連結

許許多多有心尋求的人渴望脫離罪的纏累, 成為更加聖潔的人. 然而人們經常發現的是, 如此的轉變惟有遇見 神之後才會發生. 妥拉除了一再強調 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和遵行 神的誡命的重要性外, 還提到了與 神相遇. 可以說, 如果我們沒有與 神相遇, 使我們的生命發生轉變, 我們單靠自己的力量沒有辦法打從心裡謹守遵行妥拉誡命.

上週妥拉經文的開頭提到,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了一個地方.." (創世記28:10~11). 這裡 "" 的希伯來原文 וַיִּפְגַּע ("vayifga") 的意思正是 "遇見/相遇". 雅各在這個地方過夜, 並且夢見聯結天與地的梯子, 神站在梯子上與他說話. 雅各醒來後明白他遇見了 神. 與 神的相遇預備好雅各前往哈蘭的旅程.

而在上週妥拉經文的結尾, "雅各仍舊行路、 神的使者遇見" (創世記32:1). 這裡 "遇見" 的希伯來原文 וַיִּפְגְּעוּ ("vayifgeu") 跟之前的 וַיִּפְגַּע ("vayifga") 基本上是同一個字. 天使遇見雅各, 好預備雅各回歸應許之地. 

這兩次的 "遇見/相遇" 意味著不尋常的事發生了: 屬天的領域進入了屬地的範疇. 雅各這兩次的 "遇見/相遇" 使他預備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遇見/相遇" 也使我們聯想到掃羅王的故事. 先知撒母耳膏他作王, 並告訴他說, "..你..必遇見一班先知..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 (撒母耳記上10:5~6). "變為新人" 正是因 "遇見/相遇" 而帶來的轉變. 惟有與 神相遇, 才能使我們 "變為新人".

比起亞伯拉罕和以撒, 雅各更像是我們, 一個尋常的人. 亞伯拉罕儘管有他的軟弱, 但他從一開始就是信心的英雄, 遵行 神的吩咐離開本地, 本族, 父家, 往 神指示他的地方去. 以撒雖然不是那麼積極, 但他從來沒有悖離亞伯拉罕對 神的信. 與他們比較起來, 雅各更像是我們一般人, 有著人性的各種軟弱.

比方說, 雅各渴慕屬靈的產業, 不像他哥哥以掃輕忽長子名分. 但雅各卻用不光明的手段獲得長子名分, 他利用以掃屬靈的短視而用區區的紅湯買下長子名分, 妄圖藉著長子名分而繼承屬靈產業. 結果 神需要用20年的時間讓雅各事奉狡猾的拉班, 以此來管教雅各, 使他成為一個真正配得屬靈產業的人. 雅各伏在拉班手下的苦楚令人同情, 但這些試煉對他而言是必要的, 就像 神給我們的試煉對我們也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 本週妥拉讓我們看見, 試煉固然對雅各的生命轉化是必要的, 但雅各與 神相遇, 才成就了他生命的轉變. 雅各現在能回家了, 但他不能在生命沒有轉變的情形下回家. 回歸的雅各必須不同於離家的雅各. 因此雅各再次與 神相遇: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見自己勝不過他、就將他的大腿窩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扭了。那人說、天黎明了、容我去罷.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說、你名叫甚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 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創世記32:24~28)

雅各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 神, 並因此經歷了兩個轉變. 他的大腿窩扭了. 他的名字變了.

雅各從此終生瘸腿, 在他肉體上留下了與 神相遇的記號. 然而更重要的是, 神觸摸了雅各, 在他靈魂中留下了與 神相遇的記號, 而這正是 神給雅各的新名 "以色列" (希伯來文 יִשְׂרָאֵל) 所代表的. 對於 "以色列" 一字的意義, 不同拉比有著不同的解釋, 有人說是 "與 神較力", 有人說是 "神的王子". 但無論如何, 雅各的新名就像他的瘸腿一樣, 證實了他的與 神相遇. 而雅各與 神相遇帶來了他生命的轉變. 

雅各經歷了兩次與 神相遇. 第一次是他年輕時隻身一人前往哈蘭, 第二次是他中年以後攜家帶眷返回迦南. 很明顯地, 與 神相遇, 不只是年輕的雅各需要, 年長的雅各也同樣需要. 不管是年輕還是年老, 我們惟有與 神相遇, 才能真正轉變我們的生命.

最後, 雅各的故事也指向了當我們遇見彌賽亞所要經歷的生命轉變 - 重生. 就像雅各遇見 神以後, 他成了以色列, 一個尋常人成為 神的選民的代表; 同樣地, 我們也必須遇見主耶穌, 我們的生命才能有徹底的翻轉, 並且在 神國裡有分, 就如主耶穌所說,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 (約翰福音3:3).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聖靈活水 (創世記28:10~32:3 他出去)

 

播客連結

希列 (Hillel) 和沙賣 (Shammai) 是古代以色列兩位最偉大的拉比. 他們彼此之間經常為了如何更好地遵行妥拉以及各樣猶太傳統的議題而辯論. 比如說, 他們在點獻殿節 (Hanukkah) 燭台的事上意見相左. 希列認為第一天晚上應該從點一根蠟燭開始, 以後每天晚上遞增一根蠟燭, 直到第八天點八根蠟燭. 沙賣的看法剛好相反: 他認為第一天晚上應該點八根蠟燭, 以後每天晚上遞減一根蠟燭, 直到第八天點一根蠟燭. 後來猶太傳統按照希列的看法, 因為猶太拉比普遍認為蠟燭數目遞增正象徵著神聖的遞增, 而我們應當尋求增加神聖, 而不是減少神聖.

增加神聖不只反映在獻殿節, 同時也反映在住棚節的猶太傳統中. 古代以色列人在住棚節前六天的每一天會帶著棕樹枝繞行聖殿祭壇一圈, 一邊聲喊著說, "耶和華阿、求你拯救" (詩篇118:25). 然而在住棚節的第七天, 他們會繞行祭壇七圈! 此外, 在住棚節的每一天, 群眾會隨同手拿金罐的祭司從聖殿下到西羅亞池取水, 象徵先知以賽亞的話, "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 (以賽亞書12:3) 的應驗, 然後群眾跟隨祭司回到聖殿繞行祭壇一圈, 由祭司將水澆在祭壇上, 象徵 神的祝福. 同樣在住棚節的第七天, 祭司和隨行的群眾會先繞行祭壇七圈, 然後才將水澆在祭壇上.

猶太傳統看待住棚節取水之禮預表了彌賽亞時代的聖靈澆灌, 有些古代拉比甚至認為本週妥拉經文也有類似的屬靈寓意, "雅各起行、到了東方人之地.看見田間有一口井、有三群羊臥在井旁.因為人飲羊群、都是用那井裡的水.井口上的石頭是大的" (創世記29:1~2).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如此解釋這段經文: "三群羊" 代表三大聖經節期 - 逾越節, 五旬節, 住棚節. "井裡的水" 代表聖靈. "人飲羊群、都是用那井裡的水" 象徵著猶太人藉由慶祝三大節期與 神親近而領受聖靈. 無庸置疑地, 這是一個相當寓意式的解經.

從聖經字面來看, 事實的真相大概是雅各因長途跋涉而乾渴交加. 他好不容易到了東方人之地, 看見田間的一口井, 無奈井口有大石頭封住. 雅各為了喝水, 把石頭轉離井口取水飲用 (註: 創世記沒有明文記載, 但這是本文作者一個合理的推斷). 當然, 他同時也把井水給拉結的羊群飲用.

今日我們不常看見井, 然而對於我們的祖先而言, 井不但常見, 而且非常重要. 上週妥拉提到, 以撒不但重新挖掘亞伯拉罕的井, 還發掘出新的活水井. 除此以外, 我們看到亞伯拉罕的僕人就是在井旁遇見利百加, 並且利百加後來作了以撒的妻子. 現在, 雅各同樣是在井旁遇見拉結, 並且拉結後來也作了雅各的妻子. 兩者不同的是, 亞伯拉罕的僕人帶著裝滿禮物的駱駝車隊, 替以撒迎娶利百加回迦南時, 老僕人稱以撒為 "我的主人" (創世記24:65). 現在雅各隻身一人兩手空空在巴旦亞蘭迎娶拉結, 結果雅各成了拉班的僕人.

儘管有如此鮮明的對比, 但對於以撒和雅各來說, 井都象徵著生命的泉源. 井對於以撒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 對於雅各而言, 當他把井口石頭挪開, 不但自己喝水, 同時給拉結的羊群水喝時, 他也開啟了以色列接下來歷史篇章的首頁: 雅各成家, 雅各全家回歸迦南, 以色列家下到埃及,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 以色列人出埃及, 在西乃山與 神立約, 進迦南得地為業, 建立王國, 新約的應許...乃至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當彌賽亞時代來臨時, 聖靈要普遍澆灌下來, 正如先知約珥的預言,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豫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約珥書2:28~29).

如此說來, 或許創世紀大註釋書對於本週妥拉經文的解釋並不是那麼突兀. 就像雅各把井口石頭挪開, 不但自己喝水, 同時也給別人水喝, 造福他人; 同樣地以色列人慶祝三大節期, 不但他們自己與 神約會, 並且三大節期預表著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那時萬國萬民都要蒙福.

包括三大節期在內, 所有聖經節期全都指向彌賽亞. 主耶穌自己在三大節期的住棚節期間上到耶路撒冷, 在聖殿裡教訓人, 就在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7:37~38). 

節期的末日是最大之日, 因為根據神聖遞增的原則, 節期的末日是最神聖的日子. 此時, 祭司已在繞行祭壇七圈後將水澆在祭壇上, 主耶穌站在殿裡, 指著澆在祭壇上的水大聲宣告說,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7:37~38). 使徒約翰解釋說,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 (約翰福音7:39). 

