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民數記25:10~29:40 "非尼哈" 妥拉焦點: 非尼哈 - 宗教狂熱分子還是信心英雄?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Joos van Wingh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非尼哈用槍刺死西緬宗族的首領心利與米甸公主哥斯比一事, 引發了歷代猶太拉比許多的討論. 妥拉告訴我們, 以色列人在什亭與米甸和摩押女子行淫, 並且獻祭給她們的神巴力毘珥, 惹動 神的怒氣. 神因此吩咐摩西將以色列人中所有帶頭犯罪的首惡全部治死. 就在此時, 心利和哥斯比堂而皇之地經過摩西面前, 進入帳篷行淫. 祭司亞倫的孫子, 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看見了就怒不可遏. 他拿著槍衝進帳篷, 刺死了心利和哥斯比兩人. 整個事件最後結束在 神賜給非尼哈 “平安的約” (民數記25:12), 使他和他的後裔世世代代永遠為祭司.

非尼哈做得對嗎? 非尼哈因著對 神的熱心, 殺死了心利和哥斯比, 明顯違反了十誡 “不可殺人” (出埃及記20:13) 的誡命, 他應該受到讚揚還是譴責呢? 我們如何解釋這種明顯的矛盾?

古代拉比對於非尼哈的行為是否恰當意見分歧. 有些拉比指出, 摩西看到心利和哥斯比從他面前經過並進了帳篷, 但他並沒有示意其他人懲罰他們. 非尼哈沒有詢問摩西, 也沒有經過法庭審判, 卻直接處決了心利和哥斯比. 摩西身為以色列全會眾的領袖, 非尼哈應該首先徵得摩西的同意, 或至少諮詢摩西的意見, 但非尼哈並沒有如此行, 而是同時扮演了審判官和劊子手的角色, 逕自處決了心利和哥斯比兩人.

其他拉比認為, 心利和哥斯比兩人公然地褻瀆 神, 因此非尼哈的果斷行動不但是正確的, 甚至是英勇的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 非尼哈可以跳過摩西的授權, 因為非尼哈所採取的行動顯然是為了維護妥拉禁止行淫和拜偶像的誡命.

塔木德時期的拉比西門·巴·帕西 (Rabbi Simeon Bar Pazzi) 想像, 摩西和以色列會眾可能對非尼哈的狂熱舉動感到不安, 甚至準備懲罰他. 他們對他藐視摩西權柄的行為深感困擾, 因為他自以為是地假設他不需要摩西的允許就可以獨行其是. 然而此時 神介入了, 祂宣布非尼哈的行為值得讚揚, 並賜給非尼哈 “平安的約” (民數記25:12), 使非尼哈和他的後裔永遠為祭司. 就這樣, 神杜絕了以色列全會眾對非尼哈的批評. 拉比西門·巴·帕西 (Rabbi Simeon Bar Pazzi) 似乎暗示說, 即使非尼哈的出發點是正確的, 但他的方式卻是錯誤的, 所以才會招致以色列會眾的批評. 非尼哈應該首先諮詢摩西然後再採取行動, 如此一來他的所作所為將會更加公義.

還有一些拉比認為, 非尼哈是在看到摩西疏忽了他遵行妥拉誡命的職責 (沒有即時處分心利和哥斯比) 時才果斷地採取行動. 或許摩西因處於長期的壓力下而一時軟弱. 有鑑於此, 以及 神因摩西的疏忽而處罰以色列人的危險, 非尼哈這才將事情掌握在自己手裡, 並最終使以色列人民免於災難. 非尼哈所作所為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並因此得到了 神的獎賞. 這些拉比說, 非尼哈教會了我們遵行 神的旨意要 “像豹一樣兇猛, 像鷹一樣敏捷, 像鹿一樣快, 像獅子一樣強壯”.

