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課程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恩慈的表現 (創世記23:1-25:18 撒拉的生命)

 

播客連結

世界立在三樣東西上: 妥拉, 敬拜 神, 以及對人的恩慈.
(米示拿 列祖篇 Mishnah Avot 1.2)

本週妥拉詳細記錄了撒拉的去世,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 (創世記23:1~2).

然而在撒拉過世以前, 亞伯拉罕得知他的兄弟拿鶴的兒子彼土利生了女兒利百加.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俄巴底亞·斯佛諾 (Obadiah Sforno) 在他的妥拉註釋中指出兩者間的關聯: 在能夠接替撒拉的位子的利百加出生以後, 撒拉才接著過世, 這就像古代拉比告訴我們的, '一個義人不會逝去, 除非另一個義人出生, 正如經上所記,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 (傳道書1:5).

撒拉去世以後, 亞伯拉罕藉著為以撒娶妻來重新恢復家族中逝去的女主人. 事實上, 本週妥拉的標題 חַיֵּי שָׂרָה 的意思不是 "撒拉的逝去" 而是 "撒拉的生命". 妥拉開始於葬禮的悲傷, 卻接續著婚禮的喜悅, 彷彿撒拉的生命將通過以撒的妻子繼續延續下去.

為了找到適合以撒的妻子, 亞伯拉罕差遣了一個僕人回到他本地本族那裡. 以撒娶妻的成敗都取決於這個僕人的行動, 但妥拉卻連他的名字都沒有告訴我們, 只是稱他為亞伯拉罕的僕人. 這個僕人扮演著伴郎的角色, 還親自操辦了從訂親到迎娶的所有過程, 但他自己從來沒有成為事件的中心. 僕人的角色至關重要, 但人們的注意力卻從未放在他身上. 相反地, 這個故事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以撒身上. 在 神的幫助下, 僕人找著利百加, 與她家人安排了她的婚事, 並徵得她的同意, 帶她回到他主人那裏. 當他們終於到達迦南地時, 利百加看見遠處的以撒, 急忙下了駱駝, "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僕人說、是我的主人 (希伯來文 אֲדוֹנִי).利百加就拿帕子蒙上臉" (創世記24:65). 在這個故事中, 僕人稱呼亞伯拉罕為 אֲדוֹנִי "我的主人" 總共16次之多. 但現在當他護送利百加到以撒這裡, 他才改稱以撒為 אֲדוֹנִי "我的主人", 而不再是 "我主人兒子" (創世記24:44). 彷彿以撒遇見他的新娘之後才得以完全.

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禮使我們想起了一個更早的婚禮. 在本週妥拉中, 伴郎是無名的僕人, 但在那個更早的婚禮, 伴郎是 神自己, 祂用亞當的肋骨造出夏娃, 把她帶到他身邊, 並在他們的婚禮中成了唯一的 "伴郎". 主後3世紀拉比阿賓 (Rabbi Abin) 如此評論說, "王親自作為他們的伴郎, 這百姓是有福的!". 另一位古代拉比想像說, "耶和華 神親自拿著祝福的杯祝福亞當和夏娃".

在猶太傳統中, 為新人安排婚禮被視為恩慈的表現, 而恩慈與妥拉和敬拜 神並列, 被認為是世界賴以存在的三件事物. 恩慈不但在現今的時代維繫著世界的存在, 也預表了將來的彌賽亞時代. 那時全然恩慈的 神將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 再也沒有赤身露體, 沒有孤獨, 沒有遺棄, 也沒有悲傷眼淚. 而妥拉教導我們在現今這個時代要盡力幫助別人, 不管是在諸如婚禮的喜慶當中, 還是在諸如疾病或哀悼等悲傷的事件裡. 外邦人的使徒, 同時也是最早的彌賽亞拉比保羅寫道,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羅馬書12:15).

以撒與利百加結婚, 使他在撒拉死後得到安慰, 隨後他繼承了他父親亞伯拉罕的產業, 並確保與 神的盟約能夠延續下去, 傳給下一代. 以撒的婚禮是一場具有獨特意義的婚禮, 但它也突顯了每一場婚禮的意義. 每當我們參加婚禮時, 我們都再次認同 神所說的, "那人獨居不好" (創世記2:18). 每一對夫婦都要領受神聖的祝福, 他們的婚姻要在多方面都結實纍纍. 在每一場婚禮中, 我們不是單純的觀眾, 而是與新人心連心的群體, 在 神的祝福之外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祝福.