就像我們的祖先雅各一般, 我們也都是乾渴的. 並且我們渴想的不只是尋常的水, 更是從 神而來生命的 "活水", 這 "活水" 能滿足我們屬靈的乾渴. 而我們的彌賽亞能供應這生命的 "活水" 給所有相信祂的人. 主耶穌說,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7:38). 凡相信主耶穌的人, 不但有 "活水" 的泉源在我們 "腹中", 並且從我們腹中所流出 "活水的江河" 將要滋養供應我們周遭的人.

雅各必須挪開井口的大石頭才能喝水, 而當他挪開石頭, 不但他自己可以喝水, 旁人也因此蒙福, 得以喝井裡的水. 雅各不但滿足了自己的乾渴, 他也彷彿成了活水的泉源, 滿足別人的乾渴. 同樣地當我們信主耶穌, 不但滿足了我們自己屬靈的乾渴, 並且神要使我們成為 "活水的江河", 滿足他人屬靈的乾渴. 因此我們信主, 不但自己蒙福, 也要使他人蒙福.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 本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猶太拉比式講道, 段落之間的連接不是靠著希臘式的直線邏輯, 而是希伯來式關聯性的聯想. 關聯性可能來自於一個字詞, 一個影像, 或是一個觀念. 這些關聯性將不同的畫面, 不同的場景交織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猶太拉比式講道著重的是啟發人, 讓人感同身受, 而不是講道理說服人.

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發掘活水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播客連結

隨著創世記故事的開展, 我們看到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必須在 神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上為著生活而不斷奮鬥. 我們可以從他們面對生活的掙扎當中學到很多東西, 其中最主要的, 是我們的祖先必須用信心走完他們的人生旅程.

偉大的中世紀猶太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論到亞伯拉罕說, "無論在先祖身上發生什麼事, 都是將來子孫所遭遇之事的預表".  亞伯拉罕的旅程預示著以撒的旅程, 以及他們後代的旅程, 包括雅各家下到埃及, 以及 神用大能的膀臂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在整個故事中, 亞伯拉罕是他的子孫的先行者. 亞伯拉罕不但自己下到埃及, 同時 神也保守他平平安安地出埃及.

然而, 當以撒因著迦南饑荒而想要下到埃及時, 神向他顯現並重申祂當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 "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加增你的後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後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3~5).

結果以撒就在應許之地度過了他的一生. 不過以撒也曾像亞伯拉罕一樣, 在非利士人中寄居過一段日子, 並且他同樣說他的妻子是他的妹妹, 因為他擔心非利士人會因此殺了他, 把她據為己有. 我們的兩位先祖都曾藉著說謊來保護自己, 然而 神因著祂的憐憫拯救了以撒, 正如祂當初拯救了亞伯拉罕一般. 

以撒離開非利士人後, 又繼續跟隨他父親亞伯拉罕的腳蹤而行, "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創世記26:18).

以撒沒有像亞伯拉罕和雅各那樣離開應許之地, 但他仍然必須在這塊土地上為生活而奮鬥. 為了能夠在這不毛之地繁衍昌盛, 水乃是至關重要的. 而為了保證水源無缺, 以撒重新挖掘亞伯拉罕的水井, 並以他父親所命名的來稱呼它們. 亞伯拉罕的井象徵我們既有的屬靈產業, 包括了聖經本身以及歷世歷代積累下來的屬靈傳統. 在我們自己的信心旅程中, 我們會發現我們必須不斷回歸到這些既有的屬靈產業.

然而, 以撒除了繼承他父親的產業外, 他還必須發掘屬於他自己的新的產業, 正如聖經所說,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同樣地, 信心的旅程是一個新而又新的旅程, 我們不但持守既有的屬靈產業, 同時也繼續發掘新的屬靈產業.

創世記26:19中 "活水" 的希伯來文是 מַיִם חַיִּים ("mayim chaim", living water), 這是 "活水" 在聖經中第一次出現. 當我們找著 "活水" 時, 我們不需要用水桶把水汲取出來, 因為水會在壓力下自動湧出. 在乾旱無水之地, "活水" 是祝福和生命的源泉.

"活水" 在創世記中只出現過這一次, 以後再沒有出現在創世記中, 但先知耶利米和撒迦利亞認為 "活水" 是一個暗示, 指向一個更深層次的屬靈真理. 在他們的先知書中, "活水" 象徵著神聖的祝福與生命, "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耶利米書2:13), "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 (撒迦利亞書14:8).

一方面, 以撒必須繼承祂父親亞伯拉罕留下的產業, 另一方面, 他必須發掘屬於他自己的新的產業, 因此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這新的活水井象徵著從 神而來的新的祝福與生命.

本週妥拉因此教導我們: 一方面, 我們必須常常回歸包括妥拉和整本聖經以及整個猶太傳統在內的既有屬靈產業, 不斷浸泡在其中, 並且守住這些既有的屬靈產業不致流失. 我們須要持續研讀, 默想, 並且謹守遵行聖經的一切教導. 另一方面, 妥拉卻也指向那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就是我們的彌賽亞耶穌基督, 正如主耶穌自己說, "你若知道 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 (約翰福音4:10), "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約翰福音7:38). 當我們將焦點放在主耶穌身上, 不斷親近祂, 倚靠祂, 跟隨祂, 祂要賜下新的 "活水", 而這將會是我們這一世代全新的屬靈產業, "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 (創世記26:19).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恩慈的表現 (創世記23:1-25:18 撒拉的生命)

 

播客連結

世界立在三樣東西上: 妥拉, 敬拜 神, 以及對人的恩慈.
(米示拿 列祖篇 Mishnah Avot 1.2)

本週妥拉詳細記錄了撒拉的去世,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 (創世記23:1~2).

然而在撒拉過世以前, 亞伯拉罕得知他的兄弟拿鶴的兒子彼土利生了女兒利百加.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Obadiah Sforno) 在他的妥拉註釋中指出兩者間的關聯: 在能夠接替撒拉的位子的利百加出生以後, 撒拉才接著過世, 這就像古代拉比告訴我們的, '一個義人不會逝去, 除非另一個義人出生, 正如經上所記,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 (傳道書1:5).

撒拉去世以後, 亞伯拉罕藉著為以撒娶妻來重新恢復家族中逝去的女主人. 事實上, 本週妥拉的標題 חַיֵּי שָׂרָה 的意思不是 "撒拉的逝去" 而是 "撒拉的生命". 妥拉開始於葬禮的悲傷, 卻接續著婚禮的喜悅, 彷彿撒拉的生命將通過以撒的妻子繼續延續下去.

為了找到適合以撒的妻子, 亞伯拉罕差遣了一個僕人回到他本地本族那裡. 以撒娶妻的成敗都取決於這個僕人的行動, 但妥拉卻連他的名字都沒有告訴我們, 只是稱他為亞伯拉罕的僕人. 這個僕人扮演著伴郎的角色, 還親自操辦了從訂親到迎娶的所有過程, 但他自己從來沒有成為事件的中心. 僕人的角色至關重要, 但人們的注意力卻從未放在他身上. 相反地, 這個故事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以撒身上. 在 神的幫助下, 僕人找著利百加, 與她家人安排了她的婚事, 並徵得她的同意, 帶她回到他主人那裏. 當他們終於到達迦南地時, 利百加看見遠處的以撒, 急忙下了駱駝, "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僕人說、是我的主人 (希伯來文 אֲדוֹנִי).利百加就拿帕子蒙上臉" (創世記24:65). 在這個故事中, 僕人稱呼亞伯拉罕為 אֲדוֹנִי "我的主人" 總共16次之多. 但現在當他護送利百加到以撒這裡, 他才改稱以撒為 אֲדוֹנִי "我的主人", 而不再是 "我主人兒子" (創世記24:44). 彷彿以撒遇見他的新娘之後才得以完全.

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禮使我們想起了一個更早的婚禮. 在本週妥拉中, 伴郎是無名的僕人, 但在那個更早的婚禮, 伴郎是 神自己, 祂用亞當的肋骨造出夏娃, 把她帶到他身邊, 並在他們的婚禮中成了唯一的 "伴郎". 主後3世紀拉比阿賓 (Rabbi Abin) 如此評論說, "王親自作為他們的伴郎, 這百姓是有福的!". 另一位古代拉比想像說, "耶和華 神親自拿著祝福的杯祝福亞當和夏娃".

在猶太傳統中, 為新人安排婚禮被視為恩慈的表現, 而恩慈與妥拉和敬拜 神並列, 被認為是世界賴以存在的三件事物. 恩慈不但在現今的時代維繫著世界的存在, 也預表了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那時全然恩慈的 神將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 再也沒有赤身露體, 沒有孤獨, 沒有遺棄, 也沒有悲傷眼淚. 而妥拉教導我們在現今這個時代要盡力幫助別人, 不管是在諸如婚禮的喜慶當中, 還是在諸如疾病或哀悼等悲傷的事件裡. 外邦人的使徒, 同時也是最早的彌賽亞拉比保羅寫道,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羅馬書12:15).

以撒與利百加結婚, 使他在撒拉死後得到安慰, 隨後他繼承了他父親亞伯拉罕的產業, 並確保與 神的盟約能夠延續下去, 傳給下一代. 以撒的婚禮是一場具有獨特意義的婚禮, 但它也突顯了每一場婚禮的意義. 每當我們參加婚禮時, 我們都再次認同 神所說的, "那人獨居不好" (創世記2:18). 每一對夫婦都要領受神聖的祝福, 他們的婚姻要在多方面都結實纍纍. 在每一場婚禮中, 我們不是單純的觀眾, 而是與新人心連心的群體, 在 神的祝福之外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祝福.

