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創造與救贖 (利未記12:1~13:59 她懷孕)

 

播客連結

創造與救贖是妥拉最重要的兩個主題. 著名的19世紀哈西迪 (Chassidic)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 (Yehudah Aryeh Leib Alter) 在他的妥拉註釋<<真理的語言>> (希伯來文 שפת אמת) 提到, 創世記2:3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這節經文就包含了創造與救贖這兩大主題. "創造的工" 的希伯來原文事實上是 "創造而做的工".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認為, 妥拉之所以說 "創造而做的工" 而不僅僅是 "創造的工", 正意味著 神完成創造的工後, 就開始救贖的工.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進一步指出, 神在第六日, 也就是創造的最後一日才按祂的形象造人, 正是要他們有份於救贖的工. 就在第六日, 正當 神進入第七日的安息之前, 祂吩咐人 (亞當和夏娃) 說, "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創世記1:28). 在六日創造之後, 神的工並沒有完全結束. 人仍然要 "遍滿地面、治理這地". 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認為, 這正是救贖的工的一部分. 救贖不僅僅是從罪惡中得救贖 (事實上, 罪惡此時還沒有進入世界), 更是要成就 神對於創造的最終心意 - 新天新地.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Obadiah Sforno) 也如此解釋創世記2:1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 並不是說 神就無事可做了, 而是說天地萬物都齊備了, 預備表明 神創造的最終目的. 但什麼是 神創造的最終目的? 正是救贖, 也正是使徒彼得所說, "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 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 (使徒行傳3:21).

不管是拉比猶大·阿利耶·萊布·阿爾特還是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都同意一點: 創造本身包含著新的創造的種子.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創世記1:31), 但 神對於創造的最終心意不只是 "甚好", 更是進入完全. 而這需要新的創造, 包括了人屬靈的重生. 本週妥拉經文似乎正暗示著這一點: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他就不潔淨七天、像在月經污穢的日子不潔淨一樣。第八天要給嬰孩行割禮。(利未記12:1~3)

"第八天" 正象徵著新的創造的第一天. 在創世記中, 七天是 神的創造與安息; 但在利未記這裡, 七天是 "不潔淨" 的日子, 並緊接著標誌新的開始的 "第八天". 這並不是說, 神原先的創造是失敗的, 必須被新的創造加以取代. 反之, 就像男孩必須在 "第八天" 受割禮才得以完全, 同樣地 神原先的創造也必須經歷 "救贖" 才得以完全, 成為新的創造 - 新天新地.

當然, 神早在創世記就吩咐亞伯拉罕割禮的誡命: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 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裡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八日、都要受割禮。(創世記17:9~12)

"第八日" 受割禮成為一個分別, 將與 神立約的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 與所有其他人類區分開來.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 神在第六日創造的最高峰創造了人類, 又在 "第八日" 藉著割禮創造了新的人類.

"第八日" 因此標誌著新的創造, 要成就 神起初創造的最終目的.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福音書要特別強調彌賽亞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 "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 (馬太福音28:1),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約翰福音20:19). 七日的第一日也正是 "第八日", 象徵著救贖的第一日. 

最終, 神自己要成就救贖大工, 但祂並不是一手包辦所有的事, 而是透過祂的愛子 - 彌賽亞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工. 就像主耶穌在"第八日" 復活, 凡相信主耶穌的, 也都要在主耶穌裡成為 "新造的人" (哥林多後書5:17; 加拉太書6:15).  "第八日" 因此也提醒我們, 神揀選並拯救我們, 並不是要我們被動等待將來的救贖, 而是要我們主動參與 神的救贖計畫當中, 與主耶穌同工, 一同成就將來無比榮耀的新天新地.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扭曲 神的形象的罪 (利未記9:1~11:47 第八)

播客連結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於是摩西對亞倫說、這就是耶和華所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在眾民面前、我要得榮耀.亞倫就默默不言" (利未記10:1~3).

拿答和亞比戶必定犯了很嚴重的罪, 才招致 神嚴厲的懲罰. 然而, 妥拉並沒有詳細解釋他們到底犯的是怎樣的罪, 只說他們獻上 神沒有吩咐的 "凡火". 但拿答和亞比戶身為祭司, 是 神人之間的中保. 不管他們犯的是怎樣的罪, 很明顯的一點是他們在以色列百姓面前扭曲了 神的形象, 以致 神說, "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 (利未記10:3). 扭曲 神的形象顯然是很嚴重的罪.

摩西在米利巴水學到同樣的功課. 以色列百姓抱怨沒有水喝, 神指示摩西吩咐磐石出水. 摩西卻斥責百姓, 並用杖擊打磐石. 最後水還是從磐石出來了, 但 神告訴摩西, "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民數記20:12).

