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妥拉之門: 遇見 神 (創世記28:10~32:3 他出去)

播客連結

雅各在困難的光景當中離開了別是巴和他的家庭, 踏上前往巴旦亞蘭的旅程. 他表面上是為了娶妻, 實際上卻是為了躲避哥哥以掃的怒氣. 雅各之所以逃命當然是因為他從父親以撒那裏騙取了以掃長子的祝福. 而以撒或許是因為對雅各的欺騙耿耿於懷, 又或許是認為雅各娶妻不過是躲避以掃的幌子, 他竟然讓雅各兩手空空地去為自己找一個新娘, 不像當初老僕人帶著十個駱駝的車隊去為以撒尋找新娘.

雅各的旅程開始於掙扎, 而在他往後的旅程中還有更多的掙扎. 事實上, 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掙扎中度過. 在以色列的三位先祖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當中, 雅各也許最像我們. 特別的是, 雅各在他的旅程一開始的時候, 就遇見了 神! 雅各的遇見 神指引著他往後的人生旅程, 以及人生旅程中面臨的種種掙扎. 不但如此, 雅各的遇見 神也為所有開始走上屬靈旅程的人提供了指引.

在某個特定的地方, 雅各度過他旅程的第一個夜晚. 儘管中文聖經翻譯為 "雅各出了別是巴向哈蘭走去。到了一個地方.." (創世記28:10~11), 但 "一個地方" 的希伯來原文 בַּמָּקוֹםְְ 的意思是 "這地方", 也就是某個特定的地方. 這個地方其實是 神特定的地方. 雅各睡在地上, 除了一塊石頭外,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枕他的頭. 那天晚上, 雅各 "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 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創世記28:12).

通天的梯子的夢大概是聖經中最令人難忘而又神秘的一個夢了. 當夢結束時, 神確認了祂與雅各的盟約. 但我們不免會想, 神為什麼要藉著夢來確認與雅各的盟約呢? 當初 神豈不是沒有藉著夢就直接確認了祂與亞伯拉罕和以撒的盟約嗎? 而梯子到底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這個夢的希伯來原文中的一個模稜兩可之處為梯子的意義提供了重要線索, "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 (創世記28:12) 這句話也可以正確地翻譯為 "神的使者在他 (雅各) 身上、上去下來". 一個早期的亞蘭文聖經譯本解釋說, 天使藉著梯子降臨在雅各身上, 並且讚美雅各.

然而雅各之所以踏上旅程, 是因為他搶了他哥哥長子的祝福; 他兩手空空而去, 是因為他欺騙了他的父親. 那麼他憑什麼能吸引天使的讚美呢? 這是因為雅各從他父親以撒那裡得到了亞伯拉罕的祝福, 正如以撒所宣稱的, "我已經喫了、為他 (雅各) 祝福、他將來也必蒙福" (創世記27:33). 天使降臨在雅各身上, 不是因為雅各本人有什麼過人之處, 而是因為他帶著亞伯拉罕的祝福. 神的永恆計劃如今寄託在他的身上.

對這個故事的另一種解讀也證實了這種解釋. 拿但業是彌賽亞主耶穌的第一批門徒之一, 他對耶穌的大能感到驚訝. 耶穌對他說, "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 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約翰福音1:50~51). 天使降臨在耶穌身上, 正是因為 神的永恆計劃如今寄託在祂的身上. 此外, 正如雅各夢中的梯子連接著天與地一樣, 耶穌本人現在也連接著天與地. 祂是天使上去下來的梯子.

當雅各從夢中醒來時, 他說, "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 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 神的殿、也是天的門" (創世記28:16~17). 然後他拿起他用作枕頭的石頭, 把它立為柱子, 柱子標記著他在 "這地方" 遇見了 神. 

在 "這地方", 雅各已經走到了他自己的盡頭. 他犯了罪, 並且兩手空空, 除了神給亞伯拉罕的祝福, 他一無所有. 然而就在"這地方", 雅各遇見了 神. 就像雅各一樣, 我們能夠遇見 神, 其實並不取決於我們比別人好, 或是我們有什麼資格, 而只取決於 神的祝福.