使徒約翰在記載耶穌早期事工時, 記錄了耶穌在迦拿參加婚禮的情景,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 (希臘原文 ἀρχὴν τῶν σημείων, 神蹟的開始)、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約翰福音2:7~11).

"神蹟的開始" 把我們帶回到創世記的起頭, 也就是創世的一開始, "耶和華 神親自拿著祝福的杯祝福亞當和夏娃". 而在約翰福音裡, 聖子耶穌為迦拿的婚禮提供了充足的酒. 酒不僅僅令人歡欣舒暢, 更是象徵著祝福和 神的恩惠與眷顧. 如果 "酒用盡了" (約翰福音2:3), 對新人的家庭來說不單單是丟臉的事而已, 而是代表著對這對新人的平安和幸福的一種威脅. 耶穌使水變酒的神蹟因此彰顯出 神的恩慈與祝福.

妥拉中的 神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與世隔絕的 神, 而是一個充滿同情與憐憫的 神. 祂與祂所創造的世界和祂所安置在其中的人類並不疏遠. 相反地, 祂似乎很難遠離我們, 因為祂隨時準備進入我們中間, 感受我們的悲傷, 分享我們的歡樂. 因此主耶穌道成肉身, 完全住在我們中間, 充分顯出 神自己的恩慈與良善.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 本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猶太拉比式講道, 段落之間的連接不是靠著希臘式的邏輯, 而是希伯來式的聯想, 並且通篇都是圍繞在恩慈的主題.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世代的聯結 (創世記18:1~22:24 他顯現)

 

 播客連結

猶太人是一個以故事聯結在一起的民族.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聯結著我們所有的禱告, 以及年復一年的聖經週期, 這週期是以逾越節, 五旬節和住棚節作為 神恩典的記號. 可以說,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整個猶太民族. 然而猶太民族還有一個更早的故事. 這個故事不是歡樂的節期, 而是如同吹角節和贖罪日一般莊嚴的聖日. 這個故事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 猶太人稱之為 עֲקֵידָה ("akedah"), 意思是 "綑綁", 指的是亞伯拉罕綑綁以撒獻為燔祭.

這個故事開始於 神吩咐亞伯拉罕說,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以撒是 神在亞伯拉罕年老時賜給他的應許之子, 但現在 神卻吩咐亞伯拉罕把以撒獻為燔祭! 更令人納悶的是, 亞伯拉罕對於 神這令人費解而難以接受的命令卻保持了沉默. 亞伯拉罕這個敢於就所多瑪的毀滅與 神討價還價的人, 現在卻一言不發.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結束在 神提供一隻公羊代替以撒作為燔祭. 儘管如此, 創世記的文字卻相當耐人尋味. 當亞伯拉罕帶著以撒登上摩利亞山獻祭的地方時, 聖經兩次告訴我們,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然而當亞伯拉罕下山時, 聖經卻沒有提到以撒, "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創世記22:19). 現在不再是亞伯拉罕和以撒 "二人同行", 而是亞伯拉罕和他僕人 "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 後來撒拉死了, "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創世記23:2). 即使在母親撒拉去世的關鍵時刻, 以撒依然沒有出現.

古代拉比從這裡彷彿看到了一個暗示: 亞伯拉罕獻以撒, 在 神的眼中算是已經獻了. 有些古代拉比甚至把亞伯拉罕獻以撒與釘十字架相提並論.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寫道,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 (創世記22:6) - 以撒就像是將要被釘十字架的人, 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又有一位古代拉比想像說, 當亞伯拉罕拿刀要殺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 但當天使呼叫亞伯拉罕不要傷害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又回到了他的身體. 亞伯拉罕於是給以撒鬆了綁, 以撒站了起來, 稱頌 神說, "使死人復活的耶和華 神是應當稱頌的".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 亞伯拉罕獻以撒已經成為一個死與復活的故事.

當然, 以撒事實上並沒有被殺獻祭, 更沒有從死裡復活, 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是以一隻公羊的獻祭結束的. 這隻公羊的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 亞伯拉罕用牠代替以撒獻為燔祭. 公羊的出現顯然不是巧合, 是 神提供了公羊代替以撒, 拯救了以撒. 為了紀念以撒得蒙拯救, 猶太人每年都會在吹角節吹響公羊的號角. 儘管如此, 拉比們仍然認為這個故事象徵著以撒 "已經被殺獻祭了".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如此解釋創世記22: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豫備 (豫備的希伯來原文: 看見)〕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豫備 (希伯來原文: 神必看見)":

"神必看見" 以撒的犧牲, 並因此在贖罪日赦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 在贖罪日這一天, 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都要說, "在耶和華的山上", "神必看見" 以撒被獻為燔祭的灰燼, 如同以撒實際上已經為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贖罪犧牲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一樣, 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以撒死與復活的故事給飽受羅馬高壓統治, 經歷聖殿被毀, 和隨後的逼迫患難的歷世歷代猶太人帶來了希望. 此外, 以撒的故事也幫助我們認識彌賽亞, 祂擔當了祂百姓的憂患, 經歷了羅馬十字架的刑罰, 並且從死裡復活. 正如公羊是代替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獻上的, 彌賽亞-耶穌也是代替所有亞伯拉罕的子孫獻上的, 不但為著亞伯拉罕的子孫以色列人, 也為著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當中其實包含一個巨大的轉折. 妥拉以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 (創世記22:1) 作為開始. 然而, 隨著故事的進展, 從妥拉的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以撒的甘心順服, 讓父親亞伯拉罕所受的考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神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和亞伯拉罕的順服 神, 與隨後以撒的順服父親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 父親和兒子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他們的意志是一致的, 兒子以撒已經預備好犧牲自己.

在今天的世界, 我們已經習慣於不同世代之間的疏遠和誤解, 但妥拉這裡有一個兒子傳承父親意願的故事. 以撒作為下一個世代, 將父親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 亞伯拉罕和以撒代表了不同的世代, 但他們對 神的呼召卻有著一個共同的回應. 今天, 我們都渴望能有這種世代的聯結.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猶太民族, 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讓猶太民族的故事延續下去.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為我們民族的延續提供了一條線索. 顯而易見地, 正是亞伯拉罕終其一生對 神的全然信實啟發了以撒. 從一開始, 亞伯拉罕就願意為了服事 神而放下一切, 離開生活的舒適圈, 到 神要他去的任何地方. 現在, 當 神要求亞伯拉罕獻上他最好的東西時, 不但亞伯拉罕預備好了, 連以撒也同樣預備好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啟示我們, 當我們面對困難和失望時, 我們需要記住, 年輕的一代正在注視著我們, 預備向我們學習, 無論是好是壞. 我們這個世代的時間是有限的, 有一天我們這一代終將過去, 關鍵是我們如何能將 神給我們的使命傳承給下一代.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正好展示出因著父親美好的榜樣, 兒子因此完全承擔起父親的屬靈使命, 即使最終以自己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歷世歷代以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一直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願它今日也能將我們所有人與我們的下一代聯結在一起, "於是二人同行", 兩個不同的世代聯結起來, 共同事奉 神.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父母美好的屬靈榜樣, 能夠對孩子產生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果效.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順服與委身 (創世記12:1~17:27 你自己去)

 

播客連結

信心的呼召常常伴隨著嚴苛的要求. 為了回應信心的呼召, 我們必須離開生活的舒適圈, 跟隨 神踏入未知的領域, 而這最初的呼召還不過只是整個信心旅程的開始. 並且不僅是在旅程的開始, 更是在整個旅程當中, 我們都必須憑著信心不斷勇往前行. 我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正是在他信心的旅程中始終堅持不懈, 就算經歷多次信心的試煉也絕不回頭.

亞伯拉罕經歷了許多次信心的試煉, 不僅是在他的早年, 更是遍布在他整個人生.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亞伯拉罕並不是主動尋找這些試煉, 而是遭遇試煉. 然而, 亞伯拉罕遭遇試煉並不是偶然的, 而是因著 神的引領. 同樣地, 當我們遭遇試煉, 不是因為我們迷失了方向, 卻是被 神引領. 

亞伯拉罕的故事因此有助於我們更加認識信心的旅程是怎麼回事. 亞伯拉罕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試煉都是從 神同樣的命令 "你自己去" (希伯來字 לֶךְ־לְךָ) 開始的. 神先後兩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總結了整個亞伯拉罕的故事, 同時彰顯出順服的重要性.

當 神第一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祂說, "(希伯來字 לֶךְ־לְךָ)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創世記12:1). 惟有當亞伯拉罕願意順服這個困難的命令時, 他才開始實現 神在他生命中的命定. 當 神第二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祂說,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希伯來字 לֶךְ־לְךָ) 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這第二次 "你自己去" 比第一次更難. 亞伯拉罕此時已經居住在應許之地, 並且領受了神一部分的應許, 特別是他年老所生的兒子以撒. 現在他卻必須割捨掉他的兒子以撒, 這個對他來說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寶貴的人. 亞伯拉罕必須對 神順服到底.

當亞伯拉罕對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作出信心的回應時, 神也同樣對他作出回應. 在故事的最高潮, 當亞伯拉罕伸手拿刀, 要殺死他心愛的兒子以撒時, 神的使者從天上制止他說, "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創世記22:12). 如果這個故事不是如此嚴酷, 神透過使者說的話聽起來會有些好笑, "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 難道在亞伯拉罕用信心跟從 神多年之後, 神現在才知道亞伯拉罕敬畏祂?