正如摩西對亞倫所說, 神在親近祂的人中要顯為聖, 在眾民面前要得榮耀. 然而在米利巴水, 摩西就像他的侄兒一樣, 在以色列百姓面前扭曲了 神的形象, 因此同樣招致 神嚴厲的懲罰.

本週妥拉讀經 (利未記9:1~11:47) 通常是在每年接近大屠殺紀念日的時候. 要深入了解納粹大屠殺以及大屠殺中猶太人的慘痛經歷很重要的一本書是埃利·維瑟爾 (Elie Wiesel) 所寫的 <<夜>> (Night). <<夜>> 的序文是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著名的法國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Francois Mauriac) 所寫.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在序文中回憶他第一次與年輕的埃利·維瑟爾會面的情形. 埃利·維瑟爾告訴弗朗索瓦·莫里亞克說, 他對 神的信仰已經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的人間煉獄裡,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寫道:

我能對這位年輕人說什麼? 我能對他說, 他的一個猶太弟兄, 雖然被釘十字架, 但如今十字架已經戰勝世界? 我能對他說, 對他來說是信仰的絆腳石的, 對我來說卻是信仰的房角石? ... 我能對他說, 錫安要從墳墓與灰燼中興起, 正因為納粹大屠殺才導致以色列復國? ...不! 我只能流著淚默默擁抱著他.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做得很對. 他沒有說不該說的話扭曲基督的形象. 可惜的是, 許許多多理應彰顯基督馨香之氣的基督徒卻嚴重扭曲了基督的形象. 固然希特勒不是基督徒, 但彌漫歐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反猶太主義卻是孕育納粹大屠殺的溫床, 並且當時絕大部分歐洲教會對猶太人的處境毫不在意, 任憑他們死於納粹手中. 我們永遠感謝那些在大屠殺中對猶太人伸出援手的見義勇為的基督徒, 但我們也很難忘懷絕大部分的歐洲基督徒對納粹大屠殺視而不見, 無動於衷.

比方說, 納粹與荷蘭教會達成協議, 只要他們不反對將猶太人驅逐出境, 納粹就會放過那些已經成為基督徒的極少數猶太人, 荷蘭教會因此任憑境內絕大多數猶太人被驅逐出境, 集體送往納粹的死亡集中營. 立陶宛的首席拉比原本與一位天主教的主教交好. 當納粹逼近立陶宛時, 拉比請求主教讓猶太孩童躲在修道院裡. 主教拒絕了, 說修道院要維持政治中立, 並且修士與神父 "並不擅長愛與恩慈". 1943年納粹佔領羅馬, 滿城搜捕猶太人, 梵諦岡教廷對此保持緘默, 並沒有任何隻字片語. 希特勒與納粹固然是大屠殺的元兇, 但歐洲教會也有罪了, 他們拒絕在猶太人面臨滅族的大災難時對猶太人伸出援手, 以致扭曲了基督的形象. 他們沒有在這歷史性的悲劇時刻顯出基督的聖潔. 相反地, 他們卻成為 "失了味的鹽", "放在斗底下的燈" (馬太福音5:13, 15).

直到將近60年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John Paul II) 才在2000年首次拜訪以色列, 他也是第1位拜訪以色列的教宗. 在耶路撒冷期間, 若望保祿二世造訪了大屠殺紀念館, 也去了西牆禱告, 他塞在西牆牆縫的禱告文如下:

我們祖先的 神, 祢揀選了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將祢的名傳遍萬國. 我們對於那些在歷史當中迫害猶太人, 導致祢的百姓受苦的基督徒的行為感到深深哀傷. 我們祈求祢的赦免, 並且立志從今以後要與祢的約民建立真實的兄弟關係.

今日, 猶太彌賽亞信徒常常遭遇廣大猶太社群的反對與拒絕. 有些反對來自於人的罪性, 有些反對卻是起因於基督的形象被大大扭曲, 以致猶太人根本無從認識他們的彌賽亞. 許多猶太人拒絕接受主耶穌是因為祂的形象被扭曲得如此嚴重, 他們無法想像拿撒勒人耶穌竟會是猶太彌賽亞!

但如果我們猶太彌賽亞信徒因著被猶太社群拒絕而疏遠他們, 與他們保持距離, 我們同樣也扭曲了基督的形象. 全然信實的 神豈會棄絕祂的百姓呢? 相反地, 我們有這個機會可以效法主耶穌, 向我們的同胞彰顯基督的形象. 正如使徒保羅所說, "基督是為著 神的真實作了受割禮人的僕人、要證實 神給列祖的應許" (羅馬書15:8 直譯), 同樣我們猶太彌賽亞信徒也為著 神的真實作我們猶太弟兄姊妹的僕人, 要證實 神給列祖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的應許.