使徒約翰在記載耶穌早期事工時, 記錄了耶穌在迦拿參加婚禮的情景,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 (希臘原文 ἀρχὴν τῶν σημείων, 神蹟的開始)、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約翰福音2:7~11).

"神蹟的開始" 把我們帶回到創世記的起頭, 也就是創世的一開始, "耶和華 神親自拿著祝福的杯祝福亞當和夏娃". 而在約翰福音裡, 聖子耶穌為迦拿的婚禮提供了充足的酒. 酒不僅僅令人歡欣舒暢, 更是象徵著祝福和 神的恩惠與眷顧. 如果 "酒用盡了" (約翰福音2:3), 對新人的家庭來說不單單是丟臉的事而已, 而是代表著對這對新人的平安和幸福的一種威脅. 耶穌使水變酒的神蹟因此彰顯出 神的恩慈與祝福.

妥拉中的 神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與世隔絕的 神, 而是一個充滿同情與憐憫的 神. 祂與祂所創造的世界和祂所安置在其中的人類並不疏遠. 相反地, 祂似乎很難遠離我們, 因為祂隨時準備進入我們中間, 感受我們的悲傷, 分享我們的歡樂. 因此主耶穌道成肉身, 完全住在我們中間, 充分顯出 神自己的恩慈與良善.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 本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猶太拉比式講道, 段落之間的連接不是靠著希臘式的邏輯, 而是希伯來式的聯想, 並且通篇都是圍繞在恩慈的主題.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世代的聯結 (創世記18:1~22:24 他顯現)

 

 播客連結

猶太人是一個以故事聯結在一起的民族. 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聯結著我們所有的禱告, 以及年復一年的聖經週期, 這週期是以逾越節, 五旬節和住棚節作為 神恩典的記號. 可以說,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整個猶太民族. 然而猶太民族還有一個更早的故事. 這個故事不是歡樂的節期, 而是如同吹角節和贖罪日一般莊嚴的聖日. 這個故事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 猶太人稱之為 עֲקֵידָה ("akedah"), 意思是 "綑綁", 指的是亞伯拉罕綑綁以撒獻為燔祭.

這個故事開始於 神吩咐亞伯拉罕說,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以撒是 神在亞伯拉罕年老時賜給他的應許之子, 但現在 神卻吩咐亞伯拉罕把以撒獻為燔祭! 更令人納悶的是, 亞伯拉罕對於 神這令人費解而難以接受的命令卻保持了沉默. 亞伯拉罕這個敢於就所多瑪的毀滅與 神討價還價的人, 現在卻一言不發.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結束在 神提供一隻公羊代替以撒作為燔祭. 儘管如此, 創世記的文字卻相當耐人尋味. 當亞伯拉罕帶著以撒登上摩利亞山獻祭的地方時, 聖經兩次告訴我們,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然而當亞伯拉罕下山時, 聖經卻沒有提到以撒, "於是亞伯拉罕回到他僕人那裡、他們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亞伯拉罕就住在別是巴" (創世記22:19). 現在不再是亞伯拉罕和以撒 "二人同行", 而是亞伯拉罕和他僕人 "一同起身往別是巴去". 後來撒拉死了, "亞伯拉罕為她哀慟哭號" (創世記23:2). 即使在母親撒拉去世的關鍵時刻, 以撒依然沒有出現.

古代拉比從這裡彷彿看到了一個暗示: 亞伯拉罕獻以撒, 在 神的眼中算是已經獻了. 有些古代拉比甚至把亞伯拉罕獻以撒與釘十字架相提並論. 創世記大註釋書 (Genesis Rabbah) 寫道,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 (創世記22:6) - 以撒就像是將要被釘十字架的人, 背負著自己的十字架.."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又有一位古代拉比想像說, 當亞伯拉罕拿刀要殺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 但當天使呼叫亞伯拉罕不要傷害以撒時, 以撒的靈魂又回到了他的身體. 亞伯拉罕於是給以撒鬆了綁, 以撒站了起來, 稱頌 神說, "使死人復活的耶和華 神是應當稱頌的".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 亞伯拉罕獻以撒已經成為一個死與復活的故事.