亞伯拉罕確實通過許多試煉證明了他對 神的信實, 但他回應 神第二次說"你自己去", 卻是將信實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神第一次說 "你自己去" 是一條誡命,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卻是一條 "超級誡命", 超越了尋常的順服 (儘管順服在現實中也往往是相當不尋常的), 而達到了 對 神委身的罕見水平. 誡命是針對今世的, 它定規了今世的順服之道. "超級誡命" 則指向永世, 指向 "萬物復興的時候" (使徒行傳3:21), 屆時 神將成為一切的一切, 並且凡有氣息的都要完全委身奉獻給 神. 亞伯拉罕先前已經表現出對 神的信實, 正如 神親口所說,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5). 但現在亞伯拉罕對 神的委身, 遠遠超越了對 神的 "命令、律例、法度" 的尋常順服.

亞伯拉罕的故事顯示, 試煉是證明我們對 神信實的機會. 但亞伯拉罕捆綁以撒的舉動指向了更高層次的對 神委身, 這將成為所有立志追隨亞伯拉罕的腳蹤而行之人的榜樣. 而對 神全然委身的最好榜樣成就在主耶穌身上, 祂 "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2:8).

對於那些正在經受試煉的人來說, 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些太唱高調了. 我們必須承認,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時, 似乎顯得很殘酷, 神似乎在作弄亞伯拉罕和以撒. 同樣地, 在我們的試煉中, 神也可能顯得很殘酷. 然而就像約伯所說,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約伯記42:3), 神的作為很多時候超越了我們的理解與認知, 因為 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以賽亞書55:9). 但試煉使我們明白, 儘管有疑問也要相信神. 我們的責任就是對 神信實, 永不回頭, 而不是去理解 神性格的每一方面. 事實上, 在我們的信心旅程中, 當我們還不知道往哪裡去的時候就信實地跟隨 神時, 我們就顯出對 神的信心, 就像 "亞伯拉罕因著、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希伯來書11:8).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信心的旅程就是從信靠順服以至於全然委身.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遮掩羞恥 (創世記6:9~11:32 挪亞)

 

播客連結

主後3世紀的拉比哈瑪 (Rabbi Hama) 問道, 經上說 "你們要順從 (希伯來原文是跟從) 耶和華你們的 神" (申命記13:5) 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人怎麼能夠跟從在 神的後面呢? 妥拉豈不是說, "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乃是烈火" (申命記4:24) 嗎? 其實妥拉的意思是要我們效法 神的屬性, 照著 神的榜樣去做. 就像 神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一樣, 我們也要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 正如經上所記, "耶和華 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創世記3:21). 
(巴比倫塔木德 Sotah 14a)

創世記將挪亞洪水描繪為新的創造. 如同起初 "淵面黑暗" (創世記1:2), 挪亞洪水時水同樣覆蓋了整個大地. 並且就像起初 "神的靈 (希伯來文 רוּחַ, "Ruach") 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2), 照樣挪亞洪水時 "神叫風 (希伯來文 רוּחַ, "Ruach") 吹地、水勢漸落" (創世記8:1), 旱地顯露出來, 全地得著更新, 神再次建立了新的創造的秩序. 當挪亞全家離開方舟時, 神向他們重申創世記1:28的最早的誡命, "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裡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 (創世記9:1~2).

然而, 正如最初的創造一般, 新的創造秩序過不久就被破壞了. 洪水退去後, "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看不見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 (創世記9:20~25).

挪亞的兒子含犯罪得罪父親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全地才剛剛經歷了 神的審判和更新, 並且接受了 神的祝福. 現在, 咒詛在地上又再度出現了. 即使在洪水潔淨全地和 神對人類的重新賜福之後, 人類仍然繼續依循著自己罪惡的生活方式, 正如 神說, "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 (創世記8:21). 然而, 挪亞的兒子閃和雅弗的舉動為人類保留了一線希望: 他們不厭其煩地遮蓋父親的赤身露體.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創世記第3章, 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後, 神遮蓋了他們的赤身露體. 儘管他們被放逐出伊甸園, 但他們的人格尊嚴得到了肯定和保護. 神的這一作為是妥拉不厭其煩一再教導的美德: 恩慈 (希伯來文 חֲסָדִים, loving-kindness) 的一個具體例子.

閃和雅弗效法 神恩慈的榜樣. 與含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拒絕看父親挪亞的赤身露體, 更是遮蓋他的赤身露體, 希望能恢復他的尊嚴, 維護家庭的和樂整全. 在我們的家庭和社區中, 犯罪是不可避免的, 但妥拉在這裡教導我們如何回應罪惡: 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 我們與其揭發他們的罪行, 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不如設法在維護犯罪者尊嚴的前提下與他們和解, 正如主耶穌教導我們,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馬太福音18:15).

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 我們很想模仿挪亞的兒子含, 起碼向幾個有同情心的知心朋友揭發那些得罪我們的人的罪行. 我們常常把揭發別人的罪行用請求代禱或需要建議的形式加以包裝, 然而事實的真相往往是, 我們喜歡揭發別人的錯誤! 但閃和雅弗的例子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另一種處理方式: 我們不去揭發而是遮掩別人的罪, 我們與得罪我們的人直接溝通, 讓他們有機會在維持尊嚴的情況下改過自新.

使徒保羅寫道,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拉太書6:1~2). 在基督再來以前, 我們仍然處在這個被罪惡污染的世界, 我們不可避免地被罪惡玷污, 並且因犯罪而帶來羞恥. 但問題是我們如何處理我們自己和弟兄姐妹的軟弱與羞恥. 我們是像含那樣放大罪惡, 使它變成一種咒詛, 還是像閃和雅弗那樣遮掩它, 以維護他人的尊嚴?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創造和創造的目標 (創世記1:1~6:8 起初)

播客連結

我們從妥拉的第一個字 בְּרֵאשִׁית (B'resheet, "起初") 開始說起. 無數個世紀以來, 這個字一直是猶太拉比爭論的焦點.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在談到創世記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時說, "這一節經文在在呼喚著人們的解釋!". 許多中世紀猶太拉比都是希伯來文法專家, 拉旭 (Rashi) 身為他們當中的一員, 他從希伯來文法的角度來解釋妥拉的第一個字 בְּרֵאשִׁית. 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 其他猶太拉比或者同意, 或者不同意拉旭 (Rashi) 的觀點. 這些拉比的討論揭示了猶太拉比解釋聖經的一個獨特層面, 這一點將擴大我們對於聖經的理解: 就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都可以教導我們一些重要的東西.  

拉旭 (Rashi) 的觀點是 בְּרֵאשִׁית 這個字是希伯來文法的建構形式 (construct form), 用於兩個名詞連接在一起的場合, 此時第一個名詞要使用建構形式. בְּרֵאשִׁית 將 בְּ ("在") 與 רֵאשִׁית ("首先" 或 "開始") 結合起來, 意思是 "在...的開始". 拉旭 (Rashi) 說, "你在聖經中找不到任何 רֵאשִׁית 這個字單獨存在的例子". 一個接受拉旭 (Rashi) 觀點的希伯來聖經英文譯本如此翻譯創世記的開頭, " 神創造天地的開始 -- 當時地是空虛渾沌, 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 神說, 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世記1:1~3).

然而,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提出與拉旭 (Rashi) 完全相反的觀點, 他指出兩個 רֵאשִׁית 不以結構形式出現的例子: "我從起初 (מֵרֵשִׁית) 指明末後的事" (以賽亞書46:10) 以及 "他為自己選擇頭一段 (רֵאשִׁית)" (申命記33:21). 此外,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結構形式總是用來連接一個名詞和另一個名詞, 但在創世記中 בְּרֵאשִׁית 是與一個動詞相連而不是名詞, 這意味著 בְּרֵאשִׁית 在這裡並不是結構形式. 因此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這樣翻譯創世記的開頭,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世記1:1), 表示從起初 神從無到有創造萬物. 他解釋說, "神從絕對的不存在當中創造萬有. 聖經使用 בָּרָא ("創造") 這個獨特的動詞來表達從無到有創造的過程".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拉旭 (Rashi) 截然不同的觀點教導我們: 神從無到有地創造了萬物, 而這一創造過程為原本的空虛混沌帶來了秩序. 創造是萬物通過 神的話語奇蹟般地出現, 也是 神不斷地整頓從一開始就存在的混亂無序, 到一切都井然有序. 如此看來, 創造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 成就完滿, 也就是 神所命定的秩序和平安 (希伯來字 שָׁלוֹם). 事實上, 創造和完滿的主題是整個妥拉的基礎, 這主題也開啟了我們生命的意義. 當 神創造人類時, 祂給了他們一個治理並改善祂的創造的角色,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紀1:28). 人類要遍滿 神所創造的大地, 並且與 神同工, 按照 神的心意來治理全地.

因此當 神把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 他們不是被動地待在園中整天無所事事. 相反地, 神賦予他們實在的責任, "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創世記2:15). 人類對伊甸園的修理與看守將使伊甸園不斷地延伸擴大, 直到全地都成為一個花園, 此時創造就達到 神所計畫的完滿.

神在祂創造的計劃中給了我們人類一個重要的角色, 但在我們人類始祖開始履行這個角色時, 混亂再次爆發了. 神把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裡作為祂的代表, 並吩咐他們不要吃園子中間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然而魔鬼撒旦以蛇的形式進入園子, 引誘人類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由於亞當和夏娃不順從 神卻聽從魔鬼, 神就把他們從伊甸園驅逐出去, 並切斷了他們與生命樹的聯繫. 

人類從伊甸園被放逐出去一事, 為聖經接下來的部分, 以及往後所有人類世世代代的故事奠定了基礎, 描述著人類對生命樹無止境的追求, 盼望有一天能重返伊甸園. 猶太傳統認為妥拉象徵生命樹. 在會堂儀式中, 讀完妥拉卷軸後, 一個人會抓著卷軸的把手, 將妥拉卷軸高高舉起在全體會眾的眼前, 會眾用手指著妥拉卷軸喊道, "這是摩西奉 神的命令放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妥拉...對於那些持守它的人來說, 妥拉就是生命樹". 猶太人相信只要緊緊地持守妥拉, 就能打開回歸到生命樹的道路.