拿答和亞比戶作為祭司, 是 神人之間的中保, 但他們卻做錯事, 扭曲了 神的形象.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扭曲 神的形象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納粹大屠殺更進一步教導我們, 扭曲 神的形象不僅發生在做錯的事上, 同時也會發生在不做對的事上.

願 神使用我們猶太彌賽亞信徒和外邦基督徒的弟兄姊妹, 成為 "世上的鹽" 與 "世上的光", 使彌賽亞的光透過我們照在人前, 讓人因著看見我們的好行為, 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5:14~16).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不止息的敬拜 (利未記6:8~8:36 命令)

 

播客連結

在聖經中, 第一個建築祭壇的是挪亞, 正如創世記所記載,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上為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 (創世記8:20~21).

若沒有經文的上下文, 我們可能會猜想挪亞是在洪水以前築壇, 為他自己和家人獻上贖罪祭, 使他們與 神和好, 如此一來他們才可以安心進入方舟躲避洪水. 我們甚至可能猜想挪亞是在聽到 神洪水的警告後馬上築壇獻祭, 呼求 神的憐憫, 希望 神能因此回心轉意, 不降洪水毀滅世界.

然而從經文的上下文, 我們知道挪亞是在洪水以後才建築祭壇, 向 神表達他的感謝之情和敬畏的心.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到祭壇不只是一個尋求 神的恩慈與赦免的地方, 祭壇更是一個敬拜 神的地方. 後世的以色列人固然在祭壇上獻祭贖罪, 尋求 神的赦免, 但在創世記裡我們看到挪亞在祭壇上獻上敬拜的祭, 獻給 神為 "馨香之氣" (創世記8:21).

類似地, 神在利未記所設立的獻祭制度同樣也是關乎敬拜. 獻祭並不全然是為了贖罪. 五祭中的燔祭, 素祭, 與平安祭的目的都不是為了贖罪. 並且所有的獻祭在某種程度上都表達了對 神的敬拜.

所有的敬拜其實也都包含了 "獻祭" 的成分在內. 在敬拜中, 我們將某種 "祭物" 獻給 神, 並且這 "祭物" 最終代表我們自己, 正如19世紀哈西迪猶太教 (Hasidic Judaism) 的大拉比以色列·弗里得曼 (Israel Friedman of Ruzhyn) 所教導的, 敬拜就是獻上自己為祭給 神. 

既然敬拜需要 "獻祭", 敬拜因此也需要有 "火". 因為藉著 "火", "祭物" 才得以上達 神的面前, 正如本週妥拉的開頭,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燔祭的條例、乃是這樣、燔祭要放在壇的柴上、從晚上到天亮、壇上的、要常常燒著..壇上的、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燒柴、並要把燔祭擺在壇上、在其上燒平安祭牲的脂油.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不可熄滅" (利未記6:9~13).

"燔祭" 的希伯來文 עֹלָה 的動詞字根 עלה 有 "上行; 上升" (go up; ascend) 之意. 既然祭物是藉著火 "上升" 到達 神的面前, 因此中英文聖經通常將希伯來字 עֹלָה 翻譯為 "燔祭" (burnt offering).

神兩次吩咐說, 祭壇的火 "不可熄滅" (利未記6:12, 13), 因為火正象徵著 神祂自己 -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 永不改變的耶和華 神, 那位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 神. 祭壇的火提醒以色列人他們在西乃山遇見 神, "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 (出埃及記24:17). 燃燒不息的祭壇之火也時時提醒著以色列人 神就在他們中間.

在利未記中, 祭司要負責使祭壇的火常常燒著, 不可熄滅. 就像祭司一樣, 我們要使敬拜的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燒著, 不可熄滅, 因為 神已吩咐我們要歸祂 "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出埃及記19:6). 換句話說, 我們要常常敬拜, 不可止息.

猶太傳統多方教導我們要常常敬拜 神. 比方說, 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 我們都要稱頌 神. 猶太拉比鼓勵猶太人一天要稱頌 神上百次. 每一次稱頌 神都是對 神又一次的敬拜, 開始於相同的字眼 "耶和華我們 的神, 天地的主, 是應當稱頌的.." (希伯來文 בָּרוּךְ אַתָּה יהוה אֱלֹהֵינוּ מֶלֶךְ הָעוֹלָם). 如此一來, 敬拜的火焰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燃燒不息.