現代正統猶太教的創始者拉比參孫·拉斐爾·赫希 (Samson Raphael Hirsch) 同樣為非尼哈的行為辯護並加以讚揚. 他解釋說, 心利不是一般以色列人, 他身為西緬宗族的首領, 理應為以色列百姓樹立道德純潔的榜樣. 但他與米甸女子進入帳篷行淫的公開行為褻瀆了 神, 妥拉, 和以色列. 面對心利令人髮指的行為, 需要有人起來恢復以色列人對 神的信心, 並表明以色列仍然願意謹守遵行 神的誡命. 非尼哈明白這一點, 並相信除非他採取行動, 否則以色列人將永遠失去與 神的關係. 非尼哈對 神的熱心和因著熱心所做出的 “誠實勇敢的行為” 拯救了以色列民族, 使他們繼續忠於 神, 作 神的百姓. 出於這個原因, 神以和平之約獎勵他, 使他和他的後裔永遠為祭司, 世世代代作 神和人之間的中保.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歷代猶太拉比之所以如此熱衷討論非尼哈刺死心利和哥斯比一事, 是因為拉比們極度看重給所有人公正審判的重要性, 特別是死刑犯, 要給他們有充分上訴的機會. 非尼哈未經審判而處死心利和哥斯比, 卻又蒙 神賜與平安之約, 因此引發拉比們的討論.

不管如何, 非尼哈為 神挺身而出, 對抗權勢滔天而恣意妄為的西緬宗族領袖心利, 不計任何後果, 不怕西緬支派的報復, 就為了除去以色列的惡, 這讓我想到金牛犢事件中為 神挺身而出的利未子孫. 

詩篇106篇作者論到非尼哈說, “他們 (以色列人) 又與巴力毘珥連合、且喫了祭死神的物。他們這樣行、惹耶和華發怒、便有瘟疫流行在他們中間。那時非尼哈站起、刑罰惡人.瘟疫這纔止息。那就算為他的義、世世代代直到永遠” (詩篇106:28~31).

為什麼非尼哈 “刑罰惡人”, 殺死了心利和哥斯比, “算為他的義”? 原來非尼哈殺死行淫褻瀆 神的心利和哥斯比, 是他對 神信實的表現. 聖經所說的信心包括了信靠與信實兩個不可分割的層面. 因此就像 “亞伯蘭 (亞伯拉罕) 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創世記15:6), 照樣非尼哈對 神信實, “那就算為他的義”. 非尼哈同樣是因信稱義.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民數記22:2~25:9 "巴勒" 妥拉焦點: 巴蘭之書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Contributed by Jack Foster / MrBibleHead.blogspot.com

猶太拉比經典巴比倫塔木德稱本週妥拉經文為 “巴蘭之書”, 比珥的兒子巴蘭正是 “書” 中的主角. 妥拉並沒有詳細記載巴蘭的背景, 我們只知道他來自於大河 (幼發拉底河) 邊的毘奪. 此外, 摩押王巴勒論到他說, “你為誰祝福、誰就得福.你咒詛誰、誰就受咒詛” (民數記22:6). 這本 “巴蘭之書” 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 誰是巴蘭? 他有怎樣的能力? 他是猶太人的敵人還是朋友? 神真的對他說話嗎?

在民數記31章, 當以色列人戰勝米甸人後, “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巴蘭” (民數記31:8). 以色列人為什麼要殺巴蘭? 妥拉告訴了我們原因: 摩西對以色列人說, “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又因他們雇了米所波大米的毘奪人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然而耶和華你的 神不肯聽從巴蘭、卻使那咒詛的言語變為祝福的話、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愛你” (申命記23:3~5). 巴蘭是一位受僱於摩押王巴勒的術士, 他打算咒詛和傷害以色列人, 但他的詭計卻被 神扭轉了. 約書亞記明確提到巴蘭是術士,  “那時以色列人在所殺的人中、也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術士巴蘭” (約書亞記13:22).

不管巴蘭是術士還是先知, 他受雇於巴勒, 意圖咒詛傷害以色列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聖經中一再提及這件事, “那時摩押王西撥的兒子巴勒、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打發人召了比珥的兒子巴蘭來、咒詛你們.我不肯聽巴蘭的話、所以他倒為你們連連祝福。這樣、我便救你們脫離巴勒的手” (約書亞記24:9~10), “當日、人念摩西的律法書給百姓聽.遇見書上寫著說、亞捫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 神的會.因為他們沒有拿食物和水來、迎接以色列人、且雇了巴蘭咒詛他們.但我們的 神使那咒詛變為祝福” (尼希米記13:1~2). 

此外, 以色列人在什亭受摩押女子引誘而行淫並拜偶像, 以致受到 神降下瘟疫的懲罰, 更是出於巴蘭為摩押王巴勒的出謀劃策, 就如摩西所說,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毘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 (民數記31:16).