另一方面, 雅各立為柱子的石頭標誌著他遇見了 神, 但柱子同時也象徵著雅各到了他的盡頭 - 這個柱子原本不過是他露宿荒野用來枕頭的石頭, 除此以外他一無所有! 就像雅各一樣, 我們可能也要到了我們的盡頭才能遇見 神 - 當我們沒有其他可以倚靠的東西的時候. 或許這正是主耶穌要富有的少年官先去變賣所有家產再來跟隨祂的原因.

我們可能想先積累豐富的資源, 然後才開始我們的屬靈旅程, 但豐富的資源其實是我們屬靈旅程的絆腳石. 當我們真的面臨一無所有, 無人可以倚靠的光景 - 到了我們的盡頭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在此時遇見 神, 並且我們現在才會學會完全倚靠 神.

 "人的盡頭就是 神的起頭".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雅各和以掃 (創世記25:19~28:9 後代)

Contributed by YoMinistry
播客連結

耶和華對他說、兩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世記25:23)

雅各和以掃打從出生就是對立的, 甚至在出生前就注定要相互對立. 弟弟雅各後來成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 哥哥以掃失去了他長子的身分, 並且他的子孫以東人後來成為以色列的仇敵. 神透過先知瑪拉基宣布了祂對兄弟二人的心意, "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麼.我卻愛雅各、惡以掃" (瑪拉基書1:2~3).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進一步論到雅各和以掃之間鮮明的對比: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馬書9:10~13)

雅各和以掃之間的鮮明對比似乎並不是在於他們的內心或是他們外在的生活, 而是在於 神的預定. 的確, 在妥拉的故事中, 雅各和以掃並不是全然的好與壞.

在故事的早期, 妥拉描述雅各是 אִישׁ תָּם, 一個 "正直" 或 "安靜" 的人, 一個住在帳棚裡的人; 以掃恰恰相反, 他是一個善於打獵的人, 一個常在田野裡的人 (創世記25:27). 當雅各提出用紅湯換取以掃長子的名分時, 以掃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我們可能傾向於認為雅各是在利用他的哥哥, 但妥拉的看法卻是, "這就是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分" (創世記25:34). 

然而後來 "正直" 的雅各聽從他母親利百加的計劃, 騙取了他父親以撒的祝福. 不管怎麼說, 雅各的確是以欺騙的方式獲得以撒的祝福, 他實在難辭其咎. 當以掃回來發現他喪失了長子的祝福時, 妥拉以溫柔和同情的語氣描繪著他, "以掃對他父親說、父阿、你只有一樣可祝的福麼、我父阿、求你也為我祝福.以掃就放聲而哭" (創世記27:38).

雅各為了躲避以掃的怒氣而逃離他的家鄉, 並服事比他更狡猾的舅舅拉班許多年. 最終他帶著妻子兒女回到了迦南地, 並在 神面前學習到謙卑. 然而當雅各再次遇到他的哥哥以掃時, 以掃顯得比雅各更為高尚而又寬容, 並且更加重視兄弟情義.

那麼我們該怎麼說呢? 難道除了 神的揀選之外, 這兩兄弟之間沒有任何好與壞的區別嗎? 揀選是如此徹底地屬於 神的特權, 以至於它與兄弟倆的生活和思想完全無關? 不! 綜觀整個妥拉故事, 兩人之間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雅各重視 神所重視的東西, 而以掃則不然. 雅各明白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儘管他並不總是明白如何獲得它; 而以掃並不完全是壞的, 但他完全不在意 神所在意的.

這是為什麼以掃輕易賣掉了他長子的名分, 因為他看輕它的價值. 長子的名分使他獲得將來繼承產業的應許, 但這應許的實現不是現在而是在遙遠的未來. 對講究現實的以掃來說, 這個應許是毫無意義的; 但對於雅各來說, 這應許卻是無價的. 我們因此看到 神的揀選並非片面武斷, 而是同時反映了以掃和雅各對各自人生的選擇.

以掃失去 神的恩典, 因為 神的應許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相比之下, 雅各認識到應許的價值. 在這一點上, 他效法他的母親利百加. 利百加也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神已經對她發預言,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創世記25:23), 因此她做了她認為必須做的事, 以確保預言實現. 我們大概不會讚揚利百加或雅各達到目標的方式, 然而他們的行動卻與 神的最終目的達成一致.