類似地, 使徒保羅在新約聖經也教導我們要常常禱告敬拜 神,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真實的敬拜需要獻祭, 而真實的獻祭需要獻祭者將自己獻上. 如此的敬拜是不止息的, 是永不熄滅的火. 如此的敬拜定義了什麼是利未記所說的 "聖潔". 真實的敬拜要求我們將敬拜 神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 並且我們必須揚棄自我中心和消費主義的心態 - 將敬拜作為使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工具. 就像耶和華 神拯救我們的先祖脫離埃及的奴役, 我們的彌賽亞 - 主耶穌基督也拯救我們脫離罪的奴役, 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拯救我們, 更是使我們能敬拜 神, 正如 神對法老說, "容我的百姓去、好事奉 (又作敬拜) 我" (出埃及記8:1)!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靠近聖潔的 神 (利未記1:1~6:7 他呼叫)

播客連結

西牆是第二聖殿的遺跡, 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聖地. 有許許多多猶太人和基督徒到西牆禱告, 並把禱告的紙條塞在西牆的牆縫裡. 另一方面, 以色列郵局平均一天收到超過兩百萬封信件, 在這些信件中, 總有幾封信的收件人指名是 神或是耶穌. 以色列郵局並沒有將這些信歸類為無法投遞, 而是把這些信收集起來送到西牆, 並塞進西牆的牆縫中. 以色列郵局看待這些信是寄件人與 神的私密談話, 因此他們將這些信原封不動地 "轉" 給 神. 當我看到以色列郵局對待這些信件的作法, 我不禁會想道, 難道有某些地方能使人更加靠近 神?

出埃及記正結束在對這樣一個地方的描述 - 會幕. 一方面, 神榮耀的同在充滿會幕, 以致無人能靠近, "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 (出埃及記40:34~35). 另一方面, 利未記開始於 神從會幕中呼喚人,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 (利未記1:1). 當 神榮耀的同在一進入會幕, 祂就迫不急待地從會幕中對人發出邀請, 要人靠近祂.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如此解釋利未記的開頭,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 (利未記1:1): 神不是單純地呼叫, 而是親切地呼喚摩西. "呼叫" 的希伯來字 וַיִּקְרָא 是愛的語言, 意味 神的聲音單單進入摩西的耳中, 以色列全會眾無人聽見.

וַיִּקְרָא ("呼叫") 這個希伯來字啟示了 神獨一無二的屬性. 一方面, 神是不可見的, 無法測度的, 大而可畏的; 另一方面, 神卻又出於祂的慈悲和憐憫呼喚我們靠近祂. 一方面, 祂是全然超越的 神, 頒布妥拉的神聖教導給摩西; 另一方面, 祂卻又以親密和慈愛的態度對摩西說話, 像對待朋友一樣. 一方面, 祂是充滿天地無所不在的 神; 另一方面, 祂卻又設立了一個地方 - 會幕作為祂的居所, 使我們可以靠近祂.

וַיִּקְרָא ("呼叫") 這個希伯來字也帶領我們回到創世記 - 神創造天地的起頭. 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犯罪以後, "耶和華 神呼喚 (וַיִּקְרָא) 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 (創世記3:9). 當亞當與夏娃聽見 神的聲音, 他們卻因害怕 神而躲藏起來, 因為他們覺得 神是大而可畏的. 然而 神尋找他們, 呼喚他們回轉歸向祂. וַיִּקְרָא ("呼叫/呼喚") 正如拉旭 (Rashi) 所說, 是愛的語言.

神的確是 "大而可畏的" (申命記7:21), 但 神同時也 "看顧低微的人" (詩篇138:6). 祂尋找亞當, 呼喚他說, "你在哪裡" (創世記3:9). 神不斷呼喚亞當回轉歸向而靠近祂, 然而犯罪後的亞當以恐懼回應 神, "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創世記3:10). 末了, 儘管 神渴望與亞當和夏娃恢復起初的親密關係, 但因著他們的罪, 祂必須把他們趕出伊甸園. 雖然如此, 神用動物的皮做衣服給他們穿, 遮蓋他們的羞恥. 神把他們趕出伊甸園, 但祂並沒有棄絕他們. 動物的皮提醒著亞當和夏娃他們不須要 (也不能夠) 躲避 神.

類似地, 在利未記裡, 聖潔又大而可畏的 神尋求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 祂呼喚摩西並教導他如何讓以色列人透過獻祭來就近祂. 聖潔的 神本是有罪的人無法靠近的, 但透過獻祭, 人因此可以靠近 神. 換句話說, 重點不在於我們在哪裡靠近 神, 而是我們如何靠近 神 - 透過獻祭.

利未記的種種獻祭都指向彌賽亞那最終的贖罪祭, 如先知以賽亞預言說, "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以賽亞書53:10). 而這位彌賽亞正是拿撒勒人耶穌, 就如使徒保羅所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 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 (羅馬書8:1~3).

聖潔的 神一直在尋找人, 使有罪的人能靠近祂, 而 神尋找人的心意最終體現在彌賽亞耶穌基督的身上, 正如保羅說, "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 (哥林多後書5:19). 就像舊約時以色列人藉著獻祭而靠近 神, 如今世人也藉著主耶穌而靠近 神.

(文章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