古代拉比因此對於巴蘭持完全負面的看法. 塔木德時期的拉比以利亞撒 (Rabbi Eliezer) 和拉比約哈難 (Rabbi Yochanan) 認為, 巴蘭對以色列的祝福不是他自己的話, 而是 神將那些話放在他嘴裡. 拉比以利亞撒認為是 “天使” 將祝福的話放在巴蘭嘴裡; 拉比約哈難不同意拉比以利亞撒的看法, 他說祝福的話是 神用 “鉤子” 從巴蘭嘴裡強行勾出來的, 意味巴蘭是違背他的意願說出祝福以色列的話. 

另一位塔木德時期拉比阿巴·本·卡哈納 (Rabbi Abba ben Kahana) 同意拉比約哈難的觀點, 他宣稱 巴蘭是被 神視為最卑鄙的三個人之一, 其他兩人是謀殺了親生弟弟亞伯的該隱, 以及因自高自大吹噓財富而導致猶大被巴比倫毀滅的猶大王希西家. 拉比阿巴·本·卡哈納說巴蘭在罪人中是個罪魁, 因為他意圖咒詛和傷害以色列人. 其他拉比稱巴蘭為 “兌換銀錢的人”, 因為他到處向君王和執政掌權的兜售他的計謀, 咒詛, 和祝福. 也有些拉比宣稱巴蘭是受魔鬼撒但管轄的, 他恨惡以色列人甚至還要超過巴勒. 早期猶太拉比總結他們對巴蘭的看法, “巴蘭具有三種敗壞的特質: 邪惡的眼, 高傲的靈, 和貪婪的心”. 

中世紀著名的西班牙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按照早期拉比傳統, 宣稱巴蘭是一個狡猾危險的陰謀份子. 儘管 “神對巴蘭說、你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 (民數記22:12), 但巴蘭卻從未明確告訴巴勒的使者 神不會允許他咒詛以色列人, 他讓巴勒的使者相信 神有可能願意讓他咒詛他們. 此外, 巴蘭吩咐巴勒建造祭壇並獻祭, 但他沒有告訴巴勒 神只會讓他祝福以色列人. 巴蘭隱瞞 神的信息並歪曲事實, 企圖利用摩押王的恐懼來謀取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

另一位中世紀著名的西班牙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同意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的觀點, 但他認為巴蘭內心有比追求單純的經濟利益更為險惡的東西. 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說, 神讓巴蘭與摩押使者一同前去, 是因為 神希望以色列受到列國先知的祝福, 這是 神的本意. 但由於巴蘭沒有向摩押使者表明 神的意圖, 他給摩押人製造了一種錯誤的印象, 以為 神允許咒詛以色列人. 後來當摩押人看到  神拒絕咒詛以色列人時, 他們可能會因此誤以為 神是三心二意善變的 神. 對於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來說, 巴蘭是一個悖逆 神的先知, 因為他不僅沒有告訴巴勒的使者他只能祝福以色列, 而且在 神的真實意圖上他也毫無顧忌地誤導他人.

大體上說, 歷世歷代的猶太拉比都對巴蘭持相當負面的觀點. 多數拉比看待巴蘭為異教術士, 企圖操縱 神來咒詛和祝福人, 並且以此為生. 結果巴蘭不但沒有操縱 神, 反而被 神操縱. 也有不少拉比看待巴蘭為列國的先知, 但他受金錢的誘惑, 不但沒有善盡先知的責任闡明 神的心意, 反而故意隱瞞 神的心意並誤導他人. 巴蘭看似精明, 其實是愚昧的. 他的愚昧甚至還超過他的驢, 並最終為此付上生命的代價.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和舊約一樣, 新約聖經將巴蘭作為一個貪財的借鑑, “他們離棄正路、就走差了、隨從比珥之子巴蘭的路、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 (彼得後書2:15), “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 (猶大書1:11).

除此以外, 巴蘭的故事也讓我想起使徒保羅的話, “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羅馬書12:14). 摩押王巴勒因著懼怕以色列人的攻擊而召喚巴蘭咒詛以色列人, 但他不知道其實以色列人因著 神的吩咐根本不會攻擊他們,  神吩咐以色列人說, “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他們的地我不賜給你為業、因我已將亞珥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申命記2:9).

結果巴蘭咒詛以色列人不成, 反過來陷害以色列人, 最後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然而除了引誘以色列人行淫拜偶像外,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嗎? 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既然巴蘭 “..為誰祝福、誰就得福...咒詛誰、誰就受咒詛” (民數記22:6), 巴勒大可以請求巴蘭 (或是由巴蘭自己提議) 祝福摩押, 保守摩押不受以色列侵略, 甚至與以色列結盟. 