當然, 以撒事實上並沒有被殺獻祭, 更沒有從死裡復活, 創世記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是以一隻公羊的獻祭結束的. 這隻公羊的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 亞伯拉罕用牠代替以撒獻為燔祭. 公羊的出現顯然不是巧合, 是 神提供了公羊代替以撒, 拯救了以撒. 為了紀念以撒得蒙拯救, 猶太人每年都會在吹角節吹響公羊的號角. 儘管如此, 拉比們仍然認為這個故事象徵著以撒 "已經被殺獻祭了". 

著名的中世紀拉比拉旭 (Rashi) 如此解釋創世記22:14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豫備 (豫備的希伯來原文: 看見)〕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豫備 (希伯來原文: 神必看見)":

"神必看見" 以撒的犧牲, 並因此在贖罪日赦免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 在贖罪日這一天, 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都要說, "在耶和華的山上", "神必看見" 以撒被獻為燔祭的灰燼, 如同以撒實際上已經為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贖罪犧牲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一樣, 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以撒死與復活的故事給飽受羅馬高壓統治, 經歷聖殿被毀, 和隨後的逼迫患難的歷世歷代猶太人帶來了希望. 此外, 以撒的故事也幫助我們認識彌賽亞, 祂擔當了祂百姓的憂患, 經歷了羅馬十字架的刑罰, 並且從死裡復活. 正如公羊是代替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獻上的, 彌賽亞-耶穌也是代替所有亞伯拉罕的子孫獻上的, 不但為著亞伯拉罕的子孫以色列人, 也為著亞伯拉罕屬靈的子孫.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當中其實包含一個巨大的轉折. 妥拉以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 (創世記22:1) 作為開始. 然而, 隨著故事的進展, 從妥拉的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以撒的甘心順服, 讓父親亞伯拉罕所受的考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神對亞伯拉罕的考驗和亞伯拉罕的順服 神, 與隨後以撒的順服父親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 父親和兒子 "於是二人同行" (創世記22:6, 8), "一個彷彿是劊子手, 另一個彷彿是受刑人". 他們的意志是一致的, 兒子以撒已經預備好犧牲自己.

在今天的世界, 我們已經習慣於不同世代之間的疏遠和誤解, 但妥拉這裡有一個兒子傳承父親意願的故事. 以撒作為下一個世代, 將父親的意志當作自己的意志. 亞伯拉罕和以撒代表了不同的世代, 但他們對 神的呼召卻有著一個共同的回應. 今天, 我們都渴望能有這種世代的聯結.

出埃及的故事定義了猶太民族, 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讓猶太民族的故事延續下去.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為我們民族的延續提供了一條線索. 顯而易見地, 正是亞伯拉罕終其一生對 神的全然信實啟發了以撒. 從一開始, 亞伯拉罕就願意為了服事 神而放下一切, 離開生活的舒適圈, 到 神要他去的任何地方. 現在, 當 神要求亞伯拉罕獻上他最好的東西時, 不但亞伯拉罕預備好了, 連以撒也同樣預備好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啟示我們, 當我們面對困難和失望時, 我們需要記住, 年輕的一代正在注視著我們, 預備向我們學習, 無論是好是壞. 我們這個世代的時間是有限的, 有一天我們這一代終將過去, 關鍵是我們如何能將 神給我們的使命傳承給下一代.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正好展示出因著父親美好的榜樣, 兒子因此完全承擔起父親的屬靈使命, 即使最終以自己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歷世歷代以來, 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一直將猶太民族聯結在一起, 願它今日也能將我們所有人與我們的下一代聯結在一起, "於是二人同行", 兩個不同的世代聯結起來, 共同事奉 神.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父母美好的屬靈榜樣, 能夠對孩子產生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果效.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順服與委身 (創世記12:1~17:27 你自己去)

 

播客連結

信心的呼召常常伴隨著嚴苛的要求. 為了回應信心的呼召, 我們必須離開生活的舒適圈, 跟隨 神踏入未知的領域, 而這最初的呼召還不過只是整個信心旅程的開始. 並且不僅是在旅程的開始, 更是在整個旅程當中, 我們都必須憑著信心不斷勇往前行. 我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正是在他信心的旅程中始終堅持不懈, 就算經歷多次信心的試煉也絕不回頭.