雅各的確是貪婪而充滿算計的, 然而他貪的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當然妥拉並不認可雅各的行為是道德的, 但另一方面妥拉也實在地描繪出現實的生活. 在現實的生活中, 神不僅對道德純潔的人作出回應, 而且祂對那些把祂放在第一位的人也同樣作出回應. 這些人他要潔淨, 就像他要藉著拉班的手潔淨雅各一樣.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順服的真義 (創世記23:1-25:18 撒拉的生命)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的標題是 "撒拉的生命", 但本週妥拉描述的卻不是撒拉的故事的開始, 而是撒拉的故事的結束. 當撒拉的故事剛開始時, 她似乎相當地被動, 她默默跟隨亞伯拉罕回應 神的呼召, 並默許他出於懦弱的請求, 說她是他的妹子. 然而在稍後與夏甲的互動中, 撒拉變得更加積極, 到最後她主動要求亞伯拉罕把夏甲和以實瑪利趕出亞伯拉罕的家庭. 這個要求聽起來很殘酷, 但它揭示了撒拉屬靈的洞察力和她對於 神的應許的關注. 關於撒拉對亞伯拉罕的要求, 神告訴亞伯拉罕, "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說的話、你都該聽從.因為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 (創世記21:12). 撒拉明白 神的目的, 並且為著亞伯拉罕的最佳利益著想. 事實上, 出埃及記大註釋書 (Shemot Rabbah) 1:1 在評論這一事件時說, 在先知的恩賜上, 亞伯拉罕不如撒拉.

當 神創造亞當時, 祂看到亞當孤拎拎地獨自一人, "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創世記2:18). "一個配偶幫助他" 的希伯來原文是 עֵזֶר כְּנֶגְדּוֹ, 字面意思是 "一個與他相對 (或反對) 的幫助者".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解釋這句話說, "如果他配得, 她就會成為幫助者; 如果他不配得, 她就會反對他". 後來 神責備亞當聽從他妻子的話, 但這是因為她有錯在先. 重點不在於是聽丈夫還是聽妻子的話, 而是在於丈夫或妻子的話是否反映 神的心意. 撒拉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就反映了 神的心意.

撒拉在妥拉中獲得極大的尊榮. 妥拉非常莊嚴地宣告了她的過世,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 (創世記23:1), 並且詳細敘述了亞伯拉罕購買她的墳地的經過. 這是亞伯拉罕在 應許之地的首次 "得地為業". 妥拉乃是因著撒拉一生真實的順服而尊榮她. 撒拉雖然順服但從不被動, 並且她為了亞伯拉罕和整個家庭著想, 在必要時採取積極主動. 

無疑地, 妥拉贊同丈夫在家中的領導地位. 然而當丈夫壓制或忽視妻子提供的建設性意見時, 丈夫就犯了大錯. 聖經要求婚姻中的雙方對彼此忠誠並互相順服. 這種婚姻中的忠誠與順服一方面承認 神賦予丈夫的權柄, 但另一方面也要求丈夫必須承認並尊重 神在他的配偶身上的作為. 關於這一點, 我們可以從亞伯拉罕和撒拉的美好榜樣中學習.

當代人對於權威的不信任和對男女角色的抹殺都傾向於消滅婚姻中的彼此順服, 但學習彼此順服對於我們的屬靈成長至關重要. 使徒保羅因此教導我們,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以弗所書5:21). 我們需要操練的不單是個人的屬靈實踐, 更是集體的屬靈長進.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從來不需要順服, 那麼我們可能已經誤入了歧途.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妥拉之門: 代禱者的品質 (創世記18:1~22:24 他顯現)

 

播客連結

本週妥拉描述了耶和華 神如何以人的樣式向亞伯拉罕顯現, 並向他宣告他兒子以撒即將出生的大好消息. 當耶和華 神和另外兩個 "人" 正要離開時, 祂告訴亞伯拉罕, 祂正在去所多瑪的路上, 要看看所多瑪是否像祂所聽見的那樣罪大惡極. 但亞伯拉罕擋住了祂的去路, "二人轉身離開那裡、向所多瑪去、但亞伯拉罕仍舊在耶和華面前" (創世記18:22), 以致耶和華 神不得前行, 接下來 "亞伯拉罕近前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 (創世記18:23).

亞伯拉罕在 神面前的堅定立場與他在創世記後來的故事中的態度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 在創世記22章中, 神在應許之子以撒出生多年後再次向亞伯拉罕顯現. 祂吩咐亞伯拉罕把以撒帶到摩利亞山上獻為燔祭. 當獻祭的時間臨近時, 亞伯拉罕告訴隨行的兩個僕人, "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 (創世記22:5). 這裡 "拜一拜" 的希伯來原文 וְנִשְׁתַּחֲוֶה 的意思是 "敬拜", 特指一個人全身俯伏於地的敬拜, 表示完全的降服.