神當然會垂聽巴蘭如此為摩押的祝福, 除了巴蘭是列國的先知, “..為誰祝福、誰就得福” 外, 更是因為這本來就是 神的心意, 神早就吩咐以色列人 “不可擾害摩押人、也不可與他們爭戰..” (申命記2:9). 如此一來, 不但以色列得著 神的祝福, 連帶摩押也將得著 神的祝福. 我想這應該是 神最希望看到的事, “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羅馬書12:14).


2021年6月15日 星期二

民數記19:1~22:1 "律例" 妥拉焦點: 為什麼摩西和亞倫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當以色列人來到尋的曠野, 亞倫和摩西的姊姊米利暗死了, 葬在那裡. 此時以色列人再度聚眾攻擊摩西和亞倫, 責怪他們把以色列人領到曠野送死, “你們為何把耶和華的會眾領到這曠野、使我們和牲畜都死在這裡呢? 你們為何逼著我們出埃及、領我們到這壞地方呢.這地方不好撒種、也沒有無花果樹、葡萄樹、石榴樹、又沒有水喝!” (民數記20:4~5).

摩西和亞倫求告 神, 神指示他們, “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 (民數記20:8). 摩西和亞倫將百姓聚集在磐石前, 摩西對他們說, “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 (民數記20:10), 然後他舉起手, 用杖擊打磐石兩下, 就有水從磐石流出, 供以色列人和他們的牲畜喝.

然而, 神不喜悅摩西和亞倫所做的. 神告訴他們, “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民數記20:12). 神給抱怨的以色列人水喝的同時, 卻懲罰了摩西和亞倫, 而且是非常嚴厲的懲罰 - 不得進迦南.

摩西和亞倫究竟做了什麼, 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 神為何這樣對待這兩位四十年來對祂忠心耿耿的僕人, 使他們死在曠野而不得進迦南? 況且, 如果拿著杖對以色列人說話的摩西果真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連亞倫也受到懲罰? 這些問題困擾著歷代的猶太拉比. 公義的 神怎能如此對待忠心的僕人呢?

有些古代拉比同情摩西, 認為他情有可原. 他們相信摩西的舉動一定有他的道理. 他們教導說, 當摩西和亞倫將以色列百姓聚集到磐石前, 以色列人不但不信他能給他們水喝, 還對他大加侮辱和嘲弄. 摩西因而大發雷霆, 對這些頑梗不化的百姓怒不可遏. 他罵他們是 הַמֹּרִים (意思是 “背叛的人” 或 “傻瓜”), 並在盛怒中擊打了磐石兩下. 這些拉比認為: 是以色列人激怒了摩西, 導致摩西在盛怒下失去控制. 摩西固然有錯, 但以色列人要負更大的責任. 這似乎也是詩篇 106 篇作者的結論, 他在反思這一事件時寫道, “他們 (以色列人) 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 (詩篇106:32~33).

其他古代拉比不同意這種解釋, 他們指出摩西和亞倫都犯了懷疑不信的罪. 神指示摩西和亞倫吩咐磐石出水, 而不是擊打磐石. 然而摩西不但按他過去在何烈的磐石所行的 (參出埃及記17:6) 照樣擊打磐石, 還擊打了兩次! 摩西如此行, 表示他對 神缺乏信心, 因此 神告訴他, “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民數記20:12).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邁蒙尼德 (Maimonides) 認為, 神懲罰摩西, 是因為摩西因著以色列人的抱怨和爭吵而暴怒. 暴怒導致了摩西的失敗, 暴怒使摩西沒有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他侮辱以色列人, 罵他們是一群 “背叛的人”. 摩西這樣做時, 他在作為以色列的領袖和以色列人的行為表率上徹底失敗了. 摩西應該保持冷靜, 更多地理解以色列人的挫敗感, 並更多地接受他們的批評, 包括他們毫無根據的指責. 相反地, 摩西任由怒氣控制自己, 在怒火中燒下辱罵人民, 並擊打磐石來發洩怒氣. 摩西這種極端的情緒反應應該受到懲罰.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邁蒙尼德 (Maimonides) 的看法不以為然. 他指出妥拉經文中並沒有任何地方說到摩西或亞倫對以色列人感到憤怒. 恰恰相反, 憤怒的是以色列百姓.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抱怨自己的處境, 顯出他們對 神缺乏信心. 至於摩西和亞倫, 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認為他們的罪在於誤導以色列人. 當摩西和亞倫把以色列人聚集在磐石前, 他們說, “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 (民數記20:10), 而不是“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 他們的話讓人感覺, 是他們的能力而不是 神的能力使水從磐石湧出.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摩西和亞倫的嚴重過失是他們誤導了以色列百姓, 讓他們誤會水是因著摩西的能力從磐石中流出. 因為摩西和亞倫 “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 (神) 為聖” (民數記20:12), 所以受到 神的懲罰, 不得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