創世記提出了另一條回歸之路. 被逐出伊甸園是人類諸多放逐的第一個放逐, 而無數個世紀以後的巴比倫放逐則是放逐的高峯. 從聖經的一開始, 我們就看到了人類被放逐, 放逐是由於人違反 神的誡命而導致的 神的懲罰. 古代猶太拉比的創世記註釋也有相同的看法, "耶和華說, 我把亞當領到伊甸園裡並吩咐他遵行誡命, 他卻違反了我的誡命, 我就用放逐來懲罰他...同樣地我也把他的後裔領到流奶與蜜的以色列地, 吩咐他們遵行誡命, 他們卻違反了我的誡命, 我就同樣用放逐來懲罰他們".

然而, 就在 神把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放逐出去以前, 祂咒詛蛇說,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創世記3:15). 女人的後裔 -- 女人在 "時候滿足" (加拉太書4:4) 所生的兒子將要除滅魔鬼和魔鬼的作為. 人類被逐出伊甸園是第一次的放逐, 但其中也包含了未來人類將從所有放逐中回歸的美好應許.

事實上, 我們將不會回歸到伊甸園, 而是回歸到一個更美好更神聖的地方, 乃是神所建造的聖城. 在那裡我們將重新回歸到生命樹,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啟示錄22:2). 從這座有生命樹的聖城中, 神對全人類最初的計劃將得著最終的實現. 創世記揭示了我們在 神的創造中所要扮演的真正角色, 在我們繼續學習妥拉的過程中, 這個角色將變得越來越清晰.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申命記33:1~34:12 "這是祝福" 妥拉焦點: 妥拉是雅各會眾的產業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在申命記的尾聲, 摩西為以色列人祝福, 他首先闡明以色列人與妥拉的關係, “耶和華從西乃而來、從西珥向他們顯現、從巴蘭山發出光輝、從萬萬聖者中來臨.從右手為百姓傳出烈火的律法。疼愛百姓.眾聖徒都在手中.他們坐在的腳下、領受的言語。摩西將律法 (希伯來文 תּוֹרָה, “妥拉”, 意思是 “教導/訓誨”) 傳給我們作為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2~4).

因為 “祂疼愛百姓” (申命記33:3), 所以 神將妥拉藉由摩西傳給以色列人. 妥拉因此是 神對以色列的愛的證明; 另一方面, 以色列人遵守妥拉是他們對 神信實的表現. 妥拉是獨一無二的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針對妥拉是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中世紀猶太拉比拉旭 (Rashi) 說, “我們 (猶太人) 已經領受了妥拉, 我們絕不會棄絕妥拉”. 對於拉旭 (Rashi) 而言, 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已經從 神領受了妥拉, 對妥拉的忠誠與堅持定義了整個猶太民族. 妥拉乃是猶太民族信仰的根本. 沒有妥拉, 就沒有猶太民族. 持守妥拉教導因此對於猶太民族的存續是不可或缺的.

另一位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進一步指出, 摩西並不是說妥拉是 “雅各家的產業”, 而是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換句話說, 妥拉並不是專屬於猶太人的產業, 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得著的產業. 當外邦人選擇加入 “雅各的會眾”, 他們也照樣領受妥拉 -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作為他們的產業.

二世紀的拉比以利亞撒 (Rabbi Eleazar) 教導讀妥拉以前應如何禱告: “耶和華 神是應當稱頌的! 因為祂賜下神聖的妥拉, 並且祂喜悅那些遵行妥拉的人”. 拉比以利亞撒 (Rabbi Eleazar) 強調, 神喜悅的是那些遵行妥拉的人, 而不是那些僅僅研讀和默想妥拉卻不遵行妥拉的人. 因著猶太人遵行妥拉, 妥拉才因此成為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不同於拉比以利亞撒 (Rabbi Eleazar) 強調遵行妥拉,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則著重在研讀妥拉. 他說, 當猶太兒童開始學習說話時, 父母有責任教導他們學習說, “摩西將妥拉傳給我們作為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和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申命記6:4). 換句話說, 當小孩子開始說話時, 父母就必須教導他們妥拉以及妥拉對於猶太人的重要性. 如果父母自己教不來, 必須請老師來教. 邁蒙尼德 (Maimonides) 強調, 神吩咐每一個猶太人都要研讀妥拉, 不論貧富貴賤, 不論年老年幼...一個猶太人要一生研讀妥拉, 直到他離世的那一天.

邁蒙尼德 (Maimonides) 甚至建議研讀妥拉的時間要如何分配: 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研讀妥拉本身, 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研讀妥拉註釋和塔木德, 其餘三分之一的時間則用來思索與默想. 此外, 研讀妥拉要比較相關的主題和經文, 要勤於發問, 並從妥拉導引出日常生活的道德準則. 人不能以沒有空閒時間作為不研讀妥拉的藉口. 反之, 一個猶太人 “應該將研讀妥拉作為神聖的義務與責任”.

對於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而言, 研讀妥拉 “等同於所有的妥拉誡命”, 因為人首先必須研讀妥拉, 才會進而遵行妥拉. 研讀妥拉因此優先於遵行妥拉. 妥拉包含了 神的真理, 研讀妥拉不但使人進而遵行妥拉, 並且使妥拉成為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作為 神賜給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妥拉是猶太民族存續的關鍵. 世世代代的猶太人持續研讀與持守妥拉, 使整個民族得以生生不息. 歷代猶太拉比也不斷從妥拉當中汲取教訓, 並加以應用在各個世代的不同挑戰上. 妥拉既是舊的, 也是新的. 妥拉是 神賜給雅各會眾永遠的產業.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就像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所指出的, 妥拉並不是專屬於猶太人的產業, 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得著的產業. 使徒保羅說, 當我們外邦基督徒作為野橄欖嫁接在以色列這棵好橄欖樹上, 我們就與猶太人 “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 (羅馬書11:17). 什麼是 “橄欖根的肥汁” 呢? 豈不是妥拉 - 神賜給 “雅各會眾的產業” (申命記33:4) 嗎? 當我們外邦基督徒願意領受妥拉 (包括研讀並遵行妥拉) 作為我們的產業的時候, 那時先知以賽亞的末世預言就要應驗,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罷、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 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 (希伯來文 תּוֹרָה, “妥拉”) 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 (以賽亞書2:2~3).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申命記32:1~52 "側耳" 妥拉焦點: 如果 神是公義的, 為什麼這世界還有罪惡?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摩西上尼波山以前, 神吩咐摩西做一首歌 “教導以色列人、傳給他們、使這歌見證他們的不是” (申命記31:19). 這首歌稱為 “摩西的歌”, 開始於摩西呼天喚地的宣告, “諸天哪、側耳、我要說話、願地也聽我口中的言語。我的教訓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語要滴落如露、如細雨降在嫩草上、如甘霖降在菜蔬中。我要宣告耶和華的名.你們要將大德歸與我們的 神!” (申命記32:1~3)

摩西接著教導以色列百姓認識耶和華 神, “他是磐石、他的作為完全、他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 (希伯來字 אֱמוּנָה, 信實) 的 神、又公義、又正直” (申命記32:4), “他豈不是你的父、將你買來的麼.他是製造你、建立你的” (申命記32:6), “我、惟有我是 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 (申命記32:39), “我若磨我閃亮的刀、手掌審判之權、就必報復我的敵人、報應恨我的人” (申命記32:41), “他要伸他僕人流血的冤、報應他的敵人、潔淨他的地、救贖他的百姓” (申命記32:43).

摩西描述耶和華 神是完全, 公平, 信實, 公義, 正直的 神, 神既損傷又醫治. 然而 神如何能夠既信實又公義, 既損傷又醫治? 我們要如何來理解 神的公義呢?

從古至今, 人類在苦難當中不斷發出對 神的質疑: 神在哪裡? 如果 神是完全的, 為什麼 神所創造的世界是如此不完全? 如果 神是公義的, 為什麼按祂形象樣式所造的人會如此不公義? 為什麼公義的 神會允許戰爭, 饑荒, 與疾病的存在? 為什麼 神讓義人受苦, 無辜的孩童受虐待? 面對世界的種種不公不義, 我們真的能夠宣稱 神是全然公義的嗎?

儘管猶太人多受苦難, 但許多猶太人依然保持對 神的信心, 他們始終相信 神就如先知以賽亞所描述的, “惟有萬軍之耶和華、因公平而崇高、聖者 神、因公義顯為聖” (以賽亞書5:16), 也如詩人所歌頌, “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 (詩篇36:6). 歷代以來, 許許多多猶太人堅定相信 神是全然的公義.

猶太人不但相信 神是全然的公義, 他們也相信 神是全然的慈愛, 因為這是 神清清楚楚的自我宣告,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 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 (出埃及記34:6~7). 此外, 詩人也說, “耶和華阿、你的慈愛遍滿大地” (詩篇119:64).

猶太人相信, 雖然 神必按公義審判全地, 但 神同時也對世人充滿慈愛憐憫. 猶太拉比教導說, 神的公義與慈愛是永遠並存的, 神的公義與慈愛使世界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若是 神只有公義或是只有慈愛, 世界就沒有辦法維持, 結果不是 神毀滅世界就是人類自我毀滅.

主前一世紀的大拉比希列 (Hillel) 說, 神審判世人的時候, 審判的天平總是傾向於慈愛的一方, 神喜悅慈愛過於公義. 希列 (Hillel) 代表了古代拉比的觀點, 儘管 神的公義與慈愛並存, 但 神總是傾向於施恩與人而非定人的罪, 神就如摩西所說, “他的作為完全、他所行的無不公平” (申命記32:4).