亞伯拉罕完全降服於神的旨意, 即使是在 神吩咐他獻上以撒為燔祭這個完全不合理的命令當中. 只要是 神吩咐的, 亞伯拉罕就順服, 甚至是完全的降服. 神稱讚亞伯拉罕的完全降服, "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創世記22:12). 這是聖經中唯一一次 神親自對某人說, "你是敬畏 神的". 在 神說完這句話之後, 祂將極大的祝福賜給了亞伯拉罕.

然而如果完全降服如此值得稱道, 那麼當耶和華 神要前往所多瑪時, 亞伯拉罕怎麼會對 神採取與 代表完全降服的俯伏於地截然不同的姿勢, "但亞伯拉罕仍舊在耶和華面前" (創世記18:22)? 而亞伯拉罕不只站在 神面前, 並且 "亞伯拉罕近前來.." (創世記18:23). 根據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49:8, "近前" 可以有三種含義: 爭戰, 和解, 或是懇求. 也許所有這三種含義都包含在亞伯拉罕 "近前" 神的行動中: 他與 神毀滅所多瑪的意圖爭戰; 他替所多瑪人尋求與 神和解; 他為著所多瑪人的命運向 神懇求. 這是亞伯拉罕之所以在 神面前的原因.

事實上, 神似乎是刻意要引起亞伯拉罕站在祂的面前. 神說, "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 (創世記18:17). 祂想要喚起亞伯拉罕的反應, 促使他不是為自己, 而是代表所多瑪的人民與 神爭論. 因此我們看到一方面亞伯拉罕俯伏於地, 完全降服於 神對他的旨意, 另一方面他卻站在神面前, 為著他人的命運與 神爭辯.

這種代表他人站在 神面前其實就是代禱. 代禱應該是我們屬靈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如果我們的屬靈生活單單聚焦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容易傾向於自以為義或甚至是自我中心. 我們不只要為我們自己禱告, 同時我們也應該成為代禱者. 亞伯拉罕正好展現了代禱者的三個重要品質.

首先, 亞伯拉罕承認 神的公義和罪的邪惡. 當他為所多瑪求情時, 他並沒有要求 神忽略所多瑪的罪惡. 相反地, 他要求 神為了所多瑪城裡可能存在的義人的緣故而放過所多瑪. 他並不試圖為罪人開脫, 也不試圖要求 神不要按公義審判. 我們首先必須與 神同心, 認同於 神對於罪和公義的看法, 才能有真實的代禱. 與 神不同心的人無法為罪人代禱.

其次, 亞伯拉罕避免自以為義. 自以為義往往是屬靈生活的巨大陷阱. 我們要如何在不變得傲慢自大的情況下仍然維持高度的道德標準? 答案是透過與我們所代禱的對象認同. 我們說 "我們犯了罪", 而不是 "他們犯了罪"; "赦免我們", 而不是 "赦免他們". 或者像亞伯拉罕一樣, 我們對那些將來面臨 神的審判的人表現深度的個人關懷.

最後, 亞伯拉罕因著他對代禱對象的關懷而採取積極行動, 盡他所能避免所多瑪受審判. 他在 神面前懇求憐憫. 而這種積極行動的最高典範正是彌賽亞本人, 祂親自來到世上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祂與罪人一同坐席一同吃喝. 為什麼呢? 因為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馬可福音2:17).

真實的基督信仰必須尋求建立與廣大的失喪人群的橋樑. 若非如此, 我們的事奉 神就是不完整而有缺陷的. 真正的事奉 神離不開對人的關心, 而且往往需要為他人做些什麼. 真正事奉 神的人, 就像亞伯拉罕一樣, 在 神面前俯伏於地, 完全降服, 但同時他們也預備好了, 在有需要的時候為他人站在 神面前.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妥拉之門: 帳棚與祭壇 (創世記12:1~17:27 你自己去)