最後, 17 世紀著名的哈西迪猶太教 (Chasidic Judaism) 拉比 - 伯爾迪切夫的利未·以撒 (Rabbi Levi Isaac of Berdichev) 認為, 摩西和亞倫因著表達批評的方式不當而受到懲罰. 他解釋說, “有兩種類型的批評. 第一種類型的批評是用正面, 鼓勵的話語, 提醒人他們是按照 神的形象創造的, 他們的好行為會討 神喜悅...這樣的批評並不會摧毀人, 而是建造人, 激發人遵行妥拉誡命的意願...第二種類型的批評是用嚴厲的話貶低人, 使他們感到難過, 因著他們沒有遵行妥拉的誡命而羞辱他們”. 而摩西和亞倫之所以受到懲罰, 正是因為他們作為以色列的領袖, 卻用不必要的嚴厲措辭批評百姓. 他們稱百姓為 “背叛的人”, 以此來羞辱他們. 他們沒有用正面的話鼓勵以色列人, 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按照 神的形像被造的, 卻用誹謗和侮辱來斥責他們. 因著他們缺乏對以色列百姓的同情和理解, 導致他們受到 神的懲罰.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 關於為什麼摩西和亞倫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 猶太拉比們有著多種不同的觀點. 我個人的想法是, 如果民數記20章真的按照猶太傳統所說, 是以色列人曠野漂流的第 40 年, 那麼這一年將是出埃及的世代盡數倒斃在曠野的一年. 民數記20章開頭米利暗的死肯定大大觸動了這一世代以色列人的心, 而他們一切的不甘與悔恨就藉著沒有水喝的理由向摩西和亞倫爆發出來. 

儘管出埃及的世代倒斃曠野是咎由自取, 然而他們畢竟還是 神的百姓, 神體恤他們此時心中的痛苦, 並沒有責備他們, 而是讓摩西和亞倫吩咐磐石出水給他們喝. 可惜的是, 摩西和亞倫似乎並不相信 神會體恤他們, 反而自以為是地嚴厲責備他們, “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麼?” (民數記20:10). 摩西和亞倫多半讓以色列人覺得, 神是嚴厲不憐恤人的 神. 這對於即將面對死亡的出埃及的世代來說, 無疑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 正因著摩西和亞倫沒有憐恤以色列百姓, 所以 神這次也沒有憐恤摩西和亞倫, 嚴厲地懲罰他們不得進迦南, 正應了主耶穌所說的話,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馬太福音7:2).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民數記16:1~18:32 "可拉" 妥拉焦點: 可拉的反叛 - 致命的爭執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開始於 “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 (民數記16:1) 的故事. 可拉抗議摩西任命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為祭司, 暗示摩西不公平地將本屬於所有利未人 (包括可拉在內) 的特權單獨給了他的哥哥. 可拉公開譴責摩西和亞倫, “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民數記16:3).

顯然地, 可拉的目的是要削弱摩西的權威, 好為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取得祭司的職任. 我們從摩西對可拉的回應就可以得知這一點, “利未的子孫哪、你們聽我說.以色列的 神從以色列會中將你們分別出來、使你們親近他、辦耶和華帳幕的事、並站在會眾面前替他們當差。耶和華又使你、和你一切弟兄利未的子孫、一同親近他、這豈為小事、你們還要求祭司的職任” (民數記16:8~10).

不只是可拉, “流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 (民數記16:1) 也起來反對摩西. 他們指責他當初應許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流奶與蜜之地, 如今卻讓他們死在曠野. 就像可拉一樣, 他們似乎有意挑起以色列人對摩西的反叛.

除了可拉、大坍、亞比蘭和安外, 還有 “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 (民數記16:2). 這些首領的名字不詳, 妥拉也沒有說明他們反對摩西和亞倫的任何理由. 然而作為反叛的參與者, 他們在大坍、亞比蘭和可拉被大地吞沒的同時被火燒滅.