亞伯拉罕經歷了許多次信心的試煉, 不僅是在他的早年, 更是遍布在他整個人生. 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亞伯拉罕並不是主動尋找這些試煉, 而是遭遇試煉. 然而, 亞伯拉罕遭遇試煉並不是偶然的, 而是因著 神的引領. 同樣地, 當我們遭遇試煉, 不是因為我們迷失了方向, 卻是被 神引領. 

亞伯拉罕的故事因此有助於我們更加認識信心的旅程是怎麼回事. 亞伯拉罕第一次和最後一次試煉都是從 神同樣的命令 "你自己去" (希伯來字 לֶךְ־לְךָ) 開始的. 神先後兩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總結了整個亞伯拉罕的故事, 同時彰顯出順服的重要性.

當 神第一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祂說, "(希伯來字 לֶךְ־לְךָ)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創世記12:1). 惟有當亞伯拉罕願意順服這個困難的命令時, 他才開始實現 神在他生命中的命定. 當 神第二次對亞伯拉罕說 "你自己去", 祂說, "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希伯來字 לֶךְ־לְךָ) 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 (創世記22:2). 這第二次 "你自己去" 比第一次更難. 亞伯拉罕此時已經居住在應許之地, 並且領受了神一部分的應許, 特別是他年老所生的兒子以撒. 現在他卻必須割捨掉他的兒子以撒, 這個對他來說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寶貴的人. 亞伯拉罕必須對 神順服到底.

當亞伯拉罕對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作出信心的回應時, 神也同樣對他作出回應. 在故事的最高潮, 當亞伯拉罕伸手拿刀, 要殺死他心愛的兒子以撒時, 神的使者從天上制止他說, "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創世記22:12). 如果這個故事不是如此嚴酷, 神透過使者說的話聽起來會有些好笑, "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神的了". 難道在亞伯拉罕用信心跟從 神多年之後, 神現在才知道亞伯拉罕敬畏祂?

亞伯拉罕確實通過許多試煉證明了他對 神的信實, 但他回應 神第二次說"你自己去", 卻是將信實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神第一次說 "你自己去" 是一條誡命,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卻是一條 "超級誡命", 超越了尋常的順服 (儘管順服在現實中也往往是相當不尋常的), 而達到了 對 神委身的罕見水平. 誡命是針對今世的, 它定規了今世的順服之道. "超級誡命" 則指向永世, 指向 "萬物復興的時候" (使徒行傳3:21), 屆時 神將成為一切的一切, 並且凡有氣息的都要完全委身奉獻給 神. 亞伯拉罕先前已經表現出對 神的信實, 正如 神親口所說,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創世記26:5). 但現在亞伯拉罕對 神的委身, 遠遠超越了對 神的 "命令、律例、法度" 的尋常順服.

亞伯拉罕的故事顯示, 試煉是證明我們對 神信實的機會. 但亞伯拉罕捆綁以撒的舉動指向了更高層次的對 神委身, 這將成為所有立志追隨亞伯拉罕的腳蹤而行之人的榜樣. 而對 神全然委身的最好榜樣成就在主耶穌身上, 祂 "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立比書2:8).

對於那些正在經受試煉的人來說, 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些太唱高調了. 我們必須承認, 神第二次說 "你自己去" 時, 似乎顯得很殘酷, 神似乎在作弄亞伯拉罕和以撒. 同樣地, 在我們的試煉中, 神也可能顯得很殘酷. 然而就像約伯所說,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約伯記42:3), 神的作為很多時候超越了我們的理解與認知, 因為 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以賽亞書55:9). 但試煉使我們明白, 儘管有疑問也要相信神. 我們的責任就是對 神信實, 永不回頭, 而不是去理解 神性格的每一方面. 事實上, 在我們的信心旅程中, 當我們還不知道往哪裡去的時候就信實地跟隨 神時, 我們就顯出對 神的信心, 就像 "亞伯拉罕因著、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希伯來書11:8).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

~信心的旅程就是從信靠順服以至於全然委身.