但我們如何解釋, 既然神是全然公義與慈愛, 為什麼義人受苦, 好人沒有好報? 古代拉比宣稱, 雖然義人可能在今世 (希伯來文 עוֹלָם הַזֶה, this world) 受痛苦, 但他們將在永世 (希伯來文 עוֹלָם הַבָּא, the world to come) 裡得著 神的獎賞. 相對於永世, 今世的痛苦不過是短暫的, 在永世裡 神要以永遠的福樂回報那些在今世受苦的義人.

拉比們相信不但在今世, 更是在永世, 神都是全然公義與慈愛, 並以此來解釋為什麼 神允許義人在今世受苦. 在今世 神的公義與慈愛或許沒有彰顯在一些受苦的義人身上, 但在永世裡 神的公義與慈愛必要向他們顯明.

正是對 神如此的信心, 讓歷世歷代的猶太人能夠勇敢坦然地面對逼迫, 患難, 痛苦, 與死亡, 就像 主後二世紀的拉比哈拿尼亞·本·特拉迪庸 (Rabbi Hananiah ben Teradyon) 和他的妻子, 他們在即將殉道於羅馬人之手時, 引用摩西的話勇敢為 神作見證. 拉比哈拿尼亞·本·特拉迪庸 (Rabbi Hananiah ben Teradyon) 慨然對嘲弄他們的羅馬劊子手說, “的作為完全” (申命記32:4), 他的妻子說, “祂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 神” (申命記32:4). 甚至在面對酷刑和死亡時, 他們依然相信 神沒有棄絕他們, 並且他們堅信在永世裡 神要加倍回報他們在今世對 神的忠心與信實.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甚至是在逼迫, 患難, 痛苦, 與死亡當中, 許多猶太人始終持守對 神的信心, 他們堅信不管是在今世還是永世, 神都是全然的公義與慈愛, 因此就算他們在今世受苦, 神也必在永世加倍地回報他們, 這讓我想起使徒保羅的話,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哥林多後書4:17~18).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申命記31:1~30 "他去" 妥拉焦點: 作領袖的資格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早在民數記裡, 神就已經揀選約書亞接替摩西作以色列領袖, “摩西對耶和華說、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 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 (民數記27:15~18). 

在本週妥拉經文中, 摩西已經120歲了, 並且即將面臨死亡. 他 “在以色列眾人眼前” 召了約書亞來, 將以色列領袖的棒子傳遞給他. 摩西對約書亞說, “你當剛強壯膽、因為你要和這百姓一同進入耶和華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所賜之地、你也要使他們承受那地為業。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申命記31:7~8).

針對摩西將以色列領袖的位子傳給約書亞一事, 歷代猶太拉比提出了幾個問題: 為什麼摩西不嘗試把領袖的位子傳給他的兒子? 約書亞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既然妥拉沒有明確提及為什麼摩西不嘗試把以色列領袖的位子傳給他的兒子, 古代猶太拉比運用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故事加以解釋: 摩西其實曾經嘗試將領袖的位子傳給兒子, 他對 神說, “看守無花果樹的人豈不是有權利吃樹上的無花果呢? 讓我的兒子們繼承我的位子吧”. 然而 神告訴摩西, 他的兒子們並沒有作以色列領袖的資格, 因為他們終日好吃懶做, 無所事事, 既不研讀妥拉, 也不謹守遵行妥拉. 另一方面, 約書亞不但研讀並謹守遵行妥拉, 而且約書亞作為摩西的助手, 一直忠心服事摩西, 又忠於以色列全會眾, 因此約書亞比摩西的兒子更有資格接替摩西作以色列的領袖. 古代拉比藉著他們的故事指出作以色列領袖的條件: 光是有良好的出身是遠遠不夠的, 良好的屬靈品格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著名的中世紀猶太拉比拉旭 (Rashi) 同意古代拉比的觀點並加以補充. 他指出摩西的兒子完全不是約書亞的競爭對手, 祭司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才是有力的競爭者. 非尼哈將與米甸女人公開行淫的以色列人連同米甸女人一起用槍刺死, 顯明了他對 神的一片忠心與赤誠. 另一方面, 非尼哈的行動卻也顯出他容易衝動的個性, 因為他沒有事先徵詢摩西的意見就擅自行動. 拉旭 (Rashi) 認為, 以色列的領袖不能是一個容易衝動而感情用事的人. 以色列人需要的是一位能夠耐心聆聽眾人不同聲音並能理解他們的領袖. 作以色列領袖的人需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並能冷靜而審慎地判斷是非.

非尼哈不是這樣的人. 非尼哈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是採取行動而非徵詢他人意見. 他固然因著為 神大發熱心而義無反顧, 但這也顯出他不適合作領袖. 另一方面, 約書亞卻是明智而謹慎行事, 並且願意聆聽他人意見的人. 拉旭 (Rashi) 說, 惟有具備如此特質的人才有資格接替摩西的位子, 領導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指出, 約書亞蒙 神揀選作以色列領袖, 是因著他無所畏懼的勇氣. 摩西向 神禱告說, “願耶和華萬人之靈的 神、立一個人治理會眾。可以在他們面前出入、也可以引導他們、免得耶和華的會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 (民數記27:16~17). 神揀選約書亞, 是因為他不像其他國家的領袖, 差遣部隊在前方作戰, 自己卻躲在安全的後方. 相反地, 約書亞是行在部隊最前方的人, “在他們面前出入” (民數記27:17). (譯者註: “在他們面前出入” 的聖經希伯來原文是 אֲשׁר־יֵצֵא לִפְנֵיהֶם וַאֲשֶׁר יָבֹא לִפְנֵיהֶם, 意思是 “在他們前面出, 在他們前面入”, 意味著帶領眾人出戰以及帶領眾人歸回)

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解釋, 摩西擔心未來以色列的領袖是否能勝任率領以色列百姓與迦南人爭戰的重責大任. 帶領百姓出去爭戰是一回事, “在他們面前...”, 帶領他們平安歸來是另一回事, “在他們面前...”, 後者比前者顯然要困難得多. 好的領袖卻能夠勝任兩者, 既能帶領百姓出戰, 也能帶領百姓得勝平安歸來, “在他們面前出入”. 約書亞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從出埃及後與亞瑪力人的爭戰開始, 約書亞就是一個始終 “在他們面前出入” 的人, 他總是行在以色列軍隊的最前面並且大聲鼓舞著他們, “來跟從我!”. 因此 神聽了摩西的禱告, 揀選約書亞作以色列的領袖.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所說的 “來跟從我!”, 正是今日以色列國防軍 (IDF) 的長官身先士卒率領部下衝鋒時的呼喊, 希伯來文是 לְכוּ אַחֲרַי ("lechu acharai"), 而這也正是主耶穌呼召門徒時所說的話, “來跟從我” (馬可福音1:17). 就像約書亞是以色列的領袖, 主耶穌不但是以色列的彌賽亞, 更是萬王之王, 萬主之主; 而就像約書亞當日率領以色列人爭戰時呼喊著說, “來跟從我!”, 主耶穌今日也呼召普世所有 神的兒女, “來跟從我” (馬可福音1:17).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申命記29:10~30:20 "站立" 妥拉焦點: 悔改的真諦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在大而可畏的曠野漂流近四十年, 申命記是年邁的摩西最後一次對以色列百姓說話. 此時他們分別在即. 以色列百姓即將在約書亞的領導下進入迦南, 而摩西卻要死在尼波山上. 摩西最後要交代以色列百姓什麼事呢?

摩西諄諄囑咐以色列人遵守 神與他們所立的約. 他提醒他們, 神不但與他們立約, 同時也與他們世世代代的子孫立約. 摩西向他們保證, 妥拉誡命不是難行的, 也不是遙不可及的. 摩西敦促以色列人揀選生命, 也就是對 神信實守約, 遵守妥拉誡命, 並警告他們背約的嚴重後果, “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且愛耶和華你的 神、聽從他的話、專靠他、因為他是你的生命” (申命記30:19~20).

另一方面, 摩西的教訓也反映出猶太信仰裡的一個中心思想: 悔改 (希伯來文 תְּשׁוּבָה, “teshuvah”, 動詞字根 שׁוב, 意思是 “回轉/歸向”). 一方面, 摩西警告以色列人違背誡命的嚴重後果; 另一方面, 他也為他們保留餘地: 不管以色列人是故意犯罪還是無意中犯罪, 他們都可以悔改歸向 神, 尋求 神的赦免, “你和你的子孫、若盡心盡性歸向耶和華你的 神、照著我今日一切所吩咐的聽從他的話、那時、耶和華你的 神必憐恤你、救回你這被擄的子民、耶和華你的 神要回轉過來、從分散你到的萬民中、將你招聚回來” (申命記30:2~3).

摩西解釋, 神必定懲罰那些以為可以逃罪而故意犯罪的人, 但 神還是會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因為 神永不離棄人. 神願意看見人人都悔改: 對傷害他人感到懊悔, 盡力彌補所犯的錯誤, 並且改過自新, 重新回到以妥拉為中心的遵行誡命的生活.

許多猶太拉比指出摩西在申命記30章中講了7次 “回轉/歸向”. “回轉/歸向” 衍生自悔改 (希伯來文 תְּשׁוּבָה) 的希伯來動詞字根 שׁוב, 正好凸顯出悔改的重要性. 人違背誡命會遭致 神的懲罰, 但不會被 神棄絕, 因為 神絕不會放棄任何人, 就算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也不例外. 神不但不會放棄任何人, 剛好相反, 神等待人人都悔改. 只要還活著, 人永遠都有機會悔改, 離棄罪惡轉向 神.