為什麼可拉、大坍、亞比蘭和安要起來反叛? 詩篇106篇的作者, 在觀察到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義的、這人便為有福” (詩篇106:3) 後, 對大坍和亞比蘭的反叛作出評價, “他們又在營中嫉妒摩西、和耶和華的聖者亞倫。地裂開吞下大坍、掩蓋亞比蘭一黨的人。有火在他們的黨中發起、有火焰燒燬了惡人” (詩篇106:16~18) 詩人說得對嗎? 是 “嫉妒” 導致了可拉一黨的反叛嗎? 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為什麼 神要如此嚴厲地懲罰可拉一黨呢?

古代拉比解釋說, 可拉攻擊摩西和亞倫是源於他的期望落空, 他覺得被剝奪了他本應有的哥轄族族長位置. 怎麼說呢? 拉比指出, 摩西和亞倫的父親暗蘭是哥轄長子, “哥轄的兒子是暗蘭、以斯哈、希伯倫、烏薛” (出埃及記6:18). 可拉則是哥轄次子以斯哈的長子 (參民數記16:1). 然而, 摩西任命哥轄長子暗蘭一家的亞倫為祭司也就罷了, 可拉萬萬沒想到摩西竟然任命哥轄幼子烏薛一家的以利撒反為哥轄族的族長, “烏薛的兒子以利撒反作哥轄宗族家室的首領” (民數記3:30). 可拉身為次子以斯哈的長子, 卻被摩西繞過而任命幼子烏薛的長子以利撒反為哥轄族長, 理所當然會感到憤怒. 可拉因此心中充滿怨恨, “我才是最有資格的! 哥轄族長的位置理應是屬於我的. 摩西的所作所為一點也不公正. 難道我父親最小的弟弟的兒子會比我更有資格擔任族長嗎?

有些猶太拉比同情可拉. 他們認為摩西繞過次子以斯哈的長子可拉, 抬舉幼子烏薛的長子以利撒反為族長, 打破了長幼有序的慣例, 因而引發了這場嚴重的家族紛爭. 可拉的期望破滅, 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 他覺得自己應得的族長地位被剝奪了, 因此他理直氣壯地起來反叛摩西和亞倫. 然而其他猶太拉比並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他們指出雖然可拉的失望可以理解, 但他因著個人私怨而挑起以色列全會眾對摩西和亞倫的公然反叛卻是自私自利不負責任的. 可拉因著他的反叛, 應當受到 神的懲罰.

如果可拉反叛是出於失望, 那麼大坍、亞比蘭和安, 以及以色列中250個有名望的首領呢? 他們為什麼也起來反叛呢? 有些古代拉比解釋說, 這是與惡人比鄰而居的結果. 他們說, 大坍和亞比蘭恰好是可拉的鄰居, 他們不斷聽到可拉批評摩西和亞倫的話, 進而相信可拉的訴求是正當的. 由於鄰居的情誼, 他們加入了可拉的反叛, 最終與可拉一起受到懲罰. 大坍和亞比蘭的經歷正好印證了塔木德的話, “惡人有禍了, 惡人的鄰舍也有禍了” (巴比倫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住棚節篇 Sukkah 56b).

其他古代拉比認為, 大坍和亞比蘭受到懲罰不僅僅是與惡人比鄰而居的結果, 他們還因著口中惡言和心中頑梗招致懲罰. 當摩西請求他們前來和他一同討論彼此的分歧時, 他們不僅悍然拒絕, 還羞辱他說, “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你還要自立為王轄管我們麼。並且你沒有將我們領到流奶與蜜之地、也沒有把田地和葡萄園、給我們為業.難道你要剜這些人的眼睛麼。我們不上去” (民數記16:13~14). 大坍和亞比蘭如此說, 等同於在以色列人中煽動叛亂. 由於他們的傲慢與頑梗, 大坍和亞比蘭最後與可拉一同滅亡.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將整個事件描述為一場醜陋的政治鬥爭, 起因於摩西分派利未人代替以色列家的長子事奉 神. 許多以色列人認為摩西如此做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家族私利. 之後摩西任命他的哥哥亞倫和亞倫的兒子們為祭司管理利未人, 這又讓利未人心懷不滿, 因為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掌控聖所, 為所欲為而不用聽命他人.

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解釋, 大坍和亞比蘭加入叛亂是因為他們覺得摩西正在從他們所屬的流便支派手中奪取長子支派的權利 (流便是以色列的長子). 同樣身為長子的可拉將所有長子的不滿組織成對摩西和亞倫的反叛, 並控告摩西和亞倫說, “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民數記16:3). 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下結論說, 可拉反叛的背景源自於以色列家長子的憤怒. 可拉看準時機, 指責摩西歧視和掠奪長子的權利, 以便為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奪取這些權利和特權.