Contributed by Amy & Carly of Fishnet Bible stories

播客連結

"耶和華對亞伯蘭 (亞伯拉罕) 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亞伯蘭 (亞伯拉罕) 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 (創世記12:1, 4). 亞伯拉罕對 神單純的順服成了人類歷史的分水嶺. 人類 (以亞當和夏娃為代表) 違背 神, 被趕出了伊甸園, 又在挪亞時代幾乎被洪水所滅, 最後因建造巴別塔遭 神變亂口音而分散在全地. 人類似乎總是一意孤行, 不肯順服 神. 然而現在亞伯拉罕順服了 神, 並因此永久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當亞伯拉罕順服 神, 走在應許之地上, 他支搭帳棚, 又建築祭壇. 帳棚和祭壇兩者其實截然相反, 但它們卻體現了亞伯拉罕對 神的回應: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創世記12:7~9; 13:3~4, 18) 

帳棚不是建築而成而是支搭起來的. 在我們讀到 "亞伯蘭就搬了帳棚" (創世記13:18) 的地方, 希伯來原文只是說 "亞伯蘭支搭帳棚"。帳棚是暫時的, 可移動的, 不起眼的, 然而帳棚在亞伯拉罕的故事裡卻是至關重要. 神給了亞伯拉罕土地, 但他只是在上面支搭帳篷. 亞伯拉罕是一個等候應許實現的寄居者. 我們可以想像亞伯拉罕在迦南地長期支搭帳棚的生活與他當初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城市吾珥的生活是何等大的一個對比. 希伯來書的作者論到亞伯拉罕,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希伯來書11:9~10).

亞伯拉罕有著 神給他的應許, 但他從未看到應許的實現; 他持有 "產權", 卻從未得著產業. 他雖然順服 神到了應許之地, 卻只能在應許之地住在帳棚裡. 亞伯拉罕在 神的應許裡有份, 但他始終沒有得著它. 然而亞伯拉罕的屬靈特質正是他對 神的應許的回應, "亞伯蘭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創世記15:6). 在應許之地上, 亞伯拉罕住在帳棚裡, 表明了他對 神的信任, 即使他終生都在等待應許的實現.

與支搭帳棚相比, 亞伯拉罕的確在應許之地建造了一些東西. 我們讀到, "他在那裡..築了一座壇" (創世記12:8). 亞伯拉罕在應許之地所建造的唯一建築是用來敬拜 神的祭壇. 帳棚是屬地的, 祭壇則是屬天的; 帳棚是為今世預備的, 祭壇則是為永世預備的. 不同於帳棚, 祭壇是堅固而持久的. 亞伯拉罕藉著在祭壇上獻祭給 神來敬拜 神, 與 神親近. 儘管亞伯拉罕一生都住在帳棚裡, 並沒有得著地上的產業, 但他已經得著了屬靈的產業: 神的同在.

當我們像亞伯拉罕一樣過著信心的生活, 我們就像亞伯拉罕一樣踏上信心的旅程. 而亞伯拉罕信心旅程中的帳棚和祭壇兩者都是對我們的提醒. 帳棚提醒我們, 我們大多數的屬世追求都是短暫的. 我們不能忽略或漫不經心地處理屬世的事物, 但我們要保持對屬世事物的正確態度. 妥拉並沒有教導我們只要專注在屬靈的事物而棄絕一切屬世的事物, 但妥拉確實提醒我們不要過度看重屬世的事物. 家庭和事業固然值得我們關注與用心經營, 但就像帳棚一樣, 它們都是暫時的.

另一方面, 祭壇提醒我們, 敬拜 神應當是我們生活的中心, 並且我們對 神的敬拜具有永恆的價值. 當亞伯拉罕重回他先前去過的地方, 雖然帳棚已經不在了, 但祭壇仍然在那裡. 外在的環境 - 帳棚可能會改變, 但我們對 神的敬拜就像祭壇一樣是永恆的.

我們現在就像亞伯拉罕一樣是住在 "帳棚" 裡的. 我們在等待最終救贖的實現: 主耶穌的再來. 神的國度如今已經在我們中間, 但還沒有完全成就. 我們仍然需要與我們現今的世界互動, 但是讓我們不要迷失在其中. 就像亞伯拉罕一樣, 我們不但要支搭我們的帳棚, 更要建造我們的祭壇. 當我們如此行時, 我們的旅程就會像亞伯拉罕的旅程一樣地開展.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妥拉之門 - 加入猶太拉比針對每週妥拉的古老對話 Gateways to Torah - Joining the Ancient Conversation on the Weekly Po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