古時以色列的先知也一再強調罪人可以經由悔改得著 神的赦免. 先知以賽亞說, “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 神、因為 神必廣行赦免” (以賽亞書55:7). 先知耶利米也說,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你們改正行動作為、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現在要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聽從耶和華你們 神的話、他就必後悔、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你們” (耶利米書7:3; 26:13). 先知以西結傳 神的話說, “惡人若回頭離開所作的一切罪惡、謹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定存活、不至死亡” (以西結書18:21). 先知何西阿奉 神的名呼籲以色列百姓悔改, “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他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 (何西阿書14:2), 並宣告 神必如此回應,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 (何西阿書14:4).

既然妥拉和先知都強調悔改, 悔改自然而然成了猶太信仰的核心觀念之一. 妥拉和先知都教導透過悔改, 我們的過犯得以赦免, 即使是那些故意犯的罪. 大多數猶太拉比也都同意這個觀點. 主後三世紀的以色列拉比撒母耳·本·納赫曼 (Rabbi Samuel ben Nachman) 說, “悔改的門永遠為人敞開”. 拉比們進一步宣稱, 如果我們有心悔改, 神就會伸出援手, 在我們內心動工, 幫助我們真正悔改. 他們說, 只要我們悔改的心有如針眼般大小, 神就會擴大到能讓車輛通過的地步. 拉比們相信 神並不是消極被動等待我們悔改, 而是積極主動幫助我們承認過犯並改過向善.

另一方面, 有人問說, 難道人故意犯罪, 然後作一些認罪的禱告, 就能得到 神的赦免嗎? 14世紀的西班牙拉比約瑟·阿爾博 (Rabbi Joseph Albo) 解釋, 真正的悔改其實並不容易. 真正的悔改需要心思意念, 言語, 以及行為三方面的轉變. 心思意念的轉變意味人必須對自己所犯的過錯感到由衷懊悔, 言語的轉變意味人必須承認所犯的罪, 行為的轉變意味人必須立志不再犯同樣的罪, 並且盡力彌補任何犯罪造成的傷害. 悔改不只是一時的憂傷痛悔, 而是內在心思意念與外在言語行為的徹底轉變. 換句話說, 悔改帶來生命的更新.

猶太傳統非常看重悔改的重要性. 歷世歷代的猶太拉比不斷從各種角度討論悔改的真諦, 然而主後三世紀的拉比西門·本·拉基許 (Rabbi Simeon ben Lakish) 的話大概表達了所有拉比的共識, 大哉悔改! 因為它轉變罪惡成為行善的動機”. 藉著悔改, 人不但得著 神的赦免, 並且生命得著更新.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從悔改的希伯來動詞字根 שׁוב 的意思是 “回轉/歸向”, 我們知道悔改不只是對所犯罪惡感到懊悔, 轉離罪惡的道路, 還必須回轉歸向 神. 回轉歸向 神表現在什麼方面呢? 自然是表現在走 神的道路, 聽 神的話, 遵行妥拉誡命上 (特別是道德性誡命).

悔改其實是我們信主耶穌蒙恩得救的先決條件. 馬可記載主耶穌開始傳福音的經過, “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 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 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馬可福音1:14~15). 根據聖經, 我們若不願意悔改, 是沒有辦法靠信福音得救的. 我們必須先有心悔改, 然後才能信福音蒙恩得救.

當然, 真正的悔改, 正如拉比所說並不容易, 需要內在心思意念與外在言語行為的徹底轉變. 真正的悔改往往不是一蹴可及的, 而是一個過程. 但好在 神是我們的幫助者, 只要我們真心悔改, 神就會幫助我們真正地悔改, 因為 神 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彼得後書3:9).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申命記26:1~29:9 "當你來" 妥拉焦點: 約的祝福與咒詛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Illiya Vjestica on Unsplash

在本週妥拉經文中, 摩西告訴以色列百姓, 如果他們信實遵守妥拉誡命, 就必蒙福, 反之若他們違背妥拉誡命, 就必受咒詛. “順命蒙福, 悖逆受咒詛” 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妥拉, 早在利未記26章 神就已經提及. 而在申命記裡, 不但摩西再次強調祝福與咒詛, 並且妥拉緊接著說, “這是耶和華..吩咐摩西與以色列人立的話” (申命記29:1).

如果以色列人信實守, 聽從 神的話, 摩西說以色列人必要蒙福, 包括領受四個特別的福分,  “你在城裡必蒙福、在田間也必蒙福” (申命記28:3), “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犢、羊羔、都必蒙福” (申命記28:4), “你的筐子和你的摶麵盆、都必蒙福” (申命記28:5), “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 (申命記28:6). 此外還有其他種種的福分, 包括勝過仇敵, 豐收, 以及在列國居首位等.

但如果以色列人不信實守, 不聽從 神的話, 摩西說以色列人必受咒詛, 包括四個特別的福分都轉為咒詛, “你在城裡必受咒詛、在田間也必受咒詛” (申命記28:16), “你的筐子和你的摶麵盆、都必受咒詛” (申命記28:17), “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以及牛犢、羊羔、都必受咒詛” (申命記28:18), “你出也受咒詛、入也受咒詛” (申命記28:19). 除此以外, 諸般災難禍患如飢荒, 瘟疫, 戰亂也必臨到以色列人.

古代拉比認為, 約的祝福與咒詛, 不單單在今世, 同時也有永世的果效. 在今世中, 神不但聽那些信實守約的人的禱告, 祝福他們生意興旺, 多子多孫, 並且更重要的是賜給他們永生, 正如拉比阿巴·本·卡哈拿 (Rabbi Abba ben Kahana) 所說, “如果以色列人按照妥拉生活, 神將使他們得著永生, 在永世裡有分”.

另一方面, 古代拉比和聖經也都承認, 對 神信實守約在今世不見得必然蒙福. 正如約伯記和傳道書所描述的, 義人可能受苦, 惡人卻得以善終. 針對這一點, 拉比們主張說, 神的祝福與咒詛要在 神大而可畏的日子, 也就是末日審判的時候, 才會完全顯明出來. 

然而拉比們並不是說, 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最終的結局, 唯有等到末日審判的時候, 才能知道自己的結局. 恰好相反, 我們在今世所做的每一件事, 每一個選擇, 都關乎到我們永世的結局. 妥拉之所以宣告祝福與咒詛, 是在敦促我們選擇生命的道路, 一生謹守遵行妥拉, 如此我們可以確信將來等著我們的是永世的福樂.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看待祝福與咒詛的目的是為了鼓勵 神的百姓遵行妥拉. 過遵行妥拉的聖潔生活其實並不容易, 因此 神藉著祝福與咒詛來鼓勵以色列人積極遵行誡命. 當以色列人發現聽 神的話實在蒙福, 不聽 神的話則受到 神的管教, 就會更加願意聽 神的話, 更加打從心裡遵行誡命.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認為, 遵行誡命之所以蒙福, 免於各樣疾病飢荒禍患 (雖然不是必然), 是因為人在生病飢渴或遭遇禍患時, 沒有辦法好好服事 神. 既然遵行誡命的人有著一顆服事 神的心, 神就賜福給他們, 免於疾病飢荒禍患, 使他們更能好好服事 神. 祝福不單是 神對遵行誡命的人的鼓勵, 更提供實質的幫助.

歷世歷代的拉比普遍認為, 約的祝福與咒詛乃是敦促, 鼓勵, 並且幫助 神的百姓信實守約, 遵行妥拉誡命, 過聖潔的生活. 遵行誡命的人可以期待必要蒙福, 儘管不見得是在今世. 違背誡命的人則要當心, 就算不在眼前, 咒詛也終必來臨. 人種的是什麼, 收的就是什麼. 我們或是蒙福, 或是受咒詛, 其實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在猶太拉比的眼中, 神並不是法官, 為了審判世人定下一套律法, 凡遵行律法的蒙福, 凡違背律法的受咒詛. 事實上, 猶太拉比看待 神是 “我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6:9), 妥拉則是 神的家規. 妥拉的祝福與咒詛本身並不是目的, 而是 神用來敦促, 鼓勵, 並且幫助 神的兒女遵行妥拉的手段, 好使 神的兒女聽 神的話, 活出合 神心意的聖潔生活, 並在永世裡有分. 

附帶補充說明的是, 猶太人並不認為他們是靠著遵行妥拉得救. 猶太人認為他們是 神的選民, 當他們被 神揀選時就已得救, 只要他們持續信靠 神並且對 神信實, 他們得救的地位不會改變. 而遵行妥拉正是他們對 神信實的表現.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申命記21:10~25:19 "當你出去" 妥拉焦點: 不可佯為不見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Image by smokefish from Pixabay

本週妥拉總共含括了72條誡命, 包括歸還失物以及幫助有需要的人. 

關於歸還失物, 妥拉吩咐我們歸還任何別人遺失的東西, 不管是牛, 羊, 衣服, 還是其他東西, 並提醒我們 “不可佯為不見” (申命記22:3).

關於幫助有需要的人, 妥拉吩咐我們幫助任何有需要的人. 比方說, 我們走在路上, 看見弟兄的牛或驢倒在路上, 妥拉吩咐說, “不可佯為不見、總要幫助他拉起來” (申命記22:4).

但若是我們的仇敵遺失東西或是仇敵的牛或驢倒在路上呢? 難道妥拉要我們歸還仇敵的失物, 並且幫助仇敵把牛或驢拉起來嗎?

的確如此. 在出埃及記的平行經文當中,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說,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出埃及記23:4~5). 妥拉的意思很清楚, 就算是仇敵的失物我們也要歸還, 就算是仇敵的牛或驢倒在地上我們也必須幫助仇敵. 然而這樣的誡命豈不是強人所難嗎?