許多猶太拉比不同意伊本·以斯拉 (ibn Ezra) 的結論. 另一位著名的中世紀拉比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指出, 當摩西分派利未人代替以色列長子在聖所事奉 神, 或是任命亞倫和他兒子為祭司時, 可拉的反叛並未發生. 相反地, 在窺探迦南地回來的十個探子向以色列人報告令人沮喪的惡信, 以及以色列人大大抱怨曠野生活的艱難後, 可拉發動了他的反叛. 可拉找到了反叛的恰當時機, 他認為以色列人會因為他們的沮喪和抱怨而站在他這一邊. 

根據納賀曼尼德 (Nachmanides), 以色列人沮喪和抱怨的心理也解釋了大坍和亞比蘭對摩西的挑釁和指責. 他們不僅拒絕與摩西會面討論他們的不滿, 甚至還歪曲歷史事實, 煽動人民反對摩西. 謊言成為他們追求個人利益的踏腳石. 大坍和亞比蘭公開質問摩西, “你將我們從流奶與蜜之地領上來、要在曠野殺我們、這豈為小事” (民數記16:13). 他們巧妙地扭曲了過去. 突然間, 壓迫和奴役以色列人的埃及被美化為 “流奶與蜜之地”. 大坍和亞比蘭利用以色列人沮喪和抱怨的心理, 故意歪曲事實誤導他們, 並煽動他們起來反叛, 因此受到了 神的懲罰。

現代以色列學者內哈瑪·萊博維茨 (Nehama Leibowitz) 根據拉比猶太教經典米示拿 (Mishnah) 的討論, 解釋為什麼可拉、大坍、亞比蘭和250位首領因反叛而受到 神如此嚴厲的懲罰. 米示拿 (Mishnah) 指出有兩類爭執: 一類是 “屬天的” - 為著崇高的目的而進行的, 另一類則是 “屬地的” - 出於自私的目的而進行的. 拉比們引用了主前一世紀的大拉比希列 (Hillel) 和沙賣 (Shammai) 之間的爭論作為第一類爭執的例子, 他們的爭論總是圍繞著如何能更好地遵行 神的誡命上. 另一方面, 可拉、大坍、亞比蘭和250位首領的反叛則是出於自私的目的, 為著他們個人的利益而與摩西和亞倫大大爭執. 如此的爭執不但無益, 有時甚至致命, 就像可拉一黨因此受到 神嚴厲的懲罰.

大體上, 歷世歷代猶太拉比對於可拉、大坍、亞比蘭和他們的追隨者都採取批判的態度, 所有人都同意他們的反叛是源自於邪惡的, 自私自利的動機, 而他們因此受到 神的懲罰正是罪有應得.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民數記13:1~15:41 "差遣" 妥拉焦點: 佩帶衣裳繸子的意義

妥拉焦點系列簡介

播客連結

妥拉傳統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幾乎每個層面, 包括衣著在內. 比方說, 妥拉禁止女性穿男性的衣著, 男性穿女性的衣著, “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樣行都是耶和華你 神所憎惡的” (申命記22:5). 妥拉也禁止穿著由羊毛和亞麻混紡的衣服,  “不可穿羊毛細麻兩樣攙雜料作的衣服” (申命記22:11). 

關於衣著的誡命, 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不僅在本週妥拉經文中提到,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作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作你們的 神.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7~41), 在申命記中也再次提及, “你要在所披的外衣上四圍作繸子” (申命記22:12).

神吩咐以色列人“世世代代” 在衣角上 (和合本翻譯為 “衣服邊上”) 佩戴繸子, 並且每條繸子都包括一根藍細帶子. 至於衣裳繸子的目的, 神說, “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 神” (民數記15:39~40).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在古代拉比的心目中是如此重要, 以致他們將 神吩咐佩帶衣裳繸子的經文 (民數記15:37~41) 作為每天早晚禱告的聽命頌 (希伯來文 שְׁמַע, Shema) 的一部分. 事實上, 主後二世紀的拉比西門·本·約海 (Rabbi Simeon ben Yochai) 和拉比梅爾 (Rabbi Meir) 都教導說, “謹守遵行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能確保人看見 神的面!” 其他拉比則宣稱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與一切所有誡命同等重要”.