 

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彌賽亞拉比讀妥拉: 遮掩羞恥 (創世記6:9~11:32 挪亞)

 

播客連結

主後3世紀的拉比哈瑪 (Rabbi Hama) 問道, 經上說 "你們要順從 (希伯來原文是跟從) 耶和華你們的 神" (申命記13:5) 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人怎麼能夠跟從在 神的後面呢? 妥拉豈不是說, "因為耶和華你的 神乃是烈火" (申命記4:24) 嗎? 其實妥拉的意思是要我們效法 神的屬性, 照著 神的榜樣去做. 就像 神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一樣, 我們也要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 正如經上所記, "耶和華 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創世記3:21). 
(巴比倫塔木德 Sotah 14a)

創世記將挪亞洪水描繪為新的創造. 如同起初 "淵面黑暗" (創世記1:2), 挪亞洪水時水同樣覆蓋了整個大地. 並且就像起初 "神的靈 (希伯來文 רוּחַ, "Ruach") 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2), 照樣挪亞洪水時 "神叫風 (希伯來文 רוּחַ, "Ruach") 吹地、水勢漸落" (創世記8:1), 旱地顯露出來, 全地得著更新, 神再次建立了新的創造的秩序. 當挪亞全家離開方舟時, 神向他們重申創世記1:28的最早的誡命, "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裡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 (創世記9:1~2).

然而, 正如最初的創造一般, 新的創造秩序過不久就被破壞了. 洪水退去後, "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看不見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 (創世記9:20~25).

挪亞的兒子含犯罪得罪父親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全地才剛剛經歷了 神的審判和更新, 並且接受了 神的祝福. 現在, 咒詛在地上又再度出現了. 即使在洪水潔淨全地和 神對人類的重新賜福之後, 人類仍然繼續依循著自己罪惡的生活方式, 正如 神說, "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 (創世記8:21). 然而, 挪亞的兒子閃和雅弗的舉動為人類保留了一線希望: 他們不厭其煩地遮蓋父親的赤身露體.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創世記第3章, 當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犯罪後, 神遮蓋了他們的赤身露體. 儘管他們被放逐出伊甸園, 但他們的人格尊嚴得到了肯定和保護. 神的這一作為是妥拉不厭其煩一再教導的美德: 恩慈 (希伯來文 חֲסָדִים, loving-kindness) 的一個具體例子.

閃和雅弗效法 神恩慈的榜樣. 與含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拒絕看父親挪亞的赤身露體, 更是遮蓋他的赤身露體, 希望能恢復他的尊嚴, 維護家庭的和樂整全. 在我們的家庭和社區中, 犯罪是不可避免的, 但妥拉在這裡教導我們如何回應罪惡: 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 我們與其揭發他們的罪行, 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不如設法在維護犯罪者尊嚴的前提下與他們和解, 正如主耶穌教導我們,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馬太福音18:15).

別人得罪我們的時候, 我們很想模仿挪亞的兒子含, 起碼向幾個有同情心的知心朋友揭發那些得罪我們的人的罪行. 我們常常把揭發別人的罪行用請求代禱或需要建議的形式加以包裝, 然而事實的真相往往是, 我們喜歡揭發別人的錯誤! 但閃和雅弗的例子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另一種處理方式: 我們不去揭發而是遮掩別人的罪, 我們與得罪我們的人直接溝通, 讓他們有機會在維持尊嚴的情況下改過自新.

使徒保羅寫道,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拉太書6:1~2). 在基督再來以前, 我們仍然處在這個被罪惡污染的世界, 我們不可避免地被罪惡玷污, 並且因犯罪而帶來羞恥. 但問題是我們如何處理我們自己和弟兄姐妹的軟弱與羞恥. 我們是像含那樣放大罪惡, 使它變成一種咒詛, 還是像閃和雅弗那樣遮掩它, 以維護他人的尊嚴?

(以上摘譯自彌賽亞拉比羅素·雷斯尼克 Russell Resnik 的妥拉註釋, 從創造到完滿 - 妥拉是人生旅程的指南 Creation to Completion - A Guide to Life's Journey from the Five Books of Moses)