古代拉比教導說, 不管是弟兄還是仇敵的失物, 我們都必須歸還. 更有甚者, 如果我們利用別人的失物獲利, 任何賺得的利益也都屬於失主, 必須在歸還失物的時候一併歸還. 當然, 失主也必須負擔任何保管, 維護或照顧失物的花費.

猶太拉比經典巴比倫塔木德記載, 有人在路過拉比哈尼拿·本·多沙 (Rabbi Hanina ben Dosa) 的家門時, 不經意留下了一籠子雞. 拉比哈尼拿·本·多沙 (Rabbi Hanina ben Dosa) 找不著那人, 只好代為照顧他的雞. 過不多久, 雞生蛋, 蛋又生雞, 拉比哈尼拿·本·多沙 (Rabbi Hanina ben Dosa) 的院子容納不下, 只好把雞賣了, 用賣雞的錢買了羊. 過了些日子, 遺失雞的人再次路過拉比哈尼拿·本·多沙 (Rabbi Hanina ben Dosa) 的家門, 並提起當初遺失雞的事情, 拉比哈尼拿·本·多沙 (Rabbi Hanina ben Dosa) 在確認了那人的確是雞的失主後, 把羊交給了他.

以上塔木德的故事教導, 我們不但有歸還失物的責任, 並且我們不可利用別人的失物從中取利. 現代以色列學者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更指出其中另一個道德層面: 歸還失物的誡命不只是消極被動地保管失物, 更是積極主動地保護與妥善照顧失物, 使失物保存完善而不致失去價值, 直到失物能完好地物歸原主. 

中世紀西班牙拉比巴亞·伊本·帕庫達 (Bahya ibn Paquda) 說, 歸還失物的誡命是妥拉最重要的誡命 “愛人如己” (利未記19:18) 的具體實踐. 愛人如己表現在多方面, 包括我們好好愛護與照顧對別人來說很重要的失物, 就像我們也希望別人能好好愛護與照顧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的失物. 愛護與歸還別人的失物是愛與關懷別人的具體表現.

另一位中世紀西班牙拉比亞倫·哈勒維 (Aharon Halevi) 進一步延伸拉比巴亞·伊本·帕庫達 (Bahya ibn Paquda) 的看法, 他認為歸還失物的誡命不只是愛的具體表現, 更是整個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 一個社會存續的關鍵在於人們彼此的互信, 缺乏互信的社會最終將無可避免地崩潰與毀滅. 在一個健全的社會裡, 人們互相信靠, 並對彼此信實: 我相信別人會妥善照顧並歸還我的失物, 而我因此也必須妥善照顧並歸還別人的失物. 拉比亞倫·哈勒維 (Aharon Halevi) 說, 人們是否願意歸還失物是一個社會健康與否的指標.

著名的中世紀西班牙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歸還失物的誡命適用於所有人, 不管失主是朋友, 陌生人, 甚至是我們的仇敵. 他說, “幫助別人. 謹記你和你的仇敵都是同一位 神以祂的形象樣式所造, 並且忘記你們之間的仇恨”. 歸還仇敵的失物往往是化敵為友的第一步.

妥拉在歸還失物的誡命最後說道, “不可佯為不見” (申命記22:3). 這句話表明了妥拉的道德要求. 當我們在路上看到別人的失物, 我們就有了幫助失主找回失物的責任. 我們 “不可佯為不見”, 因著怕麻煩或是其他因素而用種種藉口刻意忽略或是逃避遵行誡命的責任.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當主耶穌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 (妥拉) 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馬太福音22:37~40). 主耶穌的意思不是說妥拉中的其他誡命都廢掉了, 只要遵守愛 神與愛人這兩條誡命就好了, 而是說遵行妥拉一切誡命都必須出於愛 神與愛人的動機, 並且秉承愛 神與愛人的原則, 因為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 (妥拉) 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妥拉所有的誡命都是要緊的, 因為它們教導我們如何具體地愛 神與愛人, 就如拉比巴亞·伊本·帕庫達 (Bahya ibn Paquda) 所說, 歸還別人的失物是愛人如己的具體表現. 並且就算是最小的誡命也是要緊的, 正如主耶穌說,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9).

此外, 愛人如己的極致表現正是主耶穌所教導的 “要愛你們的仇敵” (馬太福音5:44). 而妥拉的教導 “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抬開重馱” (出埃及記23:4~5) 正是愛仇敵的具體表現.

最後, 妥拉的教導 “不可佯為不見” 不單適用在歸還失物與幫助別人的誡命上, 其實也適用在所有的誡命上. 我們 “不可佯為不見”, 反而要謹守遵行 神的一切誡命*, 正如雅各所說,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書4:17).

* 對於外邦基督徒來說, 我們應當遵行 神的一切道德性誡命, “不可佯為不見”. 另一方面, 我們也儘可以遵守 神的儀式性誡命, 諸如吃潔淨食物, 守安息日與聖經節期.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申命記16:18~21:9 "審判官" 妥拉焦點: 你要追求至公、至義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Photo by Elena Mozhvilo on Unsplash

本週妥拉經文開始於 “你要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的各城裡、按著各支派、設立審判官、和官長。他們必按公義的審判、判斷百姓..你要追求至公、至義、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 (申命記16:18~20).

追求公義是妥拉乃至整個猶太信仰的終極關懷之一. 在妥拉中, 神吩咐以色列人在商業交易上 “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升斗、公道秤” (利未記19:36), 並且在審判上 “不可行不義、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重看有勢力的人.只要按著公義審判你的鄰舍” (利未記19:15), “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 (申命記16:19). 綜觀妥拉, 神諄諄囑咐以色列人要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不管是在社會, 政治, 經濟, 甚至在國與國的關係上都要追求公義. 

先知阿摩司奉 神的名宣告說,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先知以賽亞也奉 神的名吩咐以色列人說,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以賽亞書1:17). 大衛求問 神說, “耶和華阿、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詩篇15:1), 接著他被聖靈感動而說出, “就是行為正直、作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 (詩篇15:2~3). 利慕伊勒王的母親教導他說, “你當為啞吧〔或作不能自辨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你當開口按公義判斷、為困苦和窮乏的辨屈” (箴言31:8~9).

聖經不斷強調追求公義, 深深地影響了歷代猶太拉比. 主後第一世紀的大拉比西門·本·迦瑪列 (Simeon ben Gamaliel) 說, “不要對行公義一事心存藐視, 因為這是奠定世界的基石. 整個世界立定在三件事上: 公義, 真理, 和平”.

古代拉比根據箴言書的話, “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箴言21:3), 宣稱伸張公義遠比聖殿獻祭重要得多. 拉比們肯定獻祭的價值, 但他們強調公義的價值尤在獻祭之上.

猶太人對公義的強調與看重清楚地反映在猶太法庭裡. 主後第三世紀的大拉比猶大·哈拿西 (Judah Ha-Nasi) 在米示拿 (Mishnah) 裡詳細描述古代的猶太法庭: 以色列的每個城鎮都設有由至少3位法官所組成的地方法庭 (希伯來文 בֵּית דִין, House of Judgement), 其中兩位法官必須是利未人. 在耶路撒冷有著由23位法官所組成的小公會 (Small Sanhedrin), 以及由71位成員組成的猶太人最高司法機關的大公會 (Great Sanhedrin). 每個猶太法庭有著各自的角色: 地方法庭審理一般民事糾紛, 而小公會審理刑事和地方法庭無法裁定的案件, 至於大公會則是負責審理連小公會都無法裁定的重大案件. 猶太人對於如何選拔法官, 檢驗見證人的證詞, 以及法庭程序的進行, 都有著詳盡的規定. 公正審判是猶太法庭的核心價值, 務必盡量確保公平公正, 避免冤假錯案的情形發生. 特別是在死刑案件的審理上, 寧可因證據不足無罪釋放而不願錯殺任何一人.

針對本週妥拉經文, 猶太拉比討論摩西為什麼要說, “公義, 公義, 你要追求 (希伯來原文 צֶדֶק צֶדֶק תִּרְדֹּף, 中文和合本譯為你要追求至公、至義)、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 (申命記16:20). 他為什麼不直接說, “你要追求公義” 或是 “公義你要追求” 就好了?

最直接的解釋是摩西說 “公義” 說了兩次, 是要特別強調並凸顯公義的重要性. 然而也有好些拉比說, 摩西重複說了兩次 “公義”, 是要教導以色列人, 追求公義不單單是政府的責任, 同時也是每一個遵守妥拉的人的義務. 人不能說, “讓法庭憂慮公義對錯的事就好了. 我只需要保持沉默”. 每一個人不僅自己要行公義, 也要追求公義, 為公義發聲.

眾先知和歷世歷代猶太拉比都認為, 追求社會公義有著無比的重要性, 而消弭罪惡則是達成社會公義首要之事. 而摩西說 “公義, 公義” 似乎正在呼喚著以色列百姓, “不要眼睜睜看著罪惡不法的事發生, 要站起來發出抗議的怒吼”.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如今基督徒似乎過度注重恩典而輕忽了公義, 然而主耶穌身為猶太彌賽亞, 教導妥拉精義, 祂卻是十分看重公義, 並因而責備那些忽略行公義的法利賽人說,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愛 神的事、反倒不行了” (路加福音11:42).

使徒秉承主耶穌的教導, 也教導我們基督徒要行公義並追求公義, “但你這屬 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提摩太前書6:11),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提摩太後書2:22), “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所生的” (約翰一書2:29), “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喫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羅馬書14:17).

其實不管是主耶穌還是使徒, 都非常看重公義, 把公義放在第一位, 主耶穌說, “公義愛 神的事”, 把公義放在愛 神之前, 使徒保羅也教導基督徒首要追求公義, “但你這屬 神的人、要..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保羅也把公義視為 神國中首要之事, “因為 神的國..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既然如此, 我想我們基督徒也應該看重公義, 把公義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