為什麼猶太拉比們如此看重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解釋, 衣裳繸子的希伯來原文 ציצית (“tzizit”) 的代表性數值是 600 (צ 是 90, י 是 10, ת 是 400, 90 + 10 + 90 + 10 + 400 = 600), 並且每條繸子用 8 根線和 5 個結綁在一起, 加在一起就是 613 (600 + 8 + 5 = 613), 而 613 正是主後四世紀拉比辛萊 (Rabbi Simlai) 在妥拉中找到的誡命總數! 拉旭 (Rashi) 認為, 衣裳繸子提醒佩帶的人謹守遵行妥拉的所有 613 條誡命. 

古代拉比與拉旭 (Rashi) 有著相同的觀點. 他們認為當猶太人看見衣裳繸子時, 他們會回想起誡命, 進而遵行誡命. 衣裳繸子是激動猶太人遵行誡命的強有力的記號. 當猶太人佩帶和看見衣裳繸子時, 衣裳繸子就提醒他們遵行誡命. 拉比們注意到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包括 “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 (民數記15:39), 拉比們因而評論說, 衣裳繸子的意義不僅是遵守誡命的象徵性提醒, 衣裳繸子也起到維護道德, 特別是性純潔的功用. 拉比們說, 心思意念和眼目容易引人走偏, 我們的感官需要方向和紀律, 而這就是衣裳繸子的目的, 拯救那些佩帶的人免受邪惡的誘惑.

當然, 衣裳繸子本身並沒有神奇的力量. 現代正統猶太教拉比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解釋說, 衣裳繸子不是保護佩戴者免受惡魔和邪靈侵害的護身符; 相反地, 衣裳繸子代表人的內在良知. 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講述了一個塔木德故事: 一個猶太男人召了一個妓女, 妓女準備了一個誘人的房間, 裡面有七張漂亮的床. 妓女躺在床上引誘男人. 當男人脫下衣服時, 他的衣裳繸子碰到了他的臉, 結果男人倒在地上. 當妓女詢問男人出了什麼問題時, 他告訴她, 在看到衣裳繸子時, 他想起了自己理當謹守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 衣裳繸子責備著他, 就像是他犯罪的見證人. 這位妓女在看到猶太男人的信仰如何在他的生活中發揮作用後, 她決定棄賤從良, 學習妥拉並皈依猶太教.

非尼哈·佩利 (Pinchas Peli) 評論說, 人們往往心不在焉, 粗心大意, 忘記了自己須要對 神對人信實, 並且很容易受到試探的誘惑. 他們經常隨從自己的眼目和心思意念而犯罪, 卻沒有考慮到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所做的事情的後果.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是為了對抗這種罪惡的傾向, 提醒我們要忠於 神, 對 神信實.

今日, 虔誠的猶太人依然佩帶著衣裳繸子. 每當猶太人看見衣裳繸子, 就自我提醒他們是 神的百姓, 要對 神信實, 並遵行 神一切的誡命.

(以上摘譯自哈維·菲爾茲 Harvey J. Fields, 當代的妥拉註釋: 卷三 民數記和申命記 Torah Commentary for Our Times: Volume Three: Numbers and Deuteronomy)

補充說明: 

妥拉是 神的教導與訓誨. 主耶穌並沒有廢掉妥拉, 而是成全妥拉 - 教導妥拉的精義, 正如祂自己說,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馬太福音5:17~19).

主耶穌不但教導妥拉, 祂更是活出妥拉, 遵守妥拉的每一條誡命, 包括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正如馬太福音的記載,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繸子.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馬太福音9:20~21). 儘管主耶穌不需要佩帶衣裳繸子提醒祂自己不要犯罪, 祂依然謹守遵行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 主耶穌為我們立下遵行誡命對 神信實的最好榜樣.

當然, 佩帶衣裳繸子的誡命似乎是妥拉當中特別針對猶太人的誡命. 既然使徒行傳15章的耶路撒冷大會定規外邦門徒不須要受割禮作猶太人, 外邦門徒自然也不須要像猶太人一樣佩帶衣裳繸子, 雖然主耶穌和當時的猶太門徒都佩帶著衣裳繸子. 儘管如此, 佩帶衣裳繸子仍然是一條很美的誡命. 我巴不得我們外邦基督徒也都有類似衣裳繸子一般的標記, 隨時提醒我們自己是 神的兒女, 要對 神信實, 並遵行 神一切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